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然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割礼龙凤斗》。拍这种片子来抵御马图拉的旧习俗,村里的妇女再也不用白天憋尿,晚上走几公里,跟做贼一样,还得忍受随时可能出现的车灯!
这部电影就告诉你,在印度建个厕所他有多难。在我们还在为100多年前清朝的人们可以在长安街上随意大小便羞耻时,人家印度还在经历这玩意儿。
而马图拉这片区域就是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最早产生佛像的地方。在印度北部。马图拉!!
一个村子,延续了数千年的风俗,男人只是在河里面大小便。他们不会与时俱进。你要跟他讲文明,他会用《罗摩衍那》史诗的梵文来反驳你。我们只能一脸懵逼。
最后什么促使男人拯救了妇女呢?
爱情,和喜剧。
代价是什么呢?差点输掉了整个家庭,整个村子,还有尿壶俱乐部。因为当地女同胞都习惯了这种远足露营的如厕方式。
2
印度人敢于正视自己的羞耻,让人佩服极了。也是因为雪峰老师推荐,才看了这部电影,对于里面的主角和故事都很感兴趣。
相信和《割礼龙凤斗》一样,这部电影的效应绝不仅仅是娱乐方面的,他对很多落后村子的传统观念应当有巨大的冲击作用。让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多想想。
我想印度女性经常受到性骚扰也是同样的问题。还有溺死女婴、种姓制度等等问题。
很多人歌颂伟大的毛主席,说他把中国传统封建的旧观念全部打掉,因此我们才能比印度超前了一大截,我是承认的。其改变的力度之大,对中国有很强大的推动力。当然也包括妇女问题。
当传统观念 强烈撕扯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时,只有伟人能够碾碎一切。
其实也和中国很多传统糟粕问题类似,看问题的视角很重要。大男子主义啦,孝道啦,要面子啦,等等,都有因为极端而丑陋的一面。
都已经是手机和网络满天飞的时代了,他们的观念仍然落后得惊人。还是人的问题。
都不知耻,自然没有行动。
社会的有识之士估计也没什么办法。就像成天只知道看美女歌舞的叔叔一样。
3
影片必须拍得很讨人喜欢,否则根本就不会有人来看。所以就没拍的那么现实主义。
里面当然有歌舞,有爱情,有笑料,拿各种色彩往脸上喷的洒红节(迎新春,又叫胡里节),有火车传书,有脸谱化的政府领导。
但我最难忘的还是最后的一张照片,原来所有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
世界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到处都有。我们经常因为具体的情况而忘记这一点,也没有去坚持真理。不管哪里有女性歧视,哪里有种姓制度,我们都应该坚持:
人类生而平等。
现在社会进步了,这种观念已经延伸到动物身上: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
不错,印度电影总是以发人深省的主题赢得观众的心。只有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并虚心去改正,才是长久之道。电影中,女主为了厕所据理力争,甚至上升到离婚,这就说明了有些事是不能妥协的,为什么男主爸爸不改变,就是被陈旧的思想固步自封了。。记得最后女主的爷爷去找男主爸爸谈过,他说:如果你自己不去改变,那你就什么也改变不了。是的,跳出一个圈子很难,需要勇气,会遇到问题,可是只有争取了,你才能证明自己的坚持是对的,不然,永远都是井底之蛙!没人打破僵局,就永远是死局,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能创新的人,但太少了,墨守成规仿佛已经是这个时代不约而同的现状了!!!可悲
剪刀手剪真烂,好多次切场景时真是卡的要死,真不知道剪刀手们TM为什么剪,又没黄赌毒。不过这部片子底子好,被剪刀手们折腾过后还是真的超级给力,五星,棒极啦!!!! 印度只有两种电影:一种是娱乐的,另一种就是关注社会问题的。印度人拿电影当改革社会的工具,难怪能拍出好电影呢! 暴力主妇节,好传统。
印度电影的歌舞传统不仅是因为印度人喜欢,更多的是这样的确具有极强的煽情效果! 改革社会,从电影开始!
就是唯一的比较败笔就是老爸突然就改变了(虽然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但那一场还是觉得突兀。。。)
电影主题:保守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顺便还歌颂了一下伟大的爱情!
