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灰猎犬号 剧照 NO.1 灰猎犬号 剧照 NO.2 灰猎犬号 剧照 NO.3 灰猎犬号 剧照 NO.4 灰猎犬号 剧照 NO.5 灰猎犬号 剧照 NO.6 灰猎犬号 剧照 NO.13 灰猎犬号 剧照 NO.14 灰猎犬号 剧照 NO.15 灰猎犬号 剧照 NO.16 灰猎犬号 剧照 NO.17 灰猎犬号 剧照 NO.18 灰猎犬号 剧照 NO.19 灰猎犬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0:02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二战初期,由37支盟军船只组成的护航舰队在欧内斯特·克劳斯(汤姆·汉克斯饰)舰长率领的一艘美国驱逐舰指挥下,穿越险恶的北大西洋,同时还要与德国U型潜艇狼群的周旋。

长篇影评

1 ) 我想说这是《怒海争锋》以来最了不起的海军电影

(719更新:小说、电影的对比及“神剧”问题/ 714更新:影片中的指挥链与舰桥人员/ 712更新:前20分钟战术解析)

作为业余海军史爱好者,这部片子是非常让人激动的,感谢汤姆汉克斯。

搜了一些影评,国外的批评大多认为此片缺乏电影艺术的成分,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在意这部片子还原历史细节的努力,那么《灰猎狗》就是个爽片,而且就像很多评论说的,敌人都没出现,从形式上欠点意思。

但我的理解是,难道大西洋上的护航舰在反潜的时候能知道敌人在做什么吗?不,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把对面一船人全部炸死在海底他们都不知道。没有面对面的场景,没有情感、人性冲击让演员展现演技。而事实如此。

btw,片中唯一德国人说话就是拿电报挑衅,大概也是片方觉得德国人一句话不说也不好?但确实有些怪怪的。瑕不掩瑜。

这部电影太有《怒海争锋》的风格了。

同样的开幕构图:1805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

而对一艘驱逐舰上内部人员、装备、指挥链、术语的还原,也已经到了教科书的程度。

比如,船长一个又一个的操船技术和命令。这在此前的海战片里极少呈现。其实这才是海军战术的基础,任何战术教程都此为第一章节。

传令兵的结巴、喷嚏、迟疑,瞭望员忘记在报告发现目标后附上方位信息遭到斥责,在准确还原军舰指挥链条的同时,表现了人在战争压力下的真实状态。

技战术细节方面,我对反潜战没有过具体研究,但从国外的评论来看,CS佛斯特在撰写原著小说时就找海军专家当参谋,以至于被评价为几乎没有错误。

电影的还原也符合我对海军战术基本面貌的认知,比如对射角的表现,对护航阵型的表现,对友军误伤的表现,都是前所未有的写实主义。除了那个蹭鱼雷稍显过于戏剧性了(虽然撞击引信因角度太小而无法起爆是完全可能的)。

仅发现潜艇的整个过程的表现,就足够让我激动:还有哪部片子会如此精确的表现作为一艘军舰战术核心部门的CIC的工作流程(弗莱彻级正是USN第一型具备CIC的驱逐舰)?还有哪部片子会如此精确的表现雷达显示屏和声纳示波器的真实效果?

好吧,更细致的细节分析还是等别人来做吧。总之,如果把这部片子当U571那样的纯爆米花片或者敦刻尔克那样的文艺剧情片看,就未免太不识货了。

汤姆汉克斯志不在此。

---------------712更新---------------

可能绝大多数人看不明白第一次猎杀潜艇的事件,毕竟是用口述命令、口述报告和极少数CIC绘图间接表现的。我看第一次也没看明白,直到用英文字幕加术语词典加原著放一起,才算理解。不禁感叹真是太硬核了……以下展开。

1. 从这里开始吧。CIC(战斗信息中心,集成处理雷达、声纳、无线电等各种信息,通过绘图直观呈现战术形势,辅助决策/制定战术细节的部门)的XO(副长)报告,U艇从雷达PPI上消失,好像下潜了。

2.舰长下令CIC制定截击航线,假设对方保持原航向,航速6节。

XO在导航绘图板上绘制航线。几个黑点就是下潜前雷达定位的点,连线确定对方航线。

XO报告舰长截击方位为096。

按: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此片中战术和导航涉及的方位问题。方位有两种,绝对方位和相对方位,如下图:

绝对方位报告就是075,相对方位报告则是右舷120

电影中CIC绘图板上标注的是以灰狗号为中心的绝对方位坐标图。即000为北,090为东,180为南这套,完整的坐标是类似下面这样的。这个点先记在这里。

3. 声纳官报告,回波持续在091方位,敌舰在转向,好像是在逃离灰狗号。为了追击敌舰,航线直接设定为091。

XO在CIC绘图板上实时更新态势。

4. 声纳官报告信号消失一次,随后又在091收到信号。船长命令左右舷30度(注意这里是相对方位了)扫描。

结果传来令人惊讶的结果,U艇出现在066方位,距离不明。(补充一句,这里对小说作了修改,原设定为潜艇出现在port beam,即正左舷方向,001方位。估计是改编时发现这个设定以潜艇潜航的速度是不能完成的,所以改成幅度较小的066了)

(我来灵魂绘图一个……)

5. 舰长下令“左满舵”——“回舵”——“Meet her.”

这里没有介绍新航向的方位,但按小说设定,所谓meet her就是如之前一样,保持和声纳报告同样的066方位以维持追击势态。

随后舰长下令,报告改用相对方位,也就是相对本舰的方位。(但之后也不是全部都改了,这里需要注意。)

6. 声纳官先报告,右舷01,即正前偏右舷1度有潜艇噪音。但随即报告左舷015,距离1100码有接触。舰长再次打左满舵跟上。计算可知此时灰狗号航线的绝对方位是051.

7.转向之后,声纳官报告,潜艇还在左舷012。

随后又报告,潜艇在006(这里是绝对方位了),距离900码

对应的CIC绘图。潜艇方位是006,灰狗号航向是051。也就是说又被甩开了这么大的航向差,虽然距离是拉近了。

这时电影大概是为了怕观众不明白,让旁边的军官提示道:长官,它在往左猛转。

8. 这时船长做出了让所有人(包括CIC的XO)意外的决策,即“向右打标准舵”。众人迟疑,船长重复命令。

查术语可知,这个词的意思是 Put the rudder over to the right (left) the specified number of degrees necessary for the ship to make a standard tactical diameter turn. 即准备以标准战术半径(转向半径)向右转。

插一句,小说原文在这里是right full rudder,对应意思是用小于标准战术半径实施回转。我认为单纯从截击战术的角度来看,full rudder可能是更合理的(意味着更快截击),但是这里船长的身份是,刚刚完成战术训练的新任舰长,选择标准战术半径是一个更稳妥的决策。

XO本以为还要向左急转跟随目标,听到命令后重新画了图。

这里需要重点解释,为什么是向右转而不是向左转?

