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魏尔伦。 这是两个天才的碰撞。 发了狂的天谴,盲了眼的爱情。 ********* 上大学时我第一次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老师带着布道般的热忱,为我们深情朗读他自己翻译的兰波的诗作。兰波与魏尔伦,这两人的名字从我第一次知道起,就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然,其实我们满是现实主义大师的课本里,没有魏尔伦,更不会有兰波。就算是真的有的话,我揣测对他们绕不过去的关系的描绘恐怕也会是“亦师亦友”之类,虽然我以为用“爱得死去活来”来形容也许更贴切些。 他们是比波德莱尔更肆意张扬,颓废狂野的天才搭档。 ********* 1871年,17岁的兰波接受当时已是著名诗人的魏尔伦的邀请,去往巴黎。魏尔伦此前曾读过兰波的诗《醉舟》,十分欣赏兰波的才华。来到巴黎之后,兰波就住在魏尔伦的家里。当时魏尔伦已经结婚,妻子家境富有,他就住在岳父家中。除了魏尔伦,兰波的到来成了所有人的恶梦。他恃才傲物,举止怪异,放浪不羁,基本是走到哪里,就一路毁到哪里,无论是魏尔伦的家人还是魏尔伦以前常往来的巴黎文学精英团体,都对他反感畏惧,避之惟恐不及。 惟有魏尔伦如同发现了灵感源泉一样,对他着迷不已。两个人很快就同居在了一起,生活放任无度,酗酒、吸食大麻如同家常便饭,共同“探索了感官享乐的全部过程”。 魏尔伦为了兰波抛妻别子,两人去了比利时、英国流浪。疯狂的两年同居生活中,两人相互追逐,彼此伤害,纷争不断。1873年,在最后一次争执中,魏尔伦开枪打伤了兰波。魏尔伦被逮捕,并因杀人和行为不端的罪名被判入狱两年。这段孽恋也由此画上了休止符。 之后兰波一人孤身返乡,很快就写出了他最知名的作品《地狱一季》,而今这已被公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此后,兰波就放弃了写作。他一生最光彩绚烂的作品就诞生于他20岁之前,诞生于他与魏尔伦疯狂纠缠的几年中。而后他四处漂泊,经历繁杂,甚至贩卖军火,最终37岁时病逝于非洲。 魏尔伦死于1896年,他还在世时,已诗名鼎盛。而兰波的诗歌,当时并不广为人识,魏尔伦是唯一发现兰波恒久生命力的人。 ********* 电影《全蚀狂爱》出自一位女导演艾格尼依斯扎·霍兰,她之前拍过一部我挺喜欢的电影《欧罗巴,欧罗巴》。但说到这部电影,除了真实存在的故事本身就足够蛊惑诱人外,电影本身并谈不上有多么出色。总感觉有些就事论事,并未能如片中诗人的作品那样,获得穿越时光的永恒的生命力。 这个电影的最大亮点,也许就是扮演兰波的时年20岁的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 兰波,关于他的外貌,有人形容“温存而伶俐”,也有人说他是“肮脏男孩”。不过若从相片上看,莱昂那多与兰波和还真颇为相似。 那个时候的莱昂那多纤细、稚嫩,青春不羁,光彩照人。倒不是说那时的他演技有多出色,更大程度上是外形和年龄的贴近帮了莱昂那多大忙,那个天使面孔、魔鬼心灵的兰波被他演绎得充满了奇幻色彩。可人物一旦上了年纪,那种感觉就消失殆尽,莱昂那多力有不逮,表演的痕迹立刻就显露了出来。 威廉·冈特在《美的历险》中这样描绘魏尔伦:“他的眼睛有点斜视,其貌不扬,像个坏蛋,四肢长着浓疮,缠着叫人恶心的破布条”。电影里的魏尔伦大致就是这样了,如果不是更糟的话。戴维·休利斯扮演不到30岁的魏尔伦(我至今耿耿于怀地记得,此人拿走了93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又老又秃又委琐,被塑造得像个酒鬼和懦夫,你实在很难把这个形象和一个著名诗人联系在一起。在兰波光彩照人的魔力下他完全昏了头,成了个无用的欣赏者和用暴力掩盖懦弱的可怜虫。 ********* 我以为,这部电影除了描绘一场惊世骇俗的疯狂爱恋外,更大的价值也许在于,它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兰波与魏尔伦。 找到了! 什么?永恒。 那是太阳与海 交相辉映 我永恒的灵魂 注视着你的心 纵然黑夜孤寂 白昼如焚 ——兰波 《地狱一季·永恒》
