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最好”的时代,生活在“最坏”的时代
二十世纪的日本和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可以说是两个日本,截然不同到有深刻意义的两个日本。
在剧场一开头,便是展现大阪万国博览会和广志扮演有着强烈时代寓意的昭和系奥特曼。描绘的画面处处生意盎然,宛如盛世。二十一世纪之前的日本,由于二战后经过两次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当年婴儿潮人口红利的强力助攻,在日本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享受了有史以来幸福值最高的几十年。哪哪都是一片生机勃勃,人民群众愿意生小孩,大家都有钱消费投资,一个东京的地价就能买下整个美国,当时的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在二战后百业凋零的日本仅仅通过几十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几百年都没能得到的骄人成就(耳熟)。
市场金融,工业科技和各类文化等产业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在国际上更是处处争雄。日本民众对未来都充满了希望,相信未来会比现在更好,相信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必然比二十世纪更加强盛,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然而月盈则亏,盛极必衰。这个亘古不变的生命周期在当时日本演变的更为迅速。
由于对未来经济的过分乐观,整个日本都在欢天喜地的用未来的钱过度消费与投资, 鹅城的税都收到90年以后了。在傲慢与贪婪的促使下,当时其整体经济已经脱实向虚,大炒股市与房地产泡沫,当时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前四名都是日本的房地产大佬。
德不配位必受其害,即使贸易顺差再高,纸面数字再惊人,在西方国际大资本市场眼里也只是看到一把长得特别健壮肥美的韭菜而已,它们觉得是时候给上最后一管强心剂,准备收割了。在八十年代,五大经济强国一纸看似重大利好日本的广场协议将日本经济带入了最后的疯狂。透支了未来的代价总是得连本带利的还,这黑心的高利贷远比想象要沉重,可曾想到他们透支赚的是未来“断子绝孙”的钱。
经济危机全面爆发,房地产硬着陆,各种金融坏账爆出,为了保护日本国内吃得脑满肠肥的大财阀大资本,代价几乎都通过各种丑陋的方式转嫁了国民承担偿还。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的政治地位也不复从前,从此日本进入了倒退的二十年。
等到了真正二十一世纪,在2001年上映了剧场版电影《蜡笔小新之呼风唤雨!大人帝国反击战》,它更像是一种讽刺,一记耳光,一声叹息。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下民众的生活越来越难过,失业率高工作难找,收入入不敷出还要偿还大量贷款,等等诸如此类经济衰退衍生问题充斥着日本民众的生活。
生活工作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的日本人变成丁克,不愿意也没有足够的本钱养小孩。当年的人口红利逐渐转化为当今的社会老龄化压力,而生育率低导致未来人口预期锐减,使得日本的未来更加看不到朝气与希望。
电影里两位适育年龄的反派也没有子嗣。一拳超人动画第一集有毛琦玉也吐槽了这个少子化问题。(相对应的蜡笔小新里琦玉县的娃貌似不少)
万万令昭和时期的日本人想不到的是,未来日本人的生活会变的如此艰难压抑,日本成为了全世界都出名的高自杀率国家。
