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蓝》总有一天会有第二季,大电影,电视剧,而我所愿是他们能不断以更好的姿态去拥抱更多的观众......
懒得看下面内容的,我大概概括一下就是动画商业化气息有余,而匠心不足。原作漫画很优秀,但动画实在平庸,分镜、作画鲜有亮点,整体节奏不佳,观看门槛高,对新人不太友好,让人感觉不到原作中的笑点和内核。动画满足粉丝是够了,但想要突破圈层、形成传播很难,说实话有点浪费原作高质量的内容了,希望以后能有改进吧。
00.
《小绿和小蓝》正好开播一周了(我知道现在是两周了,但漫评断断续续写了一周…〒▽〒),在看完《背包侠》之后,友人来问我观后感,于是就产生了如下对话,借此机会,我也想抽空把这些年追漫的感想和对动画的感想一鼓作气都说完,因为想法很多,所以内容很长,大家随便挑感兴趣的看看就行。
友人A:看了一周感觉怎么样呀?
我:不能说很好也不能说很不好,国产均值水平?(; ̄д ̄) em……一般般?
友人A:一般吗,那有点难受了,感觉你期待很久的样子
我: 对,就是那种期待很久,然而对方真的一点没超出你的期待。你能理解那种微妙失落感吗?ε=(´ο`*)))
友人A:哈哈,能理解,不过其实太正常了,国产你见过多少改编动画比原作水准更高的
( ̄_ ̄),大多都是打了折扣,能借助原著IP流量保持影响力就很不错了,想让动画凭借自己的水准带来爆发人气进而反哺原作,太少也太难了。
我:em…我知道,只是很遗憾 ε=(´ο`*))),每次改编我都希望能比原作更好,而现在如果让我安利《小绿和小蓝》,我还是会首选漫画而不是动画.
01.
入坑《小绿和小蓝》漫画是当时风靡QQ空间的《回忆》,当时怀着打发时间的心态看了这篇漫画,看到火柴人画风,本来以为是短篇泡面,结果神TM巨长啊,结果从此陷入火柴人大坑,一发不可收拾。
《回忆》是一篇水准很高的故事,喜闻乐见的SF题材、细腻动人的人物情感、恰到好处的铺垫伏笔,始料未及的反转结局,最后被喂一嘴刀子不说,还被强行灌了一通不服不行的价值观。
看完之后,我又反反复复翻了好几遍,因为实在难以想象在国产条漫同质化、低龄化极其严重的现在,居然还能看到如此独具匠心的漫画。直到现在,笛子又花了许多的长篇,但《回忆》依旧是我安利《小绿和小蓝》的首选,并不是说其他的长篇就没有《回忆》好看,只是当初这篇故事给内心留下的触动太大,实在难以忘怀。
怀着这份激动的心情,我去腾讯动漫上从头到尾看完了笛子老爷的漫画,途中的心情大概只能用“找到了人生知己”来形容吧。但并不夸张,在还是纸质漫画的小学时期,我就很喜欢看漫画,每周会定时买《漫客》《漫P》,家里一整个书柜都堆满了漫画,可以说漫画陪伴我度过了大半个学生时代。
但上了大学之后这份喜爱的情感就慢慢失落了。一方面是纸质漫画的式微,另一方面是我逐渐长大,而漫画却没有。直到现在,条漫盛行互联网,主流故事的用户群体却依旧是当初十几岁的我,就这样,我就慢慢淡忘了当初每一本漫画能够承担起我一周欢乐的心情,直到遇到《小绿和小蓝》,我才意识到原来国漫也可以有如此优质的故事,而我终于有机会再体验当初那份期待和快乐。
笛子的故事讲的很好,是众所周知的,辛辣讽刺的小漫画总能引人深思,脑洞大开的长篇往往让人感动不已,而另外一些连载故事更是成了挖坑神作,让人心甘情愿的恋上火柴人,无法自拔。很多人包括笛子老爷自己也许会笑着吐槽当初是因为懒才画了火柴人,最初的原因可能是如此,但不得不说漫画连载到现在,火柴人的画风反而是成就《绿蓝》“风靡火爆”、“独树一帜”的核心因素之一。
《蓝绿》很多故事都天马行空、无所拘束,而火柴人很大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省略这些复杂设定带来的人物、背景、色彩的工作量,这原本是最花费时间的地方,但在被简化后,笛子姥爷也就能花时间来雕琢剧情和人物本身,而我们才有机会在短暂时间间隔内,连续享受高质量的狗粮(刀子)和三观被jq的快感。
此外,没有色彩斑斓的背景和花里胡哨的人物,我们也会更加把注意力放在故事本身上,享受类似深度阅读带来的沉浸感。但《绿蓝》又比单纯的文字阅读更有趣,因为笛子总能把人物微妙的表情、动作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配合上无厘头的对话,每每让人笑到岔气。
虽然是火柴人,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独特的标识,绿总的霸道坐姿和职业微笑、小蓝的日常蘑菇云和脸红、小少爷的眯眯眼、医生的冷漠脸、机绿的星星眼... 这小小的符号让这些火柴人拥有了栩栩如生的个性。
