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2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3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4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5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6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3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4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5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6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7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8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19 给我一个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1988年的布拉格,大提琴手路卡(Zdenek Sverák 饰)丢掉了乐团的工作多时,只能靠为殡仪馆伴奏和修补墓碑为生。这位大龄单身汉在女人面前颇有魅力,他也乐此不疲,但困窘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违背初衷,与一位苏联女子假结婚以获得报偿。婚后几日,苏联女子转道投奔西德,将五岁幼子科里亚(Andrei Chalimon 饰)丢给路卡抚养,路卡有一搭没一搭的用对方听不懂的捷克话向科里亚抱怨苏联人的霸道,同时还要应付警察对假结婚的追查以及敌视苏联人的母亲。路卡拜托多位女友照顾科里亚,这对父子也慢慢产生了对彼此的依赖,不久苏联政府要接回孩子,路卡趁着八十年代末混乱的形势,带着科里亚离家出走……  本片获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6年威尼斯电影节荣誉奖等十几项褒奖。

长篇影评

1 ) 真的是很棒的电影

一个捷克男人,五十五岁,坚定的婚姻反对者,秉承独身主义,拉大提琴,有时和女人约约会,为了赚点钱,和一个俄国女人假结婚,女人逃到德国去,留下一个五岁小男孩,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louka说有些捷克老母鸡生了俄国鸡蛋却不自知的时候笑死我了哈哈····好多丰富有趣的小细节,穿着新鞋子在地铁上担心着被踩,与飞进窗户的鸽子对话,给木偶举行葬礼之类的,看起来特别亲切与温暖。而Kolja发烧时的那一段蒙太奇太奇妙了,充满童真啊······

诗意的城市,温暖的镜头。不同于其他着笔于同时代的影片所惯有的阴暗格调或嘲讽口吻,一个混乱时局下充满着童话和艺术气息的故事在导演的轻声诉说中缓缓向你展开。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真的很棒。

2 ) 爱最简单,爱最好

这是一部1996年的捷克电影,由著名的斯维拉克父子共同合作完成,其中儿子杨-斯维拉克负责导演,父亲德内克-斯维拉克负责编剧及演出。

这部影片获得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体裁上来看,与1998年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的巴西电影《中央车站》有许多相似之处。影史上以老人与小孩之间的互动为影片主题的作品数量极多,其中《中央车站》和《新天堂电影院》都属于非常出色的作品,《游子》是这类作品中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部,但因为其中涉及一些政治议题,在中国的知名度不算特别高。

在《中央车站》里头,女主角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靠着在中央车站为人代笔写信谋生,每天往来和见识的都是生活较为困苦的人。女主角的性格孤僻且略微刻薄,贫困的家境和阴暗的童年,让她对人际关系抱持悲观与不信任的态度。然而,在机缘巧合的安排下,她不得不带着一个骤然丧母的9岁男孩到远方去寻找男孩的父亲,结果这段窘迫拮据、艰难重重的旅程,不仅让男孩找到亲人,也让女主角走出自己的生活、寻得乐观与希望。

在《游子》里头,男主角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提琴家,置身在1988年、被苏联占据的捷克布拉格。由于政治环境复杂且压抑,男主角养成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不愿结婚但到处沾花惹草,不愿移民但消极抵抗各项政治运动。直到一个5岁的苏联小男孩突然闯入生活当中,迫使男主角必须将政治上的种种反抗意识搁置一旁,负起责任、面对生活。当小男孩的母亲将他接回时,男主角已经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

《中央车站》和《游子》除了在体裁上相似外,在当中的内容安排上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例如为男孩制作陀螺,以传递接纳、认同的情绪,以男女关系的尴尬变化来带出主角与孩子之间距离的拉近。不过从风格上来说,《中央车站》呈现的是拉美人特有的热情、欢快与直接,《游子》则是东欧电影特有的简单、冷静与含蓄。无怪乎《中央车站》被评为“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游子》的主角叫做路卡,原来是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因为弟弟移民到其他西方国家,他受到上头的特别关注。在一次国外表演回来后上头要求他写检查,报告自己与接触过的人说过什么话,结果他写下“一般话家常”,就被踢出了乐团。路卡后来便到殡葬场为丧礼演奏,还兼职为人修补墓碑上头的刻字。

