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主题连续拍摄多遍,才能更加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于是,道德故事不是一个,而是六个。
女收藏家作为候麦的道德故事系列的第四部,依然探讨坚持自我道德所可能面临的种种诱惑,前来度假的艾德里安设想了完美的假期生活,随性自由、散漫度日,无需思考,尽情地享受假期生活,艾德里安颇为圆融的生活状态无疑是度假的理想境界,在远离摩登都市的暗角寻求一方没有喧嚣的乐土。
然而海蒂的存在打乱了这一切,海蒂相比与艾德里安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更为“激进”,她完完全全忠于自我的感受,对此艾德里安充满蔑视,一方面,他不停地谴责海蒂的行为是没有道德的,在谴责中充当审判者的角色,将海蒂打压为不如自己高尚的放荡女孩,以此完成对自我道德价值的再次确认。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嘴硬”,这一点从艾德里安拧巴的自我解说、自我剖析式的心理独白不难看出,尽管他将海蒂视为道德的缺口,但是艾德里安无法完全忽视海蒂的存在,其炽热的目光直接投射向海蒂美丽迷人的身体。于是看到艾德里安在要与不要之间反复横跳,理性外表下隐秘的情欲煎熬使他的道德营垒逐渐坍塌。
但是,艾德里安对海蒂的批判或者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从来不会发生真正的作用,对海蒂来说,艾德里安可能只是他自己定义的可有可无的收藏品之一,他所谓的道德也不会对海蒂产生任何的影响,对自己来说,道德要求也并非是不可动摇的存在,所以还是去问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的坚守道德,真正的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当然诱惑无处不在,不能抵抗诱惑还是不要一直以虚伪的假面反复言说自己的道德标准有多高比较好。
影片的镜头很碎,开头的几个非常短的镜头,包括叙事性很强的主观特写镜头,几乎就像在放幻灯片,无声无息就把故事的线索表达清楚,非常高明。影片使用了旁白,但是旁白的作用是制造声画分离的想象空间,就像把故事讲在字里行间一样。 阿德里安的旁白在这影片中非常重要,普通电影中的旁白一般可以认为是镜头画面的增补,它是在补充影像中没有能表现出来的那些东西,因此它说的一定都是真话,是非常确定的东西。但是本片中的阿德里安的旁白却不是这样的,阿德里安是剧中的主角,他不能在这个故事中置身度外,因此他的旁白有些并非真话,观众如果用心听,就可以听到他话外之意,这也是本片中的一个奥妙之处。 本片中的主角们(两男一女)住在一处乡下的别墅中。 影片以三个序来开头,这三个序分别刻划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哈梅,一个收藏男人的女孩,她寄住在这所别墅里。丹尼尔,别墅的半个主人,一个比较愤世嫉俗的青年即愤青,阿德里安的朋友。阿德里安,本片中真正的主角,一个自认是有道德的青年人,他没有工作,正准备与一个收藏家筹办一个艺廊,他有一个月的时间来休息,因为艺廊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他为此拒绝与他的女友罗道尔夫一道去伦敦的建议,而去了这所别墅,别墅的另一半主人就是他的女友罗道尔夫,哈梅是罗道尔夫的朋友,她在罗道尔夫家的床上与阿德里安见过面,那时她正与一个男子在一起。这个情节对影片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后面阿德里安的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铺垫。 丹尼尔: 丹尼尔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年轻人。活得比较潇洒,他的道德就是自由、独立。 阿德里安: 阿德里安谦虚随合,因为他长得很帅,所以有一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阿德里安看起来比较谦逊,但是这种谦逊,实质还是一种被遮蔽了的傲慢,一种占领了道德的高地的傲慢。 丹尼尔和阿德里安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性格相异,但能相处融洽。因为他们可以做到互不干扰,但是因为有了哈梅,他们的心态都失去了某种平衡,与其说他们被这个女孩的魅力吸引,不如说对她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想法,特别是阿德里安。 哈梅: 哈梅,这个女孩的性格,非常神秘。神秘之处在于没有人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她似乎拒绝谈情说爱,但也不是逢场作戏,而且很难说她喜欢这样,她总是在换男友。她很温顺,而且善解人意,也不能说不懂拒绝。她就是走马灯一样换男友。 阿德里安说:如果她没计划和人上床,那她就是一个低贱的人,让人厌恶的人,如果她一直这么做下去,每天加入自己的想法,策划某些事情,就会改变这一切。即永远魅力无比,因为人总是对他们得不到的东西最感兴趣,哈梅只要能保持不被别人得到,她就对人有无穷的吸引力,而一旦别人得到了她,那她就会被当作一个卑贱之人而被抛弃。 