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为什么欧美塑造的同志主角都要这么喋喋不休balabala个不停,现实中这种爱抱怨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年老给真的会有肌肉优质男爱得这么深沉吗??
中途江边分手那里我觉得打住就很好了,后面的唱歌表白然后大团圆结局真的很烂俗。 当然现实已经这么惨了,能有部欢乐闹腾的he同影调剂一下也挺好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希望在喜剧电影里看出深度,大概投资的人也不关心什么性少数的权益,只是什么时兴拍什么,在意的大概只有少数几个创作者。
两个主角就是在恐同社会下的两种应激反应的扩大化,一个无比认可自己和自己的群体但因为大环境不得不把自己变成刺猬,每秒都在愤怒输出;另一个因为大环境而把真实的自己完全抛弃,去尽力做一个最男人的男人。 当你想深度思考的时候,这就是喜剧电影的弊病,每个人身上的标签都会被无限放大,因为那样才搞笑,或者它试图让一个角色代表一整个群体。这个片子不也是吗?大半段都在贴标签,十分钟和解,最后演讲上价值。我一直想弄明白的是:大部分同性恋都会有一个比较高的声调,翘着兰花指,是个话唠吗?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同性恋,因为同性恋也是人,但为什么想到同性恋的时候,人们就会自动在脑海里勾勒这样一个形象,并且喜剧电影甚至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也不停的刻画这样一个角色重复深化大家的认知呢?这个形象是主流吗?为什么要用这个形象代表男同?我好像也没什么发言权。 一些人说这些特点是“娘”,但这是大部分女性的特征吗?有女性特征对于男性是不好的吗?最终,我的思考或者电影最后的价值,都是想总有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不仅仅是性少数之间的,性少数与异性恋与男权社会之间的,也是异性恋之间的,每个人之间的。抛掉归训和说教的欲望,会让身边的氛围都轻松许多。不想叫他们性少数,又找不到合适的词,就这样吧。
和之前看的一些电影给我的感觉一样,很美国,或者很发达国家,当然文化辐射可能会让一小部分非西方国家的性少数群体有同样的困扰,但无论怎么说这是美国的土壤结出的问题与畅想。对于我们,对于其他的文化土壤,这个议题会走向哪里大概是水土不服大于兼容的。
好久没这么想说话,也是难得。
讨论了很多现象,那边比较严重的Tough-Guy文化,身材焦虑,开放关系,自我认同等等…包裹在一个戏谑的外壳下
最让我感到舒服又失真的是
【这两个人很会表达自己】
而这个情绪或者需求的表达又都是在矛盾发生之后,很快就会发生。
无论争吵,打架
前提都是他们的问题摆在了台面上,虽然导演安排了一些反套路的情节来让它不那么狗血,也让我们这些观众看得舒服一些
不过
“懂得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这一点在我看来是现代人最难的课题
也是这两人得以将关系走下去的基础
当一个美好的童话来看吧~
很开心,很心酸,很好笑❤️
补一句,“做自己”也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也好,前提都是先找到“我是谁”,光这一点已经很难了,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无论他们身上有多少“问题”,都没有阻碍他们表达,这是让我觉得失真,但也舒服的地方
(四火 陈)
平庸之作,其实精英白人视角下gay社区的“真实”侧写,敏感问题全都一嘴带过,混淆视听还大言不惭的说了句“gay那么聪明,你们自己会弄清楚的。”
说是展现包容和多元化,实则挑选了编剧喜欢的展现。就是fucking around 及时行乐或者就在想要fuck的路上。
我是第一次见到fuck的落点比重要比完成自己人生职业规划还重要的大众类型电影,好像fuck就是证明自己是gay和自由的唯一途径。
这样的剧情当然可以啊,但是一个R级成人喜剧连裤子都不脱屁股都不漏,Blow job借位拍假的要命直接出戏;拍的和儿童电影一样这是什么道理?
