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等了几年的《好家伙》终于播了,开头一幕,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立刻就穿越到了《生死线》。
《生死线》是2010年播出的,那时我还不知道孔笙和侯鸿亮这个“黄金搭档”,那时他们还没有因为《琅琊榜》等剧被年轻人熟知和热捧,那时廖凡还没有拿下影帝,那时李晨还不是大黑牛,那时杨烁还没有因为《欢乐颂》中的小包总而收获大量人气和粉丝,那时的小太爷张译还没有变成知乎上的“网红”,那时的吕夏……还不是整容脸。
现在想再集齐这样一群人拍这样一部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回头再看,格外的纯粹和珍贵。
拍了几十年戏的孔笙,即使在《琅琊榜》大火之后,依然说自己最爱的作品是《生死线》。
即使靠《闯关东》《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生死线》等剧收获了无数奖项,侯鸿亮却唯独偏爱没有拿过奖的《生死线》。
也许是因为拍那部戏时的他们,是丝毫未曾迎合外界,纯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一群人。
抗战剧我们拍过太多部。像其他抗战剧一样,《生死线》的画面偏灰暗,剧中的人物大多灰头土脸,很写实。
不同的,除了孔笙导演一贯随手一截都像教科书的画面之外,还有编剧的角度。
兰晓龙说,《生死线》把抗战当做失败。
“一场完全在中国人家园上进行的大战,战损率几乎达到一百比一,如果非要咬紧牙关说是胜利,只能说太过草菅中国人的性命。我们并不打算去打这个口水战,所以这是个隐藏值,但这个值将作用到《生死线》的每一个构成部分。它导致我们所有的主人公都是注定失败的英雄,或者也可以叫他们唐吉诃德。他们如同铁狱中的重囚,每天向狱卒吐一口唾沫换来棍棒交加,对他们宣判的刑期不是八年而是无期,但他们将会一直用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存在。”
即使这角度太沉重,但我依然觉得,兰晓龙选择的呈现方式,还是透着浪漫情怀。
所以伴随着失落与迷茫,经历了恐惧与抵抗,总有重生的希望,比如开头窦村被屠村时,六品背着老母逃生、老母却最终死在背上,结尾他背着龙乌鸦的老母,返回窦村,那是阳光明媚的方向。
这部剧当年是一口气追完的,看得太快很多地方没体味,结局是我很不能理解的。
为什么抗战胜利了,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的龙文章和四道风,却都那么意外又仓促地死了?
如今想来,在国共内战前夕死去,是不想同室操戈左右为难的龙文章最好的结局。对爱人已逝无家可归的四道风来说,死亡也是他最好的结局。
细想一下,后来的《琅琊榜》也有共通之处。为什么冤案洗雪朝堂清明,梅长苏却死了?
如果再演下去,也许萧景琰会是下一个萧选,而梅长苏,则是下一个林燮。
尽管我们都知道那是最好的结局,却还是为他们的离去而难过。
欧阳说,“我们都是追求永恒的短命鬼。”
小何说,“我踏过了铁蹄的熔岩,心中奔淌着人间的溪流。”
是异曲同工的赤子之心,浪漫主义。
龙文章和梅长苏的离去,则是浪漫主义最后的绝唱,假如故事要继续演下去,就只有画风突变的残酷现实。
尽管题材背景完全不同,细剖故事核心,却总有一点相似,或许这也是当年拍惯了主旋律的侯鸿亮选择了在当时看来有些非主流的网络小说《琅琊榜》的原因?
