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法国人是女权主义先锋
法国人在1951年,就是很先锋的女权主义者。这里面对这个洗衣女的塑造太成功了。那个发现他的歌舞班主在影片最后告诉他,你不用依附于一个男人,成为他的妻子,某个人的情人,你最重要的是要做你自己,有自己的事业。做我的情人,不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想嫁人,就嫁给那个王子,可以衣食无忧。如果想有情人,那个面包房小伙子,或者我都可以。可以我本来就很容易移情,你把自己的未来交托给我,是多么不合适的打算啊。
法国人能够直接,真实的面对男女关系,其实是给了女性自由,这才能导致女性地位的提升。
2 ) 康康舞:巴黎的性感节奏
幽默是一种智慧,他既可以风骨暗藏,也可以飞扬跋扈,纵观电影史上的喜剧电影,有些让人会心一笑,有些让人笑中带泪。和其他电影一样,喜剧电影可以讽刺生活中的腐朽和荒诞,也可以展现绚丽的乌托邦世界,然而,每一部喜剧说到底,还是人生的另一种展现。
《法国康康舞》1955年
吴刀翦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辉,扬眉转袖若雪飞。
让.雷诺阿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在他电影中,我们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天真,成年人之间荒诞而心照不宣的男欢女爱,所以,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最完美的法国情调,还能在他的镜头中看见人间百态。《法国康康舞》并不是一部纯粹的歌舞喜剧片,影片的重点在于刻画红磨坊的创始人康德拉先生。舞厅生意不好,老板推陈出新,决定将康康舞翻新表演,给康康舞注入新的元素,再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有舞蹈天分的洗衣女工,而且把她培养成了新的舞蹈表演者,这部电影的可看之处,除了康康舞本身的精彩之外,还有舞厅老板亨利和他的情人之间,以及和洗衣女工之间的趣事。
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围绕着一家上流社会社交剧院的老板展开,在经营的过程中老板亨利发现自己想不出能够吸引观众的节目,导致很多人不愿来剧院,面临经济危机的他在朋友的邀请之下来到一家中下阶层阶级的酒吧去玩乐,在这里,亨利感觉到上流社会的惺惺作态以及光鲜亮丽之下的暗潮汹涌,和中下层社会的年轻女性真实而率性的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亨利灵感突现,如果让这些女孩子来表演康康舞,而且放在自己的剧院来进行演绎,会有怎样的效果。其实这里也是两个阶级文化之间的较量,在当时,康康舞是中下阶级喜欢的舞蹈,被上流社会嗤之以鼻。
亨利决定铤而走险,让以前的康康舞老师把服装和舞蹈动作修改的更具煽动性。然而,改变之后的康康舞一经上演就好评无数,不仅如此,还让亨利成功的度过了经济危机,让红磨坊青史留名。
《法国康康舞》的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成为美丽的定格,电影的最后一幕,华丽而精彩,因为这个过分精致的结尾,也让世界上很多歌舞喜剧电影黯然失色。
故事的背景设计在1890年,1890年对于法国来说,虽然远离了战争,但是社会的浮躁以及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隔阂越发的明显,中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雷诺阿的电影给人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细腻,看他的电影就像是在研读一首诗歌,他总是将一个个事件和细节串联成一个故事,他的镜头总是能酣畅淋漓的展示出浪漫的法国风情,这也让他的电影多了几分诗意和浪漫。从底层社会到上流社会,他不用过分的去描述个人的行为,更多的是从人物的生活态度开始,对社会有深邃的洞察力,所以他的镜头中的角色更有生命力。
