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情片大陆1994

主演:夏雨宁静陶虹耿乐斯琴高娃冯小刚刘小宁姜文王学圻王朔尚楠方化代少波王海姚二嘎吴淑昆左小青韩冬孙靖刘斌张维杨彤林王海王福胡贝贝高保成吴淑琨张华二勇烈子陈伟

导演:姜文

剧照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3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4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5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6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3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4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5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6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7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8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19 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00:02

详细剧情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夏雨 饰)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无人用万能钥匙将其锁打开,溜进去耍玩一番,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宁静 饰)的照片先于其人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头儿”刘忆苦(耿乐 饰),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毛孩一个,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自此,马小军迎来五味混杂的青春期生活。  本片改编自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夏雨凭此片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狮奖)。

长篇影评

1 ) 《阳光灿烂的日子》结尾处游泳池戏的视听语言分析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临近结尾处马小军在游泳池跳水的片段是全片中不可磨灭的亮点之一。在这个片段中,摄像综合运用了景别、角度、用光、色彩等多方面的画面造型元素,体现了深厚的功底以及导演在视听语言运用中的别样之处。以下主要通过景别与角度,来对这个片段做分析。 这个片段的一开始是一系列拍摄马小军往跳水高台的最顶点上爬的镜头。在我的理解里,这里的扶梯,其实是在隐喻马小军的生命历程,他不断向上爬,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它以一个脚部特写作为开篇镜头开头。这是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这个特写突出和强调了马小军的脚部动作,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画面中,马小军不断向最高的跳水台挺进,不断往上爬,呈现出马小军不断想要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力。紧接着是一个中景推镜头,依旧是马小军在不断向上爬。与之前的脚部特写不同的是,这段中景镜头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马小军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面部表情上:在看到马小军向上爬动作的同时,观众也看到了马小军脸上的彷徨不安。由此,也呈现出马小军此时不安的心理状态。而后是一个远景主观推镜头,拍摄马小军眼里,远处的朋友们正在嬉戏,自己却孤单得不知所措。和客观角度相比,主观角度着重表现主体人物的视觉心理,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出现不寻常的视觉印象。再接着,片段中由以不同角度去展示马小军向上爬的动作。第一个是一个俯拍的全景。在这个俯拍镜头中,马小军作为被摄主体,显得十分萎缩、渺小,仿佛受到压抑。这种角度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片段中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接下来的仰拍视角镜头。仰摄突出了马小军的画面主体地位,作为被摄主体他也比平时更为挺拔高大,表现出此时尽管他感到彷徨无助,却还是没有停下过一直向上爬的目标,勇敢的探索未知的人生之路,就算有畏惧却也没想过半途而废的高贵品质。在本段的最后阶段,先是一个以正面、平视角度的近景镜头来拍摄马小军。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空间范围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而正面角度拍摄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动作。以平视的角度来拍摄,画面感觉会更加客观、公正。镜头中观众清晰看出马小军的犹豫神情,他在思考自己该不该登上高台,该不该勇敢的审视自己的人生,该不该清醒的走向自我。作为结尾的是仰拍镜头,尽管有犹豫和踌躇,马小军最后还是选择爬上高台。仰拍镜头再一次放大了马小军的画面主体地位,突出美化了马小军的形象,因为,他是勇敢的。 马小军爬上高台之后,导演通过一系列多角度仰拍镜头,来渲染马小军的渺小、孤单、彷徨、犹豫的处境。接下来是一个主观视角的俯拍镜头,通过强烈对比,展现出此时马小军与这些他曾经的朋友已经疏离的关系,也更加突出了马小军被朋友孤立后的孤独。他们嬉笑打闹的样子也与马小军此时的心理情绪形成对比。马小军终于鼓起勇气往下跳了,他的入水姿势像一个跳水运动员一样优美,却又如此业余的不断挣扎的掉入水中。而这同样是一种隐喻。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就像是跳水中的起跳。因为年轻,我们无所畏惧;因为年轻,我们任意妄为;因为年轻,我们热血冲动;因为年轻,我们迷茫无助;也正是因为年轻,我们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一次又一次为年轻交了学费。导演选择从跳台的背面,以仰拍来展现马小军落下的过程。因为错误,年轻人落下了,但也是在这里,年轻人开始了重生。这时的马小军就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他自己未来的钥匙。入水后,导演以多角度的仰拍镜头,突出马小军在水下不断挣扎着游向水面的动作。游出水面后,从马小军的主观中景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他的朋友们,他们在岸上看着他。观众清楚的看到,他们的表情是不屑和轻蔑的,又一程度上体现出他们之间已经疏离对立的关系。下一个全景镜头中,马小军伸出自己的手,不断的向朋友们那里游去,他是渴望朋友们能重新接纳他的,但紧接着的又一个主观中景仰拍镜头,突出了朋友们的优势地位,突出了他们的高大,笼罩着马小军,成为他的挥之不去的阴影。之后的手部特写镜头,朋友们轻佻的手势与马小军用力想握住他们的手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两者之间对待彼此关系上的差别。马小军以为自己终于来到了朋友的那一边,探出头却被朋友的脚踢回水中,以马小军为拍摄主体的他不断向上的近景镜头、加上以朋友们为拍摄主体的马小军不断被踢回水里的马小军主观镜头、和马小军不断在水里挣扎、翻滚、向上却又被踢回去的马小军主观镜头不断穿插,用强烈的视觉效果说明马小军再也无法挽回与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了马小军的孤单无助。最后一个远景镜头,马小军死一样的平躺在水面上,这是象征性的死亡。水是人类的起源,在这里象征生命的开端,马小军朋友的行为让马小军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了从前了,所有的欲望也都破碎了。从前的自己死了,而在这片纯洁碧蓝的池水里,他将获得重生,他将向从前的自己告别,带着重生的自己从原点出发,走向未来。他的青春绝望地、永远地结束了。 影片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只在于这短短三分钟,而这短短三分钟,值得学习的也远远不止这些。一个优秀的导演与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合作,给观众带来的绝对会是难以名状的幸福。

