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未逝》比传统丧尸片的B级感更有层次的递进感,与大部分丧尸片血腥恐怖气氛截然不同。巧妙展示人类对流行文化过度渴望, 比《僵尸肖恩》更加简洁、自然。 片中埋下许多伏笔,期望拍续集解释。 人物的分组使这片区域以及整个影片更加充满韵味。 1.少年组 两女孩一男孩看新闻,男孩在意世界末日,女孩慢慢的开始害怕意镇上死了人,大家都不习惯太安静了,由此让人联想之前是有多么热闹。但并没有解释过渡,现在为什么这么冷清。三人看着教管所里有人在外面被吃,聪明的躲进了储藏室没有跑出去,然后等丧尸散了去镇长找藏身处。最冷静的就是这仨人。 2.旅游组 开着“非常乔治罗梅罗风格“的酷炫的汽车来镇上。丧尸爆发之后,他们只有全死掉在房间静态,挨个被警察进行了”预防性砍脑袋“的镜头。 3.警察组 警察们与”塞尔达“说好后一路开车,老警察几次去碾压路过的丧尸,后排的女警问他为什么要轧他们,老警察只是轻蔑地笑笑,反正都死了。有人会理解为逗大家一笑的梗,也可以理解为老警察对生死的看淡。镜头一转,轧丧尸的后果,车轮被丧尸的手脚卡住动弹不了,汽车被大群丧尸围住。 整体节奏感 影片前二十分钟可以快进。其他片段,一定要正常速度,可以享受到独特的缓慢冷清感。 叙事让人满意,一开始悬念感营造得简单,惊悚恐怖气氛像飘在空中的羽毛在空中,虽然不会伤到任何人,但是害怕为什么一直这样。现实批判:轻描淡写,仅仅是浮于表面未能深入到实质。 如果不看到人的脸,会感受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丧尸♂️
现实世界里,为了物质欲望地球都被改变了,随波逐流顺从欲望的变成僵尸,嬉皮士根本无处可逃,从城市逃来小村没改变命运。主动对抗僵尸的人扛不住辛苦也放弃了,剩下坚持抵抗也全部牺牲。 只有看透一切放弃一切的虚无主义者、没占有过财物也没尝过生活苦的小孩逃出来了。能风光全身而退的只有一个有背景的外星人
期待整整一年后,戛纳电影节又在五月如期而至。如果说,去年我们曾因是枝裕和、李沧东、戈达尔、法哈蒂等这些名宿们而燃烧;那么今年,云集了阿莫多瓦、昆汀、贾木许、德斯普里钦、马力克、奉俊昊、肯洛奇、达内兄弟的戛纳,同样让影迷们都激动不已。
今年主竞赛的炮火注定猛烈,率先登场的是被选为开幕片的贾木许新作《丧尸未逝》,这是自2016年以《帕特森》提名金棕榈后,贾木许又一次回到戛纳主竞赛。
相比去年的开幕影片《人尽皆知》,显然《丧尸未逝》更为有趣,除了贾木许拍丧尸片吊足所有人的胃口之外,首映后两极分化的评论也让这部电影有了更大的讨论空间。
作为一部以丧尸为题材的黑色喜剧,贾木许在影片中融入了极其浓烈的个人风格:散点式的慢节奏,满到要溢出来的冷幽默,总是慢半拍的低情节架构,以及偶尔念首诗的文艺腔。看起来,《丧尸未逝》就像是场一次性的恶作剧。
相比《离魂异客》或者《唯爱永生》中对死亡和永生的深度探讨,以及《鬼狗杀手》中武士道精神的浓厚表达欲。这部《丧尸未逝》则更像是对自己、对电影、对世界的一次推倒重立,或许也意味着贾木许进入了新的创作阶段。
从剧作上来看,《丧尸未逝》并没有一条明显的剧情线,而是由一个个叙事性场景组成。但有意思的是,贾木许在影片中设置了三层表达空间。
最基本的层面上,这部电影是以致敬经典丧尸片为噱头的慢性子喜剧。故事发生于美国某个小镇,只有一家餐厅、一家加油站、一家汽车旅馆、一家少年犯拘留中心和一家殡仪馆。
由于所谓的“极地水力压裂”轴移效应,导致丧尸从坟墓里爬出来,到处肆虐。接下来就是典型的丧尸时间,你只要把速度放慢三倍,大概就能脑补剧情。
然而,这是贾木许电影,就算是丧尸类型片,那无疑也是跟所有人不一样的独立丧尸片。
影片的第二层,几乎就是对各种主义的讽刺大集合。从小镇的名字“Centerville, USA”中便可以看出,所谓的丧尸片不过是贾木许塑造的噱头。“center”意为中心,“ville”在法语中是城镇的意思。从名称上看,显然是以“美国中心小镇”这个概念来影射美国社会装置。