故事: 每天晚上,哈梅总是带一些不知到从哪儿来的在丹尼尔和阿德里安看来是非常庸俗、幼稚和愚蠢的男孩来这里过夜。这让丹尼尔和阿德里安很厌烦。 一开始,阿德里安就发誓说绝不给哈梅任何机会,丹尼尔没发誓,但是他也明白地向阿德里安说自己对哈梅和她做的一切事都让他非常讨厌。但是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哈梅对他俩的想法毫不在乎。 因为这两个自感优越的男人是不能容忍被一个对男人的要求不高的女孩的目光视而不见。他们嘴里说是想要拯救她的灵魂(阿德里安向她灌输道德感,丹尼尔则向她推荐“光的理论和收藏家理论”) 故事的主角是哈梅,但是推动故事运转的是阿德里安。阿德里安先是耸恿哈梅追求丹尼尔,然后又叫丹尼尔把哈梅弄上床,他的目的有趣,就是想用丹尼尔犬儒主义者的棍子来抽打哈梅,然后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阿德里安是个伪善的假道学罢了。阿德里安要扮演一个诱惑者。 道德家喜欢玩弄权谋,因为他们无法直接满足自己。 但是丹尼尔和哈梅都不是笨蛋,不仅对他的心理非常了解而且还装作看不见。丹尼尔直接拒绝了他,哈梅则对此不置可否,这让他无计可施,只好卖弄斯文继续引诱。就在他觉得快要成功了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反转。在他去城里的一个夜晚,哈梅上了丹尼尔的床。 一切虽然没有在它该开始的时候开始,但是却在它会发展的方向发展,丹尼尔最后还是给了哈梅一顿棍子,走掉了,去了塞舌尔。但是哈梅并不心伤,哈梅拒绝了哈德里安一起睡的建议。
萨姆是阿德里安的艺廊的赞助人。在丹尼尔走的那天来到了这所别墅,他买下了阿德里安为他找到的一件宋代瓷器,阿德里安从他那里得到一张支票。 阿德里安向萨姆出卖哈梅,就是用钱来羞辱哈梅,但是他的打算被哈梅和萨姆所识破,哈梅对些仍然不置可否。 哈梅是女收藏家,萨姆是男收藏家,哈梅收藏男人,萨姆收藏古董,哈梅和萨姆都非常精明。他们不仅一眼看透了阿德里安的心理,还看得透他的弱点。阿德里安的弱点也是他自认为自己所具有的优点,即他的道德和优越感造成的自尊和自信。萨姆将负责摧毁他的自尊,哈梅则负责摧毁他的自信。 哈梅上了萨姆的车,阿德里安则开着自己的车在后跟随,他们来到了萨姆的家,当晚,哈梅留了下来,而了阿德里安独自离开,他答应两天以后去接哈梅。 在阿德里安独处的这两天里,他终于发现自己是个荒唐可笑的傻蛋。他的道德使他被他想要的美妙的应该能得到的快乐拒之门外。而且他即使得不到哈梅,他也没有必要这样来捉弄自己。当他驱车去接哈梅的时候,他已被他的醋意弄得难以忍受迫不及待了。但哈梅和萨姆却故意刺激他而在迎接他的时候摆出让他难受的姿态。但这还没有完。在萨姆的客厅里,萨姆用他的享受生活的理论把他的自尊弄得非常窘迫,使他被迫承认自己是个没有工作的乞丐,虽然他辨解说自己是一个象印第安塔拉胡马拉人那样的乞丐是高傲的乞丐,但是虽有资格高傲,但是此时却非常泄气。并且因为这时候哈梅一直在场,所以他的骄傲更是倍受打击。 萨姆把他修理了一番,非常得意。哈梅走到萨姆身边给他倒了一杯酒,并且引诱萨姆来追她。萨姆在他的胜利之后也许缺的正是这个,那可以给于阿德里安更大的轻蔑并显摆自己的胜利。但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哈梅把阿德里安卖给萨姆的那个贵重的古董摇翻在地,摔了个稀八烂,把萨姆疼得恼羞成怒,从而暴露出他的看似潇洒实际贪财如命人生观的虚伪之处。 她是故意的,她帮了阿德里安。阿德里安终于决定向她降服,接受他本不想接受的事。他们决定回家。 侯麦在这部影片里总是让阿德里安在想要的时候得不到,不想要了的时候又来到,觉得难得到的时候想要舍弃,但这时候却又突然得到,然后接着就是突然失去。整个影片就是由几个反转推动的。 在他们驱车快要走到自己住处的一条窄路上,迎面驶来了开着豪华跑车的两位哈梅以前认识的朋友。他们看到了哈梅,示意要与她交谈,哈梅则示意阿德里安停车,阿德里安非常不乐意。但还是停了下来,哈梅走过去与他们交谈,他们却要哈梅现在就和他们一起去他们去了地方,哈梅拒绝了,但是她却不坚决,这让阿德里安非常生气。心理升腾些暗火,正好这时他的后面又来了一辆车鸣笛摧他开道。于是他的耐性终于失控,他独自驱车离去,把哈梅扔给了那些庸俗又讨厌的人。 阿德里安失去了哈梅,孤独和懊悔中促使他去做一串事,即打电话,订机票,去伦敦与罗道尔夫会面。接受他以前不愿接受的那个建议。这也是一个反转。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电影。
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四,也是他的首部彩色代表作。色彩调配和谐美丽,温暖而怡人,每一帧皆可入画。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阿尔门德罗斯(《天堂之日》《苏菲的抉择》)掌镜的首部作品,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醉其中。当然,侯麦作品中至终少不了知识分子最爱的经典书籍,例如本片中的卢梭、堂吉诃德,以及论德国浪漫派。
影片尽管探讨的是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
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和更重内涵的人,有谁更胜一筹吗?