抽象火柴人另外一个核心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人快速接受设定,不会过多纠结于人物的背景,也不会产生ooc的出戏感。笛子早期有许多讽刺吐槽的小短篇,而火柴人和这类故事简直就是黄金搭档。至于后期那些世界观独立的长篇,其实也是一样,火柴人的设定本质上是一个降低接受成本的神器。正是因为它的抽象感,才得以让活跃在不同故事、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小绿和小蓝得以被不同的人所喜爱。就像大家虽然现在都在追“绿蓝”,但入坑作却不尽相同、最喜爱的故事也不尽相同,这大概就是总有一种“绿蓝”合你胃口?(笑)
02.
漫画差不多就写到这里,接下来再谈谈我对动画的感受。
最初听闻要做动画企划的时候,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期待小绿和小蓝能够通过动画被安利给更多的人,另一方面又担忧会出现“惨遭”动画化的情况,毕竟《蓝绿》跟普通的漫画并不太一样,改编会有很多困难。
02-1
第一个难题,大概就是火柴人or实体化的究极选择。
面对这个难题,绘梦最终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实体化,理由是希望能够让动画更大众化、被更多人接受,但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就像我刚提到的,《绿蓝》中各个系列的故事和短、长篇都是相互独立的世界观,所以人物个性和场景都会有所不同,之所以大家不会觉得接受困难或者疑惑,其实都是因为把火柴人当成了一个符号(忽然好想用CS里“指针”这个术语,算了orz),所以无论赋予它什么样的背景和性格我们都能快速接受。
但一旦实体化后,对于新用户的接受成本将变成指数级的增长,而这恰恰非常不利于大众化和传播。因为在快餐式消费的现在,大部分观众并不愿花费脑子看剧,只想一下子get到G点,当你让他们在费脑思考“为啥主角名字这么随便”、“为啥主角每话性格都不一样”、“为啥故事背景一直在换”的时候,他们其实就已经主动弃剧了。
这但并不说实体化就完全没有益处,在连载故事和长篇故事中,主角拥有自己的人格和故事背景,这个时候实体化其实是对世界观和人物进行完善以及精细化,在前期付出接受成本之后,实体化无疑会增强故事和人物的感染力,能够感动更多的观众,进而形成忠实的留存(如果做得好的话)。
而真正的问题在于那些吐槽向短篇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本身就没有背景和人设,都是独立的片段,短小精悍,直接要害。动画补充的复杂人设、背景很可能会引起信息的冗余,反而稀释了剧情的笑点/内核,对于观众来说,最后的导致的结果就是认知门槛的提升和观看节奏的拖沓。
在第一集《七夕》&《新闻》放送时,就有许多新人不断疑惑人设背景,不清楚故事想表达什么,原著粉也会吐槽没有漫画爽快、精炼。可以看出来,动画组在短篇故事上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节奏。其实我最想吐槽的就是,《新闻篇》小蓝报纸上的文字多到我要暂停画面才能看清在写什么,excuse me??? 就不能用路人的心声或者吐槽来把这段话读出来吗?我是在看漫画还是动画啊…
联想之前火爆全网的《齐神》,其快节奏爆发式笑点是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同平台也有一部短篇小动画《和女儿的日常》,在省略多余的背景后,动画组完全用“盒子人”来描绘父女之间的小故事,整体故事观看下来也十分温馨有趣。
所以关于动画该如何将《绿蓝》短篇故事的内核/笑点最大化的凸显出来,又如何尽可能的用长篇动画感动观众,制作组在画风、音乐、配音、分镜上真的都还需要好好斟酌。
这部分困难的解决水平目前就先给75分吧。
02-2
第二个难题,大概是如何选择要改编的内容,又如何放送了。
漫画故事的主题多样,长度不一,如果按照正常的番剧来进行周放送,肯定会很变扭。面对这个难题,动画组选择了把短篇故事和连载故事划分成了5个篇章每日更新3-4分钟,长篇放在周六按正常长度来放送。这种独特的连载方式确实解决了《绿蓝》漫画改编的一大难题,并且开创式的成为了首个日更的国漫,可以说值得点赞o( ̄▽ ̄)d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漫画中最具人气的故事应该是《机器人篇》,大家对于绿蓝的人设印象也是基于这个系列故事。它的世界观连续,人物形象饱满丰富,内容生动有趣,是整本漫画的笑点担当。虽然作者没有官方认证,但大多数吃瓜群众还是喜欢把《机器人》当成漫画首条主线,并且不停期待着绿总和小蓝的糖。
但是按照动画组这种改编方式,《机器人篇》活生生成了看一万年的系列_(:з)∠)_
《机器人》、《魔王》算是漫画的招牌系列,本身内容就更有趣、更受欢迎。再者连续的故事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追番需求,更容易吸引新的观众,但动画组的一周一更3分钟,无疑是极大的拉长了故事的节奏,没法让《机器人》和《魔王》的魅力更好的发挥。
