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行天下》第三季第一集,上来还是许子东心脏病的老梗,然后弹幕里有人提到远在芬兰的幼婷。从《锵锵三人行》开始,这些节目群构成一个漫长的衍生系列,人物交错,彼此关系,就像一台在现实里无限延伸的织机。
节目讲到织布机和计算机的关系,方法相似,硬件不同。“機”这个繁体,最早它就是织布机,机构机关,由此而来。织布机的“综”指带着经线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装置,提起一片综,放下另几片,也有合起来提的,就是综合,编织起来错综而复杂。“扣”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经线要从筘齿中通过,所谓丝丝入扣,一丝不苟。“梭”是用来牵引纬线与经线交织的工具,所谓穿梭其中。1995年,新疆和田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需要织机的神机妙算。信息时代的矩阵,量子时代的高维,穷尽在一台汉代的织机上。经纬交织,形成一个信息点。文章成为经文,这个“經”,就是三根线,天地贯通。经上纬下为1,经下纬上为0,成为矩阵。这个东西传到西方,不用综版了,改为孔板,就是贾卡印花机,成为计算机的雏形。
在编织上,每个地域都找到了自己的纤维。埃及、地中海是亚麻,印度是棉花,两河是羊毛,中国是蚕丝。那么过去的人为什么要费劲弄蚕丝来编织呢?这是一种自然崇拜。那个茧封住了,它里面怎么变化的,科学家到现在搞不明白。这是哺乳动物对昆虫的向往,是一种神秘的形态学。蚕破茧而飞,因此写作“天虫”,人穿上蚕丝衣服,也有了破茧而出的象征。河姆渡有雕刻蚕的象牙首饰。三星堆的扶桑树就是天梯神话的谱系。红山文化的玉石,甚至直接雕刻成蚕的形状。从蚕蛹到兵马俑,饱含了羽化升天的愿望。仰韶文化有瓮棺葬,过去的小孩很多夭折,就把尸体裹上丝绸,装入陶瓮,上下扣起,正是蚕蛹的形状。父母会在陶瓮一处打上小孔,让灵魂得以脱出。青铜器、玉璧等出土器物上检查出丝绸的成分,被蚕丝包裹的器物也可以升天。
《锵锵行天下》第三季,不知不觉就落下了帷幕。我心爱的一档节目,也只能暂时与它告别。回想起这一季的风云变幻,我心中不免有些酸甜苦辣。
我是《锵锵三人行》的老迷儿,那档节目给了我无数的启发,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尤其是文化,总能让我大开眼界,心生敬佩。可惜好景不长,《锵锵三人行》的停播,只剩下《锵锵行天下》来接棒。 这一季也有不少波折。首先,周轶君小姐没有出现在节目中,让我觉得少了一份活泼和机智。其次,许子东先生身体不适,只录了几期就匆匆离开了。
这一季的亮点,是邀请了年轻的陈艺丹小姐和周奇墨先生。他们给节目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我真希望,在弹幕里的观众们,能够多些宽容和理解,不要随意用刻薄的话语来伤害这些年轻人。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嘉宾,都是节目组用心挑选的。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汪帆先生和何善蒙先生。汪帆先生是古籍修复师,他用手指抚摸着历史的痕迹,用心灵感受着文化的传承。何善蒙先生是哲学博士,他用智慧探索着人生的奥秘,用言语传达着思想的火花。
还有予安小姐,她是西班牙语教师,也是苏州方言爱好者。她在异国他乡游历求学,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她用方言来诉说着家乡的风土人情,用行动来呼吁着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节目的最后,也是我心仪的一段,便是周秦教师与裴金宝教师的琴萧合奏。弹幕中说这是《笑傲江湖》,我仿佛听见了《广陵散》的细腻琴音。
《锵锵三人行》不再了,许子东教师受病困扰,梁文道在另一档播客中表示即将退休,而文涛则开始深入研究昆剧。
岁月如梭,转瞬之间,我们经历了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时光。《锵锵三人行》的停播,让我感叹时光的流转,生活的变幻。然而,这些珍贵的记忆将永远铭刻在心,它们如同一幅幅艺术绘画,将我的内心世界点亮。
或许,这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节点,一次华美的绽放后的告别。但我相信,在文化的大熔炉里,总会有新的火花迸发,新的故事被书写。他们将继续用才华和智慧为我们开启一扇扇思想的大门。就像那片草原上的风,时而轻柔,时而狂野,不断吹拂着我们的心灵。而我们,也要以更加豁达的姿态迎接未知的旅程,继续行走在知识的海洋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故事永远不会停止,而我,只能心中感慨道:“微斯人,吾谁与归?”