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场景别有意味,在该段落之前是影片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男主自以为掌握了主动权,没想到结尾却来了一个更狠的转折。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悠远的法国郊野之中,浸泡在暖黄色的斜阳里。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 被新出现在身边的女人吸引,陷入迷恋。 蠢蠢欲动,眼神暗示,讲暧昧的话,假装不经意的表达好感,塑造形象,日思夜想,被“不是你的”而折磨,妒忌,陷入又一次的苦恼。重复。 “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 来来回回,觉得始终没有办法“完全占有”,一面斥责着自己,一面被欲望驱动着,然后又等到那个时候,等到你以为厌倦比理智更容易战胜自我的时候。然而等不到,你不会感到厌倦,你已经重复过太多次这样的事了,在情爱中不讲卑劣与否的话,甚至可以说你的人生就是由此组成的。 每次结束只会出现在偶然,这里是斜坡上身后的车不停向着你按喇叭,你决定不再等她。(多完美的象征,今年看过最好的结尾。)总是这样,拜托于偶然,一下子。你感到自己应该有尊严,不能对她如此好,她的不管不顾,时而反复的不理不睬...又一次涌上来,你觉得再也没必要让热脸贴冷屁股,你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也没多好,你再一次斥责着自己,又一次说着这个游戏多么荒唐浪费了你太多时间,让你在某瞬间决定离开。其实多么可耻,谁都知道你还喜欢着她。你只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以应付自己的无能。 “我最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这么容易爱人。 相比来说,戈达尔的三人行更可爱。侯麦的“不道德”其实最讲道德了,只是情欲的那面总把愚蠢之心掩盖,使你看起来春光无限,显得放荡而已。这追逐又不像维斯康蒂那般,所以觉得如此贴近,又如此令我厌恶。没错,我喜欢侯麦,我厌恶自己。
简直是鲍德里亚博士论文“论收藏”那一章的电影版。这里的“收藏家”是这样一类人:他没有办法把他人看作真正的主体,只能把他们作为物来收藏。当然,他具有一定的鉴赏力,知道什么值得收藏。但也仅限于收藏。他没有办法和他的收藏真正一起生活,一起经历生命里的种种变化。因此他想要独处,但又没法真的享受独处,而是在焦虑中寻找下一个藏品。收藏家显得和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更喜欢另一个时代。但既然另一个时代的意义也不过是一些死的物品,他们也没法对当代做什么有力的批判。这类人自视甚高,又喜欢自怨自艾。
adrien真是典型的侯麦男主角,想了半天,最后也没怎样,只好去找自己女友。haydee反而坦荡。这三个男人衬托一个女人。哟。unmitigated happiness bores me.