2 ) 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片最大的成就在于还原了一个少年们的热血时代,那时恣意妄为,因为兄弟热血在大街小巷中骑车拍砖,连不良斗殴都被冠以了《国际歌》的英雄主义,当然那也是他们自以为。而最能引起人追忆与怀念的,却是那个被编织的支离破碎又浑然清醒的梦,一个年少爱情憧憬向往又畏缩不前的梦,那么是为爱勇敢还是青涩懵懂,姜文的答案是一个似是而非,缠绵悱恻的梦,那里,一点一滴,只是将人拉回那无尽的阳光洒满长街小径的金色时光里。

初遇时不见其声,先知其人,是小说中的惯用手法,往往将你对这个人的胃口吊足,然后当你对这件事渐渐遗忘疏离的七零八落时,她却在彼时与你不期而遇,那时对这个人就是既有的印象再加上真实的印象,渲染加倍,不论是美是丑,都已带了一些向往的味道。

米兰和马小军的相遇就是如此的童话,不然说姜文真是天才,虽然有的是原著《动物凶猛》里的安排,比如马小军喜欢溜号撬锁,直接撬到了米兰家里,这一撬不要紧,撬下一个心病,那个照片中米兰清浅阳光的笑容,就这样不经意间撩拨少年的心,而望远镜这个道具是姜文自己加的,将原来那种梦幻的色彩又加强放大,并且这个道具本身也是况味十足,再外加大家对米兰的传言和夸扬,不在傻小子心里埋下情种才怪!这种心理大概类似于段誉见过神仙姐姐雕像以后,看到王语嫣就两腿发软一样,王语嫣未必有多倾国倾城,毕竟在《天龙八部》中被迷得神魂颠倒的似乎只有段公子一个,王语嫣在慕容复眼里还是个倒贴货,还正眼不怎么看她,可谁让这世上傻小子这般多,而傻小子又是最最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感的,追女孩?段誉和马小军大概都属于一类人,呆瓜两颗!

认识就认识了呗,朋友也处着,春心也动着,米兰那里咋想基本看不出来,但马小军是个纯花痴是可以直接批注鉴定完毕的事情,先死缠烂打认人家姐姐套近乎(这招太烂俗,广大男同胞真正看上哪个姑娘都基本干过,所以女同胞们注意,但凡有小伙对你追着认姐妹,便多是图谋不轨了,男女之间有纯友谊我信,但犯不着跟你姐妹兄弟相称,叫着叫着就成了靖哥哥蓉妹妹一类了)。然后是撒了劲的表现自己的英雄伟大,前面一节打群架马小军还是躲在后面咋咋呼呼的那个,现在倒是立马满血升级了,不然说爱情这玩意儿真伟大,可以让傻小子从烟囱里爬上去跳下来,但我要是米兰,跟那几个看戏的哥们心态一样,开始有些小担心,但看着小军灰头土脸又大义凛然的回到跟前,估计都是这思想,这不傻X嘛!可我知道,那时候,马小军就算知道了他们这么想,心里也一定是甜的,死了也值,因为,那时候,米兰的那双大眼睛,是盯着他看的。

之后马小军跟米兰到底啥样了?是在一起还是不欢而散,马小军为了爱情是忍气吞声还是大打出手,最喜欢的女孩和最好的哥们之间如何抉择?都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经典之作,个人以为是经典在这后面,前面不论姜导如何细心铺排,如何熟练使用镜头技法,如何让人物一点一点进入你的内心,都是中上之作,是一个电影的基本要求,可惜现在很多国产电影做不到,大师的语法与构思是这后面,一般说开放式结尾也算是中国国粹,留白省事省心省力,还免得落下骂名,可是姜文留下的却是一个梦,一段风花沉梦,是午夜梦回心有余悸会心心念念的低语一个名字的梦,“那时我还年少,我对最爱的人有了一切的向往和羡慕,可是我真正有没有过那样的勇气,去接近她,去触摸她,去告诉她我爱你,我以为我敢,我一步步靠近你,触手所及,却是一个破碎的梦,我以为我不敢,我惊慌失措,一遍遍告诉自己从没遇见过你,于是记忆模糊,像是发黄的相片留下的痕迹,也分不清你穿的是泳衣还是睡衣,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认识过你。”(此处为小军长大成人后笔者自行为之脑补的内心独白,不谢),那是马小军和刘忆苦都已经长大了,从他们的穿着和开的车来看,他们,过的不赖,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是米兰,似乎从来没从他们的生命中出现过,是故意隐瞒那一点点不可抚摸的创痛还是早已风过无痕,了无踪迹?那句“傻B”和他们爽朗的笑声回答了这一切。再也回不去了,当时年少,那个心心念念的人,一句无意低语,会让你看着月光就成为诗人的夜晚。

3 ) 《阳》与《钢》——那些年,姜文YY过的女孩

其实这是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评。但觉得改名叫《那些年,姜文YY过的女孩》可能会更拉轰一些。哈哈。虽然俺一向比较低调。
因为周四晚上打球冻着了,又是流鼻涕又是咳嗽,实验室太冷,所以这两天一直窝在宿舍鼓捣具哥(研究生的新任具哥)的电脑。具哥电脑里除了爱情动作片之外一个电影都没有,我觉得无聊,就一遍一遍地在线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发觉我的眼睛就跟汰渍洗衣粉一样,任何污渍都逃不过我四只眼(眼镜也算上)的漂洗。我找出了好几处穿帮镜头,并且自得其乐,悠哉悠哉。好八卦的人永远都不愁乐子。
下面正文说的却不是八卦,而是正经八百的考据工作。秉承着乾嘉学派一丝不苟的传统和浙东学派深稽博考的学风,我写下了这篇《<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系考》。
好。正文开始。