一面高喊所谓的“自由”一面却在形式上自己陷入了牢笼,态度摇摆,虚伪至极。
Monogamy和open relationship在gay社区中不存在那种好或不好,全看个人在情感关系中的选择和需求,把open relationship当作一个酷的概念去执行,说到开放包容,却容不下一个monogamy。
在网上被喷烂也是理所当然,当然喷子也是多元化的,不光有异性恋还有LGBTQ。补充一点美国最新调查希望和执行monogramy的gay比重上涨到了80%。但是在电影里那20%才算真正且普遍的gay。
在这点上已经快要烂到爆炸的《火烧岛》做的都要比这好。
宣传上说是新类型同性喜剧类型,实则就是把欧美地区拍烂的那种成人屎尿屁喜剧吧笑话换成gay的就完事了。
还有两位主演的演技,我真的是服了。
9月30日,“好莱坞制作和发行的第一部同志商业喜剧片”《哥们儿》正式在北美3300家剧院公映。
“好莱坞制作和发行的第一部同志商业喜剧片”,这么长的定语,应该不会引来杠精了吧?
环球出品的《哥们儿》当然不是第一部同志商业喜剧——早在上世纪90年代,《鸟笼》和《新郎向后跑》就曾创下同志商业喜剧的票房奇迹,前者还提名了奥斯卡。但两部电影都是先由中小公司制作、后被好莱坞大片商(米高梅和派拉蒙)买走发行。
好莱坞真正从立项到制作到发行全程包办的“童养媳”同志喜剧片只有两部,一部是《火烧岛》,一部是《哥们儿》,都是今年上新的。
但《火烧岛》的母公司20世纪福斯被迪士尼收购,迪士尼高层以没有档期为由直接让《火烧岛》上了流媒体,从而让它与商业无缘(呵呵)。这样一来,“好莱坞制作和发行的第一部同志商业喜剧片”才最终落到了《哥们儿》头上。
已出柜喜剧演员比利·艾希纳是《哥们儿》的主演、编剧和联合制片人,他说感谢好莱坞能给他这个机会,让《哥们儿》走进主流商业院线。我们听听他是怎么感谢的:
“我常说,好莱坞宁愿拍两部主角是会说话的豪猪的动画片,也不愿拍一部主角是同性情侣的喜剧片。听上去好笑吧?真正的笑点是——我没开玩笑,哈哈!”
《哥们儿》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让包括《爱你,西蒙》在内的所有主流同志电影都显得像儿童片。大银幕的同志形象从未如此充满性张力,就像同志版的《欲望都市》在向你招手:哥们儿,来玩吗?玩很大的?(该片因强烈的性内容、出现管制药物和粗俗用语被评为R级片)
但本质上它又是一个幼稚的爱情童话,讲述两个纽约客从不相信爱到勇敢试爱的套路化故事。这几乎是好莱坞几十年来不断灌输的王子公主故事的翻版——除了两位主角都是同性之外。
艾希纳也承认,剧本的灵感来源于他成长过程中看过的浪漫喜剧、那些他称之为“让我爱上电影的电影”——《月色撩人》、《安妮·霍尔》、《当哈利遇到莎莉》…
“作为一个小孩,小时候看这些电影会让我想变成一个大人...但是作为同性恋,我从来没在这些电影里看到过自己,从来没有。我们甚至都不是主角们最好的朋友。”
“我不会说《哥们儿》能跻身这些经典浪漫喜剧的行列,但我真的很想拍一部风格相似的电影。它得是关于两个同性的,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
和所有浪漫喜剧一样,《哥们儿》的重点不在于会发生什么,而在于如何发生。按照主流电影的尿性,两个男人从一见钟情到确定关系,中间可能只需要切入一个蒙太奇,而《哥们儿》用极限拉扯和过山车般反反复复的剧情,呈现了男男之间关于性与爱的多种可能性——
男主鲍比是播客主播,也是即将落成的LGBTQ+历史博物馆的馆长;亚伦是一名讨厌自己工作的律师,两人都不是轻易相信爱情的人。虽然他们在夜店看对了眼,但彼此都迅速用铠甲把自己武装起来。
就像鲍比在他的直播中宣称的:同性恋和异性恋不是一个物种,同性恋上床不代表想恋爱,“不要说3P了,我连2P都拒绝”。可是口嫌体正直的鲍比和亚伦从app聊骚到看电影到滚草地到群交趴体到拜见父母,几乎把同志情侣该做的(or不该做的)都做了一遍。即便这样了他们还以“哥们儿”相称,这——河狸吗?!
