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着魔 剧照 NO.1 着魔 剧照 NO.2 着魔 剧照 NO.3 着魔 剧照 NO.4 着魔 剧照 NO.5 着魔 剧照 NO.6 着魔 剧照 NO.13 着魔 剧照 NO.14 着魔 剧照 NO.15 着魔 剧照 NO.16 着魔 剧照 NO.17 着魔 剧照 NO.18 着魔 剧照 NO.19 着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0

详细剧情

  马克(Sam Neill 饰)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未留下任何原因离家出走,他一度认为安娜与一个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饰)的男人有染,却发现海恩里克也在寻找许久未见的安娜。马克于是雇佣私家侦探调查。但随着线索的逐一呈现,事实的真相反倒令马克等人难以置信。安娜所耽恋的对象竟然是……  本片分别荣获198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83年葡萄牙奇幻电影节观众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1981年西班牙圣保罗国际电影节评论奖。

长篇影评

1 ) 尝试去分析Possession(着魔 1981)剧中人的职业身份 丰富这个故事

看了很多的分析Possession剧中人个性和内心纠葛的影评,我想尝试去分析一下剧中人的职业身份 也许可以丰富这部剧的环境信息

情景1:开篇不久,4名风格鲜明的男性“HR”负责男主角的辞职面谈,谈到男主近期任务的进展时,男主的回答表明他与对方最实质性的接触和交谈是发生在公园
情景2:很多剧情都表明男主绝大部分时间驻点在国外,辞职后男主还是获得了一笔不错的酬劳,亨利也说知道他有钱
情景3:4名“HR”中的两位后来出现过。
女主杀了闺蜜之后藏身于闺蜜家时,正是独眼HR带领着一队警察上门,在男主冒险现身之后,立即与一名警察一起开枪击中了男主,完全没有试图抓捕的意思,而其本人也被男主在受伤倒地情况下精准击毙。
粉袜“HR”后来一次出现在独眼"HR"上门找茬之前一幕,男主暗示他认识一个人死在粪池里(也就是亨利),粉袜笑称“I know”这些只是“details”,并且希望男主回去上班,他的岗位继任者无法沟通,合适的人很难找。另一次是粉袜带着一队冲锋枪警察直接扫射了男女主人公,同样的,也对抓活的没有兴趣。
说明这4名“HR”是供职于国家强力部门的
情景4:男主仅通过言谈便察觉私家侦探公司老板是gay,简单的用“色诱”让老板自己说出了跟失联侦探的关系,让老板成为他第二个侦查炮灰。之后,男主又让亨利成为第三个炮灰
情景5:男主看到女主放在临时住所冰箱的尸体后,很快静下心来,不经太多的考虑便设计了一个爆炸现场,并且在最后精确逃脱。
其间见了一下亨利,也是很从容地计上心头,制造了一个喝酒嗑药过量不小心死于卫生间的现场(以现在的眼光看有很多的DNA或者指纹上的问题 也许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期的技术条件 这是可行的)
这说明,男主对于这样的“脏活”并不陌生,甚至是挺熟悉的。
情景6:男主与亨利初次见面时,被亨利轻松打成重伤,扛出家门。


综上再结合其他场景,大概可以判断男主家的公寓楼在西德的柏林,靠近柏林墙,隶属于西德或者北约情报部门,在冷战时期长期驻海外从事谍报工作,他的掩护身份应该是英俊的商人或者外交官,受过良好的射击训练,思维缜密,沟通能力强。(身份是掩护,沟通、思维、分析、察言是最重要的工作技能,射击是保命的最后希望,格斗其实只是加分项,在冷战时期,一个间谍如果到了需要肉搏的地步,基本上他就失去了活着离开工作地的可能)

女主是一个芭蕾舞教师,男主向私人侦探老板透露女主一年前辞职了,亨利则承认与女主的关系持续了一年。在亨利拍摄的录像带中,女主强调了她的渴望,她需要她自己是作为一个主体“I”存在,她不希望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附属,替男人打理家务带孩子,等待男人偶尔回家的关怀,介于男主工作的特殊性,其中可能还包含着对男主可能有一些男女方面的特殊工作方式的怀疑,甚至男主无法活着回来的焦虑。女主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在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她深爱丈夫,但是对丈夫的怀疑(她直问过丈夫出过轨吗 男主倒是很干脆地回答她:NO!!)和对丈夫把自己排在工作之后的怨恨让他对丈夫产生了报复的心理,希望让丈夫心理纠结,受点伤害。她希望有男人能够给予心理和身体的关怀,甚至可以是除丈夫以外的其他人,允许自己释放,但另外一个坚持忠诚的自己又告诉自己这是魔鬼的好处。女主在这样分裂的想法中度过了尝试在感官享受中寻找自己本我的一年,她不但没有找到,反而更揪心。

也许魔鬼承诺女主的,就是两者皆得。一个慢慢形成,最后完全变成男主形象的“复制品”,魔鬼承诺的是由内而外的完美复制却又绝不离她左右,完美到女主可以放心提出跟原版离婚。女主以为这样她既可以体会被男人全身心地关怀,又不必觉得那是出轨而受到自己忠诚的质疑。但当男主真人出现,又毅然决心为了她辞职时,女主之前精心说服自己的理由奔溃了。但是与跟魔鬼的契约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可能魔鬼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操控女主的思维(在女主殴打杀死侦探公司老板前,有一个可能是鬼上身的动作)。魔鬼在女主的摇摆中最后成品,追求本我的女主死了,为了女主其实可以付出一切的男主也死了,能看清皇帝新衣的孩子选择了自溺。

全剧充满着各种自我对立分裂的人和环境:对立分裂的德国,在离开家庭和回归家庭、出轨和忠诚中纠葛矛盾的女主,内心落入无尽黑暗纠葛、完全崩溃的安娜和单纯阳光的“安娜”,奔波在现实中看似不关心家庭实则充满真情的丈夫和看似给予一切、承诺所有完美,实际上只能带来灾难的复制人丈夫。。。。。 导演内心的答案是什么,并没有明示,他想表达的是对一个分裂的家庭还是对一个分裂的国家还是对冷战两个阵营各自价值观的思考,也许也就纠葛在最后的枪炮声中。


2 ) 《迷恋》的恐怖艺术——当魔鬼来敲门

  一、 当魔鬼来敲门
  18世纪中叶,英国北部有一个平凡安宁的小村庄,绿荫环绕,鲜花鸟语,每个人都过着满足而快乐的生活。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所有人都闭门不出,连狗都停止了吠叫,沉浸在睡梦之中。忽然,一阵门栓的巨响,一个女孩披散着头发不顾家人的喊叫冲出了家门。她的名字已经没有人记得了,只记得她脸上布满了悲愤和嫉妒,扭曲变形,双眼喷射出恶毒的诅咒。那样的情形仿佛复仇女神附了身,指引她挥舞长刀作战。她冒着大雨跑到一片空旷的平地上,跪倒在地上向上天祈祷,狂呼,随着刺目的闪电和轰鸣的雷声,她召唤来了魔鬼。女孩迫不及待地与那个恶魔签下了契约,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以换来强大的力量,向那个抛弃自己的男人进行报复。

