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红海湾-麻鱼
广州增城-荔枝菌
珠海斗门-重壳蟹
清远笔架山-清远鸡
惠州南昆山-冬笋
韶关南雄-酸笋
惠州罗浮山-盆菜宴
遂溪草潭-沙虫
中山神湾-禾虫
梅州平远仁居-红菌豆腐
广宁南街-竹虫
冬至增城-迟菜心
春分广州-木棉花汤
谷雨湛江徐闻-菠萝
芒种南海-龙舟饭
大暑汕头-薄壳米
秋分东莞高埗镇-腊肠
汕尾红海湾-蚝
广州西关-点心(台山北陡镇)
中山小榄-鲍鱼
汕头牛田洋-鱼胶&腌蟹
广州-美食摄影师
汕头澄海-粿(潮州凤凰山-鼠曲草)
肇庆鼎湖-裹蒸粽
梅州大埔-老鼠粄&笋粄&鸭松羹
广州番禺-水牛奶(双皮奶)
汕头达濠-鱼丸
广州白云-手作生活
对于没事纪录片那当然是我的最爱,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能够感受到老广人对于食材的讲究,对于色香味的满足,唇齿之间就好像品尝到了老广味道,这是对味蕾的刺激,对于美食我是热爱的,民以食为天,山珍海味,五谷杂粮,粗茶淡饭,柴米油盐酱醋茶尽显独特味道。
曾在广州生活了四年
因为喜欢广东美食的精致而看
越看越想早点回到广东(计划今年10月底从北京回去)
广东是一个充满生活感的地方
潮州的馃是小资的甜,潮汕牛肉火锅是火热的鲜
虽然大学待了四年
但是对于广东的美食和人情只是其外,不知其中
原来,双皮奶的制作工序这么复杂
原来,姜撞奶的秘诀在于"撞"
原来,毕业后很多同学选择回到佛山、顺德,就是广东人在工作和家庭故土之间的拿捏和取舍
当然,看片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旁白用词"趋之若鹜",很明显误用了
希望都能有文学方面的审查吧,不要误导了学生
广东人的饮食一直是以祛湿清热滋补为基调,每一个季节甚至是月份都有它饮食的特点,并不是传闻中的啥都吃,非常考究的。其实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都是由先人逐渐总结出来的结晶,都是在慢慢摸索中才取得结果,而其目的则是让身体更健康。我喜欢看美食,让人更加能够感受生活的美好,还可以改进自己的厨艺丰富食材和做法。
4月刚刚去了广州,实在太多好吃的了,回家就忍不住翻出跟广州相关的纪录片了。
第一集讲的鲜。介绍了沿海城市特有的捕鱼活动和鱼。广州这边吃麻鱼哦?我们这次去的小伙伴都不吃鱼哈哈哈,都没有尝到广州的鱼。
知道广州有荔枝,但我不知道有荔枝菌。主要在五月出产。菌要手撕,不能刀切。感觉味道会好鲜甜。
当然还有少不了的螃蟹,广东好爱清蒸,能吃到最大的鲜味。
鲜笋,感觉广东人好会品食物的鲜味啊!
广式腊肠,我的爱!加到煲仔饭里超级香。
舌尖上的中国看了一遍就会做了,这个看的很懵逼,里面的菜见都没见过,这才是真正的吃在广东吧,估计央视也不敢拍
2017.02.14 身为珠海人表示像第二集介绍的吃奇虫异兽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广东人罢了,这让外地人产生了“广东人什么都吃”的误解,这一集纯粹是猎奇和自黑。粤菜的精髓并不在此,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一集和第四集——在于“鲜”和“精”这两个字。
广东人对食物的极致追求,诚意推荐。
论【好食】广东人在我心中是能排第一的。不是吃货,是食客。
几乎都是闻所未闻的食物,吃法与罕见度让我感觉自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村姑。粤人那种即捞即食鲜在当下近乎苛刻地和味道的消耗赛跑和原味的稍纵即逝作斗争的饮食习惯实乃华人美食之首。
第一集:海鳗,重壳蟹,荔枝菌,笋干,盆菜。第二集:虫鼠:沙虫,禾虫,竹鼠,桂花蝉,龙虱,红菌豆腐,竹虫。第三集:迟菜心,菠萝咕噜肉,龙舟丁,薄壳米,腊味饭,蛇羹。第四集:生蚝,点心,腌蟹。
食材那么多,能不能多拍一些我见过吃过的好不好?好歹也是广府人啊
有一集说有位女士养了一千多条鳄鱼,平时特别有爱心地亲自喂养他们,尤其会照顾那些身材瘦弱吃不饱的小鳄鱼。然后画风一变,这位女士做起了川贝枇杷鳄鱼汤……
结构很清晰,衔接也很好。但画面不是很诱人。然后给人打广告的嫌疑有点重。特别是有一两集,介绍人比介绍食物还多恨不得。
看过那么多美食纪录片,这套算是很闷的了。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央视范儿有点过重,就快做成了科教片……
剧组资料组是会吃的 纪录片本身的故事性也完成得很好 对美食纪录片没有再多要求 这几年若有空 一定开趟长途去顺德和江门转转 吃几家标记已久的偏僻店子
看完觉得,广东人真的太会吃了,对吃的研究太深了
除了第二集各种一大群活着的沙虫、禾虫以外,都还是可以接受的,感觉那个竹鼠也意外的可爱……总感觉没介绍煲仔饭?
简直可怕,看了想死,一样都吃不到。尤其那个菊花蛇羹。
身为广东人,好遗憾啊,里面的美食百分之九十没吃过。以我对广东人敢吃程度的了解,在拍吃的时候注意人文和环保,他们还是很克制了,并没有展现广东人吃的千奇百怪的东西。看完后不仅仅是馋了饿了,还有那份老广情怀,被唤起了。
摄影我服,可以把稀疏平常的食物拍成美食,也不会像舌尖那样顾左右而言他
好看,特别是第二集,相信我,你会回来点赞的,嘻嘻嘻!
中意食荔枝菌,清远走地鸡,增城迟菜心,菠萝咕噜肉
善待食材,把每种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简单如一日三餐,也要精打细算出如意的滋味,对事物达观尊重,老广的味道自有其格调。
有一些背景介绍。第一集:海鳗,重壳蟹,荔枝菌,笋干,盆菜。第二集:虫鼠:沙虫,禾虫,竹鼠,桂花蝉,龙虱,红菌豆腐,竹虫。第三集:迟菜心,菠萝咕噜肉,龙舟丁,薄壳米,腊味饭,蛇羹。第四集:生蚝,点心,腌蟹。2019/2/13大年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