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438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与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后期繁衍甚广,因而出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三个分支。
哈布斯堡家族,身世显赫,公元六世纪的祖先为法国阿尔萨斯公爵,后来扩张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名为哈布斯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流域。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德意志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与施蒂利希公国,即分封于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与鲁道夫,自此奥地利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长达600余年。
鲁道夫一世1291年逝世后,拿骚家族的阿道夫被选举为国王,但因其与英国结盟很快遭到厌弃,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选为对立国王,并在1298年击败阿道夫,正式登基。130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自此后虽然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腓特烈三世曾被选举为对立国王,并与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四世共治,然而其后的100年间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开始退缩到以奥地利为主的家族领地,并把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Breisgau)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陆续划入治下。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下奥地利的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也被称为奥地利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圣罗马帝位后,继续保有奥地利与施蒂利希为领地。历任奥地利公爵都不断地扩大公国的统治范围,并在14世纪中叶开始自称“大公”,以期与选帝侯的权位相抗衡,但该称号未得到皇帝查理四世的承认。
哈布斯堡家族将奥地利公国划分为若干个省统治,这最终导致了内外奥地利分治。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两位兄弟,阿尔布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和利奥波德三世(Leopold III)签定协议。阿尔布雷希特的子孙将拥有奥地利大公国(后来被称为下奥地利),即今日的奥地利中东部,利奥波德的后裔则坐拥外奥地利公国,统治领域包括今日奥地利西部、南阿尔萨斯和位于德国西南领地。
奥地利内外分治的局面,并没有因为1450年阿尔布雷希特支系的绝嗣而统一,利奥波德支系的两个分支老蒂罗尔支系和施蒂里亚支系控制着不同的领土。直至1490年老蒂罗尔支系绝嗣,哈布斯堡家族领地才由施蒂里亚支系的马克西米连一世统一。
1422年,内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卢森堡的伊丽莎白,并被指定为西吉斯蒙德的继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尔布雷希特于次年陆续即位为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及波希米亚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为皇帝)。由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帝国覆亡。但不久后的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葬身沙场,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斯劳斯。奥地利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随后由阿尔布雷希特的一位同姓堂亲腓特烈三世继承,拉迪斯劳斯一出生就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分别称拉斯洛五世、拉迪斯拉夫一世)。但很不幸,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53年11月23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使哈布斯堡皇朝乃至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为皇朝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基础,王朝也逐渐步入鼎盛期。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腓特烈三世之子马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马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的领地通通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西米连的儿子英俊王腓力(Philip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赠与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导火线。马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于1521年5月25日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Bohemia),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哈布斯堡王朝正是通过联姻在欧洲大陆的影响,使帝国的势力大大增强。
