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是一部被吐槽非常多的剧,那么多的老戏骨和优秀演员的表演都无法掩盖本剧在编剧上的巨大失误。而此剧的编剧正是导演自己。但是,作为本剧精神和灵魂核心的周三庆,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与之有共鸣的人,也使得这部剧变得可亲可爱起来。瑕不掩瑜吧!导演将自己太多理想主义的想象都投射到了周三庆这个人物身上,尤其在后半部,导演将他塑造得越来越脱离现实,越来越像个圣人,越来越让我们唯有仰视!这也使得很多观剧者无法理解周三庆的很多行为,甚至认为他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是个固执己见、只考虑自己感受的、自私的烂好人,是个“罡卵”(出自弹幕)。做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又怎能真正理解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信仰呢?但是,正是这不能理解的部分,却未尝不是深深打动我们,直击灵魂深处,并使我们为之深深着迷的东西啊!所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导演和周三庆的精神世界吧!
本剧的主要人物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老人,三个兄弟和六个女人。但是他们的关系却是错综复杂、眼花缭乱,让人常常有给导演寄刀片的冲动!其实,要厘清这些杂乱的关系也不难,因为做为主要人物的三兄弟在很多情节设定上都是相似的。比如,最明显的就是三兄弟每个人都陷入到两个女人的感情之中。这种相似性,是导演有意为之,因为正是通过这种相似性的对比,我们会看到,周三庆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人。所以,在真正探讨周三庆以前,让我们花点时间去认识认识周大庆和周二庆吧!
一.周大庆
周大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周父说,他是个想把所有肉都装进自己碗里的人。知子莫若父!
八年前,也就是1970年,因为下乡当知青有工资,周大庆抢占了原本属于周二庆的下乡名额。但是等到下了乡,才发现上当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文革时,政府对上山下乡的宣传带有极大的欺骗性,往往故意美化农村的生活条件,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没有吃的,饿得不得不吃喂养牛马的饲料(这个有原型),或者去讨饭。为了活下去,周大庆接受了马家老大马继红的馒头,在一次次接受馒头的过程中,又和她发生了肉体关系,并且违背了当初下乡前对自己的女朋友马家老二马玉英的承诺(回城后与她结婚),而与马继红确定了男女关系并答应和她结婚。在当时极端恶劣的生活条件、人的生命都可能无法保证的环境下,这种背叛是情有可原的,但不能接受的是,周大庆一面在农村与马继红甜言蜜语,一面又在与马玉英的八年通信中海誓山盟,并且当他和马继红终于返城后,就立刻否认了对马继红的一切承诺,包括已经发生男女关系的事实,甚至在谁引诱谁上互相推诿,而要与马玉英结婚。这是妥妥的渣男啊!且不说违背誓言、言而无信,单就说在1978年那个时代,睡了一个女人却又不愿负责,这从道德人品上说是多么的恶劣和无耻!而周大庆本着娶谁都是给马家当女婿的逻辑,恬不知耻地要求马姨给他安排原来答应他(那是在他回城前预定和马玉英结婚的条件下)的工作岗位,送礼上门不行,又想用金戒指贿赂马继红去给她妈做工作,完全没有一个男人应有的尊严和骨气!但是当马姨原定的工作岗位被他人获得后,周大庆又想将另一块肉(周父的工作顶替名额)装进自己碗里。我个人觉得,站在周父的角度看,当时老二在印刷厂宣传科当临时工,老三在读高中还未毕业,周父应该是有打算把名额给周大庆的,但是因为不满周大庆抢占周二庆的下乡名额以及对马继红和马玉英的背信弃义,周父安排了一场试探性的抓阄。事实上,周大庆在当时只要谦让一下,周父还是会把名额给他的,但没想到,周大庆在抓阄时表现得是那么急不可耐,毫无当大哥的风度,结果发现三张纸条全都是空白,被周父耍了一把。这个时候,周父内心里仍然是决定把名额给周大庆的,他随后安排的比试,三兄弟每人做一碗臊子面,谁的味道最好就把名额给谁,只不过是给周大庆一个台阶上而已。因为根据后面的情节推断,三兄弟中周大庆做面最有天赋。但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周大庆在马继红的教唆下,往周二庆和周三庆的羊肉中放了碱面而在比试中胜出,却被老道的周父一眼识破,这才让周父下定决心要把名额给周二庆。而周大庆为了拿到名额,不惜对亲兄弟开启了诬陷模式,趁夜在周二庆的宣传画上搞破坏,并且寄信给派出所举报。这种行为仔细想想,是相当可怕的。因为在78年,文革结束不久,左派的思想还比较浓,如果再早两年,周二庆一定会被打成反革命,批斗、判刑、坐牢是跑不掉的。78年虽不至于此,但处罚是肯定的,结果周二庆从宣传科被调去扫厕所。这种为了自己的利益连亲兄弟都可以背叛的人,正如周父一针见血的指出,如果放在古代的皇宫里,那就有可能为了皇位而杀父弑母宰兄弟;如果放在抗日战争年代,那就有可能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当汉奸;如果放在如今金钱至上的市场经济时代,那就贪污受贿、 包养情人等等,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做的出来。后来周大庆又想用堕胎药假冒保胎药,想让马继红打掉孩子;如愿以偿进了食堂后,又不断地拿大家入小家;改革开放之后做生意发了财,又准备用洋垃圾和从死人身上脱下来的衣服做婚庆公司,结果被儿子举报;再后来,有钱了炒股被套牢,拖欠员工工资导致员工罢工(还有很多情节因不涉及人物性格分析,在此省略)。综合以上种种,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周大庆是一个没有理想抱负、没有原则、底线很低(和周二庆相比)、可以利用一切现有手段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人。这是从人物性格逻辑上来推断的。但是,导演是不可能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为了最终大团圆的结局(这是传统的、中国式的命题作文,完全可以理解),必须要让周大庆成为一个好人,所以我们看到在此之后,导演花了大量篇幅来为周大庆洗白,而且洗白的很成功。喜剧式的情节,喜剧式的配乐,喜剧式的表演,到最后,我们居然喜欢上了这个角色,完全忘记了他曾经还做过那么多可恨的事情。
周大庆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但是并不令人讨厌,因为他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
周大庆很糟糕,但任程伟演的是真好(老任以前出演的可都是一些“伟光正”的角色啊)!