《锵锵三人行》停播以后,窦文涛又重新打造了两台节目,《圆桌派》和《锵锵行天下》这两档带有强烈窦文涛风格的节目,某种程度上,也是《锵锵三人行》的延续,无论是风格模式还是进入节目的嘉宾,基本上是《锵锵三人行》的老面孔,不过梁文道后来基本不出现了,估计是在弄他自己的看理想的节目。
相对于《锵锵三人行》,毫无疑问,《圆桌派》和《锵锵行天下》做得更加精致,尤其是在优酷这样的流媒体上线,也更加拥抱和符合当下年轻受众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圆桌派》里面的话题选择,或者《锵锵行天下》在户外的犹如风光大片的画面景致,保持一贯节目在坚持人文的基础上,和融合当下关注的一些话题之间,寻找了一种很好的平衡。
这也是《圆桌派》和《锵锵行天下》一上线,就收获了众多粉丝的原因之一,在当下的综艺节目领域,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也是一股更加安静的清流,用“静水流深”来评价并不为过。近日,《锵锵行天下》第三季上线,这一次窦文涛和许子东,将脚步和镜头,移到了烟雨江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远离了辽阔苍茫的西北,一下到了婉约的江南,这倒符合《锵锵行天下》的气质,毕竟“行天下”强调的就是行走,就是旅行,跟随着窦文涛的步伐去旅行。
第三季上线的第一集,就有100多分钟犹如电影的体量,但我在毫无快进,甚至有些意犹未尽中看完,在当下追求娱乐,追求节目爆炸效果的节目中,能够花一个多小时,慢慢看完,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锵锵行天下》的魅力。
其实《锵锵行天下》的魅力,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动”的节目,但却给人一种“静”的力量,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这或许是其中的独特魅力。比如第三季里,烟雨江南的美丽,尤其是三五好友,泛舟西湖,那种每一帧画面,都犹如缓缓流动的中国画一般,加上悠扬的笛声,此情此景,容易令每一个人都沉浸其中。
不得不说,窦文涛对美的追求或者想象,很符合一个文人或者知识分子的情怀,比如他们泛舟西湖时,谈论西湖的人文景致,关于西湖的诗文,毫无违和或者刻意的造作,都像是自然交谈中的真情流露,这考验的可能就是节目制作的功底和本身创作者的人文底蕴。
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行走,而是在行走中与古人与这里的历史邂逅,触发一些人内心深处的,对于美,对于文化追求的开关,只能在此时此地才能打开。
《锵锵行天下》的也不仅仅在行走,还是一个涨知识的节目,尤其是第一集的参观丝绸博物馆,馆长对于丝绸的介绍,一下把每一个观众都带入了丝绸和历史的课堂。这种穿越古今的畅谈,尤其是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另外这种门外汉耳目一新,甚至心生神往。而这也是这档节目的另外一个魅力。
后半段,雨夜拜访老友,夜雨江湖,灯火如豆,在温暖的老友家里,一席家宴瞬间增添了旅行中的温情之感。窦文涛拜访老友陈立,在初冬的家宴中,既谈论美食与文化,也谈论婚姻等世情家常,颇有些消逝已久的古风。这种犹如三五老友的叙旧,习惯了快节奏和整日以手机为伴的当下,这种聚会,反而更加令人心驰神往,抚慰人心。
看完《锵锵行天下》的第一集,浑身生发的是一种难得的,那种“温暖”和“平静”之感。所以,行天下带给我们普通人或者观众的,是一道温暖的旅程,有让人散发满目怡情的西湖美景,有诗歌笛声为伴的西湖泛舟,有穿越历史的丝绸之路,有三五好友的初冬家宴,这是一趟“杂乱”的旅程,却是一段“稀缺”的难得的温暖之旅。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追《锵锵行天下》和《圆桌派》的最初,都是因为窦文涛,慢慢的因为节目本身的优质,才会生发出更深的喜爱。当然,这一类节目,在当下的“缺失”确实是一种遗憾。
我们习惯了娱乐至死的综艺, 但这一类人文类的节目,能够做到出彩甚至长期的坚持却少之又少。而其中应该首先要归功的当然是窦文涛。一个主持人的气质,其实就代表了某种节目的气质。窦文涛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有些知识分子气质,又有些“顽童”气质的人,而这两点却能在他身上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可能就是一个主持人本身的修养和魅力,比如窦文涛经常讲自己读书,在家看一看收藏等等,以及与像陈立、许子东、梁文道等人的交往,大概就能看出,一个主持人本身的气质和魅力。