附: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这一系列文章中谈到的电影,皆涉及一些作家的同性爱情故事。之所以取这么个俗不可耐兼狗血淋漓的名字,其实也是拜各种译名所赐。就好像Wilde译成《心太羁》本很绝妙,而有人非要译作《王尔德的情人》;又或者如同Maurice不译作《莫瑞斯》而要译作《墨利斯的情人》一样,生怕观众不想入非非,硬是要把“情人”安在上头。
之前觉得Jack就够美貌了,直到看了这部小李子真的太好看了!!特白蓝眼睛贼漂亮头发感觉软软的,以至于自始至终不能接受他跟那个又老又丑的秃子谈恋爱(好吧,我就是肤浅)我有多不能接受魏尔伦就有多不能接受现在的莱昂纳多!二十一岁的小李子颜值绝了!!兰波很皮很作很可爱很大胆很善良,他大闹诗会的时候魏尔伦那一笑好宠溺!他俩相处模式完全热恋小情侣,但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实在受不了他对自己妻子所做的一切,他暴力欲望强烈自私贪婪,甚至变态,完全渣男啊!不!人渣!他总是这样,不管是马蒂德还是兰波,总是做错了之后再道歉,一直就想让他俩都离开这个变态,那个女孩真的超级超级漂亮啊!!我真的看不到魏尔伦身上有什么优点,让他俩都甘愿死心塌地。兰波还是做了最害怕的事吧变成了自己眼中的别人,归于了平常。
KEY WORDS Rimbaud and Verlaine Rimbaud:Don't expect me to be faithful to you. Verlaine:Why are you so harsh with me? Rimbaud:Because you need it. 我是因为这段对话才有心去看Total Eclips。事实证明,它果然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Rimbaud和Verlaine这一对是众人皆知的疯狂,除却同性之恋本身,两人的分分和和也闹的满城风雨。 直至1873年7月10日Verlaine击穿了Rimbaud的手掌,后者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当 Verlaine在监狱接受肉体的禁锢时,Rimbaud出版了在当时反映冷淡的《地狱一季》。当Verlaine服刑期满释放之后,出现在他面前的已经是19岁脱离了稚气,丧失了诗人之心的Rimbaud。 1875年3月,Rimbaud去斯图加特看望了Verlaine,那之后,两人再未见面。 Rimbaud漂泊的人生终于在他37岁那年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临终后结束,而Verlaine在此期间的景况亦相当凄惨,唯有酒精一如既往的麻痹着他失去了鼓动灵魂和残破的身体。 也许正因如此,Rimbaud的死才会显得格外突兀。正像他们曾经有的爱情,当疼痛已经过去,以为时间就要将自己交付永恒,赫然发现有道尚未愈合的伤,它倾泻而出的竟是深深的眷恋。 Verlaine:对他的记忆犹如太阳照耀着我,永不熄灭。 KEY WORDS 手心的太阳 “太阳,这温柔与生命的炉火 将燃烧的爱情注入沉醉的泥土” ——Rimbaud《太阳与肉身》 I want the sun!I want the sun! 当年轻的Rimbaud初次对长他十岁的Verlaine说出这句话时,少年的青涩的执着显露在脸上,嘴唇翘起的弧度和紧皱的眉心都是惹人疼爱的倔强。男人略带戏噱的眼神注视着眼前少年闪烁的眼睛,大概将它当成这个桀骜的小诗人一时发狂的想法。 然而,当他一次又一次的听见少年在梦中的呼喊,当大海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一刻,少年近乎痴狂的甩掉身上的衣衫冲进海浪里,当少年紧紧的拥住他亲吻着他的脸颊,当快乐像潮水一样在两人的身体间推来荡去,内在和肉体一同嘶吼着冲上最高峰时,他终于明白,太阳将是伴随眼前这个年轻的终生的记号。 