  在西方文学和电影中,总会看到人们对魔鬼的崇拜,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祭祀魔鬼的秘仪。对能力弱小却又野心过大的人来说,魔鬼不是举着镰刀取人性命的死神,而是除却上帝之外拥有强大力量的信仰,他们不在乎出卖灵魂之后的地狱,只为了享受拥有力量那一刻的奇迹,欲望被满足时那种极致危险的快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人与魔鬼签订的契约,该是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和梅菲斯特了。在浮士德经历的第一个悲剧中,他被自身汲取知识的能力有限所折磨,“我已经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令人遗憾地还对神学,全都进行过彻底钻研!照旧是可怜的蠢材一个,又何尝明智稍胜当年!”他从抱怨、自责,逐步演变成绝望的厌世。这时候梅菲斯特适时出现,阴险地诱惑浮士德,对他卑躬屈膝,愿意做他的仆役,让他阅历各种人生。对于浮士德这样抱有“臻于人类的至极,全部思想都集向这里”的人,自然是没费什么力气就答应了魔鬼的条件。

  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的作品“迷恋”,前一半看似正常,讲述的是一对夫妇的情感危机,进入到后半段,观众就会惊讶的发现这一切危机的源头——伊莎贝拉•阿佳妮扮演的安娜被一个污秽的恶魔诱惑,魔鬼利用阿佳妮的身体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人形的外貌,正式降临到人间。

  故事从安娜和丈夫马克的争论开始,马克因为什么事情很生妻子的气,安娜却无法解释原因。看得出,他们正在经历一次感情危机,丈夫因为工作每周只能在周末的时候拖着行李回家。两个人躺在床上,安娜含着眼泪歉疚地检讨自己的问题,丈夫也说没有安娜他没法生活,之后他们平静的询问对方是否有第三者。这样的谈话自然没有什么结果。

  为了挽回婚姻,马克辞去了工作,可等他回到家却不见了妻子的踪影,只接到她的电话,说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生活。马克翻箱倒柜的搜寻妻子的衣物,希望寻找到妻子反常行为的蛛丝马迹,果然发现了一张男人写给安娜的明信片,“我从未见过神的光芒,直到遇见了你。”(亨利)看罢,马克发疯的寻找安娜的下落,约定在一个咖啡馆见面说清楚这件婚外恋。

  咖啡馆的谈判从刚开始的分割财产,逐渐开始剑拔弩张,丈夫怒吼着斥责妻子的不忠,两个人都愤怒地像两只扭曲着准备战斗的螳螂,后来的爆发绝对是毁灭性的,马克在狂怒中打碎了餐馆的桌椅,最后被涌上来的侍卫按住。之后,马克在对安娜的等待中慢慢腐烂,他常常痛苦蜷在床上扭动身体,像条垂死的蛆,和安娜之间的争吵一次比一次激烈,每一次都让两个人精疲力竭,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安娜离家的次数越来越多,马克想尽办法找到了亨利的住所,怒气冲冲的要求那个男人离开安娜,却被对方痛打了一顿。安娜的好朋友玛芝赶来帮助马克的时候,向他伸出了暧昧的拥抱。

  马克雇了私家侦探跟踪安娜,发现她果然还有第三个情人,在一栋临街的古老建筑中。蹊跷的是,尾随她进去侦查的人全都没有再出来。他们全看到一个像鱼的巨大生物,浑身附着着肮脏的绿色粘液,躲在厕所里发出刺鼻的腥臭,让人作呕,这样的臭气估计只有在布满腐烂尸体的下水道才能闻到。凡是看到他的人都会失去控制,浑身抽搐,惊恐万状,旋即被发疯的安娜杀掉,剁成几段存放在冰箱里。随着死的人越来越多,恶魔也渐渐变成人形。

  马克知道真相后,为了安娜到处掩藏痕迹,阻拦警察查案,最后和安娜死于乱枪之下。

  魔鬼长成马克的样子,正式降临人间。

  在“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中,制造木偶的工匠说,他总会给自己特别喜欢的木偶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备份。于是上帝创造了两个维罗尼卡。在“迷恋”中,导演也创造了两个阿佳妮,一个是安娜,另外一个是幼儿园老师海伦。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安娜有乌黑浓密的卷发,海伦则是金灿灿的麻花辫。通常,叫安娜的女子都有动人的美貌,凄惨的结局,比如安娜•卡列宁娜用卧轨来放弃生命。海伦是希腊神话中美女的名字,这样的女子必然有纯洁的力量,用美貌威慑天下。

  魔鬼不会无缘无故找上什么人,必然是对生活不满,有所欲求的人,这样的人才容易被它诱惑,放弃灵魂。它会选择安娜,自然少不了是美貌,另一个原因则是她对生活的无法满足。她深爱着丈夫马克,却无法忍受他总是为了工作在外奔波,她惧怕如此完美的丈夫会不爱她,离开她。在一次争吵与沉默的对抗中,导演展示给观众安娜的恐惧。

  “我是不是做了什么让你这么恨我?”马克无奈的挠着头皮问安娜。

  “没有。”

  “我自作自受?”

  “不是。”

  “你想和他一起,成家立业,而我和儿子是你的绊脚石?”马克再次扑向安娜,忍着怒火压低声音问。

  安娜沉默的摇摇头。

  “你是害怕我吗?”

  安娜还是含着眼泪摇头。

  “你是害怕我不喜欢你了?”

  “对。”安娜虚弱的回应着,使劲点点头。

  于是安娜用截然相反的方法抵抗丈夫的背叛:她先选择背叛,找到了一个看似并不适合她的亨利。亨利在她心中是没有地位的,只是她逃避的工具,所以她才会在马克第一次问她的时候斩钉截铁的回答没有第三者。但是,当马克知道真相后,这件事情超出了安娜的控制范围,她和马克开始互相伤害,甚至拳脚相加,以致用利刃自残。在用切肉的刀割伤脖子后,安娜茫然的看着拿着刀也往自己胳膊上切的马克说,不痛。对爱情的占有和渴望,让他们感觉不到肉体上的疼痛。

  海伦是沉睡亿年的冰川融化的第一滴水,纯洁无瑕,无忧无虑,放在阳光下就能熠熠生辉。她代表了所有男人对女性的幻想,美丽、安静、温暖、奉献,她是完美的,没有欲望的,直到她爱上了马克。虽然拥有一模一样的脸庞,马克还是觉得安娜更美,他甚至爱她疯狂的灵魂,这是一种魔力,爱情让人变成魔鬼。海伦从单纯的关心自己的学生,到进入马克的世界,最后爱上了他。她跑去给他开门的样子,像是恋爱中的少女,听到爱人的呼唤,便恨不得插上翅膀化作小鸟飞到他身边。化作人形的恶魔就在屋外等候着她。

  当魔鬼叩响你的门,你便无路可逃。

  二、 她是刺入心脏的利刃


  “阿佳妮”这个名字念起来就是你看到她的第一印象。念“阿”的时候,是被她出尘绝世的美惊呆的瞬间,她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埋葬你的一切欲念;念“佳”的时候,是屏气凝神的看她走向你,眼睁睁看着她如利刃刺入自己的心脏,毫无反抗的余地;念“妮”的时候,你会静静享受她在你心中搅动的快感和痛楚,感受永远心碎的愉悦。