当然,在当下能够做到如窦文涛那样的地主持人,或者说这一类节目,实在少之又少。许知远的《十三邀》,也深深烙印上了许知远的印记,只不过许知远给人的印象是那种,知识分子情怀的悲悯感,是反叛、特立独行和充满棱角的追问者的形象,所以喜欢他的人会很喜欢他,而不喜欢,甚至不太喜欢这一类节目的人,就会立刻敬而远之。
而窦文涛选择的是圆融,是融通,是将自己的观念先隐藏起来,然后再展现的思路,所以他的节目,有时候有正襟危坐,有时候有插科打诨的机灵,更多时候是一种对当下的更加人文的思索、观察和传达,这种反而更符合普通人的心态,我们更接受这种潜移默化,温润如许的感受,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烙印,君子温润如玉,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吧。
不过窦文涛和他节目的魅力,不仅仅是个人气质,更是主持艺术的体现,尤其是对于一档谈话类和半谈话类的节目来说,主持的艺术更加难能可贵,不可复制。去年,有一档综艺叫《我在岛屿读书》,选择了当代的比较能说的一批作家和诗人,在岛屿的生活和对话。然后穿插其中,起到一定引导和协调角色的是旅游博主房琪,这可能也是为了迎接年轻人的口味。
但看完这一档节目之后,除了作家介绍的有些书令人耳目一新或者感同身受之外,其他的预期就会大打折扣,或者说,看完《我在岛屿读书》,并没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尽管里面都是余华、苏童、西川这样的大家。
其实,回过头来看,房琪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她的提问,她的视角和她的一些或许可以代表观众近距离接触机会,并没有融入其中。这可能就是窦文涛《锵锵行天下》的魅力,长期在主持界练就的游刃有余的主持风格,他擅长作为一个圆融的穿针引线者,又擅长不失时机的提问,最后还能不失时机的金句频出,这是作为一个主持人的功底。
收看最近一期的《锵锵行天下》就会有明显的感受,要和文化人许子东,可爱的充满少女心的林玮婕打成一片,又要和博学的图书馆馆长对话,还要和美食家、心理学家陈立叙旧畅谈,最后还要不失时机的来一段优美且优雅的结尾,个中难度可见一斑。
因此,像《圆桌派》、《锵锵行天下》这样的节目,或许只有窦文涛和他的团队,才能做好,当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只希望这样的节目,能够多一些更好,毕竟,众生喧哗的时代,我们已经不缺闹哄哄的信息,或者说我们已经被犹如洪水般的噪音所包围。
如果能够多一些“别样”的声音,或许,他们更能抚慰一颗在深夜醒来的身体和灵魂!
西湖寻梦(浙江杭州):丝绸博物馆馆长一番讨论让人长知识。我们的先民为什么养蚕并穿着蚕丝做的衣服?因为先民认为蚕乃天虫,可以重生的神虫,它吐丝成茧包裹自己又破茧而出获得新生;那么人被蚕丝做的衣服包裹即可获得重生抑或长生的机遇(大概是《金枝》里模仿形式可获得相同结果的思想)。 金石千古:乾坤容我懒。所谓焦虑就是硬要不确定的未来有一个确定性。有我是凡人,有我有他人是贤人,无我是圣人。“因过寺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富春山居(浙江杭州):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建筑师——王澍说江南水乡白墙黑瓦就是白纸黑墨,就是读书人、文人、士大夫家居风格;礼仪就是推迟重大事情的发生。王澍献给学妹、初恋、爱妻陆文宇的礼物——建筑设计作品《八间不能住的房子》,让人见识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之伉俪典范,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真可谓当代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个才华横溢负责设计,一个聪颖贤能负责工艺,真是珠联璧合,完美佳偶。
雁荡楠溪(浙江温州):所谓名山就是引起很多人共鸣的山。
礼乐耕读(浙江丽水):浙江丽水遂昌耕读书院戴建军。城里菜没菜味,肉无肉味,人无人味。不回到自然,是触摸不到中国文化的衣裳。晏阳初:欲化农民先农民化。窦文涛:衡量艺术的金标准就是时间。陈其钢:音乐从来不可能被金钱扭曲,这就是音乐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单纯更神圣的原因。周奇墨:基本盘不稳,遇到不一样的东西,认为不是增加而是一种冲击。