Rimbaud 把太阳刻在了爱人的手心,凌厉的刀尖残酷的宣告着他充满私心的爱情。他鄙视圣人,诋毁神明,他站在诗人们聚会的餐桌上叉开双腿用一泡尿浇了他所不屑的陈词滥调。他是个恶劣的顽童,是个粗鲁的流氓,是被上流社会不容,中产阶级所诋毁的疯子,他是那样一个人,一个天才,一个抛弃了婊子女神无耻的眷顾,信仰太阳的力量并想借此通过自己的手改变世界的人。诗歌之血在诗稿上沁开来,漫过稿纸长长的白色纤维,一丝丝,一层层,那声音是如此刺耳,以至于他出离忍受的在图书馆里嚎叫出声。 当长久以来的疯狂最终将他们逼上悬崖,已是几经离合的两人站在崩溃的边缘。而Verlaine的一颗子弹终结了这一切。 Rimbaud 的手掌在阳光下晃动,他苍白的面颊上露出一丝几近嘲讽的笑容,他合衣躺在床上,身边摆着刚收拾好的行李,他的恋人——才用恫哭和乞求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 ——此时正坐在正对床头的一张椅子上,颤抖的手臂架在椅背上,手中的枪毫无目标的朝着Rimbaud和他共同面对的太阳的方向,仿佛是经受不住诱惑,也或许是手指失控,子弹沿着枪管的方向旋转着划出一条优雅又滑稽的抛物线,像一个笑话,亦或是邪恶的报复,就那样冲着Rimbaud伸向太阳的手掌奔去…… 砰! 太阳滴血了。啪嗒,啪嗒,溅湿了少年光洁的额头,凝固了他略带惊讶的表情。他痴痴的把手掌翻过来,手心热辣辣的,被灼烧得生疼,那分明是太阳的温度。 太阳攒在自己手心里,却总感到错过了什么,只是现在太痛了,想不起来…… KEY WORDS Total Eclipse “我忧郁的心在船尾流连, 我的心被烟草覆盖 它们在我心里喷射着汁液 ……接着就是酒足饭饱 当他们嚼完了烟草 我只好为了健胃蹦蹦跳跳 可如果我的心被吞噬 当他们嚼完了烟草 怎么办呢,噢,被窃的心?” ——Rimbaud《小丑的心》 Rimbaud 无疑是爱情的小丑。他讥讽Verlaine对他妻子的热爱,嘲笑他的所谓忠诚,他践踏Verlaine对自己因爱而生的隐忍,甚至用最严厉的词语辱骂他,贬低他作为诗人和男人的双重自尊,他站在自己的舞台上,被聚光灯所照耀,以年轻为资本肆意妄为,然而事情却并不那么如他意。那感觉像极了一个娇纵的公主因为国家濒临灭亡,而被迫给一个在战乱中救她性命的骑士做了情人。而她的情人还要在跟她欢娱过后的早晨在床边的地上拾起衣裤,悄悄的穿戴整齐,在他身后轻轻掩上门,穿过半个城市回到他家,回到那个光着身子躺在那等他的老婆的床上。 谁也看不到小丑的哭相,即使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忘了怎么哭。大幕落下,他终于回归到那个面无表情的玩偶。 所以有生之年,Verlaine从没听过Rimbaud说一个“爱”字。然而在那个Verlaine追随被自己岳父赶出来的Rimbaud而去的那个大雨的夜晚——或许早在两人第一次见面擦身而过的瞬间,亦或是命运——就注定了Rimbaud必将被爱情所困。对于他来说,一只脚踏进爱的旋涡,另一只脚就离黑暗深渊的边缘不远了。 那是他赌上自己拥有的一切天分和作为诗人的灵魂所付出的爱情,他选择了Verlaine,他把自己的言语交给他,让他来主导自己表达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交给他,让他支持自己衣食所需,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统统交给他,任由他处置。 早就说过,“她能给你的全部只是性。” 而我不是。 而你却在我的身体和灵魂二者当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 于是作为诗人的Rimbaud死了,为了成全你有所亏欠的爱情,我做了比死还要让人感到悲哀的牺牲。我不再写诗,不再为愤怒冲昏头脑,那个自由的灵魂最终被释放,消失在太阳的尽头。而这个肉体的存在只是为了赎它从前犯下的罪,为了向你赎罪。我信神,只是为了让自己相信对你的爱不是和你做爱那么简单,也不像写一首诗那样复杂。 被侵窃去了心,剩下空空的胸膛在峡谷的风往来的穿行中呼呼作响。 这是带着腥甜血味,爱的侵蚀。