至于其他的短篇内容,许多是笛子的生活见闻、或一时兴起的随手之作,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冷笑话或者吐槽,因为本身内核就不足也不够搞笑,即便动画化效果也并不会好(比如七夕、暗恋、等级制)。若能单独把其中犀利有趣、能引起共鸣的提出来,每周做一次专辑,比如“日常”、“吐槽”这种,就足够意思了。而动画把这些短篇煞费苦心的划分成《校园》《网络》《日常》一一道来,而不是花费更多心思在《绿蓝》的主打系列上,在我看来实在是有些舍本逐末。
尤其是现在大多观众都遵循“1集定律”,如果开篇没有达到足够的吸引力,往往会直接选择弃剧,综上所述,在“如何选择改编内容”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动画组开创日更加分,内容主次安排不当扣分,均分80。
02-3
第三个难题,也是最麻烦的,就是各类设定、场景的补充。
前面提到过,火柴人漫画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恰到好处的体现人物个性的同时又能极大保
留想象空间,所以:
伯伦希尔公司究竟长什么样子?
魔王城究竟长什么样子?
绿总、小蓝的表情动作被实体化究竟是什么样子?
他们的声音是什么样子?
我不喜欢BL,只接受BG之类的……
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自由YY,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在没有被实体化之前,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设定和场景。但实体动画化后,这些想象空间将彻底被扼杀,观众能够接受的就只有屏幕上固定的场景,这个时候对于动画组制作的要求就会很高了,毕竟众口难调。
最近大家对小蓝颜艺耿耿于怀的事情举例,其实根本原因也就是刚刚提到的三个问题,一个是信息冗余,一个是内容选择不当,另外一个也就是实体化后,大家对于人物演技的接受程度,漫画中火柴人的各种表情不会造成太多影响,但实体化后,颜艺对于人设和粉丝的伤害程度就非常值得三思了。
而像刚刚播出的《机器人02》,机绿被娘化,镜头画面都是“日宅番”中很经典的少女姿,说实话这种设定我很不舒服,动画组有一万种方法让人不想歪,,而他们刻意这么做的意图无非是一种“日宅”式的商业讨好,满足部分目标受众口味,不过我不属于那部分受众,所以还是希望制作组能够专注于画面、剧情和人物本身(比如去完善一下那个一直没变过的简陋游戏画面),而不要刻意制造一些噱头去讨好观众。
此外一些配乐配音上的槽点,比如《机器人》篇抒情缓慢的音乐并不符合原作中轻松活泼的氛围,又或是星潮时不时出现的少年音并不符合绿总更成熟、沉稳的人设等等。
设定与想象不符的地方可以罗列太多,但大部分是主观意愿,所以一时也没法判断谁是谁非,一直在这里讨论这些可能就要变成吐槽大会了。
所以我们还是回到设定补充本身上来,《绿蓝》设定上最困难的的地方还是表现在长篇漫画上。
笛子的一些长篇在我看来是有电影蓝本水准的,在看漫画的时候每每都会生出快来个人把它改编成电影的想法。但蓝本毕竟只是蓝本,需要补充修正的地方还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世界观背景的完善和人设故事的丰富。许多长篇故事,笛子一句话一张图就能把大家从一个科幻世界带到另一个魔法世界,但对于实体化的影视制作来说就不能这么随便了。
拿《背包侠》来举例的话,笛子并没有怎么介绍故事的背景,但动画就要想一个总是发生恶性事件、治安不好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场景去表现?这个场景下路人又是怎么样的?为了完善设定,动画组增添了不少画面,为的就是让故事里的世界不会产生割裂和生硬感,这点做的还是不错的。
但不足之处在于人设的完善,在《背包侠》的原作里,小绿的戏份就不多,只是一个“喜欢小蓝”的符号。而动画组在制作的时候,也没有给他补充什么戏份,就导致越到故事的后期,就越觉得这个角色是个没有意义的“花瓶”,存在感极低。因为缺少必要的背景以及与小蓝的互动,导致我并没有带入绿蓝之间的感情,自然后期的分别和死亡剧情我也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爆发力和感染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绿蓝》中存在大量长对白,漫画里可以肆无忌惮的写在一个格子里,我们当小说看就行,但动画就得发挥想象力把这个空白的格子替换成各种合理的画面,让观众能够耐心听完对白的同时,也不会觉得画面无聊,所以该如何把握这种长对话的节奏,也是动画后续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绿蓝》漫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内容,出于篇幅的限制,它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背景信息不足、人设不完善,情感转变突兀、或者对白过长的情况。