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份的时候看到新闻:导演朱利亚·迪库诺的新片《钛》获得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棕榈。距离上一次女性导演获得该奖已经过去了28年(简·坎皮恩1993年导演的《钢琴课》)。所以自然是非常兴奋,早早的就把《钛》记到备忘录里,期待上线院线的时候第一时间去看。 《钛》的发行公司 Diaphana Distribution 效率很高,七月份在戛纳首映,十月一号就已经在北美院线上映。今天放学后发现家附近的电影院已经开演了,下课后马不停蹄地就去电影院了。
首先说一下总结:很失望。
故事本身其实充满想象力,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女主角身为舞者,接连用极其残暴的方式杀害了几个人,遂被警方通缉。下半部分为女主角为了脱开警方的通缉,女扮男装谎称自己是一位消防队长(男主角)失散多年的儿子。这是故事的总体框架,大体上看的确充满想象力以及潜力,可是仔细剖查,就发现细节十分混乱。首先是对女主角 Alexia的角色刻画。开头,年少的她意外出车祸导致身体里植入了钛,但是除了头侧边的疤痕之外,导演没有继续在这场车祸的影响上延申,而是一个转场时间瞬间转换为alexia长大之后成为一名舞者。alexia的角色递进转换也十分突兀,被男粉丝骚扰之后杀了他。此时我们对alexia这个角色依旧一无所知,所以导致对这场“变故”后alexia的举动非常不解:alexia出现在河边和一位女孩接吻,哄骗着到她家里之后又杀害了4个人。为什么alexia成为了一位连环杀人犯?如果说杀害男粉丝是因为骚扰自己,那后面的四个人就可以说是毫无逻辑。并且,前半部分的剪辑也十分混乱、模糊,中间转场的地方经常会发出对时间线的错愕和迷茫。因为自己就是学电影制作的大学生,所以多留意了一下剪辑。金棕榈这个级别的电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到了下半部分,alexia谎称自己是消防队长丢失多年的儿子,从而躲避警方的通缉。而消防队长也相信了alexia就是自己丢失多年的儿子adrian。在趋近于下半部分之前,电影交代了alexia怀孕了。全片唯一涉及sex的场景只有一段alexia在车里难以分清是梦境还是现实和“汽车"交融的桥段。alexia用胶布裹着自己的身体所以消防队长不会怀疑自己的女性身份。与此同时alexia的身体不断流出墨汁般的液体,让人非常诧异。结尾处消防队长给alexia接生,新生儿诞生之后alexia就死了,可以看到肚子成了金属状(让人不解),然而新生儿却是人类。
在豆瓣上看到其他评论认为本片主要是对女性处境、lgbtq、性别流动(gender fluid) 以及男权社会的映射象征和隐喻。我也相信如此,因为除此之外,本片几乎没有任何拍摄的意义,除了大量的暴力镜头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出彩的地方,就连摄影也平平无奇。我对象征和隐喻的看法是这样的: 如果一部电影存在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隐喻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那不如直接写说明文学术文章扩展延伸课题,而不是拍一部“四不像”的电影(不像动作片,也不像lgbtq片,不像恐怖片,更不像情色片)来讨论社会中的性别问题。情节应该为角色服务,而不是角色为情节服务。如果一部电影空有象征和隐喻,而缺乏站得住脚的故事和角色,那么是怎么也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电影的。
综上所述,今年的金棕榈“钛”让人失望了。
写于芝加哥
9/30/2021
【 剧透慎点 】 【 过度解读警告 】 -机器人与人
电影从主角Alexia在童年遭遇一场车祸后脑部植入了金属配件开始讲述。 成年后,带着头部明显伤疤的以及半金属身体的Alexia是一个跳艳舞的舞者。 对观众来说,这个开场使得角色的设定异常的模糊,你只能依稀感觉到她的特质,但不知道她是谁。 她是愤怒的,她是厌世的,她似乎对人类没兴趣,她被金属制造的凯迪拉克所吸引,和汽车进行了一场性交。 再从她麻利地残忍地杀掉了一票人,甚至是亲生父母,一切的行为,告诉我们她似乎是“非人”的。 在一系列的杀戮震撼下,电影的剧情走向了第一个冲突。这个像机器人般的Alexia有了人类的迹象:她怀孕了。虽然她怀上的是一辆凯迪拉克汽车的孩子。 等待她的是一场逃亡还是救赎呢?一切没那么简单....
- 圣父与人父,圣母与圣子
由于被通缉,Alexia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一系列折磨(剃头、束胸、敲断鼻梁)后决定假扮一个失踪十年的男子Adrian。 失踪男孩Adrian似乎是深色皮肤人种,不是说不相像可以说是和Alexia毫无关系。 警局里,那个失踪男孩的失意父亲Vincent出现了,并且认领了“Adrian”。
种种的不合逻辑现象,更凸显出了一个多么迫切想要寻回儿子的父亲。 他将Alexia带回了他管辖的消防队里,自豪地向那些队员介绍“Adrian”,说道:我是上帝,而他就是我的儿子,他就是耶稣。 电影的剧情再次带来一种冲突感,消防队队长在小范围内的权利可以自称为“上帝”,而这个怀着孕的生理性别为女的人被称作“耶稣”。 更加巩固了这个宗教议题猜想的画面是一幕:Vincent用儿歌教会“Adrian”去拯救一个休克的人,像极是父给予子权利行神迹。 电影的台词和剧情里,父亲Vincent的态度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从始至终我们无法了解到他到底知不知道“Adrian”的真实身份。 但种种细节中能肯定的是:父亲Vincent需要一个“儿子”的存在,可能更重要过他本身是谁。 父亲Vincent这个角色,看起来那么的强壮,实际又那么脆弱。他不仅需要一个“儿子”来填补自己的失意,也需要针剂来填补自己日渐衰退的身体。虽然他找回了“儿子”耶稣,但他并不是真正的神,他正在老去不再强壮... 因为不服老和想要保持男性化强壮身体而用药过度的他,躺到在了一个充满粉色瓷砖的厕所里。性别刻板印象之间的冲突,放置在一起,使得这个场景颇有深意。
镜头里,Vincent废地像一坨笨重的屎。在如此好下手的时刻,杀人机器Alexia却下不了手。 电影到这里,角色Alexia进行了某种转变,首先她是一个未婚先育的“圣母”Alexia,却选择扮演“圣子耶稣”Adrian;其次是她把Vincent搂在怀里叫喊着:papa(爸爸)。从杀人机器转变到人子,她开始愈发“人性”。 - 生与死,救与赎
从一开始的杀戮到种种行为,虽不构成说明主角Alexia是讨厌人类的,但可以肯定她对人类毫无兴趣和情感,并且不喜欢和人身体接触。 Alexia这个角色不是用酷儿或者朋克就可以解释的通,她更加的复杂和多元,她在做着女性的同时做着男性。一边可以看到她的肚子不停的变大,乳头溢出黑色的像机油般的液体;一边她把头发越剃越短,甚至渐渐地长出了胡子。 通过非现实常理的剧情,导演在视觉和概念设定上,始终让观众感受着一种不安,或者说感受着Alexia的一种“非人性”奇异状态。 不知是父亲Vincent的慈爱感动了她,还是她体内未知新生命的成长逐渐改变了她,在“非人性”到“人性化”的转变,这种有机的混合、现实的对立留给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 除去“非人性与人性”的探索,电影也很明显地试图讨论着现存的性别话题,把各种传统性别形象夹在格格不入的场景里,表达地非常讽刺和耐人寻味。 一个剧情是男子“Adrian”在公众面前跳起了作为女性Alexia走红的艳舞,导演借由一个性别多样的角色不卑不亢地挑衅了父权。当然,电影里父亲Vincent看到后,离开了,不再愿意保护他。 上一回跳这个舞蹈的时候,台下的一票男性为她所迷倒;相同的舞蹈在这个场合下,一票男观众为“他”迷惑,所有人露出不解的表情。