影片在这个部分有种特别的政治幽默感。路卡始终没将遭乐团开除的事情告诉自己的母亲,当一个朋友当着他母亲的面揶揄说:你还在为死人演奏吗?路卡向母亲解释道:乐团里将那些听不懂、没反应的听众称为死人。而当一个秘密警察侦讯路卡时,威胁他如果不说实话,便要让他没得混,到时就只能拉提琴给死人听了。一旁的另一名警察低声的说:他现在已经是拉提琴给死人听了。

八零年代时捷克与苏联的关系很复杂,苏联军队解放了捷克,但之后却又赖在当地不走。捷克人内心里大多都讨厌苏联人,但也都多少都学会讲俄语,然而路卡尤其讨厌苏联人,完全拒绝学俄语。讽刺的是,他为了筹钱,不得不同意与一个年轻苏联女人办理假结婚,让这个女人取得捷克国籍。结果这个女人在婚礼结束没多久就凭借着捷克护照跑到西德,留下5岁的儿子当做担保。就这样,这个年仅5岁、叫做科里亚、只会讲俄语的小男孩便进到路卡的生活中并赖着不走。

苏联女人留给路卡的不仅是一个小男孩,还有一大堆的麻烦。弟弟移民西方世界本来就让路卡处境艰难,现在娶个苏联老婆才没几天竟然也跑掉了,秘密警察盯上路卡只是迟早的事情。为此,路卡只好本分地不犯任何错误,还得认命地照顾男孩科里亚,借此多少掩盖假结婚的犯罪事实。

科里亚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和路卡无法以言语沟通,还严重干扰到路卡与女人们幽会,更可气的是,科里亚看到苏联国旗和苏联军人便异常兴奋,如同见到偶像一般。对此,路卡其实也莫可奈何,毕竟这只是一个5岁的小孩,路卡顶多只能对着科里亚如同自言自语般地稍微批评一下苏联,然后认份地接受科里亚进入自己生活的事实。

路卡带着科里亚一起去殡葬场演奏,带着他一起到警察局接受秘密警察的侦讯,还在科里亚的眼泪与鼻涕中被迫带着他去电影院看苏联动画片。路卡不仅不再给众多女友们打电话以求春宵一夜外,还改为打电话给教授俄语的女友,拜托她在电话中用俄语为科里亚讲故事,让他能安然入睡。

对于路卡的悉心照料,科里亚回报以越来越深的信任与依赖,在跟前更后的过程中,科里亚还学会了简单的捷克语,能与路卡进行沟通、从路卡那里学习捷克的习俗与传说。1989年底,十多万人在布拉格举行大游行(“天鹅绒革命”),科里亚便坐在路卡的肩上一同高呼,两人还远远看到那两个曾经审讯过自己的秘密警察,也在人群中欢笑与呐喊。

在大游行之后没多久,捷克便实现政权和平转移,同年柏林围墙也被推倒。科里亚的母亲终于可以回布拉格接他。路卡很平静地送走两人,之后他重回交响乐团,还娶了众女友中那个一直深爱自己、等待自己的女高音,共同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

■相比于《中央车站》,《游子》的调性较为平静,情感起伏不如前者强烈奔放,是淡淡的动人与欣慰。然而两者都传递了爱与希望,告诉人们即使身处艰难困境中,仍旧能在当中发现美好,在里头看见希望。

《游子》透过路卡与科里亚的故事,呈现那个时代的捷克人与苏联人所面对的政治压力与环境困境。在国家层面,这是一个入侵与占领,但在个人层面,涉及的却是一群本性良善的人,即使是置身捷克的苏联军人与秘密警察,都不过是国家机器下的一颗螺丝,是时代巨轮上的一扇叶片,不得不随着国家机器与时代巨轮一同舞动。

当政治的错误被纠正、历史的方向被板回后,应该传递下去的是教训而不是仇恨。年幼的科里亚虽然是苏联人,流淌着苏联人的血脉,但不曾参与过历史的错误,在他身上,体现的是天真善良的本质,是以爱的深浅来区分人我亲疏的简单天性。

