影片中科考船的外型和整体设备都参考了卡里普索号。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潜水艇,做了梦幻化的改造。
船长的造型参考了原船船长库斯托,考虑到圆形小红帽的话。
并且这位雅克·库斯托也亲自充当过电影制片人,介绍他的探险经历。所拍摄的《深海的静谧》获得过戛纳金棕榈奖,1964年,《没有阳光的世界》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图片来源于《从海底到太空图解著名运载工具》
David Bowie的加成很受用。片中黑人小哥用不知道哪国语言(看片尾的说明应该是葡萄牙语)改编了好多David Bowie的歌,弹唱插进故事里面,特别舒服。作为一个大宝粉看完最想做的事就是把每首对应的歌曲找出来。翻了网易云和虾米貌似OST里也没有详细记录每份的(可能因为有几处实在是特别短)。于是自己又走了两遍,找到了部分出处。有遗漏的欢迎补充。
9'38"Ziggy Stardust《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1972 黑人小哥第一次弹唱
12'28"Life on Mars ?《Hunky Dory》1971 这里是船长和儿子初次相遇时用的大宝原声。
14‘52“Changes《Hunky Dory》1971 这段特别短听了好几遍,唱了一句,对应原来歌里面 Ch-ch-Changes 那句歌词。
19’12“Rebel Rebel《Diamond Dogs》1974 这首黑人小哥改的特舒服,比较温柔。
32‘23“Lady Stardust《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1972 这段也特别短,大概弹了几秒的前奏,但Lady Stardust的前奏辨识度比较高。
40’32“Rock 'N' Roll Suicide《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58‘42“Space Oddity《Space Oddity》1969 这里很有意思,原来歌里面有火箭倒数,小哥还是用的英文唱出了倒数,然后数完海盗随即登船。
1:03'45"Search and Destroy这里比尔莫瑞单挑海盗的时候用了IGGY的歌,很燃。当然毕竟大家都知道IGGY和大宝有故事。
1:23'53"Life on Mars ?《Hunky Dory》1971 这次用了小哥翻唱版的Life on mars。
1:41‘25“When I live my dream《David Bowie》1967 大宝的首专,Ned遗体告别之后小哥唱的,略带伤感。
1:51'35"Queen Bitch《Hunky Dory》1971 这里先是用的大宝原版,然后用了黑人小哥弹唱版结尾,韦斯安德森是大宝真粉呀!
《水中生活》无疑是韦斯安德森电影事业上的一次的挫败,尽管用户评分尚可,但是在metacritic的媒体评分中却只得到了6.2分,也是他目前为止电影序列中的最低分。电影的票房也不尽如人意,五千万的制作成本最后仅仅收回了三千四百万的票房。连韦斯·安德森自己都进行了反思:在评论音轨中,他认为电影中的一些段落并没有拍好,并开玩笑式地提到了对于这部电影“不够细腻”的批评。
然而,在这次失败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两位独特电影人的第一次联手。韦斯·安德森之前的合作伙伴欧文·威尔逊在演艺事业中的成功使他愈加繁忙。在《水中生活》中,诺亚·鲍姆巴赫第一次与韦斯·安德森携手合作剧本。鲍姆巴赫的电影生涯开始时间与韦斯·安德森相似,他的第一部电影《疯狂二十年华》比安德森的《瓶装火箭》发行早了一年,最终成为了一部成功的低成本呢喃核电影。但是在拍摄了《嫉妒先生》之后,鲍姆巴赫在几年中都没有进行电影制作。在此期间,他与安德森结识,并制作了《水中生活》。韦斯安德森与诺亚鲍姆巴赫的合作甚密,韦斯·安德森曾经担任《鱿鱼和鲸》的制片人,两人也在之后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有过合作。而两人的相似度和相互影响不仅体现在这些合作作品的风格叠加上,也体现在他们其他的独立作品之中。
相似的灵感来源:童年,新浪潮
在灵感方面,安德森和鲍姆巴赫都结合了自传元素,尤其是与童年及其在创作过程中的早期经历有关的元素。《瓶装火箭》和《青春年少》是在安德森的德克萨斯州摄制的,后者则是在安德森的高中拍摄的。对于鲍姆巴赫来说,他的父亲就是一位成功的小说家,就像是《鱿鱼和鲸》中的作家父亲一样。他们电影中的家庭场景某种程度上都是现实的延伸。