原著The Good Shepherd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

潜艇的水下机动力远好于驱逐舰,所以转弯半径很小,转向很快。更重要的是,声纳报告与潜艇的实际行动是有时间差的。潜艇在左舷015方位时,这个信息过半分钟才会被声纳探测到,再过半分钟驱逐舰才会开始按命令转舵,在这个1分钟的时间差里,潜艇可以继续转向机动,而驱逐舰又往老方向开了几百码了。所以等驱逐舰按先前的声纳报告确定航向,就会发现潜艇并不在正前方,而又在左舷去了。潜艇就能拉开角度和距离,最好的结果就是在驱逐舰跟丢目标后,在其前进的另一个方向溜掉。

驱逐舰的优势是航速高,所以发现潜艇转向后跟着转向追击,总还是能保持接触甚至拉近距离的。但驱逐舰转弯太慢,转弯半径太大(弗莱彻级的转弯半径是2000码,虽然原著里的基林号不是弗莱彻级)。如果要跟上潜艇转向,玩急转弯,转弯半径直接超出声纳距离,等于放弃追击了。不能急转弯,就只能被潜艇带着,接到滞后的方位信息后再相对较慢的转。考虑这种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这么下去就会变成双方绕圈圈,驱逐舰这个大圈绕潜艇这个小圈。

(又来灵魂作图:)

图中脑补的左转航线大致参照了下一张CIC绘图里的向右回转的航线

绕圈圈可能有几种结果,要么潜艇电池耗尽被迫上浮,潜艇失败,要么护航舰因为被拖在这里,脱离护航阵型太久,被迫返航,当然护航舰如果有耐心慢慢磨还是有优势的。小说在这里里没有提的一点是,潜艇也可以通过钻到驱逐舰下方声纳盲区,然后深潜溜掉。总之这就是个慢慢磨的局面。

而Krause船长的选择是,冒险向右实施战术回转,冒着距离被拉大、声纳丢失目标的风险,获得一个更有利、更直截了当的截击态势,不跟你慢慢磨了。

9. 回转过程中声纳一度丢失目标,但在回转完成后,重新捕捉到目标,对象的航向、方位都有利于截击。赌对了。

CIC绘图态势如下:

按:坐标图本来是以本舰为中心展现各目标方位,本舰在回转的动态过程中,则其他目标的相对位置也随之快速变化,人画不过来,这时只能把方位坐标图画成普通坐标图了。截击态势是虚线的灰狗号航线对于图上声纳目标的截击,而不是图上那个依然保持051航向的灰狗船型。

10. 由于合适的截击方位,灰狗号得以快速接近目标。

潜艇最后一搏,试图加速钻到驱逐舰下方躲进声纳盲区逃脱。

投弹,Bingo。

全舰士气大振,马上下调戒备级别,安排吃热饭。几个欢呼的镜头,再加这一句话,就与片头XO介绍舰员精神紧张、出现斗殴现象相呼应,体现出真实世界的指挥官的多层次职责,也展现出Krause的管理才能和领导力。

在这段剧情中,汤姆汉克斯把一个高度尽责,性格沉稳,但初次上阵情绪紧张的指挥官刻画得非常完美。而且这一切都是在一个高度紧张、没有任何铺垫空间的军事决策场景下自然呈现出来的,这样的表演功力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712更新2---------------

目前发现的几个主要bug:

1-弗莱彻级要到42年6月才服役,片中设定为42年2月实在是穿越了。片中的弗莱彻级舰桥造型是后期型号,而不是42年的早期型。片中雷达高炮等型号也是后期才有的。也能体谅,毕竟拍片用的实物是按后期状态保存下来的USS Kidd。42年初,美军驱逐舰也还没有CIC,雷达、声纳等情报的集成是直接通到舰桥的,没有那个绘图版去呈现敌我战术态势。按原著呢,XO也不在CIC,而在楼上一层的海图室。

USS Kidd

42年的弗莱彻长这样

2-42年初,德国人也没有攻击北大西洋护航队。邓尼茨是在7月下旬才开始集结兵力筹划对北大西洋护航队的袭击的,而42年初的所谓欢乐时光,就是利用美国的沿海航线没有及时采用护航队,在美国沿岸打单船。少数的袭击护航队,也多是中大西洋护航队,而非北大西洋航线。片中这种围攻要到42年8月以后才有。

3-42年初,美国人的反潜战术其实是远不如RN的,要一直当RN的学生学习整套战术和经验。一个初出茅庐的舰长上了些战术培训课就可以打沉4艘潜艇,实在是大大夸张的战果了。这一点确实是涂脂抹粉,哈哈。

4-总之,正如mathewwu老所说,影片给出42年2月这个明确的时间点是太没必要了。还不如按小说模糊处理具体时间。

尽管如此,我觉得过于吹毛求疵也没有多大意思,毕竟是电影,永远不可能按历史学家的标准去尽善尽美。能如此逼真的还原二战驱逐舰的反潜作战和内部运作已经很不错了。

转一条来自IMDB的评价:

---------------714更新---------------

指挥链与舰桥人员

二战美军驱逐舰的典型组织结构与指挥链,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1944年6月美海军的一份标准课程教材。

图中所展现的指挥链,与电影里的灰狗号略有不同,比如图中副长(executive officer, XO)兼任了航海长,而灰狗号则是分开的。但除了这一点,大体相同。

舰长在指挥链上位居最高位置,具有最高权威和全面的指挥权。其下是副长,副长没有独立指挥权,其具体职责是执行并监督执行舰长的命令,但是具有比其他人更高的职权。其下的各个部门,如动力、武备、损管、航海、后勤,则直接向舰长负责,所有信息也都向舰长汇报。

但在二战的作战中,图中这个纸面的指挥链被实际上改变了,这就是CIC。CIC不是独立的部门,而是集成多部门的情报整合、处理、研判、发放机构。在CIC之前,雷达、无线电这些来源的情报、信息都是直接汇报给舰长的,而有了CIC,就先送给CIC了,只有特别重要的,或者经过CIC处理的情报,会汇报给舰长。

真实的CIC,人员包括CIC主官(片中由XO兼任)、雷达操作员、绘图员、记录员、电话通讯员等等。USS Kidd在战争后期的CIC极为拥挤,多达12人挤在小小的空间里,毕竟对空对海对潜都要专人负责,还要确保所有信息能准确传达到舰长、各炮位、鱼雷发射部门、高炮等。

按45年的CIC手册,弗莱彻级的CIC人员分布如下图:

去掉备用岗,正好就是基德号的12人

这么看来,电影里表现的CIC人员就少得多了。不知道是大幅简化以便拍摄,还是早期本来就简单些?这方面我没有研究了(虽然,电影设定的那个时间其实驱逐舰CIC还没有问世)。小说The Good Shepherd对CIC基本是一笔代过,XO的位置安排在CIC上一层的海图室。但电影把XO改成负责CIC,倒是也符合二战美军惯例。

小说和电影重点展现的,其实是舰长所在的舰桥。但小说里提到的舰桥里的人物也只是少数,而电影则显然是在参照了历史文献之后,重现了历史上的整个指挥环境。

按照当时划分,露天的部分才是狭义的bridge,那个室内空间是叫pilot house。姑且叫露天舰桥和航海舰桥吧。舰长大部分时间是在航海舰桥内部指挥,偶尔出去了几次,毕竟北大西洋太冷了,在露天舰桥接收信息也成问题。

两侧露天舰桥的人员是信号兵和瞭望手。这个信号兵不是发无线电的,而是用探照灯打信号、解读信号的。这几个人普通观众理解起来没什么问题。

下面才是可能让一般人脸盲症发作的地方:航海舰桥里和汤姆汉克斯在一起的都有谁?他们是干什么的?

下面这两张图,是我按小说、电影演职员表加一些历史文献整理的。标注的主要是职位,具体人员可能变动,但站位是基本固定的。电影里出现在航海舰桥内部的就是这些了。

左到右:电话通讯兵、传令兵、舵手、车钟手、值班官兼航海长、副水手长

左到右:舵手、传令兵、电话通讯兵、鱼雷官兼助理枪炮官、值班官助手

傻瓜版人员布局如下:

首先值得一说的是OOD,即officer of the deck。前面翻译成值班官了,实际上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和权责比随便一个值夜班的可重要多了。简单说这是一个轮替的岗位,轮值军官实际上是在舰长不在指挥岗位的时候,代其行使指挥权,可见其权责之重。片中轮值OOD的四位军官,全都是军衔仅次于XO的 Lieutenant,舰长来到舰桥接管的时候,还要说一句i have the conn.

