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之爱

剧情片加拿大2010

主演:泽维尔·多兰  莫妮亚·肖克里  尼尔斯·施内德  

导演:泽维尔·多兰

播放地址

 剧照

幻想之爱 剧照 NO.1幻想之爱 剧照 NO.2幻想之爱 剧照 NO.3幻想之爱 剧照 NO.4幻想之爱 剧照 NO.5幻想之爱 剧照 NO.6幻想之爱 剧照 NO.13幻想之爱 剧照 NO.14幻想之爱 剧照 NO.15幻想之爱 剧照 NO.16幻想之爱 剧照 NO.17幻想之爱 剧照 NO.18幻想之爱 剧照 NO.19幻想之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2

详细剧情

  本片曾参加了2010年戛纳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周”单元,并获得不“青年致敬奖”。  Francis(泽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饰)和Marie(莫妮亚·乔柯里 Monia Chokri 饰)是一对默契十足的异性好朋友。在一次晚宴上,他们碰到了刚来到这座城市的乡村男孩 Nicolas(尼尔斯·施内德 Niels Schneider 饰)。随着和这个漂亮的男孩的进一步交往,这两个平日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发现周遭的种种莫名发生了改变,似乎有一种新的情绪影响着彼此。不久,Francis和Marie发现自己都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不可捉摸的少年Nicolas,而两个人昔日坚不可摧的友情也第一次面临着挑战。爱情和友情,到底哪一个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呢?

 长篇影评

 1 ) 愿溺死在幻觉

喜欢一个人比较类似于是个幻觉,
我想这是导演比较想要表达的意思之一,
表白的刹那,手心出汗,皮肤紧绷。
不论表白的结果为何,
这一刻,一个美好的暗恋划上休止。
相较于片尾发泄式的尖叫,
我想这个部分是全片的高潮。
曾经有一个朋友说过,
暗恋才是最美好的恋爱,
因为你不会真的输掉什么,
我突然想起SKIN,
有的人由爱生恨,
有的人则会转身离开,
唯一遗憾的是这个结局,
好像是讽刺我们永远逃不脱这个幻觉。

 2 ) 爱情是一艘黄色潜水艇

壹 刚看到有影评说加拿大这位年轻得足以让所有人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天才导演一定是GAY,而且还一定是小受,而且已经出柜了,本人表示很淡定。的确,对于这种很有些妄自揣测的说法,加上第一部电影的半自传性质,加上多兰帅到漫不经心的地步,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这部《幻想之爱》是1989年出生的哈维尔多兰继《我杀了我妈妈》之后又一惊艳之作,里面有接吻,有抚摸,有自慰,有一切可以想到的暧昧,两男一女三个人,一段妄想的爱情。 贰 多兰的电影,是活色生香的,镜头里有王家卫浪漫的慢镜头,也有阿莫多瓦的肆意奔放。被染色的镜头从红,黄,蓝,绿中跳出来,成为电影中的基本语调,犹如一个人的表情,看不出他的轻佻,却是感觉到他的高傲。这时,剧情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始终有花一样的少年在你耳边喃喃细语。 叁 正如一则影评所说,我很喜欢将这部电影定义成青春秘爱片。剧中弗朗西斯,玛丽和尼古拉斯所形成的三角关系,总是让人想起青春与成长这样的词汇。 但是,多兰太年轻了,他太轻了。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的轻,而剧本本身的单薄也是因为他的轻。 轻容易造成的后果是,好看但是没有味道。三个人的恋情,从可有可无到无疾而终,始终是自说自话式的,爱情,只是一艘黄色潜水艇。 肆 其实,爱情是有季节的,严格地遵守春夏秋冬。爱情是有色彩的,它秘而不宣却又款款而行。爱情是面目模糊的兽,它真的不需要等待。

 3 ) 想到INFP...

