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乌托邦的商业剧
都市剧场频道播放了全剧,虽然不喜欢贝尔但有一位喜欢的演员冒泡,于是从头到尾认真看了第二遍。
同样是反乌托邦电影,末日没有V字仇杀队知名,究其原因和它只是披着反乌托邦外衣的商业动作片有关系。场景设计和打斗模式,抄袭黑客帝国的地方太多,连贝尔举手投足,气质表情,甚至着装都俨然NEO翻版,缺乏原创。
电影肤浅之处在于它只是纯粹的反乌托邦,好像推翻“神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马上代之一个生气勃勃、信仰多元、彼此信任、平等博爱的社会,编剧忽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常识,真正的人类社会远没这么简单,旧时代的生活方式,既得利益集团,人的思维惰性、人的懒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等与新社会的矛盾似乎都不在编剧考虑之中。所以这个电影顶多算成人童话,如同灰姑娘和王子结婚之后,是不是价值观有差异会不会七年之痒ETC不是作者关心的内容。而V字的高度在于它表现反乌托邦的过程细节,深刻反思这个过程是否可以采用暴力,是否可以不择手段,推翻上一个乌托邦是否建立的是下一个换汤不换药的乌托邦。。。。这是V字远比末日有深度的地方。
电影也没有脱离弥赛亚到来的套路,尤根仿佛黑客里的莫菲斯(施洗约翰),MARY的结局也有非走出中世纪不可的震撼力。其实V字和黑客帝国也都有强烈的救世主精神,当然这点深入西方人血液,人家视作无可厚非,可作为爆米花电影看多了就会审美疲劳。
全片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男主用古老的留声机播放贝九,这里不便说编剧借鉴了什么真实事件,只是单纯说作为贝九控,也差点泪流满面。
彻底翻转男主人性的是救助汪星人那个桥段,美国人普遍爱护小动物,这个情节大概最挑战情感底线。
作为商业片,或许并不指望观众作进一步思考,酣畅淋漓,刺激过瘾就成功了,不要太深究。
ps.主创看过张彻的《报仇》?最后一个冷兵器对决和贝尔的一身改良白色中山装简直关小楼独闯大帅府的假包换。
2 ) 打破,或保持封闭
推荐这个电影,不是说电影很完美。
呐,主角的身手过于好了,缺乏说服力;“叛军”的服饰打扮过于随意,不合理;如此高科技的独裁的社会,许多地方竟然没有监控摄像头,不合逻辑;性格谨慎的独裁者的统治核心地只有护卫者却没有其他保护机关,不合逻辑……
打动我的,是里面的寓意。
片子的隐喻那么多,比如灰、蓝、黑色的衣服,比如被烧毁的小说与画作,比如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并尊称为“FATHER”,比如人与人之间轻易就发生的告发与屠杀……作为一个70年代的人,我对着屏幕露出会心的苦笑。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打碎了一支针剂,他,普雷斯顿没有机会感受的拥有“FEEL”的美好。
在此之前,他可以冷漠地面对妻子和朋友的死亡。感受到了“体验”的奇妙后,普雷斯顿象一个吸毒上瘾的人一样沉迷于感官的世界,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更甚之,他推翻了旧的统治,将人类社会释放到一个也许较混乱但更为自由的状态里。
其实,少注射一次情感抑制剂,普雷斯顿就能感受到那么多东西,这说明他本来是高度敏感、感悟能力特别突出的一个人。
而很多人,即使不注射那抑制情感的针剂,也无法在平凡的细节或微妙的瞬间里感受到世界的绚烂与壮丽。他们早已行尸走肉,所谓的享受生活,不过是根据习惯,重复自己单一的生活、单一的喜好。无所谓目标,无所谓理想,无所谓追求。
“自由,如高山上的空气,不是每个人都能享用的。”介川龙之介说过这样的话。自由犹如高原上的空气,对于不健康的身体是不利的,只有强壮的心灵,才有资格追求真正的自由——那包括了心智的成熟、人格的独立、自我的发掘与肯定、个人价值的培养与壮大等。
有些人没有能力拥有自由,那么,提醒他正处于被奴役,除了徒增他的痛苦,别无所益。
甚至,他们早已主动放弃自由,我们为什么要去提醒他呢?