  祖拉夫斯基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在英国被禁了整整18年,在1999年才以录像带形式发行,估计阿佳妮才是唯一解禁的理由。只有阿佳妮才能让疯狂这个词带着蔷薇般的甜蜜,哪怕那蔷薇的花茎上竖着尖刺,人们还是忍不住拥入怀里,刺入胸膛。只有她才能让这个如噩梦般如影随形的电影,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沉醉。法国人像是热恋中的少年,同一年将戛纳影后还有凯撒奖最佳女演员的荣誉全部双手奉上,他们为她而疯狂。

  阿佳妮精湛入骨的演技让这部恐怖片不用任何特技,就能营造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她把安娜逐渐疯狂、自残、献身给魔鬼的心理变化诠释得极其有层次,震撼人心。一开始,她只是稍显憔悴,说话的时候常常嗫嚅着,眼含热泪,用渴望的眼神看着马克。接着,随着争吵的升级,她开始语无伦次,时而安静不语,时而暴跳如雷,她不停的搓着双手,仿佛想从身体上脱掉恶魔的附着。当决意转向魔鬼时,她的眼神简直可以冻结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就像美杜沙的那双眼睛。

  全片最精彩的一幕,是阿佳妮表现安娜在内心极度挣扎,几近撕裂的场景。画面从安娜仰头看着被绑在十字架上耶稣开始,从她喉咙间挤出来的呻吟声在大厅回荡着,她的面孔写满了疑惑,她在追问上帝为何给她如此的痛苦。走出教堂,进入地下通道时,安娜开始无法抑制的发笑,边走边捂着肚子大笑,笑得太过厉害以致得拖着身体走路,笑得前仰后合,无法站稳,当她拖着身体也走不动时,就尖叫着把自己撞向墙壁,不停嘶吼着,仿佛有东西就要从胸口迸裂了。她把买的东西摔向墙壁,一下又一下,牛奶飞溅了出来全部泼在她身上,她从难以抑制的哀号鸣叫到断断续续的吼叫,伴随着前后扭动的身体,最后倒在地上挣扎着打滚,身后是一地的垃圾。她坐在地上,身体前倾,双手扶着地,呕吐不止,耳朵涌出来混合着浓液的血水,两腿之间汩汩冒出绿色的汁液。这时候安娜用尽全身力气尖叫出来。这是一个整整持续三分钟的长镜头,阿佳妮的表演让人目瞪口呆,那个附在她身上的恶魔仿佛还冒着热腾腾的毒气,要把她烧灼殆尽。她不用 “驱魔人”中小女孩一百八十度的转头和倒立爬行便能营造出让人窒息的恐怖,散播瘟疫,一气呵成。

  看过之后,每个人都深信不疑——阿佳妮有召唤魔鬼的能力。

  三、 电影的恐怖艺术

  里尔克说,“美不是什么,而是我们刚好可以承受的恐怖的开始。”祖拉夫斯基却一次次超越了这个界限。

  第一次看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的作品,是他1989年的那部“你的夜晚比我的白天美丽”,这是他和苏菲•玛索的第二次合作,之前还有一部1985年的“野恋”(Amour braque,L')。“你的夜晚比我的白天美丽”讲的是苏菲•玛索扮演的布兰奇是个有预知能力的少女,她被家人当成摇钱树,到处登台取悦富人。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卢卡斯,她知道这个男人会有不久于人世,却还是不可自拔的爱上了他。两人的关系似幻似真,最后卢卡斯看到了一个小丑,就像故事中常讲的那样,他抱着布兰奇双双沉入了大海。这不是一个用逻辑可以解释的故事,仿佛无数的碎片拼凑而成。电影虽然以死亡告终,但是布兰奇和卢卡斯之间的爱情让电影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布兰奇并没有祖拉夫斯基镜中人物惯有的那种癫狂,只是个被命运操控的女人,充满了谜一样的身世,可是每当她来到卢卡斯身边,她似乎都简单地能让人一眼看穿。

  祖拉夫斯基的电影注重的是气氛的营造,所以说如果想搞清楚电影中每个细节的连接实在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在1981年的“迷恋”中,这种对梦境般的恐怖氛围的营造算是一种登峰造极,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现实和梦境之分,现实比梦境更加像噩梦。

  音乐是导演制造恐怖的武器之一,很像“闪灵”的配乐,从一开始就毫不掩饰的进入恐怖的主题。“闪灵”依靠的大多数是现成的古典音乐,比如开头取用了中世纪素歌“末日经”和巴托克的“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作的音乐”,营造了末日的恐慌和黑暗中的诡异。“迷恋”的配乐来自波兰作曲家安德烈•科金斯基的原创,电子乐的使用扩大了影像的空间,让人置身于一个非常陌生危险的环境,不时响起的短笛让人产生战栗的感觉。“闪灵”用非正常的弦乐发音方式,例如在琴码的另一侧演奏,还有擦弦,大量的泛音和拨弦,这种制造气氛的方式给很多人留下了不停被恶灵追逐的惊恐梦境。“迷恋”则更加简单,在人物对话背景中,加入遥远而有节奏的拟声,比如高跟鞋踏在空旷房间的声音,昆虫翅膀扇动的响声,钟表不耐烦的滴答声。导演让某些声音被提取出来放大,制造魔鬼一步步接近的效果。

  演员的肢体动作和导演的特写镜头也给电影的恐怖程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马克得知安娜的背叛之后,让人惊恐的不只是他狰狞的表情,还有他不停在摇椅上晃动,暗示了他当时失衡、难以控制的心。在他接受公司人员询问时,他坐在转椅上,不停的转来转去,当时他正为找不到安娜而烦躁不安。在他们争吵的时候,安娜不停地切着手中的牛肉,越切越碎,直至捣成肉末,而他们的家庭也像这牛肉一样四散一地。恐怖片中,导演对特写镜头的把握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魔鬼圣婴”(Rosemary's Baby)中,波兰斯基让特写镜头都出现在极强或者极弱的光线下,赋予电影一种梦游般的特质。“迷恋”中,祖拉夫斯基在男女主角私密谈话中,喜欢把镜头拉得很近,捕捉他们感情细微的,每次定格,都给予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恐怖的最高艺术也在于此,它让一切虚无缥缈的噩梦都实现在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爱情就可以出卖灵魂,和魔鬼交媾,导演借此讽刺了那些过于疯狂,带着强烈占有欲的爱情,这样的爱只能把彼此带向毁灭。而魔鬼在电影中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被消灭,而是成功降临在人世间,并且以人类的样貌出现,他能轻易俘获人们的心,让他们犯下罪行,享受杀戮的快乐。在这个欲望膨胀,追逐名利的社会,有太多比魔鬼还要可怕和污浊的心灵,也许他们就是你最爱、最亲近的人,利用你的弱点诱惑你。

  影片最后,魔鬼敲响了海伦的房门。空中拉响了防空警报,飞机轰炸的声音响彻云霄,地震的轰鸣让灯光忽亮忽灭。魔鬼带来了战争和毁灭。战争,就是人类对自己的毁灭。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67108/

3 ) 禁止上映18年,这部限制级神作,看一次疯一次

恐怖片,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怪物与人交媾的猎奇cult片也不足为奇。

但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可谓恐怖片中的传奇,被认为是对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

传奇到什么程度?由于过于血腥和露骨,在美国上映时,被整整删剪了30分钟,在英国更是直接被禁18年不准上映。

但它绝不是粗制滥造的小电影,甚至还提名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主演是有着“法兰西玫瑰”之称的国民级女神——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大多数人认识阿佳妮是通过电影《玛戈皇后》。

