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片是一出动画,但是却绝对不是适合小孩子看的儿童电影。此片内容的沉重和表达思想所富的深度,比起某些真人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
动画电影《人狼》,由押井守编剧,冲浦启之导演。1999年一月韩国釜山第一届国际奇幻动画节首映,2000年二月德国上映,日本因松竹经营问题迟至2000年夏才正式上映。
剧情梗概:
194x年,日本战败,由德国占领。
196x年,战后日本采取强硬的经济成长政策,只顾整体的经济成长,导致失业者遽增,社会乱象四起,甚至出现以武装斗争为手段的反政府团体。日本政府为了抑制自治警的无限扩权,又不希望动用自卫队镇压,便设立了直属国家公安委员会的“首都圈治安警察机构”(简称首都警)。
首都警的特机队配备重机枪与装甲服,强大的火力与特权让自治警看不顺眼;在社会日趋稳定之际,对武装暴徒毫不留情的态度更被舆论视为激化冲突的罪魁祸首,甚至连首都警内部也酝酿一股与自治警合并,牺牲特机队的秘密共识……
人狼的故事发生在首都警解体前夕,特机队员伏一贵在镇压武装异议人士任务中,目睹运送炸药的“小红帽”组织少女饮弹自爆的景象,并因未将少女革毙遭受撤职再训练处分。某日,伏巧遇少女的姊姊,两人之间的情愫也暗自蔓生,岂知这段恋情早已蒙上政争的阴影,他们两人只是特机队与公安部钩心斗角的棋子……
《人狼》可说是将漫画情节与场景融合,赋予全新的角色:“人狼”组织─由特机队副队长半田元领导的谍报组织,主角伏一贵延续了旧作中干亮的疏离基调,以“小红帽”的童话为主线,铺陈出体制中“人”的险恶及荒谬,颇有存在主义小说的况味。
影片开头的一幕,随着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大蘑菇云升起,日本战败,但是占领者却是……德国人?!
为了维持战后混乱的社会局面,政府成立了首都警,从接受检阅的首都警车队中可以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打头的是Sd.kfz263八轮重型通讯车、后面是Sd.kfz251C半履带车,还有VW82吉普。
接着,首都警令人生畏的特机队(特别突袭部队)出场,人手一支MG42,一会就能感受其威力了……
Sd.kfz263通讯车和特机队员,和实车照片比会看出其构图很实。
Sd.kfz263八轮重型通讯车,是在Sd.kfz231/232侦察车基础上增高车体,安装框架式天线和大功率电台改进而来的移动通讯站,武器只有车体前上方射击孔的一挺机枪。
反政府组织“捷克特”游击队员的武器可谓五花八门,眼前这位使用的是伯克曼MP28冲锋枪,后面那个人抱着的是一箱“莫洛托夫鸡尾酒”。游击队的这种简易燃烧弹和土炸弹在街头暴力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伯克曼MP28(Bergman MP28)冲锋枪,国民党军曾在淞沪会战中使用。
在Sd.kfz263上眺望街头暴力活动的首都警指挥官,车下可以看到没有佩戴面具的特机队员,头盔是M35/42样式,但两边有若干小孔。按照剧情设定,首都警的地位介于警察与军队之间,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出击的。
游击队的头目,在使用炸弹成功袭击防暴警察之后撤入下水道(东京的下水道有这么宽大吗?),他使用的是一支英国制的斯登MK2冲锋枪。
但是首都警追踪而至,游击队与其大打出手。
斯登MK2(Sten Mk II)冲锋枪,英军二战的主力冲锋枪,也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双方大量使用的装备。
但是,在特机队的MG42面前,游击队的反抗是那样的脆弱不堪,结果就是一场大屠杀。
MG42,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枪口消焰器特有的火焰、撕裂油布的声音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游击队还有一枚铁拳,但还没来及发射射手就被突突了。
曾令盟军坦克手胆战心惊的铁拳火箭筒。
接下来发生的是影片的男主人公特机队员伏一贵在下水道中面对一名清纯可爱的女游击队员时,怎么也无法按任务所要求的“格杀勿论”击毙对方。惊惶中的女性拉响了怀里抱着的炸弹自爆,伏奇迹般的只受了点轻伤。但因为他一时的心慈手软,导致了炸弹在非冲突地区爆炸的恶性事故,于是被推上前台充当了政府办事不力的替罪羊,被退回训练学校再教育。