幻想之爱:影片表达的一些主题好像以前我写的infp的理想主义,infp有一种受虐倾向,他们没有爱具体的人的能力,爱的是抽象的,爱的是在爱中的那种感觉。

infp有一种自虐的倾向,这种自虐会让他们爽,会让他们产生自怜还有yy怀旧缅怀过去美好的精神意淫。(负能量的形式占领道德制高点,自恋的另一面,自怜)——这种自怜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自己强行加给自己以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受害者情结”

所谓,喜欢“得不到”的东西

没有”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的能力(自己的幻想中的人,那叫自恋,满足自己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infp很多)

这样就能永远活在理想的“回忆”中,或者是沉浸在自己“喜欢一个人的状态”中的那种充满幻想的感觉里。

但实际上infp很难深深地爱上除自己以外的另一个人,因为他们骨子里带着高傲的自卑,一方面深爱着自己,一方面厌弃着自己,出于极度的不安全感,就在矛盾中推开一切升温的感情,逃避亲密关系,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我喜欢抽烟,抽烟可以让你遗忘,点烟,吸烟,闭嘴抽烟,让鸟事散去,让烟雾掩盖,世间的烦心事。

导演确实蛮有才华的,质量上乘的文艺片,虽然现在的我看文艺片感觉矫情,但就事论事,确实是质量不错的文艺片

假如那首诗是寄给你的呢?

那我,厨房还是在熬汤……

巴赫的和谐调出现在gay的温存画面中

 4 ) 文艺片

从头到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音乐。
不知名的曲目,光影,说话的片段,身体和动作的含蓄表现,特写镜头的刻意表现——这些元素,让我给这部电影打上了“文艺”的标签。
不知道别人对文艺片怎么看,我看得不多,不敢随便说,何况每个人对电影有不同的理解和好恶,故而闭嘴给个中规中矩的三星。
要么爱我,要么离开。印象最深刻的台词。
对片名幻想之爱的理解,也有些含糊。或许在两段同时进行并互相干预排斥的单恋里,他们看着彼此,都觉得对方是幻想者,其实自己也是幻想者。而单恋的对象,他们心目中的主角,或许对他们俩都没有任何特别的感情,和任何一个他会热情打招呼的朋友一样。
爱真是令人无奈。
充满了矛盾,希望,冲突,奢求,嫉妒,以及卑微。
明明是你错了,却是我在说对不起。明明是我受伤了,却是我还缠着拿刀的你。
爱有多难,就有多珍贵。

2015.4.20

 5 ) I need you baby to warm the lonely night

刚才接了一个同学的电话,他似乎对于把所有的事情都跟我倾诉感到十分开心,我也并不反感这样的事情,只是脑中开始思考那个始终没有答案的问题:我该把谁当做这倾诉的人呢?换句话说,他到底在哪里啊究竟?
昨天看了这部片子,到片子的最后面,Frankie向Nicholas表白的时候,他说,可能只是因为秋天快要结束了寒冷的冬天将要来了一个人在家里也许会很冷的如果有一个人可以陪伴着也许会让自己感觉更温暖点的。

正如我昨天所说,这部片子向我们解答了爱情除了打炮之外还剩下什么的问题。我始终觉得爱情并不是什么两个人的东西,一个巴掌和这个巴掌的幻想已经可以让人获得满足;然而另一个巴掌拍过来的时候,获得的感受应该会显得十分美好吧。关于这个我没有办法说得太多,因为我并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有些时刻,有很多时刻,孤独的感受会侵吞内心。这样的时刻通常出现在呼叫徐燕尔和马润生失败的时刻,满心忧郁却无法言说的时刻,乐队在台上演出唱到I need you baby to warm the lonely night的时刻,深夜从情侣朋友家里打牌出来,身边却只有方才相识的人和我一同冲进夜色的时刻,猛烈的情绪压得我想跟人在黑暗中喝酒的时刻,看电影的时候希望有人握我的手的时刻,手淫时迫切希望有人可以在我身旁亲吻我的时刻,想说些心里话的时刻。只有在这个人的面前,你才能在这些时刻不被孤独所侵吞。只有在这个人的面前,你才真正成了完整的你。只有在这个人的面前,你才能够在冬天感受到两个身体相互触碰、两颗心相互贴近的那种温暖。

还好我并不失眠,没有什么猛烈的情绪在我睡不着的时候折磨着我,让我疯狂地去想这样一个人。

 6 ) 爱超越理智成为唯一的真理:多兰的《祖与占》

看的多兰第一部片是《我杀了我妈妈》的前半个小时,被无聊冗长的母子对话打败点了暂停键,时间一长就忘记续上。

泽维尔.多兰自始至终就是戛纳的宠儿,从19岁到27岁,一直都是。他自我风格过于强烈,敏感多情,看待世界与自我的方式很少年气很独特,喜欢用慢镜和滤镜,喜欢柔光,他是那种特别渴望温暖与被爱的人,即使是相对他的自恋而言,我觉得他的表达方式并不过分。甚至让人心疼。