其实父亲Vincent早知道Alexia并不是Adrian,他见到过Alexia未束胸的身体,但她还是他的“儿子”。而出现在众人面前跳着性感舞蹈的“Adrian”,生生剥开了他刚长好的由于“儿子”归来而填满的心头的那块肉,好像和全世界宣告Vincent并不存在一个使他骄傲的儿子。 他没有伤痕却似乎血淋淋,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喝完酒的他,顺便给自己的身体浇了一点酒精,顺势将打火机靠近了自己的胸口,火焰在他的曾经那么骄傲的满是肌肉的身体上面燃了起来... 这些画面的描写都让人充满想象。我想起之前片段里,Vincent与年轻队员走进一个火灾现场,他看到了意象:柜子里坐着一个烧焦的孩子。我无法确认那个孩子是不是他自己的儿子Adrian。但他将自己点燃似乎含有一种放弃抵抗或者赎罪的意味。 Alexia接近临盆,那个与金属结合的新生命准备正在从她的身体诞出,她浑身淌着如血的黑色机油,蹒跚地走向Vincent的房间,将电影推向了最终的高潮。 镜头里是一个已经快被新生儿撑破身体的Alexia,在巨大痛苦之中,在生命岌岌可危之时,她向父求助。这不可否认地隐含了宗教意味。 当Alexia走进Vincent身边,抱着他说需要他,直到她开始亲吻父亲Vincent的嘴唇...一下子从圣洁的宗教意味场景又极速地转向乱伦和亵渎的画风,我真的佩服这样五味杂陈的剧本。 Vincent推开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儿子”大着肚子即将临盆,愤怒是源于欺骗、惊恐是来自陌生。
可最终父亲Vincent没有离开,他掰开她的双腿为她接生。 “用力啊,Adrian” “我叫Alexia”她似乎花尽了最后的力气说道。
Alexia身体因产子而撕裂,头皮和肚皮都爆开而露出了金属,巨大的痛苦之中和这生命的尽头里,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面对了自己本身,她充满人性,她得到了治愈。 他们俩在这个痛苦的紧张的充满情绪、汗液、甚至是各种莫名液体的残暴空间里,互相面对了真正的自己。在一段圣歌配乐下,如史诗般的一段产子镜头后,她生了,她也死了,像一个殉道者,她是“圣母”,她亦是“圣子”。
Vincent抱着刚刚接生的婴儿放在脸颊旁边,眼里噙满泪水,念着:我在,我在。 我又想起那个大火笼罩孩童的画面,作为父亲或者消防员,他的不在场导致了孩子被大火吞噬。 而此刻,他在。 他原谅了欺骗他的Alexia,原谅了丢失了孩子的父亲,原谅了一切的不在场,原谅了孤独,原谅了肌肉萎缩,原谅了自己的无能和苍老,甚至原谅了时间本身。他也得到了治愈。
《殉难者》《身在其中》《边域之城》... 法国恐怖片总有三个特点使其在类型片的汪洋大海中独树一帜:歇斯底里的人物、肮脏血腥的画面、存在感极强的配乐。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给我带来的观感与其说是恐惧,不如说是一种迷惑和烦躁不安交织的情绪,看完往往有些筋疲力竭。这部一举拿下金棕榈的《钛》沿袭了法国前辈们开创的三大法宝,但同时也融合了好莱坞砍杀片的娱乐性和黑色幽默气质,最终的呈现突破了类型,有能力抵达更广大的受众群体。
电影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以女主角的潜逃为分界点,前一部分像朋克风砍杀片,视觉效果颇为奇幻。但是如一些影评所言,在这半个多小时中人物的行事动机始终不明,极端的暴力镜头带给观众的困惑可能要大于惊吓或酣畅淋漓的“爽”;而后一部分则陡然变成家庭伦理片,回归现实的生活场景和心理分析,一派父慈“子”孝诡异而祥和的局面。风格差异巨大的两部分放在同一部电影中却并不显得十分割裂,正是得意于导演在全片设置了无数悬念却并不打算解答的任性。既然剧情的发展完全不可预测,那么谁有空去在意连贯性呢?
“变钛”和“变态”电影的第一部分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变钛”和“变态”。女主小时候由于交通事故,通过手术在脑袋里放置了钛合金人造骨。钛这种金属可以用来做汽车零件,也可以做骨科移植。于是体内植入钛的女主就和汽车有了材料上的共性,开始(字面意义上)爱上汽车。(按这个道理我那个装了心脏支架的大舅应该对不锈钢盆也有些好感) 影片对于女主“变钛”的终极刻画,就不得不提到惊世骇俗的人车造爱了。一段五十度灰式的激情场面,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上车”竟然是这么个“上”法,“车震”竟然是这么个“震”法。然而后续的情节则更让人大跌眼镜:这辆凯迪拉克老爷车就像一个渣男,跟女主双修的过程中竟然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女主一发中招,怀上了汽车人宝宝。
怀孕后深受打击的女主从变钛转向了变态,在一天夜里毫无理由地干掉了和自己互有好感的拉拉同事以及她的一票室友。这一段高燃踩点的屠杀戏遭致一些影评人的批评,认为这一切发生得莫名其妙,缺少铺垫。但是在我看来,恐怖片界一直以来正缺少这样无差别攻击的“女杀人狂”。这些年我们看过的电影里即使有杀气腾腾的凶狠女角,也往往是被逼上绝境时反杀、或是遭暴力侵害后复仇的可怜人,仿佛存在一个无形的“交火规则”让她们只有等对方先开火才能还击。为什么银幕上就不能有一个像Halloween的皮脸杀手或是人肉叉烧包的屠夫这般,没有令人同情的动机,纯粹可恶又可怕,随时大开杀戒的女变态杀人狂?在《钛》的第一部分里,我依稀看到了一点心目中女杀神的影子。所以我主观上不认为这一段屠杀非常突兀。
“耶稣是个女孩”“队长让你们相信什么,你们就相信什么。” 文森特•林顿饰演的消防队长第一次向队员们介绍自己的假儿子(女主)时,俨然就是俯瞰众生的上帝,队员都是他的信徒,而他的“儿子”便是耶稣。“耶稣”不仅是个白人,还是个女人。这层宗教隐喻确立之后,女主施以暴力的对象就从他人转为了自己。十月怀胎本来已是受难,而要将隆起的孕肚用绷带硬生生勒平,就与耶稣受钉刑一般成为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受难了。电影镜头多次向观众展示女主身上遍布的伤痕,以及腹部可怕的孔洞,仿佛都在强调女主的殉难者身份。