如果你是异性恋观众,如果你对同性恋的认知完全来源于无性化的情景喜剧,《哥们儿》会让你体验到什么叫五雷轰顶。那些舔脚、吸rush、无数双手上下揉捏的画面会让异性恋接受动物世界的再教育。
“我想让性爱场面既开脑洞又有趣,既浪漫又甜蜜。”艾希纳说,“因为性爱本来就是这些东西的集合。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消除所有关于两个男人做爱的禁忌。这他妈有什么大不了的?它从人类存在起就一直发生,只是我们不被允许展示而已。”
这种展示毫无疑问会冒犯到直人,更意外的是艾希纳对LGBTQ群体也没手下留情。《哥们儿》反复强调一个“基本事实”,即男同性恋是世界上最蠢的一群人。他们颜控又挑剔,想全要又害怕陷进去,内部歧视还多得一逼。正因为如此才让他们的寻爱之路异常艰难,简单来说就是“自作(zuō)自受”。
艾希纳毫不掩饰男主鲍比作为一名白人顺弯男享受的特权,同时把一堆圈内蠢事毫不客气的叠加到他头上去,开始了怼天怼地怼自己之路。比如鲍比觉得自己说话和走路姿势不够man,居然去健身房装猛男,结果约炮成功后忘记装回来把对方给吓傻了。这样的桥段固然看得人哈哈大笑,但也反映了男同群体对肌肉的迷恋,以及emo母零只有装一才有市场的卑微现实。
艾希纳说这些段子是他从生活中就地取材的。他刚到好莱坞发展时,一个女经纪人要求他“表演时尽量别那么娘”,艾希纳说谢天谢地他拒绝了这个建议,而这个素材最终以夸张的戏剧形式呈现在了大银幕上。
作为一个在纽约长大、有着中产家庭背景的公开同性恋,艾希纳说酷儿身份赋予了他喜剧的灵魂,也让他擅于自省。正是通过自嘲引发的群嘲,才让《哥们儿》明明带有冒犯性却又人畜无害得像一只泰迪,电影里引经据典、密集的同志笑话甚至达到了《周六夜现场》的水平。
纽约除了是艾希纳的老家,也对另一位男主卢克·马可法莱恩出柜有着重要意义。
马可法莱恩在加拿大一个小镇长大,后来进入纽约著名的茱莉亚学院学习戏剧婊演。他说当时感觉自己像走进了一道彩虹门。“我记得走在上西区的街道上,心里想着天呐这里每个人都是gay吗!”进入学院的第二年,马可法莱恩跟父母出了柜。
去好莱坞发展后,有一段时间马可法莱恩对性取向闭口不谈,他说这让他很不开心。是参演《兄弟姐妹》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在这部ABC热播美剧中扮演一个公开同性恋,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这让马可法莱恩有了对公众出柜的强烈冲动。“回头看来,我都没意识到这是多么重大的一步。”
马可法莱恩在2008年正式公开性取向,他说自己从未后悔过,哪怕可能因此而影响了职业前途。“还有什么比对这个世界尽可能保持坦诚更重要的呢?”
也正因为这份坦诚,让马可法莱恩获得了在《哥们儿》中扮演完美型男亚伦的机会。有趣的是,马可法莱恩去年参演网飞低分同志贺岁片《单身到底》的事迹被《哥们儿》直接拿来调侃,让鲍比抖出“同志电影?流媒体看就好了啦!”的反讽包袱。
流媒体毫无疑问对同志电影的下沉推广有着重要意义。但时代也在发生改变,大银幕作为同志电影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是另一种“同志亦凡人”:同志电影不应只活在网络上;它应该跟大众电影一样沐浴赛璐路的光影,让人们可以坐在影厅嚼着爆米花看他人或自己的故事。
《哥们儿》也给制作方环球和它所代表的好莱坞指出了变革的方向——曾几何时,“同性恋不配拥有happy ending”的观念在欧美影视中盛行,直到80年代《爱的甘露》和《莫里斯》问世才逐渐将其打破;而《哥们儿》需要证明的是,同性恋演员到哪里都可以做自己,并且不会影响电影的品相。
“我们可以互相开涮,对生活言无不尽,人们可以谈论同性啪啪或基达交友而不必有所顾忌”,艾希纳认为在可以展示的内容、可以开玩笑的话题和可以拿谁开玩笑上,《哥们儿》都实现了突破。可以说它既冒犯了所有人也成功逗笑了所有人,而这一切离不开全LGBTQ+演员阵容的助力。
从台前到幕后,《哥们儿》集结了好莱坞最优秀的LGBTQ人才,从L到Q的每个字母都在电影中有对应的呈现,琳琅满目的配角还顺带普及了一波非二元性别概念。
全片仅有两位直人演员,而她们入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要客串自己——《灵指神探》的克里斯汀·肯诺恩斯和《威尔与格蕾丝》的黛博拉·梅辛。两人都是同志群体的长期盟友和教母级别的资深同人女。
《哥们儿》出品人、好莱坞王牌喜剧监制贾德·阿帕图有去片场探班,他说这是他看过最欢乐最好玩的片场;同时他也有点遗憾,因为这样的电影千年等一回。