影片中,第一位值班的OOD是Carling,然后船长宣布进入战斗状态(general quarter),随即Waston出现,宣布i have the deck and the conn,意思就是他现在是OOD了。打完第一艘潜艇、船长命令警戒级别下调到三级后,Waston就离开了,由Nystrom接替OOD。夜战那段当值的则是Harbutt。

Carling

Waston

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里都脑子笨的Nystrom

Harbutt

这里影片没有来得及交代的是Waston的航海长职位,小说里是提了的。当时美国海军有这样一条规则:在战斗状态下,须由航海长出任OOD。这应该是为了确保战术机动不出差错吧。

不过,既然船长接管了,OOD就不再是航海舰桥里的指挥岗了。但是,他依然有高于航海舰桥内其他成员的权威,毕竟这里只有他和船长是rank officer。所以我们能看到,片中训斥吹口哨、打喷嚏的通讯兵,给犹豫的舵手使眼色,都是Waston干的。船长从航海舰桥右边往外看,他就在左边往外看,还能给船长提点战术建议(进入主炮射程了),其他成员都是不敢做声的。

OOD有自己的工作位置,就是上面画的导航工作桌或者叫航海工作桌,桌上堆着海图、日志、尺规等。毕竟值班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军舰安全、正确的航行。他有一个助手帮他看海图、规划航线、做记录,职务叫quartermaster。(按:这个词我不知道中文为什么要翻译成军需官,其实是源于风帆时代,在当时的指挥所所在的后甲板Quarterdeck围着指挥官转的那些岗位。)

我标注的这个quartermaster,翻译成OOD助手,其实并不准确,但是也不知道要怎么翻译合适。因为quartermaster实际上是指在航海舰桥工作的、懂得航海专业技术、能够制定航线、做航行记录的这么一种专业军官。

而且在小说中,基林号(灰狗号)登场的掌舵者都是quartermaster。按照当时美国海军的规则,在战斗状态下,必须由quartermaster掌舵,也就是要求操舵者要懂航海技术。

只是,我在电影的演员表里发现,演员表把掌舵的所有演员都叫helmsman了,也不能确定电影表现的舵手到底是哪一种,所以在图里也就这样标了。其实helmsman属于sailor,quartermaster则是enlisted officer,要高一等。这算是一个小纰漏吧。

车钟手,简单提一句。他操作的这个东西叫做engine order telegraph,并不是他操作了,轮机就加速,这是个信息传递装置,这边一操作,轮机长看到了,轮机长再去操作。所以它只是一个telegraph.

所以,当战斗中车钟手中弹倒下,船长喊赶快补telegraph的岗的时候,官方中文字幕翻译成操作电报就大错特错了。

其他的就没有太多值得解释的了,电话通讯兵和传令兵的工作内容,电影已经有直观展示了。副水手长,工作内容很繁杂,在航海舰桥主要是监督露天舰桥的瞭望手、信号兵好好干活的,所以一直站在门旁边。

最左边的Lopez是鱼雷官兼助理枪炮官,但这次航程鱼雷大概是怎么都用不着了,所以主要工作是助理枪炮官,负责向枪炮官和各炮位、武备传达命令并转达相应信息。因为特别重要,独立一套电话传达系统。每次他说话,就意味着开打了。

还漏了一位,通讯官(Communication officer)Dawson。他第一次出现时,向船长说海军部发来消息,但船长忙着打潜艇,直到打完才让他汇报。他是所有信号兵和无线电操作员的上级,除了管事,还要负责处理一些需要加密、解密、妥善保管的敏感信息,比如这条海军部拿无线电加密发来的情报,必须他亲自拿给舰长。所以在我看到的不少讲驱逐舰舰桥岗位的文献里,也把通讯官算到舰桥人员里。此外,也有把航海舰桥后面的声纳官算进来的。

Dawson

最后总结一下,《灰狗》在描述驱逐舰指挥官所处的环境和岗位方面,对应我能找到的关于美国二战驱逐舰舰桥执勤的回忆著作,是高度符合历史的。虽然缺乏背景介绍会让观众一头雾水(我觉得每个人物出场时打个标签还是可以的),但这种克制而准确的表达,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尤其当我考证完之后,也就越发感叹其用心之精良了。

今天先写到这里,再发现了什么好玩的点再补充吧。

---------------719更新---------------

《灰狗》影片的许多问题,其实拿小说《好牧人》对照一下,80%就能找到答案了。

首先要介绍一下小说。我看到有很多评论强调了原著的宗教色彩,但仔细读完后,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宗教感特别强的小说。毕竟,CS福瑞斯特是一个专业的海军题材作家,其中的宗教元素,更多是作为离异、孤独、背负重任的主角之所以能不眠不休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柱。我想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在小说中也是完全不突兀的。

《好牧人》是怎样一部小说?最简单的说,把电影《灰狗》的故事性、情节性再打个对折,再加入更多折磨普通观众的专业名词、琐碎的日常描写、加上更多对主角内心自我怀疑、紧张不安的描写,就是了。头次上阵的大龄中校Krause是其中唯一的中心,说这部小说是记录Krause横穿黑暗海沟的一份流水账也不为过。

然而,事无巨细的流水账的意义,在于真实的呈现战争的真正面貌与本质。后人热衷的所谓高潮瞬间,无论是胜利号突入法西联合舰队的一刻,还是杰里科的大舰队在天际线展开的一刻,都是后人的书写所赋予的。当事人没有闲暇享受这个瞬间,从接到敌舰消息以来的每一分钟,指挥官都高度紧张、唯恐有失,每个日常程式的些微迟缓都会让人瞬间陷入焦虑。

不记得是Nicholas Rodger还是Brian Tunstall,在叙述18世纪英法海战的真实面貌时曾提到过,当时的一场海战从发现敌舰到击溃敌人,时间可长达数十小时,像罗德尼和豪这样的年岁已高的指挥官在击溃敌人后精力耗竭几近虚脱,全无樯橹灰飞烟灭的快意。所以,他们打完仗后也再无力组织追击,让舰队里精力旺盛又不在指挥岗位的年轻人愤恨不已。

而大西洋战役中的护航任务,比起上述这些处于历史高光下的decisive action,更加日常,琐碎,无聊,程式化,其紧张焦虑程度却丝毫不少。《好牧人》的小说及其采用的“流水账”叙事手法,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小说的情节和电影的剧情。

在《好牧人》里,Krause与友舰配合击沉了2艘潜艇,夜战中还疑似击沉一艘。最后向英军报告的战果是三艘。这个成绩已经是远超历史真实了,但是在小说的叙述中并显得不突兀。因为,小说对整个护航战的叙述完全是反高潮的。

小说里击沉的第一艘潜艇就是电影里开头20分钟所追踪的那一艘,只是它并没有像电影里那样被成功击沉,而是靠钻船底躲掉了基林号的攻击。不久后,基林在返回船队途中又遇到了它,并召唤波兰驱逐舰闪电号(电影里的鹰号)加入攻击,最后在轮番投弹中,由基林号将其炸毁了。

之后直到夜战那段,电影全面还原了小说。只不过,那场夜战中基林号并非一无所获。他冒着撞船的风险冲向潜艇,结果被诱饵所愚弄,这是小说和电影都表现了的。只是在此之后,他又冲向另一艘潜艇,一番复杂的机动后投入大量深弹。舰桥有人闻到了油味,但Krause没闻到,海上黑漆漆的看不清。这是一艘疑似击沉,或是重创了一艘潜艇。在整个后半夜,基林号一直在和闪电号协同攻击潜艇,轮番投掷深弹,直至次日早晨,才发现深弹所剩无几。