影片中,贾木许对环保问题、特朗普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政治正确、Metoo问题、过度依赖虚拟化的社会、消费主义、种族主义等社会现象进行了调侃。并通过大量引用前作,如《地球之夜》《神秘列车》《离魂异客》中的镜头、机位、桥段,又或是对经典丧尸恐怖片的借鉴,实现自嘲以及解构。
丧尸重回人间,吃着人肉,却还惦记着网瘾、酒瘾、咖啡瘾,死后还都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各种被具象化的消费文化当中,比如“咖啡”、“Wi-Fi”、“Instagram”、“Snapple”(知名软饮)等等。丧尸们能摆脱自然规律,却摆脱不了手中的IPhone。
犹记得影片中有一幕令我印象至深,汤姆·威兹饰演的鲍勃默默地看着丧尸们和活人们,喃喃地说道,“为了一个游戏,男孩连灵魂都不要了。”
影片中,特朗普主义蔓延的意指也非常明显,民众都为了表面利益而对深层影响视而不见。史蒂夫·布西密饰演的种族主义者,总是戴着一顶“让美国再次变白”的帽子,养着一条叫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前国防部长,著名鹰派)的狗,他还热衷于攻击“入侵”的有色人种。
当整个社会总是处于种种荒诞中,个体便很容易就会被荒诞所麻痹;当群体的自我意识渐渐麻木而最终消亡时,人间也就跟地狱无差。影片中那些看似星罗棋布的隐喻,其实有个统一的理念支撑着:当地狱满了,死人就会跑到地面上;而当地面上都一塌糊涂时,活人也看着像行尸走肉。
而这部电影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层。那就是,贾木许根本不在意什么规矩什么模式,从影片的设计到演员,通通无数次打破第四堵墙。演员们不仅直面镜头,承认我就是在演,而且无视自身公众形象。
比如,斯特吉尔·辛普森创作的电影同名主题曲《丧尸未逝》被从头播到尾。贾木许借默瑞之口问,“为什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德赖弗说,“这是(电影)主题曲。”直到片尾,当这首背景音乐放了无数遍后,默瑞终于怒吼:“我再也忍受不了!”便把CD扔出了窗外。
再比如,亚当·德赖弗饰演的这个角色,同样名叫帕特森(指向导演前作);德赖弗和默瑞的对话中,将贾木许导演的大名直接代入;借罗尼这一角色谈及“剧本”时,明显暗指本片的剧情架构,那句“这将是一个糟糕的结局”,则活脱脱是一次堂而皇之的剧透。
贾木许在《丧尸未逝》中不仅致力于对美国社会主流舆论和消费文化的揶揄,还努力地贯彻着“我疯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的精神。
如果说,二十四年前拍《离魂异客》时的贾木许,还停留在文青们一贯多愁善感的“通往救赎的通道是死亡”;那么这部新作则告诉你,老子死不去,死了还得回到这操蛋的世界中,继续巴巴地挣扎在社会角色的困境中,这才是最大的哭笑不得。
影片最大的幽默建立在对现状的立与破上,仿佛在不屑地冷笑着一群自诩流行前沿的傻瓜们。影片大肆地调侃经典丧尸电影的固有刻板印象,以及一票演员和流行icon以不同的方式打破自身公众形象:武当派(纽约的hip-hop团队)的RZA以外卖小哥的身份出现;罗茜·佩雷兹扮演的主持人不停吐槽演员职业生涯;至于伊基,不用演也特别有丧尸气质。
贾木许心知肚明,很多观众愿意花钱买票,就是为了看默瑞和德赖弗面无表情的表演,想看蒂尔达·斯文顿神经叨叨地挥舞武士刀,这些所谓的流行文化还是能够点燃网络的。换成国内的文化icon,想必也同样适用。
这与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影像《吃》(Eating)无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看到大众去电影院就是为了明星,恨不得把人家生吞活剥了似的。那我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愿意看多久就看多久,看到不想看为止。”