39岁的阿佳妮在片中扮演19岁的少女也毫无违和感,演活了那位史上风华绝代,内心复杂的玛戈皇后,也刷新了颜值巅峰。

《玛戈王后》剧照

阿佳妮的美,就是所谓的“破碎感”,苍白忧郁的脸上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眸,木然中透着一丝狡黠,这一刻温柔,下一刻你不知道她怎么就歇斯底里起来。

跟她合作过的导演曾说:她的双眼,足以震碎镜头。

直到26岁的阿佳妮接演了《着魔》,观众才真正感受到这种美貌的震慑。

今天想推荐给各位的,正是这部争议极大的电影——

阿佳妮绝对是“疯批美人”的代表,在《着魔》中,她扮演的就是一位疯批美人,她在片中不仅自残,还有和触手系怪物交媾的限制级画面。

而这部充满争议的《着魔》,在豆瓣上的评分有8.0分。

作为一部恐怖片,绝对算得上高分了。

阿佳妮在片中一人分饰两个气质截然不同的女人。一个是纯真温柔的幼师,一个是神经质的高冷人妻。

26岁的她凭借《着魔》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34届戛纳电影节影后

美貌的女演员很多,但愿意不计形象,做自毁式表演的很少。

阿佳妮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其中一段歇斯底里发作的表演,堪称法国电影中最疯狂的表演。

阿佳妮说她因为这部电影患上了创伤综合症,传言说她甚至试图自杀。

片名「Possession」直译为占据,有占有和被鬼魂缠身的双重含义,类似于中文的“中邪”。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正处在婚姻危机中的夫妻:马克和安娜

马克由于工作原因,与妻子安娜总是聚少离多,两人之间缺乏交流。

曾是芭蕾舞者的安娜为了照顾家庭孩子,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芭蕾舞,但家庭主妇的生活以及马克的漠不关心令她失望。

虽然两人的性生活也不怎么和谐,然而他们依然爱着对方,都想努力挽回逐渐冷却的感情。

为了挽回这段婚姻,马克决定辞去工作回归家庭。

然而,当马克回家后却发现妻子已离家出走。

在失望中,他找到一封疑似妻子情人写给她的信,这个叫亨利的男人的来信彻底激怒了马克。

当夫妻俩再次碰面,安娜承认了自己出轨,声称她现在就住在亨利家,还说了一堆故意激怒马克的话,两人终究是不欢而散。

然而,马克也并非忠诚的丈夫,他与儿子的幼儿园老师海伦之间也有一段婚外关系。

而海伦的外貌与妻子安娜一模一样,只是性格比安娜更温柔更亲切。

当他找到第三者亨利对峙时,却发现安娜并不在亨利家,这个男人也在寻找安娜的下落。

马克回到家,却发现安娜已回家,她却绝口不提到底去了哪里。

接着就上演了惨烈的家暴,马克将安娜打到满口鲜血,因为安娜不愿坦白自己的秘密,而马克不允许安娜有任何事瞒着自己,于是占有欲化作暴力。

之后,束手无策的马克只好找来私家侦探,请他们调查安娜的行踪。

侦探跟踪安娜,发现她走进一栋破旧的公寓,于是侦探冒充物业进到房子里,发现房间里有一团血肉模糊,长满触手的怪物。

然而发现秘密的侦探被安娜用酒瓶刺死,之后,侦探的同性爱人顺着线索找到这里,也同样死在安娜手中。

情人亨利也找到这间房子,不仅见到了怪物,还发现藏在冰箱里的尸块。惊恐万分的他被安娜刺伤后拼死逃脱。

亨利将发现告诉马克,想说服他跟自己一起去寻找安娜杀人的证据,然而马克选择将亨利溺死在马桶中,并只身前往那栋神秘的大楼。

在那里,马克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景象——一个长满章鱼触手一样的怪物,浑身是黏液和鲜血,缠绕着妻子安娜正在交媾。

这就是恶魔,而安娜是与恶魔签订契约的女人,引诱他人进入恶魔的巢穴,用血肉和情欲来喂养恶魔。

直到恶魔化成人形,正式降临人间。

马克虽然对眼前的一切惊骇不已,但他并没有上前阻挠,而是默默离开。

之后,安娜杀人的事被警察发现,痴情的马克为了帮安娜争取逃跑的时间,与警察上演了一出惊险的撞车和火拼,在与警察的对峙中,马克身中数枪。

马克临死前,安娜突然出现。

陪在她身边的是已经修成人形的恶魔,恶魔除了眼睛是绿色,外貌与马克完全一样。

马克举起枪想要射杀恶魔,却被赶来的警察开枪射击,安娜也中弹,夫妻双双倒在血泊中,这对被折磨到疯癫的夫妻终于解脱了。

影片最后,恶魔来到海伦家,马克的儿子鲍勃也在这里。

当恶魔敲响海伦的房门,马克的儿子鲍勃因恐惧溺毙在浴缸中。

海伦还没来得及开门,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和战斗机的轰鸣,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灾难……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海伦的面部特写,在一片警报声中,阿佳妮精致的面孔望向镜头,纯真中隐藏着邪恶。

忽明忽暗的绝美容颜震慑着观众,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

《着魔》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魔幻的故事,片中穿插了很多荒诞的剧情和对白,不少人表示看得一头雾水。

下面以我个人的理解来稍作解读。

其实电影中处处是隐喻,化为人形的恶魔外貌与马克一模一样,因为恶魔就是安娜“创造”出的完美版马克,他可以给安娜她想要的占有和陪伴。

这证明安娜爱的人始终是马克,但真实的马克不能满足她的占有欲,于是她创造出恶魔。

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的恶魔如婴儿般脆弱,没有行动能力,只能待在床上,完全依赖安娜的照顾和供养,而它又能满足安娜的性需求,这暗合了安娜对马克的幻想。

而与之对应的是,可以推测幼儿园老师海伦,是马克根据安娜“创造”出来的理想妻子,换而言之,海伦是完美版的安娜,与安娜一样美,但比安娜善解人意。

注意,恶魔和海伦的眼睛都是绿色,这也暗示了他们的出处相同。

整部电影看似魔幻,实则在隐喻爱情中的占有欲和贪婪如何折磨两个人,即便他们真心相爱,依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不满足而心生芥蒂,互相伤害。

讽刺的是,最终留在世上的海伦和恶魔,都是夫妻创造出的对方的完美版本,而他们还未碰面,警报就已拉响……

《着魔》让我想起另一部表现爱情的电影《苦月亮》,两部电影都用残酷的手法将爱情剖析得鲜血淋漓。主题同样是,相爱却依然会互相伤害。

《着魔》可以说是阿佳妮的个人演技秀,其中最经典的一段:安娜来到教堂,仰头望着耶稣的雕像,发出压抑的呜咽声。

似乎想忏悔,又似乎在质问神为什么不救她,任由魔鬼侵占她的灵魂。

紧接着就是那段名垂影史的“癫狂表演”,安娜在地下通道中,突然像着魔般抽搐喊叫,浑身扭曲着发出哀嚎,这段表演也是阿佳妮个人情绪的真实宣泄。

癫狂的舞蹈之后,浓稠的血液混合着牛奶从她跪着的下体缓缓流出,这里象征的是流产,不过这流产并非真的婴孩,而是安娜信仰上的幻灭。

随后她自己也说流产的是“信仰”,至于这“信仰”隐喻的是什么,或许是与马克的爱情,又或许,要结合电影的故事背景。

《着魔》之所以成为经典,其实还有一层政治寓意在其中。

本片的背景是冷战时饱受分裂之苦的西德,而男主角马克是隶属于西德安全或情报部门的特工,女主角安娜曾经是偏执的芭蕾教师,她对学生严格到无情的训练方式,似乎在隐喻苏联极权主义对公民的压迫。