怎么样?就像不穿衣服的皇帝一样,总得有个人站出来大声喊出来,那个人还要有说服力。
少看了开头十分钟,在电影开始前9分钟从家跑过去,大雨中,为了这部电影,我湿透了。看完后,我真想找一个女生分享我的喜悦,却自己一人淋着雨又回到了家。
本周印度电影《厕所英雄》的上映引发了影迷们的广泛关注,票房不俗的同时,口碑也一路飙升,并再次被各大媒体誉为现象级印度神片。
《厕所英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印度新娘贾耶嫁给丈夫凯沙夫后,因为家中没有厕所,只能每天凌晨去郊外露天如厕,由此引发矛盾,并坚持离婚,最终掀起一场女性厕所革命的故事。该片在印度公映时,曾引发全民对于“露天如厕”的激烈讨论,凭借超强的话题性和关注度,不仅在印度本土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十亿卢比,位列年度票房前十,还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甚至罕见的获得了国家免税政策的支持。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其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这使得宗教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而《摩奴法典》作为印度人的“圣经”,受到广大印度人民的尊崇。法典中有鼓励信徒“在远离自家房屋的大自然排泄”的言论,而在家里修建厕所,则意味着将不洁与污秽留在家里,是对神的不敬。
本片便由此切入,用喜剧的形式风趣幽默地剖析了这个尖锐严肃的社会问题,让人不得不佩服印度电影人自我揭短的精神以及挑战宗教陋习的勇气,但与此同时,联想到近几年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的印度电影,比如《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神秘巨星》等,便会发觉印度片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就像用同一个模具生产出的流水线产品一样,已经落入窠臼,变得越来越套路,越来越标签化了。
在我看来,印度影片最大的标签,便是一定要将一个饱受争议的社会问题作为切入点,一步步展开剧情,从而引发观众的讨论和反思。
《摔跤吧!爸爸》探讨了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我的个神啊》讽刺了宗教的虚伪,《起跑线》批判了印度的教育制度,《神秘巨星》牵出了家暴以及女权问题,《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了民族矛盾和宗教隔阂。可以说,这些电影的立意颇高,所抛出的社会问题一下就能抓住观众的心,可是,关键的点在于,这些电影背负着太重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太多的教育意义,难道电影只被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吗?
《厕所英雄》在印度公映后,使得全印度“野外如厕”的比例从60%下降到30%,有人宣称,这是一部改变印度6亿女性命运的电影。
这让我联想到几部前些年很火的韩国电影。《熔炉》揭露了权势人物侵害未成年人的社会现象,震惊整个韩国的同时,推动韩国政府颁布了打击性暴力的“熔炉法案”;《辩护人》则抨击了八十年代韩国的司法弊端以及人权问题,在电影上映的一年后,韩国政府对三十多年前的案件进行了重新审判,当年被判有罪的其中5名被告,最后被宣布无罪。
如此看来,以上几部电影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它们的上映的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电影之所以被当成一门艺术,是因为它可以给人带来美感,给人带来纯粹的精神愉悦,而其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并不是评价电影的唯一标准,除非,它只是一部宣教片或科教片。
这就要牵出印度电影的另一个标签,制作上的粗糙。
刚才已经谈到,成功的印度电影都是从尖锐的社会问题切入,这使得它们的起点很高,可遗憾的是,电影的发展往往偏离了预想的轨道,明明是十分严肃的题材,却非要用无厘头甚至混不吝的方式呈现,使得影片的调性无法统一,让人感觉不伦不类,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风格使然,而我则觉得是剧本欠缺打磨。像《猴神大叔》、《神秘巨星》以及《摔跤吧!爸爸》,其剧情过于理想化,完全脱离现实,显得相当牵强,十分想当然。韩国电影《辩护人》里面也有很多幽默元素,但整个影片的基调却是严肃深刻的,整个故事的脉络十分清晰,起承转合亦非常自然,不像印度片,总是出其不意地画风一转,刚才还在哭哭啼啼,一下就开始载歌载舞,让人感觉十分突兀。
另外,技术层面上,首当其冲的便是摄像。不光《厕所英雄》,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印度电影,其摄像几乎都以固定镜头为主,而且不管是在构图、打光还是色彩搭配以及人物调度上都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相信所有看过《熔炉》的观众都能记住那个校长在卫生间虎视眈眈地俯视小女孩的惊悚镜头,甚至很多影迷说那个镜头成为了他们的噩梦。可以说像这样具备影像张力的镜头,在印度电影里几乎难以觅得。
其次是特效。相信只要认真看过《厕所英雄》的观众,都会发现一些画面的背景显然是特效做成的,而且看上去非常假,假到就像我们小时候在照相馆里,站在那些画着八达岭长城,画着埃及金字塔的幕布前面照的相片一样。这折射出在电影工业制作水准上,印度的宝莱坞相比美国的好莱坞还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大多数观众对于印度电影最直观的印象便是,它们都太长了。这也是我要说的印度电影的又一个标签,冗长。