射击训练使用的是MP43/44,大家可以来认认是哪一种。
类似CQB的巷战训练使用的却是MP43/44的前身Mkb42(H)突击步枪。
Mkb42(H),首见于东线作战的党卫军部队,好评如潮。影片中将两个弹匣一正一反用胶带绑在一起,战斗时可减少换弹匣的时间,这不是二战时就有的习惯。
手枪射击训练中主人公使用的是首都警的自卫武器毛瑟C96半自动手枪(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盒子炮”),正是它在片尾射出了那颗罪恶的子弹。
片尾处“人狼”便衣队员也使用了一支C96,但他是将木制枪匣安装在握把上作枪托精确瞄准射击。
毛瑟C96,此枪中国装备最多,抗日战争时鬼子死在“盒子炮”枪下的不计其数。
擦拭爱枪的男主人公,从这段看作者对MG42的机构应当相当熟悉。
在训练学校期间,主人公与长相貌似自爆游击队员的女主人公相遇,感情默默的萌芽,发展,壮大……但这一切其实都是企图陷害男主角、打击首都警特机队的公共安全部设下的一个圈套。在关键时刻男主角识破了这一切,在博物馆上演了英雄救美的一幕。公安部使用的是制式装备MP40,不过一枪没中不说,还被男主角抢走了一支。
使用MP40设计的党卫军士兵,注意他据枪的姿势。
男主角带女主角来到下水道,终于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原来他就是“人狼”——首都警特机队中的谍报组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公安部机关算尽,没料到还是落入了“人狼”设下的死亡陷阱中。
为主人公提供掩护的便衣“人狼”队员,使用的是FG42伞兵机枪。
FG42伞兵机枪,虽然没有MG42那样名扬四海,但也是声名显赫。美国人正是参考了FG42与MG42设计了M60通用机枪。
在“人狼”的FG42与MG42的双重打击下,公安部的队员很快损失殆尽,猎人反而成为了猎物。这个殿后的队员用毛瑟98K安装的PzGr.30枪榴弹朝男主角伏一贵射击,可惜没有打中。(不然就惨了……)
毛瑟98K以及PzGr.30反坦克枪榴弹,是为东线德军开发的一系列单兵反坦克武器之一。
伏一贵混迹于公共安全部的昔日同僚,正是他安排了陷害首都警的圈套,他最终是死在了自己昔日的朋友的枪口之下。
沃尔特P38(Walther P38)手枪,二战中德国军官用枪,战后以P1型手枪的名义继续生产,性能优良。也是影片中公安部自卫武器,但无法打穿首都警的装甲服。
至此,影片中的战斗就算告一段落了,而已经知晓对方底细的男女主人公最终能否走到一起吗?他们能否摆脱悲剧的宿命吗?
“……故事的最后结局,大灰狼终于吃掉了小红帽。”
后记:有人说宫崎峻是乐观派而本片的作者押井守就是悲观者,感觉整部影片的风格是押井守一惯的黑暗犀利,故事还是不叫难以理解的,不过武器和车辆设定人员真得很专业,这点值得学习。
押井守对于人类肯定是失望的,在他编剧或导演的剧场版动画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降至最低点,似乎每个人都脱离了身为人的属性,而进入了某一残酷的社会角色,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和尔虞我诈的人性阴暗面在他的电影里被持续放大,以至成为灰暗的基调,纵有偶尔的温情,也会在瞬间被撕裂。所以对于押井守,不喜欢的人会坐立不安,因为太残酷,喜欢的人会像中了毒瘾一样,任自己沉沦于他的阴暗世界里,享受那一刻的残酷之美。
这部画面细腻程度堪比真人演绎的《人狼》,在政治层面着墨甚多,开场的背景介绍,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虚拟的战后重建的社会。当然可以认为这是当年日本的投射,有些情节似乎也真实发生过,比如与政府军对抗的恐怖主义、地下游击队员。当年日本的“赤军”几乎就是用这种方式和政府对抗的。其实虽然说在日本经济重建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但并不如影片中所表现的这般激烈,只是押井守在这里把当年的政治矛盾更加表面化和尖锐化,更利于表现尖锐矛盾下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刻画。插句题外话,我倒觉得片中的情形和中国有点像:由于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失误而引发大批工人失业,导致社会动乱因素增加,反对派利用这个矛盾挑起暴力冲突,而政府却愚蠢地使用暴力镇压,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唉,简直就是对中国的悲观预言,而且片中的那个专制的日本政府比之如今又坏了多少呢,希望押井守不要成为伟大的预言家。