之前和一位曾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交流他当时去日本的感想评价,他说他曾经很向往日本,然而当时去了才发现原来令他向往的那个日本已经不在了,首先令他惊讶的是年轻人都似乎活着较为贫困的样子,琳琅满目的商品像是为外国游客准备的(中国人),大部分本地年轻人手头都很紧,包里放着一堆超市促销海报和各种优惠券,男女朋友间拿出来请客用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很正常,想起来看一拳超人里琦玉老师兜也藏着一堆。
这点日本国民更有体会吧,现在日本国会就是个缩影,开个会里面全是毫无生气的老头子在打瞌睡,对他们而言重要性堪比中国两会的会议,却一片死气沉沉,充满了衰老迟暮的气息。
在日本,总有老年人批评斥责本国年轻人没有奋斗精神,却不说年轻人在日本 “纵式社会” 下奋斗也难出头。据统计日本50岁以上的人占有的金融资产达到82.4%。20-30岁的年轻人仅仅占0.3%。好的职位大都被老年人占据,财富大都集中老年人的手里。 因为老龄化,老年人人口越来越多,选票比例也越来越大,政客也会为了选票在政策上更有利于老年人而不是年轻人。
由此日本年轻人面对着一眼能看到头的阶级固化的人生,无法对自己的前途产生积极奋斗的想法,既然再努力再拼也是难有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便选择了佛系草食系,减少对五光十色世界的欲望与追求,这也对应了蜡笔小新家里客厅一直挂着那四个字“色即是空”。
在童年看见那样的盛世,享受着那么好的时代,如今却要生活在如此丑陋压抑的当下,放谁不会怀念呢?生活太艰辛痛苦,有的人选择活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有的人选择沉溺在过去怀念的日子里,还有的人不得不面对生活却又不够坚强,便选择了自杀。
或许作者也在想这么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坚持着活下去,他给出的答案是家庭。
”因为我……我只想和爸爸妈妈 小葵和小白一起生活下去 "浑身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小新如是说道。也因为全程直播小新在困境中仍选择坚持下去,这份感动让人们从沉浸在过去的幻象中醒来,怀念气氛从最高值降到了最低。最后阻止反派二人自杀的,也是那象征和平与希望的鸽子,那只有自己一窝家庭的鸽子。
人生一路的成长,要面对的总比想象中的多。 中岛美嘉在2010年因患耳管开放症接近失声,停止一切演唱活动,并发症导致耳疾,听力下降 “发出了多大的声音,声音出来是怎样的,自己完全不知道”。(耳管开放症:讲话时自己的声音会放大,容易耳鸣,无法分清音阶准确性)之后在音乐事业几乎绝望的情况下,不愿就此放弃的她硬是在现场演唱的过程中依靠高跟鞋跺脚掌控节拍,歌曲间奏的地方她更是双膝跪地触摸音响寻找音乐的节奏点,即便这样,她也还是在用近乎失声的嗓子,用严重下降的听力,用这首歌表达出她对这个世界的希望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 日文直译《曾经我也想过要去死》 )据说演唱当年日本的自杀率降到了近年来最低。
中国的近代史和日本的发展的何其相似,未来我们走的路是怎样我们无法知晓,更何况相较起日本,人家是成为发达国家后才步入老龄化,而我们是未富先老,同样面对可能存在的经济萧条,我们的大多数普通人所面对的挑战更大。
但就像此剧片想表达的一样,我知道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找到或拥有我们珍视的东西,坚信着它,一定会坚持的走下去,不放弃人生,不沉湎于哀愁,不惧于苦难,坚持走下才可能会有希望。毕竟,连一个天天露两瓣屁股玩的小屁孩儿都做到了,更何况君尔,是不是?
比起一直以来太多假大空毫无心意的东西,我真心感谢蜡笔小新一家,感谢臼井义人与其工作组,能真正用心地给我们创造出这触及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好作品,谢谢!!