而另一边作为“上帝”的父亲,他是全能的,身体强壮有力,从事消防员这份最接近“救世主”的职业;他是全知的,一早就看穿了女主的伪装,也知道她真实的名字;他是慈爱的,即使知道女主不是自己的儿子,依然为她提供庇护。同时这部电影也超越了隐喻,父亲这个角色所具有的弱点,例如因恐惧衰老而注射类固醇,亦或思念儿子而流露出的孤独脆弱,都赋予了他神性之外的人性,正是这一点打动了女主,也打动了观众。父亲身上更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于他的“在场”。宗教题材影片总在反复质疑一个问题:“上帝是否在场?” 面对人间的苦难、背叛、杀戮... 上帝是否在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祂又为何沉默不语?在本片中,文森特是在场的。他作为消防员在场,用儿歌传授心肺复苏术救活患者犹如神迹;作为父亲他也在场, 女主最终在分娩中死去,诞下一个婴儿,如同神之子的殉难和重生;而在这个过程中,父亲自始至终握着她的手,不断告诉她,“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钛》是一部丰富、有趣的电影,而且毫无疑问是属于大银幕的电影。但是它在艺术表现上的大胆前卫、一些细节处理上的潦草、以及过度符号化和炫技的倾向,都注定评论毁誉参半。影片获得戛纳评审团的垂青则会进一步放大这种评价的两极化,因为更多人将被金棕榈头衔吸引而打开这部电影,那个时候非恐怖片受众可能会被暴力场面冒犯,body-horror爱好者也许又不够尽兴,另一些观众则会因发现电影和自己以往看过的任何片子都大为不同而感到无所适从。不管评论怎样,这部电影已经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钛》就像它的女主角Alexia一样,暴裂、挑衅,让人也许不喜,但却无法忽略。
温馨提示 熊孩子恐惧症患者慎看开头5分钟;孕妇慎看结尾5分钟 姬友可冲前半段;基友可冲后半段
翻翻我们古老的历史,回到智人取代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时期。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是否曾经考虑过自己将会怎样灭绝吗?如果他们还不够聪明,那么我们当下的人类,能否考虑这个问题:人类将会怎样被取代?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先来想另一个问题:如果人会消亡,那么谁将是罪魁祸首?答案或许在当下已经阐明了,就是我们的理性,我们的科学,我们的技术。如果我们纵观从笛卡尔和伽利略到当下,我们当然可以理解理性原则的确立和随之而来的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多么大的变化。
不过,我们又必须要考虑,这其中就没有问题吗?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里要表明的是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根本不是文明的倒退,而是现代文明(讲求效率和理性)的伴生物。他也悲哀的发现,人类似乎没在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任何关于理性的教训。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时,人类真的可以控制技术吗?不要忘记维利里奥说过的那些话,技术对自身就有着超越的需求。
人类对克隆自身有着极大的恐惧。克隆人至今是科技的底线问题,但谁能保证这个原则在某一天不会被践踏呢?敏锐的电影创作者已经预见到当人类开始复制我们自身成为真正意义上造物主的时候,人类离被取代也就不远了。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是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和李安的《双子杀手》。让我们回想《银翼杀手》那著名的尾声,“就像眼泪消失在雨中”,被追捕的复制人宛如圣人一般低头死去,而为人类卖命的主角则以一种可怜的姿态在旁边目瞪口呆。
《双子杀手》的尾声更是明显,当我们以为这是李安一以贯之的“父子情结”的延续时,另一个更强更疯狂的全新“物种”出现了。从剧作上来说,这位新角色有点奇怪,它的出现导致影片结尾部分节奏出了些问题,为什么它迅速的在结尾出现又迅速被杀死。这个角色难道不是可以舍弃的吗?当然不可以。我们很容易理解的是,好莱坞不会允许电影中的人类的秩序得到破坏,复制人或者说克隆人要么被杀死,要么在皈依人类世界。而斯科特和李安在这样的严厉法则中想尽办法暗示观众的是:电影结尾的“美满”只是一种幻想,技术其实根本无法阻挡。有了一个小克,就会有另一个,甚至更让人害怕。
终于说回到《钛》,很多观众认为里面充斥着一种痛感,但我却感受不到导演迪库诺的关于技术这个问题的“痛”,她其实有些犹豫,或者说还带有一些希望。《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未来主义电影。迪库诺其实非常理解现代人是如何生存的,所以她很准确的设置了人物和机械的亲密关系,甚至人可以和汽车性交。这一点其实并不新鲜,把金棕榈大奖颁给《钛》的评委之一小门多萨曾在自己的电影中让人物对着洗衣机自慰。
在《钛》中,叙事直到文森特·林顿饰演的父亲登场才算正式展开,但令人诧异的是这位父亲基本没做任何确认就带走了自己的“儿子”。当人物开始回归家庭的时候,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了,阿加莎·罗塞勒饰演的主角开始在男/女这样的性别之间游走,让TA的身份带上了一种酷儿色彩。我们可以说,叙事的开始,就是《钛》的终结。因为当创作者开始以酷儿、父子/女和家庭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故事的时候,电影所能提供的讨论范围再次被卡在人类问题之中。迪库诺在这方面显得过分保守了,她没有或者不想跳出来看待这个人异/进化成钛人这样的问题。这和维伦纽瓦的《银翼杀手2049》的问题是一样的,它们都试图让问题回到人类的范畴。
当文森特·林顿饰演的父亲以慈爱的态度怀抱着一个全新人类(人和机械的合体物)的时候,他在想什么?是在怀念自己死去的儿子/女儿还是其它的事情?《钛》结束在一个颇有意味且含混不清的表情上不难理解,与其说迪库诺卖了个关子,不如说她还没想好:钛人和人到底该如何相处?毕竟前面的家庭戏份大部分时间与“钛人”这个身份都没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家庭”这条线来理解的话,迪库诺确实还是心存幻想。
今年的戛纳金棕榈颁给这样一部外表激进但是内里犹豫不定的作品确实让人失望,虽然《钛》不够让人满意,但是迪库诺的创作还是值得关注,她还在犹豫中,或许在之后的作品中她会给出她自己的明确的答案。
本文首发于“电影书写札记”。图文版
作者:Isabel Sandoval 翻译:鞘翅目 来源:Flim Comment
作为戛纳史上第一部由女性单独执导获得金棕榈的影片,朱利亚·迪库诺(Julia Ducournau)的《钛》(Titane)将一个令人惊讶的、极致温柔的救赎故事嵌入了一段近段时间最激动人心的暴力人体恐怖故事中。影片讲述了一个嗜杀的、无道德的、怀孕的机械迷狂亚历克西娅(Alexia,由巴斯特基顿式的阿加特·罗素扮演)。在一次可怕的大屠杀之后,亚历克西娅开始逃亡,她将自己伪装成失踪多年的年轻人阿德里安(Adrien),并重新塑造自己的身体与身份。电影的后半部分以怪异诡谲的美追溯了这种转变,随着亚历克西娅与阿德里安的父亲文森特(Vincent)越来越亲近,文森特·林顿扮演的沉沦的消防队长贡献了今年最具感染力的的表演之一。这是一部关于创伤、家庭和扭曲的爱的大胆而脆弱的故事。
《自由的语言》(Lingua Franca)的导演伊莎贝尔·桑多瓦(Isabel Sandoval)代表《电影评论》(Flim Comment)与迪库诺聊了聊《钛》,以及导演本人对身体、欲望、共鸣、喜剧等的迷恋。
桑多瓦:人体的哪些方面最让你着迷?是否有特别的经历或记忆,形成你的这种着迷?
