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集权主义的试验。
孤岛,封闭的环境,几头猪,一群狗,本相安无事,但却因为一条狼的到来,而让狗们感受到了自己所受的屈辱。
伊始,作为一条被驯化了的狗,我们幸灾乐祸地看着新来的,不懂规则的你;同时更幸灾乐祸地看着遭受到反抗却依然在头顶的那头猪;同时也心有余虑地害怕,作为狼的同族,极可能因他的嚎叫而受到株连甚至同受责罚。
突然有一天狗们看到,原来猪也是怕狗的,于是而当头顶那头猪快要跌倒时,我们又先于你,狠于你地要弄死它,或许你虽然憎恨它,有要弄死它的想法,但没有要弄死它的行动之实。
久套狗链的狗,一旦被释放,总能凶过狼,忍受过的屈辱会以百倍还与猪,甚至是狗或者狼。最后不知是化泄愤为了欢乐,还是化欢乐为了泄愤。
狗的觉醒本就是一场血与泪的悲剧。
2 ) 少年版的肖申克
配着北欧式冷峻深邃的曲风,看完了整部作品。个人认为其实这是一部更适合中国人拍出来给中国人看的作品。导演在选角上颇下功夫,一看演员的气质就知道他是为了什么角色而设定的。俊秀的c1与狼性的c19在片中的表演让人不禁为他们称赞,在与老影帝的对手戏中完全不做作,不加修饰,为影片加一星!
到底谁是英雄?
站在肖申克的角度c19是众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但是当c1在即将离岛的那一刻,觉醒一般的爆发,成了暴动的导火索时,我在想他们两谁才是本片中的男一号,一般来说写实的影像让人很难爆发出与主人公般的激情,但是本片做到了,压抑在心中一个半小时的怒火随那拳头爆发出来的感觉,为影片再加一星!
3 ) 极权主义对人性的侵蚀
典狱长:理性的人,会跟学员讲道理,讲人性,是他把集权有计划的,顺畅的执行下去。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为了维持他的系统,他选择无视了一些错误的事情,甚至自己动手掩盖。
舍监:软弱的人,9年来不敢辞职和跟校董提加工资,最终工作的压抑使他变质。执行者和被动者。
C19:鲶鱼,躁动因子。搅和使麻木的学员从新认识自身的处境,并最终反抗。规则破坏者,一心想着反抗世界,但心底保留最后的善良。
C1:关键性的转折,代表极权的临界点,压抑的越厉害,反弹的越厉害。理性的被压迫者,秩序破坏后,能重建秩序的人。
C5:极权的底层,已经没有反抗意识的顺从者。
4 ) 冰冷世界的热血抗争
【微影评】挪威电影《恶魔岛之王》开始于一头受伤的鲸,在冰冷的海水里挣扎,卷起层层浪花。这是一个关于无望的抗争的隐喻,象征这孤岛上男孩们的苦痛、自觉和对成年人世界的反抗。
电影一直都很冷。挪威的冬天,和施暴的典狱长和长官的目光一样冰冷。但冰冷下面热血被一点点唤醒,男孩们终于以他们孱弱的身躯,向这个冰冷残暴的体制宣战。
尽管他们的抗争总是要以失败告终,但一份少年人心中激发的勇气,却在寒冷的冰天雪地里折射着人性的热忱。
这是发生在1915年的真实故事。不知最后逃出去的Olav是否也是史实。我希望是,因为他的逃脱,代表着这个冰冷世界中唯一的希望。
赢得观者内心震颤的,不仅仅是这个弱者反抗残暴建制的故事,更是电影每一个细节里透出来的创作者的诚意。就是这么一件虐待问题少年的旧案,在历史的长河里恐怕连浪花都不算,但今天的挪威人却在认真地反思他们制度中曾经的无情和非人性,也在认真地还原那段都不能叫做历史的历史。这要感谢北欧社会人本的文化,也让我这样之前从未看过挪威电影的人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五星推荐)
5 ) 恶魔岛之王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故事发生在挪威一座名为巴斯特瑞的小岛上,那里关押着许多年轻的犯人,他们的年龄最小的只有11岁,最大的也不过18岁。每一天,在这个封闭而又压抑的环境中,孩子们被迫做着超负荷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仅够果腹的食物。在这里,对犯人们的打骂是家常便饭,又是只因一个小小的失误,有时甚至连原因都没有。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犯人们被驯化了,没有人想到反抗。
十七岁的厄令(本杰明·赫尔斯塔德 Benjamin Helstad 饰)刚刚抵达这座恶魔之岛,这里是他服刑的地方。岛上的残酷的生活让厄令感到绝望,当狱卒的压迫突破了临界点酿成悲剧之时,正是厄令带领着他的同伴们展开了暴力抵抗。就当厄令夺取了岛屿的统治权之时,挪威政府向岛上派出的150人的军队正在急速接近。
6 ) 看不下去的一部电影
是在是搞不明白,影片中始终蒙在镜头上的蓝是为什么?导演是想告诉观众这个题材很压抑么?那么,生硬的蓝色从哪里来的呢?冷调子不是蒙上个镜片啥的就能解决问题的,连调子怎么回事儿都不懂么?