结束一天的安排后,我端上一杯冷饮,看了这部据说打了9.1分的蜡笔小新剧场版。
不算太新颖的剧情,一些傻乎乎的坏人,以及拯救世界的春日部防卫队。本次出场的反派,阿健留着一个列侬式的锅盖头,复古圆框眼镜,上衣扎进红色皮带,极喜欢银白色老爷跑车(2000GT)。怀抱着回到20世纪,重建这个他认为的肮脏的世界的目的。坏人总有些莫名其妙却又令人同情的目的,这也是蜡笔小新系列中反派一贯的特点。
同伴是位漂亮的女性,名叫茶子,穿着朴素的短裙,总是面无表情。但这位反派令人同情之处,便在于她对阿健单方面的爱恋。一直支持着阿健不可理喻的梦想,和阿健一样保持着冷漠的表情(实际上茶子是感情丰富的,这从她的羞涩和自杀未遂后吐露出自己的害怕看得出,长久以来,她只是一直在模仿阿健而以。)在结局处,害怕死亡的茶子,也以非常平静的表情,与阿健十指紧扣,牵手自杀。中间处广志问阿健:“你俩是情侣吗?”他果断说不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女方的模样有了令人唏嘘的变化。直到一同自杀,这个一直支持阿健异想天开不可理喻的梦想的女人,也未曾真正得到他的爱。
过去因为这部动画一些明显或暗喻的成人内容,使得蜡笔小新一直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少儿不宜的标签。这部剧场版仍旧没有摈弃这一特征,只是稍微弱化了些。但作为一部动画电影,爆笑的对话、异想天开的剧情、趣味十足的追车动作戏,这些都为进影院的孩子们值回了票价。能想象到公映时,影院中此起彼伏的笑声和叫声。
另一方面,这次的剧场版也给成人,尤其是为人父的男人很好的观影体验。我相信,无论有意或被逼无奈陪着孩子看这部电影的父亲,在看到广志追忆从儿童到一名父亲的经历时,都会有所触动。在这个有双臭脚的男人的脑海里,不断放映这一幕又一幕:坐在爸爸单车的后座上同去钓鱼、背着书包一个人骑车上学、认识了女伴一同推车回家、分手后一人落寞地推着车、毕业后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陌生城市、得到工作不安地向新同事问好、工作出错受到领导批评、认识美伢两人共步在樱花盛开的路上、小新出生......尤其是在最后一幕,广志加班疲惫不堪,回到家后,小新和小葵来到门口闻爸爸的臭脚。当时原本愁眉苦脸的广志见到这倆便马上露出温馨的笑容,这又何尝不是大部分父亲的亲身体会呢?在外再苦再累,见到家里的孩子,听到他们童言无忌的话,心里的疲惫一扫而光。
列侬男的计划泡汤,并不是出于其自身的悔改,实际上直到他预备与玲子结束生命时,他也未曾意料到自己梦想的不可理喻。他所倾心的20世纪:夕阳、低矮楼房、咖喱饭、骑自行车送外卖的人.....这些他所痴迷的过去,我想大概不过是他对自己生命稀缺的弥补。列侬男一直说这个世界充满金钱和欲望,是那么的肮脏,即使是孩子,也是些对着自己银色跑车撒尿的坏孩子。错的不是这个时代,而是他内心世界的荒凉,遍体鳞伤的小新不断地抱着他的腿,试图阻扰他按下开关时,他那冷漠的迟疑让观众心痛。可以看出,直到最后他即将成功按下“回到过去”启动键,他也没有一丝高兴,即使看到“过去气体”的气压减到零,他也不过平静地对自己世界的居民说:“你们想回21世纪了吗?好,你们去吧。”结局即使是按其所想,成为了人人儿童化的“20世纪”,列侬男大概也不会有任何满足感。反倒是与玲子自杀未遂后,看到玲子为自己的软弱而蹲在地上,抱头哭泣时,列侬男才慢慢从小新一家人身上明白些事,才伸出双手去拥抱玲子。
整个电影,却还是面向着孩子的,善良的导演在安排完一场苦情的自杀戏后,让小新出来解释了反派的举动——“怎么你们蹦极不带我?”用笑声缓和了结局沉重的气氛,也让孩子回到家后仍能带着笑做个好梦。而大人们明白,今夜却将要思考许多。几年前看的部名叫《午夜巴黎》的电影,同样探讨了过去好还是现在好的问题,主角在一场梦过后,才发觉所有人都觉得过去好,别人都羡慕着前人的时代。这部《大人帝国的反击》,却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用小新的话说就是:“我要和爸爸妈妈、小葵、小白他们生活在一起,永远也不分开,然后变成大人,娶像大姐姐一样漂亮的人!”