迪库诺:我的父母都是医生,晚上,他们会谈论他们的工作和病人。我是听着这些长大的,家里有医学书和杂志,这些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发现,对于父母都是医生的人来说,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你在生命的一个相当早的阶段就对自己的死亡有意识。这使我一直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处事。我的父母是富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总是告诉我,"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每个身体都是不同的。”我相信,人人死而平等,但同时,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又有着独特的体验。
桑多瓦:我把最感性的和最感官的电影列了条目,《生吃》(Raw)和《钛》都在其中,因为它们在视觉上随着主角的欲望呈现而颤栗。你能告诉我更多关于欲望在你的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在与凝视有关的方面,比如谁感觉到了它,谁被它刺激了,谁表达了它?你曾提到,在《钛》中,你试图颠覆通常主导我们如何看待女性身体的男性凝视。
迪库诺:当然。对我来说,凝视有社会建构的内涵,特别是在谈论男性凝视的时候,其实女性凝视也是。这种凝视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偏见的,是被社会构建的。欲望可以摆脱这种偏见,对我来说,欲望即自由。我认为这正是我在我的两部作品中描绘的。当然,亚历克西娅的情况与死亡的驱动有很大关系。这与《生吃》中贾斯汀(Justine)案例的结构方式相反。《生吃》是一条双向街,有一个人与她分享无条件的爱与欲,超越任何性别或任何形式的性行为,因为他们彼此需要。在《生吃》中发生性关系是非常基础的,对我来说也是非常积极的。最后,她没有咬他,而是咬了自己。而不知为何,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害怕。
在《钛》中,这是一条单行道。最终,即使她与她的车有这种特殊的情感联结,它仍然是一辆车。它仍然是她不与自己的人性接触的一种方式。然而,在她决定成为阿德里安之后,她开始对文森特产生的情感是一个触发点,使她第一次在自己的生命中感受到人性,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由。当所有的消防员在一起跳舞时,背景中播放着Future Islands 的“Lighthouse”,这一切都在欲望的层面上得到了体现。对我来说,这一幕是感性的、优雅的。在这一刻真正的优雅发生,她开始感受到超越她自我的东西,也就是对文森特的渴望。
桑多瓦:你曾说过,你在噩梦中找到了灵感。有什么你害怕讲的,或者你觉得还没有准备好讲的故事吗?
迪库诺:有什么故事是我不敢讲的吗?哈哈。如果有这样的故事——也许有,也许已经在我所有的电影中存在了,但我会拍一部关于它的电影。
桑多瓦:亚历克西娅Alexia、贾斯汀Justine和阿德里安Adrien的名字在《生吃》和《钛》中反复出现。这种重复的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吗?你是在向原型致敬吗?
迪库诺:我认为这......是一切的基础。我从《少女初长成》(Junior)中的贾斯汀开始。她由Garance Marillier扮演(在《钛》中也扮演一个叫贾斯汀的角色),她就像我的小妹妹和我的缪斯女神,我崇拜的人。最初,贾斯汀——在《钛》中可能没那么严重,但仍然可能以一种非常讽刺的方式——是以萨德侯爵的《贾斯汀或美德的厄运》(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命名。它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故事,她可以说是以非常扭曲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欲望。对我来说,这部小说的讽刺意味令人难以置信地有趣,而且在今天仍然如此现代。
亚历克西娅,说实话,我只是在寻找一个带 “x”的名字。我需要一个 “x”,有许多符号上的原因,但也因为它让人感到亵渎和现代。我需要将她标记为一个在《生吃》中经历了颓废旅程的人,而且随着影片的进展,她实际上正在走向堕落,这个 “x”有一些越轨的感觉。
桑多瓦:那阿德里安呢?在《生吃》和《钛》中,他基本上都被消灭了。在《钛》中,亚历克西娅超越并寄生在阿德里安身上。
迪库诺:阿德里安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英雄,一个影子英雄。在《生吃》中就是这样,他是影片的阳光。他是坚强的人:诚实、直率、有爱心。他的角色也许是我最喜欢写的一个。在某些方面,《钛》就像是对他的一种忧郁的致敬。在《钛》中,阿德里安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但通过文森特和亚历克西娅的关系得到了重生。我喜欢让《生吃》中的阿德里安在《钛》中重生的想法。你看,我的人物都有相同的名字,因为我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的变体。
桑多瓦:在这些角色中,你最认同的是谁?
迪库诺:我认为我是《少女初长成》中的贾斯汀,我短片中的角色。我也是《生吃》中的阿德里安。其他的……在我所有的角色中,我几乎无处不在,因为他们全都能让我笑。《少女初长成》是一部青少年喜剧,而《生吃》中的阿德里安总是金句频出。他是那种轻松的有趣,我可以和那些让我笑的人产生共鸣。这是我的幽默感!
桑多瓦:说到幽默,《钛》明显比《生吃》中有更多轻松段落。我很好奇喜剧在你电影中的作用,特别是当它与暴力和血腥并列的时候。
迪库诺:我使用的工具是那些身体恐怖、喜剧、惊悚和戏剧类型,这些都是我感到舒服的工作领域,而且它们都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当事情过于黑暗时,幽默有助于宣泄,并提供距离感:发笑有助于把事情看清楚,实际上是非常健康的。这就是我使用幽默的方式,让事情留一些喘息的机会。
这也是为角色创造共鸣的一个好方法,这对于亚历克西娅尤其重要,这个角色在影片开始时是不可能产生共鸣的,因为她根本没有表现出任何情感。房子里的疯狂杀戮,显然是一个喜剧场景,在这个黑暗场景之后,我们看到了她精神错乱的原因。她的身体告诉她 "你怀孕了",而无法控制的事实使她脱离正常轨道。她身体中的某些东西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她再也无法忍受,这使她在影片中第一次有了像人一样的反应,你可以共鸣她的内心,她已怀孕的、疲惫不堪的身体,已无力杀死所有人,因为房子里有太多的人。由此可见,身体的喜剧是如何进入心灵的。
桑多瓦:这些天是什么在激励你?最近的电影有关注吗?
迪库诺:当我在拍电影的时候,我不看电影。我不想与自己的想法脱轨,也不想被我本可以说或我本希望做到的东西所干扰。但最近我报复性地看了很多在影院错过的电影。例如,我看了托马斯·温特伯格(Thomas Vinterberg)的《酒精计划》(Another Round),一部我一直期待看到的导演的电影。他善于描写人际关系中的灰色地带,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他设法让你,作为一个观众,超越在电影开始时对一个角色的先入为主的想法。对一个导演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让观众和角色在一起,而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去定位这个角色。我认为他这样做是非常勇敢和聪明的。我对《酒精计划》没有失望,最后一幕的舞蹈让我哭得很厉害。它是如此的优雅和美丽,麦斯·米科尔森(Mads Mikkelsen)是如此的在行,他以前就是一个舞蹈家。我真的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桑多瓦:让·谷克多(Jean Cocteau)说过,电影创作者一遍又一遍地拍同样的电影,只是在重刷我们对艺术的痴迷。你认为在你的作品中,你不断回想到的一个想法或形象是什么,在每部新电影中又以什么不同的方式重新阐释它?