影片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背景,也似乎在说明,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活下去的代价便是抛弃人类之间的感情,也为后来故事的残酷性做了铺垫。故事在四方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展开,自治警——完全受政府控制;首都警机动队——政府组织的用于镇压暴力冲突的高装备军队,但因其强大,有日益脱离政府控制,尾大不掉的麻烦;地下游击队——政府对立面,既要提防自治警,更要防备首都警;人狼组织——这个组织很神秘,他们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内部,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他们只是为自身的利益着想,他们的反击往往致命。影片开场的一场对峙戏就很好地交代了他们的关系,同时也引出了一段感情纠葛。自治警与游击队对抗,却不许首都警介入,首都警从观望到主动介入,最后首都警击毙游击队员。做为首都警的男主角“伏”在这次行动中因为对方的游击队员只是一个小女孩而未及时开枪,受到处分。身为伏的好友的边见在自治警工作,却背叛了伏,埋伏下另一投降的游击队女孩——和那位游击队员很像——做为诱饵,引诱伏与其发生关系,以便到时揭发做为打击首都警的一个政治步骤。却不料伏是“人狼”成员,对这一切早已知晓,将计就计诱杀了边见,也葬送了对自己动了真情的投降女游击队员的生命。
可以看到,影片中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处于一种欺骗与对抗的状态,这是一则借政治来说人性的隐喻。唯一的一对真实的关系便是伏与那位做为诱饵的的女游击队员的爱情。但这个爱情很快就被沉重的现实压垮。影片被改造了的小红帽的故事可以成为理解故事意图的一把钥匙。小红帽喝了母亲的血、吃了母亲的肉,比喻了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狼的最终胜利则彻底戳破了这个童话(也是我们生活)的温情面纱。那些放弃了人类的感情、放弃了人类的喜怒哀乐的把自己训练成狼的人类,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这是令人窝火的一件事,但悲剧是,这是事实。
但押井守似乎要把悲剧进行到底,这就是爱情的破灭。按说这是无可避免的,但坏在爱情发生了,若一开始就没有爱情,这个悲剧就会止于这么一人类的变异,但当爱情破灭时,悲剧便蔓延开来,那些还是善良的人类受到了永久的伤害,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伏也应该是动了真情的,不然他不会在屋顶和她热烈地接吻,不然他也不会在最后迟迟无法下手,但他是狼,“任何和动物扯上关系的人的故事,都没有好结局”这句谶语好像注定了人类在感情上的弱势地位,这个已经变成狼的男人,就算有一刻的温柔缠绵,就算他真的回心转意,他的狼的伙伴会同意吗,伏的一个恶梦给出了答案:狼群撕咬着她的身体,他却在一旁无能为力。一旦放弃了做为人的特征,便会成为狼。
久未获得心灵上如此强烈的撞击,看完《人狼》之后的灵魂的颤抖和压抑也很久没有体验过。能把动画片做到这个程度,是日本人的光荣。就算你不看剧情不想内容,它精美细腻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音乐也会使你过耳、过眼不忘。
博客:
http://www.mtime.com/my/Lyeast/
“人是一根绳索,驾于超人与禽兽之间。”——尼采
在开启所有分析之前,我必须问读者三个问题:
1 你是否看过动画电影《人狼》?
2 你认为的《小红帽》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 你是有自我意志的个体吗?