上文列举的所有印度电影,我查了查资料,除了《起跑线》只有130多分钟之外,剩余的每一部电影都不低于150分钟,包括《厕所英雄》。这必然导致剧情的节奏十分拖沓,剧情的推进十分缓慢,充斥着一些可有可无的镜头,究其原因,是因为影片当中穿插着大量的歌舞表演。这也是我要说的最后一个标签,印度电影的歌舞形式。
印度人对舞蹈的痴迷亦是源于宗教。湿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认为,舞蹈是由湿婆创造的,湿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对湿婆神的崇拜表现为对舞蹈的热爱。所以,舞蹈是印度人不可或缺的,自然而然,这一点也体现在电影当中,于是,舞蹈也成了印度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电影中运用歌舞的形式,可以渲染情感,调动观众的情绪,对于情节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经典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到去年内地上映的《爱乐之城》,让人津津乐道的歌舞片其实不在少数,但假若歌舞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跟电影的文本有机地结合,那么歌舞不仅不能增色,反而形成了一种僵硬做作的形式感,最终成了鸡肋,成了多余的累赘。在我看来,上文列举的印度电影大多存在这个弊病,似乎没有歌舞就不能叫印度片,既然是印度片就必须得有歌舞,这种固定逻辑已经在印度电影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综上所述,把这些标签串联起来,我们脑海中便有了印度电影的轮廓:从社会问题切入,用喜剧的形式呈现,穿插大量本土化的舞蹈,节奏拖沓缓慢,剧情过于理想化,整体制作上则粗放毛糙。
这形成了标签化的印度电影,而更关键的是,宝莱坞似乎并没有把这当成困境,反而把这当成了成功的捷径,不断生产着相同套路的印度片。虽然这些印度片叫好又叫座,但纵观21世纪后的三大电影节,几乎难觅印度电影的身影,即便饱受诟病的国产电影,还有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等一众享誉世界影坛的导演,而印度导演大家又能说上来几个呢?这说明近些年印度电影在艺术成就上实在乏善可陈,自然得不到电影节奖项的青睐。
发达的欧美电影产业,既可以生产出像《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爆米花大片,也可以培养出像贾木许、索伦蒂诺这样的文艺片大咖。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经横扫三大电影节的印度大师级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仙逝后,印度电影便青黄不接,甚至一度在世界影坛销声匿迹。于是,好不容易重回影迷视野的印度电影,将那些标签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次次复制着成功的模式,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标签化。
印度电影如何摘掉自身的标签,宝莱坞如何往多元化的道路上发展,是每个印度电影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我觉得比《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好看多了!不能因为没有阿米尔汗就打这么低的分啊。电影讲了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印度人用着最新型号的智能手机,家里却没有厕所。看的是印度故事,想想我们其实也差不多,我们的女性被性侵被骚扰时,网络上都是攻击她们穿的少,晚上出去晚,是自己的错。我们的女性在职场应聘时候受到不公平待遇,你什么时候结婚,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生不生孩子,女性性别在职场竞争上处于劣势。我们的女性在中年离婚的时候,被人说“男人四十一支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被人说“女人离婚了就是二手货,没人要。”我们的国家男女比例失调已久,男性比女性多出4000万,重男轻女的人还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仔细想来,我们女性地位并不印度高多少,只是矛盾没那么激烈罢了。
电影中触动我的第一个地方,是女主声嘶力竭的向妇女们喊,希望他们她们清醒一点,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为难女人的经常是女人,奶奶要抱孙子不是孙女,经历过性别歧视的职场女上司转而压迫新人女性。我们没有女主坚定的信念和睿智的头脑,大多数人都去委屈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传统和约定俗成,我们没有男主这样一个来自歧视对方的,一个男性视角的坚定无条件支持的力量,我们甚至都没有家人作为坚实的后盾。经历过家暴,丈夫出轨的女性,回到娘家会听到这样的话“将就过吧,还能离么”说出这样混账话的是我们的骨肉至亲,我们的父亲母亲。
