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法国人首次下厨按想象矫做一“清淡口味”的越南菜
要想把口味清淡的东西做好 最关键就是要保留其自然 像那木瓜 是要用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玩意 而不能用一个工匠精心雕琢的巧夺天工的翡翠木瓜——美则美已 还可晶莹剔透 但意思明显就全面拧巴了——陈英雄显然知道这点 所以让那个关键的木瓜猴到树上去了。
可惜小陈功力有限,其结果就是:做清淡的东西也攒了太大的猛劲了吧! 从头到尾矫揉造作得不行 从镜头、布景、音乐到表演和故事本身——这个故事也就不想多评述了 其实就是琼瑶姑姑最拿手的那种材料 只是琼瑶姑姑有时候用马景涛似炽烈的激情和刘雪华似汹涌的泪泉来表达 而小陈用憋着一股暗劲的刻意不释放的所谓宁静来讲述而已。
有一种评价是有点恶意揣测和下做的 叫做“刻意迎合西方人的胃口”或“虚构一种西方人的文化想象” 但看这个片子 你真是要不由自主地冒出一种让人难受的感受:小陈在死乞白赖地雕琢一个50年代乃至现在都不存在过的超现实主义越南和一种精致而人工的“东方爱情”——当然 懂行的人都知道 小陈作为一个“越南人”其实14岁开始就生活在充满浪漫臆想的巴黎了 他也没办法 只能浪漫臆想东方。
浪漫和臆想都没错,关键还是看“做菜”的手法和功力 要想假做真时真亦假 一定要这个假变得自然——自然了就是上品!像日本《四月物语》韩国《春逝》的淡品 把劲都用在走貌似“Let it be”的感觉路线——包括其故事和结局都在编织“随它去吧”的散漫意思 让精心“做菜”的力道尽量消弭、隐藏起来
当然 这毕竟只是小陈的处女作——不过好在他虚幻的图景和法国人乃至美国人虚幻的东方图景是出自一辙的 出手就在法国获得了好收成 算是理所当然的幸运!
2 ) 前半部是唯美小片,后半部糟心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暑假里会在奶奶家度过,某个暑假我看了报纸,上面有这部电影的推荐,写的很是唯美,令人向往——梅,怀着孕,在某个午后小憩着,手里还有未读完的书,院子里布满植物,水开了发出嘟嘟嘟的声音......诸如此类描述吧。我喜爱的把这块版面剪了下来做成了剪报。
直到昨天才完整的看完了这部越南电影,关于越南电影的感受还仅仅停留在杜拉斯的《情人》,而这一部《青木瓜之味》却是另外一番风情。前半部相当完美,画面人物都无可挑剔,可爱的萝莉在大户人家做仆人,做的每一个动作结合了背景都美的不像话,非常少的台词,淡淡的体现这户人家的不如意,这个家庭的生活程序。
可是陡变从小萝莉长成后开始,因为小萝莉长大了不仅变的有点痴痴呆呆,看人看物的眼神有点不对头,是太做作了还是怎么的,音乐家的未婚妻和音乐家的交往也忒夸张了。简而言之就是长成后的梅和音乐家莫名其妙相互勾搭上了,气跑了音乐家的未婚妻,这可一点也不可爱啊,后半部简直就毁了。最后那个“唯美”的镜头,都觉得些许荒谬。
3 ) 女性的觉醒与被压迫
越南影片《青木瓜之味》以娓娓道来、低吟浅唱的语调讲述了女主人公“梅”先后在两个家庭中做女佣的经历,她的成长境遇是影片叙事的线索,她的生命经验是影片叙事的韵脚。伴随着舒缓流畅的横移镜头,置身于潮湿青翠的热带夏季,影片向我们展示了梅身体和意识的觉醒,也让我们看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一、身体和意识的觉醒
梅与青木瓜有三次接触。第一次,是梅看到青木瓜的白色汁液滴落在树叶上,随后,小男孩故意在梅的面前向花瓶里尿尿,见到了男性的身体意味着性在梅身体层面上的觉醒;第二次,是梅将青木瓜作为食材,随后,梅在自己颇有好感的阿权面前,特地穿了件红衣服为他布菜,对男性有了爱慕之情意味着性在梅意识层面上的觉醒;在第三次出现青木瓜之后,影片已经接近尾声,结尾的梅怀孕意味着她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性行为。梅对于性的体验有完整的递进脉络,即先有身体上的本能反应,后在意识上知性为何物,这符合人的本性——前者属于“本我”,后者属于“自我”。
二、物质和精神的压迫