贾木许在影片中以大量的流行文化元素去反流行,观众越是想看,就越让观众去看,还得放慢了速率让你们好好看。既然豪华的演员阵容和丧尸类型片的爆款模式,足以吸引大众流行文化,那就没必要“花心思”去设计剧情取悦任何人。
无论是贾木许或是沃霍尔,都是站在艺术精英阶层或高级知识分子的角度,去恶作剧大众取向。反正大家也都习惯了把这样的艺术先锋叫做“酷”。
然而,戛纳首映后引发的普遍争议,也的确指出了《丧尸未逝》的部分问题。整部影片就像是建立在贾木许浓厚个人风格上的黑色幽默大合集,离散的剧情点几乎是移场易景,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并没有统一的中心主题。
影片无疑打破了银幕与观众的边界:“请欣赏这些细节。”但问题在于,影片中有过多的细节,却很难找到一条线索将这些细节都统一起来。
如果非要去解构影片的立意,恐怕这也是贾木许反电影传统的有意为之。从这一点来考虑也是有迹可循的,毕竟其一如既往的散点式慢速影像,所塑造的标志性风格就是这种自我反思式的疏离美学。
情节简单,隐喻背后的意思也很容易点破,贾木许的作品一向不以晦涩的思考为卖点,反之是以一种诗人式敏锐的直觉为引导。这种直觉优先的创作,往往因为缺乏理性逻辑的自律而显得飘忽不定。于是,当观众们刻意遵循传统电影的创作路径去理解贾木许时,便会发现这些问题。
现实与荒诞,文艺腔与丧尸片,这种二元对立的双重视角,迫使着观众们不得不以破除概念化的惯性思维,去思考在这密集的抖包袱背后还隐含着什么。
当丧尸们纷纷从地底爬回来,却还嚷嚷着戒不掉现代社会的瘾,即便做了丧尸都还得屈服于社会主流的盲从主义、消费主义和时下流行的自恋现象。这种自我意识的消亡,其实早在肉体消亡之前,灵魂就已经没了。
最终,整部影片也如同其间角色般陷入了迷茫状态,编到编不下去时,才以“拥有爱的人才能继续活着”结束全片。或许,贾木许从头到尾便是以一种游戏姿态来面对观众,他并不会在乎那些看到结尾的观众从心底发出“你特么耍我啊”的低吼。
耍你又怎样呢?贾木许依然是那个贾木许。对于真正喜欢贾木许的影迷而言,即便导演调侃到自己身上,也会微笑着说,“您老开心就好”。
作者|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译者 湿度
一个追求无聊的人
豆瓣 @湿度
原文:Film Comment 2019.7-8月刊
采访:艾米·托宾 Amy Taubin
吉姆·贾木许的丧尸电影《丧尸未逝》的背景是极地冰盖的破裂破坏了地球的磁场,从而使时间混乱和一些糟糕的事情接连发生,如死人们从他们的坟墓中爬了出来。
故事发生在纽约州北部的城镇森特维尔市中,城里有三个警察(亚当·德赖弗、科洛·塞维尼饰 );一群奇怪的居民(饰演者有汤姆·威兹、丹尼·格洛佛、史蒂夫·布密西、拉瑞·凡斯登、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卡赖伯·兰德里·琼斯以及埃斯利·巴林特);一些观光客,如赛琳娜·戈麦斯、卢卡·萨巴以及奥斯汀·巴特勒饰演的嬉皮士;一个在夜晚兼职小镇殡仪员的苏格兰女武士(蒂尔达·斯文顿饰演);以及一些看似非常饥饿的僵尸(伊基·波普、萨拉·戴维、卡罗尔·凯恩饰),而正是他们让这个狂欢开始了。
虽然这部电影(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的一大亮点是其演员阵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贾木许启示录般的视点,即我们一起将灾难带给了我们自己——尽管我们可能是好人——而这也使得这部电影在变成一部惨烈的悲剧前既讽刺又有趣。
艾米·托宾:你小时候玩过僵尸游戏吗?