再往后,电影和小说又是基本原模原样了。潜艇与Dicky近战那段稍有改动,一是Dicky当时也深弹几乎用尽,只能一发一发的扔。二是潜艇的舰炮除了打伤基林,还打坏了Dicky的主炮,影片中这一点被略过了。值得指出的是,这就是小说中最精彩的一段战斗,也是基林击沉的最后一艘潜艇,但在小说叙事中,丝毫没有高潮的样子。

电影里的Dicky一次抛4发,显得余量很多的样子

小说的“流水账”继续下去。当天晚上,闪电号和另一艘商船吃了一波扇射鱼雷,被迫弃船。雷达发现了2个目标,不知道是不是潜艇,紧张的氛围丝毫没有缓解,直到后半夜才发现是普通船只。Krause到了崩溃的边缘,肉体上长期站立的疼痛和几天不眠不休,让他几乎撑不下去,一坐下就要睡着。

在航程的最后,Krause已经不再如开头那样沉着的下达命令,而是有一句没一句的与XO、友舰聊着人事、吃饭等话题,伴随着大段心理感受的描写。时不时熬夜多天的人,看了会很感同身受吧。最后一天,来接应的飞机出现,随后英国舰队到来,完成交接的Krause,终于在对自己生涯的回想中安然睡去。

如果对比小说和电影,毫无疑问,小说更有真实感,但这也正是小说的优势。

比如要表现船长连续几天不敢坐下来导致的腿疼,小说用几句话描写即可说明,而电影则必须安排一双流血的脚和前妻的拖鞋来作视觉呈现。电影的处理实在是有些笨了,但也是无奈吧。

虽然小说里的护航任务是虚构的,但一场真实的护航行动的氛围就是如小说所叙述的那样。时时刻刻紧绷神经,严阵以待,未必就有成果,反而搞得自己人心理出问题。但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则是致命的。

反潜流程是高度程式化的,不过就是重复声纳定位、船只机动、抓位置、投深水炸弹、躲鱼雷的过程。

作战的节奏也如小说描述的一样,敌人在进入有利攻击位置之后,随时可能出现,才不会到航程末段才展开压轴大战——按照小说的描述来推论,U艇的狼群攻势在那场全体护航舰从头打到尾的夜战中已经基本被瓦解,所以后面除了偷射一波鱼雷干掉了鹰号和一艘商船,也就再也没有发动攻击了。

但是,我想稍有常识的人也能理解,如果电影这样拍,结尾在高度紧张中什么也没发生就结束了,恐怕早就被观众骂死了。

电影对小说的主要改动有以下几节:

① 击沉第一艘潜艇时,灰狗号右转截击后直接得手,而不是按小说的描写,由闪电和灰狗又展开一轮连合猎杀才打沉。

② 将那场夜战的整个下半场,基林号与闪电号的往来冲杀与疑似击沉战绩全部省略了。如此一来,闪电号在战斗中的精彩表现就基本不剩了,狼群在那场夜战里显得毫无损失了。

③ 虚构了一个会通过干扰TBS(Talk Between Ships,近距离无线电通讯系统)的反面一号潜艇,又虚构了最后的决战,让两艘潜艇强行攻击驱逐舰,然后双双被打沉。

这样改动的目的,我想是一目了然的。

首先是降低经费——本片经费5000万美元,实在不高,如果前两点都照实拍,闪电号的大量建模、CG特效制作是少不了的,尤其那场混乱的夜战,特效费是不可能低的。其次是优化视觉效果,尽量把重复性投掷深弹的场景删掉了(当然这也意味着压经费),更多呈现其他种类的反潜手段,尤其是视觉效果强烈的炮击。

当然最重要的,也就是迁就电影的特点和主流观众的趣味:要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就制造一个大反派,再制造出一个结尾高潮来。这个高潮要展现弗莱彻级驱逐舰最漂亮的战斗姿态——机动弹鱼雷,主炮齐射,一举击沉大反派。大概只有这样,占多数的普通观众才会满意吧——但其实就国内外的评论来看,依然有大量影评认为此片剧情过于平淡了。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在还原小说和历史质感方面是下足了心思的,这些努力在那场压轴战斗之前,排除敌方广播这种奇怪的局部之外,都是令我非常满意的。

一个例子是片中对黑人角色的处理,原著小说中对此毫无着墨,根本看不出牺牲的厨子是黑人。但是在当时的美国海军,黑人当厨子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当水兵乃至军官则是到战争后期才零星出现的事。即便是为了政治正确而加入一个黑人角色,其形象,地位都是很有历史质感的,对这个角色的简单刻画也能让人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正因为如此,电影对压轴戏的处理,就实在显得太简单粗暴了。其实就我来想象,可折衷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可以直接把那段近战挪到结尾,被打沉的潜艇改成大反派好了。事实上在小说中,也只有这艘敢于拼命,而且上浮了冷静开炮,击伤两艘护航舰的潜艇,赢得了Krause的敬意。当然我说这些也都是外行话了。

在电影里找历史的真实,多少是有些不切实际,有人愿意为此投入如此多的精力财力,这样呈现当年的海战,足够让我满意了。而那场个人觉得意思不大的压轴决战,也不过6、7分钟,如果是原著党或者想更多感受电影传达的历史质感,当那段没有好了。

多说一句,为什么我不喜欢把这个片子和历史不符的地方过度强调,然后说神剧神剧的。

如果真是一个海军电影爱好者,那么自然会知道,自打有电影以来,海军片这个形式就不可避免装备不对、情节与历史不符这样的问题。因为最核心的困难是你要拉个船出来拍,道具经费是有限的,而且要把漫长、琐碎、无聊的海军行动改编成电影,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比如,1960年的《击沉俾斯麦号》,最经典的海军片之一,英美大众中影响最大的海军电影,也是福瑞斯特小说改编。当年就以写实风格大受好评。

但真要拿着凡事斤斤计较的所谓“军迷”去挑错,能挑出多少来?拿前卫的主炮冒充俾斯麦、纳尔逊,拿贝尔法斯特冒充英国重巡洋舰,拿战后航母冒充皇家方舟,拿英国2磅防空炮冒充德国37高炮……多了去了。情节也和参谋战史有不小出入。但又怎么样呢?

大约同一时期,1956年的《拉普拉塔河口之战》,直接拿美军萨勒姆出来演施佩,又怎么样呢?更早些英国海军官方拍《克罗纳尔和福克兰海战》直接用QE扮演无敌级,又怎么样呢?