电影在一些细节上还有着独特的前瞻性:2019年艾希纳写剧本时,将亚伦母亲设定为一名小学教师;虽然开明包容,但她认为自己的学生年纪太小,不适合学习LGBTQ历史课程。在亚伦母亲来纽约过圣诞时,她和鲍比有一场你来我往的餐桌辩论,让旁听的亚伦战战兢兢。
没人能想到的是,等到电影上映时全美已经有二十多个州提出了“不说同”法案或类似议程,禁止学校教授关于LGBTQ相关历史和性别认同的课程。
也就是说,在这些州长大的小孩,找不到人谈论他们身边的同志亲人、朋友和邻居。一个夫夫抚养的小孩,从入学起就要背负心理阴影。一个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只能独自面对霸凌和时不时浮出的自杀念头。
“我担心故事情节会过时,结果灵媒竟是我自己,”艾希纳说正是现实加强了《哥们儿》的现实意义,“我们将不得不继续为我们最基本的权利而战”。
因此《哥们儿》公映本身就是战斗的一部分。它作为一部同性恋商业片注定要和其他商业片争夺主流院线的大银幕,同时反击那些还没看片就冲进评分网站打一星的狭隘直男。“我们不只是为小众拍摄的,我们属于电影院。我们在这里,我们一直都在这里。”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无论你听过或没听过,同性恋情侣都存在着。自古以来都有同性恋的爱情故事,只不过你碰巧不知道罢了。《哥们儿》是千万个爱情故事中的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机会讲述我们的故事,现在我们来了,我们还会一直讲述下去。”
当然,“好莱坞制作和发行的第一部同志商业喜剧片”是一顶不小的光环,也给《哥们儿》带来了票房压力。但艾希纳希望人们首先要放松心态、享受过程:
“不要把看它当成是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你去看它是因为它有趣,这才是人们去看它的主要原因。”
Tiff 2022我的最末一场。 本来想今晚高高兴兴来看个热热闹闹的基佬糖水小鸡片,看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宫。看个不到十分钟就觉得嘴里填进的味道似乎不大对。然后越往下看下去的滋味越不是个滋味。本来这种东西就妳好我好大家好屁股都好随看随忘哈哈笑两笑得了,写个二三行粉红泡泡短评也就算完了! 今晚这张《姊妹/Bros》其实现场气氛极好。本来tiff要结束了,主创班子包括连安省伦敦本土出产的麦克法兰小姐都没来,但不影响观众的热情:威尔士公主戏园子里今夜爆满,我环视估算了一下,大概时髦的盛妆兔子的那些占观众里七八分之一不到,剩下的都是嗷嗷叫的那些woke的白人直人和他们的朋友。这些人在每一个抖机灵的one liners的笑点上鼓掌欢笑拼命嗷嗷嚎叫着,生怕被比他们更进步更"woke"的进步人士落下在后面。这样的吵闹唯一结果是,他们还在为上一句punch line哈哈哈哇呀呀地叫唤着,下一句的抖机灵已经讲完了过去了,所以那些婊里婊气的one liners我怀疑他们经常只听得了上一句。 And that bitch of a bossy bottom nagging bitch of a lead. --- O。M。G。Bitch do you ever shut up? 基佬女主角们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碧池气的,但整张电影两个钟点看下来一半时间以上都是这个婊零嘴里不停地喋喋不休在抱怨骂人,我只觉得这婆娘讨厌。 波比和艾朗是目前英文主流媒体里最流行的那种同性情侣 -- 不管你接不接受菜不菜。她俩一个玉树临风聪明绝顶,口吐每个one liner的芬芳金句都配得上收录urban dictionary的。另一个香艳美丽从头到脚都是蓬勃的奶子和屁股,虽然带些frat boys的单纯和愚蠢,但人家带着颗金子般的心灵的鸭?内啥你细细品品确实是郎才郎貌的嘛?可是这俩同框的每一个镜头都不是正常的费尔蒙荷尔蒙化学反应:这俩在不间断地nagging辩论着、碧池地像俩公孔雀在斗艳争预备着要求夺抢母孔雀:有一半的时间里他们在拌嘴争吵,鼻子眼睛一脸上上下下地乱爬 -- 你看我多聪明多有性格;你看我多奶子屁股四面八方支楞着多性感jock;你看我多尖锐强势得来心里多弱小无辜;你看我呼风唤雨内心其实是做巧格力糖球球的小公举。。。这俩不是共渡风雨的携手兼程的兔子情侣。这俩是选美赛上互相拿根针扎的选美皇后。 然后最莫名其妙的是这场黑压压的观众们大部分是直人。他们都很Woke都狠通情达理见过世面的。所以那个碧池bossy零的每句金句抖出来时他们就没命地鼓掌吹口哨呼啸着,以示他们的通融和理解。