吉姆·贾木许:不经常玩,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僵尸迷。我喜欢一些经典的事物。不过乔治·罗梅罗(George Romero)是我后现代的僵尸偶像。
在罗梅罗之前,僵尸都是被排除在社会秩序之外的。在海地的伏都教中,你可以控制一个僵尸,让他听你的命令,并且那个“白色僵尸”是被他们僵尸化的一个小女孩。怪物通常来自于社会秩序的外部,像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和哥斯拉,但是在罗梅罗制作的《活死人之夜》中(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他让僵尸来出现在了一个恶性的社会秩序的内部。这种来自于内部的危机,从而使一切都分崩离析的手法是他第一个运用的。所以,我非常喜欢《活死人之夜》和《丧失出笼》(Day of the Dead,1985)。
我是一个吸血鬼,我非常喜欢吸血鬼,他们都很老练,他们是变种人、生存主义者,他们不是真正的不死人,他们无法复活,他们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而永生。
艾米·托宾:那么是什么让你决定拍摄《丧尸未逝》的呢?
吉姆·贾木许:我不知道。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做了这些决定。我感觉应该是僵尸与生俱来的隐喻能力,尤其是针对当下盲目跟风的人们。罗梅罗关注的重点是恶毒的消费主义。因此,僵尸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隐喻。僵尸是我们现代神话的一部分。
艾米·托宾:我并不认为你的僵尸是来自于内部或者外部的,但是他们被召唤出来,居然是因为我们破坏了地球!
吉姆·贾木许:对《丧尸未逝》来说,就是这样的。不过即使如此,他们复活的原因也是来自于内部的。你知道吗?这并不像是来自于其它星球并且想要入侵我们的外星人,这更像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破坏所造成的。就像那个藏在丛林中的鲍勃在结尾时所说的一样“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世界啊”。这是我们自己搞糟的。
艾米·托宾:说到隐喻,在电影的前半段,我完全终止了我的怀疑,开始相信僵尸将占领这个沉睡小镇的黑暗童话了,此外演员也非常完美的平衡了他们的角色处于故事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但是此后克里夫质问皮特森为什么一直重复那句“我们会有一个很糟的结局”时,皮特森却回答道这是吉姆造成的。不过此后我发现你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继续前进,因此在故事的结尾我意识到了,这不仅是这些虚构人物的隐喻,而且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隐喻——演员自身以及观众——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
吉姆·贾木许:早期就有一些元语言在暗示这是一部电影了,我们在片头听到了主题曲《丧尸未逝》,并且此后在警车的收音机里我们也听到了,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看见了比尔和亚当,并且比尔的角色还问道“为什么这首歌这么熟悉”以及亚当的角色回答道“因为这是主题曲啊”。这里有一些暗示,但是希望你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前,你不会意识到它们。
艾米·托宾:对于我来说,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就是,因为你知道演员和角色来自不同的宇宙,所以蒂尔达·斯文顿在看星战钥匙链时说了那句“非常棒的科幻片”。但是,如果你不想让人们注意到这些元线索的话,那么你想让他们注意到什么呢?
吉姆·贾木许:我非常喜欢他们的表演。我为蒂尔达、比尔、亚当、科洛、史蒂夫·布密西等很多这样的人写了很多东西,并且我非常高兴能够与他们一起合作。我想做什么?我不想做什么?我甚至都不知道我对这部电影的意义有什么看法!
