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个人心中都有鬼
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心中都有鬼,既然大家都不干净,那又何必以五十步笑百步呢,主播曾经行贿,现在又为了自己的发展延迟报警,他的领导为了收视率不惜一切,政府一味选择敷衍逃避,恐怖袭击者为了一句道歉导致了无辜者死亡。 每个人的利益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似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情有可原,社会本该如此,认真你就输了。
突然想起了以前杭州的七十码事件,有人骂那个值班交警,有人骂公安局领导,有人骂肇事者他妈, 只是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一旦牵涉到自己利益,那么你会发现,你就是曾经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2 ) 从几个细节来看这恐怖的人性直播
这是一个让观众一直绝望到尾的电影,而且这种绝望是层层叠加的。就像先射了你膝盖一箭,又趁你跪倒时在你背上猛刺了一刀。影片最后,观众的心随着崩塌的电台大楼坠落。最后,声音戛然而止,而人的心也被这无底的黑暗所笼罩。电影结束。
电影里没有一个完全正直的人。从为了上位不惜抛弃媒体的道德操守的主角即整个演播室的共组人员,到满嘴国计民生但最终仍未露面的不负责任的总统,[恐怖直播]绘制了一幅纯黑色的韩国浮世绘,将媒体政客批了一个狗血淋头。电影满满的负能量,却也让主播尹英华最后的一番人性悔悟提高了一个层次。可惜,深陷流沙的他的这一次动作却只能让他陷入更深的绝望。这一点星火在漫漫凄冷的长夜,虽然带来一丝温暖,但熄灭之时却更显悲凉。
除了整个电影对政治和媒体的批判,电影中的一些关键元素也有着比表面更深的含义。
[直播的耳机]
主播尹英华在得知恐怖袭击的第一时间没有报警,反而为了搏出位违背媒体道德将这场恐怖袭击变成了没有职业操守的直播。当他在戴上直播耳机开始直播的一刹那,他已经为了名利而抛弃了自己的良心。同样的,之后来到直播间的公安部部长也是抛开紧急的事件和民众的安危,在镜头前大放厥词,表现自己正确的政治决心。对于尹英华和公安部长来说,面对镜头不是为了展现一个严谨公正的态度,他们反而利用了媒体来成为放大自己欲望的工具。而就像后面揭露的一样,这枚耳机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是对操纵公众事件来博眼球的无良知的人的一种惩罚。公安部长被当场爆头,而主播也因为这枚耳机而痛苦不堪。最终,尹英华在直播的最后甩开了这枚控制自己的欲望而直播耳机,他的良知也在最后被逐渐唤醒。
[被炸掉的桥和大楼]
桥是连接两地的通道,也是连接人心的枢纽。看完整个电影,恐怖分子朴鲁圭虽然可恨,但也有可怜之处。他所代表的底层劳动阶层因为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过着贫困艰难的生活,他的爸爸和伙伴也因为一点点工钱而配上了性命。他们与外界的连接的桥已经被毁坏,而这次,他也要去毁其他的桥。在影片的开始,当朴鲁圭扬言要炸桥时,被不耐烦的尹英华一遍遍催促让他快炸。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足以可见韩国社会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么淡漠,那座”桥”有多么岌岌可危。而当面对被炸桥上的幸存者时,即使尹英华已经有所良心发现,但他的上司却对此毫不动心,要求他一次次地激怒朴鲁圭继续炸桥,从而牺牲人质吸引眼球。而就像被毁的桥一样,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脆弱的关系甚至比毁坏的桥还不堪一击。
类似的,最后被尹英华按下按键炸毁的广播大楼也是一个媒体形象和一个政府形象在一个普通人心中的崩塌。尹英华本想在这座楼里一步步晋升,实现他的名利梦,但在直播的短短九十分钟里,他认清了媒体的嘴脸和政府的苍白无力。自己本可以借助这次直播平步青云,结果最后却成为了幕后黑手的一枚棋子,一个替罪羊。这种深深的绝望感让他最终按下了手中的按键,摧毁了自己,也摧毁了自己心中的梦。