法国新浪潮对两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点体现在他们的总体风格和内容,以及通过精心挑选的典故上。有影评人将特吕弗的电影视为《瓶装火箭》和《青春年少》的参照点,而鲍姆巴赫在《婚礼上的玛格特》中则明确提及了候麦的作品,甚至复制了候麦的喜好。《鱿鱼和鲸》包括了对让·厄斯塔什《母亲与娼妓》的提及,并大量借用路易·马勒的《好奇心》。考虑到他们对法国新浪潮的共同兴趣,不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以罗尔德·达尔的图书为基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配乐也向《日以作夜》中的配乐致敬。在韦斯安德森的《法兰西特派》拍摄过程中,他也安排剧组人员观看法国新浪潮的电影。在《水中生活》的导演评论音轨中,他们则认为这部电影满足了他们共同的“做电影”的欲望。
激烈的家族竞赛
安德森和鲍姆巴赫的电影往往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关系。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中,这种竞争有时存在于家庭之中,在《天才一族》中,出生或领养的孩子们一生都在争夺父母的感情;《穿越大吉岭》中的竞争关系也存在于同门兄弟之间。有时这种竞争存在于朋友之间,譬如《青春年少》中,当麦克斯与布鲁姆争夺克罗斯小姐的感情时,两人的友谊遭到了破坏。鲍姆巴赫前两部电影的大部分冲突也源于竞争,但是大多是朋友间的竞争关系。然而,自从与安德森合作以来,鲍姆巴赫将竞争重点转移到家庭中来。
鲍姆巴赫在《鱿鱼和鲸》中用开头的网球场场景建立起残酷的家庭竞争,就像网球比赛中弗兰克所揭示的那样,整部电影都是“妈妈和我与你和爸爸的对决”,而伯纳德告诉沃尔特应该如何利用母亲的弱点。在这部电影中,伯纳德与妻子的事业产生了冲突,两人的分居造成紧张气氛而孩子们看着父母争吵。在不断反复的平克·弗洛伊德的歌曲《HeyYou》中,家庭中的战争气息得到了加强。
《婚礼上玛格特》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一个充满竞争的家庭,在这部电影中某些意外时刻的激烈对话听起来完全不具备家庭氛围。在儿子克洛德嘲笑了母亲玛格特的尴尬之后,玛格特对儿子克洛德几乎是淹死在游泳池里的反应是,"现在我们打平了"。这与《天才一族》中罗伊尔在BB弹游戏中的“没有团队”非常类似。保琳还指出马尔科姆"与所有人竞争",因为他不"信奉每个人都有空间获得成功"。
在之后一部电影《格林伯格》中,主角与他更成功的兄弟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怨恨。在两人进行合作的《水中生活》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也有类似的情节,在前者中,史蒂夫·齐苏与儿子内德争夺珍妮的感情。在后者中,阿什对表弟的天生运动天赋表示了讨厌。
我们可以看到,韦斯安德森与诺亚鲍姆巴赫的作品中存在着一定相似性。正如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一样,鲍姆巴赫的许多角色都遭受了深深的情感伤害,并处于发育迟缓的青春期。两位导演都关心家庭的压迫潜力,他们的电影中的成年角色通常比孩子还不成熟。一些学者将韦斯安德森电影中人物的不成熟归于俄狄浦斯情结,而在鲍姆巴赫的电影中也存在着令人不安的亲密关系,在《婚礼上的玛格特》中,妮可·基德曼与她的青春期儿子克洛德有着令人不安的亲密关系,她对他的感情在慈爱和蔑视中交替。在《鱿鱼和鲸》中,父子俩与女性有着浪漫关系;类似于麦克斯和布鲁姆的世代争夺《青春年少》中的克罗斯小姐,和内德和史蒂夫在《水中生活》中争夺简的爱情。
语言战争:对话的精确与刻薄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台词富有趣味,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点是他语言的精确程度,这在他的许多电影中都得到了体现。在《瓶装火箭》中,迪格南列举了"75年计划"。《天才一族》中描述玛格特时,特别强调了她"在2岁时就被收养",在"九年级"她获得了"50000美元"的资助。她"四年后"消失了,走了"两个星期"。角色自己的语言也以这种方式将他们与时间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一个由韦斯安德森和鲍姆巴赫合作的剧本中出现精确的数字时,很可能是安德森的贡献。例如,在《水中生活》中,史蒂夫在地图上以英寸为单位讨论了他们的路线,而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比恩则要求"三把铁锹,两把斧头,和500发子弹。"这种言语上的精细与安德森电影中充满细节的视觉风格是保持一致的,也显示出他们对事物的精密关注。