“男人伤害女人,女人相依为命” 是梅童年时期生活的那个家庭中的人物状态——丈夫四次抛下妻子、带着妻子的积蓄出远门,而且最后一次远走的期限是永远,妻子只得和丈夫的母亲、和孩子、和女仆们一起省吃俭用地生活下去。不仅如此,影片中多次出现蚂蚁、老鼠等等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家庭中,男人的地位高于动物,而女人的地位不如动物——男孩用蜡烛油玩弄蚂蚁,用老鼠惊吓梅致使她摔碎花瓶——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镜头是梅擦洗地板擦到小男孩的脚边时,镜头从下至上由脚部移到了脸部,这一个仰视的视角,一个有些卑微的角度。女性积攒财物,这财物却成了丈夫抛家弃子的资本;女性辛勤劳作,这劳作却让她有了被男性拿捏的机会,这意味着男性对于女性物质层面上的压迫。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梅来到了自己童年时期就思慕的阿权家中做女佣,并与他终成眷属,这个桥段看似美好,但影片前半部分中的男权压迫并没有被颠覆——在梅的童年时期她做女仆的那个家庭中,男主人离开后,男主人的母亲对他的妻子说,“如果你知道怎么爱他,他就不会跟别的女人跑了”,在这段关系中,笔墨较多的部分是这个被抛弃、受伤害的女人,而那个男人是追求真爱去了;在梅成年之后做女仆的家庭中,梅成为了促使男主人抛下妻子的角色,在这段关系中,不是没有人受伤害,只是笔墨浓重的部分不是那位弱者。这是两段几乎一样的故事,男主人也是一样的爱音乐,只是讲故事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影片的后半部分不是在反抗男权,而仅仅是通过略去动物符号、略去直接压迫,来掩饰女性所遭遇的男权压力。两个家庭中的男主人都追求到了真爱,影片中还有一位男性角色“阿双伯伯”,他处于这个三代人的故事中的第一代,是最年迈的一位,他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中出现,爱慕的是那个家庭中的老太太,想见她一面却不敢被她见到自己,他是三代人当中,唯一没有追求到真爱的男性角色,但即使如此,他在爱情中也是主动的,而影片中所有的女性角色,在爱情中都是被动的。这意味着男性对于女性意识层面上的压迫。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传统的东方女性形象,她们沉默顺从,她们隐忍忧郁,她们爱不敢爱、恨不敢恨。《青木瓜之味》中最常用的构图就是前景遮挡式构图,尤其是用框架作为前景,在这样的东方建筑中,这种遮挡带有更多神秘感,但好似也象征着禁锢。
影片的导演陈英雄曾在法国学习电影,受新浪潮电影影响颇深,雷诺阿式的场面调度亦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出现;同时,他也擅于从越南的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开掘具有越南特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出影片中许多与女性意识交错编织的意向,但我们很难判断,导演究竟是想邀请观众参与这种觉醒体验,还是想激起观众反思这种男权压迫。也有可能,他和另一位长于刻画女性生存心理的创作者张爱玲在创作《太太万岁》时的想法一样——“只是展示有她这样一个人罢了”[i]。
[i]影片中的女主角陈思珍经历了丈夫的出轨,但在丈夫浪子回头后,她还是选择委曲求全将他原谅。张爱玲说,她对陈思珍并无袒护,只是展示有她这样一个人罢了。参见张爱玲:《〈太太万岁〉题记》,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315-316页。
4 ) 我大声地说我不要快餐爱情