他让人嫉妒,年龄,才华,美貌还是运气,他也并不完美,比如他那双指甲很难看的手。简直是败笔。

可他总让我觉得美好,他扬起嘴角笑起来的时候,哭的时候很抒情,他抽烟,他的忧伤,他的悲郁,他的隐忍,他的叛逆,他的聪明。不做作,那就是他自己。

在有他所有片源的一年多后,我选择看了他的新片《只是世界尽头》,他早已不再主演,也不沉迷于拍自己的故事,但是他看待世界以及与世界和解的方式还是多兰式的美学。

喜欢多兰的人会特别喜欢,喜欢一切,喜欢色彩,喜欢配乐,即使是如MV和PPT式的画面,即使气质非常接近王家卫,即使从这位年轻导演身上看到了很多人,比如有时的唯美画面会想到吉姆贾木许,而大量的对白让我想到伍迪艾伦这个老头。当然不喜欢他的人也完全不喜欢。

看完《只是世界尽头》有点飞机在云霄上的晕眩感,沉默的蓝,强烈的阴影,梦幻般的闪回,不断虚焦失焦的背后是很多矛盾,很多悲哀,很多无奈。很冷静的绝望感。

“我就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他们也像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变的”

被那首《家是伤痕累累的地方》所打中心脏,就连着看了两部他的片子,一部续上《我杀了我妈妈》,一部《幻想之爱》,而我更想有话要说乃至会提起笔写下长篇评论的却是他第二部长片《幻想之爱》。

很喜欢的一点是加拿大魁北克是个说法语的地方,尽管并不是很纯正。所以多兰的任何一部电影总有法式的浪漫和抒情。

三人行的故事的确不太新鲜,自从多年前特吕弗的那部《祖与占》就已经是经典。三人行的关系总是牵扯友情和爱情的矛盾,暧昧不明复杂难分,情感会变质。多兰的三人行因为他的同志情结将异性恋和同性恋两种相似又不同的两种感情集中于一个对象身上,我们好像从一开始期待戏剧性,像个好事者一样,看尼古拉斯最后会选择谁,弗朗西斯还是玛丽,但是最后纷纷都让我们失望,他谁都不爱。

秘而不宣的爱总有捅破的时候,三人多次同框,用餐,睡觉,聚会,郊游,亲密无间。嫉妒和小攀比在弗朗西斯和玛丽这对密友之间暗流涌动着。

多兰擅长用细节刻画人物情感,不断对比着二人见尼古拉斯时的神态,着装,充满期待。

而二人在对尼古拉斯的感情上,我偏爱扮演弗朗西斯的多兰的方式。

小心翼翼,喜出望外,矜持隐忍,以及和解。

喜欢他,装作偶遇,特意为他买了奥黛丽赫本的画册,当做惊喜送他;

喜欢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喜欢他,当被问起喜欢什么样的人的时候第一反应说出的金色卷发褐色眼睛的男孩是他;

喜欢他,清晨控制不住自己对着他衣服自慰;

喜欢他, 在乡间的树林里疯狂的和玛丽“打架”

喜欢他,抱着电话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开口;

喜欢他,去便利店买了一包棉花糖,学着他教他的样子那样一口口小心翼翼吞掉那份柔软;

很喜欢棉花糖那个段落,如上图,尼古拉斯的头上掉落了许多棉花糖,此时他像极了希腊雕塑里经典的美少年形象。这就是幻想之爱。

两人表达爱的方式是不同的,女人会写信,也是借别人的诗,还强装是寄错了又禁不住问如果真是寄给你的会怎么样,然而尼古拉斯完全不在乎,事实上她还不如他炉子上烧开的水重要。

男人会直接去找他,但仍然小心翼翼的含蓄表达,最后反问他,如果是你遇到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呢?事实上尼古拉斯仿佛无奈也仿佛早已看透的说:“你为什么会以为我是同志?”