二.周二庆
周二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周父说,他表面上是只羊,可心里装着一只老虎。知子莫若父!
周二庆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戴着眼镜,说话总是很慢,语调总是很轻,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总是拿着书在读或是拿支笔在画。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上中央美院。八年前周大庆想要下乡的指标,他主动给了;父亲的顶替名额,他也愿意让给大哥;周大庆诬陷他,他也没有生气,周大庆念举报信的时候,他还在偷偷发笑;即使父亲决定把名额给自己,他也总是拖延不去,并劝说父亲把名额给周大庆,实在劝说不了了,不惜自泼脏水,半夜偷偷跑去自己的宣传画上乱画,“承认”自己就是破坏画的人;还帮助同事张玉芝偷偷卖废纸,被发现后,又一个人顶下所有的事情;甚至在得知无法参加高考时也没有怨恨周大庆,而是默默地喝酒,似乎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周二庆都是一个温顺、善良的好人。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他和李晓叶、张玉芝的感情吧。在剧情的前半部分,周二庆爱李晓叶吗?很模糊。我们看到的都是李晓叶的主动追求,甚至为了让周二庆完成美院的报名要求不惜亲自做裸体模特(要知道,那是在78年!)。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周二庆有什么爱的表示,甚至在开头,他在李晓叶的强烈要求下写的情诗“其实你是一颗天上的星星,遇到我之后,就落到了人间,我会永远保护你,因为你曾经为了我放弃了整片天空”,读起来很美,但态度总让人觉得是在敷衍。父亲问他和李晓叶的事情,他说“八字还没一撇了”,张玉芝问他“李晓叶是不是你的女朋友”,他回答说“算是吧”。那么,周二庆对李晓叶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结合后面的情节分析,我认为此时的周二庆对李晓叶还谈不上爱,因为李晓叶对他的爱是猛烈而又强迫的(李晓叶的外号是“小霸王”),而周二庆心中的那只老虎是抗拒的,因为他想自己做决定。这也就解释的通,为什么周二庆和李晓叶在一起总是很被动,但是和张玉芝在一起却总是很主动,甚至主动顶罪。要知道,任何男人心中都有英雄 梦啊,哪怕他看上去像只羊!
当周二庆高考无望,李叔又从中阻挠女儿与他来往,周二庆迅速地选择与张玉芝结婚,那么,周二庆爱张玉芝吗?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他对张玉芝有好感,但谈不上爱。他在办理高考手续时,是心怀欢喜没有丝毫留恋的。他与张玉芝结婚,则是在高考无望时不得已做出的选择。
当他与张玉芝离婚又与李晓叶结婚的时候,他爱李晓叶吗?应该是爱的吧,只是爱得并没有那么深。当他前脚骂完小白,后脚就因为生意上有所求而主动请小白吃饭,并承诺让李晓叶放弃与他在教授职称上的竞争;当生意状况进一步恶化时,甚至答应小白以李晓叶的一个晚上为条件来交换小白的帮助(虽然只是小白和李晓叶的一个游戏)。在周二庆心里,爱情终究是抵不过事业啊!而当周二庆的生意有破产危险时,他又不惜铤而走险,暗箱操作,通过贿赂来得到本应该做为文物保护不能拆迁的土地,而这块土地却正是自己家族居住的老巷子。当劝说父亲无果时,他不惜威胁要请律师对簿公堂,甚至直接将挖掘机开进了老巷子。亲情也终究是抵不过事业啊!周二庆心中的那只老虎终于是彻底醒了!这不是普通的老虎,而是一只猛虎!只要阻碍自己,就佛挡杀佛、魔挡杀魔,没有任何亲情、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不顾任何法律,毫无原则,毫无底线,他比周大庆要更加狠绝!事实上,在周二庆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想要成功、想要出人头地的强烈渴望!他所有的善良都只是没有机会时的伪装。
从骨子里,周二庆是一个谁都不爱只爱自己的人!
这种人在现实中也不少,属于压抑型人格,就是那种表面上看起来很善良、很蔫,而一旦狠起来,是可以吃人不吐骨头的人。
当然,导演为了大团圆的大局观,照例要给周二庆洗白。所以,周二庆破产后,重新住回了老院子,关起门来一心画画。这也可以说是浪子回头吧。
周二庆、白中华、李晓叶、张玉芝四个人的感情,是全剧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他们视结婚、离婚、复婚如儿戏,直辣人眼睛。有弹幕调侃说,导演是开启了换妻模式吗。我自己也想说,导演啊,请你稍微尊重一下现实吧!
三.周三庆
终于写到周三庆了,序曲那么长,连我自己都觉得啰嗦和不耐烦。但是没办法啊,不把前奏铺垫好,我们就难以真正认识到周三庆的可贵。周三庆坐牢前和坐牢后,其人生轨迹和行为方式,乃至唐曾的表演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就以坐牢事件为分界点,将本剧方便地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全剧44集,大约是在第20集。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起点,顺着剧情的推进,一起去认识周三庆吧!
上部
1.反叛精神
周三庆的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和李晓波一起去参加集会,这个集会是一个收听国外电台(剧中主要是苏联电台)的秘密组织,固定在每周三下午,参加者多为学生,彼此互不认识,以代号相称。这是1978年时的政治环境,收听敌台在当时是违法的,学生如果被抓会被退学,所以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这个行为体现了周三庆身上的反叛精神,这种反叛精神贯穿于上部始终,后面出现的很多矛盾冲突都与此相关。周三庆当时读高三,大约十七八岁,很多人也许会把这种反叛当做是青春期的叛逆。当然不是。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周三庆思想的深度和高度早已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
周三庆参加秘密集会,以及后面在合唱团中又与薛主任做对要唱苏联民歌,这是他对当时某些不合理制度的反叛!78年文革刚结束不久,文革时,阶级斗争上升到压倒一切的地步,个性乃至人性是被禁止表达的。不要说现在的流行歌曲,哪怕是表达正常情感的歌曲如思乡、思念母亲等等都是有政治风险的。《知青》中黄伟唱歌前要求大家保密的情节,是有真实原型的。
周三庆爱上实习老师宋晓霞,是他对世俗道德规范的反叛!我看到弹幕上很多人对此不能理解,甚至认为周三庆是不学无术的流氓,认为此剧毁三观、充满负能量。这完全是误解!首先,周三庆爱上宋晓霞时,宋晓霞也是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一个是高三,一个是中专,两人只相差一岁,谈不上所谓的师生恋。其次,真正的爱情本来就是超越一切身份地位的,很多世俗的道德规范往往是束缚压抑了人内心的真实感情。
周三庆偷歌本,与李晓波恶作剧从楼上往薛主任身上泼水,是他对权威的反叛!有一段情节是薛主任教训周三庆和李晓波,特别有意思,两个人像演双簧似的,把周三庆身上的那种无赖、痞性展现无余。剧中对薛主任着墨不多,后来听到他解读周三庆的情书时,大概能看出他是一个思想刻板、僵化、古旧的人,于是就一下子原谅了周三庆的那些恶作剧了。据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柯察金小时候也很调皮。又有哪个青春不疯狂呢?