我自己的家庭,我的妈妈就觉得,从我出生到现在,20年如一日去我奶奶家过春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不能留在我姥姥家过年?为什么生了孩子要跟爸爸姓?跟妈妈姓不行么?这样的问题困扰我很久,我知道不会得到解决,至少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映了教育问题,《小萝莉与猴神大叔》反映了印巴冲突,《我了个神》反映了印度宗教问题,《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直面性别歧视,这是我们瞧不起的印度拍出的电影,我们隔壁韩国拍出了《熔炉》《素媛》这样的改变法律的电影,看看我们拍出的都是些什么玩意,也许我们拍出过,也被广电封掉了,b站被整改,视频被下架,我们追个国外剧要费尽心思找资源,引用一句台词,在我们国家,对抗文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虽然他没有直接或给与一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他尝试着战胜印度传统的不入流的思想,就像现在提倡的“ 复兴中国梦,文化要先行”一样。有时候电影就像书本一样发挥着启示人们的作用,他并不是直接的影响人们,但他却是根本的影响着人们。一个人要先有精神觉悟才会自觉有行为上的觉悟。我是通过印度电影才了解印度女人现状的,也是通过电影才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有了关注才会有人去渴望解决,现在印度的问题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人民的关注,那么作为事件本身参与者的印度女性人民应该会受到比中国人民更大的冲击。我认为印度的传统观念才是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落后的观念应该用先进文化的力量去战胜,这才是根本解决方法,而电影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印度电影继续照进现实。
1、男主是我在印度电影中看过的最丑的男一号了,但他为爱建厕所,百折不挠,是为男神。2、一直不想去印度旅行,除非女性在这个国度获得足够的尊重。3、印度政府的权威和执行力,在愚民和传统面前,不堪一击。
爱可以超越宗教,超越习俗,超越偏见,请拥有爱,而不是逼人删光微博
太长了,太多载歌载舞你侬我侬,男主角角色是36岁?看起来像56岁!感情戏不舒服,还好不油腻,男主很聪明很开明,厕所是一个好问题,也符合他们的国情,传统不一定都是好的,很多经典语录啊。你想有妻子,得先有个厕所。
受过高等教育、原生家庭开放自由的年轻女性,居然能被卖自行车的农村中年光棍用低级PUA术骗走,就算这男的后面思想觉悟一路飙升,我也是品不出什么真爱感了。国内对应的题材大概是《山东上桌吃饭英雄》吧。
印度有些乡下地方,家里是不能建设厕所的,所以男子可随处大小便,女子必须半夜结群挑灯,到远处的森林里如厕。这部改编自印度真人真事电影中,男主为了女主,挑战传统习俗,就为了在家里建个厕所给她。为了爱情,2 against the world. 5星!Very inspiring!
我觉得印度电影很多时候,比国内电影更尊重女性。至少,印度很多电影人,愿意用他们的表达方式,去探讨女性地位这个社会问题。
非常印度味的电影。从厕所问题出发,以喜剧的形式,探讨了印度社会诸问题。印度人比起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与社会有着更多的反思。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以前所未知的一些知识。
两星半,放在印度片里不是好的,仍是挑战传统和女性问题的以小见大,出发点新颖,指涉犀利。可是50分钟才进入主题,前戏太拖,之后进展温吞、细节琐碎,许多情节完全可以删掉或一笔带过。
女主面对男主的亲昵行为,直接一把推开:这不是扮演沙鲁克·汗的时候。这话说的妙,跟我们常说的别装梁朝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在本片中,这话很明显是带有嘲讽意味:你丫蹲在野外拉屎,还装什么帅、卖什么萌、搞什么飞机!真是一部佳片,由厕所入手,引导观众了解印度的婚俗、家庭日常与如厕观。
应该直接从最后三分之一看起。
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来诉说女性得不到尊重的沉重话题……阿三能直视传统文化的陋习,能黑官僚主义,能有女性主义的觉醒,能去非洲国家打工创业,能来中国合作做生意,能歌善舞,保留自己的特色,还特别能生孩子。再不努力,世界就是印度阿三的了!
印度电影里真是非常重视妇女儿童的权益,可现实国情是强奸频发,真是绝望和可怕。
好长啊,铺垫的有点多,厕所跟宗教有关?搞不懂。
天啊,也太墨迹啰嗦了吧
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有意思。影片的大部分都比较无聊。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反抗的故事,拒绝洗脑,勇于夺回本就属于我们的权利,翻身做主人。
只是厕所而已,在我国已非常普遍,然而对于她们来说太重要了。今天还在腾讯新闻上看到印度厕所稀缺,污水倒入圣河卫生状况堪忧,犯罪率较高,女性野外入厕更是心惊胆战。最近几年印度的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处境依然不好,希望印度女性据理力争,早日崛起!
能用手机却没有厕所,太诡异了。好想知道那部手机到底是啥牌子的。之前去印度上厕所成为旅行团的大问题,每到一处司机和导游都要去确认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BTW印度的基建真的是个大市场。
很好奇,为什么印度的电影都敢把社会现实问题、文化问题拍的如此直白,我们却还得遮遮掩掩呢?有时候让人知道一些陋习,未必也是坏事啊!电影充满了令人感动、愤怒和诧异的情节,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会存在不建厕所的陋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