记不清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时候,只记得是在一个酷热的暑假。那时候家里的电视还没有换成现在的大彩电。还是21英寸的黑白。电视不太清晰,画面总是出现小雪点,听起来有呼呼的杂声。 我忘记了是个什么节目。只记得是炎热烦躁的午后,我一个人睡不着。开着电视打发时间,突然看到关于一部电影的介绍——《青木瓜之味》。那个节目虽只简单介绍了梅,以及几个木瓜的画面。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时候电视上并未放那部片子。电视那时候是我们唯一的媒介。所以,于那时候的我并无机会看到这样的片子。时光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悄悄流逝了,转眼间我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虽然时去已久,可青木瓜之味的画面总在我脑袋里回荡。我总是会想起梅出现那一瞬间,那个羞涩的表情。木瓜浓郁的乳汁滴落在绿叶上,梅剖开青木瓜时那个陶醉的表情,一瓢满满的晶莹剔透的籽┅ 今年的夏天很热。也许因为如此,我常常处于异常烦躁状态。总是无法安心的工作,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无法美美的品尝一部电影。终日惶惶然,焦虑丛生┅ 我怀着儿时美好的记忆,开始了青木瓜的电影之旅。 故事在黎明开始,十岁的梅安详坦然的忙碌着。看着梅端菜上楼我有点着急,担忧。也许是看中国大院小媳妇的电视连续剧看多了的缘故。总看着看着就心底里荆棘丛生。以为又要发生一场血腥暴力的殴打。随着剧情的深入,我的担忧慢慢的散去了。少奶是一位极其和善坚强的女人。有个和梅差不多一样大的女儿在少爷第三次出走回来的前一天生病死去了。少奶看着梅就感觉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很是疼惜。在梅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梅的美好从她的每一个动作体现出来,从她洗手时候的表情,她的简单的微笑,她看世界的眼睛。总是给人无忧无虑的感觉。看到这些,不仅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想每一个人看到梅心里就会涌起一段回忆,或是小时候调皮贪玩的自己。或是遇见倾慕的人那个瞬间,羞涩,期待,渴望┅ 长大后的梅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却丝毫没因年龄的增长摸去她身上的光辉。她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善良,一样勤快温顺,好奇天真。仍然痴迷的看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在少奶一个人抄持家务家势败落以后,疼惜梅的少奶决定把梅送给大少爷的好朋友当女佣。正是这一转折,开始了梅真正羞涩的爱情。 少奶的丈夫是位明间音乐家,常常带着家中的财物不辞而别,可少奶并不埋怨他,总是默默的一个人抄持着家务,带着几个孩子等他回来。无论他出去多久回来,少奶都是高兴的流下泪来。并无半句责怪的话来。他曾因桃的死心里愧疚而留在妻儿身边。可在一个戒严的夜里,他还是撒谎带着家中所以的钱财走了┅看着少奶躲在墙角哭,让人忍不住的心疼。她的隐忍,她执着的等待,她的包容┅当今的女性很难有几个做到的。我不知道,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假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样的不幸。我们是应该学着少奶的态度对爱情多一份包容,执着的等待。还是┅只是,我想我一定做不到少奶那样的包容与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等待,本应该说是用美丽来形容的,却变的煎熬。 剧中主讲梅之外还另穿插了一段爱情。在姥姥的丈夫死后一直忘不了他,那位姓唐的老伯向她求过婚,希望姥姥能嫁给他。可姥姥不肯,与是他就天天跟着她,即使她搬几次家。可在七年前桃死了以后(桃也就是她的孙女)就不肯再下楼,天天在遗像面前诵经。他几次在门口张望,只为了看她一眼就是满足。她请求梅把姥姥带下来天井边走走,她甚至能从梅口中听到一点关于姥姥的消息就能高兴一阵子。这样的无私,这样的守侯┅也许在现在的我们看来,不现实,只是导演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可陈英雄导演的这一美好幻想,却迷倒了天下数万人。