迪库诺:无论如何,我还是要不断地打开皮囊。我相信你必须是许多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我有一种非常存在主义的方式来对待生活。我认为,生活只是蜕皮并试图接近自己过程,它可以通过伤口,或其他什么东西。
伊莎贝尔·桑多瓦(Isabel Sandoval)已执导三部叙事长片,包括在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并在2021年美国独立精神奖上获得约翰·卡萨维茨奖提名的《自由的语言》(Lingua Franca)。她目前正在制作她的第四部长片《Tropical Gothic》,该片在2021年柏林电影节联合制作市场获得发展奖。
The firstfilmdirected by a woman to win a soloPalme d’Or in the history of Cannes, Julia Ducournau’sTitanefoldsa surprisingly moving, even tender story of redemption into one of the most thrillingly violent body horror dramas to grace screens in some time. Thefilmfollows a murderous, amoral, and pregnant mechanophile, Alexia (a Buster Keaton–like Agathe Rousselle), as she goes on the run following a gruesome mass killing. Disguising herself as Adrien, a young man who has been missing for years, Alexia sets to work remaking her body and identity. The second half of thefilmtraces this transformation in all its strange, disturbing beauty, as Alexia becomes increasingly close with Adrien’s father Vincent, a bereft fire chief played by Vincent Lindon in one of the year’s most affecting performances. An audacious and deeply vulnerable story about trauma, family, and the warped ways of love,Titaneopened onOctober 1 after screening at this year’s New YorkFilmFestival.
On behalf ofFilmComment,Isabel Sandoval, director ofLingua Franca,chatted with Ducournau over Zoom aboutTitaneandits fascination with bodies, desire, empathy, comedy, and more.
What about the human body fascinates you the most? Was there a particular experience or memory that was formative in your attraction to the body?
Well, my parents are both doctors. At night they would talk about their jobs and their patients. I grew up hearing that, having medicine books at home, having magazines at home. It was everywhere in my life. It’s something that is pretty common, I’ve found, with people whose parents are both doctors: You have this sense of your own mortality at a pretty early stage in life. It has always been linked for me to a very human way of doing things. My parents are empathetic people, and they have always told me that “each patient is different, each body is different.” I believe that as far as our own mortality is concerned, we are all equal.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all have our own singular experience of our bodies.
I put together a list of the most sensuous and sensual movies.RawandTitaneareboth on it because they visually thrum and quiver with the desire emanating from their protagonists.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role that desire—who feels it, who’s fueled by it, and who expresses it—plays in your work,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the gaze? You’ve mentioned that inTitaneyou tried to subvert the male gaze that usually dominates how we see women’s bodies.
Absolutely. For me, the gaze has a connot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 especially when you’re talking about the male gaze, but the female gaze as well. This gaze is biased in some way that has been socially constructed. Desire is something that escapes that. For me, desire is freedom. I think that is very much what I have portrayed in both my features. Alexia’s case, of course, has to do very much with a death drive. It’s the opposite of how it is constructed in the case of Justine inRaw.InRaw,it’s a two-way street. She has someone with whom shares an unconditional love and desire beyond any gender or any form of sexuality, because they need each other. This is very foundational when they have sex inRaw, and very positive for me. In the end, she doesn’t bite him, she bites herself. And somehow he doesn’t get scared by that.
InTitane,it’s a one-way street. In the end, even though she has this special bond with her car, it remains a car. It remains a way for her to be not in touch with her own humanity. However, the desire that she starts feeling for Vincent after she has decided to become Adrien is a trigger for her to start feeling human for the first time in her life. It is incredibly freeing. It all comes together at the level of desire in the slow-motion scene with Future Islands’ “Lighthouse” playing in the background when all the firemen are dancing together. For me, this scene is sensual and graceful. Grace is really what happens in this moment for Alexia. She starts feeling something that is beyond her, which is her desire for Vincent.
You’ve said that you find inspiration in nightmares. What’s a story that you’re most afraid to tell, or that you don’t feel quite ready to tell yet?
Is there a story that I’m afraid to tell? [Laughter] Bah! If there is such a story—maybe there is, maybe they are already in all my films—I would make afilmabout it.
The names Alexia, Justine, and Adrien recur in bothRawandTitane.Is there any specific intent behind this repetition? Are you gesturing toward archetypes?
I think this… is the foundation of everything. I started with Justine inJunior.She is portrayed by Garance Marillier [who also plays a character named Justine inTitane],who’s like my little sister and my muse, someone I adore. Originally, Justine —and it’s probably a bit less so the case inTitane, but still maybe in a very ironic way—was named after the Marquis de Sade’s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 Ittells the story of a young girl who learns about her desires in very, let’s say, twisted ways, to say the least. For me, the irony of this novel is incredibly funny and still so modern today.
Alexia, to be honest—I was just looking for a name with an “x” in it. I needed an “x” for many symbolic reasons, but also because it feels profane and modern. I needed this in order to mark her as someone who has a decadent journey throughRaw,and who is actually going downward as thefilmprogresses. There is something transgressive about that “x”.
What about Adrien? In bothRawandTitane,he is essentially annihilated. InTitane, Alexia overtakes and inhabits Adrien.
Adrien is like a forgotten hero, a shadow hero. That’s the case inRaw,where he’s the sunlight of thefilm. He’s the strong one: honest, straightforward, loving. His character is maybe the one I enjoyed writing the most.Titane, in some ways, plays like a melancholy homage to him. InTitane, Adrien is someone who has died but is reborn through Vincent and Alexia’s relationship. I like the idea of having Adrien fromRawbeingreborn inTitane.You see, my characters bear the same names because I consider them to be mutations of the same person.
Of these characters, who do you identify with the most?
I think I am very much the Justine ofJunior,my shortfilm. I find myself in Adrien inRaw, as well. The rest… I’m pretty much everywhere, in all my characters, because they make me laugh, all of them.Junioris ateen comedy, and Adrien has great punchlines inRaw. He’sfunny and on the light side, and I can relate to people who make me laugh. That’s my sense of humor!
Speaking of humor, there’s noticeably more moments of levity inTitanethan inRaw. I’m curious about the role of comedy in your films, especially when juxtaposed with violence and gore.
The tools that I use are those of the body horror, comedy, thriller, and drama genres. These are the areas I feel comfortable working within, and they all go well together. Humor helps with catharsis when things are too dark, and provides distance: being able to laugh helps put things in perspective and is actually very healthy. That’s how I use humor, to let things breathe a little bit.
It’s also a great way to create empathy for your character. This was especially important with Alexia, a character who is impossible to relate to at the start of thefilm, because she doesn’t show any emotion whatsoever. The killing spree in the house, which is clearly a comedy scene, comes after this dark scene where we see the cause of her derangement. Her body is telling her “you’re pregnant,” and the fact that she can’t control it derails her. Something in her body has changed, and she just can’t take it anymore. It makes her react like a human be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film. You can empathize with her mind, but through her body, which is now pregnant and tired and doesn’t have the strength to kill everyone, because there are just too many people in the house. So you see how the comedy of the body can get to the mind.