《着魔》被禁,或许也有某种政治原因。

总之,这部一黑到底的电影,几乎是靠阿佳妮的美貌和教科书式的演技撑起来的,尽管剧情魔幻,但你就是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脸上挪开1分钟。

撇开政治隐喻不谈,单纯从爱情的角度看《着魔》,你会理解为什么导演要选择阿佳妮这等美人来扮演一个癫狂的角色,他想表达的或许是: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极端的占有欲,变得贪婪丑陋,哪怕是绝色美人。

而这占有欲所滋生的东西,就是魔鬼。

*本文作者:RAMA

4 ) 两德的隐喻

二十年多年前, 为了阿佳妮和萨姆尼尔, 买了这张碟. 结果紧张恶心到极点, 特别是阿佳妮在血肉恶形身下交媾中沉醉的呻吟"快了, 快了". 然后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 回头再想看看迷惑之处, 市面上就再也找不到了. 今天在BT站无意中看到这张碟, 又看了一遍, 其实蛮直接简单的, 对80年两德东欧的隐喻. 这是属于60/70出生的人的不愿记起的记忆, 而对于80后的人, 这一切都不存在.

之所以把这个冷门电影的一些个人观点写出来, 是想留下一点对那个精神和肉体双重强暴的时代的印象.

女主角的一体两个镜像, 黑发蓝眼 和 金发碧眼. 导演简直是大叫, 这就是 东德 和 西德; 被邪恶 强暴洗脑 的 东德. 激发碧眼的 的 西德 只能 吐槽 美国不关心自由, 看不到邪恶, 最后无助看着 孩子溺亡.

丈夫应该是家庭的保护者, 为金钱 (皮箱的大把钞票) 缺位, 无法理解无法沟通, 同床异梦;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成了禁锢和折磨, (女主作为芭蕾舞教师 为更高境界 面无表情施虐, 而 她手下惨叫的女孩 代表她自身) ; 宗教荒诞而无意义 (在耶稣十字架下的狂笑和疯狂, ...保护信仰...), 邪恶残暴是新神.

孩子bob是未来和希望, 在 疯狂的母亲 和 被邪恶替代的父亲, 留下的只有死亡;

德国人文传统 (海因里希 的性 和 精神分析, 天主教老妈) 只有虚幻而无实际意义的满足, 人没有意义, 只是虫豸饵食. 砸烂脑袋塞在马桶里是美国方式, 绑在火刑架上烧烤是欧洲玩法.

瘸腿 麻木自私 老欧洲荡妇margie, 无意保护孩子, 反而引诱丈夫, 最后也逃不过疯妻子一刀;

作为秩序的看护人是娘娘腔的同性恋, 东德人命如狗命 (柏林墙河流里的狗) .

最后的丧钟... 门外的新神, 门内金发碧眼的新皈依.. .. 战争与死亡

80年是苏联的顶点. 导演是波兰裔, 但是除了天主, 没谁在意波兰, 只好拿东德说事儿. 这个电影用血腥和恶心, 来刺激咒骂和祈求观众, 救救东欧. 导演的心情是疯狂绝望的.

欧洲佬抬抬眼皮弯弯嘴角 (给个奖杯), 美国佬表示不要恶心我, (在美国被封禁) .

不想再写了. 了解那个时代的人, 自然能理解. 这是为了遗忘这个电影的几句话.

5 ) 核心解读:Sisters Faith&Chance //for循环

着魔这部电影,目前常见的解读方式有三个角度:两性关系、政治隐喻、克苏鲁式恐怖片。恐怖片是外皮是表现手法,而内核则是前两者。导演显然是有意融合了三者,因此从任何单一角度阐释故事都没法做到100%覆盖细节。而大部分影评也多会同时从至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加饱满。但是我依然想试着完完全全从两性关系的角度来重新讲这一个故事,不会出现东西德,也不会出现黏糊糊的怪物和鬼上身。我个人觉得这大概是最能把影片讲圆的单一切入角度了,也将不可避免地显得浅薄、烂俗、狗血、拉低原片逼格、同时无法解释全片所有情节,也与其余网友的解读有一些出入。

我觉得整片核心的隐喻就是Sisters Faith & Chance。原片的一段很拗口的辩证关系大概是这样的:Faith can't exclude chance; Chance doesn't explain faith;Faith can't allow me finding chance; Chance don't give me eough faith。事实上你仔细读这段话,简直如同周易卦象一样万金油,什么都能往里面套。如果放到概率论里面,这段话大概就是这样的:你在赌场里面玩老虎机,已经在同一台老虎机上花费了大量时间金钱,faith就是你相信只要死磕这台老虎机就能有概率赢钱。然后你开始琢磨要不要换下一台老虎机试试呢(finding chances),但这样又好像背离了你的faith(既死磕一台就能赢钱)。同时这里面包括了一个小小的for语句循环(代码狗一定懂),既如果你选择了下一台老虎机并死磕(chance),而old chance变为new faith,然后你又开始想要不要选择下下台老虎机。

其实我看到Chance脑内第一反应是“机遇”。然后就——机遇与挑战——坚持gczy vs 选择ggkf——坚持旧的 vs 选择新的。怎么样突然就政治隐喻了对不对?所以说这个Sisters Faith & Chance是万金油。那么我在此还是选择以两性关系解读:faith是你对现任充满信心、相信可以获得真爱,chance是你选择再找一个对象,没准ta才是真爱。那么本片其实是一个女主男主都对彼此逐渐失去信心,开始寻找下一个对象,又不断在两个选择中纠结的过程。片中阿佳妮和山姆尼尔都分饰两角,其实都代表了old faith和new chance。外表一样也符合了我上一段提到的“for循环”。

同时这个电影里角色乖张而歇斯底里的行为,是人物内心心理的一种放大的戏剧化展示,这种心理展现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男主的主观滤镜。说的白痴一点就是,你看女主像鬼上身天天抽风,因为她内心太纠结了她一边在考虑要不要相信和丈夫的关系可以弥补变好(faith),一边又在新欢那里寻找真爱(chance);你看那个男小三走路抽搐看着欠打,因为男主看他就是个傻逼认为欠打。还有那只怪物,恶心的要死都非人哉了,为什么?因为那是男主老婆的真爱对象,男主妖魔化别人。同时按西方文化,demon= the one can fulfill all her demands。男主仿佛性能力不是很好(很多网友都提到这一点),而男人你懂得,总是要把感情质量和男性自尊和阳具崇拜扯在一起,所以男主去找男小三对峙,讲来讲去都是比谁活儿好,而老婆又被怪物(真爱对象)艹得爽到飞起。最后,男主当然,是看起来最正常的那个,自己看自己嘛。当然这么解读肯定会有人觉得不够后现代不够艺术了,但这样才能还原一个正常的故事对不对23333