《<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系考》

《阳光灿烂的日子》后半部在莫斯科餐厅里庆祝马、刘二人的生日(其实这一天是王朔的生日)时,那个马小军和刘忆苦打架的镜头,这个长达1分40秒的镜头,升格—定格—倒升格—定格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它与扔书包转场、高台跳水等镜头一样,漫溢着瑰奇的想象,是每个热爱这个电影的人所津津乐道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莫斯科餐厅这场戏里,有两句乍听起来十分扎眼、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地对白。这对白出现在米兰送给马小军生日礼物——泳裤后,哥儿几个拿红色泳裤开玩笑,这时米兰对马小军说,

米兰:甭理他们,你就专攻练吧,昂。我还等你来救我呢。
马小军:那要是这么着我也不用谢你了,反正也是为了救你的命。……

这两句话一闪就过了,所以一般人看这段对白时也不会留意。但跟影片前前后后一对比,这两句话的确让人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马小军要就米兰呢?米兰之后也没早什么祸患啊,并且之前也没有征兆或约定什么的?如果说60分钟时米兰自承“不会游泳,落水需要救”可做照应的话,那影片在101~105分钟游泳池的戏中,已经表明米兰是会游泳的了,这照应岂不显得太不严谨。但如果你还记得影片第61分钟两人在米兰家的对话,并且你熟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话,那就显得顺理成章,你也就不会奇怪了。下面是两人61分钟的对话:

米兰:你都看什么书啊?
马小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青春之歌》,还有《苦菜花》什么的。
米兰:喜欢冬妮亚吗?
马小军:我喜欢保尔,冬妮亚也喜欢,可惜后来她变了,变成资产阶级了。

冬妮亚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第一女主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三章,有保尔在湖边钓鱼时初见冬妮亚,并用朱赫来教的拳法,痛打企图调戏冬妮亚的两个跟班的描写,保尔在第一次遇见冬妮亚时就救了冬妮亚。书里这样写道:

“面对着扑过来的苏哈里科。这时他想起了拳击要领:‘左腿支住全身,右腿运劲、微屈,不单用手臂,而且要用全身力气,从下往上,打对手的下巴。’他按照要领狠劲打了一下…… 只听得两排牙齿喀哒一声撞在一起。苏哈里科感到下巴一阵剧烈疼痛,舌头也破了,他尖叫一声,双手在空中乱舞了几下,整个身子向后一仰,扑通一声,笨重地倒在水里。
冬妮亚在岸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打得好,打得好!’她拍着手喊。‘真有两下子!’ ”

这样或许就能解释米兰的话“你就专攻练吧,我还等你来救我呢”了,因为在姜文的设定中,米兰就是冬妮亚类型的人物(就像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影射到《士兵之歌》一样),这在以后会详述。另外,米兰问马小军会不会游泳,马小军说“不信我游给你看”——冬妮亚与保尔的第二次相见,就是保尔在游泳。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冬妮亚给朋友的信里,谈到保尔曾为了冬妮亚从“五俄丈高”的悬崖跳进水里,与此相对的,本片中马小军和刘忆苦都在米兰面前表演过高台跳水。跟冬妮亚一样,米兰喜欢读书、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并且家庭富裕(望远镜、装暗锁)。
这时你可能会嫌论据不足,说“你这只不过是乱联想罢了”。我这里还有个材料,可以支持我的论点,证明米兰有冬妮亚的影子,或者说米兰是马小军YY的冬妮亚。这个论据源自本片海外发行时被剪掉的一段马小军的梦境。因为我们现在能找到的片源都是日二区(日本版)转换的,故1995年大陆公映时未删节的版本大部分人都未曾看到过。这段梦境里有这样的镜头:

马小军穿着苏联红军的衣服,从车上跳下来刨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筑地的情景)。   
刘忆苦穿着皮草大衣和冬妮亚状的米兰站在一起,马小军愤怒又委屈的喊道:“冬妮亚,你怎么跟刘忆苦这种人在一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遇见了嫁给了铁路资本家的冬妮亚)
马小军:“米兰,我真痛心!你竟然成了资产阶级的人。”

这是直接指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镜头,马小军甚至指着米兰喊出了冬妮亚的名字。有人称这段不仅有梦,还有梦中之梦的片段,“领先《盗梦空间》15年” 。但这美丽的梦境为何被删了呢?因为里面大量模仿《平原游击队》《列宁在1918》《英雄儿女》以及恶搞保尔和冬妮亚的段落,中国观众会产生共鸣,而对外国观众来说,不仅不会有代入感,反而成了破坏观影情绪的障碍,就连资助姜文拍摄本片的让·路易,也对姜文在抒情的叙事中突然加入这个超现实主义的梦境(里面甚至出现了模仿达利《永恒的时间》的画面)很不理解,他在给姜文的一封信中写道:“‘做梦’的那场戏,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希望您能全部剪掉……太笨了,不够巧妙。我知道很多大导演都有过这样不好的品味,他们往往显得特别盲目,反而表现出"了不起"的感觉。我希望您不会这样。”最终,姜文忍痛割爱,砍掉了他引以自豪的这个梦境。这场戏最终没有出现在目前流行的DVD中。
姜文在讲述《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过程的《诞生:一个电影的诞生》一书中并没有特别的述及《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关系。也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姜文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又也许是他故意留下个谜面让观众来猜。也许姜文的少年就是在对冬妮亚的幻想中度过的,他把她外化成了米兰,成了马小军(姜文曾叫姜小军)梦想的“画中人”。
我曾在济南中山公园的旧书市场看到过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旧书,很旧很旧,忘了什么年数印的了。书的扉页上用一手俊俏的钢笔字提着海涅的情诗《乘着歌声的翅膀》,诗后附的两句话说明,这是一个男生送给一个女生的书,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抄上海涅,就算是情书了。无疑,冬妮亚是中国几代青少年美好的儿时记忆,潘知常说:“其实电视机传媒时代的人们可能不理解,那个时候,中国青年人中影响最大的偶像,其中有一个,就是冬妮娅。”在那个资料缺乏的年代,人们在革命小说中寻找爱情,刘小枫讲他读《牛虻》时说,那是一本炙热的爱情小说,他甚至想“有一番属我的革命经历,以便也能拥有波澜壮丽的一生情爱”。那时的人们都知道娜塔莎和安娜·卡列宁娜的故事。你还记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托马斯拿《安娜·卡列宁娜》泡马子吗?就像胡兰成拿着《封锁》敲开张爱玲的门那样?

