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有一天 我知道了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
震耳欲聋
当你周围没有声音时 你很难把情感排除在外
它们都在那儿
Alyssa :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不得不躺下
因为所有事都感觉有点太过了
我向上看 看那些蓝色或灰色 或黑色
然后感觉自己融化了进去
就一瞬间 我感觉到了自由
我是个精神病变态。
如同夏目漱石写到我是一只猫,至今没有一个名字,那样稀疏平常。听上去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精神病变态更正常的人了,因为我就是嘛。
一个晚上就看完了《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它像刚过十二点的咖啡一样让我贪杯,因为它让我醒着,始终保持清醒。
似乎从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如此精准的描述当代年轻人,也从未有一样东西能像它这样令爱装酷的我们,边笑边流下泪来。
我多希望自己不能够感同身受到男女主人公的情绪,但事实是,我再清楚不过了。那些密密麻麻穿插而过的内心独白,就像是在讲述我自己一样,正中靶心般和我们这样的人产生共鸣,并且轻而易举,毫不费力。是"丧"人吗?不够,远远不够来形容我们。"丧",是软糯无力的挫败感,是失去信心。而我们是颓败的英雄主义,是怀抱着某种强烈的信心在活着。
我知道这个世界凌晨一两点的样子。很安静,也变得异常狭小,止于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从十二楼的阳台望出去,那些暗的,亮的。当所有的一切都在我周围安静下来,才发现有那么多混乱又尖锐的情绪拥堵在身体里,无处可逃,它们都在哪儿。
当所有的情绪都在里面回荡。我才明白那句,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震耳欲聋。
我以为那种东西叫孤独,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后来我才知道并不简单。
当我无法和这个不按照自己意愿运转的世界相处时,也就意味着无法安然自处。
是绝望感,是悬浮在半空中,和除自己以外的一切都失去联系和依托。
我以为那是病,是从别人嘴里脱口而出的那两个字"抑郁"。可是我连精神卫生中心在哪条路上都不知道。
我们只是最小公约数的正常人。
我们只是比绝大多数人更早的察觉到个体的差异,越是敏锐,越爱深究。某些漆黑的夜里,感觉自己逐渐被周围的虚无吞噬,毫无违和的融入进去。往前迈一步,迈一步,那个瞬间就能感觉到真正的自由。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对十二楼的阳台既渴望又恐惧。
James:我刚满18岁
我觉得我明白了
人对彼此的意义
当你明白孤独的真意,也许就不会再感到孤独。
我时常在夜里,捧着咖啡,站在阳台。像是虔诚的教徒手捧《圣经》祷告,表面无比平静,内心却充满了强烈的诉求。那个时候,我望着东海大桥上鳞次节比立起的路灯,川流不息,日夜蹦腾。那边热闹非凡,这边空空落落。没有朋友吗?不是的,只是他们过于吵闹。在我也吵闹的时候,会无比契合。如同两列相对静止的列车,可以开往天南地北。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可是有一天,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停下来。没有"哐当哐当"的声音,当一切都在你周围安静下来,才明白停下远比蹦跑更汹涌难耐。
我明白人永远都会是孤独的个体,而人对彼此的意义是体察到前者,然后渴望不孤独。
我觉得这个结局足够了,不需要后续,不然第二季演什么,被抓回去关进监狱然后在里面继续叛逆?关进监狱想要好好改造出来跟Alyssa 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不行。
在我心里James 已经被枪击穿,满身弹孔,仍旧蹒跚着向大海跑去,离无聊的小镇越来越远,离肮脏的成人世界越来越远,当然,也离Alyssa 越来越远。
不过这又怎么样呢,他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想杀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变态”“自己有了想要用生命去保护去爱的人”这难道不是人一生的追求吗。
说实话,我认为人,就是为爱而生的,以这样的经历结束在18岁,虽然说对以后可能会有的更多的可能性来讲会很遗憾,不过在我心中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非常浪漫的结局。
说说Alyssa ,我觉得她应该跟James 一起被枪射中然后拥抱着死去的。不然现实对她来讲未免太残酷了。
既然主题就是“丧”,那就丧到底吧,不要什么主旋律了,不要什么真善美了,不要什么美好的明天和未来了,就他们俩,那就是他们的世界。
The best end of “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 ” is death.
我找到医生说,“我耳鸣了”。
医生对我说,“耳鸣虽然是会伴随终身的不治之症,但它不会要你的命,你习惯了它就不会再困扰。”
这就像,我找到一个人,对他说,“我感到孤独”。
那人也会多半这样说,“孤独不是一种病,它会伴随你一生,但也不会致你死亡,你只要习惯它就不会再困扰。”
但是,万一我就是无法习惯越安静、耳朵就越轰鸣的自己呢?