故事捋一遍是这样的:男主女主曾经爱过,当初男主事业繁忙,女主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追求甘当家庭主妇。但如同所有曾经炽热真挚过的感情都会衰退,男女主正在经历七年之痒。女性总是细腻、敏感、又缺乏安全感、最先感受到感情的破裂和流逝的那一方,而男性相对而言木讷、冷淡、选择逃避这一事实。女主在日复一日的缺少安全感和感情变淡中,选择找了个男小三出轨,可以肯定这段关系完全没有爱情的成分,无非是出于寂寞和肉欲,更多地,女主渴望以出轨作为对男主的一种刺激,逼他承认两人关系的变淡,并期待他可以重新炽热地去挽回。(不能理解这一行为逻辑的可以去看苦月亮)男主一开始木讷的甚至没有发现,直到一年后他有一丝丝意识到婚姻的破裂,并辞职开始挽回。躺在床上,女主泪眼婆娑地问男主“你有没有觉得我们之间的感情变淡了?” 男主依旧木讷“啥?你为什么这么问?你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女主以一句我没出轨潜台词是“感情有问题不是因为出轨啊,出轨我只是玩玩啊,是因为你不像从前那样爱我了啊。”

女主忍不了了,决定逐渐和男主划清界限,选择分居,而她去寻求真爱。男主后知后觉去找男小三对峙,然后因为男性总觉得谁dick大谁在两性关系中就可以占上风,所以男主和男小三就“谁活好”唇枪舌剑一番。在分居过程中,男主不断挽回女主,女主此时已经接触到了真爱对象,感觉有一丝丝火花,但是还没有完全对男主忘情。女主十分摇摆,在faith和chance中动摇来动摇去。在女主不断动摇但依旧逐渐爱上真爱对象的同时,男主这边也开始动摇,他开始逐渐对女主失去耐心和爱意。在他眼里女主被感情折磨煎熬的情绪化举止宛如发疯一般,每次回家也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还不养小孩,完全作为妻子失职(losing faith)。逐渐地,男主开始对周围女性心猿意马(finding chance),比如看女主闺蜜都挺骚,最后更是认识了和女主长得差不多但是更纯更可爱的next女主。这个next女主温柔体贴不发疯,照顾小孩都是一流,让他仿佛找到了当年遇见女主时的甜蜜。男主对女主的爱意逐渐消磨殆尽,影片中说出“你怎么突然看起来又丑又老了”,自然是因为他找到了更好的next女主咯。更是用old dog比喻dying relationship。此时虽然爱没有了,占有欲和掌控欲还是有的,于是他摆平了男小三(其实男主也知男小三只是个慰藉品)(插播男小三也发现了女主的真爱对象并大惊失色“原来你只是玩我!我的大*没让你动心吗”),但突然发现了女主找到了真爱对象(怪物),然后old dog turns dead。男主清醒了,也认命了,看前妻新欢也不像怪物了,而是属于她的next男主。于是双方关系正式死亡(影片中表现为男女主互相被枪打死),留下next男主和next女主脱胎换骨开始一段新的循环,新的关系。影片结束时旧男女主的孩子bob自己溺死,也是宣告他们过去的感情完全消失殆尽。

*补充:想到有一部分人对next男主的解读是说,女主和恶魔做交易、交配产子生下来一个完美的男主,说明女主爱男主爱的太深沉,点题着魔。虽然和我的解读也不完全矛盾吧,但我感觉其实原片里没有直接证据支持“交易产子”,下体流绿水什么的,我觉得是男主视角觉得女主身体脏?但又一想我的解读版本好像无法点题着魔了,但其实不一定要是A个体对B个体着魔这种形式。明知道激情易逝,人类却总是在得到、失去、又得到的循环里追逐两性关系,这是不是也算着魔呢?

6 ) 为何你会被魔鬼所诱?

让我理清一下《着魔》这个片子的情节顺序

为了证明这片子我确实看过,写一篇剧情分析或者心理分析以表纪念。

首先,从我们的大美人阿佳妮饰演的女主角安娜说起,在片子上半部的时候阿佳妮的老公在录像带里看到老婆在教芭蕾舞的时候很歇斯底里的一段视频——她虐待学生,用接近偏执疯狂的方式逼迫女学生练芭蕾的姿势,直到女生被吓哭了精神崩溃逃出教室为止。这一段她表现得极其神经质。
在影片之前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丈夫曾对他人透露过,“我妻子曾经有工作,不过一两年前辞职了在家里做全职太太。”
而妻子曾经的工作正是芭蕾舞教师,从她在录像带的话语中大致可以猜测,或许妻子曾经还是个美丽动人的、甚至是曾经接近成功的芭蕾舞演员,而在那个被她逼得大哭的女生逃离之后她还说到——
“现在你们应该庆幸,你们还能留下来。你们还能坚持下去,你们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注意这时候阿佳妮说话的脸色非常幽怨愤懑。
她为什么如此幽怨愤懑呢?
接下来她回答了:“但是当年没有人告诉我这句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坚持(用这种方式)教你们……”她的脸色显得狰狞而疯狂。

接下来一段视频里妻子的发型换了,变成了松散的发型,她的神色也不再像之前那么疯狂狰狞具有强烈的压迫性的气场了,推断应该是离她逼迫学生离开那个时期过了一段时间。
她在歇斯底里的混乱话语中反反复复地提到“机遇”和“信念”。
“我觉得机遇隐藏在信念之中……可是我的信念全都垮了……”
——这一段或许照应前面她歇斯底里时候爆发的那段话,她因为失职(虐待学生),可能正在面临或者已经面临了失去工作的惩罚。此时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事的严重性,悲从中来,开始怀念年轻时候风光无限的自己。
——曾经的自己应该是骄傲美丽的,在最早的时候应该是个很有天分的芭蕾舞演员。也是曾有过机遇的。但是,可能是因为爱情,也可能是因为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甘于平凡,成为丈夫背后的妻子。
或许,是她自己并未把握住机遇,因为结婚后影响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或者心态什么的,使得她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个自信满满风华无双的时代。于是她在日渐平凡颓废的生活里渐渐发狂。

然后引发了精神分裂:
“我现在脑子里总有两个孪生姐妹在吵架。”

然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希望一死来逃离现实的窒息:
“我在看了书之后审视自己的灵魂,我发觉自己的灵魂渺小无助。有时候我希望自己得了绝症死了好摆脱这一切……”

在信仰和希望全面崩塌的时候,她发觉自己灵魂的污浊,渐渐被魔鬼所引诱。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事是何时发生的。
“我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好人,我对不起他,我背叛了他,我伤害了他……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我害怕这一切,我一个人无法独立生存!我的灵魂一片空虚,我害怕面对我自己……”
——这里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多年的家庭生活让她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妇女,尽管很美丽,看似平凡幸福,但是她又异常敏感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幸——生命的空虚与灵魂的空虚,自我的丢失,爱意的缺乏,她丢失了所有的自信,她丢失了所有的信仰,没有了工作没有了事业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丈夫不在身边陪伴无人让她陷入可怕的孤寂与恐怖之中,害怕生活,也害怕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她被魔鬼所诱。

然后,她与魔鬼结合,在教堂里看着基督哭泣,怨恨他为何看着她而不解救她?也有说她那个角度似乎是在基督神像前自慰……总之就是本身背负了肮脏不洁的同时又纠结痛苦不堪,又深陷其中孤立无援。