周三庆为了参军不惜离家出走,是对家庭的反叛!周父不给户口本,周三庆说了狠话,“我要脱离这个封建、腐朽、堕落、没有希望的家庭,我要去寻找人生的新出路!”这似乎更像是二三十年代一个革命青年说的话。当时的周家,哪里封建呢?哪里腐朽呢?哪里堕落呢?怎么就没有希望了呢?这句话当然有年轻人说气话时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反叛是真实的。周父希望周三庆继承自己祖传的臊子面手艺,安安心心过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周大庆、周二庆前文已有分析,而周三庆却完全选择了一条与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在后面情节中看到,几乎在每一次涉及自己的家庭会议上,周三庆都不顾众人的反对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决定。那么,所谓“人生的新出路”又是什么呢?我们后面分析“远方”的象征意义时会谈到。
总的来说,周三庆反叛的是一切束缚个性、人性、自由的东西!
2.爱情的斗士
周三庆自由、奔放、真诚、勇敢的个性在他爱情降临时表现得一览无余。正是在出场的这次集会上,周三庆一见钟情式的爱上了宋晓霞。深蓝色的外套、大红色的围巾、甜甜的回眸一笑,我们的周三庆就彻底沦陷了!分开的时候,李晓波问他是不是看上了宋晓霞,他毫不掩饰地说,“看上怎么了,就是看上了!”被初次拒绝时他霸气地说,“你说的话我记住了,可是你也记住我的话,我每个礼拜还是老时间在这里等你,永远等你,我发誓,我绝不后悔!”当宋晓霞消失了一段时间而以实习老师的身份再次出现时,他带领大家高呼“欢迎宋老师!”,完全没有身份上的顾虑。当宋晓霞因为老师身份不愿见面时,他理直气壮地反问,“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喜欢一个学生?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喜欢一个老师?”当宋晓霞以自己有男朋友拒绝时,他毫无退缩,“我不管你是不是老师,不管你有没有男朋友,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不管以后是什么结果,我只知道我喜欢你。如果我们两个人能相互喜欢一天、一小时、哪怕是一分钟,我就满足了!”周三庆对待爱情,是那样的直接、肯定、勇敢、无所畏惧,是那样的肆意和张扬!而这或许正是每一个男孩子内心深处希望自己能做到的样子吧!
3.救世情怀
在又一次秘密集会收听电台的时候,被发现了,周三庆掩护大家撤退而被抓。在面对李父、周父的询问时,他始终没有供出李晓波。这种一个人承担所有后果的行为,在后面的情节中一再地出现:偷自行车被抓,让李晓波逃跑;情书被告发,第一反应是由自己去向薛主任自首承担所有事情;枪击事件,同样是一个人自首,结果是坐了十年牢。这种承担已经远远超出了哥们义气的范畴,也为普通人所难以理解。因为在这种事件中,最常见、最合理的做法难道不是尽可能推诿、找替死鬼以逃脱惩罚吗?周三庆难道是傻瓜?逞英雄?还是有受虐倾向?周三庆对郑新民说,“我相信我应该承担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苦难!”这句话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这难道不应该是耶稣上十字架时才说的话吗?这难道不应该是佛菩萨对着芸芸众生才说的话吗?正是这种救世观,使他可以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正是这种救世观,使周三庆越来越像个圣人,尤其在下半部中,让我们惭愧得唯有仰视!这种圣徒式的角色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一下子就使该剧上升到宗教的高度,但也注定周三庆这个角色不为大多数人所喜。这就是周三庆的悲哀吧!不也是我们的悲哀吗?
4.无私的爱情观
当马继红、张玉英因为周大庆而闹得鸡飞狗跳、寻死觅活的时候,周三庆说,“自私的占有当然会带来痛苦了。当大家都想吃馒头的时候,你把自己的让给别人了,比你自己吃了还觉得更幸福!”这是周三庆第一次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好望角里他对李晓波继续发表自己的爱情观,“爱情不是看电影,不是轧马路,不是花前月下。真正的爱情,伟大的爱情,是奉献!是牺牲!只有经历生死离别的爱情,才能更加伟大,更加浪漫!…………爱情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最纯洁的,自私的占有就不叫爱情!”很难相信,这是从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口中说出的话!如此通透,像一个古老的智者!如此高尚,让人禁不住心潮激荡!再对比一下周大庆、周二庆的爱情生活,我们就会感受到周三庆倒底是怎样的与众不同!但是紧接着爱情的第一次考验就来了。他的发小、形影不离的好兄弟李晓波也爱上了宋晓霞。这段情节突兀得就像急刹车一样(我要给导演寄刀片!导演,你就不能先来点铺垫!)。本剧很多这类为了情节而有的情节,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硬伤!好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这是影视作品中广泛出现的情节。爱情往往是自私的,所以千百年来,刀光剑影、爱恨情仇总是一遍遍地、反反复复地在不同的舞台上发生了、发生着、并且还将持续不断地发生下去。但是这个亘古难解的谜题却被我们周三庆同志轻易地解决了:他要与李晓波公平竞争!当他和李晓波把这个决定告诉宋晓霞时,宋晓霞却非常愤怒,认为这很荒唐、很幼稚,周三庆反驳说,“这不荒唐!我们的喜欢都是真诚的,纯洁的,崇高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难道勾心斗角、斤斤计较的争夺就不幼稚吗?”对待爱情,无私、奉献、牺牲,周三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他做到了!