所以,诸君,过去的终究已过去,现在我们只需怀抱着爱好好地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即使带着一双臭脚和27年的房贷。
一直以来习惯了屎尿屁无厘头的蜡笔小新,剧场版立意之高后劲之大想象力之丰富超乎我意料,有一天能看蜡笔小新看哭是我没想到的。
它看起来那么不合理,比如过去是一种气味,可以把大人们攫住,而回到现实也要依靠气味,这种气味还能通过仪器测量。它看起来又是那么合理,因为现实中确实就有人靠造梦获得无数拥趸。
过去真的就那么好吗?我不知道。其实当小孩的时候也很羡慕大人吧,小孩某种程度上是自由的,但又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一切行为都要受制于大人。广志想要去看月之石的时候,父母以排队太长拒绝了。就算如此,广志啊,为什么你还是想留在过去呢。或许正应了那句歌词,“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膊,谁要下车。”
我这几天在看森村诚一的小说《高层的死角》。书是1969年写的,开篇一座高层饭店的董事长在三十四层被杀。因为诡计已经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抄走了,所以我读起来没什么悬念;只是由于犯案的关键是酒店房门钥匙,作者对钥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在大阪旅游的时候,住的是一栋比较有历史的高层饭店,给的就是这种带有长长的棱柱状房门号码牌(或者叫号码柱)的钥匙。
开业已经大几十年的宾馆,还在用钥匙开房门,这“号码柱”也不知道用了多久了。说是怀旧,还是墨守成规,或是无法负担更新房卡的费用?好在每天出门不需要带着这根柱子,因为出门必须把钥匙寄放在前台,这也和书里写的一样。
这又让我想起,日本人所怀念的“昭和”。对于中国人而言,昭和首先代表着惨痛的侵华战争;而他们刻骨铭心的,是战后日本长达数十年的黄金发展期,经济欣欣向荣、社会一片进步的风气。记得电影《岁月的童话》《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这两部电影都是当年日本票房排前几名的卖座片。片中的日本普通民众,其实也没有过着很优越的生活,但人们更有前进的动力,生活“有奔头”。
因为一本推理小说里提到的钥匙,我重新看了一遍蜡笔小新的这部剧场版,《大人帝国的反击》。导演原惠一后来还执导了《河童之夏》和《意外的幸运签》,可以看出他比较擅长日常和温馨的风格。
《大人帝国》第一个镜头便是大阪世博会,就像《三丁目的夕阳》中的东京奥运(1964)一样,它象征着那个时代的荣光。剧情里的反派最终想达成的目的是回到二十世纪、回到昭和,很荒诞也很真实。日本人怀旧的情怀(nostalgia)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彼时的他们更有希望,社会问题也因为人口红利等因素而被掩盖,到处大兴土木、人们乐于消费,享受“景气”带来的欢愉。《大人帝国》里,除了和上文提到的两部电影里类似的内容,更是批判了平成年间(1989年之后)日本长期衰退。昭和年代的人们,曾幻想二十一世纪会更加美妙绝伦,没曾想到螺旋上升会变成螺旋静止。
我们常说日本“失去二十年”,但日本人肯定也不是故意要失去这二十年的。人口红利耗尽、产业转移带来的失业潮、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改变、美国为首的经济操纵,种种因素使得日本坠入难以翻身的境地。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显现:高龄少子化、校园霸凌、御宅族、职权骚扰、新兴宗教成灾、自杀潮、老后破产、老人养护难题……当然,这些元素也可以在我读的推理小说中见到。
而导演和编剧借片中人物之口说出,比起过去,我们更期待未来。也许过去稻田旁父亲的单车、手擒几十盒荞麦面的外卖员、商店街嘈杂叫卖声回荡的年代值得怀念,我们可以向过去回望,但我们无法向过去行走。反派问小新,你为什么不愿意回到过去?小新说,我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要去二十一世纪。
片中最为观众所称道的片段,是广志前半生的回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坐火车来到陌生的都市,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恋爱、结婚、生子,背负着家庭的责任,一刻也不敢停下……要是一味地沉迷于过去的记忆,就没有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共同度过的未来。
这部电影入选2002年日本星云奖媒体部门候补,也进入了很多动画电影相关的榜单。打开Youtube搜索Reminiscence of Hiroshi,是截取片中广志回忆的片段,可以看到讲着各种语言的人们在评论区缅怀、默想。二十世纪的夕阳固然美好,但它的辉煌落幕后,第二天初升的太阳又是别样的风采。
关于过去的味道
我们都曾经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吹着春天的风,都曾经在夏天的池塘边打着瞌睡晒太阳,都曾经拥有吃不完的零食和属于自己的春日部防卫队。我们也在后来遇见了初恋,告别了初恋。青涩的步入社会,甚至结婚生子后,对那种味道的记忆却并不会减退。唤起回忆的可能是像极了那时候的建筑,是那时候爱看的动画片、爱听的歌。孩童时代和青春岁月都太过于美好,以至于任何细节都能让人迅速掉进“过去”的假象里,甚至只是这种,有些浪漫的黄昏。
关于成长和责任
那些在公车上打瞌睡的中年人,为了生活琐碎斤斤计较,偶尔被上司批评同事嘲笑,和邻里的攀比中总是败下阵来,岁月的打击渐渐成了人生的主旋律。可是这些疲惫到甚至有些不太体面的中年人,也曾经是渴望见到月亮上的石头的小孩子,也有过自己渴望的徽章,也沉迷扮幼稚家家酒。而把他们唤回到现实的,是难闻的鞋子味道,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所付出的汗水的味道,是让人即使面对可怕的中年人生也心甘情愿的味道,这味道的名字大概是——责任。
关于活在当下
可是广志,在回忆起过往惊醒的时刻,为什么会趴在地上大哭起来呢?我不觉得那眼泪是因为自己回不去的孩童时代,而是在悔恨自己居然因为沉迷孩童时代,忘记了中间所有那些无比珍贵的回忆。过去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过去堆砌了最美好的当下:是因为我在经历“过去”的路上,遇见了现在的美伢、小新、小葵、和小白呀。
这部「大人帝国的反击」,我大哭了三场。
第一次大哭,是小新见到了小时候的广志,说:爸爸,我来接你了,我们回家吧。
第二次大哭,是广志的一生。里面有一个细节太温暖了:广志丧着脸回到家,开门就是美伢微笑的脸,家里温暖明亮,换好了鞋子,小新和小葵探出期待的小脑袋,广志也跟着笑了起来。
第三次大哭,是摔得灰头土脸的小新朝着反派大喊: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和爸爸妈妈小葵小白永远在一起。就算会吵架和生气,我也要和他们在一起。
就是扛不住了哇!太好哭了哇!