影片中,路卡的母亲老是念叨着他弟弟的聪明与优秀,然而却是路卡这个被她嫌弃的儿子留在她身边照顾她。一个人是好是坏、该爱该恨,应该根据他的真实行为来判断,而不是他的国籍血缘、历史背景、或身份地位。其实,最简单的处世态度,往往最好。

3 ) 孩子~

最近跟小孩子很有接触,心有感受,他们简直是精灵,尤其是那种小小的,哭都不会大声哭,一点点掉眼泪,躲在角落用眼睛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默默无语,但什么都记在心里,像小猫一样小小的
   那样的孩子当你看到他跟你接近,看到发自内心的笑,你真的会很感动,经管你是不怎么喜欢孩子的人,你的心底的爱都会被唤醒
   不怎么被人们关注,情节有点像<中央车站>但不那么记录片的感觉,情节性多些,可是真挚的孩子表演就很值得看,很多小细节都是真的跟孩子接触过才能感觉到的!!还是很不错的片子,简单,舒服!
   孩子的单纯,老头的魅力,女人的眼神,童年对死亡的认识,都是那么干净,没有刻意在煽情,每笔都很自然的流动,那就是生活
   跟中国的<千里走单骑>比起,感觉中国电影对孩子的描写太淡,东西越来越自私,简直是个商品,哪是在用电影做艺术,怀念当初<天堂来信>那样真挚的电影!



4 ) 『布拉格温情童话。』

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6年威尼斯电影节荣誉奖等十几项大奖都给了这部来自捷克的电影《给我一个爸》(Kolja),故事讲述1988年的布拉格,大提琴手路卡丢掉了乐团的工作,于是他只能靠为殡仪馆伴奏和修补墓碑为生。困窘的生活让他与一位苏联女子假结婚获得报偿,婚后,苏联女子转道投奔西德,将五岁幼子科里亚丢给路卡抚养,语言都不能互通的二人需要怎么样相处?
八十年代末经历了东欧剧变,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在这样的动荡时期,捷克人对苏联的态度也处在一个对立面,因为当时苏联军队解放了捷克,但之后却又赖在当地不走。捷克人内心里大多都讨厌苏联人。一开始“父子”俩格格不入,科里亚根本不会讲捷克语,卢卡讲俄语也不灵。可是后来,这对“父子”也在相处中却慢慢产生了对彼此的依赖…
感觉这部电影和《中央车站》有点相似,都是以单身男女和孩子相处并产生了感情的故事,一样不发达的国家,一样脉脉温情。温情和小人物的善良,动荡的历史磨灭不了人性中单纯的东西…
为生计奔波,在平凡生活中尽可能的享受欢乐,捷克电影看过几部,感觉都走这样的路线,上一次看捷克电影是《布拉格狂想曲》,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一样是讲述平凡的人们的生活。透过路卡与科里亚的故事,呈现那个时代的捷克人与苏联人所面对的政治压力与环境困境。在国家层面,这是一个入侵与占领,但在个人层面,涉及的却是一群本性良善的人,他们没有因为政治和国家原因而失去本身的善良。
像是一缕阳光照进内心。路卡也因为和科里亚的相处内心照到久违的阳光~大时代背景下的小温情最能打动人,个人很喜欢捷克电影,感觉真的有好多奇葩。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部被忽略的好电影,推荐大家看看。