5.诗和远方
周三庆从小就爱往外跑。他和李晓波在城墙上找到了一间空房子当成他们的根据地,取名叫“好望角”,意思是能看见远方。他意气风发地说,“早晚有一天,我会带着冬妮娅到好望角来!我还想坐火车去远方,带着冬妮娅,越远越好,大兴安岭,新疆草原,西藏雪山!”当他终于把宋晓霞带到了好望角,站在地图前,他慷慨激昂,“我要先去青藏高原,登上雪山,站在世界的最高处,振臂高呼,‘解放全世界!’……等我胜利归来,我就带着你去周游全世界!”哪个青年人不曾做过周游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美梦啊!但是究竟远方在哪里?多远才叫远方?事实上,远方只是一种象征,是周三庆心中的理想,也是他口中所说的“人生的新出路”。那么周三庆的理想又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精神高尚地活着!我们可以往这个“高尚”里填充诸如奉献、牺牲、勇敢、坚强、承担、正直、善良、宽容等人类一切美好的品德。
6.周三庆是喜欢坐牢吗?
周三庆为了找到见宋晓霞的借口而偷了她的自行车,结果被抓,在派出所关了几天。当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说家里吃的包子还没有派出所的好,还有点不想回来,甚至唱了一首在牢里刚学会的《月儿弯弯照九州》。这个情节似乎为他后面因枪击伤人而坐牢埋下了伏笔。但是,事情真的只是如此简单吗?只是为了情节上的铺垫吗?从常理来判断,派出所的饮食怎么可能比家里还好,何况周家的生活条件似乎还不错?在监牢中,没有人身自由,对喜爱自由的周三庆来说,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没两三天,就跟狱友学了首新歌,当进监牢是来学习旅游的吗?在郑新民的病房里,他对宋晓霞说,“这就是我的选择,无论是当兵冲锋陷阵,还是自首去接受惩罚,都会让我的生命更加灿烂!”当兵打仗,入狱坐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么就同样地使生命更加灿烂呢?在我们无法把捉的命运中,或富贵或贫穷,或自由或束缚,或成功或失败,或健康或疾病……有什么是可以不受外在影响、可以由我们自己去掌控的呢?那就是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意义。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此书中还说到,即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有为了活下去,而使用暴力、偷窃、出卖朋友的人,但也有“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的人”。同样是枪击事件,周三庆选择一个人自首顶下所有惩罚,李晓波选择逃避;同样是生意破产,周三庆选择坚强地活着,李晓波选择跳楼自杀。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我们。
7.周三庆是个哲学家
在师范专科学院的琴房里,周三庆和宋晓霞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正式谈话,却是大谈哲学逻辑问题。周三庆不仅迅速地指出宋晓霞的“我的真理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是一个悖论,同时又给她玩了一个互相缠绕的两句话悖论游戏(一张纸,正面写着“背面那句话是真的”,背面写着“正面那句话是假的”,问哪句话是真的?)。别的男孩子追女孩子都是用玫瑰花和巧克力,我们的周三庆同志难道要用哲学思辨去征服少女的芳心吗?于是我们在剧中多处看到周三庆像个哲学家一样和人大讲道理。他和李晓波讲什么是爱情,与父亲争论牺牲和死不一样,教训郑新民真正的爱是不会痛苦的,……周三庆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本剧拔高到哲学的高度。那些思辨的论述,有时是成段成段出现的,但并不让人感到突兀,至少我个人是如此认为,有些是那样的精辟,值得反复咀嚼和体会。周三庆是一个相当深刻的人!他思想的深度和高度远远超越了他的同龄人,也超越了剧中的所有人物。所以我在前面说,他表面上的桀骜不驯和玩世不恭,绝不是无赖流氓的不学无术,也不是青春期少年的叛逆,而是有着深刻哲学意义的精神诉求。
8.英雄与狗熊
周三庆想要报名参军,却遭到父亲的严词拒绝。那时候中国的西南边境并不太平,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于1979年2月)。周父担心儿子会死在战场上回不来,周三庆则试图用大道理来说服父亲: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选英雄或是狗熊,我们必须选择。
牺牲和死人是不一样的,死人是人死了,不吃不喝、不喘气,是肉体的灭亡,牺牲是人死了,精神还活着,人们永远记住他是英雄,是重于泰山的!
但经历过残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周父却认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是图一家人和和睦睦,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不做亏心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这一生最值钱的是命,人死了,谁还在意他是英雄还是狗熊呢,英雄狗熊都一样。”
周三庆对父亲的自私想法很生气,“爸,我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这么自私,这么渺小,这么软弱!”
这场争论,是本剧第一次较为明确的表达出周三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周三庆看来,死亡对每一个人,无论高矮胖瘦,无论贫富贵贱,都是公平的,但精神却是超越死亡的,或者选择做重于泰山、虽死犹生的英雄,或者选择做轻于鸿毛、虽生犹死的狗熊。周三庆无疑选择了前者,而做为反衬人物的李晓波选择了后者。英雄的人生观和精神重于物质的价值观,是周三庆行为最底层的心理逻辑,也使得他的所有选择都迥异于普通人。这是我们真正理解周三庆的核心钥匙。整部剧,从这个角度说,其实就是周三庆的英雄人生!
9.好望角
虽然在周大庆的帮助下周三庆拿到了户口本,但是也离家出走一个人搬到好望角去住。从情节上来说,这是为了给后续故事——与宋晓霞谈恋爱,与郑新民决斗和枪击事件——提供独立的场所。但从人物性格上来说,则体现了周三庆独立而自主的坚强人格。正是精神上的独立,使得周三庆能够走出那个自私自利、琐碎杂乱但却普通平常的周家,而选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之路,并且坚定无惧地走下去,即使遭遇再大的阻碍与挫折——枪击伤人被判刑坐牢,恋人背叛与自己的好朋友结婚,朋友的忘恩负义,生意上的破产——也从不退缩。因为只有具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命运的狂风暴雨!周三庆为李晓波坐了十年牢却没有怨言,而李晓波却一直被内疚痛苦着;生意破产,李晓波选择了跳楼自杀,而周三庆却默默忍受,并承担起照顾宋晓霞和由由的责任。所以英雄还是狗熊,或许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的吧(必须说明的是,离家出走在本剧中是一种象征,我可没有一点鼓励大家离家出走的意思啊)!