我爱的不只是你的菊花,兰波
这世间再没有一个人美过1995年的莱昂纳多。纯净、妖孽、张狂、可怖,宛如毒药般蛊惑人心的美。也再没有一个人比过十六岁的兰波,无所忌惮而又无所依托的完全恣意的生命,宛如太阳一般近身即焚而又令人神往的人类。他是必须死在他的传说和永恒里的人。就像魏尔兰说的,他是他“巨大而光耀的罪”。
许多年后,兰波死在了非洲,魏尔伦重新开启记忆之封,依稀仿佛间他又看见兰波,年少依旧、红颜如故。兰波缓缓低下头亲吻魏尔伦的手,再次抬起的双眼蓄满泪水。兰波的灵魂奔跑在无垠的沙漠,风沙掠过,他说:“我找到了。”“找到了什么?”“永恒,就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
烟行媚视的美人从来都是致命诱惑。诗歌、天才、放浪形骸,疯狂、死亡,与美少年,经久不衰。Look, Mr.Rimbaud gave birth to a bullet! SHOOT ME!!! You would say that, I just knew it!——BTW,RB姐姐的胸真是HUGE~
找到了! 什么?永恒。 那是太阳与海 交相辉映 我永恒的灵魂 注视着你的心 纵然黑夜孤寂 白昼如焚 ——兰波 《地狱一季·永恒》 PS:the poster sucks
我爱上的第一部电影,莱昂纳多演得太天才了
鬼畜蓝颜往往骄纵狂放,恃宠而骄,锋芒毕露,得寸进尺,有一种冲破束缚的原始野性,对于戴着镣铐过日子的上层文艺中年具有致命诱惑。想养一只就要备好金山银山供他挥霍,强大内心供他打击。不然那些吸引你的闪光点最后也会成为扎到你忍无可忍的毒刺。基情是一种毒药,鬼畜蓝颜更是毒药中的海洛因啊。
看完以后想起来明天是拜伦去世将近二百年的日子,如果拜伦是整个英国的情人,兰波更像法国贵族床上只裹着丝绸的男宠。
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如果说世界上确实存在兰波的doppelgänger的话,那只能是卢西安·卡尔。”冥冥之中他们让Leo演了兰波,然后让Leo的年轻分身Dane演了卢西安。
小李一直演技派 只可惜长的太帅了
前半部分还神采飞扬,中段就开始跑草泥马了。像兰波这样如彗星划过天空的文学天才,不把重点放在他的象征派诗歌上都在讲些什么JB玩意儿?真心满分的也就巅峰颜值的小李子了,美得让人可以为他犯下一切罪行,一个眉眼就能把人的魂魄给吸走~~~
没有人能用电影诠释一个作家,所以这电影其实只是拍了个同志爱情故事!至于诗人兰波的伟大,还是读他的诗吧……
我惭愧,印象最深的是魏尔兰他那一年少女相的大胸脯老婆,童颜巨乳的典范啊,怎么舍得抛弃她呢?
那时的Leonardo惊为天人
最不可容忍的是,我们竟什么都容忍了下来
天才总是天爱、人爱却往往不会自爱。
莱昂纳多那年二十一岁,明眸皓齿,我见犹怜。开篇还不知道是同志片,看见两男主时想“果断搅基吧”,后来...有些爱,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有些爱,相爱相杀、至死方休。不能说哪种爱好哪种就不好,你遇见怎样的爱人就会有怎样的爱情。人有时连自己、自己的未来都控制不了,又怎能控制得了爱。
Leonardo浑然天成的演技彻底征服了我。整部电影就像个神话,而他瘦小的肩胛骨看起来就像天使的翅膀。在我眼里后来他的一切演出都没有超越这个在情感上天真到近乎无知的小诗人。不管是戏里的蓝波,还是戏外的里奥,都是天才。
每一个老年丑逼儿诗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被迫害的不羁美少年
喜欢小李子演的兰波,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神经质的天才诗人,悲剧的遗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