萨勒姆·施佩伯爵,怕不怕

再说到《灰狗》,把一艘战争后期的基德拿来拍了战争中期的驱逐舰反潜,而且在片中全面还原了基德的各个部分。这在海军历史题材的电影里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剧情做了夸张,ok。但毕竟是拍电影,就算砍掉那个强行捏造大反派和高潮的10分钟,剩下的依然是一部非常优质的海军电影。

基德的CIC实物,良心还原

说某个剧是神剧,起码要有基本的评价坐标。对,《怒海争锋》和《Das Boot》是很好,人家是直接新造一艘船出来拍,很厉害。所以,只有这两个皇冠上的钻石能入法眼,别的都是神剧?这就实在太过中二了。

对于《灰狗》,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吧,应该不会再更新了。对了,据说小说《好牧人》的中译已经完成,正在筹备出版阶段。感兴趣的同好可以关注关注。

2 ) #我是好牧人---灰猎犬号 Greyhound观后 #

周末又是一个雨天。午睡后翻翻手机,看到有人推荐这部电影,二战,苹果技术,汤姆汉克斯,这几个元素已经够了,于是找来,投影看了一遍。

故事很简单,记叙了二战期间,美军驱逐舰掩护商船横渡大西洋支援英国的故事。汤姆汉克斯扮演驱逐舰的舰长,也是这次行动的总负责人,几经艰难,不辱使命。

我是二战迷,但对舰船武器什么的并不在行,所以对场面不能够赏析更多,简单总结,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全程无尿点---片长只有91分钟,不上厕所也不是什么大事,一笑。

但是作为一个基督徒,我觉得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分享。

首先我注意到这本书改变自小说好牧人,Bing了一下(百度没搜到,顺便鄙视),原来是CS Fosterer远在1955年的著作。这个书名反映了那时美国浓厚的正统宗教色彩。

因为任何一个基督徒都知道好牧人指的是谁。耶稣基督在福音书里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圣经约翰福音10:11)

同时,耶稣基督在死里复活以后三次嘱咐彼得你牧养我的羊(见圣经约翰福音第21章),所以,教会的领袖(长老,牧师等)也被称为“牧人”。

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舰长就是一个牧人的角色。他要把他的羊群(编队)带到英国去,他要战胜凶残而且阴魂不散的狼(德国人)。

他无愧于好牧人这个称号,因为:

第一,他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任务的开始,就是祷告,影片给了特写镜头:他房间里贴着圣经希伯来书13章著名的经文:“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这节经文,在片尾,他完成任务,祷告感谢后躺下睡觉时再次出现,首尾呼应。这是他成功的保障,是他力量的泉源。

影片多次出现他准备吃饭但没有吃成的桥段,尽管每次饭没有吃上,他都做了谢饭的祷告,而且他在喃喃自语时,也往往念出圣经的话语。

第二,他的警醒与镇定。他几乎没有睡觉,一直保持临战的状态。而且无论什么情况下(深水炸弹耗尽,雷达暂时失灵,四处寻求他去救援的商船),他都没有失态,都是表示理解,感谢和尊重,并立刻付诸行动。这和传统的好莱坞英雄的形象并不相同。

第三,他的专业(知识上的装备)。首战告捷,靠的全部是他的能力,一战就获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在几次危机出现的时候,他都是立刻做出精准的反应,让自己的战舰化险为夷。躲避两颗交叉的鱼雷,都是毫发之间。

回头看这三点,岂不是对一个教会牧者的要求吗?坚定的信仰,警醒的心态,良好的装备。

电影里海葬的那一段也很感人,舰长在葬礼上的祷告,简明准确的说出基督徒的生死观,说出了基督徒复活与永生的盼望,不知道这一段在国内引进时会不会删掉。

最后,说个花絮,影片开头,两个打架的水手在舰长那里,还没来得及多说什么,敌情就来了,舰长去应对的时候,旁边的军官对他俩说“count your blessings”,意思是说,你俩躲过了受罚。这句话对基督徒来讲,也是非常熟悉的:数算神的恩典,就是这么表达的。

Count your blessing. Be a good shepherd.

3 ) 灰猎犬号影片台词记录

Even if I'm a thousand miles away, I will be hoping I'll see you come around the corner. 即便远在千里之外,我仍期盼与你在拐角处相遇。

wise as a serpent, harmless as a dove. 机警如蛇,纯真如鸽

We therefore commit the earthly remains of Anthony pisani,Daniel marx,and George cleveland to the deep, looking for the resurrection in their last day, and the life of the world to come through our lord Jesus Christ at whose second coming in glorious majesty to judge the world.The sea give up her dead, and corruptible bodies of those who sleep in him.Shall be changed and made like unto his glorious body according to the mighty working whereby he is able to subdue all things unto himself.Amen. 我们在此将安东尼皮萨尼,丹尼尔马克斯,及乔治克里夫兰的遗体交付大海。愿他们在最后的审判日后得以转生。在主耶稣基督的指引下活在来世,我主第二次伟大复活时要审判世人,海里的亡魂将会离去,安息在天堂中,而他们凡人的躯体将得到升华和主光荣的身躯相似,他用伟大的力量一个人降服万物,阿门。

4 ) 确实差了点意思

跟以往看过的二战片比起来,这个电影确实差了点意思。虽然有影帝演技加盟很有看头,但是里面术语太多,镜头太短,很多时候不知道在干嘛,缺乏视角更广的镜头让观众看到战争全局,只是在船长身边兜兜转转。虽然如此还是值得一看。

汤姆汉克斯的电影都很好看,没有例外。虽然这部电影他年纪已经很大了,没了当时拯救大兵的神勇和帅气,但不知道他有什么魔力就是能让人入戏,不管他演什么都好看。期待他更多的优秀作品,每一步我都会支持。

5 ) 谢谢你,灰狗号。再见灰狗号!祝你一路顺风。

美国二战期间的驱逐舰有如下几级美国二战期间的驱逐舰有如下几级:Benson / Livermore,Fletcher,Gearing,Sims,Sumner,翻阅所有舰艇限号后,没有Greyhound弦号或别名的驱逐舰,也没有548弦号的驱逐舰。影片的灰狗号驱逐舰的原型应该就是弗莱彻级驱逐舰 ,因为美国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弦号500之间 就是 弗莱彻级驱逐舰,下图为真实的DD 545 Bradford 驱逐舰,那么影片里面548号驱逐舰应该就是他的姊妹舰艇了。

DD 545 Bradford(真实)

DD548 Greyhound(虚构)

按照以往美国主旋律电影的风格,尤其是二战电影,很喜欢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然后虚构一个故事,拯救大兵瑞恩 风语者 兄弟连 太平洋战争都是这样,故事都是虚构的,或拼凑的,但是历史是真实的,战争是真实发生的。因此本片的主要架构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下面再说U艇,跟明显,影片的就是VII型潜艇,服役最多,性价比最高的,甲板单主炮,前4后1鱼雷发射管。玩过xxx海战游戏的玩家都知道,U艇里面线条最纤细好看的就是VII型潜艇。

真实的VII型潜艇

武器都是真实的,那么战斗时不是真实的?我的分析是一半一半。

首先影片是1942年,那时候美国刚刚参战,加强海上生命线的保卫工作,同时德国下水了最大规模的潜艇部队,把加勒比地区的潜艇大部分抽调到中大西洋地区,破坏海上生命线,一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空对潜艇战役进入了最高潮。 1942年7月,英国和美国进一步加强护航制度,海军开始装备机载搜索雷达、磁探仪和新式声纳、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航空兵的巡逻范围扩大到北起格陵兰、南至弗里敦的北大西洋广阔海域。战争背景如此,影片开始。

本片是以汤姆汉克斯率领的4艘驱逐舰护航大约30艘军舰和商船,穿越大西洋中部地区。途中遇到5-7艘U艇攻击,期间反复战斗,灰狗们干死了4匹饿狼,逃跑了2-3艘狼。具体潜艇数量记不住了。

从一个资深海战迷的角度来讲,战斗过程很激烈,很真实,但是也不真实,玩过猎杀潜航和xx海战游戏的玩家都知道,潜艇在发动攻击前是不可能被发现的,因为当时的雷达只是水面雷达,水下没办法,而且声呐的识别完全是靠人耳来听,在U艇静默航行过程中,根本听不见,噪音比水噪音还低。而邓尼茨制定的狼群战术是围捕,而不是尾随,因为U艇不论在水面上,还是水面下 速度都不如驱逐舰甚至是补给舰,因此狼群的攻击队形都是从前面和侧面,因为这样可以最大发挥鱼类之间命中率和概率,可以覆盖所有舰船的行走路线。基本上都是一轮扇形齐射,然后攻击艇迅速下潜,撤离战斗区域,由指挥艇远距离观察战斗成果。

u艇狼群战术自画图

影片中真实的地方:一、U艇在夜间发动突然攻击,而且是多个方向的。

不真实在于:一、U艇是不会进入到舰队中间的,而且还是潜望镜深度,一来容易误伤,二来容易被撞,三来进去了也发动不了攻击,距离太近无法调整发射角度。

真实的地方:二、U艇需要定期上来充电换气,二战的U艇主要是靠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压缩空气提供空气。柴油机提供动力时燃烧耗费大量空气因此在水下完全靠电力系统提供动力,因此蓄电池需要充电,由柴油机运行充电。空气需要定期上来由压缩空气机进行续气。