作为绘画大师之子的让·雷诺阿非常注重画面构图的美感,在他的彩色影片中,他的电影画面宛如印象派的画作,浪漫而妩媚。有人说不管雷诺阿的什么电影他都可以塞进爱情,嬉笑怒骂,阶级和战争,但是,发生在现实世界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够逃脱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喜剧电影本身就是通过一种夸张的艺术形式展现生活中的啼笑皆非。抛开喜剧两个词,也终究是一部电影,电影永远逃不开现实的拘束。《法国康康舞》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老板亨利乐观的生活态度,康康舞带来的生命张力,年轻的活力。
3 ) 好久没听见这样的笑声了
露大腿的俗片?没那么简单。类似导演与演员的故事,中老年的导演成就了某个女演员,女演员爱上了他,他知道不现实,以后还是会分开,于是拒绝了她,幼稚的她不理解地生气了,云云。法国浪漫的蝴蝶式样的舞裙,从各处出场的“放荡”的舞女,极尽笑态的她,在一边看的不解的男友。
没午睡,所以前十分钟到前六十分钟的时间都在打瞌睡甚至歪头而睡。
本片是为那些早已看惯经典大师大片的人做的调剂唉。
有几个观众发出爽朗的笑声,好久没听见这样的笑声了。
4 ) 内涵很丰富,人物很丰满,歌舞很悦目
据说此片是雷诺阿的晚期作品,看了之后第一感觉是很惊艳,也佩服大导演不同凡响的演绎手法。
1.众人物都很立体丰满。在他的影片中没有绝对的主角和配角,每个人都很生动,很真实。《康康》中很多小配角演绎得很生动,NINI洗衣坊的女同事,红磨房的男演员的表演都不会因为不是主角而粗制滥造,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每个角色应有的张力。其实《大幻影》中也是分不清楚主次角色的地位,感觉都演绎得不错。
2.场景,服饰,演员间的对话都很小资,这点和《大河》很相似,对话都是相当的话剧化,文学化,很喜欢。
3.注重铺垫,很多细节的设置都是以后情节发张的铺垫,比如《大河》中小男孩喜欢看艺人玩耍眼镜蛇,最后也是被眼镜蛇咬死,看来无关紧要的小细节,都会被后面的剧情发展所运用,有种心领神会的触动。
4.《康康》带给我们的是红磨坊老板对康康舞艺术的执着追求,相信NINI对老板的感情也是真挚的,并非现在的“潜规则”。王子对NINI的爱情憧憬同样也是唯美的,令人感动。
5歌舞表演很好看,其实我更喜欢看NINI和老板表演的华尔兹,康康舞说白了就是大腿舞,虽热情,但不够含蓄。
5 ) 有些媚俗
《大幻影》公映之后,在当时的世界影坛上惨遭唾弃。(在许多年之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了这部电影有多么伟大!)。
Jean Renoir在“痛定思痛”之际,决定拍摄一部贴近法国大众的影片。本部电影随即诞生。但很显然,Jean Renoir这一次用力过度了,“贴近”转化成了“媚俗”,剧情方面,除了“喧闹”,“无序”这两个单词之外,几乎让我无话可说了。影片中的所有出场角色都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的塑造,几乎全无魅力可言(其中甚至包括男主演Jean Gabin)。
影片中唯一能够被称道的只是结尾处那段华丽的,略带了些许好莱坞风格的康康舞表演。
6 ) french cancan
“这支献给感官愉悦的宏伟颂歌首先展现在它那奇妙的仿古风格中,那是一种精力充沛、盛气凌人的仿古主义。最后的康康舞热狂完全弥补了电影中的其他小失误。在这种由女孩和内衣构成的狂乱中,我们看到了有史以来献给电影自身的最成功的赞美诗,那种打破规则,再重新创造规则的运动。”
——雅克•里维特
这是雷诺阿的巴黎。
在那里,街道就像戏剧中的布景,人物则像从糖果纸上走下来似地。年轻漂亮的洗衣妇可以摇身变成风月场中的当红舞女,而外国王子们不仅愿为这些舞女倾其万贯家财,甚至因得不到她们的爱情而绝望地自杀。“红磨坊”里的康康舞正跳到高潮段落,外面马路上夜夜醉的酒徒把自己想象成舞台上的主角,向着观众脱帽致敬。如同本雅明笔下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雷诺阿的巴黎也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漫游者”。比如像“红磨坊”的老板Danglard先生,永远把巴黎的大街当成他的猎场,猎取他的舞女和情妇们。他的生活总是从一个舞场到另一个舞场,你不要以为他仅仅是为了寻欢作乐,他是把他的全部生命都与舞台联系了起来,他的所有生活都仿佛是在创作一样,而那些舞女们就是他的作品。他和那些女孩从来都是为跳舞而生,为跳舞而死的。