在看漫画的时候大家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是改编成动画或者其他影视作品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希望这些细节能够被补充完整,希望能够在荧幕上看到更好的小绿和小蓝,而不是依旧是漫画的样子,甚至更差。所以这也就引出了最后一个难题,也是绝大多数国产动画都挑战失败的。(顺带一提,该部分难题,动画组解决得分78分)
02-4
第四个难题,如何让改编动画做的比原著更加优秀?
《绿蓝》拥有硬核的故事内容和强大的粉丝基础,比起许多漫画,它的硬件基础算是相当强大了,但能否在这套强大的硬件设施上开发出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就只能看软件层面的东西,也就是动画组的用心程度和制作水准了。
但综合评估下来,《绿蓝》的动画制作水准确实只能算差强人意。
因为这第四个难题的解决得分,是前三个难题解决的均分。如果前三个难题解决的无可挑剔,那整部动画水准自然高于原著,但如果前三个难题解决的差强人意,最后的成果自然也难以让人眼前一亮。
而《绿蓝》动画最后的平均得分是78分,所以也就称不上是一部超越原著的优秀动画。
这其实也是大多数漫改动画的通病,你能感觉到动画组在改编的时候有用心的部分,但更多时候你会看到许多敷衍了事的行为。
举个例子的话,比如《绿蓝》的光头设定,我花了至少三集才接受这种设定,真的,要不然就全都火柴人,要不然全都正常化,光头穿着人衣服究竟是什么设定啊?路人也就算了,主角居然也会突变光头,可能会有人觉得很搞笑,但也十分毁人设了。尤其是长篇里莫名穿插着光头,新粉会觉得诡异,老粉表示真的丑拒。
以及动画中大量静止的画面,一部分特写镜头的崩坏,永远重复的“打字”动画和音效,《机器人02》里跟漫画一样简陋的游戏界面……都是常见的“敷衍”表现。
也许会有人来辩解,日更难度大,时间不够,敷衍一下也没办法等等,但恰恰是这些“敷衍”“差不多”“随意”的行为才让这部作品没法被雕琢的更优秀,而是始终在中值线波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大多数的漫改动画都是商业化气息有余,而匠心不足,这样做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显得平庸,更别提成为爆款。
互联网产品方法论中,有几个观点我很喜欢,一个是不要半成品的功能,一个追求极致,我觉得放在动画制作中同样适用。如果真的觉得时间、成本不够,那从一开始就不要选择“实体化”,专心画火柴人然后省下的时间用于优化动画细节;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实体化”那就不要上交一个打了折扣半成品,看似在分镜、原画、色彩、配乐上各打0.8的折扣,其实最后动画呈现的整体效果可能就是0.8*0.8*0.8*0.8了。
03.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绿蓝》漫画和动画的观感吧。
如果用“独树一帜”来形容《蓝绿》这部特别的漫画的话,那到目前为止,动画的改编并没能让这部作品继续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相反是让它变得平庸了,让它看起来和其他的国产动画并没有太大差别,所以只能说很遗憾。
但并不是说未来就不会有所进步和改观,我依旧会心怀期待。
因为终有一天,《绿蓝》会有第二季、会有大电影、会有真人剧,而我所愿是这些作品在不断贴近大众的同时,也能将更好的“绿蓝”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让他们不断以更佳的姿态走向更多的观众。
夏之卷结束,心里的评分依然没有上涨
其实热度这么高完全是因为原著粉丝基数大,从粉丝动漫角度看确实满足了大家看到真人的需求,但单纯从一个动漫的角度来看确实差强人意
日更的确让人惊喜,但也导致节奏拖沓的问题
内容注水比较多,改了很多简单发糖的故事,但是笛子姥爷那些真正圈粉的,聚焦科学和人性的故事缺鲜少见到改编。当然也有可能是审查的问题,戴着脚铐跳舞着实不易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配音的问题,我一开始也觉得有点奇怪,后面明白了,绿蓝之所以难改编就在于原著是火柴人,所以读者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对独特的绿蓝。我敢说,如果不是因为笛子姥爷曾经画过绿蓝的真人图,动漫形象出来之后都会遭到很多吐槽吧。想通了这点就觉得配音可以接受了