不真实在于:二、UII型潜艇一般水下续航时间在20小时左右。因此,完全可以在早上8点下潜,第二天凌晨4点上浮。这20个小时,完全可以够夜间突击的,而且不用上浮,攻击前完全可以做到不发现。

真实的地方:三、U艇紧急上浮可能会因为深水炸弹导致,把U艇的压载舱阀门炸坏了,潜艇要不就一直下潜,要不就是一直上浮,这种情况在电影U571也发生了,最后选择了上浮。

不真实的在于:三、U艇不可能为了换气和充电尾随在舰队可视范围,更不可能在舰炮的火力范围内因为换气和充电上浮,这是多么脑残的行为。

真实的地方:四、潜艇近距离和驱逐舰对轰,基本就是找死,没有一点机会。而且不能使用鱼雷,因为会大概率误伤友舰。

不真实的地方在于:四、潜艇都和驱逐舰贴上了,潜艇甲板上的士兵长时间没被击毙,反而有时间给主角灰狗号来了一炮,要知道驱逐舰上的除了近距离机枪还有陆战队员的,拿着冲锋枪都能打死潜艇上的人。

真实的地方:五、飞机保护那么重要,就是那么重要,飞机载有空中雷达,范围更广,而且可以立即给予对方俯冲轰炸,基本上只要发现了,就能给予潜艇重创甚至击沉。

不真实的地方:五、盟军会根据情报出动飞机巡航,而且是编队巡航,地毯式拉网巡航,基本上不会和舰队通行。没有潜艇出没情报一般不出飞机巡航。而潜艇只要下潜了,飞机就没用了, 因此飞机主要巡航的范围就是U艇那20小时之前的范围。实际很多U艇都是在刚刚出港不到几天,在海面上行驶时,被盟军发现从而击沉。

大西洋海战长达6年,是目前历史上历史最长,战况最复杂的海战。从战略、战役、武器装备到人员训练、情报站、文化宣传、科技战等等各方各面都是在进行着焦灼的战斗。

现在看来德军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德军的潜艇数量不足,缺乏舰队的支援,希特勒财力和物资都压在了陆军和空军上,海军的投入少的了可怜,同时东线战场日益艰难,强大盟军,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海军部队装备了数量远远超过德军水面战斗舰艇的舰艇,空军战斗飞机和先进的雷达、声呐等武器。其实早在1941年,盟军就发现了德军潜艇的问题所在,就是港口远,补给困难,而缺乏有效的舰队保护,因此从1942年逐渐加大了对潜艇港口的轰炸和封锁,下面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时候的潜艇基地法国 洛里昂 基地

标记有序号“①”的就是汉堡港疑似U艇洞库的目标

正是我上面所说,盟军对港口施行拉网来式封锁巡航

不得不佩服德国建筑,面对B17 携带的1000磅 2000磅的炸弹,潜艇基地大部分都没事儿。反倒盟军损失了不少B17。 后来德军在英国空战彻底战败,盟军飞机有了巨大的优势。德军的潜艇基地再无宁静一说,刚开始,邓尼茨将军每次都在港口迎接归来的每一艘潜艇,并且为潜艇士兵办法奖章,港口都是热烈欢迎士兵归来的人群和姑娘们。后来到了1943年,能回来的潜艇都是寥寥无几。一片荒凉,满是弹坑和废墟。

就这样,进入1943年德军的潜艇再无优势可言,昔日的狼群现在变成了羊群。聚集在,1943年末,盟军舰队驱逐舰的官兵知道有德国潜艇出没的可能情报后,都异常的兴奋,都希望击沉一艘潜艇,回去和姑娘们吹牛。可见当时盟军的武器装备和科技,在大西洋海战中占了绝对优势。剩余的潜艇和盟军玩捉猫猫一直到二战结束。据说1945年后,还有潜艇不知道失败,依然在发动供给,然后还有一部分潜艇神秘失踪了,去了南极建立了基地,哈哈哈,当故事听吧,有兴趣的看看消失的德国潜艇吧。

彩蛋一...........................................................................................................................

喜欢潜艇的朋友们肯定看过这一部电影。

影片资料

影片资料

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部电影潜艇,而是这部电影描述的那个任务,那就是 Enigma,又译哑谜机,这个东西来头大,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百度。总的来说 它就是德国的信息加密频道,有了它德军好几年说话都不背人,随便聊。

来自于网络的Enigma

U571演的原型是,1941年英国海军在Joe Baker-Cresswell舰长的斗牛犬号军舰。

他们捕获德国潜艇U-110才真正拿到德国海军用的密码机和密码本。

然后拿到是一回事儿能弄明白是另外一回事儿。

彩蛋二.............................................................................................

影片资料

影片资料

yes,就是伟大的 图灵,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理论的奠基人,计算机的发明者。他真实的名字叫: 艾伦·麦席森·图灵 。张这个样子。

艾伦·麦席森·图灵

但是,Enigma机最先破译的不是他,是波兰人雷耶夫斯基(Marian Rejewski),其实盟军早就缴获了Enigma机,拿回来给英国情报人员桶鼓了好几个月,连一个单词都没破译出来,后来拿给了英国的教授们,好几个月搞崩溃了好多人。然后被波兰人发现德军密码操作员的失误和习惯,抓住漏洞破译了许多电文,然后德军发现又重新优化了Enigma机和操作指南,然后波兰人的方法不管用了,又陷入迷茫。

这时候图灵登场,军情处特邀他来参与这个项目,他发现波兰人使用的方法过于猥琐,是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失误找到机会,而且一旦对方不失误,你就没法,更要命的是人的失误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情况不一样,你无法判断是哪种失误造成的哪种情况。因此图灵 想找到一种简单、直接、粗暴的,像今天百度翻译那么便捷的破译方式,来破译Enigma机。影片很写实,最后真的发明出来了一个机器,就这么搞定了,这就是人类历史上,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机。

综上,德军大西洋海战失败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回到影片,我认为美国主旋律好看的原因在于,假归假,但是假的很真实,很感人。

影片最后舰长回去休息,面对着被护航的运兵船上的士兵的欢呼感动,然后舰艇打出信号灯,再见灰狗号,谢谢你灰狗号,祝你一路顺风的时候是本片的高潮。

真的体现了那场战争人们无畏死亡,为了正义战斗到底的精神。而有几处用舰艇信号灯作为语言真实秒极了,巨大的舰艇打出“一轮顺风”的信号灯的时候,那种战争年代的残酷、悲凉、未知、恐惧但却勇敢面对的气氛,在没有语言描述的情况下,被电影表现的非常巧妙。再加上汤姆汉克斯精点的、坚毅的眼神,影片档次一下子高了不少。汉哥不愧为二战最佳男主角。

这场战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色,从舰艇炊事兵、舰炮手,到飞行员和舰长。从B17轰炸机飞行员、到截获了密码机的官兵们,从图灵到每一个位为了破译密码做出贡献的人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闪光点,都是伟大的。

美国的主旋律洗脑指数10星,这一点我们要认真的学习,战争电影,二战电影,美国世界第一,无需多言,随随便便一个用心的片子,就达到了洗脑的境界。

6 ) 《灰猎犬号》到底有多好?