人在痛苦中会产生很可怕的力量,或者是把自己与黑暗完全融于一体,或者是最终爆发疯癫,阿佳妮饰演的女主角正好把这两样全占了。
一方面,她因为对生命的无望与痛苦就拼命往黑暗里龟缩躲避,哪怕是丈夫对她伸出援手,她也拼命拒绝——在她看来,丈夫对她的宽容与永不放弃的纠缠简直是对她的罪孽的更深一层的加重,丈夫的表现越宽容痴心,她就越发畏惧。逃避型人格的人就是如此——如果你撒了谎,别人鼓励你说,别怕,认错吧,我不会责怪你的。你不会认错,你反而会掉转脸,害怕地跑开。因为负罪感,因为愧疚,因为她早就被磨光了自信与勇气,只剩下恐惧与逃离。她开始变得愤怒暴躁疯狂乖戾。她对来自外界的一切指责都反应得很过激——用愤怒来回应质问,用谩骂和自残来对抗厮打。
——感性而脑子不好使的女人或者小孩或者类似的不健全人格就是这样,当她们想不到解决问题的法子的时候,她们会用哭泣来搪塞指责,当哭泣也无法让她们逃脱责任的时候,她们就开始用尖锐暴躁和癫狂来对抗世界。

另一方面, 她被魔鬼侵蚀得更加厉害。外界的压力,包括丈夫的和情人的,自己的压力,来自自己良心的拷问,她知道自己是对不起丈夫的,也对不起孩子,可是她依然无法摆脱……也许是欲望,或者说是一种渴望——我在看他人影评的时候被点明了这点后觉得恍然大悟——在委身魔鬼的时候她其实想制造一个丈夫。
为什么呢?
她一面在通往地狱的门口一往无前,一面又在用分裂出来的灵魂对着自己大声嘶喊——“停下!回去!”她还是想回去以前的地方,有温馨的家庭和心爱自己体贴自己的丈夫,或者是比以前更完美的时候,没有情人,没有出轨,没有魔鬼,她想要的是幸福,那种幸福梦幻得自己都遥不可及。

分析了大半天我觉得整个片子的剧情其实没什么好讲,所以也懒得分析剧情了,看完也就那回事吧,跟法国文艺人讲逻辑实在是很没意义的事情。这片子反正也不是讲逻辑的,就连荒诞惊悚都不算。全篇最精彩的精华就在于阿佳妮精分的表演,,她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病态的人如何把自己逼疯,如何在窒息中一步步把自己逼至绝望而疯魔。
真正克服不了的,还是自己的心魔。否则纵有上帝有何何用?否则纵有如此体贴你愿意拼了性命去救你的丈夫又有何用?女人啊,就是如此脆弱而感性,太过脆弱就容易被黑暗引诱而堕落,太过感性就越是不容易在痛苦的现实面前去面对自己,不敢抓住那伸向自己的救助的手臂。
何苦呢?

人生并非是一定要如此痛苦,但是如果有人真的陷入对自己都失望透顶,觉得自己都绝望无助的境地的时候,或许会有和女主一样的体会……这感觉实在是很可怕,很郁闷窒息。你因为无法克服你自己,你只好安慰自己说——“嗯,别怪我,我只是一时被魔鬼引诱了。”

谁不知道通往和解与光明的明天就必须经历今日血淋淋的剖白与认罪呢?
谁不知道要得到成功与幸福的代价是必须付出许多的血汗,要承受很多黎明前黑暗的压迫与窒息呢?

可是对某些人而言,那些代价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有时候,宁愿和魔鬼一起,一起腐烂,一起死去,连同自己身上被烙下的罪证,归于黑暗,归于混沌。

——只愿所有人都无从知晓我的罪恶。哪怕在你们面前,我早已不是原本那个美丽坚强的人。

7 ) 因为深爱,所以疯狂

看到这部影片被归为恐怖类,觉得有些委屈。
有些电影看过就看过了,但是这一部,想写点儿东西。
女主安娜有精分倾向,但是我不想把这部电影解读为一个爱而不得,因为不确定丈夫是否会完完全全地喜欢她的女性而绝望到受魔鬼诱惑的荒诞鬼怪故事。
安娜有完美主义倾向,片中有一幕是她当舞蹈老师时如何苛刻地要求一个小女孩,而使小女孩儿精神崩溃。影片中,小女孩真正崩溃的时候,不是安娜强迫性地按压她时,而是在安娜对她前面的小女孩一直重复性说:“verygood,verygood”...没有看到安娜那个时候的表情,我想应该是因讥讽而狰狞吧,这样的惩罚才是真正的虐待,身心俱被蹂躏。也许从这一刻起,安娜心中的邪恶就已经在滋长了。
如果没有魔鬼,如果魔鬼只是安娜的幻觉,该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吧。
安娜与马克彼此深爱,安娜的出轨与离开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太爱,太爱就会害怕失去,太过想要占有,而她本身又是柔弱,甚至懦弱的,她的唯一的好朋友评价她,是一个很被动的人,而这唯一的好朋友却时不时出现在马克身边时又是如此的暧昧,作为一个深陷爱情的女人,她一定是能感觉得到那种不安全的。何况,她的唯一的好朋友玛芝在电话中问马克,“你也有事情瞒着她”,马克并未否认,虽然影片并没有交代,但是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吧。
安娜的疯狂,是因为悲伤,是因为绝望。安娜切肉时,跟马克的一段对话,最后一句太过震撼,马克问她出轨的理由,否定了许多之后,她说,是因为怕马克不喜欢她了。不能占有,不能抗争,那么走到反面去伤害,去背叛,让自己去承受罪恶,这样的自虐才能减少她的痛苦吧。
马克同样深爱安娜,说分手之后整整三周都呆在旅馆中,不知今夕何夕,醒来时连说话都已经不会了。他迷恋安娜,即使海伦这样近乎完美的人出现,他仍然在与儿子的对话中说,妈妈更漂亮。他会喜欢上海伦,谁能说不是因为海伦长了一张跟安娜一样的脸呢?也许他也想过放弃,所以会把安娜的地址给了亨利,可是,当他真的见到安娜的魔鬼,见到安娜因疯狂而犯下的罪时,不同于亨利的落荒而逃,他选择了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保全安娜。
安娜对亨利应该是没有什么真情的,亨利只不过是她用来出轨的工具而已,不是他也可以是其他人。一开始马克问她是因为第三者吗,她说不是,因为真的不是。只是因为太爱,爱到苛求完美,所以在完美被毁灭之前先行离开。

影片中的小男孩Bob最让人心疼,他能看穿妈妈的疯狂与纠结,所以他恐惧,噩梦不断,却又最无力反抗,醒来时似乎一切都没有问题,他仍然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所以只能惊恐,别无他路。最后一刻,唯一可以依靠的酷似妈妈的海伦老师被魔鬼诱惑而去开门的时候,Bob趴到了浴缸里,是躲避,也是解脱吧。

太爱而疯狂,爱到惊悚。
最后,无论如何都是要为阿佳妮点个赞的,她让这样的疯狂感人,而非恶心。

8 ) 写点实际的(无剧透)

1.不要去A站或B站找在线看,是删减版,是删减版,是删减版!
2.确实是战争隐喻的类型电影,但带着此先入为主的看法去观看本片的话必定是乏味的。
3.看完整高清版去“6V电影网”,→_→ http://www.6vhao.com/gq/2014-07-06/23495.html,要是广告的链接我吃屎。
4.小清新还是别看本片了,cult片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
5.阿佳妮拍完本片后坦言恨死了祖拉斯基。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短评

“从我身体流走的是信仰,而留下的是欢愉” 我靠,你们一定不信,这就是我爱的电影!