十八相送(浙江嵊州):窦文涛说越剧百年发展史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发展历史的缩影,越剧就是活的新古董。“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才子中状元。”越剧起于浙江嵊州,盛于上海滩。嵊州越剧最老最正宗,上海越剧最洋气新配派,杭州越剧(“小百花”)最革新。
福甲天下(浙江湖州、江苏扬州):徐累说,怀古想象,就是纸上江山。扬州瘦西湖园林,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川菜(市井菜)的味,粤菜(商贾菜)的料,鲁菜(官府菜)的火,淮扬(文人菜)的刀。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茎。淮扬菜特色精细清新(雅致)。
姑苏城外:城市文明史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强大的国家一定有一个与之对称的大城市,如没有罗马哪来罗马帝国,没有君士坦丁堡哪来东罗马帝国,没有巴黎哪来拿破仑帝国……苏州虎丘,求拙不求巧,求雄不求秀。伍子胥是苏州城始建者,季札则是苏州城精神象征。历史上苏州城精神气质——剑气书香,“无事袖手谈性情,有难一死报君王”,原为“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颜元集·学辨一》)。颜元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苏州自古江(长江)河(大运河)湖(太湖)海(东海)联运。
游园惊梦(江苏苏州):苏州大学教授、昆曲大家周秦:私定终身后花园→才子赶考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我们苏州,园林里有昆曲,昆曲里有园林,是生活习惯。十部传奇九相思。昆曲是最伟大的文人写得最美的词。“入声短促急收藏”。
白发皑皑周秦教授边吟唱边讲解昆曲的前世今生,雅致美好。一段视频看哭不下三次,每每周老先生讲昆曲唱古曲泪从心底溢出铺满脸庞。
今天早上,我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打开电视,看了新一集的《锵锵行天下》。这是一档走遍中国各地,寻访历史文化的节目,我常常被它里面的风景和故事吸引。今天的主题是“云中访仙”,他们去了天台山,那是一个有着千年道教传统的地方,也是我小时候常常听说的神仙之境。 节目中有几个片段让我很感动。
第一个是许子东。他回到了他的家乡,去了他祖先的祠堂。他弯下腰来进行祭祀。旁边的玮婕,她是节目的主持人,也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子,她看着他,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故乡就是大部分的血地---血脉之地。我看了也觉得心酸。我想起了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有我的童年和回忆。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道他们还好不好。
第二个是一个路人找窦文涛签字。窦文涛是节目的制作人,也是一个很有才华和见识的人。他在天台山遇到了一个粉丝,那个人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是靠《锵锵行天下》和《圆桌派》生活的人。”《圆桌派》是窦文涛另外一个节目,那是一个讨论各种文化问题的节目,很有深度和思想。那个人说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坎里了。这种节目,他肯定是小众的,但懂得的人都是高人。就像在节目中讲的道,在不同人心中的道。我也很喜欢看这两个节目,我觉得它们能够开阔我的视野和思维,让我看到更多的世界和可能。
第三个是里面讲的寒山的诗,对美国的影响。寒山是一个唐代的诗人和禅师,他住在天台山上,写了很多简单而深刻的诗句。他的诗被美国一些诗人和艺术家发现和翻译,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觉得寒山的诗有一种自由和超脱的精神,能够抓住生命中最本质和最美好的东西。我读了一些寒山的诗,也觉得很有味道。比如这一句:“身外无物求身外 何须更问身外事。”这不就是我们现在都想要达到的境界吗?