对台词的精细考究折射出的是对话在安德森与鲍姆巴赫的电影中占据的重要的地位,除了体现他们电影的质感,也往往反映了家庭竞争中失调的亲子关系。这在韦斯安德森和诺亚鲍姆巴赫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鱿鱼和鲸》中,弗兰克告诉他的母亲"你很丑",而在《婚礼上的玛格特》中,玛格特实际上告诉她的儿子,如果他使用除臭剂会患上癌症。充满暴力的言论也往往伴随着电影中人物的心碎。这种言语体现了电影中家长对孩子们的不敏感,直率,缺乏同理心,体现人物之间情感联系的缺乏。正如《婚礼上的玛格特》展示的那样。克劳德敏锐而又因母亲的打压而烦恼。此外,两位导演通常都会让角色相互打断对方的话,以此来展示角色之间锋芒毕露的矛盾。
这些凶恶的话语在电影中往往具有传染性。两人电影中的人物往往对细节的字眼含义吹毛求疵,对语义的正确意义进行事无巨细的讨论并坚持认为一种的含义重于另一含义。日常的对话被营造成精心制作的游戏以揭示家庭生活是一场持续的口水战,。人物在《鱿鱼和鲸》中,父母离婚后,伯纳德与弗兰克在“我们的房子”和“母亲的房子”之间争论哪种才是正确的用语。《天才一族》中也存在着相似的交流。
这种传染性在代际之间则更加明显,以至于拥有某种遗传的特性。回到鲍姆巴赫的《鱿鱼和鲸》,在开幕的网球场戏中,母亲琼对父亲伯纳德的沮丧咒骂感到担忧。在电影的之后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弗兰克与父亲发展出了不良关系,并将其不当的咒骂贯穿于电影的始终。我们还看到标签在《天才一族》中的传播,玛格特的“领养”标签在家庭中进行传播。最初这个标签被罗伊尔以及玛格特自己运用,但在之后伊莱·卡什与里奇·特伦鲍尔的对话中,里奇继承了这一说法。在《水中生活》里,韦斯安德森也在评论音轨中认为内德实际上继承了史蒂夫·齐苏的一部分天真。
结语
自然,韦斯安德森与诺亚鲍姆巴赫作品的相似度仍不止于此,他们在配乐上的敏感度及其应用也极其相似。在《水中生活》中,韦斯安德森抛弃了前几部作品中常用的滚石乐队的配乐而对大卫鲍伊的作品进行了葡萄牙语的改编,令人眼前一亮。而鲍姆巴赫则在多部电影使用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的转换制造惊喜。
从对韦斯安德森和诺亚鲍姆巴赫的作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电影中的家庭主旨以及争吵的中心性。这种特性在诺亚鲍姆巴赫的作品中进行了持续发酵和作用,在他之后的作品《年轻时候》《美国情人》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元素的存在。韦斯·安德森在鲍姆巴赫之前获得了广泛意义上的成功,而经过了几部平庸之作之后,鲍姆巴赫也终于在去年拍出了广受好评的《婚姻故事》。而在《婚姻故事》的内核之中,仍然充满着贯穿他生涯的那些元素。
Why I get 5 starts for this movie? Because this's Wes Anderson. When you've done with his movie, feeling so good but didn't know why. That was supposed to be a movie from WA(kind of funny that Woody Allen also the same abbreviation). May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I like WA's movie was the ending. Every character was always finding something, but mostly don't have a traditional happy ending. Jane was looking for her idol in her childhood. She found it, but he was too old for her. Ned was looking for the love of father. Steve always pretended he didn't care. But after a period of time, Ned figured it out that Steve knew he well since he was born. Steve even keep the letter from Ned long time ago. When Steve show it to Ned, the accident happened. Ned got what he wanted but lost his life.
不知是影片节奏有问题还是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就是感觉整部看下来都不知道到底讲了些什么,尽管小包袱还是一如既往地密集;鲍爷的原唱和翻唱都用得很赞;配乐果然还是Mark Mothersbaugh做的啊,这次太Devo了暴露身份了哈哈~
这个电影太嗲了!