我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做过,这并不是我真正的工作。我想做一些娱乐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似乎又有一点伤感。不过一个我非常清楚的事情是没有被僵尸化以及没有被杀死(为了防止他们僵尸化)的幸存者是汤姆·维兹的角色、几十年前脱离了社会阶层的隐士鲍勃,还有哪些从看守所逃走的少年。因为他们是问题少年,所以他们无法在社会秩序中表现得很好。
艾米·托宾: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呢?我看见他们说了一些关于安全屋的事情。
吉姆·贾木许:我们并没有看见他们最终成为了僵尸,因为我的心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因此他们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活下去。我爱青少年们。他们来自我们对风格、音乐以及时尚的审美之中。你是否能想到历史长河中那些给予我们很多事物的青少年呢,从玛丽·雪莱到卡罗尔·金,后者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其人生中最伟大的几首歌曲。
我曾经列过一份清单:托马斯·查尔顿、莫扎特、圣女贞德、鲍比·费舍尔(15岁时就成为国际象棋大师)、S·E·辛顿、安妮·弗兰克、图腾卡蒙。同样地,艾米丽·迪金斯在她十几岁时就开始写诗了。尽管青少年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依然爱他们。每个人都告诉他们“好的,你还没有成年,你不要像个孩子一样”。
可是你知道吗,他们确实不是成年人,但他们也不是孩子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荷尔蒙要去发泄,可是每个人却告诉他们“你必须这么做,你必须那么做”。现在,我们拥有不可思议的流行歌手比莉·艾丽茜。她的歌词非常的昏暗。她15岁的时候写过一首叫《Bellyache》的歌曲。并且我十分喜爱在我的电影中扮演青少年的演员们。像萨琳娜·戈麦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流行歌手和演员了。在电影中她饰演了一个外来的嬉皮士。他们开着一辆姥爷车在公路上旅行,这正是《活死人之夜》中那辆车的原型。
艾米·托宾:当你说你要为这些特定的演员写角色的时候,你是否有听到他们按照你所写的台词对话呢?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中的台词。其就像一首合唱歌曲。比如亚当一直重复的那句“我认为是僵尸、食尸鬼、不死人。”
吉姆·贾木许:我经常进入到一种无法写台词的特定的区域之中:他们和我说话,而我只能抄写我所听到的东西。特别是当我听到比尔和亚当在一起的时候,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梦。我喜欢为克洛伊写东西。但是我却经常这么做:我为主要的演员写作,并且希望我能够在电影中骗到他们。不过不只是主要的演员。我可以制作一部完整的并且涉及任何一个角色的电影。
我之前有一个非常棒的演员阵容,卡罗尔·凯恩和史蒂夫·布密西都在其中。史蒂夫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们一起回到了70年代末,而且史蒂夫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没有种族主义色彩,且最慷慨、善良、开放的人。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想“让史蒂夫成为一个真正的种族主义者,因为他会这么做的。”还有汤姆·维兹,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合作了,不过只有在有机会时我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艾米·托宾:可是此后几乎所有人都死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些非常不错的人啊,并且他们的死也只是因为我们把地球搞得一团糟。
吉姆·贾木许:问题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好人,他们并不想看见这个已经崩坏的运行系统,不过他们也有易忘症,他们被控制着,所以他们也开始僵尸化了。他们只不过是盲目地跟风。虽然大部分人本质上并不坏,但是那些想要得到权力的人是很坏的。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因为这就是人类的历史。此外这还涉及到了灵魂的丧失。僵尸是没有灵魂的,也没有身份。这些人正在从拥有身份走向没有身份。对于那些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意识的人们来说,僵尸是一种隐喻。
我们在电影中有涉及一点“手机僵尸”。他们就是电影中那些走在街上的僵尸,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着他们的手机。他们甚至无所不在。我发现这真的很让人烦恼。虽然手机这东西是及其愚蠢的,但是也是十分神奇的,如果你在1989年告诉我你在2019年将会拥有一个集电影、音乐和相机于一身的手机,并且你可以用它在图书馆查阅任何资料,你可以用它收听全世界各地的广播,这显然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当人们深陷于其中时,这却成了一种阻碍。所以我并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一直努力让自己记住约翰·凯奇的那句话(对了他是个佛教徒):不要尝试改变任何事情,你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我并不想谈论政治。我们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的中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关注试图立即实施的“绿色新政”,但相反的是,好像每个人都在关注“特朗普今天在推特上发了什么?。”这就像是一个肥皂剧,并且是一个只能用来分心的肥皂剧,不过在分心方面这确实很成功。我非常关注西海岸年轻人发起的“日出运动”以及英国伦敦的“反抗灭绝”组织,他们在当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引起了人们对于气候危机的关注。
艾米·托宾:在你这部关于地球毁灭的启示录般的电影中,最奇怪的地方就是整个电影的灯光处理。你是如何做到的并且为什么这么做?