5 ) 相濡以沫

《Kolya》的中文翻译名是《给我一个爸》父与子齐上阵,这样一部片子,诙谐中带点温暖,政治中搀杂感情,尚属不错。
一个五十五岁的独身主义男人,捷克人,拉大提琴,生活拮据。
为了买一辆车而不得以假结婚,女方是俄罗斯人,携带一个五岁的小孩,年轻貌美。
可是结婚不到几天,女人便远走去了西德,寻找男友。
孩子留下了,祖母病故了,小哥耶被送到了法律名义的父亲处。
面对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家伙,本就不爽的老头更加头疼不已。
从开始寄居一晚,到不得以继续留下来,小哥耶从不说话,到亲切的给老头一个吻“晚安,爹。”
其中东欧政治问题被扩大开来,我对这实在不了解,但相比历史上惯性的做法多少也能感同身受。
一个被排挤的俄国人,一个只会说捷克语的捷克人,讨论窗子上国旗是你们的,还是我们的时的执着样,令人看时容易被小孩子的单纯打动,被老人的真诚折服。
渐渐,从开始时的排斥,转变为,可爱的老爹为了小哥耶容易入眠,特意找人在电话中讲故事;生病时,担心、认真、谨慎的留守看护;为了小哥耶不难过,买了五人票看专场电影;地铁站,盲目到不知所措的寻找丢失的小哥耶;庆祝生日,特意买了蛋糕送了大礼……
这些,虽然微小但足够温暖人心的情节,被很好的刻录下来。
虽然不是大感动,但仍然在小哥耶初次握老爹手,浴缸里独自拿着蓬头讲电话时,眼角悄悄湿润。
一个孩子,可能没有所谓的演技如何,但是那些纯真的表演恰是最能衔接内心的弦。
交响乐适时的奏起,政治问题会有解决的一天,离开的母亲也会有领走孩子的一天。
老爹站在那里,面对反光镜中的自己,说一句:后悔有期。
影片虽然结束,你会否还想起小哥耶骑在老头肩膀上时,开心到手足无措呢?
无关利益,无关社会,无关贫穷,无关种族,无关一切,只是最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濡以沫。

6 ) 爸爸,晚安

可爱的孩纸,好想捏捏脸。哈哈。


55岁的音乐老人,一直坚持音乐和家庭只能选一个。

好色——掀唱歌同伴的红裙摆,目不斜视看大街上穿迷你短裙的美眉,一副认真的和女中提琴手调情。不过他光明正大,大家你情我愿的,虽是好色但绝不猥琐。

贫穷——妈妈生了锈的排水管,一直想要的二手车,欠着的外债,破洞的袜子。每天给死人奏乐,为逝者刻碑,还是要像生活屈服,为了4万,同意的假结婚。

后来,剩下孩子和他两个,从手足无措到产生感情。他说:爸爸,晚安,亲了他一下。他嗯了一下,闭上眼,又睁开一下的细节,很感动。

小鬼在浴缸拿着淋浴头打电话的情节,掉泪呀。

小鬼老是画棺材,他就带他出去玩,登铁塔,看飞鸟,骑单车,去乡间看水獭。

给小鬼过生日,送他一把小提琴,他坚持在室外演出,为了给他一个阳光些的环境。

打电话给情人让她给孩子讲讲俄语故事,小鬼睡不着。
路过电影院,哭着不走,他买了五张票,两个人看了一场俄语动画片。

福利院的人来了,他说我的申请能不能作废,不行以后,两个人逃跑了。


小鬼生病了,他的情人说:没想到你这麽有爱心。他说:我也没想到。

后来,孩子走了,他在大舞台演出,也将有自己的孩子......


7 ) 政治加分不好吗

看好多人觉得这片子拿最佳外语是靠政治加分。这些人装神弄鬼的觉得自己又懂电影又懂艺术的。这部片子没有了特定的历史背景,扪心自问,你确定还这么喜欢吗?真正的好电影不能有历史背景吗?我看这部片子就是看的它的历史背景。乱世佳人不好吗?设想如果这逻辑成立的话,蓝风筝这部片子一定是垃圾喽?胡金龙摸摸甜菊糖用Tommy咯莫那我看看统龙路哭咯惶恐

短评

Kolya是個小萌物.人生如此~

8分钟前
  • Mango
  • 推荐

故事本身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一老一少从讨厌到一点点建立感情,到难以割舍。看点主要在小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眼睛亮且干净,很难让人不喜欢。另外政治背景真是鲜明。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下载:1.45G→1.7G;大约剩余28分钟→17分钟→10分钟→4分钟→1分钟15秒→5秒。—— 《甜心先生》→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给我一个爸》。—— 整体温馨搞笑又感人:可爱的科里亚萌到我了,牵手、骑肩、拉小提琴、与卢卡一起看电影…喜欢;而拿着花洒哭着假装打电话、机场分别…戳中泪点。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在压抑的年代,他总可以从孩子微笑的脸庞寻得快乐,也让他有勇气去为了生活奔忙。整部电影透着温暖的色调,温暖的音乐,伴随着这份坚韧的爱,更多人等到了时局发生变化,而当扭曲人性的环境消失,科里亚也得以回到母亲身边。如果有10颗星~ost要好好找下

