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单流畅,但真的非常细腻温和,可以当做亲情感人类影片观看。而且我相信单亲家庭出身的人感受要更加深刻一些。
本片唯一恐怖的元素,我觉得只有一个,就是鬼魂小女孩抢妈妈的自私心理,人自私就已经可能做出够可怕的事情,鬼自私那就……
首先说说细节和意象处理欠妥的地方。
首先关于书包,这个书包在各种地方出现并且被看到显然不是幻觉,因为导演没有安排镜头来说明这是幻觉,最好的说明是导演将鬼魂实体化处理了,鬼魂小女孩一直在动书包,千万要区分开。女主曾患有精神病,但就是因为整个剧情都没有将女主的精神病和恐怖元素融合起来,没有产生幻象,使得恐怖元素没有得到升华。只是因为过度紧张和害怕,试问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在遇到实际存在的鬼魂后能不害怕吗。
其次,上面也提到了,书包能动的原因就是鬼魂实体化,其实我觉得黄衣女孩既然被设定是死去的鬼魂,那就不应该被作为实体存在,意思也就是不能够去接触现实的人,我也认为这是本片最大的一个败笔。但电影中黄衣女孩却和现实的妈妈有了接触,而且基于这一点,如果电影能将"水"作为幻象处理而不是实体,小女孩也一直是幻象而不会和现实相接触,那么整部电影的恐怖氛围我觉得会提升很多。但这些都没有做到,我觉得单凭恐怖元素实体化而不是虚化这一设定,就足够让电影在恐怖得分数上大打折扣。
再者,母亲的人设让我看的有点心急。我不是吐槽这位母亲,本身自己是父母离异的受害者,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却还要让女儿再受一次这样的苦。这位母亲虽然伟大,但却极其脆弱与缺乏安全感。在感觉到家中有鬼后,竟然因为搬出去可能对争取抚养权没有优势而放弃搬家,这其实就是脆弱和没有理智的表现,明知自身不能足够的坚强而且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心理保障。考虑到孩子需要真正健康的成长,那么我觉得不管能否争取抚养权,都要选择果断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即使有争取不到抚养权的可能,但这样既可以让本身不坚强的自己能放下压力,也能确保可以让女孩健康的成长(不过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女孩的父亲太渣了,渣到让淑美坚定到把抚养权给孩子父亲就等同于将孩子毁了,结尾台词也说明了女孩不想和父亲住一起,如果是这么理解,那我所写的这一点就完全不需要考虑,但问题又来了,渣到这种程度的父亲,为什么还要去争取抚养权?)回到括号前的话题—所以就这一点,我觉得这位母亲伟大母爱的形象其实是狭隘的和没智慧的。真正伟大的母爱,是不顾一切让孩子健康成长,包括牺牲自己的绝对陪伴,懂得放手。(现实当中,母爱的伟大在于考虑孩子的经济情况和健康成长会选择不离婚忍受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不过这样也就没了这个故事……)
但电影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结尾,真的很感人。母亲明知道会被鬼魂杀死,但此时并没有被恐惧打败,仍然理智地叫郁子不要过来,原因是怕鬼魂小孩伤害她,也不希望孩子知道自己将要被鬼魂杀死。而且她也非常懂黄衣小女孩的内心,她无非就是想找一个大人陪伴她罢了,因为她的父母都离她而去了,于是淑美一把抱住了鬼魂黄衣小女孩……
直到最后,母亲死后也变成了鬼魂,只要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伤害,即便是让自己死并且做鬼魂小孩的妈妈,也不愿自己的亲生女儿受到生命的威胁。并且显然郁子在十年后仍然都不知道妈妈已经死了(可通过台词观察),证明后事的处理比较到位,消息估计是被警察封锁了,没让郁子知道。但此时郁子回头两次后,发现妈妈也不见了,可能这时候再去回忆她小时候所经历的事,她可能此时此刻明白了妈妈已死,但妈妈这10年也一直守护在郁子的身边……此刻,有一些女孩纸可能已经想要流泪,不过身为男孩纸的我来说,虽然家庭没有离婚,但也就是处于电影中的这种状况,而且小时候确实和妈妈一起两人住了鬼宅,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不是感人,更多的是瘆人……
1.美津子为什么要缠着淑美和郁子?为什么要抢别人的妈妈?
日本的鬼确实很多都不讲道理,但还是有迹可循的。美津子家的门牌只有爸爸和她的名字,说明她和妈妈长期不在一起生活,非常渴望母爱。她和郁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同一个幼儿园上学,都有过在雨天没人来接的经历,都是单亲家庭,连住的地方都是那么巧合的上下楼。但不同的是,郁子最终等到了爸爸来接,有妈妈爱着她陪伴她。而美津子只能一个人淋雨回家,掉进楼顶水罐居然一直没人发现。相似的经历却有不同的结局,可以想象,美津子生前的孤独和对母爱的渴望,在死后变成了对郁子和淑美强烈的嫉妒,怨灵自然一直纠缠她们。
2.淑美看到的反复出现的红色背包是否是幻觉?
我个人觉得不是。淑美过去确实有精神疾病,但是我认为只有她看到前夫摁灭香烟的动作联想到电梯沾灰的按键这段,才体现了她在压力下的精神问题。红色背包是美津子生前所背,因为它美津子才会掉进水罐。红色背包的反复出现,应该是作为她存在的证明和某种执念,暗示着淑美和我们,她回来了,她从未消失。
3.对结局的理解
淑美对女儿郁子的爱自然是影片的主题。
“你还记得你说过,只要和郁子在一起,什么也不怕。至今也没变吗?”