动画电影《人狼》是押井守(1995、2004《攻壳机动队剧场版》的导演)担任原作和脚本、冲浦启之担任监督(导演)的,隶属于“地狱番犬”系列的一部作品,被许多人称之为“赛璐珞动画时代的绝唱”。这部作品算是我心目中最复杂的动画剧本了,里面大量的隐喻和潜台词,让我看了差不多四遍都没能完全明白,这部作品也是动院老师比较推崇的一部作品,因为其叙事之优秀,现在,我准备谈谈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在找我交流。
(1) 故事主线有关的所有信息
开门见山地说,《人狼》的剧作是一个标准的悬疑片剧作,因此,在厘清结构之前,我会先把故事的“信息卡片”填完整:
1 对主线有用的世界观设定:本片自治警包括警备部和首都警。首都警包括了公安部和特机队,隶属公安部的角色有边见以及雨宫圭,隶属特机队的角色有田中和伏一贵,而警备部是开头和反政府分子直接对抗的警察。警备部想吞并首都警,但是特机队非常棘手,因为他们重装甲、力量庞大,因此警备部希望借刀杀人,让公安部为了自身生存灭了特机队。
2男主角伏一贵:伏为什么没有对小红帽成员阿川开枪?——通过边见不停地对伏“是否善良” 进行怀疑,我们可以得知,伏不是因为善良所以没有开枪,而是因为要在边见面前装作很善良。那么伏的人物动机是什么?——作为特机队的一员,作为田中的手下,伏的目的从始至终都只是维护特机队。伏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田中的“碟中谍”计划的呢?——在一次模拟训练的时候,他眼中的幻影不再是阿川,替代阿川的,是雨宫圭,从这里开始,他就已经知道了雨宫圭将会被利用以及,将会死亡。最后,伏有没有喜欢过雨宫圭?——很显然,他喜欢过,如果心里没有这个人,伏不会反反复复地看见她死去的幻影,不会说话说一半地提出他想和雨宫圭远走高飞,更不会在杀她的时候如此的痛苦,但是,对于作为一个社会部件,作为狼群中一员的伏来说,这份感情,其实没人会在乎,除了向圭开枪之前的他自己。
3 女主角雨宫圭:雨宫圭的真实身份和动机是什么?——是边见逮捕之后,替公安部假装反政府武装分子接近伏一贵,通过制造特机队成员伏一贵和女恐怖分子有所勾结的丑闻来达到目的的“间谍”。雨宫圭知不知道自己会死?——从她被边见逮捕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自己有可能死,当伏一贵拒绝和她远走高飞之后,她确定了自己必死无疑的未来。
4 边见:他做了什么?——他利用雨宫圭接近伏一贵,企图制造一起恐怖分子与特机队员勾结的丑闻灭掉特机队。他受谁指使?——警备部。边见和伏一贵的关系?——同届,朋友,但互相欺诈。
(2) 故事结构
知道了所有的信息,那么接下来我会谈一下故事的结构。
在梳理一个故事的结构之前,我们先要把思路理出来,理一个思路,就必须谈到开头结局和主题。那么,这部电影故事的发端在哪里呢?是阿川的自爆吗?不,其实是边见和田中两个人利用雨宫圭和伏一贵,使得他们见面,而故事的结局是显性的——伏一贵在田中的命令下打死了昔日好友边见和雨宫圭。如果说从开头到结局的驱动力是故事的主题,那么本片的主题鲜然就是“故事中所有的人都只是一颗受人摆布的棋子”,因为“受人摆布”是故事中所有人物的驱动力。
接下来,我将会分析整个剧作结构,我把整个故事分为四条线:引线、边见线、雨宫圭线和田中线
引线 阿川自爆,伏一贵为了装出善良的样子没有开枪,并且因此要重回训练营训练。(此处,伏一贵这个行为的行动不仅仅是为田中的计划制造实行的机会,更是蒙蔽边见的眼目)——从开头自爆到对伏一贵的问责与审判结束,这里为剧作体系中的第一幕。
边见线 伏一贵假装自责,问边见要了阿川的个人信息,想为阿川扫墓。(伏一贵故意落入边见的套,而此处边见给伏一贵信息的前提是相信伏一贵的善良)——从这里开始,进入了第二幕。
雨宫圭线 雨宫圭假装阿川的姐姐,与伏一贵碰面,两人相识,并且聊起了阿川的死亡,以及雨宫圭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注意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这里雨宫圭把一本《小红帽》送给了伏一贵——这里相当于好莱坞的“戏剧36格”中的副线故事部分,伏和圭的感情也从这里开始。