3 ) 关于正义的悖谬
当观众们嚼着爆米花喜滋滋地看着大帅哥贝尔杀死那么多的“坏人”,导演的观点已经不言自明——他所做的事情,是正义的。于是,男主角用连环枪杀死那么多的人也就可以用最漂亮的姿态去表现,甚至残忍地削去“坏人”的脸,都显得很酷。观众们对此很喜欢,因为男主角分明是在维护人类情感的尊严,人类拥有情感的权利是不容剥夺的。在这个价值判断的拥护下,残酷的杀戮都变得如此具有美感。
在我看来,片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镜头,来自男主角面对那群被围剿的革命军人,选择了杀死官方派来的士兵,挽救革命军。面对那群有情感的革命军人,他连下手执刑都不忍心,甚至杀死一只小狗都那么艰难——你看,人类的情感,是多么的美丽啊,多么的仁慈啊,这时的情感完全是爱。可是这种情感,到了当权者的士兵面前,又完全失效了,男主角杀,杀,杀……这时,男主角的情感恐怕就变成了愤怒和仇恨。这就是情感的力量,情感本身就是价值观的标准,如果说情感作为价值观的标准本质上是依赖于理性的判断,那么这时候男主角的判断是怎样的呢?那就是,情感是人类不可失去的部分,任何剥夺它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所以,他有义务杀人,拯救更多人类。
当初,统治者之所以选择消除人们的情感,是为了防止战争。说真的,这个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除了那极少数的革命军人,地球真的是太平了许多。为了防止战争,人类可以失去自由——这是统治者的看法。防止战争,这个目标看起来是完全正义的。但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又违背了人类的本性,因而是不正义的。
而革命者们为了维护情感的存在,对统治者发动了战争,看起来也是正义的。但发动战争本身已是不正义——别告诉我在这里为消除集权统治而进行的战争就是正义的,因为情感本身就会带来更多的战争,维护情感的存在,还能是正义的吗?
如果说情感是人类自由的象征,这种说法无疑是空洞无望的。
为了正义的目的而去杀人——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然而现在看来,正义只是一种悖谬,因为人类无法对自己的情感本身做出一个终极的价值判断,只会为了维护情感本身而去做一些疯狂的统治或者复仇的事情。所以电影的结尾,男主角嘴角泛起一丝邪恶的笑——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对于这一切,我只想带着一丝自嘲和悲凉轻蔑地说,此片中的人类,只要小小一瓶药物就可以失去情感——如此脆弱不堪的一种化学功能,就是人类引以为荣的情感。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发明出来很多刺激情感的药物:红色片产生爱,白色片产生悲伤,蓝色片产生忧郁,绿色片产生高兴……到那时,人类又将如何面对自己引以为荣的情感呢?
到那时,什么又是正义的?
4 ) 《奴役和奴役》
这部电影不细看海报,还会以为是《黑客帝国》。电影里独特的单人对付多枪的武术,实在是够独特。男主人公的表情我总觉得是在故意的绷着,其实他很想笑场……他的两个孩子真是萌啊。尤其是那个小男孩,最后挽救了自己的父亲。他的希特勒发型很帅。电影里最狗血的就是结尾,早知道单枪匹马就能干掉老大哥,还组织什么反抗军啊。“消灭情感”这样的剧情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真有个性。不过看到外国人拿着日本刀穿着类似忍者的衣服,还是觉得有点遗憾。片中似乎有河蟹的场面,在开场部分。
end
5 ) 荆轲刺秦王
《重装任务》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1.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2.贝尔在黑暗中开枪的姿势简直帅炸了
3.生存和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4.革了艺术的命
5.我好看到了一辆坦克对着一个青年 9分26秒
6.中国元素啊很多啊
7.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乌托邦
8.作为一个人的变化,小时候如果看到这种电影的话,会特别好奇,甚至觉得很荒诞,因为我不懂,我没有见过会有这种设定,怎么可能呢?电影就像启蒙老师,慢慢的他开始让你接受,接受电影里的这个设定,它只是在电影里一个设定而已,并不是真的,慢慢的,看到很多类似的,比如以前看过的龙虾,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他只是电影,慢慢的就开始接受,而这种变化,就跟电影里的人接受,人类不该有感情,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9.我相信你也一定做过梦,如果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意识,但是永远没有办法控制你不做梦
10.如果执行者也能发现,他们所做的抹杀情感是不对的,那这个时间,一定会变得很美好
11.如果要解读这部电影,那简直太可怕了
12.谁要是有情感,就检举他
13.演员不光面无表情,连他们的发型都是那么的冷酷无情
14.霸王别姬你的小四儿,跟贝尔的儿子很像
15.电影里的人味儿,性冷淡风格一样的装饰,内容太过真实
16.好奇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17.乌托邦抹杀个性,现实里有乌托邦吗?同样的制服,一样的发型!