10.和郑新民决斗
做为前男友的郑新民依然爱着宋晓霞,所以对周三庆的纠缠心生愤怒,并提出要通过武力解决。周三庆不仅欣然同意他决斗的要求,还采用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两个人都不叫外援,关起门来决斗,只有最后的胜利者才能走出大门。那么,周三庆为什么要同意决斗呢?是想用武力去赢得宋晓霞的芳心吗?当然不是。他对李晓波说,“我和郑新民比试是我的事情,宋晓霞选择和谁在一起是她的事情。打赢了她不一定喜欢,打输了她不一定讨厌。我要干什么是我的事情,宋晓霞选择和谁在一起是她的自由。”多么理智而深刻的觉悟:纯粹的武力,获得的是女人,却不是爱情!周三庆的目的,正如他对郑新民所说的,“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打你吗?因为你曾经抛弃过宋晓霞。你知道一个女孩被抛弃有多痛苦吗?”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借此彻底结束郑新民对宋晓霞的纠缠。但是,周三庆凭什么就那么确信自己一定会打败郑新民呢?周三庆和郑新民,从体格上看,后者更健壮赢面更大(唐曾说他演周三庆的时候,是他最瘦的时候),至少做为观众,我们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决斗的输赢难道仅仅取决于身体力量的大小吗?当然不是,身体的力量非常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意志力的强弱。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给我们看的,但显然并不是表现的太好。整个打斗情节不仅没有突显出应有的主题,而且场面显得过于粗糙(可以对比看韩国电影《鲨鱼》)。只是在郑新民的病房里,周三庆用语言将此表达了出来,“其实我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不愿意对一个死人说话。你已经死了!你应该记得我给你讲的獒的故事吧,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我活下来了,你死了,因为最后你选择了求饶,选择了放弃!生和死,有些时候是一回事,有些时候也不是一回事。如果我像你那样选择了,我等于就已经死了!”决斗的输赢被上升到精神的层面,结果上的输赢,肉体上的生死,象征着精神上的独立或者屈服。这是周三庆和郑新民两个人的决斗,而此后,将会是周三庆和整个命运的决斗!相比于命运,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但是正如《老人与海》里说的,“你可以打倒我,但是不可以打败我!”(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所以,在周三庆身上,同一切不屈服于命运的斗争者一样,都透露出一种悲壮但激昂的力量,让人感动不已!
11.情书事件
周三庆在和郑新民的决斗中获胜,虽然在床上昏睡了三天三夜(没有去医院?),却终于让宋晓霞接受了他(谁说武力只能获得女人而不能得到爱情?)。然后,两个情侣迅速开启了轧马路模式(谁说爱情不是轧马路?),但是他们的轧马路却上升到精神的层面,“那就流浪到死,人死了就钻进喜欢他的那个人的心里去了,永远地活下去。”但是刚刚经历第一次爱情考验(与郑新民决斗)的周三庆,立刻又迎来了他的第二次考验,好兄弟李晓波也喜欢上了宋晓霞。周三庆决定让他与自己公平竞争,却令宋晓霞非常愤怒。周三庆和李晓波将写好的情书塞进宋晓霞的房间,被“小豆包”(陈笑梅)告发到薛主任那里,于是开启了第三次考验。首先要说的是,情书写的真好,“我要走了,不要想念;我要走了,不要担心;我要走了,不要哭泣;我今天走了,明天就回来!”诗非常简单,却有一股特别感人的力量。只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明天居然会那么漫长!情书事件最终以宋晓霞主动“坦白”而承担了一切后果,她被学校开除,并悄然离去。这是宋晓霞对爱情的第一次牺牲,代价是自己的工作和名声。我们现今,跳槽很随便,炒鱿鱼也没什么大不了,师生恋也很常见,社会对此还是很包容的,但放在1978年,那就非常不容易了。那时周二庆还只是个临时工,周大庆为了得到工作名额不惜诬陷亲兄弟,李晓叶做了周二庆的裸体模特却引来轩然大波。宋晓霞默默地牺牲,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没有任何怨言。整部剧中,只有周三庆和她真正践行了无私的爱情观。
12.枪击事件
枪击事件是整部剧的一个小高潮,也是影响人物命运、剧情走向的最重要事件。但首先,这个情节是不合理的。弹幕上绝大多数的观点都是认为,在郑新民逃跑后,周三庆和李晓波在背后开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理由的。我也完全认同这一点。因为从性格上分析,周三庆虽然狂傲不羁,但绝不会冲动鲁莽,因为这是与他深邃的哲学理性相违背的。此外,开枪意味着有可能杀人,剥夺他人的生命,这对于有着救世情怀的周三庆来说,是不可能这样做的。虽然剧中几次提到“郑新民死了”,但那是象征意义上的,所以这个情节是刻意安排的。剧中有很多这类为了情节而情节的地方,所以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把人物这样做和情节要他做分开来(这是本剧编剧的失败之处,不能做到人物与情节的完全统一)。枪击发生后,周三庆将面临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次选择。
第一次选择:是逃跑,还是自首?是两人共同自首,还是抓阄决定,还是自己一个人自首?周三庆几乎没有犹豫,非常果断地选择自己去自首,承担所有后果。当时郑新民在医院还没有醒过来,自首的结果不可预测,可能是判刑,也可能是死刑。前面分析过,这是周三庆内在的救世情怀使他做出的必然选择。如果对比当今社会上那么多撞车或撞人逃逸事件,就会知道做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次选择:是接受郑新民的条件,以对宋晓霞的爱情来交换不告发自己,还是自首?周三庆选择了后者。在他的爱情观里,真正的爱情是奉献和牺牲,不是自私的,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用来交换的。这与前面的情节对应上了,或许郑新民正是因为某种利益欲求而以爱情为代价抛弃了宋晓霞。还与周二庆为了公司的生意而以李晓叶一个晚上为交换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三庆捍卫了自己的爱情!而与此同时,宋晓霞答应郑新民以回到他身边为代价来换取周三庆免于告发,也成就了她对爱情的第二次牺牲。这个选择,无论是周三庆的,还是宋晓霞的,都使得他们的爱情在整部剧中,在勾心斗角、嗔恨嫉妒的混乱不堪中,显得是那么的纯洁、高贵与坚贞!