总之,希望制作方不要把绿蓝当作单纯的粉丝动漫,而是认真而有诚意的去制作
一年多前,我听了一门可持续工程学的课程。主持课程的老师在该领域算是国际一流的("world-leading")学者,我也从他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类前途命运的认识和思考方法。我们在课堂上曾经花了10分钟讨论了一个问题,也即人工智能是否会挤压人类的就业空间。在此之前我没有理性地分析过这个问题,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经过这十分钟的课堂讨论,我感到自己被老师说服了。今天我写的东西,基本观点应该和老师相同,不过主要还是我个人的私货。
我相信这个领域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论述,这些论述肯定包括了大量不同的研究视角。我并没有参考前人的工作(除了课堂讨论),只是谈下自己的感想。其实,更合适的角度应该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层面的,而不是可持续发展层面的。无论如何,我对我的结论持开放态度。
在机器人篇中,小蓝开发了一个智能翻译的工具并部署在机器人小绿上。作为人类翻译的小绿实际上借助机器人小绿的智能翻译功能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因而其工作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小绿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行业”翻译业的冲击,这让多虑的小蓝又自觉在抢小绿的工作,因而他感到抱歉。
和原作者不同,我认为小绿作为高级别的翻译工作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没有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他的职业,短期内最多产生业务形态的转变。
在工业时代,人的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对于物质财富的无止境的追求,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前一个时代被视为发展目标的,很快就会成为人们x以为常的现实,成为进一步提升生产力的起点。在智能手机作为个人移动终端以前,人们并没有这样的需求。但伴随技术进步而来的,并非需求被满足,而是需求的扩大。如果没有个人化智能移动终端,那么下一代移动数据协议的需求或许也不会那么迫切。
当今的社会生产中,大量的工作是重复性劳动。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就在强有力地替代人去完成这样的重复性劳动。这里的重复性劳动并不仅仅指的是肢体动作的重复性,而是生产活动在逻辑层面的冗余。在印刷领域,雕版相对于活字是冗余的;铅字相对于计算机照排是冗余的;文字印刷相对于HTML+CSS的在线传播又是冗余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过程是减少劳动冗余、消灭重复性劳动的过程。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创造性劳动。任何劳动都是满足人的需求,但创造性劳动中人的发展是其直接目的。创造性劳动最直接的例子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是以人类的逻辑语言形成对自然的认知。在这样的活动中,人无疑需要作为主体,而且其终点也包含人类的价值判断。另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艺术。一种传统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必须是人为的,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这种想法或许可以过时,但我坚持人类是艺术的尺度。