田中线 模拟演习的时候,伏再次装作不敢开枪,田中训斥他。在边见和田中的对话中可知,边见通过此时已经认定了伏一贵的善良和人性。
边见线 依旧是边见和田中的对话,但因为边见将话题转移到了伏一贵经常和一个女人见面,所以此处已经属于边见的线。——从这里开始,押井守已经制造完了第一层假象,也就是“阿川的姐姐和伏见面,伏很善良”这层,接下来的部分都将属于第二层。
雨宫圭线 伏一贵和雨宫圭在公园再次碰面,雨宫圭拉伏一贵到“顶楼”。——此处相当于好莱坞“戏剧36格”中的“玩闹和游戏”,属于两个人培养感情铺垫的情节
边见线和雨宫圭线的聚点 雨宫圭在边见的指示下诱导伏一贵去博物馆与她见面,好抓个正着,但被伏一贵反将一军揭穿他们的阴谋,并且带着雨宫圭一起逃走。(这段里面押井守给了两个重要信息:①雨宫圭是边见派来的间谍,这一场“戏”都是边见导演的②伏一贵本该向雨宫圭开枪,但他没有,他带走了雨宫圭,很显然他带走雨宫圭另有目的,这是第二层真相的结束,很快,第三层真相就会被揭开)
雨宫圭线 雨宫圭和伏一贵再次来到楼顶。雨宫圭很想逃离,但伏一贵拒绝,两人命运的轨迹再次回到这场棋局上。(从伏一贵拒绝,雨宫圭落泪开始,证明了他们的身不由己,而两人的拥吻则代表着他们之间已经产生了棋局之外的感情)——此处已经是感情线的终点,所有的铺垫都已经结束,感情达到了最高峰(接吻),意味着他们的命运将急转直下。
田中线与雨宫圭线的聚点 伏一贵带雨宫圭去见田中,第三层真相也由此揭开——其实伏一贵隶属特机队人狼组织,从一开始他和田中就知道雨宫圭的身份和目的,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把雨宫圭这个把柄交给特机队,让特机队有机会反将一军。——从这里开始,进入了第三幕
边见线和田中线的聚点 边见上套,追到下水道,结果遭到了伏一贵的反杀。最后边见腿部中弹,逃无可逃,被伏一贵杀死。
雨宫圭线的终点 雨宫圭被作为一个“把柄”,在田中的命令下,死在了伏一贵的子弹下。——第三幕结束,故事迎来了结局。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嵌套结构,押井守为一个真正的真相包了三层皮,把边见线、田中线和雨宫圭线的故事拆分排列组合,组成了一个悬疑故事。这种排列组合的方法可以追溯到比利怀德的《双重赔偿》,当然了,人狼的主题更为复杂,所以故事也更为复杂。但故事线并不如对白那样复杂,因此接下来,我们会聊聊这部片子最具有押井守特色的地方——充满潜台词的对白。
(3) 繁杂的对白
在本片中,对白呈现了两种不同作用——塑造人物,隐喻行动。
首先说说塑造人物上面,最最典型的应该是伏一贵这个角色。相比于别的角色,伏一贵是木讷的、寡言的,他很少说话,他更多的是听人说话,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显得伏一贵这个角色充满了被动,尤其是他为数不多的几次自己的想法,例如他想远走高飞,都是说了一半,又把话咽了回去,在那时,他的被动是全剧中最为显性的部分。但是伏一贵为数不读的台词都去哪儿了呢?都在童话故事中,扮演“狼”的身份讲故事去了,他的身份定位是狼群里一只被动的狼,这一点在这些讲故事的独白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说说隐喻行动。罗伯特·麦肯基曾把对白的作用分为表层的行为和里层的行动,用俗话来讲就是潜台词,因为本片尤其是田中和边见的部分,有着太多的潜台词,因此整个剧本变得晦涩难懂,你可以说这是押井守的特色,但我更认为这是一种手段,一个真诚的人是不会那么多潜台词的,比如雨宫圭,我的理解更倾向于,这些大量的潜台词,都在揭示着这一群棋子之间的尔虞我诈。
我尝试分析一下其中的一段:
模拟训练结束后,边见和田中坐在一起聊天。
边见 那家伙,也只是个普通人是吗?(伏一贵只是一个普通的、善良的特机队员是吗?)
田中 ...能够活得像野兽对某些人来说反而很舒服。(我不是,有很多人也不是。)
边见 那家伙也是这样的人吗?(我还想再确定一次,伏一贵不属于你们的一员,他会上我的套。)
田中 我会训练到他是为止。(他目前只是个善良的普通的特机队员,但总有一天不会再是了,你要下手就尽快。)
田中 伏可能在外面有女人了,你听说了没有?(雨宫圭是不是你派来接近伏一贵的?)