吉姆·贾木许:为了回到《活死人之夜》,罗梅罗所做的就是通过极低的预算限制来创作了一种蓄意的尴尬,而这种尴尬又以某种方式深入到了这部电影的信息之中。他通过拙劣的表演和廉价的效果创作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我们同样也被预算和时间所限制——七周,并且亚当只有三周。
我们当时在夏天进行拍摄,那时的夜晚很短,所以我们立即就意识到了,我们必须在白天拍摄晚上。这就是我们所设计的。此外,另一个技巧是所有汽车内部的拍摄都是在纽约金士顿的一个仓库中进行的。演员只是坐在仓库中的车里装腔作势,然后我们把盘子放了进去。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拍摄过程。因此这是非常虚假的,它甚至还影响到了电影的外观。
不过弗雷德·埃尔梅斯(摄影师)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做了一件漂亮的事情,从而使整部电影的外观看起来就不那么假了。电影中的很多外观设计都来自于那些我之前已经合作过的人。比如弗雷德,当然还有我们的美工师亚历克斯·迪格兰多、服装设计凯瑟琳·乔治,以及不要忘了我们的剪辑师阿方索·冈卡维茨。
虽然我也作为剪辑每天和他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但是他拥有一双更佳出色的手。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使用视觉效果。我们所拥有的的这些杰出的人士都来自于烟囱公司(Chimney),他们在纽约、瑞典以及其它地方。他们之前制作过很多有趣的作品。其中之一就是我最爱的查理兹·塞隆的动作片《极寒之城》(Atomic Blonde,2017)。你知道吗?查理兹·塞隆是我的女性主义偶像。虽然我受不了《神奇女侠》,但是《极寒之城》真的太棒了。
当我在做类型片的时候,我喜欢把一些之前没有人在类型片中使用过的东西放进去。所以在《唯爱永生》(Only Lovers Left Alive,2013)中,吸血鬼(斯文顿饰)在触摸东西时会带着手套,然后知道这些东西有多老了。此外在《丧尸未逝》中,我其实并不知道其他僵尸电影中的僵尸是灰尘。我想让他们变成粉末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我并不想让电影充满暴力;其次我不想让僵尸流血。因为他们变干了,并且他们没有灵魂。
“死人今天就是不肯死,苟延残喘的唯物论者,像蚂蚁一样仓皇失控”
一个平静的小镇,却发生着怪异的事情。由于极地水压破裂造成地球自转偏轴,白天的时间长的离谱,晚上八点太阳高高挂,动物们都离奇失踪,手机手表全都不能工作,小镇安静的出奇。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月亮又大又诡异散发着恐怖的蓝光,世界末日指日可待。
小镇里一共三个警察。一个是已经退休又上岗的老警察(比尔·莫瑞饰)一个是年轻有为的警察(亚当·德莱弗试)还有一个女警(科洛·塞维尼饰)。种种异象使小镇的居民陷入了担忧。到了晚上坟墓里爬出来两个丧尸。
丧尸游荡到了餐馆,老板娘与清洁工变成了他们的第一餐。第二天一早警察接到了报案,三名警察先后抵达现场,血淋淋的一幕使他们都认为是野兽干的。只有年轻的男警认为是丧尸所为。
老警察与年轻警察去墓地勘查,果然发现两个大坑,越加肯定了丧尸所为的可能性。到了晚上,丧尸大爆发,居民们纷纷遇难,丧尸越来越多。这时“古一法师”(蒂尔达·斯文顿饰)一路斩妖除魔来到了警局。
三个警察决定出去巡视,“古一法师”留守。一路上一片狼籍,丧尸游走街头,他们做着生前最喜欢做的事。巡视期间汽车抛锚了,一群丧尸团团围住警车。
正在危难时候“古一法师”又出现了,原来她是外星人她召唤了一架宇宙飞船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她接走了。
连外星人都放弃了地球,老警察与年轻警察决定反正是死不如死个痛快。他们离开警车,大刀阔斧斩杀丧尸,最后寡不敌众淹没在了丧尸群中......而这一切都被森林里的流浪汉看在了眼里。
本以为是一部恐怖片没想到原来是喜剧片。这部僵尸题材的影片跟以往的同类型电影截然不同。并没有过多的血淋淋的场面,还给僵尸们赋予了语言,在死了之后,依然还习惯性的拿手机寻找wifi,找siri,这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一种讽刺,这些问题正在引起年轻人的关注。
电影大胆地给丧尸们注入了新的视角,把人比作丧尸的隐喻揭露了世界的病态。我们人类如同丧尸般的生存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导演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失望。
整个影片节奏缓慢,不乏轻松自在几乎有时候会忘了是丧尸片。演员阵容的强大保证了电影的质量。导演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表现手法不张扬却能一针见血,实在是高明。
非常推荐观看的电影佳作!