就像看着如今病骨支离的梅长苏,你会忍不住想象曾经金陵城最耀眼的那个少年,假如赤焰冤案不曾发生,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死线》中,宁静而美好的沽宁只存在了短短的一瞬,却是随后几十集中所有人都渴望能够重回的。
伴随着那些血雨腥风,我们总是忍不住回想最初风平浪静、阳光明媚的那一天,不知愁的女学生们带着憧憬与向往,用冲破阻碍的游行来展现她们认为的爱国热情;四道风跟高昕嬉闹着,大喇喇地介绍自己的名字。
这是裹着糖衣的毒药,我们就像开头接过日本兵糖果的小孩子,只要沉溺于那丝丝甜美,就逃不过身后的子弹。曾经有多美好,如今就有多虐。
因为《生死线》中的龙文章,即使李晨如今几乎已变成“综艺咖”,我依然对他有极大的好感。
假如没有战争,龙文章也是个英俊倜傥活得潇洒的浪荡子。兰晓龙剧中的李晨简直帅爆了,总让我无法跟如今认识的那个李晨联系到一起。
而龙乌鸦的死,赚了我不知道多少眼泪。在这部剧中,所有人都用最惨烈的方式学会了成长。
如果要细究,《生死线》也有如今被嘲烂了的抗日神剧的成分在,比如怎么都死不了的欧阳和四道风,比如用步枪将飞机打下的龙文章,等等。
可是那又怎样呢?
面对这一幕幕,身为观众的我们不是感到荒谬得想嗤之以鼻,而是随剧中的人物一起被牵动了喜怒哀乐,当误以为四道风与敌人同归于尽时,我们恨不得跟小何一样扑在地上痛哭,这样的时候,只要他能奇迹生还,有没有逻辑都不重要了。
我们能容忍影视作品的虚构与夸张,只要有足够打动我们的情怀。抗战剧不应只有手撕鬼子的酸爽,是酸爽背后的那些血肉之躯与真情实感,让那段历史不是只有大字报式的生硬展示,而是拥有了感染今人的温度与重量。
“所以欧阳不叫机智而叫悲悯,四道风不叫跳脱而叫热爱,龙文章不叫壮怀激烈叫作空怀激烈,何莫修不叫天真而叫希望,思枫叫妻子、坚忍和忠贞,高昕叫恋人、好奇和尝试的勇气,唐真叫仇恨、绝望和从灰烬中重生,高三宝则是沽宁,苍凉而伤痕累累。”
这部剧中的演员也都是真的演员。
漆黑的夜晚,四道风终于放下对小何的敌意,两人相拥而泣,闪着泪光的不仅是他们两人,暗夜中,每个人的眼睛都闪闪发亮。
会演戏的演员,眼睛都会说话。
这和如今大部分只适合一边玩手机一边放那里当背景音乐的肥皂剧不同。每一幕都是戏,我怕错过一眼,就错过什么精彩的戏份。
遗憾的是,才不过六年,已经物是人非。
剧中最后,沙观止问四道风该往哪里走,四道风说,往前走啊,人总不能倒退着走。
而在影视剧方面,我们却一直在倒退。
什么时候,还会有这样一群人,纯粹地拍一部自己也能拍着胸脯说喜欢的作品呢?