[直播间]
恕我在广播电视方面的零知识,但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我真真切切地觉得所有的直播都是来自现场的第一手、未经任何处理客观公正的报道。但这个电影让我真的对新闻界失望了。连直播也可以用金钱和交易来操纵,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新闻又有几分真假呢。我们看到主持人严肃认真地播报新闻,但怎么能知道藏在摄像机背后那指挥着媒体喉舌的一双双幕后黑手呢。恐怖分子固然罪不可赦,而藏在直播间玻璃后的那些电台高层为了收视率而采取的卑劣手段又有几个人能知道呢。这直播间隐藏的“不透明性”,正是对其以往鼓吹的“透明性”的一个有力的反击。媒体只是喉舌,这话说得真的太对了。
[电台和电视]
电影的最开始的镜头是一段声音频率的特写,是尹英华和朴鲁圭的第一次通话。尹英华一身悠闲的打扮,以看似关系实则冷漠的态度聊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话题。他无心听来自听众的抱怨,而对自己目前处境百般不满。对于他来说,纵使朴鲁圭说着再令人难过的事情,也不过是无意义的声音频率信号,不带任何私人感情。而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进入电视直播后尹英华的表现就像换了个人,极力迎合着朴鲁圭,希望从他的身上获得更多的爆点和线索。现在的朴鲁圭对于他已不是那个事不关己的陌生人,而是可以助他事业扶摇直上的契机。而通过直播时一次次的接触,主播渐渐意识到自己和朴鲁圭不过时这场混乱闹剧的两个替罪羊,而扔掉他们这两枚小旗子,巨大的政治机器还是会正常运转。他对朴鲁圭的事情渐渐产生了超越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的联系,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感让他最终在面对面见到那个少年的时候产生了“人”应有的感情。他伸手拉住了即将下坠的少年,想挽救这个被绝望包裹的丧父少年。那一刻,我相信他所有对少年的劝阻和开导都是发自真心的。脱离镜头的尹龙华终于找回了自己本真的心,想最后帮助少年一把。但他的一双手怎么能救起一颗负罪的、绝望的心。少年最终被击毙坠落,而留给了尹英华启动炸弹的开关。绝望是可以传染的,在短短的九十分钟里,一个少年的绝望传给了另一个人,已经他们所在的整个社会。
总体看下来,在话筒和镜头前的尹英华对待采访对象和事件事不关己、只想为自己带来名利,但随着与采访对象的一步步互动和加深了解,他在最后与朴鲁圭面对面接触的时候,动了自己的真心。可无奈,一切都已经太晚。如果他在广播节目的当初就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朴鲁圭,悲剧也不可能酿成。
[炸药]
这一点可能过于牵强,但我始终认为用炸弹来作为本片的恐怖袭击也有其特殊的意味。在这个眼球时代,不劲爆的新闻就不应该被报道出来,这不仅对于媒体,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也是这样。每天这么忙碌,看一点刺激劲爆却事不关己的新闻才是正经事。而影片的冷漠的人际关系设定也更烘托了这一气氛。诚然,发生爆炸在谁看来都是痛心的,但如果身处在险境,会有几个人会真正地感受到那种绝望。不过就是看客般地唏嘘不已,然后返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罢了。不得不承认,这直播节目的初衷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独家”的好奇和需求,而节目过程中节节攀升的收视率也让电台负责人的野心和欲望一发不可收拾。炸药这个真正的'爆点",是建立在无辜人的牺牲上的一次成功直播案例。这无法责备任何人,因为这是人的天性,但想想尹英华和朴鲁圭用生命换来的头条即使上了第二天的报纸,却被别人读完就丢在了一边,成了事不关己的唏嘘谈资,心中总是有万分感慨。
谁让我们就活在这么一个时代。
3 ) 什么东西,根本逻辑不通好吗?!