4 ) 马斯卡尼间奏

彼德罗·马斯卡尼(Mascagni Pietro,1863—1945年),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1863年12月7日生于里窝那(就是利沃诺),1945年8月2日卒于罗马。1890年以其独幕歌剧《乡村骑士》创立现实主义的新歌剧风格,这部剧自首演以来就颇受欢迎,是他流传最长久的作品。

或许这是个音乐专业的人才会了解的名字。也可能会印在某本音乐学院用的教材上,然后上面的这些字会被用圆珠笔画下来,在某次考试中作为填空题出现。

一个死去半个多世纪的作曲家,和我们的生活联系也就这么多了。没人会拿mp3 天天塞着耳朵听歌剧或者交响乐,就算文艺青年做得深入一点,书架上摆两张德彪西也足够。如果有个漂亮得足以让我开始装逼的姑娘问我最喜欢的曲子,我就会说柯萨科夫。当泡妞变为主要目的的时候,我就会忘记我只有那么一盘已经走调了的《天方夜谭》磁带。

马斯卡尼间奏出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教父3》等多部电影里,还被很多次用在广告片中。实际上这是他著名的《乡村骑士》的间奏曲。想起他是因为最近下载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目的不明且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遍。马斯卡尼出现在马小军在房顶上行走的镜头和最后游泳池的段落里。重看发现一些和《太阳照常升起》很相似的镜头,比如火车,比如露天的电影(放的电影段落都是一样的)。但太阳里面是没有马斯卡尼了,音乐都被久石让包揽。

《阳光》看下来还是很爽,就像很久之前第一次看。最近看到一本书,一个分镜一个分镜的解析这部电影。犹豫之下还是没有买,好像当天是钱不够了权衡之下买了另外一本。又看电影才发现了连贯的重要,接连被感动了好几次。回想那书着实没啥意义。美女切成一片一片的,泡茶还不如西洋参。

又发现了久石让的失败。《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按说够牛的了,我刻了一张盘翻来覆去的听了好久。但回看《阳光》才发现,大师的手笔再怎么精彩,想复制一个时代也是不可能的。《阳光》里直接整文革歌曲,听起来说不出的劲。而马斯卡尼这无比牛逼的旋律,更是把燥热而骚动的利比多烧得通红。话说,马斯卡尼还是个亲法西斯分子,不知道姜文当年想没想过这一层。而《太阳》玩起了架空和虚幻,与现实的联结远没有这么紧密。不要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看,否则你会以为姜文在退步。真拿阳光和太阳,这个姜文和那个姜文,马斯卡尼和久石让比,后者们会很冤枉。尤其是姜文,自己被自己干掉,肯定不好受。

最后说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回忆的真实性很有趣,意淫和事实在一个客观被抹杀的年代里疯狂而美丽的交错着。我突然发现除了泳裤,米兰还送过马小军一支圆珠笔,说,有三种颜色。

我突然想起小学的时候曾经有那么一支笔,但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了。

5 ) 《阳光灿烂的日子》可能隐藏关于米兰背后的秘密

二刷《阳光灿烂的日子》,

明白了很多关于女主角米兰背后的事情。

当初看的时候忽略的很多细节也忽然都想通了。

先解释一下全片中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米兰到底有没有被强暴?

答案是在影片中没有。

在影片中马小军更多的是发泄,

是报复,他追了这么久的米兰,

却轻易被刘忆苦追到手了,

而且他发现米兰并没有那么余蓓北说的那么纯洁,

她对于男孩子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游刃有余。

他嫉妒,愤恨,想要好好教训米兰。

带着愤怒他扑向了米兰,

米兰毕竟是比她壮的,

她反抗打了马小军几巴掌制服住了马小军。

可是马小军再次扑过来,

米兰却是解开了马小军的裤带,

扑向了马小军。

马小军这时候已经没了兴趣,

才第一次经历这事儿的马小军在翻来覆去中也就完事儿了。

所以这事儿顶多算是米兰帮助马小军撸了一把。

关于米兰的反映也有很多人说当时没有别的工具,

米兰只好抽出马小军的裤带当作武器。

其实这个回答对待米兰是太过于友好了,

后来的翻滚是马小军处于被动状态,

可以说先是马小军试图强了米兰,

可是后来反而是米兰强了马小军。

看完《阳光灿烂的日子》才猛然醒悟,

原来那个时候就有照骗了。

马小军是看了米兰的照片,

才开始疯狂思念。

然后第一眼看见米兰,

实际上并没有像照片那么惊艳。

1.

第一次见米兰的时候,

她就很胖,

大概就是我心中的“丰乳肥臀”形象。

马小军为了维持自己的初心,

更能够自圆其说,

他始终追随着米兰。

实际上这时候米兰的圆润是有点奇怪的。

那个年代没什么吃的,

大家都很瘦,

余蓓北都那么瘦。

而且第一次马小军潜入米兰家里,

她家的柜子里就收藏着饺子。

可见米兰吃得其实不一般的。

2.