——对话体影评的一次尝试

此文中的A可以假定为作者本人,B则是一名资深军事爱好者。

B:《灰猎犬号》相当可以啊?

A:哪里可以了?

B:比如我想告诉你,反潜最高效的是空中力量的打击,这部电影就很生动地表现了。

A:可是这个我随便看个科普就知道了,大家都在吐槽潜艇动不动就上浮。

B:对,这个确实一个bug。但是后来我觉得有几个因素,比如,潜艇并不知道驱逐舰这边已经没有了深水炸弹。在这么近的距离,如果下潜,潜艇最好就是保持7-8节水下航速,可驱逐舰有深水炸弹,7-8节的航速潜艇运动不开的情况下,是一定会被炸爆的。水下炸爆的伤亡,与上浮后被俘虏或被打的伤亡相比,还是大很多的。驱逐舰轻轻松松30节航速,可以围着圈对潜艇扔深水炸弹,潜艇紧急下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深水炸弹炸不到的深度,所以上浮还可以算合理吧。


A:那驱逐舰和潜艇靠这么近,互相都知道了,潜艇那种未知的恐怖感就没展示出来啊。

B:怎么说呢,第一是那个时候的潜艇本来也没有那么先进,你看《末日孤舰》觉得潜艇恐怖,那是核潜艇,有一堆现代化的侦测设备,杀伤力也更强。第二是驱逐舰冲着潜艇去,这个是正确的战术,除非我可以判断潜艇的航迹,不然离远了扔深水炸弹根本没用。

A:电影里还表现了诱饵弹使得驱逐舰误判,深水炸弹就没炸到潜艇的场面。

B:对,水听器受到的干扰很大,诱饵弹是一方面,还有船队的其他舰只的螺旋桨的影响,所以只有在潜艇正上方的时候扔深水炸弹才有用,这时候潜艇位置已知,当然就没有你说的那种恐怖感了。而且你注意他在冲向潜艇时,潜艇是位于潜望镜深度的,这个时候说白了,如果高速冲过去,还可能把他的潜艇指挥塔给撞坏了,那潜艇就废了。


A:有人吐槽说潜艇向敌军发无线电就是暴露位置的愚蠢行为。

B:在这个之前已经有无线电收发被截获了,人家就是明着挑衅你,互相都知道敌我位置关系已经基本明了,用的是航海公共频道啊,就是德军骚了一下。而且狼群、羊群、牧羊犬的这些比喻也很带感,孤狼有一种骑士范儿,包括艇徽也有这种骑士范儿,二战时期大量都是编队战斗了,那种单枪匹马的骑士范儿,也就是U艇还保留了几分吧。

A:(你这个就是德军吹的私人偏好了)那我们俩十几年前去某地拍过的那些潜艇呢?

B:你还算上道,正好就是和这部电影表现的潜艇处于一个技战术水平的。你刚才说恐怖感,我觉得这部电影表现得很真实啊,比我们剪片子的时候故意要塑造什么形象用一些音乐去烘托要高级多了。你看到的就是接二连三有船在爆炸、沉没,但是没什么巨大的声响。

A:对,这点很赞,爆炸声因为隔得远,所以很闷,很质朴,很有大海上的感觉。

B:你就只能看到闪光弹报警,但是赶不过去就船就爆炸了,其实挺恐怖的。默默地爆炸,默默地沉没,默默地被大海吞噬,这种无形的压力就是幽灵一样的存在。电影只是没有去渲染。


A:是的,克制也是一种表达风格,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只适合比较有常识的观众,我要是没看过《末日孤舰》,没拍过潜艇,我就可能get不到这种幽灵的压力。而且你刚说了那么多海战的逻辑,普通观众也不懂啊,电影应该表现得更明白一些,像《怒海争锋》,我对风帆战舰完全不懂,但是我就能看懂海战采取什么战术的逻辑。

B:那如果要挑毛病的话,这个还算小毛病了。

A:怎么,还有更大的毛病吗?

B:这艘舰一颗鱼雷都没放,弗莱彻级怎么能没有鱼雷?甲午海战的时候就有了,为什么不用?就看见潜艇放鱼雷。

A:某几个场景里,放鱼雷可能会误伤自己人。

B:那也不能一颗鱼雷都不放啊,鱼雷是反潜的重要兵器。有一个游戏叫《战舰世界》,驱逐舰这个舰种在里边最主要的就是放雷。因为你驱逐舰那个120毫米炮,你打战列舰打不动,打巡洋舰火力密度没人高,打航母更是够不着,你只能冲进去放雷。《灰猎犬号》里首先就表现了风高浪急,那个条件那么晃,你炮怎么打得准,放雷啊。日本人的驱逐舰,那个鱼雷发射器都是八管儿六管儿一组一下给你来个两三组,一放就是一个大扇面,你根本躲不了。驱逐舰这个名字都是后来的翻译,最开始就叫雷击舰。就《灰猎犬号》里驱逐舰躲鱼雷拍得好吧,各种擦边过,实际上我查了那艘U艇的型号,那个是有六个艇首鱼雷管的,那么根据战术要求,如果真的明确要击沉这条护航驱逐舰,就该六条鱼雷相继放,形成一个扇面,你怎么躲都躲不掉。


A:(鱼雷也是要钱的,一艘潜艇载雷量也是有限的,德国能到大西洋上遛遛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着每次发射都六枚鱼雷吗?)那你觉得这部电影有没有过于吹美军?

B:怎么说呢,一方面,电影刻意地在表现当时的美军,特别是美国海军缺乏实战经验,汤姆汉克斯的化妆造型表现出来的年龄状态,应该是超过45岁了,中校军衔,但是这种高级别指挥官,而且是编队指挥,都是第一次来应对这样的航行任务,可想而知,电影想表达的是当时美军刚刚卷入这场世界大战,绝大部分的战斗员、指挥员以至整个美军都处于一种经验极度缺乏的状态。美国海军上一次打仗还是美墨战争呢,那都什么时候的事儿了?

A:这个感觉很明显,英国海军就有两三艘舰不听指挥,还不是因为英国海军眼里哪里有你美国海军的位置。

B:是的,那个涂着蓝色迷彩的看起来特别破的就是英国人的驱逐舰,擅自脱离编队,灰猎犬号也没有什么办法。不过呢,电影一方面承认美军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也暗暗夸大美军的能力,这个片子里就没有好好表现英国人取得了什么战果,但是按道理说,1942年在大西洋上对付狼群,反潜经验更丰富的英军绝对不会比美军差。而且美军消灭潜艇数量也是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多。

A:结尾部分,英国海军的将军问主角,这是你第几次横渡大西洋,回答第一次的意思就是,别看我没经验,实力就是强。

B:所以还是吹了美军的,尤其是注意表现了中央战情室,这个可是美军的创举。在1942年的一艘驱逐舰上就有了中央战情室,相当于一个舰上参谋部,而别的海军还是只在舰桥去做整体指挥,不会有这样一个房间去做信息汇总。

A:美军连B-29上都有这样的军情分析的房间。

B:这个战情室有多先进呢?就到我们的051级驱逐舰,也就是旅大级驱逐舰的时候,都还没有这个战情室的配置,一直到96年左右,我们的二代驱逐舰才有这样的一个配置。这个战情室的作用就是尽可能规避一切经验和直觉,不再依靠统帅的经验跟直觉打仗,而是靠数据、信息来完成下一步的规划和部署。拿破仑为什么牛?拿破仑发明了参谋部,这个部门让大家把所有的信息、情报、数据汇总,用数字的方法去解读战争,就有了现代军事制度的意思了。