有贾木许式的搞笑。比如以上。
也有贾木许式的思考,这里面某些寓意,复活的僵尸,代表了那些只追求自己欲望和享乐的人类,这种大环境下,有的人就自然而然被杀死。有的人受不了自己坠入,比如女警官。有的人奋力反抗比如两个男警察。还有人有足够的背景庇护可以被接走或者玩不来就能轻松脱离这样的世界,比如泽尔达。有一种可以用机会和智谋躲过,比如三个孩子。还有一种是边缘的旁观者,并不参与其中,比如流浪者。
你又是哪种人呢?
从Paterson开始喜欢贾木许的片子。对于The Dead don't Die很是期待,但是发现IMDB评分特别低,只有 5.8,但是给分非常两极化,要么喜欢的不得了(8+),要么说完全无头脑,浪费时间(3-)。看完这部片子,我只感受到了两个字:松弛。感觉贾木许拍片的时候,很开心,而且好像也不太在乎这部电影影评人跟观众反应...
感觉导演以一种松弛的态度来拍这部片,甚至很多地方说得上随意的很刻意,比如开头就被迫听了一遍“The Dead don't Die”, 被官方剧透,各种看似没关系的冷笑话表现着其实也不怎么重要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被迫看三遍死尸,被迫听好多遍wild animals, 官方吐槽导演,etc. 感觉他有故意在制造这些反复的桥段,内心默默的翻了好多次白眼,但是又忍俊不禁。慢节奏的无厘头,开脑洞,
当丧尸开始出现的时候,一切好像很快又很慢,好像一瞬间发生了这么多事,又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里的丧尸可以听得懂人话,嘴里嚷嚷着Coffe,拿着手机会寻找wifi,打棒球的打棒球,打网球的打网球,相当模特的还会说“fashion”,当Cliff跟Frank说对他的不忍心的时候,Frank跟Cliff打了招呼并且掉头离开。丧尸并没有攻击住在山里的老爷爷。我甚至开脑洞的在想,如果并不是抱着敌对抵抗的心态面对丧尸,而是把他们当做另一个世界的人,相处不来就打个招呼各走各路,会不会也可以共同生存。
好像看了一部丧尸片,但好像又没看,有过去贾木许的影子,但又有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了贾木许内心的OS:“老娘拍的开心,才不care你们怎么想怎么看,是不是很期待看文艺片或者大片,懵逼了吧,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松弛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享受的。当观众可以感受到那种松弛,并且沉浸其中、乐在其中的时候,我认为观众参与了作品的创作,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与导演共同创造了一段松弛放松的时光,这也许是我最喜欢这部片子的地方。
电影的结尾字幕提到了:Nosferatu,就去找来看了一遍。1922年的片子,很多电影都有Nosferatu的影子:现代吸血鬼的形象,甚至惊情四百年的剧情都有类似的地方。现在看一点都不恐怖,甚至还满想笑的...想想快100年前的时候,可能是很恐怖的恐怖片了吧...
7分,如果喜欢贾木许的,还是会满意这部作品的。因为里面仍然有大量非常熟悉的贾木许元素,除了贾木许的幽默方式,包括武士、念诗等等,也都是熟悉的设定。整体感觉很小品,没那么大野心,也很难拿奖。基本是个很自我、很玩闹的小喜剧(当然,仍是贾木许的喜剧方式)。他的恶趣味、他偶尔的文艺腔调,以及一些小的讽刺。
nobody cares这些烂梗
#72nd Cannes# 某种意义上还是一部蛮不错的开幕片,气质独特,明星和导演的咖位也都足够。观感还不错,是一部充满了冷笑话和迷影梗的僵尸片。摘抄几句台词:“这也太乔治·罗梅罗了。”|比尔默瑞:“你为什么这么冷静?”亚当司机:“因为Jim 给我读了剧本。”(指向导演的元叙事哈哈哈哈)。结尾汤姆·威茨扮演的隐士鲍勃还来了一段旁白诗朗诵……不过问题在于剧作真的有些WTF,贾木许没有任何愿望把故事编圆(估计也没有任何想法要得奖……),全部精力都用在讲冷笑话上了。拿类型套路做调侃大概是本片最大的看点吧。
论火化的必要性