看《法国康康舞》,让我想到伍迪•爱伦电影中的百老汇。“a million blinking lights, a million broken hearts…..that is broadway!” 两者形成了某种对比:新大陆上演的造星神话是用美元和权力堆积起来的,而雷诺阿的舞女们则是一群带着童话色彩的可爱人物。她们最后的归宿也很不同,前者隐居在“日落大道”的豪宅里,徒然哀叹自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后者则回落到自己原先的社会阶层中,艰难度日。两者内心的凄凉却都是一样的。
在新大陆的纽约成为现代艺术的中心之前,巴黎一直是“十九世纪的都城”。脱去了颓丧的贵族气,乘着艺术和娱乐还没有完全被资本所操作控制,巴黎发展出了一种适合市民需要的,能够充分刺激人们情欲的歌舞娱乐形式。康康舞就是其中的代表。第二帝国时代的巴黎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上演着着一出出世纪末的浮华。
7 ) 艳俗世相《法国康康舞》
题记:
丛林中的动物,忠于他们的种群,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也不会和别的动物混居
----卡夫卡·陆KavkaLu
【简介】
歌舞班主亨利开着一个表现艳俗舞蹈的夜总会,他的台柱是跳肚皮舞的劳拉,然因为合伙人撤资他陷入了困境。可是,亨利没有气馁,他一直试图东山再起,不久,他在一个下层的跳舞场所他结识了洗衣女妮妮,他发现了妮妮身上的潜质,决心将她培养成一流的舞者,并希望开创一种新的舞蹈形式“法国康康舞”引临时尚,他在劳拉不帮助下找到了投资人,创立了“红磨坊夜总会”劳拉却在红磨坊奠基典礼上因为嫉妒和妮妮大打出手也使得亨利受了伤。当他再一次陷入窘境的时候,爱慕妮妮的亲王投资拯救了夜总会,然好事多磨,劳拉告诉亲王妮妮和亨利的暧昧关系,为爱情绝望的亲王开枪自尽,在医生的救护下,亲王活了下来,他虽然没有得到爱情却依然将夜总会送给了他的爱情,红磨坊终于开张了,一台晚会开创了一种民俗的新时代…
【简评】
此片是法国电影大师在二战结束后从好莱坞回到故乡的成功片子之一,作为印象派大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儿子,《法国康康舞》以其艳丽的色调和夸张的舞蹈场面描绘了法国蒙特马里地区红磨坊夜总会建立前后的一些事件,影片以近乎闹剧的手法描绘着上流社会的势利和法国在普法战争结束后大众品味的艳俗,他以批判和讥讽的态度表达了导演对于时尚文化的看法。影片就像一幅当年法国世俗文化的风情画以绚烂的色彩表现俗文化的真实。影片客观描绘了康康舞成为时尚的过程以及那些达官贵人们奢靡而放浪的夜生活。这些群舞的场面十分浩大,导演在摄影上比较平实完全依靠演员自身的发挥,不过让·迦班的班主演的过于收敛,有些放不开!大量的歌舞场面表现了民俗和法国的产量文化,整个场面里无论角色大小都演得非常尽心让人感受着法式歌舞的热烈。当年的审美和时尚影片里可以找到许多对应,苦艾酒的饮用方式,女孩为了时髦的束腰让我们目睹了时尚背后的代价。
在街景上,导演准确还原了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风俗场面,每个场景宛如一幅幅精美的风俗油画,构图严谨,对当代人了解当年的法国风情有着重要的作用。歌舞团的场景让我们回忆起某些印象派的油画,钢琴师浇花的场面和女孩们艰苦而热闹的训练形成对话有着培养的象征意义,导演依旧没有忘记镜头的象征意义对叙事的作用。而喜剧元素让影片气氛活跃,红磨坊奠基闹剧般的夸张场面却极好揭示了人物关系,为亨利以后的沉浮埋下了伏笔。
作为法国电影浪漫依旧是重要的因素,妮妮在进入剧团前对于爱人的以生相许表明了剧团是个染缸的残酷现实,同样也显示了姑娘忠于爱情的人生态度。电影没有掩饰歌舞女郎短暂的艺术生涯,妮妮和歌舞班主亨利从艺训班出来看到昔日的康康舞女王惨淡的晚景,有着导演对这些给人欢笑人们的深深同情,是一个高潮性段落。导演通过歌亨利传递了这样的观点,让世俗舞蹈进入资产阶级的世界从而改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变成一种消遣。
使得红磨坊起死为生的力量是一个灰姑娘式的童话,一个洗衣女工和亲王的爱情!这种对巴黎魅力的认同充分说明了导演对时尚之都的感受和热爱。
影片里让·迦班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内在丰富的班主形象,他对红磨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完全忽略了自己作为常人的情感,导演以最后那开幕演出他坐在幕后的高背椅一个人自得其乐的模样展示着他掌控的歌舞王国的兴奋和挚爱。