“当然没有变。”
淑美为了女儿能够活下去,甘愿永远留在那个屋子里陪伴死去的美津子,让美津子的怨灵不再纠缠女儿。即使不舍,即使无法再和女儿在一起,但是有时候离开也是一种守护,一种爱的体现。
或许,淑美在电梯里抱住美津子的怨灵的时候,也想起了曾经那个在雨天没人来接的自己。小小的她经历了那样的孤独,不愿意女儿变得和她一样,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终究是没能按时去接女儿。她一边对乖巧的女儿充满了愧疚,一边对自己的经历难以忘怀。她也希望妈妈在雨天来接她,能像她对女儿一样,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所以她理解了美津子“想要妈妈”的感受,因为她也是曾经那样渴望着妈妈。
人从水中诞生,又在水中死去。“水”在东亚文化里似乎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影片的主要角色都为女性,无论是“雨水”,还是各个地方的滴水漏水,无不在暗示着人物和主题。“水”这个元素在恐怖片中好好运用,必将有非常出色的效果,我非常期待这一点。
水,透着东方式心理恐怖的神秘,阴冷老旧的场景弥漫着暗流涌动的幽闭压抑。水,是孤魂的流泪哭泣,单纯的作恶渴望关怀的爱意。水,是观影时流淌的情绪,母爱守护带来的触动大过了紧绷神经的恐惧。
用了三年时间才终于看完...才发现原来不恐怖...
和你一起看的 泪流满面
20220312 哈哈果然以前也打了五星 当初因为是一部安静的惊悚片(?)所以很喜欢 重温依旧 小红书包、水渍、老旧的楼宇、单身母亲、幼女 导演用了这样几个元素讲了个好故事
【C+】前面的铺垫好闷啊,也不太吓人,感情线也可以塑造得更好。话说这剧情,电梯,水箱,失踪。不活脱脱就是蓝可儿事件的翻版吗。。。。。待有识之士将蓝可儿翻拍成电影。
反复出现的红色小书包。女神黑木瞳果然是贤妻良母的典范。看到无故上升的电梯,顶楼蓄水罐的藏尸,我不禁想到:蓝可儿的凶手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收到的启发吗?日本恐怖片简直太反女权,这部电影难道不是在讲:女人呀,难道因为家庭不顺就离婚嘛?离婚了工作照顾孩子压力多大,还容易被恶鬼缠身呢。
用屋内漏水隐喻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在这里细化到女性的中年危机,被家庭和工作拉扯导致的内心崩溃,片中有三个悲剧投射分别是女主,女儿,邻居女孩儿,无疑都是家庭分崩离析的受害者,影片最后用母爱化解怨恨也是很讨巧的做法,整体氛围营造也不错,寂静公寓与老旧升降机,天台蓄水池与红色挎包,房顶水渍与楼上脚步声,这些元素都令人印象深刻,编剧之一是中村义洋,怪不得他后来拍了残秽,原来是有恐怖片基因的。
多年前买了DVD收藏,与当下泛滥的恐怖片相比,这部电影结局充满了一种温暖的人情味。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仁者见智了吧。
和妈妈一起看的片子!!!虽然拍的不怎么样但是值得纪念... 杯具的是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一起看的是日版还是美版了
个人觉得那个女鬼很自私……并且很不讲道理 =_= 就这么把女主角的妈妈给抢了,不是很霸道吗?!囧 主题曲【青空】很好听 ><
现在感觉,很烂,恐怖的小孩什么的
无论看多少遍还是会哭出来。中田秀夫就是擅长亲情教育。听见女孩大喊着妈妈、就会一起伤心。虽然是恐怖片,但是这个故事太悲伤。
因为看过原著了,不觉得恐怖,电影比小说的改编,就是争女儿那段,不错。不能把它当恐怖片来看。个把地方还是惊悚了一下。
伟大母爱的迸发,强烈推荐各位影迷细心品味,不是恐怖片,是温情片!!
日本恐怖片特点,鬼都是滥害无辜,一点不讲理!你意外死了,想要母爱,凭什么抢别人妈妈啊?!人家又没害过你。另外这死法有点像前几年蓝可儿案啊。
原版和翻拍我都很喜欢,两个感觉不太一样,但是都是母爱的部分最为动人
勉强及格。又见“水见式”。跟《午夜凶铃》一样,是中田秀夫+铃木光司+林淳一郎的三角组合,摄影师林淳一郎存在感很强,黑泽清的《回路》也因他掌镜,和本片一样具颓败、冷硬的潮湿气息。那座公寓楼选的很好,镜头里主要角色只是一对母女但并不单调,公寓楼也承担了一个角色的功能,电梯喷涌出的浪、天花板扩张的渗水、浸泡至糜烂的楼上故居、藏着女孩尸体的水塔,这些奇观化设计是鬼女孩意志的具现化,而扔不掉的红书包是女孩萌外表的象征,它的灵魂和肉体俱在。“女孩在幼稚园等妈妈来接”的意向贯穿全片,母亲黑木瞳可能因此对鬼女孩有共情能力,也是女儿令人担忧的未来,但黑木瞳为何选择陪伴鬼女孩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是不明朗。前夫争抚养权本应在真相大白前充当一个悬念,不过在电影里被放弃了。全片气氛掌控很好,有不少细腻又揪心的长镜头
比较讨厌女主角总是神经兮兮柔柔弱弱智商一直不在线上的这种恐怖片。气氛真不错,潮湿阴冷的氛围做的好极了,其他方面完成度都行,但就是不亮眼。
我们把电影院搞的像在放喜剧片,我的收获是学会一句么西么西。
记得当时是到外面租碟看得这部电影,总体感觉很一般,但是对红书包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尤其是俺娘后来说俺小时候就是背了个红书包之后...OTZ...还有,俺一直就不明白,当小女孩面前那门开了后,那么多的水到底之前是怎么准备的居然跟泄洪似的就下来了,真是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