因为河正宇才找这个电影来看。然后发现脑回路有点不够用,这部评分巨高的电影,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完全看不懂,逻辑根本不通的吗?是不是我傻了。- -#。电影讲述一个发生在棒子国的恐袭事件。恐怖分子以电视台现场连线的方式,用人质和爆炸物要挟韩国总统对社会不公正事件进行现场道歉。电视主播受到炸弹威胁(耳机里有炸弹)不得已顺着恐怖分子说话。警方早已查到恐怖分子行踪,却想掩人耳目击毙犯罪分子,而不是抓捕带来后续公关上的麻烦,所以政府希望激怒恐怖分子让人质死掉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杀人了。结局是人质全死了。恐怖分子被杀,主播作为替罪羊被灭口。说实话韩国电影的政治尺度这么大,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不相上下。河正宇的演技精湛到其他人都变成路人甲。小投入电影,故事却很新颖。但并不足以弥补逻辑上的硬伤啊。就不说直播恐怖袭击,主播直接和犯罪分子对话这种事现实中有没有可行性。单说犯罪分子方面,犯罪分子是一个20岁左右的少年,他是水泥工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死于工伤,他质疑政府救援不力,心生不满,是没有背景的社会底层百姓。1.犯罪分子究竟是怎么威胁到主播的,炸弹如何植入到主播的耳机中?如何准确炸死警察局长炸伤女主播,除了有内线我想不出任何理由。2.少年怎样准备的大量炸药还有炉火纯青的定点爆破技术,他先后爆破了两个大桥墩一幢高楼,第一次爆破可以做到无人员伤亡,第二次爆破成功扣留16名人质。这是天才少年吗?3.主播受到生命威胁时,他没有试图对任何工作人员暗示他的不得已。不符合逻辑,也导致接下来的被误会。4.总统为何拒不道歉,电影中说为了政府威信,犯罪分子一再说道歉就自首。如果私下谈判到能理解,这可是现场直播,收视率达到87%,不道歉的结果导致人质全死,这样政府不是更失去威信和脸面吗?不懂。5.大厦将倾后,主播已知必死,为何与犯罪分子刚一碰面就决斗,还把他踹到掉楼下去,又开始后悔,要往回救。拉拉扯扯之际被特警爆头,就不能好好坐下来谈谈心,再直播一下未解之谜吗。6.人质既亡,犯罪分子已死,为什么还要搞主播。电影说政府要转移视线,拉替罪羊。可是这么大的事,主播能转移了吗。很多地方都莫名其妙。我觉得这个故事并没讲好,很可惜。
4 ) 《恐怖直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男主向那个女警察求助拆炸弹,女警察答应好了,但朝摄像头看了一眼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按照女警察的职业素养,她调一下摄像头就能查出来是谁给男主戴的耳机,顺下去说不定就抓到凶手了。然鹅剧情并没有往这条线上走,而是像电视台那个老大预言的那样,人质死了才能结束…感觉有点东西,大概整部剧没人关心凶手是谁,到底为什么行凶,仅仅是为了面子跟台阶
5 ) 终归是个人私欲在作祟
一个人的独角戏,演员厉害了!
青瓦台被扣了好大一口锅,恐怕只有韩国敢这样明目张胆地“黑”自己的总统政府了!
影片可以说紧张又刺激!从第一次炸桥开始!伊英华这个为了能够重回主播位置,放弃报警而选择独家爆料这件事,可是事情远在他的想象之外!这场有预谋的要求道歉一开始就看准了他。一步步的让他戴上耳机。局长在他面前被炸死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他现在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担忧。而台长要的只是收视率,他并没意识到在刺激爆炸者的后果!来自几方的压力也让这位一心想喊大事的主播心神疲惫!
本以为可以抓住,可是结果却是大楼被炸,而他贪污事件也被公之于众!不管抓没抓住恐怖者,他都是替罪羊!
最后看着恐怖者被击毙,前妻的死去,政府的残酷,他摁下按钮随摇摇欲坠的大楼坠下!