边见 没有。(我不知道这件事情。)
田中 无论如何,跟人类扯上关系的野兽故事结局一定会很不幸。(我劝你小子尽快给我收手。)
我的理解不一定是对的,但是这段在我看来是非常经典的一段对话,满满的潜台词值得我去咂摸,所以我拿出来说了。当然,话里有话只是造成这个剧本复杂的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在此,因此我来继续聊聊这个片子的隐喻层面。
(4) 隐喻与哲思
1 小红帽的故事与集体无意识
荣格为集体无意识所下的定义是:“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部分,它可以依据下述事实而同个体无意识做否定性的区别:它不像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存在,因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心理财富。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经过遗传。个体无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成。”
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个问题,整部电影,除了介绍日本的前史,几乎没有认真地谈到过任何一个个体的前史。荣格对个体无意识的定义是这种无意识由经历和经验造成,那么不谈任何经历的这部作品里,毫无意外将角色的驱动力引向了另一面——集体无意识。
那么我们回到童话故事,小女孩和狼各自的驱动力是什么呢?电影中的小红帽和狼亦是没有前史的,但我们都知道,狼要吃人,是“基因”导致的,是“原型”导致的,而人会选择扑到“母亲”的身上,亦是人的“基因”导致的。小红帽和狼并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了人类和狼群这两个集体,正如电影中,边见并不代表边见自己,而是公安部,伏和田中亦是仅仅代表着特机队。
在电影里,人已经不再似人,而是某个社会部件,他们日复一日地靠集体驱动去运作着,这才是这个童话故事真正在隐喻的。
2 视觉符号的隐喻——飞走的气球、发红的眼睛和被伏打开的铁门
片子中最显性的隐喻都在视觉符号上了,比如说在雨宫圭和伏第一次上顶楼的时候,小男孩摔倒了,圭去搀扶,而后气球却穿过一群又一群挂满口号的气球飞上了天空。如果你看过《电锯人》的蕾塞篇,那么此时圭的内心并不难理解,她想做的,无非是寻找某种高于集体意识的自我意识,精神上逃离这个棋局,并且追求自己的幸福。
发红的眼睛鲜然意味着狼性,那么,铁门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妨看看田中在结尾对伏说的:“你想离开大家回到人的身边去吗?可是,就算披着人皮和人一起生活,野狼也无法变成人类。”是的,门其实就是人皮的意思,开门之前,伏一贵是披着人皮的狼,但开门之后,伏一贵已经是一只不加修饰的狼,和狼群待在一起,撕咬着眼前的人。
3 雨宫圭与尼采
开头引言的那句话,正是雨宫圭最好的代表。人是什么?是驾在超人与禽兽之间的绳索。雨宫圭在这部电影里面,又意味着什么?她敢爱却不敢做,她成不了超人,但是,她在自我意识这个层面上,比被动的伏要好太多,至少,她敢把那句“我们一起远走高飞吧。”说出来,可以说,她是电影中最积极的一部分。
“他们就像野狼一样。”
“他们就是野狼”
我的分析很粗,也不一定到位,我没敢去分析太多的人物,因为边见和田中这两个人,我还依旧不是很明白。在文章的末尾,我不打算写什么总结的话,但我想要反驳一种观点:《人狼》的故事并不算宏大,但为什么要设置一个那么宏大的世界观?打个比喻,小笼包也不大,可为什么要这么大的蒸笼去蒸?因为要足够大,才有压力(压迫感),你才会在这种对比之下感觉到时代面前人就像尘土一样渺小,这样的对比也可以类比到小红帽这个小童话和战争题材放到一起,某种程度上,这种两极对比的手法亦是押井守的剧作手段,在我看来,都是极其高明的。
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类似于“动物世界”的纪录片。DV隐藏拍摄的画面很粗糙。在隐隐绰绰的遮掩下,呈现的是一场最原始的杀戮。
几只豹子围住了一只猎物,其中一只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到了已成瓮中之鳖的猎物,随后几只迅速前来,开始撕扯,啃噬……一只豹子似乎察觉到了隐藏的眼睛,它望向摄像机的方向,眼神冷漠并且冷酷。它的嘴角滴着新鲜的血液,完全不屑于人类的偷窥……
当伏看着扶起小孩的圭的时候,突然灵魂出窍。群狼撕咬女孩的镜头,与我留在脑海中的群豹撕食猎物的镜头重合。那一刻,动画的影像,是真实的表达。
人在偷偷的看着兽血腥的杀戮,未必兽不是在悄悄的冷眼旁观人类的杀戮。
哪一个更残忍?