幸好四道风也说过,走下去,活下去,总会有心愿得偿的那一天。
—————— 题外话 ——————
我是很久之后才发现,原来剧中的情侣,四道风和高昕,也就是杨烁与王黎雯,剧外也是一对,两人应该是在这部戏里结缘。
而剧中的六品跟唐真,也就是刘天佐与方慧,两人在拍这部戏之前就是大学同学、情侣,如今也已经结婚了。真好啊。
这个剧是很早之前看过的了,跟着爸妈看完了全部。当时还是很喜欢李晨的,看到了李晨就想看看。
我到现在都能记得最后李晨饰演的(叫啥其实我忘了)在最后一集,被炸弹炸了之后被背着回去看他的妈妈,真的哭的不行了。还有杨烁演的四道风,真的挺喜欢他的,这个角色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反正我觉得这个是我很喜欢的抗日剧了,没有手撕鬼子的累点,但他的意义是很大的。
场景一:高家。大门轰的一声被撞开,他拎着行李惊慌失措地跑进来,大叫:“高安可,小昕,快,快,跟我来,我要救你们,我要救你们!”高昕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能不能不一句话说两遍?”他说:“好,好,快,快!”他把钥匙扔进那个绝对够不到阳光、空气和水的瓷瓶里,然后抖着筛糠的腿在等待一群强盗的到来……
场景二:大荷村。估计是249写得最爽的一个场景。欧阳被一鬼子死死掐在地上,动弹不得,他在不远处,手发抖,拿着枪,欧阳大喊:“开枪啊!”他咬牙,泪水横飞,扳机却如千斤石,怎么也扣不动。最后,他把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场景三:劳工营。夜,他和一群劳工站在铁丝网前,目光呆滞。不远处一群日本兵在围着篝火狂欢。那个自认为和他有共同语言的日本监工跑了过来,叽里呱啦地大叫:“高君,走,喝酒去。”他犹疑地说:“是我们大家一起吗?”监工摇摇头:“你还是学不会服从。”他转身欲回到属于自己的阵营,却突然回头,说道:“我的任务完成了,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紧接着他用日语大声喊道:“你一定要活下去。”站在铁丝网那头的他,依然是那个只会几句日本童谣的海归科学家,听不懂,他只好用蹩脚的中文再说一遍:“要学会服从,你才能活下去。”镜头摇过那张被火光映红的脸,那双被叫做日本鬼子的眼睛里满含泪水。他低头,用日语说了声:“谢谢!”
他是小何,被四道风叫做废物鸡的小何,他有一个活见鬼了的大脑,却在自己的家乡一无所用;他见血就晕,但却可以割破手腕,只为欧阳换几片磺胺;他只有在自己心爱的女孩面前抓过狂,其他时候都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但却永远学不会服从……
那个日本监工眼里的泪光,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成为249自己写的最中意的人物。在那个到处是弹坑的卡车里,也只有他能平静地说:“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所以我想用分子和原子看清楚。”从士兵到团长再到生死线,249从来没有放弃用孩子气对这个世界进行解构,许木木的“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死啦死啦的“我只想让事情是原来的那个样子”,到小何,他写了一个个只能在他笔下的世界里存在,在现实中绝对会碰得头破血流的人物。这些人如他一样单纯,哪怕披着兵痞的皮的龙文章,都对这个世界抱有着那些被认为不切实际的梦想,然后在别人眼里拧巴地活着。小何在劳工营里对着周围的人群举手势“V”,被人大叫“不要投降”,被龙乌鸦拿来戏噱四道风:“说你二!”他羡慕龙乌鸦“挫骨扬灰”的大声疾呼,哪怕只剩下他一个人站在那聆听他的乌鸦嘴。这些在残酷与冷漠中缺失的单纯气质,被249如珍珠般小心地呵护着,他把它们放在那些“另类”的人们身上,似乎只有这些游走于主流价值边缘的人们,才能保有这样的气质。
于是游戏精神成为了这一气质的最后注解。249一直认为玩是很重要的。“太严肃的工作和太游戏的人生都是不靠谱的,我就是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他曾经对这个行业感到绝望,但游戏精神让他的绝望情绪没有扩大蔓延。他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各项游戏规则,他说自己本来就是做广告的,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投资商更喜欢,什么样的桥段写出来绝对能挣钱,但他偏偏说不。他的老师曾经叮嘱过他,少做改编,多做原创,因此在被人催改编红色经典催烦了的时候,他干脆做了《生死线》。老人家的话是要听的,梅兰芳这样说过,249这样做着。这些爱玩的孩子,用与生俱来的执拗与善良对抗那些肮脏的规则,在那些自诩成熟的人们眼里,这样的不长大是可耻的,因为任性,这个世界不带你玩了……