史上最文艺的丧尸,喝咖啡的喝咖啡,连wifi的连wifi。还有外星人穿插其中,以及看过剧本的主人公,面对丧尸镇定自若云淡风轻。也就贾木许敢这么拍,太随性了。有人会觉得无聊,有人会觉得有趣。无聊的人会觉得无聊,有趣的人会觉得有趣。
最后独白落下乘了,如果没有这段还好。有点高的moral high ground。只是电影不过也是实质上的消费产品,一部分电影是pure艺术,其他多是综合,且基础绝对是经济体里的一部分。SG的出现就是消费的一种。us90年代有一些b级片已有同样概念,所以没什么特别的。另外,有些人死仅是为了死而已,死的不合逻辑。太多自我致敬,不喜欢。两个星给那些靠谱绝对会让你笑的演员。
仍旧深深烙印了贾木许的风格与趣味,表层的粗制滥造和漫不经心,以一种滑稽病态的冷幽默,调侃美国流行文化的腐蚀,以及加入各种各样的老梗。但,还是架不住地难看。整个电影,大概就是把难看重复念五百遍那么难看吧。
《丧尸未逝》有多空洞,国外的影评人甚至开始以分析僵尸的步速凑字。
我建议武士刀纳入警察武器掌握考量指标
熟悉的贾木许风格:怪异、疏离的人,形式上的复沓,恰到好处的冷幽默。他的电影里没有一惊一乍大起大落,把僵尸片拍出一副优雅和文艺范儿,连血腥特写镜头都好像风轻云淡了。故事背景是架空的,但又多次揶揄了美国政府。比尔默瑞一张苦脸撑起半数笑点,蒂尔达斯文顿的角色非常神棍,赛琳娜戈麦斯亮了...结尾略平吧。
僵尸入侵豆瓣,会听到“男人.......性生活....阿北........男人...........肌肉............爱情...........”恐怕蒂尔达斯文顿听了都会笑场。
这部编不下去电影本质上也凸显了贾木许长期的创作困境和格局,纵使其引经据典式地构筑了一个个指涉重重的当代亚文化陈列室,他对文化史熟稔地挪用和巧妙地重制也不可谓不妙趣横生,但它的电影总是囿于一个不无空洞的表层,并最终沦为一种文化趣味二手加工厂,且其生产物作为文艺青年的崇拜对象被重新纳入到一种审美趣味的消费主义循环中,而这恰恰是他想用这部电影所讽刺的。
我不确定我此生是否还能看到一部大导演名演员一拍大腿拍的,能比这一部还没用的电影了。重复配乐重复台词梗,剧透梗,旁白梗,感觉被导演摆了一道。太没用了,没用到我恨钢非装铁,一路和朋友吐槽一路傻笑,什么垃圾电影太任性了。别的不说,占了那么多篇幅的仨小孩儿到底跑哪去了???
贾木许的影像魅力并非简单来自对亚流行文化的引经据典和调侃考据,而是在于当这一切构成一套不言自明的独特封闭话语体系后,伴随着对各种icon身份属性的一体化,在吉姆独有的悠哉闲逛节奏的排列组合下渗透出的“休息”或“间歇”的禅意趣味与智慧,然而随着创作步入瓶颈,刻意迎合观众的“展览”色彩愈加反扑过来,并最终在本片中动用那个自我放弃的收尾将一切未曾到来的缓释吞噬,这出关乎存在意义的荒诞闹剧以“编不下去”做结,在这个迷失的当下,倒也失败得贴切。
我珍惜“编不下去”的感觉
看睡着了,不过这电影让我发现一件很好笑的事,Iggy Pop的僵尸扮相跟他平时状态好像没什么区别
2.5 导演和演员们拍得比观众看得还开心
这么慢的僵尸片是第一次见,非常贾木许风格了,贾导玩得真开心。然而感觉也就是个短片的内容被拉到了两小时。WiFi WiFi什么的笑了好一阵,某人果然是外星人。
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是当我青春期爱的导演都开始没完没了没完没了地致敬自己的时候
(7.2/10)现在的世道逼得吉姆·贾木许不再谈文学和历史。开始拿僵尸电影讽刺现实了。还是一贯的用反差制造喜剧效果。只不过在《丧尸未逝》里。媒体总在贩卖焦虑。消息真假无从可辨。滚动播出的暴力场面。PD毫无作为。人们因立场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在这种集体混乱里。有人自我麻痹。有人干脆放弃。有人努力坚持也无济于事。影片结尾贾木许借角色之口大骂自己是混球。不只是他编不下去剧本。而是他作为一个现代人。本身也是迷失方向和缺乏安全感的。“丧尸未逝”。“逝”与“生”的概念模糊了界限。一切正如Matty Healy唱的。“Modernity has failed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