人工智能对社会分工的影响是这样的。它和其它的自动化技术一样,会替代重复性劳动,挤压原有依靠实践重复性劳动为生的劳动者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创造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需要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力投入。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社会上仍有一部分创造性劳动是必须有人介入的。
我需要承认,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社会生产发生一些变化。在短时间内,一些行业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一些重复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岗位的从业者将最先受到冲击。这里面,那些缺乏学习能力,无法掌握创造性的职业技能——此处的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人,将会在结构性变革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就像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被淘汰的产业工人,他们之前占据的生态位本就是未被解放的生产力,因此当变革来临,没有掌握新的生产工具的旧体制职工必然首先成为经济转型的牺牲品。
中期尺度上,人工智能会改变部分行业的形态。我相信产业和科学一样,是通过范式转变推动变革的。可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生产力会有渐进式的发展。但等量变积累成质变产业的社会结构就会发生剧变。这种质变往往和新科学进入产业界的过程密切相关。我不知道引起下一次变革的是否真的就是人工智能,并且我非常相信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不会改变什么。我只是推测一旦人工智能的能力达到了它被预期的水准,那么一些行业的形态就会变化。过去被束缚在低水平劳动上的人可以去从事其他种类的劳动。一些旧的产业可能垮掉了,但与此同时会产生一些新的产业,而且这些新产业从前景上恐怕要比旧产业强。
人工智能的问题上人们喜欢拿汽车和马车的差异来举例,虽然这个例子在历史细节上未必成立。当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大量的马车夫会失业。但同时汽车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岗位,还会有等价于马车夫的出租车司机这一新职业的出现。在工作条件上,实际上新产业相较旧产业还有所改善。表面上看,这一观点似乎不太适用于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似乎不会用一种岗位替代另一种岗位,它只是单纯去消灭旧职业。事实上,根据我们上一节讨论的,人工智能消灭的只是重复性劳动,并且它还创造新的需求。
还有一个长远尺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超越了本文的讨论范畴。因为本人觉得要想达到强人工智能广泛参与人类的生产活动,那不啻于实现了共产主义。值得注意的是,本人并没有表示上述目标在时间上遥不可及,只是在程度上超出了当前的认识。
具体地,以小绿面临的困境举例。小绿曾表示,翻译界的从业者也了解到了人工智能对他们职业的潜在冲击。但我认为,至少在2019年年初,在现实世界的设定中,人工智能对翻译从业者的助益是要明显大于威胁的。一方面,实际可得的中英文智能翻译工具还达不到基本可用的条件,遑论超过人类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智能翻译的进步带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成熟,意味着翻译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现实的技术问题是,虽然目前我们OCR、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的技术已经臻于化竞(Google展示的自动电话预约理发店着实令人震惊),但自然语言处理中语义转换相关的算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这样的翻译算法才是翻译的核心所在,也是小绿作为人类译员面对机器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机器学习的翻译工具就算能够翻译合同、说明书和文献,可是莎士比亚怎么译?猫椅子人诗词怎么译?两栖动物膜拜文献怎么译?诗经楚辞怎么译?俳句又该怎么译?人工小绿或许可行,人工许渊冲老先生呢?还有,目前的NLP技术,连机器人小绿也是绝不可能理解《献给阿尔及侬的花束》文本的,基于一个看了原文你就会明白的原因。