我所钟爱的,根本不是什么过去的味道,而是从过去所带给我的,一直陪伴我走到现在的,你们呀。
最后那段野原广志的一生看完直接哭成狗
蜡笔小新最高杰作
音乐到立意都无敌了……
居然忘记加上这部!!!我要打十星!!!它给我的爆笑不亚于加勒比海盗,它给我的感动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每个人,十年后再来看这部片子,再听一听片尾曲,一定一定一定都会放声大哭……
臭气熏天的现实让人清醒过来——宁可要真实的地狱而非幻想的天堂。
感动的无以复加,飙泪N次,燃了N+1次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和爸爸妈妈小葵和小白在一起。”
哭着看完,时代的幽灵,怀旧的枷锁。
蜡笔小新剧场版中最喜欢的
真的,2001年上映的剧场版,讲述了20世纪和即将迈入的21世纪的两个日本,从第二大强盛的经济体到衰弱。也是同年,中国加入WTO,开始逐渐取代日本成为第二。而广志逐渐长大的时候,正是日本由盛到衰的时候。所有的元素的融合和体现,手法实在太高超了。
“过去最好”其实一直都是自己骗自己吧
剧情设定也好复古情怀也好搞笑段落也好,小孩想装大人大人却想变回小孩,笑到哭又哭到笑,蜡笔小新最精彩剧场版,没有之一
(9/10)过去是美好的,但不必回到过去…… 非常推荐这部剧场版,即使你对本篇和原作动画不熟悉、不感兴趣,也可以来看下本作,它只是一部有小新一家登场的原创故事,本质上首先是原惠一的独立作品,然后才是《蜡笔小新》。而把魔幻和现实问题结合得很巧妙,一直就是原惠一所擅长的。
有一种味道,能让人回到过去!
独裁者(在片中有克制的故意影射)试图创造“原始乌托邦”,但是被一家人对时间的理解瓦解,这是一部有童趣有寓意的拯救世界片(好莱坞或动漫常见)。当他们倾尽全力逃出“夕阳城市”,片尾的夕阳让人怀疑自己又被困入了另一个虚构的时空,这是楚门和全人类的迷思。这是一部充满政治和哲学意味的动画片
看哭了呜呜呜呜呜我要我妈妈。
蜡笔小新如雷贯耳,我今天才第一次看。节奏非常明快,导演水准挺高。编剧水平比较高,能够用动画或者是漫画实现这样的一种设想,大人回到童年,孩子要自己成长,甚至带领家长成长。不要贪恋过去,未来虽然未知,但是也会美好,因为只要跟家人一起。
想不到蜡笔小新可以这么感人.
因为这部片子买了蜡笔小新所有的剧场版。却发现其它的都是蜡笔小新,只有这部才不是。
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广志一边离开充满回忆的20C小镇一边流泪喃喃自语道为什么离开那么痛苦 也许人都是不愿意改变的生物却又自我矛盾的期盼着美好的未来 因为一方面时间的流逝和某些物质的淘汰本来就是值得伤感的事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停被迫被时间驱赶着前进 但就算这样生活依旧要继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