小何后来走了,留下一句话:“用什么,都别用生命。”在经历了那么多严酷以后,他的世界依然没变,他依然相信仍然存在的明亮与美好。四道风是一个更需要哄的孩子,在所有希望都失去的时候宁愿死去,小何没有,在他眼里,生命永远至高无上。原谅我老拿这对情敌来对比,其实我更想给那个整天乐呵的老四写点啥,只是小何,他更像我能成为的那个人,那种温和的反抗,那种从不服输的坚定,如程益中所说:“面如止水,心怀火种。”也许我真的做不到完全的坚持,但至少,我可以选择,不做什么。
这叫做什么胜利,龙乌鸦死了,死前他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放下了军官的骄傲,心甘情愿的做了他一直不屑的草民,并在爆炸前的最后一刻奋不顾身的将他的农民兄弟六品护了在身下。欧阳的妻子死了,死前仍不忘让人转告欧阳要活下去,因为她们全家人的生命都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四道风也死了,死在这座他为之战斗了八年的城市里,在这里一个又一个他所挚爱的人,相继离他而去,他不能忘了他们。他是为他们而生的,他不是欧阳,信仰和主义支撑不了他的生命,所以他最终死在了那枚早已在高昕的墓前就已射出但迟来了的子弹之下。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心爱的人在世界的另一边找不到他了。
那些喜欢诟病剧情合理性的朋友肯定会说,为什么这些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主角们在一次又一次极端危险的情况下都死里逃生,而却在最后被编剧以仿佛轻率的方式一一送走。龙乌鸦死在一个绝望的日本士兵本是用来自杀的爆炸下;四道风死在他叔叔用来阻吓众人而放出的空枪下。他们的死甚至都没有那些无名的小角色来的壮烈,比如那个大荷村村长,或者是那个在逃离劳工营时引爆了地雷和鬼子同归于尽的战士。而思枫和高昕,这两位让剧中三位男主角爱得死去活来的女性角色,对她们的死更是着墨不多,几乎一笔代过。
我是这么想的,首先片名就叫《生死线》,讲的就是抗战英雄们为生死而战,命悬一线的故事,他们一次次利用智慧和勇敢绝处逢生,48集的连续剧才能高潮迭起。而更重要就是,战争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有圆满的结局。对一场战争、战场戏剧性的再现本就不是对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寓言的复述。胜利在某些文艺作品中被格式化和文学化了,仿佛胜利就是鲜花,是锣鼓,是亲人的团聚,仿佛所有的悲痛都在胜利的那一刻释怀了,于是我们亲爱的观众们也终于可以在牵肠挂肚之后欣慰的洗洗睡了。但是我们的兰编剧偏不让我们胸怀舒畅,从《团长》开始我们就深谙他的良苦用心了。《生死线》里,对胜利的描述近似乎残忍,这个所有人为之战斗了8年,憧憬了8年的胜利居然是这样到来的:鬼子屠城时军队却在城外欢呼胜利;姗姗来迟的援军进城后又为了保护战俘将枪口指向拿着武器的市民;光复的沽宁几乎只剩下一座被鬼子的炮火、美军的炮火、自己人的炮火烧成灰烬的空城,而这座曾经繁荣富庶的江南小城弥漫着各种醉人小吃气味的街道上如今唯一能买到的是杂面野菜馅包子。
卷入战争里的个体命运更是没有胜利和希望可言,看看万念俱灰,孑然一身的高会长佝偻着坐在窗前,眼神如同荒废的枯井;头发花白的龙妈妈不安又充满期待望向远方的眼神;还有一直以来克制隐忍的欧阳在夜晚悲痛欲绝的哭泣;胜利并不意味着团圆,更没有为他们带来希望,胜利意味着丈夫失去妻子,父母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母,兄弟、挚友、爱人们从此天人永隔,信仰被践踏,美好被摧毁。
但是就真没有希望吗?当然不是,欧阳的孩子会长大,他会记得他爸爸妈妈、干爸干妈的故事;小何博士会在他以后的生命里常常想起他有多么爱多么爱他的小昕,怀念那个最终还是把他当成兄弟的交了好狗运的混蛋;而唐机枪的生命里又装进了他所爱的人,从此便有活下去的理由。而所有希望中最大的希望正是我们生活的今天,这是从无数的不幸和绝望中生长出来的。他们孤独无声的老去,这就是胜利,属于我们却不属于他们。我们能做的只有记住他们,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死去的无名英雄们,他们的一生也许很短,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怀念中,他们的生命将会很长很长。
贴心提示:该剧内多处超级催泪,哭点低的女同学可以预先备上纸巾、手绢、男朋友的肩膀等物,以待不时之需。
时隔一年半终于不情愿的看完最后“集体死”的6集,虐心啊!纸巾费了不少。但还是看书给力!真心喜欢小何、唐真啊!249说还要继续虐下去。ps,感情戏太累赘。
论理想不如《士兵》励志,论现实不如《团长》深刻。
我要给刺龙基金会捐钱!!!