后来才明白弗朗西斯背后的刺青以及浴室镜子下面墙上的那些标记是什么意思,每被一个人拒绝就做一个标记,他说这句话很轻,但是用笔再添一笔的时候这是多少曾经的伤痛的重量。

从未得到过,得未曾有。

“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弗朗西斯和玛丽都在各自的情感关系里有性的存在,但那不是爱。没有比可能到不可能更让人绝望的了。

《幻想之爱》里穿插大量的群访,男人女人们,异性恋同性恋们跨越了界限都在谈论自己的爱而不得的故事,这里面我最喜欢这个女人的故事,多么像自己啊。

我们都是一直擅长用想象力去爱人的愚蠢的人类,差点丧失自己。

而关于缪塞和乔治桑的爱情故事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其实我觉得《幻想之爱》可以在二人如同王家卫《花样年华》般背影撑伞的镜头结束掉的。

留有余味,意犹未尽,悲哀满浸。

谁知道还加了一个一年后?

一年后,就像一个讽刺的注脚,三人又在酒吧或者什么聚会相遇。而弗朗西斯和玛丽二人的友谊却更加亲密,两人满不在乎的样子,饶有趣味的看着尼古拉斯的尴尬。

弗朗西斯的嚎叫和捶打的动作似乎是一种掩饰也是一种感情的暴露:爱消失在遗忘之前。

庆幸的是,在这个聚会看到了前面群访中出现的人们,每个人都像遗忘了爱的痛苦,各自狂欢。

好像庆祝自己忘却,或者不爱。

而是真是假,当事人冷暖自知。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爱人呢?幻想对方和自己一样同等的爱着。

幻想当然是致命的东西。

但是没有出路只有幻想也是无奈之举啊。

就像开篇缪塞所说:“爱超越理智成为唯一的真理。”

 7 ) 异国风景、可人演员——有时便足矣。

暂且抛开题材不说,《幻想之爱》真的是一部美轮美奂的电影,观影的过程中,感官受到极致的享受和满足。用矫揉造作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外观也毫不为过,因为它真的太美妙。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十分考究并色彩唯美,任意屋企或风景配以光线都拥有截取的价值,配合剧情的提琴配乐让人沉溺其中,而演员精致的外形和散发的魅力更是随着内心的展现而愈加迷人。

电影为同志题材,常见的一男一女同追一男,并不新鲜。在弗朗西斯和玛丽眼中,拥有一头金色卷发,幽默可爱并有修养的尼古拉斯犹如大卫雕像般近乎完美。他们同时陷入了对尼克的幻想之爱中。他们都渴望尼克的爱,但彼此间又装作毫不在意,不愿被对方看穿,实际上心知肚明暗中较劲。最终在乡间度假时因为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尼克明白,三人友谊的裂痕已然无法弥合。而弗朗西斯和玛丽对尼古拉斯的爱情更是成为奢望。是什么成就了幻想?无疑是暧昧的情绪。正如玛丽所说,弗朗西斯是一个敏感的男人,对于感情。他无法克制地将朋友间的亲昵当做是爱情的暗示以至于让自己深陷沉沦。尼古拉斯是迷人的,而弗朗西斯只是众多观众中的一员,只是有幸地成为尼可朋友中的一位,他却将自己视作了中心,卑微易碎的中心。结局让人心下恻然,两人选择了在最糟糕的时刻表白,两人都得到了冰冷的拒绝。

爱情消逝了便无从再度追回,友情却可以缝补。玛丽和弗朗西斯在经历了尼克之后互相怜悯般地再度结成了统一战线。一年后两人再次在一次派对上再次遇见尼克,却都摆出了高傲的表情,甚至不给尼克寒暄的机会。这是出于本意吗,我想不,从弗朗西斯紧闭眼睛靠在玛丽的肩膀上便可以看出。得不到的,何不大方承认自己的失去呢。真正摆脱之后,就只会留下一段不好的回忆而已,和那些美好的回忆一样。

影片稍显沉闷,不痛不痒,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许多百试不爽的缓慢镜头,吞云吐雾的诱惑和那首出现了三次的歌曲《BangBang》。还有涉及到性爱镜头的光色处理——蓝色,红色,黄色。之前并不了解Xavier Dolan这位天才的年轻导演,身兼六职着实让人钦佩。不论电影的深度,拍摄的技巧,是否过于形式而疏于人物情节的丰满;光是这美到极致的异国风景和可人的演员,也已经足以吸引我的目光,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同样。只是整日吟唱青春死亡的男人,也有一天会老去,丢了青春,丢了敏感,最后丢了自己的那种挣扎。听闻多兰下一部电影将完全退居幕后,虽然可惜了那张精致面孔,但也拭目以待。