What inspires you these days? Do you follow a lot of recent cinema?
While I’m making afilm, I don’t watch movies. I don’t want to derail my own thoughts and I don’t want to be disturbed by something I could have said or something I wish I had done. But recently I got my revenge by watching a lot of movies that I’d missed in theaters. For example, I watchedAnother RoundbyThomas Vinterberg, a director [whose films] I am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He’s good at portraying the grey zones in relationships, which is also something I’m trying to do. He manages to make you, as an audience member, go beyond the preconceived ideas you have about a character at the start of thefilm. It’s something that for me, as a director, is very hard to do—keeping the audience with the character without them really knowing how to pinpoint that character. I think it’s really brave and smart, the way he does it. I was not disappointed withAnother Roundbecause the last scene, of the dance, got me crying like crazy. It’s so graceful and beautiful, and Mads Mikkelsen is so on top of things because he was a dancer before. I really, really love thisfilm.
Jean Cocteau said filmmakers make the same films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we’re just reshuffling the deck of our artistic obsessions.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one idea or image you keep coming back to in your work, reinterpreting it in a different way with each newfilm?
One way or another, I’m still going to keep opening the skin. I believe you have to be many to be one. I have a very existentialist way of taking on life. I think that life is only shedding skins, trying to get closer to yourself. It can be through wounds, or other things.
Isabel Sandovalhas directed three narrative features, includingLingua Franca, which premiered at the 2019 VeniceFilmFestival and was nominated for the John Cassavetes Award at the 2021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She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her fourth feature,Tropical Gothic, which won a development prize at the 2021 Berlinale Co-Production Market.
看到不少人评论这部电影的时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重口的女导演”,回想起迪库诺的映后访谈:“作为女性创作者,我不想被定义。”虽然《生吃》和《钛》的独特视觉风格,或者直白一点的说,这种“生肉剧痛”的视觉触感,既不是我喜欢的,也不是我认为最优秀的表达形式之一,但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然拓宽了某种类同职场玻璃天花板的女性创作者表达边界。不过我一边这样赋予作品以“性别意义”,一边却又自我否定地认为,本片未尝是在关注女性,更不如说它是在关注性别问题中的所有“他者”,这其中有女、有同、有跨,甚至也包含了男性的伤痛。
1.女性创作者该创作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以女性作为绝大部分作者和读者的耽美作品。一个很有意思的错位,尤其是在这些虚构的男性角色,有时候简直不可思议地精彩迷人、丰富多面的情况下。拥有这般洞察力和写作才华,她们真的无法创作出或欣赏来优秀的女性角色吗?我认为可能真还不行。因为被规训的不只是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不只是拿起笔创作的女人,不只是拿起书阅读的女人,更是所有创作中作为虚拟角色的女人。作者拥有的自由而畅快的真实生命体验,和那些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表达,究竟要如何呈现给读者?通过“自由”的男性角色当然是一种更方便且更安全的选择。“那个时代的女人怎么可能/怎么会做这种决定呢?太假了。”“架空的社会不就是消解了所有女性困境的世界吗?看似是女人,实际写的是男人。”两种论点都有言之有理的部分,重点皆在于读者/观众的“难以入戏”。
如果说创作是置身地狱,那么创作出真实可信而又独特超前的女性角色,则像是在父权社会里作为有灵魂的女性生活本身。
“女性”电影如果不聊恋爱、婚姻、家庭、出轨、雌竞、媚男、怀孕、堕胎、生产、处女、母亲、婊子——那还有什么可聊的呢?为了凸显性别创伤,反而让男性在女性表达中无所不在,最终让女性角色的脸庞都被巨大的阴部符号所模糊折损。
《钛》当中当然也有这类情节,但其最大叙事的框架其实是:滥杀者为赋予新生而失去生命。
配合片尾宏大空灵的教堂管风琴声,这一因果环扣的宗教意味不可谓不浓。女主从幼年时自己在车后狂躁最终导致严重车祸,到成年后因滥杀无辜最终走向逃亡与毁灭——除了因果之外,其中还有一个我个人非常欣赏的表达:你不见得非要喜欢/同情一个(女)人,才能痛其所痛,伤其所伤。
不是常见的被害者或所谓不完美的被害者,而是女人作为自作孽,甚至是加害者的出现,同样能完整而出彩地构成一个故事,一个仍旧能让你感到“剧痛”的性别故事。
2.意识形态和艺术表达?
开篇快50分钟,我其实还一直觉得这只是一部剧情cult并充斥着各种刻板性别画面的电影。喷湿后划过车窗的双乳、模仿性交的各种舞蹈动作、杀掉尾随男的蛇蝎美人……你说和汽车做爱?又怎样。不管是女同性行为,还是我每天fuck the world,没有情感驱动只有欲望宣泄的性交行为就特么没什么可聊的。有时候我也不清楚我到底是过于超前还是日趋保守,性向光谱和酷儿理论在我看来就像大家聚精会神地严肃谈论一堆颜色不尽相同的木桌子。可它们本来就什么色都有啊,再怎么深浅不一也都还是木头桌子,什么样都正常,什么样都没所谓。不过很显然,这种看待方式,也把与性别政治相关的一切社会性思考都消解得一干二净。意识形态是不是无聊的木桌颜色论坛?艺术表达该不该详细囊括这一讨论的内容和可能的变体,或者艺术家们是不是该抬头看看除了这堆木桌之外,其余的那一整个世界?
“你为什么总是想逃走?”直到父亲问出这句话,我才终于敢确证这是一部由拥有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女编导作品。消防站是毫无“女味儿”的场域,再怎么勒住双乳和孕肚,不适感也将如同一条条肉上血痕般无时无刻提醒着你作为最极端异类的存在。沉默美丽的女人在前和用语言大声“性侵”的男人在后,你可以选择不搭乘这辆性别定位泾渭分明的公共交通;由父亲和自己一人一半完成一个男孩的发型,你可以自行完成一次性别定位的选择;让女人成为男人后获得自由,让女作者的生命体验通过男角色进行表达——可“你为什么总是想逃走?”
在将消防队员们看到“队长儿子”身上的女性特质时满脸的尴尬与不适作为开篇小菜后,作者用最重口的生育惩戒作为正餐上桌。
筷状金属发饰是夺命工具,一开始就被女主在验孕期间捅入阴部,还有比这更能体现女性对意外怀孕那种极度想要摆脱的状态么;不断瘙痒,最终撕裂开大洞的右下腹,“正好”是剖腹产刀口的位置;乳头溢出浓稠的原油,父亲点燃腹部引起大火,字面意义上皲裂开来的妊辰纹,痛、痛、痛,这是基于共同的生命创伤,才赋予女性创作者独有的对生育之痛的体认。
昆汀前段时间说:“这是一个意识形态大于艺术表达的时代。但历史上这种情况早就潮起潮落多回,新的‘黄金时代’总是会再次到来。”我一面笑着赞同,一面暗暗质疑,那个黄金时代里,还能有创作者看见、理解这样的痛吗?
3.父权制与男性伤痛?
“如果你不能哀悼你的孩子,你还能做些什么呢?”按心理学的说法,哀悼是遗忘的一种方式,当痛苦过于沉重,唯有放下我们才能继续前行。什么样的人不被允许脆弱?什么样的人将被永远困在过去?