马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成为欧洲的霸主。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不过仍然不断出征,如对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统治国家的内政,多由他的代理人处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儿子菲利浦王子(也就是后来的腓力二世),而在奥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费迪南大公(也就是即后的斐迪南一世)。虽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面积已冠全欧,但皇朝为扩张而进行的征战并未止歇。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路易二世与奥斯曼帝国苏丹“奇迹王”苏莱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摩哈赤激战,史称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土耳其军队战胜匈牙利军队,路易不幸战死沙场。但奥斯曼帝国并无长期占领匈牙利,反而在9月时撤军。此时,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分继承匈牙利王国和波希米亚王国国王。虽然在匈牙利出现了争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亚(今日波兰南部)也暂时成为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并立费迪南为神圣罗马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费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此举使费迪南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自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统治奥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亚直至1740年卡尔六世去世玛丽娅·特蕾西娅继承王位,历10代君主,这二百多年亦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时期。之后欧洲两大阵营为了争夺奥地利王位和在奥地利获取利益爆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 of Castile)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继承卡斯蒂利亚王国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勃艮地公爵查理(西班牙语名:卡洛斯;德语名:卡尔,也就是后来的查理五世)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其后于1556年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在宫廷权贵的压力下,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姑母,菲利浦三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莎与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也就是后来的腓力五世),对此强烈不满的哈布斯堡奥地利分支与英国结盟,与法国开战,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终西班牙波旁王朝将西属尼德兰、那不勒斯王国、撒丁岛、西西里岛以及其他一部分意大利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承认波旁王室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去世。卡尔和他的兄长都没有男性后裔,因此他的长女玛丽亚·特蕾莎继承了他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于1745年9月13日,当选神圣罗马皇帝。此后,弗朗茨一世皇帝将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们的后裔都采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自此,奥地利进入哈布斯堡-洛林王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玛丽亚·特蕾莎皇后成为皇朝的创始人。皇朝历经数次变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仑一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但当时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于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领地,改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应拿破仑称帝。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又改称为奥匈帝国,对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实施二元统治。王朝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而1918年被推翻。奥匈帝国随即遭到肢解,奥地利成立共和国,哈布斯堡皇室被迫流亡海外。
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最为重要、影响力最大、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家族,该家族成员曾出任过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德国等国君主。 可是到18世纪,这个家族却突然衰落,其原因令人困惑。然而科学家们最新研究发现,乱伦和近亲结婚可能是导致这个欧洲皇室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哈布斯堡王室家族成员流行与他们亲属结婚的传统,以此保持家族血统纯正。但此举却对他们的后代产生可怕的结果,这些遗传疾病在最后一位直系继承人查尔斯二世身上的表现最明显。
查尔斯二世绰号“中魔者”(西班牙语:El Hechizado),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查尔斯二世的身体和心理疾病是巫术诅咒造成的结果。直到四岁后,查尔斯二世才会讲话;直到8岁后,他才会走路;他的个子很矮,身体也相当纤瘦而且孱弱;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几乎都不感兴趣;他30岁的时候,看起来却老态龙钟,腿、脚、腹部以及脸上都浮肿;在他去世前的几年,他几乎不能自己站立,还遭受着幻觉和痉挛的折磨。
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由于遗传祖先紊乱基因,查尔斯二世至少遭受两种遗传疾病的困扰。一种是造成荷尔蒙失衡的垂体激素不足,影响了他的生长发育;第二种是肾疾。 此外,查尔斯二世还患有家族成员特有的“哈布斯堡唇(下颌前突畸形)”畸形,他的舌头很大,以至于他说话困难,经常流口水。他的头也太大,肠道位置颠倒,身体经常抽搐等。尽管查尔斯二世身体畸形,并有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他依然结过两次婚,希望继续维持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但是直到他39岁去世,也没有留下任何继承人,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直系从此灭亡。
在查尔斯二世之前的200年中,11次婚姻中有9次是近亲关系,包括两对叔叔和侄女的婚姻,两对第一代堂兄妹之间的婚姻。
查尔斯二世的父亲菲利普四世是他母亲的叔叔,他的曾祖父菲利普二世也是他曾祖母的叔叔,他的祖母同时也是他的姑姑。哈布斯堡王朝的座右铭就是:“让其他人发动战争,而你们,快乐的奥地利人,就去结婚吧!”以此赞美家族成员互相结合的趋势。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奥地利共和国取代。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德国。