6 ) 《恐怖直播》:以剧作与表演决胜
曾经评价何正宇的《柏林》是空有国际大背景的小格局之作,顺便吐槽了韩国电影的格局观,没想到未过半年,他便以另一部《恐怖直播》颠覆了我的判断。
90分钟的电影,大概只有开篇2分钟左右的舒缓铺垫,紧接着便进入了全程让观众情绪紧绷的高能模式。知名主持人在一档清晨电台节目中意外接到了恐怖袭击预告,为吸引收视率和满足个人私欲,他大胆对犯罪预告进行了电视直播。然而事件进展完全超出意料,在犯罪分子提出总统公开道歉的要求后,整个状况朝着失控的方向狂奔而去。这样的故事算不上复杂,个人对抗国家政权的格局也难以在逻辑上真正构建起势均力敌的空间。于是,作为个体的罪犯化身为不可琢磨的声音躲藏到了幕后,而呈现出的却是“掌控一切又破坏力巨大”的恐怖犯罪,可能的动作场面由此让渡给了大段对白,剧作文本及演员表演的优劣成为了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导演,金秉宇交出了一份上佳答卷,而几乎独自担纲的何正宇,更是又一次献出了无比精彩的演绎。
在整个事件进展过程中,90%的内容发生在狭窄封闭的直播演播室内,出场的人物也不过寥寥数名,主角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渠道便是一部直播电话,而导播间的电视监控画面则构成了情景的外延。就是在这个几乎封闭的空间里,导演凭借对细节及节奏地良好把握,使得观众的情绪不知不觉被剧情所带动,节奏在对白的推动下不断加速,故事更是写出了一波三折,使得主角由一开始的自信满满转而陷入手足无措的被动惶恐,到洞悉真相后的奋力出击,直至最后的决绝选择,他的态度与目的发生了180度的彻底转变。而作为对立面的犯罪预告者,虽然表现出了足够的震慑力与控制力,却在一开始便直陈身份与目的,其间也非一般高智商罪犯般冷静笃定,各种情绪波动与态度的变化几乎是在暗线上与主角同步而行,即便缺乏形体表演的空间,也使得角色意外地清晰和明确,对峙的状况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部署完成。
而在二人交锋的过程中,又有电视台高层、前妻记者、反恐队长、警察厅长等一干人物见缝插针地填入空隙,在多方关系的绘制中不断丰富主角的背景与性格,使得主持人这一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换得更多被描绘的空间,因而更加立体和真实。同时随着剧情的推进,罪犯作为恶者的形象逐渐消退,其孤苦无助却又绝望的可怜状态逐渐替代了恐怖犯罪实施者的罪恶形象。原来导演所想要真正抨击的,是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以及唯利是图的社会。这样的角度自然算不上新鲜,但是论及控诉的姿态与程度,《恐怖直播》比它的前辈们做得更加决绝和彻底。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对权威的反感与讽刺,并不是概念先行的植入,而是在一步步剧情的铺垫之下一点点地引导着观众的态度,所谓润物无声。
《恐怖直播》体现了当下韩国电影在题材和形式上的不拘一格,而年轻导演血气方刚的态度更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生机勃勃的活力。它当然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作品,同样类型的电影好莱坞已经有过很多。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经不起仔细地推敲,导演则干脆完全回避掉了犯罪实现的可行性与现实性,只是在情绪的积累和角色状态的变化上做文章。最后,释放的情绪完整地替代了对逻辑的纠结,而出色表演则成就了剧作的成功。
如果抛开那些只算是锦上添花的大桥爆炸及大楼坍塌特效,电影的制作成本相信应该相当低廉(全部投资约2000万人民币)。而就是这样一部花费不高的电影,却动员了超550万观众入场,性价比之高,甚至超过同档期奉俊昊集合一干国际明星的年度大作《雪国列车》。电影就好比一瓶二锅头,物廉价美,虽然不适合细细品评,却劲头十足,热辣过瘾。
值得探讨的依然还是《恐怖直播》的角度与结局,虽然“反权威”的主题从来就是获取大众欢呼的灵药。然而抛开能力本身不言,稍微设想一下,若公权轻易向反社会行为妥协,那么权威被消解,制度与架构便会在无形中崩坏。以这样的代价换取一份微观的公正是否值得,至少答案并不像电影所给予得那么痛快和直接。至于最后伴随着激扬音乐而至的毁灭,如此结局出乎很多人意料,甚至让部分观众有了一丝反高潮的愉悦。然而正如电影借罪犯之口所责难的那样,在痛快宣泄的时候,他们何尝考虑过其他人的生命和想法?如果角色对调,他们要做的选择又会是什么?而如果是银幕前的你,手攥那个爆破开关,会不会又是另一个不同的结局?人性之复杂,也许就算扪心自问,不到那样的情景时刻,或许都不会有真正的答案。
有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有导演想传达出来的比恐怖炸弹还要严重的媒体、政治顽疾,还有河正宇超棒的表演(大势所趋,成影帝)。超喜欢最后一幕,河正宇摁下按钮,媒体大厦砸向国会议堂!!