正如FDA对非确定性的医学影像重建算法的谨慎态度一样,短期内,人们仍然不能让人工智能承担责任。图像算法的问题可能会带来误诊,而法律文书弄错了搞不好牵扯出民事纠纷和刑事责任。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只能起到从属地位——就像它现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样。我个人认为,这也是现阶段人工智能算法产业化的最大机遇,及作为人类判断的辅助。
人工智能对于翻译的挤压或许可以从这样一个例子中窥见。Mathworks的MatLab手册是以英文版为主,并同时提供部分条目的中文版。然而中文版的更新有时不及英文版及时,那么Mathworks还提供一个机器翻译的功能,让用户可以浏览最新英文手册的中文译文。这样,他们公司的中文译员就显得并非绝对必要了。具体到这个例子,其实我怀疑Mathworks根本没有动机去减少翻译团队的人数,因为人工智能这里满足的是它自己新创造出来的需求。甚至Mathworks可能还有动机去扩充翻译团队,让他们充当人工智能里那个人工,去优化训练翻译模型的语料什么的。这里就纯粹做个假设。
所以只要小绿的业务能力足够强,他短期内所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一般会是积极的。至于中期,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是翻译工作进一步外包化,翻译的职业可能会包括更多调教计算机的内容。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毕竟会计们之前还打算盘呢。
给五星,实在是因为动画组在日更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个不崩的水平和画面,让我不得不给好评,来拉高这部番的评分。
我是从动画开播才开始入坑去补漫画的,漫画已经足够优秀,不在这里过多阐述,只说说动画的感觉吧。
先说说配音,看到很多原著党说配音不好,不是他们心里的感觉,动画党表示,配音很符合绿蓝的人设啊??小蓝更活泼可爱容易炸毛,绿总更温柔深情偶尔告白,我一直看国漫,所以对于国内配音比较容易接受,我觉得他们做的已经很棒很入戏了,至少不会有尴尬的点出现。
绿蓝很有意思,周一到周五更新的都是沙雕小片段,偶尔虐虐腐女们的心,有时候又甜的牙疼,顺便还能通过小故事来给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到了周六的长篇,一次性更新20+分钟也真的没法再苛责了,况且周末的长篇质量很不错,画面很少有崩,能截到很多好图……
甚至它也摆脱了“卖腐”的标签。
因为……它正儿八经的表白了啊【笑
那么,一起期待一下秋之卷?
这种类型的动漫日本十多年前就有了,这个漫画的作者肯定是抄袭了某个日本漫画家的漫画,这画风,2018年了都这么落后,难看死了,这个漫画作者有没有脑子啊,我要是他肯定一头撞死!什么玩意儿啊?抄都炒不好的吗?!恶心啊!这个玩意难看死了,里面人物表情都快要看吐了,难受!侮辱蓝色绿色,真是可耻!作者赶紧把你的漫画烧了吧!真是有够恶心的。
1、时不时冒出来的大头 讲实话我虽然不太在意但是对路人来说很劝退,因为太突兀了(我安利卖了好几次都毁在标题和大头上了= =)不知道是制作经费不足还是别的原因,如果下一季能改的话还是很好的
2、配音问题 其实我是729的粉丝,也觉得双儿和星潮两个人很适合绿蓝的角色,但是在一些场景爆发力不足听起来会有1、、尴尬/中二(比如最后一集小蓝特别高兴地喊的那句谢谢谢谢谢谢你)然后是小少爷和医生,我觉得声线不太搭(有点偏凶/中二(??好难描述啊)(这个确实有主观因素在吧但是跟我感觉一样的还蛮多的,希望第二季能好一点吧
3、剧本问题 本来周更+每天一块单元的模式还挺好的,但是这样选的故事就都是那些带1、、哲理的小故事,容易给观众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还是直接全部选长篇/主题更明确的小故事更好一些,而且我最爱的周末篇变成了机器人篇我觉得还挺可惜的......觉得可以机器人一周占两三天,然后长篇占两天,剩下一两天放小故事这样子。然后长篇的节奏问题还是有的,希望第二季节奏把握的更好一点吧
4、画风问题 感觉怎么说呢,人物的脸僵硬,没什么变化......表情丰富一点的话会更好的说,而且还有奇怪的大头(又回到了开头了呢),希望第二季能更好吧
最后,看见我每一段最后一句话了嘛,我要看第二季啊!!!!!