呵呵,好像有点乱,我们在梳理一下::
1273年 鲁道夫一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没有加冕称帝。
1282年 鲁道夫一世夺取了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与施蒂利希公国,旋即分封于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与鲁道夫,自此奥地利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长达600余年。
1422年阿尔布雷希特支系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卢森堡的伊丽莎白,并被指定为西吉斯蒙德的继承人。
1438年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他没有加冕称帝。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英年早逝,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斯劳斯。奥地利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随后由阿尔布雷希特的远房堂弟腓特烈三世继承,拉迪斯劳斯一出生就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分别称拉斯洛五世及拉迪斯拉夫一世)。但不幸的是,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77年马克西米连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 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比利时的领地通通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1496年马克西米连的儿子美男子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带入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与法兰西冲突的火种。
1506年查理的父亲美男子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统治者。
1519年 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1526年 查理的兄弟费迪南得到波西米亚。
1556年 查理五世把哈布斯堡家族的土地分为两半。
1700年 最后一个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卡洛斯二世逝世。
1740年 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去世,玛丽亚·特蕾西亚继承了他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
1781年 玛利亚 特丽萨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实行重大改革,解放农奴。
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
1799年奥地利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4年弗朗茨二世自称奥地利皇帝以回应拿破仑一世,并借机整合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
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战败,奥地利帝国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联,同时,被迫将威尼斯归还给普鲁士的同盟意大利。
1867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加冕成为匈牙利国王,奥匈帝国成立。
1918年 最后一个哈布斯堡家族皇帝卡尔一世放弃皇位,奥匈帝国最后解体。
后解
皇后的命运究竟会如何?电影前期就借吉普赛女人之口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吉普赛女人预见茜茜还将会有一子一女,为了取悦皇后,说她会永远健康幸福。可等茜茜走后,她又神神叨叨地预言皇后这一生将厄运缠身。而后来的走向似乎印证了吉普赛女人的后一句。在最幸福的时刻,茜茜突然病倒,不得不离开丈夫与孩子,在遥远的海岛上饱受病痛的折磨。就在观众以为剧情在此季走向悲剧时,导演通过茜茜病中的信念点明主题:光明总与黑暗同行。如果你只看到黑暗,世界将自此苍白无力,如果你相信光明,未来也许会柳暗花明。
很多看过《茜茜公主》这一系列影片的朋友总会在感动之余加以感慨:历史上的茜茜和弗朗茨似乎并不像影片中呈现的这般美好。对于他们的感情究竟如何,后世之人众说纷纭。但就像茜茜死后,弗朗茨痛心疾首地说,她永远也不知道我有多爱她,我们也永远不知道,那些轶事传闻的背后,又深藏着怎样欲说还休的无奈与深情。导演马里施卡始终坚信着阳光的一面,以善良和爱意的诠释,让这段尘封的故事活色生香。在创作结局时,他固执地将句号划在了美好的那一瞬间。如同我们在追剧时,明知道以后会是一个悲剧,却往往在甜蜜的时刻一厢情愿地高喊,此处就是结局。尽管我们知道,这次注定悲剧的意大利之行,他们可爱的女儿不幸夭折;尽管我们知道,在这辆古老沉重的帝国马车上,茜茜与弗朗茨不得不随着命定的轨迹驶向末世的残阳;尽管我们知道,多年以后一战的硝烟滚滚而来,他们苦心缔造的奥匈帝国就此分崩离析……但此处就是结局!如果你相信,故事的结局便永远定格在白鸽飞过的那方蔚蓝晴空。
演员和历史原型间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羁绊。据说在拍第二季《年轻的皇后》时,罗密与卡尔因戏生情。但当时的卡尔已经结婚,出于道义与责任,两人都将这段感情倾注在茜茜和弗朗茨的故事中。后来卡尔的第一段婚姻破碎,有记者采访他时问,会不会再考虑罗密。卡尔颇为伤感地回答,她很好,可是我们已经不能在一起了。这其中曲折,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罗密悲情的一生和茜茜公主有着惊人的相似,情路坎坷、痛失爱子,在无尽的悲戚中黯然凋零。而卡尔则和历史上的弗朗茨一样高寿。他先后经历了三次婚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最终在86岁时,罗密忌日的那一天离开人世。这其中玄妙的缘分令人又是感叹又是唏嘘。
《茜茜公主》系列影片的解说就此告一段落。光明总与暗黑同行,希望这段浪漫传奇又波澜壮阔的故事能带给你启迪与安慰。
重温这个系列,倒是把很多历史串起来了。譬如国王的弟弟是马奈的名画《枪毙马克西姆连》的主角,那个被革命党杀死的墨西哥国王。
其次,茜茜公主的外甥(弟弟的儿子)是路德维希二世,就是修了德国新天鹅堡的那个。结果把他家修破产了,而且直至他死前新天鹅堡也没完工。。。而迪士尼的logo就是新天鹅堡为雏形。。。
第三,国王和茜茜的儿子自杀了,然后国王找了自己的侄子当继承人,就是著名的斐迪南公爵。后来的故事,我们大概知道了。。。斐迪南被刺杀,这哥们觉得很没面子就向塞尔维亚宣战了。然后就有了一战。。。
补完第三部。“茜”字通常习惯于读“qian”。罗密·施耐德接拍第一部时年龄恰巧也是16岁。众所周知,历史上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皇后(即茜茜公主) 命运多舛,悲剧丛生。而罗密·施耐德的人生却也惊人的相似,婚姻不幸,孩子夭折使得其更富传奇性。
看的是配音的 不行茜茜好美
三部曲真是一部比一部好,感动于茜茜和弗兰兹坚贞的爱情,她的坚强乐观,片子里每一份母爱的伟大!