这个故事真正迷人之处在于这个美丽的幻想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整部片子给人很安静很祥和很美好的感觉,片子看着很真实,素面朝天的梅,青翠的树叶,浓郁的木瓜汁,长鸣的知了,跳动的青蛙,濯枝润叶的雨水┅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类似于默片,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大段大段的音乐穿插期间。多以画面和音乐表现人物波涛起伏的心情。电影看了让人心情平静,电影中多处动植物的特写,让人感觉世界很美好。 电影所表达的爱情。与现在这社会的快餐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今这个社会太过现实太过毛躁,人们都风风火火的忙碌着,若不是哪个生物学家要搞研究会仔细的观察那些动人的动植物。平常的我们一定难得观看一次,生活的压力与快节奏,让我们忘记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忘记了停下脚步来欣赏身边的一处风景。我们一味的向前奔跑着。我们习惯了快节奏高质量。甚至有一天爱情也被我们的快节奏高质量同化了。我们总是在忙碌着,急急忙忙的向前方奔去。也许,等我们有一天跑到了终点的时候才发觉,最美好的其实是沿途的风景可是,我们已经错过了。 推荐心绪烦乱的年青人观看,我相信。这部电影看了,能让你们对世界有更多新的认识。 说实话,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有些不敢写评论。我怕我拙劣的文字玷污了电影的美感。我今天是鼓了很大勇气,诚惶诚恐的写了这篇个人感想。
5 ) 青木瓜之味
深刻理解到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世界,可以和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对话,感受他们的人间烟火味,这点在久旱逢甘露的买米那段更加突出,让观众心中产生了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人真的是男人温暖的家,她陪伴男人生活,这种纯粹的美击中了他的心。本片画面细腻,色彩明艳,无奈音乐实在过于阴郁,而且色彩上使人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陈英雄导演的的电影,剧情有点拖拉冗长,需要耐心去看,细细去品这段青涩的爱恋。女主小的时候的样子和《艺伎回忆录》里的女主小时候好像,情窦初开的时候喜欢的人,至始至终喜欢到底,这份爱恋不掺任何杂质。电影对女主的形象塑造得很立体,无论是充满童趣的她还是寡言的她亦或是容易满足的她,看起来都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女孩子,人物的塑造让电影生动起来,不再那么乏味。
6 ) 我的越南情结
终于看了多年想看的《青木瓜之味》,电影的情节很是老套且简单:
年幼的梅从乡下来到西贡,在一个日渐衰败的大户人家做女佣。男主人内政外交一概不管,家里家外全都交由太太打理,自己却整天弹弦弄乐,并屡次席卷家中钱财出外挥霍一空而归,最终病毙家中;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待梅如亲生女儿,对丈夫的恶行逆来顺受。梅跟从另一年老女佣并习得一手烧菜绝技。情窦初开的梅对大少爷的同学浩仁一见钟情。十年后,梅转而去给身为作曲家的浩仁做女佣,她的美丽贤淑终于赢得了浩仁的爱情,二人最终共结连理。风格鲜明的东南亚音乐、茂密葱郁的热带植物、嗡嗡转动的华生电扇、轻风中缓缓飘荡的蚊帐、青烟袅袅的蚊香、只有窗框不见窗扇的窗户、不停聒噪的蝉鸣蟋蟀叫、树上攀爬的蜥蜴、甚至游走在石板地上的癞蛤蟆都在引领我们走进潮湿多雨、闷热难耐的热带雨林气候中去,那蝉声、虫鸣、和煦的风、摇曳的木窗、郁郁葱葱的绿叶、晶莹剔透的瓜果,简朴而又充满着诗意的小院,伴随着一种亚热带特有的湿度,那些各式各样的男人和女人。带来就是那隔着纱网、神秘莫测的越南印象。