大失所望,就这水准也入豆瓣电影Top250,难怪豆瓣这些年都没落了。
底层无法发声。全网下架的原因:“这个国家像对待狗一样对待我。”
《狙击电话亭》的空间,《搏击俱乐部》的格局。天朝是改编电影的国家,韩棒却有改变国家的电影,甚愧!
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出现了,《恐怖直播》恐怖直播,绝对五星。韩国人再次一人之力对抗政府,在几十平方的演播室内,闪展腾挪,河正宇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宛如911直播,悬念绷紧紧张到手心捏汗。韩国电影人用小成本好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故事为王,其余是浮云,好莱坞快去买改编权吧!
放中国肯定是犯罪分子被感化自首了,不对,中国压根就没有恐怖袭击。
一部戾气如此深重的影片,注定能在我朝获取广泛共鸣。
一想到有生之年都无法参与这样的电影,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天朝刀客杨之韩国炸药版——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一个演播室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性的丑恶、传媒的势利、政治的可怕,美国都不敢这么拍。
韩国人要逆天了,即使一听就知道那不是50岁男人的声音,即使任谁也安装不了如此犀利的炸弹
够狠哪!象征层面有国会旁的媒体大厦、桥梁、未完工的大楼、逐渐被剥去神性的演播间,情节层面,把恐怖袭击题材从美式中产阶级的虚伪道德绑架中解放了出来,失意主播不是官复原职夺回原配,而是被逼到了蓝领无产者一边,最后与官僚同归于尽。有种日本老电影的血气。
小人物,大成功。低成本,高票房。热电影,冷导演。旧模式,新包装。雅追求,俗定位。内棚衬,外景托。熟表演,生情境。远特效,近手持。慢推入,快剪辑。有利益,无朋友。左警察,右悍匪。正势力,恶交锋。假道德,真和谐。恩未报,怨已结。问有主,答无解。单兵战,双人桥。哭邻国,笑天朝。
有点明白为什么全智贤说上午的理想型是河正宇了。尤其是脸上还烂,太有亲切感了。
韩国电影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合适的时候叫『热血』,过量了就是『狗血』。但从来没见过不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爽,国内不可能有的剧情
总统道个歉真难呀
只有在所有人质被杀光,歹徒被击毙后,总统才会带着“为了这个国家的自由和正义”这句鬼话而出现,片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自始至终,政府对待民众特别是恐怖分子都是藐视的态度,会加剧社会矛盾而不是缓和,最终受害的还是无辜民众,顶层人并不会收到影响。
过于主题先行,细节和逻辑安排上都太粗糙,意图一眼看透,全没什么空间。
这种题材的电影有漏洞在所难免,但韩国电影能做到这一步值得称赞,几乎是一间房子中的故事,格局却相当大,节奏紧张,剧情张力太强,舆论、媒体与政治的黑洞令人反思,结尾比搏击俱乐部还激进,美国估计都不敢拍,但韩国敢拍能拍。河正宇的独角戏太强大,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