米兰为什么这么胖?

她也是在农场里干活的。

她为什么能随意从农场里回来?

那个年代,米兰的爸妈都不在身边,

只有外婆住在自己家的隔壁。

她一个女孩子,

还能出卖什么换回自由呢。

3.

说回前面,

他们一群人说很多人为了米兰的美貌大打出手。

还有人被打死了。

那么打赢了的人呢?

也许就是能够得到一次米兰的拥有权。

4.

第一次出场,

米兰戴着墨镜。

在70年代,戴着墨镜都是不一般的人,

给人一种见过世面的感觉。

看她的家里面,

苏式的套楼,还有老式家具甚至还有望远镜……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米兰的身世不一般,

又去农场工作,

后来从外婆的口音看出来,

米兰不是本地人。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父母是干部,

来北京之后出了革命,

被派遣到别的地方或者迫害致死了。

而米兰维持生活获得自由的资本一定是有人默默帮她。

5.

马小军第一次带着米兰到大院里跟朋友们玩的时候,

朋友就说了一声,

“这屁股一看就是老战士了,屁股都被草圆了。”

这句话后来值得深思。

6.

在游泳池的时候,

肖总拉了一把米兰的手。

后来这群人过去问,

米兰很明显是认识肖总的。

肖总也是个小人物,

米兰居然被拉了一把就敢大骂“去你妈的”,

这个时候也能看出来米兰不是小绵羊,

米兰背后的人可能是比肖总还要大牌的。

7.

马小军生日的时候,

玩游戏。

马小军开玩笑说米兰不是处女,

米兰只是尖着嗓子大笑,

后来玩游戏中,

米兰领会了自己说出的那句“拔不出来”

……

种种都表明米兰并不纯洁,

她什么都懂,

要是纯洁的女孩子,

遇上这种玩笑早就生气走了。

8.

后来在部队大家一起看小电影的时候,

就只有米兰一个女孩子,

看着那样的镜头居然脸不红心不跳,

那么自然,一定是早有经历的老司机了。

9.

在泳池的时候米兰问马小军自己是不是有点胖?

马小军说:“你这身材就像是生过孩子的。”

米兰嗔怒着打了马小军一下,

却并没有特别生气。

10.

马小军认识米兰不久,

问米兰为什么经常不回家。

米兰提到自己最近生病了,

要在家修养一段时间,

可是从后来米兰的活蹦乱跳来看,

米兰并没有生什么大病。

再从米兰不正常的胖来看,

只能有一个推测,

就是米兰是怀孕了打胎完了,

回来修养的。

米兰之所以能够对这群男生这么游刃有余,

就是因为她见惯了这些,

不相信爱情了。

到后来马小军扑过来,

从刚开始的意外到后来的适应,

她极快的反扑过去。

她的思想已经被影片中的时代强了。

11.

在生日会的游戏上,

马小军问她第一次谈恋爱是多大,

她回答16岁。

明显,米兰已经至少是20岁左右的大姐姐了。

12.

马小军从刚开始的看照片爱上米兰,

到后来的不断的试探,

发现米兰跟余蓓北一样,

并没有那么纯洁,

男孩子的搭讪她也都不拒绝。

再到后来的强暴被反扑,

他开始彻底失望了,

也算是青春期梦中情人的消亡。

原来一直单恋的大姐姐并不是那么美好,

那么纯洁。

13.

米兰在家里换衣服的时候,

并不避讳马小军,

只是在穿衣镜子后面直接就换了。

正常女孩子那个年代,

还不直接让马小军出去了吗?

一是,米兰觉得马小军不具备威力,

她只是把马小军当成是弟弟;

二是,她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

过了那个害臊的时候,

见惯了这种事情。

14.

回过头来看马小军第一次见米兰的时候,

米兰就像是什么都懂,

说一句,“小毛孩你才多大,就干这个?”

明显是米兰的美让她生活中没少被骚扰过。

15.

后来马小军说的“掰了”,

一是说他跟米兰以后不会再往来了;

二是他的梦中情人的幻想消亡了。

马小军是明线,米兰是暗线。

这部影片见证了马小军的梦想幻灭,

也见证了米兰的人生悲剧。

6 ) 《阳光灿烂的日子》体现了姜文的什么风格?

姜文26年只导了6部电影,产量是真的不高,质量的话至少前4部是没有争议的,而且每一部电影都对应一本书,这一期的电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下部分简称《阳光》),书是《诞生·一部电影的诞生》。

姜文作为一个演员是优秀的,这个我想就不用细说了。1994年上映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当即一炮而红,获奖名单一长串,还获得1995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年度“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电影爱好者大约都知道,1995年是个经典扎堆的年份,而中国电影从来没有上过这个榜单,意义非凡。

《阳光》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王朔何许人也?和姜文一样是军队大院子弟,他红得比姜文早,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90年代初期,满大街都是他的书,他还在电影中客串了一个配角。电影对于原著的还原度表面上挺高,甚至很多台词都一样,但看完了电影就会发现,精神内核与原著大有不同,这种保留形式更换内核的改编风格,一直保持到姜文后来的所有作品中。

这部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70年代初期,军队大院的一群孩子整天无所事事,逃学、打架、拍婆子(追女孩子)。

马小军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配钥匙开锁,他说自己并不是小偷,因为他从来不偷东西,只是喜欢到别人屋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偶然的机会,马小军在别人家发现了一个女孩的照片,被深深吸引了,后来他知道这个女孩叫米兰,比他大几岁。

他喜欢米兰,想方设法的接近她,而米兰却对这个小几岁的“弟弟”若即若离,和高大帅气的刘忆苦走到了一起,马小军醋劲大发,和刘忆苦大打出手,然后又企图强奸米兰未遂,最后被小伙伴们唾弃。

