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大利冒险家与中国武术家
但凡听过张彻的人,也都听过盘肠大战,可见张导对盘肠的热爱。可是这次来了外国友人,我泱泱大国的高手们,行为举止必须雅观,所以肠是不能盘了,一律改换成腹部受伤,堪称曲线盘肠之计。片中正方高手,无论是中刀还是中箭,必须命中腹部,腹部的番茄汁兀自流淌着,大声呼喝着继续杀敌,既满足了张导的盘肠控,场面上也拿得出手了,所以马可波罗看着只是稍微皱了皱眉头,表示基本满意。
天道庒庄主是个神奇的人,在当时国人对于地理知识极度贫乏的时候,他一个几十年足不出户的老人,居然知道威尼斯所在何地,可见当时中国的地理教育已经超越了西班牙,葡萄牙等等航海大国,难怪之后的明朝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了。
四个小娃子为了刺杀元朝可汗而苦练神功,练完了之后居然也忘了刺杀的事了,跟来剿匪的蒙古大军战了一番,折损两人,电影就这么结束了。而且这事跟马可波罗有什么关系?他既然要通风报信,不如设计将四人引入皇宫直接刺杀岂不来的更佳?
片中的反派高手尽数被单挑灭了,正方两人却是死于被杂兵群殴中,这个大概也是做给马可波罗看的,表示我们中国武术虽然牛逼,但也敌不过人多,你们不用怕,以后来侵略我们了,只要人多武器多就可以,马可波罗回去禀报了这一情况,所以几百年后,欧洲工业革命了,人口增加了,才有清朝的屈辱。另外,柱倒压死众兵,是在向圣经致敬吗?可惜那两根柱子离得太远,不能和参孙一样一手一个两边一拉到了,实在太不酷了。
文/方聿南
2 ) 1111
张彻这种片很多,几兄弟报仇,血战到底,情节简单明快,武打也很精彩,外国人多余,可能是邵氏当时要打进世界市场的尝试,包括后来的七金尸,但故事漏洞明显,留下四小徒拼命,四大高手和庄主带着大队人马逃难去了,更可悲的是四小徒牺牲两个,血战结束,四大高手和庄主以及大队人马神奇回来围观。另外庄主知道女儿自杀放任不管,还毫无悲痛,无法理解。
抗元奇侠手撕鞑子剧。。马可波罗仅表示了围观。。剧情算是又囧又燃又萌又搞笑又壮烈吧。。但这都是其次,最关键的在于好多动作巨星啊!而且巨星们都裸了上半身比拼肌肉啊!大仁哥还友情赠送胸毛特写。。(^ω^)
少林五祖的模式,各练绝技,共同杀敌;稚嫩扮相的刘家辉
郭追早期的电影,还以为是龙套呢,结果镜头还挺多。那时候的阿追真是水嫩嫩白萌萌啊(果然是郭可爱),和后期的造型很不一样呢。(ps:又一部郭追存活下来的电影,导演是真的舍不得他死啊)至于剧情,没看之前我就在想《马可波罗》这个名字和张彻不怎么搭呢,看了以后,果然还是复仇功夫片。不过,那时候的电影是这样的,主要是打戏,剧情什么的不能细究。但其实,马可波罗真没必要,这个角色换成任何身份都没差吧。
虽然心里清楚,张彻的电影不是看剧情,而是看里面精气神的,但还是忍不了,什么玩意儿 ,胡闹片。有这时间不如再看一遍《双侠》《新独臂刀》《报仇》
张彻的又一部借历史说事的武侠片。实际上,该片和历史没有什么关系,只借用了几个人名而已。按理说,历史片应该重布景、场面,而张彻的两部挂羊头卖狗肉的“历史片”——另一部是《八国联军》——都拍得极其粗糙。张彻实在不适合拍这样的片子,至少,如果张彻要拍这样的片子,也不应该把片名取得那么“历史”! 和李翰祥的大气磅礴的《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比起来,张彻的《马歌波罗》和《八国联军》真是太小儿科了。
精彩的武术动作设计,反抗蒙元统治的爱国情操,简单明了的叙事,但却暗藏着反抗暴政的春秋大义。是一部好电影。末尾的血战,充满阳刚之气,令人血脉贲张。
这和马可波罗有屁的关系啊,那就是个路人,故事本质上还是民间武学反强权的老套路,中间学艺的部分和[洪拳与咏春]很像,也一样拖拖拉拉。但是开场直到学艺之前的段落还是很见编剧功力的。刘家辉梁家仁王龙威的反派,加傅声戚冠军和郭追,感觉打戏特别多。
阿不拉花、忽而赤~英国脸蛋的菠萝哥~逗还是挺逗的,不过马可波罗和这事儿有什么关系?最后4个葫芦娃牛逼哄哄学完神功,杀可汗这事居然也忘记了。死了俩人之后师傅们才排成一排离奇出现~
邵逸夫 张彻。。。
感觉本片预算十分有限,拍得十分潦草率性,竟看出来葫芦娃的感觉。剧情牵强,看得人昏昏欲睡,武打场面也没看出特别之处。小马哥妥妥的颠覆国家政权罪。看的第一部张彻的片,大失所望,感觉有点像拍《三枪》和《长城》的张艺谋一样
张彻的武侠片讲究一个对立的平衡,所以“四小强”所练的武功必然是对敌方有所克制。有了传说中的意大利探险家,本片的确要多了点噱头,事实上真正描写元代的武侠电影甚至是电影也是很少的,而导演还将民族斗争和海外友人的要素加了进来,所以是难能可贵的。
鞑子不允许民间藏刀,连锅铲都收了,却不知高手练功是用石头、磨子、竹林和泥坑的,唐炎灿纵使会拆房子,也难逃先死,戚冠军终究亡在罩门,张彻少有让傅声、郭追安然无恙,这位冷门外国演员李察哈里逊长得风流倜傥,在本片中可说一无是处。
作为父亲看见女儿死了,面不改色铁面无私,好,很有精神!!两腿一夹竹子就跟草绳一样,被卷成了圈,好,很有精神!忽必烈汉语说的有气无力,身为蒙古大汗,好,很有精神!!邵氏象征着早期香港电影的一个极端,演员不需要太多的演技,只需要打的好看便可以(虽说本片打的实在是平庸)但是我寻思这个马可波罗的演员不仅无法贡献打戏(至少是上身的肌肉),演技也仿佛是从已经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些表情,邵氏这电影想打入国外市场,但这外国演员是怎么选出来的?
老套剧情,半小时逃亡,半小时练功,半小时肉搏。片名叫做马哥波罗,其实这位马哥就是来混盒饭的
郭追的第一部,劉家輝亦嫩的很...
我还以为是马可波罗游记呢。没想到是武侠片。。
其实是个武侠片
哈哈,75年初登场,郭追还是蒙蒙的眼神,笑起来一脸傻气,还没有后来担正时那股坚毅和悠然自得
披着历史片的皮,实质还是老掉牙的武打片……并且马哥波罗前面怎么看也不像正派,各种对反抗者下死手,然后主角几人就觉得他是好人,然后后面马哥波罗就真的被感化了……主角那几个师傅那么强,怎么不让他们出去打,结果让功夫没练到家的小子去送死,四亡其二。
没什么剧情,生搬了一个西方势力干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