当然编导的用意和指向绝不能怪到直人观众头上去 -- 这张是环球影业的投资,似乎九月底就要网飞上画了。也许我们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群光鲜外表的靓丽婊子,成天价除了约炮健身蹦迪撕逼别的什么也不干。 其实我应该庆幸:现实世界里波比这种凶悍女王霸道零和艾朗这种A&F目录上下来的美艳蠢壹都不可能看上我。和天下所有掌舵的有权利出声的男子一样:it's always all about them!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了。普天下什么都是他们有理。看到快一个半小时了波比还是在滔滔不绝和所有人理论着。Here's a thought bitch: take this raging veiny pole and plug it into your pie-hole and make yourself useful, and for the love of Lord Jesus Christ our Savior, just SHUT THE FUCK UP already. 半夜开车回去路上洛小姐翻翻手机,说这张烂番茄上新鲜度百分之九十好几,基本是人见人爱的水平。归根结底我心理不平衡的原因是:他们写出这么一个货都能随随便便粉币绿币赚得盆满钵满,我平日认认真真写东西一个钱都赚不到。
可惜男主和男二之间没有来电,他们只是在演一个爱情喜剧。是因为打算拍给异性恋看,所以两个男人就不可以来电吗?这片子可以叫“同志刻板印象集锦”,聒噪刻薄的男主觉得自己是同性恋模范,教育其他愚蠢的同性恋如何做一个好同性恋,学习同性恋历史。
不是gay不gay的问题哈 而是每个人都在making everything all about themselves
多一星当做鼓励吧,搞笑的情节零零碎碎是有的,虽然没有从头笑到尾。情节就是Hallmark的那一套老掉牙的rom-com,从相遇相爱到分开,结局的时候又大团圆和好,每次必配突兀的煽情音乐和回忆杀。男每次独白自述的时候,都让人觉得特别尴尬,如同是在念台词说教。男二演戏堪比黄晓明,无时不刻不端着一副自己帅到惊天地泣鬼神男人味十足的表情,举手投足之间像是在拍模特大片。失望的是电影里对于gay形象的描述,依旧要么就是男一这样的stereotypical gay,要是就是男二这样的straight-acting toxically masculine gay,不过想来异性恋爱情片也就是俊男靓女,和普通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虽然没有很好的火花,但Luke实在是优秀的花瓶。Billy Eichner本着冒犯、本着不屑的真心话,是能会心一笑的。要照顾结尾的“三月金婚”,所以Debra Messing, it'll have to wait
Bitches be still complaining at this point just be grateful this made it to the screen. 海边的独白是绝对的高光时刻
故事不重要,对LGBTQ群体的侧写吐槽实在太精准。没错,这就是一群自信又自卑,聪明又愚蠢,缺爱又混乱的“正常人”,跟直人的感情模式并不一样。Love is not Love。
你们自己说男主烦不烦
同志喜剧很少能做到既好笑又走心还性感的,“哥们儿”算是意外之喜。更惊喜的是它从头到尾都在冒犯异性恋,我几乎能看到高贵顺直男垮下个批脸的表情!比利·艾希纳主导的剧本充满私人倾诉欲,LGBTQ段子的密集程度我只在“威尔与格蕾丝”里见到过。以“基佬是世界上最蠢的生物”作为底层逻辑,从不相信爱到鼓起勇气试爱,需要克服的永远是自己。当然怼完自己后就可以怼天怼地啦~
我宁可做一个悲惨的人,也不愿意做俗套的人。
肌肉崇拜、多边关系、多人运动、贱兮兮的说话腔调、女同就是Dyke、基佬直男癌、当下流行的kinks、俩白肌肉主角一个多毛(RFC)一个光滑(Sean Cody)但是俩都是大乳头……把同志圈里所有的刻板印象都一股脑地堆砌起来,用小鸡电影方式拍了个浪漫喜剧…不得不说还蛮好看的,各种pop culture的reference也是好笑到飞。关键是,iMAX屏上看肌肉同志电影,观感有点像在iMAX影院里看Sean Cody或者Treasure Island,体验完美,故事就算了吧。
是我期待值太高吗,为什么觉得Billy演技很糟糕,两人没有化学反应,剪辑也很生硬
20.9.2022 | @ Regal Majestic | 是近十年来最好的Rom-Com了,头五分钟就把场子给热了之后一路笑到结尾。当下流行的梗也太多了,Buttigieg的同款手办请给我来一个!情人间的对白就该是这个样子,太甜啦!!!