 短评

卷毛像大卫

2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这部还不错呢,我居然比《杀妈》更喜欢。

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好的是Dolan太明确自己的风格知道自己是拍成什么样,不好的是他太坚持自己的风格我们都猜到他要拍成什么样;这一点恰好和他的年轻相呼应,好与不好优势还是劣势。慢镜头的运用,《bang bang》的深刻,暧昧的情感,自恋矫情种种,Dolan的电影路还长不是吗!

7分钟前
  • sonic monk
  • 推荐

有趣,个性。

10分钟前
  • 无非
  • 力荐

差<我殺了我媽媽>不是一點兩點阿~★★★☆

13分钟前
  • 姬气猫
  • 推荐

大量的独白和慢镜确实让电影在感官上更华丽更好看了,但这样一部靠对白撑起来的电影实在不如前作【我杀了我妈妈】。但这只是一个天才少年导演生涯的开始,对于导演本人值得特别关注一下!★★★☆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天不天才先别讨论了 我感脚他说不来法语&英语这件事可sad了~

23分钟前
  • cody
  • 推荐

大饼脸是趋势啊

27分钟前
  • 蕊蕊
  • 还行

这种完完全全每时每刻都是为美而存在的东西到底是mode还是cinema?反正我完全没有把它当作电影来爱。所有细节/角度都美得要死,连节奏都美,音乐都美。(不过Dolan的台词其实写得蛮好笑的,可惜这口音全片又没几行字幕我好多没听出来)。

31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成名需趁早,搅基趁年华

3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21岁,唉。。。只是没有一件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是你还没发现

3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喜欢Xavier Dolan还需更多的理由吗?在上一部作品的成功光环下他并没有因此受困反而更加自我,片中的摄影,配乐甚至由他本人设计的演员服装,无不散发着他的个人魅力,令人甘愿为之沉醉。

41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你们这帮人琼瑶还没看够么?这世上的爱情故事还不够多吗?L.A.I.跟情节无关!唯一一部电影,通过人物一举,一动,音乐,画面,传达一种强烈的感情。不需要像其他电影一样把自己放在环境里,只有感觉,纯粹抽象的概念。还记得生活里每一个亲吻,每一个微笑,当舞厅里灯光开始闪烁……

43分钟前
  • Freya
  • 力荐

时尚、华美,泽维尔·多兰有才而自恋。

47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不讲故事,只讲情怀本身。 Xavier敏感细腻,美感灵气,没有一样是值得嫌弃的。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年轻气盛的卖弄和模仿,你现在已经拥有的,他们大多苦寻一辈子也得不到。看好你。

51分钟前
  • shu
  • 力荐

如果他一直这么自我情绪的话,恐怕会走进一个死胡同。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bangbang 这首歌太好听了http://www.deezer.com/listen-1140631

57分钟前
  • echohead™
  • 还行

喜欢他的诚实。他告诉人们,我是个年轻导演,我不装逼,也不装深沉,我就是我,我拍的就是年轻人的电影。尽管有很多向前辈致敬的片断,却一点也不做作。这种对电影的真诚让这小家伙前途无量!

1小时前
  • 迷影网
  • 推荐

我怎么能怀疑这不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捕捉到的微妙、暧昧、尴尬、摇曳生姿、无奈的洞悉?我只是稍微有点惊讶,21岁,过于年轻罢了。对,这种向古老欧洲挥手的流动的浮夸、做作,不加掩饰的虚荣,何曾是成熟之人不耻展露的?年轻是美德——年轻使得一切成为美德。

1小时前
  • Touma
  • 推荐

用绚烂富丽的色彩和轻柔迷幻的手法表现友谊在诱惑下的坚持和坍塌,这该是多兰灵感瓶颈期的作品吧?感觉不如《双面劳伦斯》来得自然,铺张意象有堆砌感,骤然插入的歌曲也很游离。金发男孩其实爱的只是自己;不去爱任何人,他就可以惬意活在别人的爱里。氤氲幻想中的哪是爱啊,一厢情愿罢了...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