其实小孩子会对童年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像J记得妈妈自杀前的早餐,像A记得继父玩味的眼神。
其实小孩子也很喜欢与喜欢人的肌肤接触,像J发现自己竟然渴望触碰A的指尖,像A一直穿着生父的weird baggy jacket。
其实小孩子都不擅长道歉,像J只会笨拙的揪几朵花捧在胸前给女孩道歉,像A知道自己不该随便发脾气但又不懂怎么说出口抱歉。
嗯,还有,其实小孩子都很怕自己很奇怪,因为他们不懂怎么处理这种奇怪。就像J一直以为自己是classic psychopathe,像A觉得自己有annoying anyone的特长。
你发现了么?其实不是小孩子,好像一些成年人也是如此,就像……
喜爱《The end of the f**k world》的所有人们。
前几天,我学了一个词,cosmic boredom.
有了这个理论,好似人类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没有意义,只是杀时间的高低手段而已。
有意思,这个词,至少让我摆脱了一秒cosmic boredom.
我们嘲讽一切,但最终都是为了不再嘲讽,因为嘲讽用多了,本身也很无聊。
不安于无聊的人啊,会向其他人说,“This world is a shithole,everyone seems so boring but pretends happy.”
你得到的回应99%可能是,“So what?After all,everybod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We have to live,anyway.”
See,that is why we want to escape from boredom to sth meaningful.
可那另外1%的可能是,我们会遇到那个人,和他一起闭着眼睛随着音乐跳舞。
你相信么?我信。
毕竟,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一个想杀掉另一个女孩的psychopathe会在48h后完全爱上她,并为了保护她牺牲掉全部的自己。
For what?
嗯,可能就是要向这个f**king world throw a f**king finger.
我是人,我有感觉,我无法假装我对这个世界一切的感觉,包括耳鸣,包括孤独,包括无聊,也包括我所有的激情。
这还不够疯狂么?
所以,当你找到一个人,跟他说,“我好孤独啊!”,他会说“我给你放音乐啊!”
我说,“我好无聊啊!”他说,“我给你念我最近看得书好不好?”
我说,“我喜欢跟你待在一起!”他还会说,“要不要一起去跳舞,跳tango”。
那时候就不要怀疑了,那个人不是无所谓的人,是爱人。
这学期选的课不是很难,所以周末真的很无聊。 我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不喜欢跟人说话,所以尽管今天外面气温正好,阳光正好,天蓝的正好,我都没有出门。 天生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意忍受对方乏味,也不愿意费尽使自己显得有趣。 所以在今天看这部剧之前的三个周末里,我一个人看了九季的老友记。今天实在是看得有点疲乏了,满脑子都是Joey的那句How you doing,上豆瓣正好看到了这部剧。于是就想说,那就看一下吧。 这部剧讲的是两个freaks的故事,其实也不是freak吧,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是有一面扭曲的吧,都会有时候想逃离自己的生活,想一个人待着,受不了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想说话。 我最近一直看这种“奇奇怪怪”人的剧,打引号是因为我内心根本就不认同他们是奇奇怪怪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是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喜欢看“我爱上的人是奇葩”,追了一到四季,我们都一样,都害怕失去,渴望被爱,却又害怕被爱。 最近正好读到一段很喜欢的话: “有很多的人在从少年踏入成人的时候差了一步,于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们永别了,真是可惜。 在所有的好书中写得明明白白的东西,在人步入卑贱的时候就永远看不懂,永远误解了,真是可惜。 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得加入了合唱,然后对那些没有加入的人嗤之以鼻,觉得他们是freak. 那这样说来,其实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是freak,只不过有些人装得好,有些人装得不好,有些人承认,有些人不承认而已。
我不知道那么多看过这部剧的人们都几岁了。
但我看到一个评论说,如果他再年轻十岁,他一定会喜欢这部电视剧。我想是的,因为当你在十七岁的时候去看这部剧,你会觉得非常的感同身受。
十七岁是什么?应该是所以意义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十七岁,代表着寻找的过程。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有的人过了这个年纪就停滞不前了。
十七岁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你觉得自己可能是荒诞、怪异、孤僻、不合群的,大多数的时候,为了躲藏在“合群”的保护罩下,你会隐藏起自己的内心,把自己伪装成最适合生存的样子。