1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犀利,凛冽,毛骨悚然。结尾的那道白光啊,这简直是最佳末日电影。魔鬼降临世界,接下来就都是毁灭了

1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3rd HIFF# 经典。大银幕上看真是太爽了……这尺度能过审也是惊人。没想到在茹瓦夫斯基这里克苏鲁既可以性爱化也可以政治化,架构在柏林墙边上的克苏鲁故事,加上结尾用声音和光来暗示的世界大战(核战争了?),实在是冷战相关文本里面必须被好好讨论一下的脉络。伊莎贝尔·阿佳妮这么折腾自己换一个戛纳凯撒双料影后还是实至名归。茹瓦夫斯基的运动镜头尤其是环移和横移实在是极有压迫力,准确又癫狂。

1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柏林墙边,西德特工的妻子恋上芭蕾舞教师,不可控的几率取代了信仰,纠结心灵使身体里异化出上古邪神,人妻从此不食人间烟火,专心培育畸变胚胎。西德特工在嫉妒与仇恨中丢失自我,步步为营的罪案最终为迷乱众生带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隐喻,异变情色,癫狂爆浆,波兰导演祖拉斯基的又一神作

18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法语配音胶片版。阿佳妮女神般的容貌与歇斯底里的疯狂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那段体力、演技、嗓音三者狂飙的声嘶力竭癫狂长镜头,让人瞠目结舌,极为震撼难忘,大银幕效果炸裂,整个影厅为止屏息颤抖!天使与恶魔一体,信仰与欢愉共存。也许我不能理解其中缘由,但我已被征服

2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3.5 几场戏摆的不错。不够好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人物的凝视,而这种”凝视感”的缺失不完全是运动镜头的滥用导致的。阿佳妮在地下通道的那场戏我配合着潘玮柏的《快乐崇拜》看了一遍,现在更没法直视这个片了噗哈哈。

25分钟前
  • 喂饭
  • 较差

穿着紧身蓝裙子的她,因为已经怀上了怪物的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她在无人的甬道里痉挛抽搐,甩头发,甩购物袋,鸡蛋和牛奶都溅爆在墙上。她在这些色彩和污浊中抽搐发抖,犹如被上紧发条的玩偶,最后,从双腿间流出的鲜血和地上墙上的牛奶鸡蛋混合成粘稠的液体,触目惊心

2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可引起深度不适的经典之作,导演更像魔王,开发出了演员深埋心底的黑暗面,阿佳妮歇斯底里的独角戏堪称震撼,身体反张、撕心裂肺的惨嚎、癫狂到底的表演,传达出一股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致敬女神,可以想象事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出这状态

31分钟前
  • Tina
  • 力荐

真的 迷恋这个词很关键 这个片的经典地位 不需要再重复了 但我估计真心爱看的人不多 我觉得好多人 老说看什么血块僵尸的 但其实真正欧美的恐怖大类是这些 入魔一样 慢慢冷汗的 着魔片 真心是魔鬼邪恶无处不在 但无从发现 已经陷入其中了 看看圣经就知道 魔鬼撒旦也是灵体的 这是欧美中邪式的真正原因

32分钟前
  • Clash-Cash-Car
  • 力荐

好几处都把我看笑了,特像一个小孩儿在向上帝撒娇:“上帝,为了真相,飞叶子吃致幻蘑菇杀人我都尝试了,我抛弃了这些低阶把戏。看看我,此刻我疯癫了,我与异形交媾合体成魔了,难道我对爱的探索还不够吗?难道我顺应自己的本能还没达致超越吗?啊,请赏赐给我一块糖果吧!”

35分钟前
  • 托托
  • 还行

我要造出一个我的你,让你永远留在我身边

38分钟前
  • 惑星国王
  • 力荐

波兰鬼才祖拉斯基代表作,阿佳妮凭此片与同年的[四重奏]加冕戛纳与凯撒双影后。①看过的最佳恐怖片之一,刷新三观的震撼;②阿佳妮分饰两角,纯洁善良vs偏执癫狂,自残,摆弄双手,凝望耶稣像的呻吟,地下通道的歇斯底里,堪称影史最疯魔表演之一;③毛骨悚然的配乐;④结尾的警报和炮声,政治隐喻。(9.5/10)

4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阿佳妮你总是离魔鬼太近

4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B-】越看到后面越不喜欢,麻烦各位不要再去解读这片的隐喻和内涵了,因为这个三流b级片般的烂剧本根本就没内涵,还谈爱呢?这片有个屁的爱。导演极致夸张的镜头语言和阿佳妮的表演就是这部电影的所有意义,然并卵,依旧只是个言之无物的花架子罢了

47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挑战生理极限,癫狂得让人有点犯恶心。不过美成阿佳妮这个样子是让人服气的,被她蛊惑杀人埋尸什么的感觉都肥肠科学

48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这种片一辈子看一部就够了~~

50分钟前
  • 红胡子椿三十郎
  • 力荐

不容易啊!全体演员只怕都被祖拉斯基折磨得脱了一层皮吧~~梁朝伟为了一代宗师练习咏春打断两次手臂算什么,人家阿佳妮差点自愿把脑袋割掉了更牛逼!虽然也看过不少阿佳妮不疯魔不成活的片儿了,但还是感觉这次是她最歇斯底里的一次。劫后余生,阿佳妮演了那么多次疯子还能存活至今,神经坚韧!

5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葛饰北斋的《章鱼与海女》是日本浮世绘给欧洲文艺印刻最深的一记,如果设想一种跟怪兽交媾的情境,章鱼怪紧密的缠绵和黏滑一定会是欲望交织令人窒息的极致,有人用作画为自己大胆的性幻想定格,也会有人用影像来还原性幻想。所以,与其说是一部恐怖片,以凶杀、结党、血腥为核心,更接近一部文艺片,将荷尔蒙构陷的魔怔,爱的占有欲,被情感所操纵的理智的丧失,甚至正常秩序中所需要的对生命的尊重的不屑一顾,都被忠实地放大。爱情中令人疯狂的部分,被一击即中的不可言说的一刹那,纵情纵欲如洪水泛滥的不可抵挡,谵妄、矫饰、歇斯底里,都被阿佳妮在镜头里赤裸,残酷地呈现,而信仰、普遍的价值,被极度的狂躁揉捏成一团,像是对怪物的凝视的同时被传染了一种没有来由的崇拜,崇拜的体系和正统精神生活迥然相异,将每一个凝视者倒逼于痛苦的边缘。

58分钟前
  • 茂树
  • 还行

阿佳妮那段地铁戏是我看过的最逼真的中邪表演……虽然全片可称道的地方不少,和第七章一样还是旋转楼梯时空跳接一人分饰多角这些元素……但叙事实在太晦涩混乱,还有不感兴趣的宗教元素,看到一半就已经快和她一样着魔了,以后再也不想碰这位先生的片……

59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不疯魔,不成活,跪了,阿佳妮的表演真癫狂。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