18.从墙上的弹痕中,他摸到了一缕阳光
19.很多欧美电影都喜欢通过杀狗来表达一种情绪,切尔诺贝利,硫磺岛的来信,王牌特工,包括这一部
20.抱着狗跑的贝尔真可爱
21.意识的觉醒
22.我们应该对这种电影感触更深,从服装,的行为
23.我觉得这种乌托邦,恐怖的不光是因为有了情感而被谋杀,最恐怖的是亲人被孤立
24.这电影唯一的bug,就是那个情感波动测试仪,叛军都已经有了
25.那个情感犯罪的女主为什么在被关起来的时候还能换衣服,而且是这么鲜艳的衣服
26.荆轲刺秦王了
27.焚烧那一段是在讽刺法西斯纳粹的暴行
28.儿子在帮他,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29.狗狗去哪儿了?藏在家里了吗?那之前收房子都开始用听诊器听墙壁了,都没发现吗?
30.立意很清晰,仪式感也很强,但剧本不够扎实,很多动机和逻辑上的瑕疵,
31.我去,原来神父这么能打?可以可以
32.我就知道神父是一个从来不打药的人,可能从电影的角度这样更戏剧化,但是他的现实意义更残酷!
33.其实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啊,至少最终挑战集权的风格,看来很爽
6 ) who rules ?
首先着并不是一部思想特别新颖的电影,只要看过《1984》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并不是那么牛逼,漏洞很多。政治治理没有那么容易,通过药剂、思想警察一个没有思想力的官僚机构并不能够维持一个统治,相对而言在《1984》中的思想控制反而是相对来说是比较靠谱的。
这不电影最基础的设定与背景就是认为感情是摧毁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因素。所以,所以我们应当避免感情。字啊电影中一直不断地提出古代的例子来论证感情带来的祸害。
是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是感情带来了伤害,但是这样的观点用在情欲用在贪欲上都一样,但是往往我们只是看到了现象的一个面,而忽略了现象的另一面。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人的优点与缺点,但其实我们所说的缺点与优点都不过是对于别人而言的,对于个人与群体关系而言的,假如没有这些那么人就只是为人,而没有好坏可言。这是一个真理!
任何人、任何政体若是想要改变人之所以为人,那么就是走向灭亡,是没有结果的。但是我们为了一个想要的,现在认为是好的结果,可以利用人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更大的问题是什么,才是好! 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没有那么简单与一概而论。在小的范围内,或许可以保留多一点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但是越是大的国家,越只能够保持一点,而不能够爆出很多。
此外,这部电影的动作戏、ost 简直赞爆,全程没有尿点,可以的。
7 ) 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
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
《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部非主流的动作片,而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九八四》的“商业片”版。
与《一九八四》中主人公温斯顿在结尾的“屈服”不同,《撕裂的末日》中导演让男主角在片尾用一把武士刀横扫了“最终BOSS”,而他本人也曾隶属于该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在这一情节中,男主角约翰•普雷斯顿过去一贯的黑色的装束变成了纯白色,这与此前的他和画面中的其他人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貌似导演要刻意营造出其对原来所属“系统”的“背叛”属于正义战胜非正义的氛围。包括炫目华丽的打斗场景,都这一切引向一个商业片“合理”的完美结局——主角经过曲折的经历,在结局英雄主义的以正义战胜了非正义……
然而,略去这一切的浮华,我们仍然能够在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中看到其有深意的地方——男主角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在“最终BOSS”就要的KO之前。毫无疑问,这一时刻将会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旧时代结束的节点,他犹豫了,作为一个在此刻有能力拥有改变权利的人。而与此应和的是,新时代的另一方的领袖人物在片中的形象是有一张貌似切•格瓦拉的面孔和一身类似耶稣的白袍,这就更让人认同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以及对于“浪漫理想主义”的担忧。
相对与很多人把《撕裂的末日》理解为动作片,和在《一九八四》中探寻“反乌托邦”思想,我更愿意在其中体味更为微观的东西。比如细节到一个人思维,相互交锋的一个人思维中的理性与感性;或者希望保持原有状态与希望改变的内心交战。再稍微“中观”一些的,也可能会引申到一个组织中,创新变革于原有体系的冲突……
那么,在我看来此时约翰•普雷斯顿的犹豫就变的极为可贵。因为在现实中,永远不存在如电影中那样绝对的正义与非正义、正确与错误的交锋……犹豫即思考,犹豫与勇往直前,某些时候或者我们更需要犹豫。
一切独裁者都是纸老虎,所谓乌托邦其实集中营。道理太浅,因而无趣。动作虽好,可惜太少。
(7.5/10)政治寓言、乌托邦设想不是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尽管借鉴了相当多的反乌托邦电影(《大都会》《银翼杀手》《黑客帝国》《一九八四》等),但都没有深入去摸索,更多的是将这种乌托邦设定当做一种故事背景,视情感为犯罪的根源,搭建起无情感社会的极权主义国家,如同《一九八四》里的温斯顿·斯密斯,男主人公培斯顿就是帝国大厦里的蛀虫,成功掀翻了帝国的统治,颇具乐观英雄主义。商业片的路数,将动作场面拍得十分带感,《黑客帝国》影响很大。
这片Mtime上都没的,是不是觉得这种president死了人民群众第一时间不知道神马的太他妈熟悉了!又见俩越狱角色,linc开场就挂了,地下联盟的头子居然是FBI马洪...SeanBean演的角色有不挂的么!最后必须花痴芭乐,我怎么意淫导演就怎么拍,嘤嘤!