第三次选择:郑新民决定让宋晓霞回到周三庆身边,并且也不告发他,是接受,还是自首?周三庆仍然选择了后者。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在面对前两次选择时,我觉得自己也可能做出和周三庆一样的决定,但是在面对第三次选择时,我犹豫了,既不用失去爱情,也不用受到刑事处罚,似乎是个很不错的结果啊!可是为什么周三庆要选择自首呢?第一次选择面对的是朋友,第二次选择面对的是爱情,第三次选择面对的是自己。他说,“我还是会去告诉警察的,那一枪是我开的,你记住,永远记住,我不会背叛自己去求饶的…………我不会接受你的怜悯,我不想给你任何机会,让我感觉到自己很内疚。”我们看到后来李晓波因为没有去自首而因内疚痛苦了十年;为了让周三庆不去告发自己偷煤,跪下来乞求;在录像厅偷钱被抓,同样是跪下来乞求,这些对比,强烈地表达出周三庆精神独立、永不屈服、信守承诺、忠实自己绝不背叛的行为原则。
这三个选择可以做为我们每一个人精神的试金石(你会如何选择了,朋友?)。
周三庆在病房里和郑新民有一段非常长的对话,是全剧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上半部周三庆所有思想的总结,集中表达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救世观和行为原则。我非常喜欢这段话,虽然前文已有摘录,这里我还是完整地将它们抄录如下。
其实我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不愿意对一个死人说话。你已经死了!你应该记得我给你讲的獒的故事吧,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我活下来了,你死了,因为你最后选择了求饶,选择了放弃。生和死,有些时候是一回事,有些时候也不是一回事。如果我像你那样选择了,我等于就已经死了。
死并不难,活着才艰难。
你说如果我愿意离开宋晓霞,你就守口如瓶,不去告发我,让我逃过惩罚。我很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因为我很幸运,遇到了宋晓霞这样的人,她敢于为我牺牲,但是这也让我感到很渺小。
可是有一种人你不了解,因为他太渺小了,渺小到必须怒吼,必须呐喊,必须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证明自己不渺小,当然这很愚蠢,但他现在已经不渺小了,这个人就是我。
还有一种人,他做事情从来不会后悔,因为他太自信了,他自信到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这也很愚蠢哪,但他必须对他自己做出的承诺负责,这个人也是我。
所以,我还是会去告诉警察,那一枪是我开的,你记住,永远记住,我不会背叛自己去求饶的。
宋晓霞,你还必须留在我身边,因为我不同意这样交换!
没有如果,我相信我应该承担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也许你没有这个机会了,我说了,我会去承担这个责任,而且永远不会有痛苦的。
那我还是会去自首的,因为我不会接受你的怜悯,我不想给你任何机会,让我感觉到自己很内疚。
宋晓霞,这就是我的选择,无论是当兵冲锋陷阵,还是自首去接受惩罚,都会让我的生命更加灿烂!
我会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思念你,我想这种思念,可能是世界上最甜蜜的!
仅就最后一句话做一个分析。这句话是对周三庆爱情观的一个诗意的浓缩。真正奉献和牺牲的爱情,超越了个体的自私与占有,同样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有一首歌的歌词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我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这是上半部的全部分析,集中展现了周三庆的全部人生哲学。它们是周三庆精神上的灵魂底色,将为他所有的行动提供心理上的逻辑推断。我们会发现,在下半部中,无论他的行为或决定看上去多么不同寻常,多么有违常理,但实际上都有其必然性,是他灵魂力量的外在延伸。第20集,在参加完周大庆、周二庆的婚礼后,周三庆坐上了逮捕他的警车,当十年后再次出现时,他的外貌、气质、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下半部,去迎接周三庆的回归吧!
下部
1.我还是原来的周三庆!
十年,尤其是牢狱中的十年,会让一个人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年轻时的热血是否会因为失败、挫折、背叛而渐渐冷却?曾经激昂的斗志是否会因为现实的势利、残酷、无奈而渐渐偃旗息鼓?诗和远方的理想又是否会因为衰老、疾病、苦难而渐渐只成为梦里的片段?当十年后的周三庆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他的肆意张扬变成了冷静成熟,他的年轻幼稚变成了果断智慧,他的桀骜不驯变成了宽容平和,,连他脸上青春的棱角似乎都变得柔和了。周三庆变了!他所有的曾经外露的锋芒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祥和与平静。但是,在他的恋人与朋友眼里,他始终没变。不仅没变,还没有长大,依然是十年前、十七八岁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周三庆在去南方闯荡前与宋晓霞站在十年前的城楼上,宋晓霞说:
其实你没变!
人为什么要变了?
我原来以为你这样是没有长大,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怎么错了?
可能你永远都长不大!
如果长大只会给我们带来烦恼,那为什么要长大了!
周三庆和李晓波在煤山前打斗在一起,他说:
人这一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钱,为了几个臭钱吗?谁活着不是为了心中那点理想?
我看你到现在都还没长大呢!
丢掉自己的理想就是长大吗?
只有丢掉自己的理想才能看的明明白白的,才能活得精彩!