就这么个故事,有什么意义吗?有人说《阳光》是一个时代的反思,那是影评人自己说的,姜文可没这么说。故事发生在70年代初,正是WG时期,成年人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可以从同时期的其它影片中感知,比如《霸王别姬》和《活着》。

相比这两部电影的压抑,《阳光灿烂的日子》简直是没心没肺的狂欢,你要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会觉得这个是不真实的。

电影完全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演绎的,其内涵也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具体到青少年时期的一段情感体验,或者说是初恋也可以。电影只是把那些生活细节真实的呈现出来,能感受到什么是观众自己的事情。

翻翻网上的一些影评,几乎都是在描述故事,用各种华丽的辞藻来复述电影的情节,然后就是扯政治隐喻。我理解《阳光灿烂的日子》,并不是它的“故事”很好,也没觉得姜文是要讲个什么哲理教化世人,这部电影好就好在讲故事的手法,是镜头、台词、音乐、表演等等,是技术的东西,看姜文电影,“故事”要排到最后,他这么拍也是有原因的。

有一期姜文上圆桌派,就说起了曾经代表中国去国外参加电影节,就发现国外的电影即便不怎么样的电影,在画面、音乐等这些技术的东西上都是很好的,而国产的电影就看起来就不精神,他就想自己拍电影一定要拍有精气神的东西。

镜头语言

既然知道了是关注技术,那么我们就从镜头聊起。这里说的镜头,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应该是“镜头语言”,也包括声音的设计等等。

姜文很擅长吸收好电影的表现手法,并不是简单的致敬,而是下了功夫去研究,把好镜头的精髓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比如幼年的马小军趴在窗户上偷看几个小女孩跳舞,分镜头和《美国往事》中面条偷看黛博拉跳舞就即为相似。

幼年马小军和小伙伴们比赛扔书包,书包落下一个巧妙的转场,马小军就长大了。这个转场就类似《2001太空漫游》,原始人扔起一根骨头变成了太空飞船,浓缩了几十万年的人类发展史。

马小军在镜子面前自言自语的装逼骂警察,和《出租车司机》里面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就很像。

在卢沟桥下打群架,两边谈判正紧张的时候,一列火车从桥上开过,压住了说话的声音,紧张气氛营造得很好。这个类似《教父》中迈克枪杀仇家时轰隆隆的火车声,极其优秀的音效设计。

像这样的例子在姜文电影里面可以找出很多,如果你观影量足够多,看姜文电影就会有很多发现彩蛋的惊喜。但是整部电影并不是碎片化的,而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整体,每一个致敬的段落都和电影的情节很合拍。这也就是姜文说的,现在有些人看不懂,将来他会懂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

音乐给人的影响是很神奇的,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永远记住某个电影片段的音乐。

《阳光》结尾的高潮部分,用的音乐是意大利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这个间奏曲也被马丁·西科塞斯用在了《愤怒的公牛》开头,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拳击手一个人在拳台上挥拳、跳跃,这段音乐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孤独。

姜文在剪辑《阳光》的时候,一直是以《乡村骑士》做基调,电影和《愤怒的公牛》内核是相通的,表面的故事都是琐碎与暴力,是想要摆脱某种控制的挣扎,但真正的内核都是深沉的孤独。马小军天天和小伙伴们混在一起,其实内心是孤独的,即使对米兰的初恋,实际是青春期的性萌动,由于缺乏引导,肆意生长成为一种占有欲,根本没有爱情什么事。

为什么姜文经常被“误读”,我也举一个音乐的例子。马小军打架拍板砖那一段,用的音乐是《国际歌》,我曾经以为这是个隐喻,这一点也被官方建议修改,说明官方的解读也有这个意思。但后来读了姜文的书才明白,用这段音乐的原因,那时候根本没电视,街道和大院都是大喇叭转播广播台的节目,到了傍晚节目也没了,就是放《国际歌》,所以姜文只是还原了记忆中的映像,是我们自己想多了。

剧本和台词

原著大约6万字,而电影剧本有9万字,非常细致的改编。

台词当然也是剧本的功力,就像剧中马小军强奸未遂,米兰问他,你觉得这样有劲吗?马小军回答:“有劲”,这部电影的台词整体都很有“劲”,不同于之前的任何国产电影。

当然也有细腻的东西,马小军的妈妈骂他的那一段台词就很细腻,斯琴高娃是老艺术家,在影片里发挥演技的就这一场戏,几句台词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爸爸是部队高级干部,长年在外执行任务,妈妈曾经是文化人,这种结合有政治因素,是建国初期部队婚姻的常见模式,这些其实在原著里面就有的。

下着暴雨的时候马小军哭喊着向米兰表白,第一句话喊“米兰,我喜欢你”,米兰装没听清,第二次再说的是“我车掉沟里了”,真是哭笑不得,两句话把马猴那种既冲动又怯懦的性格表现得很完美。

当然,你要是读了原著再看电影,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妙味。比如原著里面马小军强奸是成功了,台词是“你活该”,电影改成了“未遂”。如果一定要找找故事背后的内涵,王朔的文字确有一种“批判时代”的感觉,而姜文把马小军描绘得更加孤独和无力,时代的反思也更加深刻。

从书里看到的幕后

《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了25万英尺胶片,创下了国产电影使用胶片的记录,这些胶片是怎么用出去的?