好可爱哇·····最爱一家人各各是怪咖的故事了··················
连威廉达福都卖着命演如此低智商的角色,就知道维斯安德森的魅力有多大了。他的片子都跟童话一样,单纯的角色,冷幽默的台词,最关键的是绚丽多彩的颜色!(这还是他投资最大的一部片呢,大概是因为那些枪战⋯)最后大家一起坐在潜艇里看鲸鱼真是暖暖的。原声大赞!
几部片子看下来,首先是N多的冷幽默。尤其是比尔墨菲,两人也快黄金搭档了。大量经典音乐的引用。情节相对松散。关注亲情友情。不过他的片大多四星水准,不好不坏的。
Odd Wes Movie、失重感、童真味、伪记录、美洲鲨、红线帽队服、嗜好房间剖面、Songs by David Bowie ♫Life on mars
韦生早就预见了《菲利普船长》
好看的喜剧不一定就是让你笑得掀天花板的那种。那只弹吉它唱歌的黑人小哥,好想把他装到笼子里吊起来养在家里噢。
安德森式的【老人与海】,永远与困厄、与失意、与危机斗争;Bill Murray 简直是招牌;12岁是我喜爱的年龄。
父子寻鲨记。开始有段船中隔间介绍的长镜头(之后1h18m45s还有一段1分多钟隔间长镜头)跟之后《穿越大吉岭》中百态人生列车隔间蒙太奇如出一辙,当然,还有一贯的家族(族)主题。巴西音乐家(那个拿吉它的黑人)Seu Jorge唱了葡萄牙语版life on mars以及其它David Bowie葡萄牙片。
i don't like wes anderson. i adore him. for dreaming the dreams we used to have when we were young, but afraid to dream when we grow up....p.s. cate blanchett's so cuuuuuuuuuute
还是具有韦斯·安德森独特气质的作者电影,一如他所有电影一样在连续不断的冷幽默中探讨着亲情与爱情,可这部的结构实在是太散碎了,看得人犯闷;不过那水中探险的定格动画在这本来就荒诞的片子里看着还真协调,一看字幕这部分是亨利·塞利克负责制作的,哈。
The.Life.Aquatic.with.Steve.Zissou.2004.HDRip.XviD-BMDRU
不是最好的韦斯•安德森,却是最韦斯•安德森的韦斯•安德森,那些他常用的技俩这里面都有了,时隔一年后终于下决心补完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怀念中伴着遗憾了。总有人给韦斯标喜剧的标签,可他的作品里却常常有一种孩童般的忧伤,你会因为这些忧伤过于轻飘飘而忽视它们么?其实这种轻快掩藏的是另一种沉重吧。无论多么成熟,我们或许都没法真正理解自己,迷茫着、磕磕绊绊着,我们终究都是个孩子。
这是一帮有梦想和有爱的人呀。韦斯安德森无疑是个手工制品爱好者,能把少年(11岁半)的爱好保持到现在。影片漫画式的不靠谱气质下描述的是中年危机和父子关系,这种中产阶级式的主题被呈现为有点间离式的电影化方式——造梦,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极致和作者气质。
爱极了那个半剖面的船,有桑拿室、图书馆、剪辑室、引擎室、厨房、客厅、潜望厅,就如同一个浓缩的人生一般。依旧是安德森那股子怪里怪气、笑又笑不出声、哭又哭不出来的微妙气氛,但是越看越爱。大抵很多时候的心情以及生活就是如此吧!
哈哈!哈哈!时不时蹦出来的冷幽默!但感觉剧情方面有点像《狐狸爸爸》: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少年爱情,各色人物,营救计划,放弃复仇,善用炸药。
好棒,Wes Anderson这部满足了幻想/设计/情怀的各种指标,我觉得是比较上乘的一部。船里的一个个小舱太赞,三条腿的狗,大蟒蛇,还有那条神奇的大鲨鱼,意象满分。
3.5 如果大银幕观影也许会甘心给四星。wes的片分可爱有趣而已/不只可爱有趣,做到前者就已经秒杀大部分电影了。
很喜欢海海人生这个名字。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不能称极好又总是不坏,艳丽颜色神奇人生,冷幽默的细节和有风情的音乐,因为演员面孔总是熟悉,就像看到了老朋友,很亲切。比尔默瑞最后想哭的样子还是让我微微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