然后你就慢慢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样子,你就变成了一个大人。
James和Alyssa并没有这样去掩饰自己。
所以大人们会觉得他们weird,会觉得他们stupid ,也就是所谓的不成熟,在他们看来小孩子的稀奇古怪的表现都很幼稚。
然而,人不就是在寻找,在成长的一个过程吗。你总是会在经历了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做作”后,才会长大成为克制理性的大人。
十七岁的少年们在寻找一个成长的途径,一个在这个他们看来fxxking的世界中存活的方式。他们总是迷茫的,特别是在父母无法给予很大的帮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己横冲直撞地去闯入成人的社会。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大人们总是帮不上任何忙的。他们的记忆太糟糕,总是会忘记自己也曾年少的经历,或许那段经历太糟糕,所以他们试图将孩子的人生限制在非常正确的轨道中,然而这条轨道,真的是非常的无聊吧。
少年大多是叛逆的,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倔强。
他们尽管不怪,但他们也并不坏。Alyssa把小女孩带了回去,James不忍心把小狗弄死。你永远不能否认,少年内心的美好,毕竟他们是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而来的。所以,原谅他们对这世界的失望,或许你当初也曾这样的不安。
在世人眼中怪异孤独的我们,遇到了在彼此眼中美好的对方。在最好的时光遇到对方,是美好的幸运。
詹姆斯是这个是世界上最温柔的男孩子。
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因为抑郁症开着车冲进了湖里。
湖里有小鸭子,是他要来看小鸭子,妈妈才会死,他为此遗恨,这种愧疚演变成了自虐和无动于衷,“有的时候就是任由事情发展”当搭顺风车的坏叔叔对他性骚扰的时候,他一直旁观,丝毫没有当事人的觉悟。
他对人生无望到爸爸买了油炸锅,他把手放进去,体验极致的痛苦。
生活该有多平淡他才会来自残?心里的伤口该有多大他才通过虐杀动物来寻求刺激?
无论他怎样对心里的伤口置之不理,伤口始终在汩汩流着血,父亲连自己也治愈不了(他本身就是神经大条的人)身为儿子成长在不健康,不直面问题,寂静(甚至要通过电视机来消灭寂静)的家庭里,他只学会了隐藏伤口。
他一直想念母亲,一遍一遍地杀害动物回到当初眼睁睁看着母亲自杀的那一天,一遍一遍咀嚼那痛苦。
父亲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排解心中的痛苦,只是粗鲁的用冷笑话来让冷清的家变得吵闹一点。
他的痛苦越来越大,超过了他能承受的极限,他想杀人。
在铸成大错之前,幸好,他们相遇了。
我不敢说他们的相遇是个多么美好的开始,但两个人原本无解的过去开始有了答案。
总是别扭,不喜欢说真话的艾丽莎学会了敞开心扉,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永远选择不说话的詹姆斯学会了表达。
因为杀人一事,艾丽莎对詹姆斯产生怀疑,詹姆斯太太太淡定了,在“变态”的詹姆斯眼里,杀人和杀猫、杀鸟没有区别,并且那个人是个真正的变态,他杀他并有杀错。
他的情绪很稳定,直到艾丽莎对他产生怀疑后离开他,他一个人坐在空旷的树林里,再也无法忍受四周的安静。
他走向那一群人,让他们向他挥拳头,不再逃避问题,不再逃避内心汩汩流着血的伤口,还是用他最熟悉的方式:体验痛苦 ,来释放他心里的苦闷,疼了之后就哭,哭过之后就面对。
从此,那个在原生家庭孤独麻木长大的孩子找到了爱的感觉,学会面对痛苦,开始在人间真实地行走。
艾丽莎的原生家庭本就是破碎的,当母亲再婚后,她作为一个“拖油瓶”丝毫体验不到温暖,她爱说脏话,她不拘小节,她用拧巴来对抗这个无法接纳她的重组家庭,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其实谁都知道她无比渴望爱和被爱,她珍藏着老爸连续送了十六年的“生日贺卡”,一个母亲无意间开的笑话。
她为了那十六张贺卡的逃离,所有的开始,都是因为艾丽莎想要得到爱。
她无法像身边的女孩一样沉迷手机不问世事,她需要爱,需要和人直接的接触,非常非常需要。
有时候你看清楚了自己的处境,置身事外的那一刻,看清了那个原本由精美的谎言和虚伪的笑脸堆砌的世界,你就会毫不犹豫的转身。
那个有着大房子的继父,觊觎着艾丽莎,目的只是为了逼走她。
即使母亲看到了那一幕又怎么样呢?只留给她一个沉默的背影,我保护不了你,母亲说。
“选择詹姆斯,至少他有辆车。”
既然我们的父母都是dickhead,那我们就一起逃跑吧。
她曾经以为站在自己身后的会是爸爸,到后来,愿意站在艾丽莎身后的永远只有詹姆斯。
她的母亲很爱她,但是帮不了她,她的父亲很爱她,但是帮不了她。
她有家人,可是出事的时候,母亲甚至不会来找她,父亲只顾自己的生活,不会去救她。
只有詹姆斯愿意,拿起枪,举起刀,为她担责,和她一起逃难。
全世界都背弃了你,我还是会站在你身后,我们互相拥有彼此。
我就是那个,全世界最懂你的人。
艾丽莎带着詹姆斯义无反顾地逃亡,对性骚扰詹姆斯的老男人放狠话,顺便坑了他的钱包。
而当詹姆斯解释的时候,艾丽莎告诉他,有时候你不必顺着别人的想法。
并且精准地猜中了
但是他依旧嘴硬地回答
世界上美好的人千千万万,抵不过一个理解我的你,你是我的独一份。
所以,艾丽莎最后为了詹姆斯反抗了曾经被自己视为最后的避风港的老爸。
狠扎自己老爸的大腿。
在最后詹姆斯一个人跑向大海,在枪声里结束了全剧,他的内心独白是:
有人问大结局是什么意思?