小时侯知道越南,是从姑母嘴里得知父亲作为二炮的战士参加过对越的自卫反击战(后来知道是后勤兵),曾经狠狠教训了那个坚持修正主义和沙文主义的黎笋政权,还知道我们国家有个越南老爷爷黄文欢,他是坚持中越友好和胡志明主义而被黎秃子迫害流亡中国的。这位老爷爷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去世了,听说骨灰是撒在云南红河下游,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祖国。据中南海服务局的人回忆说,黄文欢在我国的待遇很好,按照同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曾经有人不同意,小平有话:差也不差他一个,何况又是朋友落难。中国人很够朋友。黄爷爷中文功底深厚,尤其喜好写挽联,这个怪癖,是我近2年看有关史书发觉的,80年代我国文革劫后重生的元老们开始相继辞世,黄爷爷来后经常参加追悼会,也通过电视在全中国混了个脸熟,但报新闻不能太单调,于是每有黄爷爷的新闻必会附上挽联一对或挽诗、挽辞,也不管逝者他认识否熟悉否,我想这是我们政治的需要,也是老人报答我国收留之恩的一种奇怪的方式吧。
稍微大了点知道越共总书记叫杜梅,和我《过把瘾》里江珊演的那位里同名,后来才知道是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这老头倒还开通,就是在他手里,中越关系走上正常化,而且还主张干部年轻化,他退位时,事实上的接班人农德孟比他小近30岁,这样为越南的革新开放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有越南“邓小平” 之称。每次我国领导人访问越南,他都会出来会见,以示对中越关系的重视。去年那部《奠边府大捷》让人视线又回到50多年前的越南,那时年轻有为的武元甲将军在我国陈赓大将和韦国情上将的帮助下打跑了法国鬼子,废掉了保大皇帝,帮胡爷爷坐稳了北越,一时间成了越南的民族英雄何等风光,谁想50年后,越共16大上,早已被人淡忘的将军又出来了,90好几的人,依旧一身戎装,作为特邀代表的他丝毫没有给越共现领导层面子,大批痛批越南近几年来的严重的腐败问题。越共领导层无人敢对,总理道歉请辞、国家主席和议会议长也跟着请辞,反腐旋风席卷越南,想必人们一定会记得将军那张饱受岁月摧残却仍旧威严的面孔吧。
经常看新闻说好多越南女人被卖到中国嫁给那些老光棍,由于语言不通、胆小认命的缘故,他们成为我国人贩子主要的贩卖对象,据海南的同学说海南的农村就有不少越南的妇女。越南女子的勤劳能干国内可说只有纬度相近的海南女人可比,越南女子那一席白衣飘飘又让人感觉江南小家碧玉的味道。曾和舍友张生、周生等人合计,一旦落魄十分,就跑到越南找个姑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姐夫五一去旅游,选择的是桂林北海越南游,在越南呆了2日,期间遇见越南女子无数,回来与我闲聊时,感慨找情人该是那酒吧弹唱的女艺人,找老婆该是那身穿“奥黛”女子,找保姆该是那街上摆摊谋生姐姐婶婶们。
再后来上了大学,我的一位大学好友,外婆是印尼人,奶奶是越南人,外公和爷爷都是当地的华侨,他身上有25%的越南血统,大一在一个宿舍的时候,常听他说,他父亲是难民,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被越南驱逐回国,海南人民收留了他,和同样是难民出身的母亲在海南认识,结婚生下了他们兄弟两。如今,这为仁兄的父母早已举家迁往大陆,去广东惠州定居,做起了生意,过上了小康日子。我想他们更加深刻体会到祖国母亲般的温暖了吧。教我大学英语的王老师,年轻时在三亚做旅游,前些年,旅游业兴盛时,他没做酒店时,也曾乘坐邮轮在南海和北部湾上穿梭,玩转了整个下龙湾,尝尽了越国风味。那份生活是何等悠哉。那位林青先生在课堂上狂侃他八九十年代带着好几箱清凉油去越南淘金换回大把钞票的时候,我想越南的山水也被他琢磨过了。
大学时,有段时间,整天想着去旅游,设计暑假沿着班里同学的家庭地址走一圈,但最终没能走下来;工作了,更不知能何时有空有钱再出去转转。越南物美价廉,越南烟雨凄美、都如同南海的海风在拨弄我的心弦,已经开始攒钱了,坐着某某公主号邮轮在海上过夜、清手在河内街头拍几张奥黛女子的身影、穿梭在南洋风格的街道感受类似海口老城的生活、瞻仰胡爷爷庄严的陵墓等等,好多好多有关越南的,我都想悠哉悠哉的去琢磨、去了却。
BonjourVietnam日安.越南
Bonjour是法语日安的意思
Vietnam原是法国殖民地
日安.越南