2017年有这么一组现实世界中的数据:男性自杀率比女性高出3倍以上。每个人都是父权制的受害者,这种陈词滥调结合最新数调依旧能让你心头一震。男性对于感情的压抑远高于女性,这种压抑往往带来必然的孤独和可能致命的抑郁。
为什么要安排这位绝对权威的父亲进入叙事中?因为在“上帝”形象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他忍受着伤病的折磨,多年在痛失爱子的地狱中独熬。这位以喜欢折磨观众眼球著称的导演,难得温情地让她剧中的这位父者,最终在作为杀人犯、欺瞒者的女主身上,找了感情的依存与放置之处。
伍尔夫总是劝勉女性创作者不要在创作时被愤怒蒙蔽——你是在创作,不是在与命运抗争。虽然对于有些创作者来说,创作本身就是与天地相搏。
迪库诺愤不愤怒我不知道,她对父亲是温情还是讽刺我也说不清,但我喜欢她这种一边往女人手上抹血、往父权身上吐痰,一边拥抱她、救赎他的方式。
文章发表于“抛开书本”
//mp.weixin.qq.com/s/N6jGPrrF3dE8mcycCY__RA
2021年戛纳电影节最高奖由朱莉娅·迪库诺执导的《钛》(法 语:Titane)摘得。凭借此片,迪库诺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位夺得金棕榈奖杯的女导演。
迪库诺延续了前作《RAW》中生猛而血腥的拍摄手法,新片也掺杂了欲望与家庭障碍的话题。但比起前作中年轻女孩们对肉体的渴 望,这部作品的女主⻆Alexia则展露出赤裸裸对金属和机械的渴望, 带着浓郁的赛博格色彩。如果从这个⻆度诠释影片,电影中一些隐晦的,难以解释的灰色地带就变得有迹可循了。
在哈拉维的《赛博格宣言》中,赛博格的存在是为了打破 “男性 -女性”,“人-机器” 的固有划分,继而打破传统的⻄方白人资本主义父权制制度,建立新的性别等政治生态。在将假肢,人造耳蜗等现代医学工具应用到人体上时,我们自认为拥有对机器绝对的控制权,但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被塑造为赛博格,到底我们的身体有多大的部分已被机器所主宰? Alexia成⻓为没有感情的连环杀手,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人性”,而更像’物性’的杀人机器。如同“宣言”里提到的,《钛》 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模糊而混乱的性别,身体和人机边界。
电影开篇,女孩Alexia与父亲在⻋内争吵,导致⻋祸,之后的修复手术,Alexia头颅由钛支撑,身体被置入钛,右耳留下了一道金属缝合的伤疤,异质物(金属)的入侵使她变得独特又拥有了过人的力量。手术后Alexia冲出医院大⻔亲吻汽⻋,与入侵她身体的汽⻋产生了某种奇妙的情愫。
在第一段Alexia杀完人洗澡时,汽⻋撞⻔呼唤Alexia,仿佛拥有着人的欲望与情感,之后,镜头切到女主与汽⻋做爱,一个被置入金属的人类和一个纯金属机器的交媾让人思考那个赛博格的经典问题: 有机体与机器的边界是什么?
Alexia怀上了与机器的孩子,片尾Alexia分娩,我们看到这个孩子的脊背由金属织成,他是一个有机体与机电结合诞生出的赛博格。 这种叙事解构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主人公与⻋的结合是否让她接近了 “物”的维度,⻋是否通过与人的交媾而更接近了有机生命体?
在后现代的幻想中,我们不再以性别,名字来界定群体,赛博格超越了现代社会中因身份认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构建模糊边界和具有多重自我的主体。影片中女主的性别(特征)是流动的,并且 导演对于刻板印象中的男性,女性气质也有指射,Alexia不再局限于 一种身份特征之下,名字也不再代表她,改变身份后,她有了新名字:Adrian。
同时,电影用了两段出彩的舞蹈场景印证这种性别的流动性和刻板印象。开篇⻓镜头跟拍,穿越一群肌肉男,女主衣着热辣的躺在汽⻋上舞蹈,彼时她处在男性凝视之下,整个场所都是⻁视眈眈的男性,她成为一个纯粹欲望的客体,受到男性的喜爱和追逐;第二段场景,当她化装成为一个男性后,在消防⻋上,听到音乐随之起舞则显得荒诞,消防员们露出了鄙夷的神色,此时她作为一个异置物存在于男性世界,当一个’男性’表现出阴柔气质,在父权社会中是不被期望和被敌视的。Alexia深植体内的“女性气质”和她外在表现的“男性气质” 将二元性别的对立打破,性别边界被模糊化。在赛博格主义主体下, 由社会建构的界限都将烟消云散,外貌,皮肤,体型等表征都是可以被替换的,男女之间的先天优势将不复存在,赛博格使我们具有一致性,天赋上的区别将缩小。
这种相对的流动性别趋向还体现在Alexia将自己伪装成男性的 ⻆色扮演游戏上;在迪库诺的镜头下,消防队⻓,这个白人男子气概的象征,在面对儿子死亡时软弱,失控,比女人(妻子)还脆弱,但是在他人注视时,也要扮演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强壮的男性⻆色。电影中反复出现他用注射药物来维持自己的健美,拼命健身,用以佐证消防员对确立自己男性气质的痴迷。此时男性不再是天赋的,理所当然的概念,而是被构建,被规训后的⻆色扮演行为。此外,从物理层面,Alexia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体魄。冷漠,冷静,能够毫不费力的杀死几个男性(当然她不止杀男性),这种超强的体能来源于金属钛置入对她的能力改造,也来源于她本性中潜藏的“男性气质”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Alexia的杀人方式是将发簪插入对方身体。此时发簪的侵入也是家庭体系下父权的象征,代表了阳具/菲勒斯,是超越父亲的雄心和一种对父权的反叛心理,昭示着她内心夺权的渴 望。然而她的心理防线在遇到消防队⻓后被瓦解,这个父亲的权威不 容置疑,但他同时也是能包容Alexia一切问题的慈爱父亲的形象。在Alexia烧死亲生父亲后,她犹豫不决想要使用发簪杀死消防队⻓时, 被消防队⻓用强力制止住了。这个父亲对她的关爱,并不来自于她的女性身份,而是一种家庭和亲情的纽带。同时,有趣的是,这两个人为了共同的利益维持着一个内心都知道是谎言的谎言,他们彼此需要,又彼此依附,此时她不再需要这根发簪,不再需要夺权,影片从弑父转到了恋父的维度,边界再次消融。这里的权力网络也是流动的,网络中的个人不仅流动着,而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的地位又同 时运用权力。全片的边界都是流动和模糊的,偶尔甚至显得非常得混乱,但这恰恰是导演或者一个赛博格世界想要的。
如果单从赛博格和精神分析的⻆度诠释,显然无法把握整部电影,在Alexia杀人的场景中,呕吐物与血浆喷溅,被刺穿的脸,头⻣ 被碾碎等暴力刺激的视听语言,同样冲击着观众的大脑。这是一个 静而狂热的杀手,不同于暴力美学对场景的仪式化,片中未被诗化的暴力场景此时显得无比野蛮和凶残,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不时感受到来自大银幕的相同的疼痛与震撼。影片开头的迷幻紫色,赛博朋克式的闪光和服道化,同样也奠定了接下来的调性。
给杀人犯作传的《钛》,题材上具有一定的挑衅感,全片对白不多,配乐不多,可以专注地集中与视听语言之上,感受大银幕上人 物紧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2021年不可多得的佳作。据悉,之后 该片于2021年7月14日由Diaphana司在法国发行。
看完之后缓了两天,倒不是因为视觉上很肉疼,而是因为它在解读的层面上太复杂了,不论是社会议题,还是类型混搭,都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它就像新时代的《欲望号快车》,你很难不联想到柯南伯格,导演把钛金属揉进了女主角的骨子里,借这样一个新物种去完成个人表达,女导演镜头里的女性身体仿佛带着生理上的触感,视听的情绪和节奏都很酷飒,配乐的节拍时刻跟女主角的内心蠢蠢欲动。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们能给金棕榈颁给这样一部电影,太让人敬佩了!