在布景师马科斯·窦逸Max douy的访谈里我们知道了导演十分喜欢和推崇他的老搭档让·迦班,并且认为女主角弗朗西丝是完美的,导演对从好莱坞再度回到法国拍片荣幸。布景师也谈到了复原红磨坊原貌的不易,这种复原很好地让导演和演员进入了规定的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处理角色。最后歌舞场景里绚烂的歌舞场景对于色调在彩色胶片上的技术处理马科斯做了详细说明
公正地讲,影片的丰富思想内涵,特别是班主形象的塑造和那些跳着欢快舞蹈演员舞台后面的荣辱沧桑的真实展现超过了约翰·休斯顿描绘劳特累克生平的影片以及此后所有这个题材的影片。
时隔多年,让·雷诺阿的这部影片依旧以它浮世绘似的热闹场景和人物内心刻画的丰富性而为电影评论家们推崇,成为了导演后期的代表作。
片名《法国康康舞French Cancan》
语言:法语
音效:杜比1.0
字幕:英语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片长:104分钟
格式:美国一区
制作年份:1953彩色
银幕比例:4:3全屏
导演:让·雷诺阿Jean Renoi
演员:Jean Gabin让·迦班、弗朗西丝·阿尔努Francoise Arnoul
推荐指数:IMDB: 7.2/10 (277票)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约稿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8 ) French Cancan
1955年,《法国康康舞》标志着雷诺阿又回到了法国电影界,它是关于康德拉先生--他创造了红磨坊,发明了康康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故事。康德拉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了剧场,他发掘有才能的年轻舞者与歌手,对于康德拉来说,他生活的全部理由就是对于自己职业的爱,并让那些年轻的艺人们也学会这种爱。
《法国康康舞》的这个主题与《黄金马车》的主题有着平行的关系:让演出胜过感情的要求。《法国康康舞》对于剧场的致敬,正如《黄金马车》是对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致敬。
对于雷诺阿来说,他并不想仅仅去拍一部画面漂亮的电影,于是《法国康康舞》可以说是一部“反《红磨坊》”的电影。John Hunston的《红磨坊》通过明胶滤光镜把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而雷诺阿却只有纯粹的色彩。《法国康康舞》里的每个镜头都仿佛一幅幅流行海报,舞动起来的“爱皮纳版画”,包含着黑色、棕色和褐色。
电影最后一幕的康康舞堪称是对于世界上所有歌舞电影的杀手锏,整场戏华丽而冗长,映衬出《法国康康舞》这部杰出、充满活力的电影。
画面空间和调度牛逼,雷诺阿总是能给我们展示法国人的本性,欢乐与警觉并存,他好像在散步的瓦尔泽一样,仍会以和平的态度拥抱这虚伪的世界。最后的歌舞场面一级棒,用非常简练的镜头保持了歌舞完整性,舞者和观众被同等重视,共同参与。这是好莱坞歌舞片不具备的。
终于把雷诺阿主要作品都补完了~ 这部还修订翻译了字幕~ 一部以【红磨坊】歌舞秀为题材的盛大喜剧片。比及巴兹·鲁赫曼的[红磨坊],本片中的色彩较为真实,虽没有那么浓郁艳丽,但几乎每一格画面的色彩搭配(尤服饰穿搭)都赏心悦目。主线是一位总是处在破产边缘的夜店老板追求事业理想的过程,支线包括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爱关系、多角恋,以及台柱子与新舞者之间的争风吃醋。影片喜剧性很强,市政官员为新楼剪彩仪式上的混乱打闹场面让人忍俊不禁。总体看也是一部扎根于剧院表演的后台式歌舞片,多处对压腿、踢腿和劈叉训练的描写既展现出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也洋溢着欢乐的气息。让·迦本不愧是法兰西曾经最出色的男演员,结尾独自一人坐在后台“龙椅”上情不自禁地随节拍做出踢腿与指挥动作的得意劲儿太活灵活现。(8.5/10)
所谓康康舞,就似乎大腿向上,底裤入眼式啊。神骨老太太那段有意思。迦本在彩色片老得“真快”。