知道cheesy但没想到这么cheesy 确实挺好笑的但也过于碎了 仿佛几年来的snl gay段子塞到了一起 抛开演技+最后为啥道歉+结尾的处理实在气不过要扣分之外 还是要好好支持大银幕通讯录小基片 毕竟连古巴支持合法了 can you?
都快忘了上次看这种老套的糖水童话片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但就真的,好喜欢啊,永远会被打直球的热烈爱情所感动。所有那些具有冒犯性的段子、那些为平权而进行的呐喊,以及最后的那句“我们站在这里便已经足够幸运。”都好浪漫,是啊,能遇见彼此就足够幸运了
男主好聒噪,剧本好傻。男主出了刻薄,有啥闪光点??也就luke能看了,但是luke为什么要说这么做作的口音???
好久没看到这么笑点密集的同志喜剧片了,有种Will&Grace重生的感觉,感觉编剧把自己的人生揉碎了全塞进了电影里:有原则又毒舌但依然绝望地向往爱情,和现世同志群体的心态不谋而合,也特别让人共情。全是我都能笑出来的梗,喜欢到不行,两位主演也的确Q,再俗套的爱情故事我也先干为敬了!
看了下差评,要么觉得不够gay,要么觉得太gay了,而我只想说:shut the fuck up!!太好看了!!!!特别chick flick!!第一次发现原来“I don't trust you”比“i don't love you”更让人心碎。
虽然但是,的确没有直人想走进影院看着一个中年同志喋喋不休的讽刺这抱怨那,后半段又处理的很俗套温和反而磨平了棱角,唱歌闪回片段那里直接两眼一黑,这个爱情故事有什么浪漫感人的。
这部电影的主线其实就是一个几乎已经被好莱坞遗弃的典型Rom-Com王子公主的童话,只不过这次的两个主人公成了王子跟王子;虽然有点老套,但是这个属于LGBTQ+的童话在大银幕上来的实在太晚了!不过好在迟到不代表缺席!虽然相似主题的影视作品已经很多,但这般大规模上映,并让人看得有泪有笑,的确值得褒奖。更不用提导演和编剧绞尽脑汁的把那些大家熟悉和不熟悉的LGBTQ+历史信息和流行文化大量塞进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梗,并且做到处处有金句、句句够幽默,真的是太难得了。
OMG我真的笑到头掉,差不多是我看过的最刻板的同志片吧,但是所有的标签又精准地击中你,以至于边看边高呼ya给子们就是这么抓马又蠢好吗!比如多人运动的时候总有一个试图融入但被冷落的人,比如装man失败母气外露被现场抓包让人瞬间萎掉,比如一个群里的给子们聚在一起一定会聊各种女明星且non-stop(救命最后这点我真的也很想知道why实在太烦了哈哈哈),甚至毫不伪饰展现电话本子们date三个月be like“金婚”的状态,等等吧。反正超级好笑超级冒犯但是又超级不judgemental,因为它是如此热烈又直球又小心翼翼但又fuck off everything。谁不曾在感情中敏感脆弱又自我怀疑,怼天怼地搞砸一切但又假装不在意,但不管你是什么样,总是有人值得你去放下戒备心哪怕只有一瞬,虽然cliche但真的很难不被触动到。看到最后大家舞成一团,天呐他们真的好快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