周三庆变了!周三庆也没有变!没有变的是他的理想、他所有的人生哲学;变的是他外在的行为方式。那只曾经翱翔于天际的雄鹰终于落回到地面变成了人群里的邻家大哥!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是什么磨炼了他年轻时的狂躁和急切而酝酿成成熟醇厚的智慧与宽容?在和陈笑梅的一次辩论中,他说:
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我刚刚到青海监狱劳改的时候,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个英雄,觉得这一切就是对自己的考验和磨砺,可时间一长就绝望了,就开始数日子,盼着出去的那一天。每天都悄悄在墙上画一道,一道就是一天,密密麻麻画上了一片,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这种绝望都是自己给的,就像当初我刚刚在监狱的时候,每天都很快乐一样,所以我就不再画了,我就想象里面和外面是一样的,或者我本来就应该生活在那个世界里,直到我不再盼望时间过得快一点的时候,我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希望都是在绝望之后出现的。
周三庆终于明白了“等待和希望”的真实含义!他学会了等待。年轻时候的周三庆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总是拥有数不清的计划,总是渴望着明天,总是觉得远方就是在遥远的某个地方,现在的周三庆终于明白了,远方就在自己的心里,就在每天普通平凡的当下!所以,从牢狱中出来的周三庆,身上总是带着一种觉悟了一切的超然、平静、安详的力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之动容。
2.以德报怨
当周三庆一个人承担枪击的所有后果坐了十年牢回到家里的时候,宋晓霞已经嫁给了李晓波并且有了孩子,而做为死党的李晓波不仅没有任何感激,反而将自己内疚的痛苦转化为仇恨处处刁难周三庆。因此,在周三庆回来后的第一件大事,到哪里工作,成为全家人争论的焦点。除了周二庆,所有人都不赞成周三庆去煤场上班,包括弹幕上的朋友们。那么,为什么他仍然会选择去煤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前面分析过周三庆的救世情怀,那现在面对李晓波的怨恨,周三庆又怎么会逃避呢?他一定会想办法化解掉李晓波与自己的这段矛盾。所以我们看到,李晓波把周三庆从办公室文员调到送煤组;当着所有工友的面说出周三庆劳改的身份;在偷煤被周三庆警告,并且已经得到周三庆的保证不会告发的前提下,诬陷周三庆打人而令他被煤场开除;周三庆把他介绍到录像厅上班却暗中偷钱,……而周三庆却始终是沉默、包容、承担责任。李晓波的行为叫做忘恩负义,周三庆的行为叫做以德报怨。上部中的救世情怀虽然宏大但却宽泛,而此时的以德报怨则显得更加具体和实际。事实上,评论中我看到大部分人是不赞成周三庆的做法的,甚至有人觉得他在知道李晓波偷煤却没有举报是一种缺乏法治观念的表现,而且以德报怨在现实中也行不通,常常招致的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因为以德报怨确实不是现实中合适的处事原则,现实中合适的处事原则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是宗教层面的,它需要这个人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包容、宽恕、慈悲、忍耐。当周三庆被煤场开除,周父问他怨不怨恨时,他回答是不怨恨,因为宽容,然后他给父亲讲了一个老喇嘛的故事。所以大家对周三庆的误解和不认可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是以世俗的眼光去评价宗教层面的事情。周三庆身上始终闪耀着一种圣徒式的光辉,这也使得本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那么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达到周三庆想要的结果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最终,周三庆不仅化解了与李晓波的矛盾,也化解了李晓波与宋晓霞之间的矛盾。当周三庆与李晓波一家三口拍照的时候,画面不是也很温馨吗?后来,周三庆以同样的方式来处理几个抢劫的小青年,结果,他收获了一群小弟,成立了一家搬家公司。
3.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上部我们已经分析了周三庆的价值观:精神重于物质。下部则从金钱财富的角度更加深化了这一观念。当周三庆得知李晓波偷偷倒卖公家煤炭的时候,他先去劝说:
你说人这一辈子能挣多少钱?
那要看你有多大本事了。
那人一辈子能花多少钱?
那要看你能挣多少钱了。
你说你有钱了你想干什么?
有多少钱?
很多钱,怎么花都花不完的钱。
你跟我开玩笑呢吧!
你可以当做我是开玩笑,也可以当做我是真的。
那我就买一个外国席梦思把我们家小木床换喽。
可是你买不来踏踏实实地睡上一觉。
那我就买一个大房子,特别大的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可是你买不来幸福的家庭。
那我就买一酒楼,一天三顿我全吃海鲜。
可是你买不来快乐。
周三庆对待金钱的观念,通透得简直像个大彻大悟的人!所以当他把李晓波介绍到录像厅上班,并分出自己的一半工资来给他发工资,这在他看来可能没什么大不了,但在我们广大吃瓜群众看来,简直是不可理解!剧中,周三庆也多次表达自己并不想挣大钱,这在我们当今人来看,似乎没有上进心、太躺平了!事实上,他并不是厌恶金钱,只是不以金钱为生活的目的而已,所以他仍然会和李晓波去南方闯荡,成立搬家公司。
其实,这才是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4.英雄和狗熊
做为对比的一组人物,周三庆和李晓波,在下半部依旧上演着英雄和狗熊的剧情。这种将英雄或是狗熊进行到底的人生应该并不是现实生活的常态吧。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恐怕都是两者兼而有之。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英雄和狗熊的区别?是什么造就了精神的伟大和渺小呢?答案有很多。本剧给出的解答是: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不因外在的武力或是诱惑而屈服背叛自己,简单的说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谈到这一主题。
作为观众的我们,总是对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尤为关注。但是有几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使我们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5.宋晓霞为什么背叛爱情选择与李晓波结婚?
首先提出我个人的观点,宋晓霞从来就没有背叛过爱情,这是导演强迫安排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上部宋晓霞为爱情的两次牺牲。第一次,情书被告发,她主动承认是自己“勾引”学生,与学生无关,承担下所有的后果,代价是被学校开除,失掉实习的工作和自己的名声。她知道如果自己不站出来承认,周三庆或是李晓波也会去自首,所以她先是欺骗两人说要谁都不承认,三个人一起承担,然后就主动自首了。而被学校开除后,她又悄悄地离开,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她的牺牲是完全主动的,而且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没有任何怨言的。我们比较李晓叶和马继红,她们对爱情也做出了牺牲,但她们的牺牲是有条件的,是有怨言的。第二次,枪击事件,宋晓霞答应郑新民以离开周三庆回到他身边为代价来换取他不告发周三庆。我们深入想一想这个交换条件。在明明深爱着一个人的前提下,与另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一起、结婚、生活一辈子,这该有多痛苦啊!如果没有爱着另一个人,也许痛苦还不会很大。这是要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和快乐为代价啊!一个可以为爱人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和快乐的人,会不能忍受十年的等待吗?会不能忍受拒不见面、拒不回信吗?所以说,宋晓霞的“背叛”是导演刻意安排的,是又一次为了情节而情节的编造。其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情节的需要,后半部的情节都是以此为前提的。另一个就是从侧面烘托出周三庆精神的高度,为朋友坐了十年牢,恋人嫁给了好朋友,却没有任何后悔和怨恨,这需要有怎样强大而宽容的灵魂啊!但是,导演这种强迫安排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因为此时的宋晓霞因为“背叛”在精神上已经配不上周三庆了,导演如果想让他们最终在一起,那就必须解决如何救赎宋晓霞这个问题。这一点我们在探讨后面几个问题时,自然会慢慢找到答案。
6.周三庆为什么会劝说宋晓霞不要离婚?