歌手以法语诠释越南少女心声
娓娓道来 ,令人动容
我不懂法语,也没歌辞
只知道Bonjour是法语问候语:日安、早安、您好
自己写了一首
想象其情境
---------------------------------------------
BonjourVietnam日安.越南
沃野千里家乡
号称南亚谷仓
曾几何时
政治腐败
战乱杀戮
人民颠沛流离
多少温婉少女
以求生本能
远离家园
远离亲人
远离心仪爱人
或为人妇
或为人佣
掩隐内心感情
埋藏人性尊严
流落异国他乡
只求完成
最卑微的使命
养活自己
挣得微薄工资
寄给家乡
赖以活命亲人
日安.越南
天佑越南
我回不去的故乡
7 ) 故乡
肚子不舒服的时候看《青木瓜之味》,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1951年的西贡,山雨欲来风满楼。乡下小姑娘梅走了一整天到城里的一户大户人家作女佣,她的故事,就在这隐藏在闹市中的宁静小院里展开了。
有很多场景,能够唤起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比如夏天闷热的晚上,睡在竹床上,在蚊帐里听蛙声蝉鸣。梅到主人家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的气氛中随遇而安地睡着了,就像往后岁月的每一个夜晚。她醒的很早,透过蚊帐看到外面的热带树木,还有摘木瓜的婆婆,嘱咐她再睡一会儿。她趴到窗台上,循着清新奇异的香味,看到树上沉甸甸,翠绿饱满的青木瓜,她赞叹地看着它们;枝条流下的白色乳汁,在蕉叶上渐渐积累……沉浸在这个绿色的小王国里,梅开心地笑了。然后她光着脚丫,跟着絮絮叨叨又很亲切的婆婆走到院子里,用大缸里清凉的水洗了脸,开始生火做饭。他们的厨房在露天,一炉火,几个大缸,旁边是花花草草,这样做饭也颇有情趣。婆婆教梅做的第一道菜,是菜心炒肉片,配上大瓦罐蒸出来的,颗粒分明的白米饭,清香弥漫。大户人家的厅堂是开放式的,和院子相映成趣。家具,字画,写着“万”字的茶具都透着浓浓的中国风;但是这种通透明亮的设计,打蜡的地板,百叶窗,又是典型的南亚风情。梅和婆婆就在小院里吃饭,她会出神地观察一个吃力搬重物的蚂蚁,静静地笑。
在善良的女主人的关照下,当佣人的生活倒也安逸自在,除了小少爷偶尔会跑来搞搞恶作剧,和梅作对。每晚都有宵禁,警报的声音提醒着世事的动荡,却仿佛与梅的世界无关。婆婆告诉梅,她和女主人夭折的小女儿很像,恰好又是同岁。所以女主人有时会若有所思,温柔慈爱地看着梅,梅也会站在小女儿的遗像前,瞪大眼睛注视着这个不认识的小孩,感受到另一个空间里的同类。梅还认识了一个古怪的老头,会慈爱地和她搭话,之后又“贿赂”她一个苹果,只是为了问姥姥又念经了么?姥姥好不好?原来他一生都爱姥姥,追随姥姥,她搬他也搬。可是姥姥只爱自己的丈夫,丈夫夭折之后便天天念经,深居简出。因为姥姥已经七年没下过楼,梅帮助老头偷偷上楼,他凝视着她念经的苍老的背影,大气不敢出,满脸都是喜悦和爱恋。
男主人是个风流而缺乏责任感的纨绔子弟,平日喜爱调弄乐器,曾三次卷了家里所有的钱出走,后来因为女儿的死而自责,没有再离家。女主人像所有传统的东方女性,毫无怨言地承担着所有风险和重担,对着回归的浪子,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只是高兴得哭。但是某晚宵禁之前,警笛声中,男主人再度卷钱叛逃,留下一家人陷入绝境。女主人彻夜无眠,依然不动声色,把家里的丝绸拿到街上去卖。布匹很难卖掉,一日三餐日渐寒酸。婆婆教梅在菜里多放盐,这样好下饭。一个大青木瓜,摘下来,在清水里洗过,刨成晶莹的丝,拌上作料,就是一盘讨好的菜。木瓜的心不能吃,该扔掉的,梅很好奇,把它对半切开来看,她喜欢木瓜切开来时清脆的声音,溢出的浓郁味道,还有发现木瓜籽时的惊喜,它们一颗颗,闪亮的,温润的,像白玉。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想要抚摸它们,却被婆婆的叫声打断,发呆时间已过,她该干活了。不知道又过了多久,男主人回来了,这次是奄奄一息。女主人仍然毫无怨言,贱价当了古董请来医生和乐班,但男主人终于还是死了。日子照样继续着,过了不久,家里要请客,因为大少爷的朋友浩仁先生要来。梅向婆婆要求独立炒一次菜,她把精心做好的菜肴装在托盘里,庄重地走进客厅,第一次看见了灯光下温文尔雅的浩仁先生,那张脸让她忽然懂得了爱情,她背过去,独自享受着巨大的快乐。