打完架洗澡那场戏,大冬天的演员们在澡堂里拍了30多次,马小军身上都被水冲得脱皮了,夏雨第一次演电影就拿威尼斯影帝,(多谢评论提醒,此处原来误记为戛纳影帝),他也不是什么表演天才,这个奖是磨出来的。

宁静的那张照片也是用胶片拍的,4本胶片大约23000多格图片挑出一格来冲印。

摄影师是顾长卫,他曾警告姜文:“你这么拍 ,很多都是要剪掉的” !而姜文也坦言他有点“恨”顾长卫这么说,对于创作姜文从来不考虑成本,但是后果也很严重,由于前期的投入太大,《阳光》剧组几次弹尽粮绝,差点胎死腹中。

单看电影可能以为姜文是“天才”“鬼才”,第一次拍电影就能这么牛,看了书才明白成功的关键是认真、执着、讲究。别说姜文不会讲故事,他玩的是音乐、文字、镜头,他的电影是文艺片,是风格独特的艺术电影。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我们看起来才能热血沸腾,意犹未尽,完了总觉得这背后有点什么。

于是姜文电影就成了传奇,于是有些人就会说“他的故事绝不会简单,背后肯定有隐喻”,同时也会出现很多千奇百怪的解读,我并不反对解读,只是无论什么电影都局限在“故事”里,看电影的意义也就打了折扣。

《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帮青少年句句不离粗口,抽烟喝酒打架强奸,怎么看也不会是个好“故事”,要放到现在估计很难过审,会被剪得乱七八糟,有些人一样会说看不懂,一样会被骂成狗屎。

但是后来姜文的电影越来越难懂,越来越玄幻,可能就是因为一部被禁的电影《鬼子来了》


视频增加了几段姜文的采访:

视频去哪了呢?_哔哩哔哩_bilibili

原文链接

7 ) 《阳光灿烂的日子》温后

最近没有什么好版本的新片看,昨天于是购买了一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回来看。仔细想了一下,距离上一次看这片子居然已经快十年了。隔了夜的饭,最适合拿出来翻炒。因为饭粒失去了很多水份,有嚼头。

似乎是这样的,在这十年里,我不下三十次向别人推荐这部片子。也不下十次在碟店里看见它,但是居然一直没有动过念头收藏它。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心要比这人的脑子聪明太多。因为昨天我看完这片子以后,产生了一种惶恐的心情,我恐怕我因为太年轻而太轻率下了很多结论,也太轻易地接受了某些说法。

有一种说法,姜文是中国最好的导演,是不是“之一”并不重要。《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反应“那个时代”最好的片子,是哪个时代也不重要。还有一种“圈内”的说法,说姜文是极聪明极自负极通透的一个人。快十年了,我居然就这么相信着。

昨天我把这片子从头到尾再看了一次,觉得现实是件太残忍的事。看完了,我疯了一样冲进茶馆,手下带着哭腔只反复敲几个字:屁股!你们瞧瞧那屁股啊!

在我的记忆里,马小军同学一叠声的“我操”让人HIGH到爽,爽到毙。但当我听到夏雨同学念白时,他的“我操”已经全然没有生气,类似一个垂死的老男人从肺管尽头喘出的痰气,那种无能为力的欲望。演戏,没有什么比在看电影时感觉出是在演戏更令人沮丧的事了。正如那一群男青年骑车穿越小巷时,深沉的画外音在说“那时的北京是我们的城市”,而我却清晰地发现墙上的光影是遮光板的反射,苍白且摇晃。

姜文的确极聪明,在处理扔书包的一场戏里,马小军的书包飞上了天,居然半天都落不下来,相当黑色幽默。而当书包终于落下来,马小军也就长大了,处理得干脆利索。可惜,这只是技巧,而没有成为全片贯穿始终的风格,我震惊于拼盘上箩卜雕花的精美绝伦,而根本忘记了菜的味道。其实,我真是来吃饭的,而且我应该吃菜,而不是欣赏雕花。等到马小军记忆模糊,分不清什么是回忆什么是真实之时,我看见的全是机灵,一大盘子箩卜雕花。

我对妇女充分尊重,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依然坚持米兰必须被马小军强奸掉。正如耶酥基督必须被犹大出卖,铁达尼号首航必须沉没,烈士必须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一样。王朔让马小军已遂,配合上《动物凶猛》的标题,我觉得非常合适。在那样一个无聊而恐怖的年代里,血管里躁动的精力和激情最终爆发出原始的兽性,一个羞涩腼腆的男孩子就此恶狠狠地步入了男人的世界,我觉得这很震撼人心。而强奸未遂配合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标题,我个人觉得不知所谓,且力度被严重削弱。马小军被踹下床,提着裤子跑,我真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许应该让米兰从床上爬起来,冷静地用小手枪在马小军身上打出很多窟窿。如果接下来马小军跑去弹一支钢琴曲,这可能是中国版《洛莉塔》。如果米兰走过去,用皮靴践踏马小军的头部,那是《红樱桃》II。

但别以为这样我就能觉得这是《中国往事》。

如果有那么一天,这片子要被重拍,我希望从米兰的屁股开始。你美丽如女神一般的初恋情人,你的回忆之镜聚焦在她硕大无朋的屁股上,上面还套着一条 XX国棉二厂生产的肥大内裤。面对着这屁股,一个人或许能忠实地回忆起逝去的岁月,在触目惊心的屁股面前,容不得人说假话。不会把自己扮演成为傻子打抱不平的骑士,不会把自己扮演成浴室里洗澡时勃起居然被羞辱的纯洁天使,不会让自己强奸未遂依然保持男孩状把头阴险地往“姐姐”怀里扎。

不要掩饰人狼的本质,不要回避凶残时代的特征。否则,一个人就应该被那个肥屁股放出的肥屁结结实实地给熏死。

8 ) 独白

我迷恋上了钥匙,并开始制造他们。

先是把自己家的各种锁一一打开,偷看大人的秘密,

后来就发展到未经邀请就去开别人家的锁。

每当锁舌当的一声跳开,我便陷入了无限的欣喜之中。

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只有二战中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才能体会得到。