原著党,先说好的方面:1.剧情基本和原著相符,没有过度改编;2.人物形象尊重原作者,场景设计可以看出费了一番功夫,美术好评。不好的方面:1.配音无法接受,不是说声优的问题,而是选角的问题,配音导演有好好认识到蓝绿两人的性格吗?现在的配音和两人个性完全不符。当然声音如何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也会有觉得配得很好的人,但作为普通观众一员的我无法接受,减一星;2.国漫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我相信是客观条件限制(资金、时间、技术等)导致的,特效粗糙、帧数过少、画面不流畅,再减一星。
最后说一个优劣参半的现象:姥爷把小绿和小蓝画成火柴人漫画,在我看来初衷是用尽可能方便而有趣的方式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人工智能、科技与伦理道德等)并引出思考,漫画的书面形式对于表现简单场景下的长对话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对创作者而言可以用尽可能多的方式传达出自己的完整想法,读者也能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各个方面的深入思考或横向延伸,这也是蓝绿吸引我的点。但改编为动画之后,观众思考的空间变少了(这也是电视作为冷媒介无法避免的特性),有些值得细细揣摩的话在荧幕上不经意地流走,我觉得很可惜。当然好处是动画比漫画看起来更轻松更省力,娱乐性更突出了。
总之并不觉得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漫改作品,但也希望国产动画和漫画能够继续加油呀!支持笛子姥爷和所有原创工作者!也支持所有每天累到爆肝的动画行业从业者!!感谢你们的热爱和坚持让我们看到国产动画漫画的进步。(如果有)希望大家和我理智讨论,万分感谢。=͟͟͞͞=͟͟͞͞(●⁰ꈊ⁰● |||)
先四星鼓励一下。
商业化气息有余,匠心不足,原作漫画很优秀,但动画实在平庸,整体节奏不佳,让人感觉不到原作中的笑点和内核,满足粉丝是够了,但想要突破圈层、形成传播很难,说实话有点浪费原作高质量的内容了,希望以后能改进吧。
国漫在摸索从故事内容出发,想要做到内容为王,这部漫画真的是不二选择!虽然起步阶段做的不算是特别的完美,但已经非常还原原著了,很满意了!加油!
1-72.
配音有点打扰了……为什么某人这么久了还是无长进啊!!!
两个男孩直白的“喜欢你‘态度可嘉,但剧情真是越来越烦,把整段故事打散拆分成一个个毫无逻辑的段子就不说了,关键这些故事逻辑低幼故作深沉矫情中二,好好卖腐不行吗,非要强行插个刀像个不成熟的高中生,令人头疼。
很喜欢原著 动画尚可 OP和ED超级好听了 然后剧情改的有些画蛇添足的地方 制作和改编还可以进步 所以给的四星 大概还是没钱吧 3D用的也不算多 光头和动漫脸能不能不要同时出现 太奇怪了 嗯 吐槽完毕 小绿和小蓝太配了ԅ(¯ㅂ¯ԅ)
婉拒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求生欲这么满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到这么甜!不用多说,我都懂!!
虽然是泡面番,但作为国漫日更这一点本就是壮举了,还难得保持了不错的质量。动画采用单元剧形式,新颖的无性别设定,大多数时候小绿小蓝是双男主,却也时而转换性别变成男女主甚至双女主,很多日常篇都让人直呼真实。值得吐槽的一点是个别集数被删减,且“我喜欢你”只能说成“我欣赏你”,看来国内对于bl的审查制度还是太严格了
为绿总打星!原作漫画故事特别有趣,请支持一下会动的动画版!
表白双儿星潮阿老师以及729全体!然而这跳脱的脑洞和中二的剧情,我,我,我努力刷下去…看了原作风格之后想给动画组加好多鸡腿,真·亲妈认证·自动完稿小精灵啊
第一集我非常满意,蓝妹儿好傲娇,绿总好帅\(//∇//)\
杰里杰气的,举报了
追了小一年的动漫终于出番,沉浸在日更的喜悦中,过几天再来更。
比起漫画来很逊色了,魔王篇对白稍显拖沓和生硬,不过两位配音演员与我想象中的小绿和小蓝的声音还是很相近的,环境布置很好,背包侠细节部分简直处理满分!感人啊!为了伯伦希尔的荣耀!
我觉得画成人的样子反倒有些尴尬.....还是火柴人习惯吧……
好神奇的番,完全没法做剧情简介啊,目前看了总集篇1和2
这些脑洞也太有意思了吧!!!好喜欢这几个: 1 只能看到未来没有过去的 2机器人反问人间事实无法反驳和助攻的日常 3魔王教你换位思考 4发明家和沙漠王子 5背包侠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耽美番并没有消费腐女,该老老实实告白,就告白了。不像别的番,各种体位,各种骚话,完事儿不承认自己是基番。当然,作品优秀也是一个原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