1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时常涌现出这种温情的片子,捷克贯有的清澈角色脸庞和清澈到底的镜头,相对《中央车站》,稍显的过于理智,以至于看过半年后,脑海里的电影库里都想不起它的存在了。知名度不广让许多人错过它是真的很遗憾

22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推荐

淡淡的,却很深情,政治恩怨让位于挚爱亲情。小男孩的表现非常好,用莲蓬头打电话那段又可爱又可怜。

25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比《酒瓶回收》手法幼稚很多,有年轻导演不可避免的缺点,用力但够不到点儿。导演老爸这个时候年轻多了,看着还挺有味儿。导演的政治倾向极其表现手法不评价,不是我喜欢的调子,但肯定是西方电影节喜欢的调子。再次感叹,《酒瓶回收》强太多,拿小朋友说事儿,总容易讨巧,拿老头说事儿,是个功夫。

27分钟前
  • 森罗万象一杯茶
  • 还行

二十年前的剧作课堂上,老师冠以没有一场废戏的教学佳片头衔,十年前陪朋友重看也觉得OK。昨天再看,发现随着认知的拓展,了解过布拉格之春和天鹅绒革命背后的实质后,再对该片充斥的的意识形态难以下咽。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殊荣反而把影片从5星褒奖拉了下来。不过演员的表演确实棒,特别是非常灵气的小男孩,以及男主的床戏一点不油腻。8.3/6146 短评2076条 %86/12/2 【7.8/1.6万 北美票房57.7万美元,全球票房57.7万美元】

29分钟前
  • 安心
  • 还行

一部小感动的片子 捷克的电影风格第一次看到 他们八几年就那么的开放 不崇尚结婚 路卡再和一个女士假结婚后 帮他她照顾孩子 起初他挺反感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他爱上了科里亚 科里亚也深深爱上了他叫他爸爸 他们处出了父子亲情出来 最后小孩离开 路卡的眼泪含在眼眶

31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B】摄影暖黄的色调很好看,在温情片里加入了政治元素算是比较特别,故事重点其实不在父子情,而是一位老人被小孩闯入生活后的心态变化

33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9.5;绝对被低估

34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又是一部关于父子的温情电影。一个很萌的老头和一个可爱的娃娃搭档的电影总是让人难以抗拒的。最后甚至希望孩子能留在这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爸爸身边。推荐一下男主角的另一个片子《布拉格练习曲》,非常精彩的片子,温情脉脉的人生。男主角演的很棒。

36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雕刻时光 + Lens:19:50 (摄影无敌了)

40分钟前
  • Eccentric Cat
  • 推荐

捷克版"肖恩康纳利"主演,让人联想起<孙子从美国来>这部国片,同样是言语不通,同样是大男人与小男孩的故事。不同的却是主角的生活态度与现实别离的残酷。

4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1997第69届 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摄影好,音乐好,政治,缺点是节奏失衡。

47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名字也可以译成给我一个儿子,真父子搭档拍的假父子电影,不知道捷克和俄国的关系算是真父子还是假父子。

49分钟前
  • Zola
  • 推荐

感觉很好,很温暖,画面静静的流淌,摄影很美,离别那一幕感动的不行,小正太实在太可爱了……

53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三星有点少,四星有点多——1、小孩很可爱。2、男主像极了肖恩·康纳利。3、女主长的都很漂亮,幻想占有。4、反应的1988年的东欧,比我们现在2011年的社会福利、生活气息、公民素质、人文环境和那个啥都强很多。5、算了,不扯淡了

54分钟前
  • 豆瓣酱
  • 还行

6分,不起眼的奥斯卡外语片,也算踩准了时代的节拍【--听一大仙说今年就瓦解。--都说了四十年了。---这次应该靠谱,好多布尔什维克开始捞金条了。。。[汗]】。叙事节奏已经过时了,配乐不错。你看看人家波兰的孕妇---完全不怕狗【分数范围6-7分】

57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还行

诗意的城市,温暖的镜头。不同于其他着笔于同时代的影片所惯有的阴暗格调或嘲讽口吻,一个混乱时局下充满着童话和艺术气息的故事在导演的轻声诉说中缓缓向你展开。

1小时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