在我的溜撬生涯中,只见过一台苏联产的老式黑白电视机,我的确想把它搬走,可是太沉。

我发誓,我仅仅是开锁,不是作贼。

玩累了就在陌生人的床上睡一会,想象着它的主人可能在床上干过的一些事。

放心!我绝对有把握不会被人擒住。那时候人们上班是从来不溜号的。而且因为没丢失任何东西,也从未引起任何的警惕。

当然偶尔也会碰到点儿小麻烦。

这点小事儿不会让我丧失勇气。只能使我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刺激。

我向来只开明锁,因为安全。但我却鬼使神差的打开了一个暗锁。



我终日游荡在这栋楼的周围,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焦躁不安的守侯着画中人的出现。

她像一个幽灵,来无影去无踪。

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了一些痕迹和芳香。能证实她的存在。

我延长了守侯的时间,甚至披星戴月,终究一无所获。



我妈妈一怒之下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

哥几个是用食堂买菜的平板车把妈妈送进了陆军总医院。

因为司机班的那辆吉普怎么也打不着火。

我当时想,这种战备观念,要是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还不全他妈的完蛋。

妈妈每次骂我总要带上爸爸,这回爸爸给他骂回来了。

长大懂事后我哦才知道,原来弟弟的出生与我偷开爸爸的抽屉玩那只大气球有关系。因为气球被扎漏了。



有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和他见面,为了吹嘘自己,我总是把别人干过的事都安在自己头上。

经过夸大和渲染,娓娓道出。

遗憾的是,我已扮成一个和自己年龄极不相称的胆大妄为的强盗。她竟从不以惊谔来为我喝彩。



那是我哦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晨风的抚摩使我一阵阵起了鸡皮疙瘩,周身发麻。

我还记得有股烧荒草的味道特别好闻,喀什大夏天哪来的荒草呢?

但无论怎样,记忆中那年夏天发生的事,总是伴着那么一股烧荒草的味。

短评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牛B地看到了时代的悲剧,我却傻B的没看出什么来?

8分钟前
  • 纪恩同学
  • 推荐

高干子弟那点破事,影片结尾尤其恶心

13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较差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1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大陆青春片的巅峰之作。

18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王朔《动物凶猛》——我把硬币夹紧,问她第三个问题:你和第一个男人睡觉时,他都说了些什么?。她抽硬币,我夹4紧0手4指,她无论如何4拔0不4出来,她骂道——你夹那4么0紧4,我哪4拔0得4出来!

23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在举国最灰暗的日子里,这帮大院子弟却在打架、泡妞、幻想,恣意消磨自己的黄金岁月,在一方小天地横行霸道但也畏惧大人。开锁、游泳、爬烟囱,少年在处理自己无处安放的欲望。闻到烧荒草的味道,是因为梦境被阳光烤黄。后来呢?后来的人生是黑白的,他们人模狗样地推杯换盏,活成了古伦木口中的傻逼。

24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理想是用来毁灭的。一句傻逼,喊出青春最有力度的挽歌。

28分钟前
  • 呱呱
  • 力荐

没办法,只能打五星。

31分钟前
  • 卢十四
  • 力荐

姜文,夏雨,张一山长得太像了!

36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推荐

别人说这部片子很绝望,我看到的只是与我无关的,男生的青春期

40分钟前
  • Cherry
  • 还行

啥都不说啊,经典啊。。。最爱的大陆片之一啊。宁静这身材才激发少男欲望啊!

4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姜文导演处女作,夏雨成为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影帝。1.运用意识流、虚实结合的手法,成功反映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迷惘、暴力和懵懂原始的爱情;2.主题曲是哀婉凄美的[乡村骑士];3.纯真的意淫,回忆的扭曲与掩饰,结尾傻子的"傻B",残酷青春;4.大量过曝和逆光镜头,灿烂得唯美;5.吹气球,泳池戏。(9.0/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看看当年夏雨演技多好,浑然天成。看看宁静,看看耿乐。这么牛逼的一群人。后来怎么都混成这么四六不靠的。

50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作为处女作它确实成熟得令人惊讶;作为一场青春的自我意淫梦,它更是我所见过的最华丽、而又最粗鄙的。姜文是个才华喷涌的男人——这点将永远被铭记在影坛上,纵使他的青春已经过去,但他记忆中的夏日将永远在涌动、在迷惑,所有的欲望都流着汗水,所有的生长皆带着光辉。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一个男人的成长,往往来源于女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对的,正如总是走进别人房间的马小军,永远猜不到有天也会有人走进他心中的房间。其实米兰不过是一场梦,是一个符号,是青春所必须的荷尔蒙。我也不知道对于那些曾经的幻灭,还有多少故去会被骂作傻逼。年少时我曾摒弃过的梦,日后竟也开始摒弃起我来。如今这些都已被时光带走,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我,不由得记恨起时光。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们将一去不返,尽管今天的阳光也一样灿烂,明天的太阳也照常升起

55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冯小刚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还有《功夫》。

5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性显然是姜文创作的原动力,当[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人公爬上了高高的烟囱,他似乎把世界都踩在了脚下,正是这种年轻人凶猛的征服欲让电影显得那么可爱。无论哪个年代的青春都意味着永恒的大太阳和过不完的日子。唯一的乌云来自旁白,它无数次地提醒我们韶华已逝,人终归要被独自落在泳池里自己扑腾。

5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一群红色后裔对小贵族兼小流氓式的大院生活的闷骚式怀旧。

1小时前
  • DIANLIN
  • 还行

矫健又圆润的身材啊,这才是健康的审美。

1小时前
  • 丹AI
  • 力荐

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1小时前
  • 巴乌
  • 力荐

姜小军的自传式处女作,回避文革时代的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和荒诞的表现方式,消解权威、解构神圣,再现成长的喧哗与骚动,青春的梦幻与激情。明明是最坏的时代,却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甩当下青春打胎片一个世纪。

1小时前
  • 喻鸣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