你不知道答案,我也不知道。但是,鬼才的押井守却用这些活动着的图片诠释着他内心对人性和兽性的拷问。
据说押井守是唯一不是漫画家的动画编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宏大的主题和内心无止境的思索,完全不受是否是执笔人的考量。
起初爱看日本动画,只是单纯的被真善美喜闻乐见的表达方法吸引。看久了才知道,其实这样的暗色色调和晦涩主题的动画电影不为少数。正是因为这样的多样化,才能吸引我们一直追索下去。
起初,伏看着眼前瘦小的女孩阿川没有扣动扳机。我想这未必是安排好了的。尽管后来边见代替观者质问伏:为什么你对那个女孩都有怜悯之心而对我这个你唯一的朋友却如此残忍?回答他的是雨点一般的枪击,在伏的面具后面,我们看不到是怎样的一张脸。
他是狼,但是不代表他不会慈悲。
许久之前,在课堂上我们讨论《南京!南京!》我一个南京的同学几乎是哽咽的讲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她的爷爷才是个孩子。当时,日本人要扫荡出全部的男性集中到外面屠杀。正是角川式的一个日本士兵悄悄的在全家人恳求的眼神中保全了这个男孩。我的同学动情的讲到: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她。
战争的是残酷的。正义或者是非正义需要历史给出公正的评判。但是,战争背景下个人的命运,你该如何评判?
就我们这代人的理解来说,那段历史中,人是兽,只有兽才会对生命无动于衷;可是,对于那个当年的男孩和如今垂垂老矣的老人和他的后人来说,即便是兽,曾经也闪耀过人性的光辉。
我相信我的同学讲述的故事的真实性,就像我对伏的片刻犹豫深信不疑一样。
不错,这个男人最后终究还是要回归兽的队伍。就像押井守托人狼部队的首领之口说的“一朝为兽,终生为兽”。
伏杀死了深爱自己的女孩。摆在他面前的是命运的无力感,就像安妮曾经说过的,宿命是一张摊开安静的掌心,他们站立其中,脆弱而无助。棋子是伏和圭共同的宿命,而棋子,是不应该有任何怨言的。
直到此时,我们才知道,观看兽的杀戮,是如此的绝望如此的压抑如此的不知所措。
伏是孤独的。
在被识别了狼的真实身份,就不可以生活在人群中,只有被放逐的一条归路。
回归狼群,从此就不在有微光熹微的自我。
除了遵从领袖和效忠队伍。
孰人孰狼?
武士道的精神在押井守的诠释下延绵不绝。
我们可以厌恶这个民族,可是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有自己固信的信念,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拥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民族性。
重要的是,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思索。
从宏大的政治视角进入,在开头铺设了几方派系的对峙关系和游戏规则,直到男主角“不开枪”的行为发生,这是一个看似打破规则的动力因子,令剧情急转突降到了一种个体的情绪流淌,这样沉缓和去张力的情节发展(类似于《萤火虫之墓》)很难在动画片中看到,也和本片的类型外壳背道而驰,但却为结尾格局再度骤升回弹积蓄了能量,从而显现出了一种情绪和基调上的反转:男主角其实从来没有挣脱过意识形态枷锁,他仍然屈从于无处不在的规则之内,这种幻灭感是情节主导的影片所无法炮制的。一点瑕疵在于造型表意太过明显,像博物馆里男主身后的“狼”,以及他做的梦,这些暗示实际上很剧透,以至于本片虽然后劲十足但在观感上、悬念上始终不那么让人满足。
(7/10)监督虽是冲浦启之,但处处透露出押井守(编剧)的物哀绝望风格。重新书写小红帽与与狼的寓言故事,战后日本无政府主义的时代背景,“人狼”的直接比喻,诸多政权势力的斗争。个体的人在复杂的权力争夺中迷失了自我,人被工具化、利益化,“人狼化”。扽,而仅存的一点人之情感也逐渐暗淡下去,结尾是纯黑的绝望。
“妈妈,为什么你的耳朵那么大?”“妈妈,为什么你的眼睛那么亮?”“妈妈,为什么你的指甲那么长?”“妈妈,为什么你的牙齿那么尖?”