7 ) 恶魔岛之王
他们在一个无情的惩罚机制里面,身份是孩子。里外兼是。这个无情,是那些年长者冠以规则的监狱里奉行的“公平原则”。不惹事,不闯祸,安分地完成配额,见昏即息,学会沉默。但有一种情况下,允许自由发言,便是检举揭发。私下或者堂而皇之的都行。本体必须是他们本身。而作为裁判官的永远是制定“公平原则”的人。
凭心而论,这些手段,像要他们洗澡后站成一排,检查指甲和耳洞,在饭点的时候不允许大声喧哗,不能一起扭打。甚至是犯错后,让他在一个短暂寒冷的夜晚里搬石头。在背部画两条直线,线与线之间抽打数下直到见红。都不算是最残酷和没有人性化的偏执。但主事者要把自己真正作为一个“父亲”的形象。是要他们找到一种依靠。或更准确的说,想要成为统治者,一个让人心悦臣服的统治者。却也不完全是那种要人卑躬屈膝或安之若素的。他们之于他们,要是觉出感恩,要是认为自己每每掮木头时,大雪没在膝盖处。是一种笨拙和没有经验的稚嫩。而站在一旁拿着皮鞭,穿着长筒的有极好御寒效果的胶鞋,一身的灯芯绒外套,之于他们单薄没有内衬的吊袋裤的监工、典狱长、长官。透露出果敢的坚硬,不会是冰冷,雪上加霜的。更像是一处远远可以观望的暖窝,是那么的有安全感。
这个观点要成立,还得有一个假想敌。但茫茫天地之间,要到哪里去找使他们拥有那么多愤慨,不明和猜测的罪魁祸首。想来想去,只有是他们本身。那些个体之外的同类均能成为发泄对象。
要么,在例行检查时,一种判定他们之前作为社会不良青少年通过改造,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一个姿势甚高,衣冠楚楚的人,后面跟着一群模仿但还未曾超越的人群。集结成队,带着浓浓的压抑感。一副温馨可人的说,“你是谁谁谁”“是的,某某先生(女士)”“你在这里学到了什么”“是的,我学到很多东西”一些不大能看出代表性的问题和不算高明的回答,主要是让人看出在这过程里表现出来的,磨掉棱角,没有太多个性而言和乖戾的品性。
8 ) 有一次我看到鲸鱼游着,带着三支鱼叉刺进他的体内
有一次我看到鲸鱼游着,带着三支鱼叉刺进他的体内,他耗了一整天才死去。由于我射的那只鱼叉,让它更虚弱了。身上覆满了历经搏斗的伤痕……
影片一直很沉闷,很压抑,话不多,更多的镜头关注那些孩子的眼睛,从一开始的无神到后来的反叛。最后最后,艾琳拉着奥拉夫的手说那是写给我姐姐的信,我就知道他就要放弃了,好像是遗言一样,带着自由的喜悦离去,那一刻起,眼泪就不曾停过,即使现在码字的时刻……
本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这桩事件发生在1915年。当时Bastøy监狱里的犯人发动了起义,夺下了监狱的控制权。挪威政府随即派军队前往镇压,在冲突过程中,有不少人受伤和死亡。这件事成为了挪威历史上的一个污点,随后挪威政府对监狱以及管理进行了改革。现在的Bastøy监狱已经成为了挪威的一个名片,远近闻名。
Bastøy监狱是一个建立在Bastøy岛上的监狱,位于奥斯陆南边75公里处,整个监狱占地2.6平方公里。这个监狱配备的警力非常少。到了晚上,只有5个监狱的管理人员会留在岛上值班。因为Bastøy监狱是一个少年监狱,所以实行的是人性化管理。他们让犯人住在木屋之中,白天让他们在监狱的农场劳作。闲暇时间里,这些年轻的犯人可以骑马、钓鱼、打网球或者是去邻近的滑雪场滑雪。Bastøy监狱以其独特的管理理念而闻名,监狱方面提出要把Bastøy监狱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监狱”。该监狱曾出现在迈克尔·摩尔2007年的纪录片《神经病人》之中。2010年,Michel Kapteijns拍摄了一部讲述该监狱“先进管理”和“改造成果”的纪录片。