据说《茜茜公主》是德语版《还珠格格》..
比第二部有意思多了,流畅,既然剧情根本就不是以矛盾作为推动力的,那就索性放弃激烈的冲突而单纯以单向的力量来推动。茜茜这个角色远胜过设计得再好的情节。三星半。
精美却空洞,就像主人公如花瓶玩偶一样。三部曲一个调调,无非就是奥特曼打败了小怪兽,只是不断的换地点。完全被女神化了,一个女人征服了整个欧洲,石榴裙外交政治啊,最后母爱牌一打征服所有人的桥段也太烂了。只可惜我已经过了看完美主义的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的年代,不过整体比前两部好点
喜欢本剧的人士千万不要去翻看真实的历史,现实是残酷的,只会令你感到失望。
與前倆部歡樂的基調相比結尾片中皇后厄運多端。國事家事病事心事。弗蘭茨是懦弱的多情而專情。索菲依舊是老正經老挑撥。馬克斯公爵很滑稽大度。海倫姐儅不成皇后居然不嫁。真心喜歡siss即Romy的母親愛能改變一切甚至病魔母愛最偉大。旅遊有益身心健康。人民的擁護永遠美麗的sissi。
这系列的主题大概就是:你看我们这么善良得体美丽纯洁的公主嫁到你家结果让你们奥匈帝国给遭踏成什么样子了你们对得起我们德意志人民吗?
每個畫面都像一幅繣 早時候的電影都是藝術品
政治童话,茜茜妈的一段话:“就像那些普通老百姓,尽管生了病,他们还在那儿干很重很重的活,这样就能把病忘了……”
补完第三部了,三部曲全篇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很奇怪,第一部还不错,后面两部整体看更像是一个完美精致的花瓶,隔着玻璃看完美无瑕,仔细拿在手上却是空洞乏味。第三部到底问题出在哪里:1.开头铺垫的悲惨命运被编剧强行美化和忘记。茜茜公主肺病前一秒还卧床休息,一旅游呼吸新鲜空气病就好了。2.历史上茜茜公主是被暗杀死,电影选择走阳光大团圆路线没什么不对,但是后面母爱感化政敌感化全世界有点太扯了。3.编剧用虚构的电报员、神经质的宪兵少校伯克尔以增添笑料,结果却一点也不好笑很尴尬。
以为这部结尾会拍到茜茜遇刺,还好导演没那么残忍,让故事里的茜茜始终是一个幸福的小姑娘,一切也都在刚刚好的地方戛然而止。比如茜茜和伯爵点到为止的暧昧,比如弗朗茨和奈奈没有想要续写前缘,又比如太后尽管不满茜茜的不守礼法,但并没有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恶婆婆对她苦苦相逼。比起现实,三部曲太美好又太梦幻。
经典的三部曲之终章,电影给了一个童话般美好的结局,现实中的茜茜公主却恰恰是在意大利被人刺杀的,令人唏嘘。
没想到后两部都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首尾呼应的鸽群,有多到数不过来的群众演员,精细讲究的服装、道具和礼仪,……加上美好的童话爱情故事和各种细节的处理,真的让我眼前一亮,由衷地喜欢。——看的上译版,我一听到茜茜身边护卫(上校)的声音就猜是童自荣爷爷配音的,查了下,果然没错。
充满睿智的年轻公主,当之无愧的经典
当她儿子死掉时,她的冷静让我重新怀疑了她的爱情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此类怀旧的纯情的影片,愈发显现出宝石般纯净的光芒,照亮内心每个阴暗的角落。茜茜公主具备了女性应有的一切魅力:漂亮,阳光,善良,仁爱,智慧。她给家人快乐,给丈夫力量,给国家安定。这才是真正的女神!她应该总有永远的健康快乐幸福!
据说真相其实很残酷。
奥地利路上的大巴看的。女主并不算很美,虽然像原人,仍稍逊一筹。第一集觉得她天真,可爱和傻气并重。第二集觉得她无责任感、缺心眼,负面居多了。第三集觉得她不堪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更别说国母了。公允地看太后并没做错什么,笑容少了点但要求的都是正大的道理,皇帝也好,就是茜茜令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