这种人-狼简单粗暴二分的男性独有幼稚自恋世界观(可能押井守认为这是“男人的浪漫”?)与文本的复杂度根本不配套啊,更何况动画电影在现实情景下的表现力比起真人也是吃亏的。所以谍战故事还是要看勒卡雷老师,那里有更成熟的感情和更丰富的人性。
主要是不忍心给这么好的技术打三星
(9/10)押井守是个好编剧,但未必是个好导演。由鸭子本人亲自执导的作品我很喜欢《和平保卫战》,但几部佳作掩盖了他的表现一直是大起大落,而真人剧更是烂片频出。《人狼》一片鸭子是编剧,但他把执导权给了别人,而冲浦很好地发挥了才能。
“所有野兽和人类交往的故事,最后一定是以不幸告终,野兽是有野兽的故事的!” 穿上战甲就是野兽。战争面前,谁都会变的残忍、冷漠而绝望。8.0
9/10。重温,博物馆中群狼标本多次出现,提供了政治集团互相夺权的活动场所,下水道群狼捕杀少女的梦也在不断强化主题:男主重复回想创伤记忆,小红帽的死象征人性被吞噬。押井守将最后一丝温情瞬间毁掉,同届好友、爱情作为各组织的棋子担任诱饵,如此绝望之中隐藏暗线和漠然的画外音对话,处理俱佳。
也许只有激进分子才懂年轻人在革命失败后的忧伤。从人狼到阿基拉再到攻壳,这些经典动漫几乎无不是参与六十年代学运的安保一代对失败的回应,却也投射着对希望的想象。鲜血,燃烧瓶,子弹,那些关键性的时刻一定在大脑里反复闪回,和他们的一生搏斗与辩论,才得以敦促他们不断用创作重返现场。所以今年看到神山健治的新攻壳,仍然是熟悉的命题和情绪,甚至在结尾有一种对身体参与的召唤,难免还是会很感动。这些人一直活着,没有被打垮
画风明显是押井守风格,但是风格又不太像,却又同样的冰冷。日本果然很多动画都不适合小孩子看,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这种题材在国内根本无法通过审批吧。这种灰暗残酷悲伤的格调不适合我啊,太闷了
一生中能看到几部这样出色的动画??
如果是电影,也属平常,但作为动画不知怎的就觉得非常非常好
最後一場下水道戰震撼得足以配得任何盛譽。這段可以是《第三人》那場逃竄戲的致敬、可以是《地獄番犬》那場虐殺戲的重啟,卻也可以只是它自己、只屬於《人狼》的一幕戲。這並不容易,因為僅有極少人能在脫離而非刻意排除經典和自我的遺影中,成功地樹立出獨屬己身的範例。沖浦與押井塾無疑是其中之一。
随处弥漫着孤独与绝望的60年代。无法成为人类的野兽与无法感化野兽的人类。红色是霓虹,是车灯,是风衣,是防护镜,也是宣告存在,抗争与牺牲的血。《小红帽》的意象化用的太好了。
7.9 开篇叙事背景宏大,各股势力乱七八糟,逐渐缩小立足点,偏离政治批判重心,再现最原始的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太过内敛,不觉得很震撼。
不是画面效果的话,大概只值一星吧,不就是一入“狼门”深似海,从此人性不再有的故事么,一路叨叨逼逼生怕观众看不懂,我还真就不懂了,如果只为了掌握女主,早可以下手,布了这么大的局,就为了把几个自治警引来杀光?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反而不好收场吧...
「小红帽」故事的重新解读很精彩,押井守真是原作粉碎机,而且虽然只是编剧,但分镜里面弥漫的潮湿感和悲哀的情绪,都是典型的押井守的作者标签
狡黠的野兽诱骗无知的小红帽咀饮母亲血肉同战后日本为稳控权利向人民许诺经济的空饼,却是一再而三的变相压榨。这何等虚伪的情意,蒙骗你以为降落到爱情的面包树上,你赶走说真话的兔子和小鸟,怀抱无限真挚情意走向野兽,一声枪响将你摔进万丈深渊。押老变的仁慈局限于情爱了?我不信。
冲着押井守来的 不过这连一般都算不上 看的都快睡着了
故事其实一般,但寓意深刻,从狼的角度演绎小红帽的故事,假如真人电影的话也就是个常规科幻悬疑片的体量(果真韩版扑街了),但动画效果下主题却是非常发人深省,物以稀为贵嘛。细节超级出彩,人物走动时墙上影子的变化、MG42打在人身上的效果,乃至背景远处的广告牌,是我看过最细致最写实的动画电影之一。另外可能是由于个人玩游戏情怀的缘故(《壳之少女》),日本战后架空史的复古感和世界观设定格外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