镜头一转,一下就过去了十年。长成大姑娘的梅,仍然蹲在树阴下出神地观察蚂蚁,脸上欣喜的表情仍和从前一样,岁月的沧桑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出落得并不惊艳,背也像小时候一样,微微伛偻着,有种乡土气。但是她那张温良的,凹凸有致的脸上,有种典型的越南少女的风韵。十年了,这里已经是她的家,女主人也将她视若己出,凄苦中的温暖和依靠。但是由于一方面家道中落,另一方面当家大媳妇不能容她,她只能离开自己熟悉的一切,去浩仁家做女佣。女主人送了她原本留给女儿的一套衣饰:红旗袍,金项链,漆木凉鞋,旧式而香艳。在女主人的大哭声中,她默默地用不舍的眼神向这个家告别。
梅在浩仁家继续着从前的生活,把对主人的爱注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勤劳而寡言。浩仁是有名的艺术家,再加上原本出身富裕,家里处处都流露着东西合璧的精致和不俗的品位。代表着东方的禅意的佛像,如泉水般不断奔流的琴声使庭院充满了灵性,梅光脚素衣的身影和这里的氛围融为一体。她不会打扰专心弹琴的浩仁,只会轻轻走过去帮他点亮一盏盏灯。与梅截然不同的是浩仁的未婚妻,非常西式而现代,还有点娇小姐的自我中心主义,常常在浩仁静心弹琴的时候忽然打断他,以为自己的调皮会给对方带来惊喜,实际上却更像一个不搭调的闯入者。有一次梅精心准备了一桌菜,她却吵嚷着要上馆子,两个人打打闹闹地出去了,梅却没有因为心血被浪费而难过,只是淡淡一笑,拿了浩仁落下的一件衣服去补。浩仁偶然撞到梅穿着那套怀旧而香艳的衣饰,偷抹未婚妻留下的口红,见到他又立刻害羞地躲起来,浩仁忽然发现自己内心原来是爱着梅的,他们之间才有真正的默契。
后来,浩仁教梅识字,在他心中,梅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家,具有与世无争的智慧,像自然一样美丽。没有激情戏,只有院中的教学,还有她驼背写字时,在一边看书的他轻轻碰一下她的下巴。又一次,梅做了最爱的木瓜,小心地刨丝,然后像小时候一样,愉悦地把木瓜心切开,这一次,她放心把手伸了过去,感受木瓜籽的温润。影片的最后,梅穿着艳黄的旗袍,怀着他们的孩子,坐在花园的佛像下,流畅地吟诵一首诗,浩仁在对面弹琴配乐,空气很温暖,佛像面容安宁。
担水做饭都是参禅,只要用心,便可得道。
旅居法国多年的导演陈英雄,心中一定弥漫着浓浓乡愁,才会让电影里这些怀旧的元素散发香醇,比如木鱼的声音,伴随始终的蝉鸣,比如热带雨夜滴滴答答的水声和一片片浓郁的绿。《青木瓜之味》通过姥姥,女主人,婆婆还有梅的故事,展示了旧式女子的善良,旧式价值观中的温情。梅,并非为礼教所束,而是天生的朴素美好,没受过良好教育,却在爱人的引导下,展现出诗情画意的天分。对于天涯游子来说,她,就是故乡。
自己很喜欢的电影截图,可以看我的博客:
http://jane198398.spaces.live.com/blog/cns!F482DD98E3EB166E!2397.entry
萝莉期女主简直是透明的 后来长成了痴呆版谢杏芳 远拍还行,特写简直了。。。不过和男主的情儿比起来,女主磨下腮、把嘴整小一号,还是能看的。。贯穿始终的恐怖片音乐是怎么回事!凉拌青木瓜丝的滋味,我也想尝尝
前半部五星。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绿植的清香,荷塘里蛙声一片,鸟儿清脆的啁啾始终萦绕在耳边,光脚踩在凉丝丝的彩色花砖上,风穿堂而过,浓郁的树影在墙上随风摇曳。 热得睡不着的夜晚,躺在凉席呆呆地望着窗外的皎洁月光,一阵微凉的风掀起纱帐 。这些充满诗意的画面如夏夜晚风般令人沉醉不已~
恐怖音效
生命也就那回事,爱情也是
趁黑摸进人家房间确实不地道
节奏会不会有点太慢了,好像说了又其实没说。导演玩轨道玩high了。猎奇式的西方视角看东方,我觉得就算告诉白人这是中国他们也会信的。女孩儿、明亮的摄影和躁动的音乐不错,女孩儿长大之后(导演老婆)颧骨好高。
看的第一部越南片,很特别的画面美。1950年代。木瓜菜。洗澡美。“在梅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梅的美好从她的每一个动作体现出来,从她洗手时候的表情,她的简单的微笑,她看世界的眼睛。总是给人无忧无虑的感觉。”另,刚过9.18,看了一篇关于中国远征军遗骸在越南受到的破坏,对这个国家委实不爽。