很奇怪的,看完感觉片子很厌女,却确实是个女导演拍的。她是很聪明的,了解观众G点,把许多讨论度高的东西塞到一个怪里怪气的故事里(这点就跟生吃一样),通过一些视觉冲击的东西淡化了其实很功利的本质吧。但是竟然大获成功,斯派克李你确定自己不该多看点日本电影吗,瞧这玩意把你给吓得
戛纳邪典
与《安妮特》类似,令观众难以直接将其归入任何一种既定类型范式的影像,就像片中主人公的身份特质一样时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ta可以以女人的身份爱女人,同样可以以男人的身份爱男人,甚至于以儿子的身份爱上父亲、以人的身份爱上非人的硅基物质;Alexia一方面伴随着怀孕的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以至于在分娩时终于卸下全部伪装让Vincent直呼其本名),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变装而越来越成为男人(Adrien),二者并行不悖,直至其诞下人机混合的新人(耶稣-圣母之子)。高度寓言化的架构,除却广泛提及的柯南伯格、昆汀,更令人想起祖拉斯基的《着魔》、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甚至于阿伦诺夫斯基的《母亲!》。
车震受孕--新女性/酷儿电影奇观! 这令人震精的想象力!(妈呀看这意思要拿金棕榈了?
金棕榈给她!影帝影后也给她!
驾驶我的车
钛绝了钛妙了这才是应该在戛纳看到的那种电影啊!就是要这种打破所有想象、重新定义类型、元素、风格和题材的作品!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女性作者真的是我们的幸运!Again,身体永远是自我/他者之间焦虑的永恒战场。在不远的将来,本片绝对将会是女性主义电影评论家论文中的新圣经,关于酷儿主义的理解真的是切中肯綮,我心中的金棕榈先奶上了!
Grave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很失望啊。这些年最无聊的金棕榈吧。摄影演员都不错,但是基本的故事却完全没讲好,漏洞百出的剧情,被极度渴望吸引眼球的画面推着走,本该兴奋却很催眠。女主的角色写的相当差,动机模糊,前后矛盾,强忍着差点睡着啊。如果导演不是女性,估计不会拿奖吧,可能还会被骂,今年最父权的电影等等之类。与此同时,Paul的Benedetta一个安慰奖也没有…“很血腥”(其实还好,类型片的影迷应该会非常失望),“女导演”(其实相当父权),“trans”(其实哪跟哪呀!),一众前卫大胆的符号包裹着不变的内核,是戛纳越来越保守吗,还是这个世界本就虚伪
令人兴奋的独特性在于将类型元素和从其它电影中汲取而来的创作灵感,进行了大胆且挑衅的杂糅拼贴,并注入非常当下的视角(酷儿精神的极致展现、身体和性别政治的探讨以及对toxic masculinity的审视),与此同时擅长的影像冲击力被无限放大,这使得迪库诺成功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是本届主竞赛最好的电影,但却是最大胆且令人敬佩的金棕榈选择。
生异形吗,你们哥几…哥俩。
三星半。Alexia就像魔鬼的宿主,所到之处尽是屠戮。但她又极其孤独,大脑被钛保护,无惧烈焰,身心却没有依靠,直到那个消防员男人的出现。导演朱利亚·迪库诺用迷幻血腥的视听语言,表达着脆弱的个体情感,情节设置上充满了惊悚和争议,挑战着大众的道德底线。女主角Agathe Rousselle和男主角文森特·林顿对表演的付出程度,令人咋舌。
.
全程高能尤其是前半小时,属于是在影院里看才能爽到的那种,估计资源出来会两极(参见加斯帕.诺)。女主角为艺术大献身,而文森特林顿真.老戏骨,感觉靠这片也能拿影帝。一边肉疼一边遮眼还一边忍不住笑了出来请问这是什么体验,以后出门我打算也带根金属筷子防身。
跟汽车做爱就给我惊了,还怀了个铁孕,但后面再也没惊过。她的杀人动机从何而来?结果后面转到了对酷儿的象征去了。但这无非也是一个被迫的社会意义上的酷儿身份,基本算是伪酷儿,不涉及生理和心理,因为我看不到女主对自己性别有何挣扎,她只是为了逃脱通缉而已。后面又有了新的问题,她怎么与消防队长产生的情感链接?影片有着先锋性的文本主题,也许想用一种新颖的角度去诠释身份与社会,但整体的结构和情绪却无法融会贯通。《生吃》的时候还能用更生猛更直接的影像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到了这作却感觉有些大而不当,格局上来了,但内核还是小的。对于我来说,化简为繁了,灵气和质感反而不如更生涩稚嫩一些的《生吃》。
这部获得今年戛纳电影节大奖的“戛纳邪典”真是让我难以接受!虽然有一些影评人引经据典地解读其奇幻、混杂、隐喻等优点,我直观的感受是从理念到视觉上,都“脏”到了几次让人看不下去!创造者有其自由表达的权利,而评委会,特别是评委会主席斯派克.李怎么会同意给它大奖?让人叹息啊。
今年戛纳第一部退场的 实在看不了这种 生理疼痛
钛失望了,为毛生出来的不是变形金刚?不懂女性导演干嘛也要用生孩子承载表达,女的除了生孩子没别的用了?还是除了生孩子想不出女的还能怎么表达自我?什么酷儿精神什么女性主义说实话没看出来,这片更像是在呈现导演对父权的疯狂迷恋,一个钛合金老妹儿,只对金属机械产生性欲,把全世界的男女老幼都当对手,杀起亲爹妈都毫不手软,遇到个“父爱”爆棚的老男人竟然莫名其妙就沦陷了,开始就算拿棍都想解决掉“麻烦”,遇到老男人之后突然跟自我和解,母爱随之大爆发?哦,还有失孤之痛是两个人的吧?为啥老男人的老婆就得强忍悲痛还得情深义重地叮嘱来历不明的怀孕老妹儿照顾好老男人?一股子后宫姐妹的味道,简直有病。有多喜欢前半段,就有多恶心后半段,这玩意儿也能扫奖就离谱,不过从把《寄生虫》碰捧上神坛开始,欧洲文化圈就已经没救了。
my car drives me
开头就像一堆零件没组合好的车,开起来叮铃锒铛的。生吃的女主角在这里的角色依然叫Justine,让我想起萨德侯爵的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这次她的确是个无辜纯洁的象征,因美德遭遇了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