果然很反乌托邦,就是太1984&华氏451了点儿...
①反乌托邦题材②拒绝人性,效忠领袖③我居然看到了螳臂当车的那个什么徒④以为腹黑皮黑的家伙多厉害呢,结果一下子就让人把面子削了⑤人性有缺陷,但把人塑造成行尸走肉也不行
就一CB粉欲望泛滥的片,基本都是其面部特写,正面侧面仰拍俯拍360度无遮拦拍。虽然慢动作让CB看来没什么真功夫。但又有什么关系!Sean大叔和之前挺BH的小黑不是义无反顾炮灰了么!一花一狗一女人还有嘴角一会有一会无的一滴血无论看得见摸不着的,就连N个sb重装保安都是为他耍帅准备的。明白这就齐活了
獨裁皆因不舉。
肖恩·宾为何总是被献祭……故事超简单,越往后越弱掉,动作场面还有点小看头。跟风黑客帝国。艾米莉·沃森就是电影里的文艺男青年杀手,同一年搞定了贝尔和范恩斯。
雖然情節和故事非常緊湊也引人深思 但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 沒有流血犧牲就不能構成革命 之前是誰說過 民主和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此片BUG實在是大到讓我覺得太過理想主義了 如果僅僅是以一部電影來說的話 它確實是好看的
制服控当年心潮澎湃一个星期没睡好觉,禁欲啊神父啊太适合Bale了
很多时候反乌托邦其实只是为了制造另一个乌托邦……
我看到了一个外国人的文化大革命。
又是一个1984.只是这次我很想问问编剧,你们都是《天使禁猎区》的脑残粉吧!!因为真的是太像了!看主角那大天使长沙法尔的范儿!不得不说,这种反乌托邦真受西方人爱戴~
背景设定槽点略多,主题么就是抄华氏451,剧情又一本道导致几乎没有回味空间。武指水平照黑客帝国low了一条街,枪斗术这个概念不错但是动作设计得未免太僵硬了(还迷之强调东方元素)。反而作为贝爷黑,却感觉这个片里的贝爷迷之萌,这点还比较让我印象深刻。
著名反乌托邦电影,久闻大名。本来看着觉得一般没什么的。可是看到结尾的时候,联想到我国现状,居然没忍住,激动到眼睛湿润。趁冲动还没过,给个五星。
如果不是貝爾我絕對給2星……一開始的設定就註定bug百出,更不說你這種擺酷耍狠的動作片路數未免也太cult了吧!最後的高潮更是有強烈的早洩感……簡單說一句:練了個主角這麼牛逼的貨,卻沒有一個接近的,未免太偏科太寵溺一個人了吧!這只是眾多bug中的一個。
故事倒中规中矩地讲完了,赞Christian Bale的身手。但在反乌托邦题材上做得不够好,情感甄别上也还可以大做文章。
三星半,有太多电影的痕迹了,主题像V但不如V挖的深显得也有些无力(当然我知道V是在之后拍的),打斗场面像黑客帝国却有些软绵绵的,有个镜头似乎是向银翼杀手致敬?
世界观与逻辑语言都可以抛给另一个次元,这片完全是冲着Bale脑残粉和反集权者去的。我恰好跟这两个群体都擦边儿,看得巨high。再者作为一个情感犯,必须怒荐。
《一九八四》的现代版,不过是完美结局的,靠的都是一个刀枪不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