本来想给四星的,摄影太好了,陈英雄太会设置空间,视听语言非常漂亮,不愧是学院派的身手,但是从梅成年开始(也就是从陈英雄的老婆陈女燕溪出场开始),整个故事传递出的信息就让人非常别扭,充满了殖民主义的暗示和一种“给西方人展示他们想看到的东方”的猎奇审美,而且陈女燕溪比起小时候的梅也确实不好看,而且神态里有种蠢笨惊惶感,太符合西方男性(故事里是受了西方教育的亚洲男性)拯救无知懵懂柔软的东方女性这个套路了。我很讨厌这种媚俗感。虽然导演确实有匠材。
《青木瓜之味》没有裸露,或性行为,但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情色影片,即使在第一段,以笔触的方式暗示了性意识(包括阿昧,或是调皮捣蛋的男孩)的产生,发展:微观世界(手或脚),青木瓜或蜡烛油乳白色的液体,如此的象征主义难道还不能撩拨起性欲吗?用某种感官化的评论来说,就是一种潮湿的热带影像。然而,反讽的是,无论热带影像还是“东方巴洛克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远离东方的局部化remake(所有影片皆在巴黎形成了),通过影像,构建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封闭空间,如同好莱坞黄金时期,凭空创造的《卡萨布兰卡》,提醒着观看者,是否在“回溯”时,进行了一种东方学的观看。
越南风情,闷骚男女,红了梅花,绿了木瓜。
潮湿的夏季,怎么也干不了的心事,墙上淡淡的水痕泛着淡雅的香味……全部弥散在电影的每个角落。梅穿过院墙,洗干净手,不多说话,古琴的声音倾诉,女孩的心事没人知道……镜头实在好看,干净利落,细细想来情节有很多瑕疵,不过这样漂亮的电影实属难得,气氛真的很好。女孩长大,爱的男人被她吸引……还是喜欢小时候的她,轻轻的走路,吃饭的时候静静地看蚂蚁,抓蛐蛐,树叶婆娑………我喜欢的电影。
从开头就觉得木瓜汁和木瓜籽是生殖的意象,果然最后一次抚弄木瓜籽之后就怀孕了。浩仁扔给梅一本书竟然是教识字,让人不能不以为这是在影射殖民历史。音乐颇为神鬼,偶尔的飞机声是?
层层景象如同苏州园林一般别致,有着浓浓的东南亚风味。潮润的桑巴斯溪蟾,针灸细烟仿佛可以闻到淡雅的药香。导演喜欢回廊景象的描写~动、静之间有着别样风味,青木瓜是什么味道?可能是酸涩是清酸略涩吧如同电影里的爱情一般。【ost挺好的怎么诡异了。女主是要多看的类型,越南语真听不惯】
满满的荷尔蒙,像滴落下来的木瓜汁,一切都在暗涌。陈英雄太会拍女人,特别是偷擦口红的镜头拍的太惊心动魄。
重温才发现讲了老人对老太太、太太对老爷、阿梅对阿权的三代人痴恋,还有做音乐家妻子的问题。一见钟情,有机会默默陪伴在暗恋的人身边,照顾他的起居,已经很幸福了,最后竟然还被他爱上,此生无憾。配乐相当诡异。越南美。传统,也没什么不好。
陈英雄镜头下的洗头和洗脸真的是无敌了。光滑的皮肤上闪动的水珠真是看得让人心动神摇。
这片细思极恐。背景的战机轰鸣声暗示着战争的背景,梅来到一个传统越南大家庭后,这个家庭中父亲角色缺失,女性角色沉沦,代际复刻的命运使其必然没落。其后转入受西方教育影响的钢琴家家中,与钢琴家达成交合,梅完成了从无知贫穷向有学识家庭幸福的转变。赤裸裸的政治隐喻。这片也是我见过性暗示最频繁的,从植物到动物到水到镜头语言,通篇都在性暗示,尤其最后取出一颗木瓜籽放在一朵绿色植物里,下一个镜头梅怀孕了,真滴牛逼。
据说全片是在法国的摄影棚完成的而非在越南本地取景,难怪感觉贵气许多
陈英雄早期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湿热的东南亚气候,那时的他还是植根于乡土,浓烈的南越殖民地气息与没落的儒家传统纠结在一起,构成了奇妙的视觉冲击,现代文明与传统竟然也能和谐相处,不得不叫人心生吊诡,再加上凄绝的电影配乐,民族乐器与钢琴协奏交杂在一起,看似风马牛不及,却没有丝毫的突兀
看的同时仿佛能闻到南方热夏潮湿空气中清馨的植物香气。宵禁警报。摁死白蜡中挣扎的蚂蚁。习惯性携款落跑的老爷。剖开青木瓜后轻触堆积的白耔。混音过度:拨弦、蝉鸣、德彪西月光。佛像高深莫测的表情。温婉(同时卑微)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