#重看#3.5;“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嗅到爱情降临的危险气息,他只能用愤怒的回击、绝望的迂回、徒劳的逃避以求挣扎,以作说服,颅内自导了一出自作多情的感情大戏。站在道德高地妄图以自身局限的道德观洗礼对方,最终完败。较多说理。
2019侯麦回顾展。对于男权视角下「荡妇羞辱」的犀利抨击。也是在「六个道德故事」中男性视角(自白)最道貌岸然的,「序言」中借女性之口阐述「外貌协会」(男权价值灌输)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而最后女性也只有用「放荡」来反衬男性的虚伪。
男主的欲擒故纵透着知识分子的狡黠与伪善,但跟行事如风的女主相比他其实就是个孩子,他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诸如嫉妒,嘲讽,推搪,甚至讽刺女主为收藏家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欲望,殊不知他已沦为女主收藏的廉价艺术品,随时都可弃之。
Bravo!漫不经心却又极其推心置腹的结尾堪称是侯麦作品的缩影,典范。无关乎理性和感性却是恋爱游戏的胜利。对(追求异性时的)男青年纤细入微的心里透视,侯麦可谓无出其右。多以两男一女,或者两女一男的不安定结构,电影技术(音,色,声)决不喧宾夺主,剧情的层次递进过程中产生的心里反应最是魅力
7/10。侯麦的男性都是书读太多,行为思考方式都具有哲学家一般的优越感,宁愿磨嘴皮也不决定到底上不上床;女性胜在对情感游戏了如指掌,当男主在海滩扶摸她时用力推开了,然后跑向男二号的怀抱激发男主的占有欲。散文化电影通常只是带领观众走进某类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自身相似的体验便感到烦闷。
候麦说:宗教不是道德戒律,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套用到这一部的话,专一的道德观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你如果以“专一”的观念束缚自己的同时,又希望能有“放任”所得到的艳遇。这恐怕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困境。
侯麦第一部真正的长片,成功之处不在于其主题探讨有多么深刻,而在于这种通过严肃、哲思性的旁白与对话来建构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手法为电影表达所带来的一种几乎是全新的表达可能。Almendros的自然主义摄影在极度紧缺的经费之下达成了最大的效果。Haydée那种懒洋洋的attractiveness真是要命。。。
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被自己的想法包围无法把握它。道德的伪善?
这一次导演直接讽刺了雄性动物的自以为是,连片名都是嘲讽。海蒂从来无意收藏男人,反倒是男人都无法招架他,所以摆出一副姿态并试图荡妇羞耻来表明自己的雄性地位。男主这种读了太多哲学的伪君子,给自己设置了道德困境,并企图拖人入套,可惜了,海蒂这种女孩就是连真正的宋朝瓷器都不在乎,何况一个糙男人呢。这个演员一看就是侯麦喜欢的那种,大眼睛,有点小男孩气,对谁都是狡黠一笑,然后从指缝溜走。
#侯麦展#侯麦电影里的男人,嘴上道德要讲,手里便宜也要占。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我最不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六个道德故事”之四:藏品侯麦将他的极简风格推到极致,音乐的缺席让观众得以聆听到男主人公内心独白背后的声音,侯麦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自我沉湎的男主人公过于自信和矜持——像那个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最后连成为“藏品”的资格都没有。
女主好可怜哦 只想安安静静当一个婊子 却被两个自恋又伪善的作逼男主轮番羞辱 一个日完批满嘴仁义道德 一个满嘴仁义道德其实只想日批
令人留恋的原因不在于结局,而是那个与不同的人相遇的过程,那么自自然然地就能坐下来交谈,海边,树荫下,草地上,客厅里…… 贝蒂最迷人的吸引力在于她的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地交往。她的漫不经心成了她的诱惑。 她想要爱,但不会刻意追求预设对象。她让自己像流水一样,经过那些在她身边出现的人。
3.5. 侯麦片子里的男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幼稚系生物。2020.12.6 男主每次叫Haydée的名字,都是一次幼稚的企图。书里读到Mijanou Bardot 是BB的妹妹,还读到芙芙看完片子给侯麦写信。真美好。
男人想占有女人,但当占有了这个私生活开放的女人的同时又成了女人的收藏品。是占有欲的满足还是道德轻曼的沦陷,男主人公一直在斗争着,开放的女人很下贱,被她迷住的男人也如此,最后男人终于一鼓作气成功摆脱了欲望的纠缠,静下来的一切让人很难忍受,人生就是满足与不满足间的此消彼长
收藏男人犹如收藏宋朝古董,有大象雕花还是一样摔得稀碎。他们聊着不能接受丑陋的人,迷恋鼻子和嘴唇中间的部位,全都是荷尔蒙作祟。男人本来只想规律作息,按时起床,每日游泳,却责怪被浪荡的女孩引诱。男人本来只是想让路,结果把女孩丢下,启动引擎就停不下来。有太多借口,都敌不过心底里的丑陋。
侯麦首部彩色片&首部剧情长片。1.没想到侯麦最早的代表作色彩调配就如此和谐美丽,每一帧皆可入画,温暖而怡人,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Néstor Almendros掌镜的首部长片,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浸其中。2.探讨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3.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vs.更重内涵的人。4.打碎的宋朝瓷器与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5.读书:卢梭,堂吉诃德,论德国浪漫派。(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