宋晓霞的婚后生活一直并不幸福,但为什么她之前不提离婚,偏偏在周三庆回来后不久就想要离婚呢?可以推测,宋晓霞婚姻生活的不幸福主要原因是李晓波一直被内疚所折磨,因为内疚,再加上本来他就是一个不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担当、人格没有完全独立的人,他的内疚会无形中放大他的猜忌与怀疑,会把妻子很多正常的行为都看成是对老情人的恋恋不忘和对自己的背叛,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了。但是宋晓霞应该是都忍了下来,并默默承担着一个妻子、母亲、儿媳妇应尽的责任。可是这一切在周三庆回来后被彻底打乱了。因为周三庆的回归让李晓波内心因内疚的痛苦而产生的怨恨彻底爆发,甚至有点歇斯底里。宋晓霞原来的隐忍也无法再维持,家庭生活成为每日的噩梦,与此同时,十年来深藏于心底对周三庆的爱与思念,也如潮水般汹涌而出不受控制,于是她想要离开李晓波,想要离婚。这可能是她打电话给周三庆要求见面时的心理状态吧。一个细节是,宋晓霞在打电话前弹奏的是《献给爱丽丝》,打电话后直到周三庆进入房间这段时间她弹的是《梦中的婚礼》。不言而喻啊!那么,周三庆在谈话开始以前是个什么心理状态呢?首先,他是不可能劝宋晓霞离婚的,原因在他后来与陈笑梅的争辩中表达的非常清楚。陈笑梅说,“晓霞姐姐其实是爱你的,是喜欢你的,可是你却让她和晓波哥哥在一起煎熬,你为什么就不敢接受她呢?”周三庆说,“我没有这个权利,我没有权利拆散他们让自己得到幸福,人不能那么自私。”他不仅要劝宋晓霞不要离婚,还有尽量劝说他忍受下来,好好爱李晓波,好好过好家庭生活,这可能就是他当时的心理想法。当他走进房间,默默地站在门口倾听了一会钢琴,然后敲响房门的时候,全剧最长、最感人的一段谈话开始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劝你,我没有结过婚,可能我没有权利对婚姻指指点点。别轻易说离婚。真的是要离开,那时候你再回过头去想想过去在一起的日子,也许你会后悔,原来过去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离婚,他不同意,可是在一起我们就只有争吵。我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无数次地劝自己,多去想他的好,可是碰了面,就像噩梦一样。
对,很多事情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欢天喜地,可是到最后都是你死我活。你爱他吗?
我不知道,也不清楚。也许爱过,可这种爱不是我们小时候那种。小时候,你爱一个人就是时时刻刻地想他,惦记他,想知道他在哪儿,想知道他在干什么,可是现在不是,现在只是觉得该回家了,该吃饭了。
其实你们已经习惯对方了。
可是我不想为了迁就习惯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跟他生活下去。
你和他在一起会遇到麻烦,和别人在一起一样也会遇到。习惯是什么,就是感情。
我这样下去会死的。
不会的,一个人没有那么容易死,一个人能承受的东西其实很多,咬咬牙都会过去的。
可是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有意思了,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我想结束了,我受不了了。
每个人的感情都可以选择在什么时候开始,可往往是没有选择的时候结束的,这是弱者,你要坚强。
我不想那么坚强,太累了,我确实想离开他,也许当初我们结婚就是草率的。
草率的结婚已经是错误了,别再犯第二次错误,草率地离婚。
我记得你以前常常说,你不会后悔,可人真的不会后悔吗?
我真的从来不会后悔,因为后悔没有任何意义。
我现在很后悔,后悔没有等着你,等你回来。
你选择我不一定是对的,选择他不一定是错的,是因为你已经看清楚了他,还没有机会看清楚我而已。
三庆,你的心太硬了。
没办法,生活让我必须学会坚强。
你,你爱过我吗?
你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
十年前,你走了,去了青海,我下定决心要等你回来,我告诉我自己,我这辈子是你的,我的心里不可能再有别人,只有你,小保尔,周三庆。可是你,我不知道当初你是怎么想的,我几次赶去青海看你,你都不愿意见我,我给你写的信,也都被你退了回来。我每一次坐着火车回来的路上,我都在想,你说过,只有最遥远的思念才是最浪漫的爱情,你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就像你现在坐在我对面,你就在我身边,我还是想你!
晓霞,你们会好好的。我希望你们好好的?
不错的片子,但对李晓叶这个角色不喜欢,可能我真心是太不喜欢韩雯雯了吧。
有时代感、不错!
很搞笑~很轻松~~
感情线还能再复杂点么……
剧情神展开,剧本不太好…圣母世界观ORZ
怎么拍成电视剧,也脱离不了北京人艺的强调。
里边的人都跟没心没肺似的。剧情略奇葩。可是我喜欢周三庆,特别喜欢。唐曾这演员挺不错的。
唠唠叨叨的家庭剧,没什么新意,很普通……
晚上去看外婆的时候断断续续看了个三十集,剩下的看了剧情简介,还不错
太墨迹 人生就这么点狗血的事
适合和我老娘一块在晚上消磨时间→_→
总体来说挺好看的。三庆也很帅嘛。记得最后一集中,大庆说的话,人这一辈子就是吃,吃饭,吃苦,吃亏。与君共勉。
好看
越来越扯…
剧名应该叫,你们的生活比屎苦。天雷滚滚,编辑你赢了,你太屌。
20130720 下面的影评叫好的都是托儿吧。这种烂糟的剧让人看了骂都骂不出来只能笑了。各种和爹妈边看边吐槽,某种意义上也是拜其所赐度过了欢乐的时光。剧情发展无逻辑荒诞至极,人物性格转变突兀。唯一的优点就是剧情不拖沓,少看两集这个坐牢了那个癌症了,一会儿离婚了一会儿自杀了。编剧负分滚粗。
开启坛口,酒香四溢。轻泯一口,唇齿留香。反复细品,难以忘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众多老演员,果然演技派呢,很是喜欢。改革开放后,生活富足了,比蜜甜。真的很是喜欢。
挺好
#这些年我跟奶奶一起看过的奇葩电视剧#
年轻时爱情美丽如诗 激情 经历岁月都被磨的世俗 不似当初的人 每个人坎坷多变的人生 并不喜欢最后的结局 回归最平淡。最喜欢里面的周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