片中沒有真正的好人和壞人,對享樂的見解及肯定,雷諾阿式的三幕戲
一切都是艺术,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论是因何而生的艺术,最终都只能遵守这项艺术自身的原则,它必然用坚定的表象驱散任何唯一的答案。
当你在为做作的女主角而伤感时,兴奋看到红磨坊的建立,片子本身的虚构和乏味 单调没有被精彩的舞蹈场面盖过。
至少明白了红磨坊的由来,和康康舞的跳法,太闹腾了,担心姑娘们的下胯会撕裂啊~
让·雷诺阿剧院三部曲的第二部。虽然雷诺阿的叙事总是有那么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影片总体来说比前作《黄金马车》要好看。影片由让·迦本主演,讲述了巴黎红磨坊的起源。影片结尾的康康舞虽然拍摄手法很朴实,不像美国歌舞片有那么华丽的排场,但依旧很陶醉,可能是被康康舞的热情所感染了吧。
这部有佳句无佳章。最后的康康舞够奔放。美工出色,不失为色彩明丽的风情画
“开采石油或制造炸弹,我们都不是最好的。但把生活过成艺术,你尽可信赖法国!”……当然还有色彩。色彩始终是雷诺阿的看家法宝。但也因色彩太过出色,相当程度自我消解了剧情高潮,也就是结尾那场貌似很喜幸的康康群舞(怀疑有多少人真正喜欢撩裙和劈叉),好看的部分反而是舞台以外的爱情多角纠葛以及法式练功屋面包房转角梯……归根到底,歌舞片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电影类型,法人却更推崇随性感觉和色彩,不会像好莱坞那样对编舞动作精雕细琢,所以当你试图以一场职业舞蹈将情绪推到最高点时,也就难免自嗨反高潮。三星半
7。虽是从好来污带回的闹剧舞,可是对色彩的把握是好来污平庸歌舞片导演所不具备的
看电影当然是需要一些灵感。所有这些欢乐的景象,直觉般让我想起福楼拜和莫泊桑对笔下人物的精确拿捏,以及那种对某一场景本能般的熟稔。正如国王了解他的子民,上帝了解他的羔羊,让·雷诺阿同样了解这些人物。也正如所有人知道的那样,舞蹈是一种关于人之交错隔离的艺术,而电影同样可以如此。
法国康康舞真是一种奔放的舞蹈啊。。。可以看出雷诺阿的急于回归的想法和对法国本身民俗和文化的兴趣,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题材偏平庸,故事也过于简单,似乎全片就赶着往最后一场去,一切都是走马观花,算是主要瑕疵。不过说回来,色彩很艳丽,最后一场的冷热对比也多少有点韵味。
从美国回到法国后雷诺阿开始拍摄他著名的舞台三部曲,本片是三部曲之二,观影过程中一直在想雷诺阿似乎从好莱坞也带回了些东西这部影片很可爱很欢乐,迦本的表演不由我再一次想到了卡格尼虽然他无法像卡格尼般的跳舞。“艺术,观众和掌声是很好,可是我们还得靠有钱人才能生活。。。我们是奴隶啊朋友”
3.5;小丑形象仿佛从《天堂的孩子》穿越而来,洋溢着浓郁欢闹的市井气息;花团锦簇的舞会场面,想及《豹》的盛大场面。雷诺阿将深焦镜头运用得令人心醉,群像的站位和运动场景的调度非常考究,色彩浓烈妍丽饱满。不过,就叙事来说,未免有点虎头蛇尾。让·迦本真是串联起黄金时代的伟大演员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IsM7NRoV0U/
魅力无限的法式剧院文化!康康舞就是音乐化节奏感强的高抬腿。是部拟传记:“它是关于康德拉先生--他创造了红磨坊,发明了康康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故事。”。个人不太喜欢妮妮的个性。好多处爱与恨的闹剧。
9.0/10。①一个濒临破产边缘的已婚夜店老板追求事业理想的故事,其中除了他从肚皮舞转型康康舞生意的主线、也包括他的混乱爱情关系和多角恋以及他店里跳肚皮舞的台柱子和跳康康舞的新宠儿之间的斗争。尽管基调如此,但故事内容比较欢快喜剧。②明艳却清新的摄影(色彩/构图/服化道/置景)、丝滑优美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好听好看的歌舞营造了轻快而浪漫的氛围。③故事比较烂尾。
基调轻松欢快,画面很有油画质感。最后一场康康舞表演真够五彩缤纷的。
红磨坊的礼赞和数珠,柳巷歌舞的缠绵悱恻,自斟自饮,自娱自乐,足以秒杀一切的歌舞片.回头看这红尘岁月,似个戏班剧场,浓妆淡抹却又格调清新,让人目不暇接,灵魂战栗,醉生梦死之余又忘记了上世纪末的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