对于电影小国挪威来说,拍摄这部揭露政府污点的电影,导演马里斯·霍斯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表示自己拍摄这部电影并不是要去给政府难堪,而是要在影片中展示人类的力量。他说:“曾经有一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你用对待野兽的方法去对待人,那么他们就会变成野兽;用对待犯人的方法去对待犯人,那他就会变成犯人。在这个故事里,所有的孩子都被当做犯人和野兽来对待,所以他们最终变成了发动暴动的人。实际上,这是必然的结果。这部电影的成功依赖于演员的集体发挥,除了斯特兰·斯卡斯加德一如既往的出色表演外,我更赞许和欣赏的是那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的表演,他们是非职业演员,能有这么精彩的表演实在让我很是吃惊。”(转)
“我和一个快被释放的孩子越来越熟,六年了,都呆在船上,做了许多对的事。现在他要回家了。”
这个故事应该是导演根据真实事件写的,我不知道奥拉夫最后能不能穿越冰冻的大海奔向原本就属于他的自由,我衷心的希望他穿过了。
带着艾琳与他的希望。
孤岛不是青春祭,年轻就是要逆天。
跟我国比 这也好意思叫恶魔岛
3+1……难得的可以把此片归为“动物”分类了,标签“鲸鱼”,如同代表「禁忌」的鳄鱼如鲸向海……就是代表着自由……鲸鱼代表着“自由”和“儿童”,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搏击长空的无畏追逐自由和美好,那种代表人之初不畏强权不知天高地厚的个体虽小却体量庞大能量无限的庞大,寓意着人性最原始的追逐自由的本能……又一次,我看到一只鲸鱼游着带着三支刺进了他体内的鱼叉它耗了一天才死去由于我射的那支鱼叉让它更虚弱了身上覆满了历经搏斗的伤疤每个孩子都是一头鲸鱼他们曾经自在得遨游在这个世界可是世界上的恶意就像一支支锋利的鱼叉刺进了他们的身体中而当这头鲸鱼被这些恶意的鱼叉耗尽了所有体力的时候那最后一缕恶意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主题绝对应该给5分。看看人挪威是怎么教育男人的:内奸是必然受到鄙视的;宁可高贵的死也绝不屈辱的活着;无论敌人是严刑拷打还是威逼利诱,我们兄弟内部绝对是团结一致,忽略一切挑拨离间;绝对不要为结果去埋怨任何人。。。这才是血性男儿,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啊!!!
专制与反抗 以暴制暴 这是一部寂静又心寒的电影
犹如挣扎的鲸
北欧独有的冰冷,结局好绝望,sigur ros的歌在脑中响起
按说很深刻,只是我个人不喜欢这个调子。
群起而攻之的时候真想泪奔~~o(>_<)o ~~ 尼玛,放映厅的空调和入冬的乡下以及家乡的寒冷真是让我对这片子感同身受,年度最胃疼的片纸 T.T
三条线一起来走,就看这个线怎么和其他线在同一时空同时进行。真的,我推荐要看一看的。
改编真实事件的挪威影片,非职业演员的的孩子表演到位。
有点意思。
挪威寒冷的冰雪地,一个让心更冷的少管所,面对暴政,挣扎总是无力的,反抗也要有所牺牲,最终只是一个悲凉的故事~
和<黑蝴蝶之家>类似但不如之..若是真事也不能说更多
铺垫不足,高潮戏剧化
漫长的冬天,冰冷的青春,似曾相识的故事,少管所成了一个难以逃脱的噩梦,其中的黑色被点到即止,不安分的新人和一群看似被驯服的少年,睁一眼闭一眼的所长,目的性强烈的剧情最终带来了煽动性的高潮,也在人性的考量上留下了一抹只对事不对人的亮色,但噩梦终究是噩梦,让幸存者去讲述。★★★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正部電影的色調低沉陰暗 捕殺鯨魚的鏡頭穿插 其他都忘記了。
监狱的故事看过很多但有关孩子的好像还真不多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哪里没有压迫呢看完电影让我想到的太多太多关于反抗关于自由关于存在的意义我相信现在这一切都是无解的也许到最后一刻才会得到答案
这也算得上炼狱?北欧人民还真是舒服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