A:《怒海争锋》的时代还是靠舰长自己琢磨海图,然后吃饭喝酒吵架时和其他人商量呢。


B:说到海图,《灰猎犬号》里也是真的拿出一张海图告诉你距离、防卫相对角,然后去算这个账,根据算出来的数据去做下一步的方向、角速度、航迹的调整,再布置兵力、兵器,调整编队,这个在中国电影里根本做不到。另外就是声呐和水听器着两种装备的切换和使用的准则,也是我目前看到的,反映二战时代反潜作战的影视片段里最准的。远距离用声呐,近距离用水听器,但是这两个东西在早期非常容易被干扰,而且雷达早期也特别容易被干扰,所以就要不断地切换。而且这个电影的主人公刻画虽然比较平淡、单一,但是整个舰桥,包括战情室里,各个人的眼神、状态,与他们的职责、军衔的关系,这个还是拿捏得蛮好的,可以看出来年龄、经验造成的人的应对的差异。

A:舰桥部分,乃至整个舰的空间表现都不错,舰桥内部很容易拍乱,丧失空间感,但是这个电影完全没有。不过群像部分我不是很满意,我感觉人物的作用没说清楚,你看《怒海争锋》,那个时代还要乱一些,舰上的人员管理制度还乱一些,可是谁是干什么的,看完基本都能明白,这个电影就不行。

B:这个确实,除了舰长,在战情室那个就是副舰长,轮机长是明确了的,来报告过燃料情况和发动机情况,但是枪炮长就不知道是谁了,感觉就是一到开火就自由射击,反潜部门也应该有个专门的指挥官,可能就是报告把深水炸弹都搬出来了的那位。可是为了政治正确,表现黑人的工作职责就很明确,海葬的那一幕还因为尸体已经支离破碎了差点被裹住,不过这个政治正确不算夸张。

A:对,总体来说就是海军感很到位,不燃,但是可以琢磨的地方很多。

B:我准备二刷甚至三刷。

A:那就是你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了吧。

短评

可以,主旋律电影是这么拍的,少一些国家角度立场,多一些人情冷暖关怀,导演和汤姆·汉克斯也很懂得制造泪点,只要把镜头多对准那些舰艇士兵们的脸,他们看向舰长时那慌张的、祈求希望的神情,就能让很多人产生同理之心。

6分钟前
  • 雲外憧憬
  • 推荐

《U-571》的21世纪姐妹篇,《菲利普船长》二战版,非常值得一看的战争娱乐片。故事的切口极小,场面也相当集中,事件为主、人物为辅展现50多小时内美国驱逐舰和德国潜艇的连场对决,90分钟的电影几乎是从头紧张到尾,算得上是好莱坞战争片中比较少有的表现形式,过瘾。

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菲利普船长》后汉克斯再“出海”,依旧稳得不像话,他大概是唯一适合演遍所有Captain角色的演员。

13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apple tv自带中文字幕,为啥还要边看边翻?官翻不香么?一群人天天喊着支持正版,这时候又开始盗版资源走一波了?

17分钟前
  • 风雨无惧的逗比
  • 推荐

汤姆·汉克斯把士兵、上尉、列车长、船长、舰长、机长、宇航员、狱警、FBI、工程师、符号专家、报社编辑、律师、制片人、玩具、汽车……全都演了个遍,人生圆满了。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紧张刺激,一气呵成,虽然依旧是汤姆·汉克斯式的英雄主义电影,但在这场壮烈的争斗中,又能瞥见一个舰长的智慧、责任、荣耀和信仰。只是可惜,为影院而生的片子,只能在电脑上和观众见面。

19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要是《从海底出击》10分,这幼稚的烂美国片最多4分。打仗就好好打仗,又是圣经,又是犹豫,又要在世界的拐角遇到相好的。。。。

22分钟前
  • 魏晓波
  • 还行

不愧是非专业人员写的剧本,剧情极其平淡……

26分钟前
  • 亿万露电
  • 还行

剪辑、音响都很棒,加之老戏骨压轴,所以紧张氛围营造得很好。虽然故事有些简单,视点略显单一,这个成本下能拍成这样算不错了。

2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五千万成本,很可能是2020年最后的院线“大片”,知足吧兄弟们,顶我上去的都是在这最艰难的疫情期间和电影患难与共的战友与兄弟!

30分钟前
  • 凯奇
  • 力荐

还好只有90分钟。

33分钟前
  • 还行

我仍是怀念20年前第一次看《拯救大兵瑞恩》时米勒上尉面对虎式坦克单枪对抗的片段

3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从头到尾都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和压迫感,尤其是水手们一遍遍的复述命令,但是真的很干,没有一丝一毫的人物刻画,就算是舰长也非常单薄,而最重的性格展开却放在圣经和祈祷上,感觉像传教片。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打掉德军n艘潜艇,真实的海战应该不是这么打的吧?剧本原来是Tom Hanks自己写的!一群小兵中发现好几个熟脸,Lee Norris出现好几次,Devin Druid露脸两秒钟,Will Pullen也串了一个角色!

43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较差

用悬疑片的方式来呈现一出舰与潜艇的海战。3.5

4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7分。作为战争大片,这个片长还挺少见的。不过,放在网络上放倒是正好。基本全是干货,从头打到尾,期间几场对战戏拍得还是非常紧张刺激的。或者,也是片长限制,整部片子有点太顺了,基本就是一路下来的。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看似紧凑动人心魄,实则老套文化意识输出。

54分钟前
  • 100kg的娇躯
  • 还行

五寸砲和四釐米砲擊中潛艇都屬於小概率事件,深水炸彈儲備告罄後標準應對程序就是呼叫駐紮格林蘭的驅逐艦隊來接班而不是讓油料都不足的驅逐艦和驅淺快艇唱空城計。最後,你讓德國潛艇依次浮出水面展示艇徽算什麼意思,這是披二戰皮的超級英雄片麽?

59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很难得,几乎把所有篇幅都集中在海战的呈现上,导演宏观能力很强,把这么单薄的驱逐舰与潜艇的大战,拍出来了牧羊犬抵抗群狼的效果。细节方面干货满满,从雷达声呐到地图定位、躲避鱼雷、深水炸弹,最后军舰潜艇对轰+反潜机联合作战,一套操作配合北大西洋的狂风怪浪和汉克斯的表演,达成技术流+气氛渲染+情绪调动三者合一,观感很棒。可惜不是电影院,巨幕效果八成会晕船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故事情节未免太紧凑了一点,关注点全集中在,饭吃上了吗?

1小时前
  • 曾良君
  • 还行

空海联手干掉海狼,船长如释重负出舱仰望胜利盘旋的己方战机……此时看下时长,才不过74分钟!也就低成本B级片的篇幅,可讲述的却是惊心动魄护航海战大阵仗!说明什么?影片本身存在结构问题:题材锁定护航反潜驱逐舰封闭空间,可主旋律定位所限又不许此次战事涉及封闭场所最善表现又最易撑开时长的内部矛盾,别指望会有草莓事件突发叛舰暗潮涌动。一片和谐之中,除船长以外的其他船员全都失去了角塑空间,影片几乎变成汉克斯的独角戏,从萨利机长到胜利船长。如此一来,这电影没法不短,首次护航穿越大西洋就击沉四艘德潜让总部直呼不可思议的丰功伟业也只能感觉意犹未至匆匆收场……顺便建议,语感节奏上似乎应该多加一字翻成——灰色猎犬号……汉克斯电影主流之中夹藏暗刃: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039483739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