人对于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答案可能是:
人对人的意义,就是麻烦厌恶和喜欢,就是要在尘世中翻滚,在七情六欲里打磨,别怕麻烦,别害羞,别失望。
打破界限,感受依偎的温暖。
在不会相互怀疑的时候,恋爱,
在不讲利益的时候,恋爱。
就像他们说的要在大学里趁早恋爱,因为进入社会,你会发现,全心全意的爱一个人,有多难,找到一个值得你喜欢的,有多难。
因为工作,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成人世界里只讲究利益,再像大学里相互单纯的喜欢,相互单纯的扶持,几乎没有可能。
也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尽人意,这部剧才显得那么珍贵。
生活把人逼成苟延残喘的狗,七七八八的琐事堆在一起,掺杂着苦难和泪水,别无选择的时候太多。
人生只能沿着窄窄的道路前进,学会了逆来顺受,习惯了听话顺从,在强权出现的时候,只乖乖承受。
绝望着却又十分不甘,苟且着却又很想逃离。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荒诞又邪恶,但是你知道吗?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和你一起面对,你不必害怕。
当艾丽莎选择詹姆斯一起奔逃之时,他们就开始了彼此的相互成全,一场治愈和反抗之旅就此展开。
真希望,每一个被现实伤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你,能遇到一个治愈你的人。
深夜来碗热馄饨,再加一碟花生米~
人对彼此的意义,就是可以汲取温暖,可以一起跳舞,一起抢劫,一起杀人。但是最后,他把她留在安全地带,选择一个人走。
《怦然心动》丧到家版,我喜欢。
男孩在《黑镜》,《离别是美丽的》,还有这部剧里面,都有打飞机
他们多幸运啊 在这么烂的世界十几岁就找到了最爱
James爸爸讲的英国女王的笑话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原则上我不跳舞 但是却很难对Alyssa说不
「B-」厌世反叛少女和反社会性冷淡少男对抗世界,看来英国人是时候该好好关注一下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了。剧集冲突效果很强,配乐简直大爱,强推
身边的人都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们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于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边缘,与人群保持距离,制造自以为是的“安全”。“当我满十八岁那天,终于明白人对于彼此的意义。”
末了个日真是个好译名
绝对的恶是有的,司法卷宗不乏天生嗜血成性者,但这一对小朋友仅仅是缺乏共情能力。原生家庭本应给到的安全感对于青春期的情感建构几乎是摧毁性的缺失,与其说是亡命之徒,不如说是一次补偿,一次情感的追债,向大人世界宣战,控诉,并在共生关系中彼此慰藉。当男孩自我牺牲那一刻,已然人格修复。
“直到那天我才知道,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
1.Alyssa带着男人回来的时候James拿着小黄花的表情萌秃我了 果然丧和萌不分家 2.“你是处吗?”“是”“我也是”“噢,shit”
等了十八年,其实只是为了一句"it's not your fault"
男主好性感
Poor James 装了两集狠后彻底沦为小甜饼。Me before you,爱情治疗中二。
又血腥又甜蜜,又呆板又狂暴,又孤独又治愈。
英国黑色喜剧《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画面分镜颜色都很好看,音乐又怀旧又好听。刚开始以为是连环杀手成长史,然后又被它的一本正经的荒谬逗得忍俊不禁,看着看着,忽然就觉得心脏被一股暖流击中,一切忽然有了意义——这该死的世界糟透了,我恨它,但我喜欢你。
管你丧不丧,管你浪不浪,管你BGM好听不好听,管你浅层讨论不讨论人生,深层辨析不辨析生命。我只知道当我看到片名的时候就已经濒临,看完一集已经高潮,多少次,我就想对这个世界和一些人说:FUCK!!!!!!!!
丧到飞起。早知道当初不如杀了你,为什么要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感觉555555555555
有时候去他妈的也是对世界的一种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