你们都离开了,算什么胜利
康洪雷你快来教教孙笙怎么拍戏吧,假得无法直视。没有了团长的深刻现实,在这里只是夸张和神话,没有了士兵的坦荡鲜明,在这里只是拖沓和故作深沉。演员的表现也乏善可陈。兵团线三部曲中——团长≥士兵>>>>>生死线
兰晓龙的编剧在国内绝对算得上是第一流的
萌小四萌小何萌古烁萌六野(的颜)
欧阳从一开始劝别人活下去到最后变成别人劝他活下去,四道风就最后还像个人样,被炸了那么多次都没死,最后被叔的随手一枪打中死了,龙乌鸦的死挺意外的,但是一想其实也是一种解脱,他不想面对内战。演的最好的还是小何,全局转变最大的一个,从一开始的胆小懦弱变成最勇敢的那一个。总的来说几个主演演技都挺扎实,爱情戏是这部剧最拙劣的。
后半段太沉重了
里面有机关枪少女
我抗日战士都是终结者,子弹打成筛子以后都能在不看医生的情况下原地满血满状态复活,三轮车作为我方的秘密武器,在重机枪的扫射下保持着轮胎的完好无损,几位男主角几乎每一集都要挨一颗枪子,但他们是钢铁之躯,扛过了45集。。。
为什么分数这么高...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甚至演员的演绎都比不上团长。这剧里每一段爱情都让我厌烦;一个研发原子弹的博士(甚至他身上都没有烦啦这种读书人的酸腐气息)觉得自己没用,连身边人都觉得他一无是处,这不是小何的悲哀,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哀。【2021.10.4更新】当年这剧评分破9而团团才8点多,现在已经调转过来,时间会证明质量
我觉得比士兵和团长都更好
凡哥终于不当土匪了- -,小太爷怎么看都有烦啦的影子~晨儿从小都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烁爷的声音实在是销魂呀呀呀呀~
他奶奶的,兰编妖刀啊妖刀,渐入佳境。廖凡和张译的表演最到位,尤其廖凡。中间略显拖沓,建议快进。导演手法小气了,不知换康师傅拍会怎么处理。给五星纯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49。就酱。
你跑起來像飛一樣。我腦袋疼得都要炸了。小何你要什麽。陽光空氣水。他說的水,是江河湖海。p.s.我愛機關槍少女唐。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会比团长高,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抗日神剧
最后的三分之一是在恸哭中看完的。“摧残心灵”的好片!
日本人的那句话很有道理,欧阳让一个昙花一现的暴徒(四道风),和他斗争了七年。四道风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个代表,没有科学和理论指导的英雄,具有英雄的一切特性,勇猛抗挫而易绝望。欧阳是社会科学的代表,小何是自然科学的代表,龙乌鸦是理想主义者的代表,人物很鲜明。
廖凡竟然演的那么好,沽宁城真是一个理想凝练的中国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