第四个是讲道学对荣格的潜意识的影响。荣格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潜意识、集体无意识、原型、同步性等概念,对人类心理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接触过一些道教的书籍,对道教的思想和象征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道教能够提供一种连接人类和自然、人类和神秘的桥梁,能够帮助人们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和智慧。他甚至还写了一本书,叫《金花的秘密》,里面记录了他对道教的研究和感悟。我很惊讶地发现,原来一个西方的学者,竟然能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和欣赏。我也很好奇,如果我能够读懂他的书,我会不会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指引。
看完了这一集《锵锵行天下》,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我觉得这个节目不仅是一个旅行节目,也是一个文化节目,也是一个哲学节目。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的美丽和多样,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和影响。它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生活、历史、艺术、信仰等方面的问题,也让我感受了很多关于情感、人性、智慧等方面的情趣。我觉得这是一档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节目,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去看。
第一季从伊斯坦布尔到雅典卫城,是我不论几时打开都会感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程度,是情趣、哲思、文艺的集大成,是无穷无尽的自由海洋,近年真的没有能和第一季媲美的谈话类旅行节目,看一次就升华一次,主要是也很爱第一季的意气风发。
第二季是意想不到又情理之中的大西北。大漠孤烟向来是我憧憬的意象,是爱过的、踏过的、深受感动过的。家国情怀、世界大同不会因灾难而磨灭,他们遍历疲惫,但还是在用一种更朴素、更平实、更恳切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类被摧毁后还能再战,荒凉之上还有希望。
第三季是还没官宣就已听说的江南。文臣武将,如果说武将让人联想到塞外边疆,那么文臣容易让我想到宋室,第一集的杭州便让人心服口服,全程看完了,今年每一集时长都很满意,选址和切入的角度很棒,处处尽显江南作为中式美学一道永恒诗意符号的优越之处。但还是感觉非常意犹未尽,江南篇在浙江着墨很多,要是能在苏锡和古徽州地区再多停留一些就很完美了。里面的每一位嘉宾老师都如此宝藏,让人惊喜,这个世界上怎么还有这么多固守着自己热爱的人啊!岁月让他们的文人风骨愈发坚韧,他们如数家珍的将自己心灵栖息之所在呈现给我们,内敛含蓄、温润质朴中又有着极致的雅,原以为是阳春白雪,他们早已将江南地区的审美意趣融入吃穿用度、吐纳呼吸之中。
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三季,第一季我想用“人”,第二季我想用“立”,第三季我想用“美”。
真的太感谢文涛做这个节目了,挖掘了这么多宝藏,感人,一定要继续做下去。
想念周轶君,有她时候没有感觉,其他人光芒太盛,掩盖了她的丰富的阅历,直到这一集没了周,一切感觉很别扭,基本都是窦与嘉宾的交流。玮婕很好看,但只能接一些寡淡的干滑,最恶心的是陈艺丹是从哪个后门塞来的,一没有话说,二每一集各个镜头都能看见她躲在角落玩手机!太不专业了!塞关系户也不能档次这么低吧。一个老鼠坏一锅汤。
“所有好的相处都是建立在,互相对对方缺点的清楚认知上”“其实我们大部分的麻烦,是来自于过分的善解人意”“一个非常自爱的人,完全不可能进入爱情的场景;忘记了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爱情”“你找到了限制,你就得到了自由”“现在的躺平是一种对卷的对抗,实际上也是一种斗争,同时给自己一个时间空间,想明白再去做”“所有的焦虑都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强加一个确定”“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礼仪:推迟重大事情的发生”“淡泊虚无,精神内守”“普通人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痛苦”“人有追求是常事,但不能不给回旋的余地”“你有时候过于努力去做一件事,是一种自伤的行为”“恍兮惚兮,其中有象”“人自觉跟动物不同,是我们有精神可以超脱生理”“何必仰视,潭下水同”“无相无不相,蕴藏着万相”“人类只有用自己的记忆作为唯一已知的坐标系”“国人的信仰是绿叶对根的情谊”“原点上有无尽藏”“美食不仅能治愈生活,更能让人以一颗安静的心与世界相待”“人与大自然是分食,而非独占”“音乐从来不可能被金钱给扭曲,因为你无法独占它”
窦文涛看起来听起来都是一种中年酸腐的污浊气
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
窦文涛你现在真的很油腻,老男人的那个油劲儿真叫人受不了。
如果最后不要老是揪着女博士问婚恋问题,我会给六星
陈立老先生太懂生活了
上午看的,下午就去了丝绸博物馆打卡,看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喜欢那个馆长,说话很有料,他的说文解字和一些文化延伸让人感觉确有其事而不是牵强附会。博物馆整个的结构布局很像个度假酒店,尤其是这个时节,时装馆里落地玻璃前白色的桌椅,晓风书屋外黑色的藤椅,丝路馆里白色的旋转楼梯,每一处都很好拍照。难怪是峰会时太太团贵妇团必去的打卡点。涛哥就该多去这种交通便利我们周末就能够抵达到的地方,前两季的伊斯坦布尔、河西走廊,虽然心向往之,但要去一趟时间精力财力上都太消耗了。ps:我爱文涛,生命不息,锵锵不止。
优酷这么多年,我花了这么多钱,不就留着今天用的吗。
轶君!轶君你给我回来!!
太精彩了,只凭第三集纸上春秋就值五颗星!!!
看到大家说文涛油腻,但我还蛮喜欢这一季女性的声音,以及陈老在其中的润滑。陈老的厨房和家宴,我知道可能并不符合有些人的想象,可是我就会直接想到爸爸的小厨房,治愈我所有的挑嘴,施魔法于世间食材。
文涛:“我就喜欢石头,您会觉得我有点幼稚吧?”念顺:“有癖好是好的。”
从这个节目再一次验证,旅行之所以有意思,不是因为地点,而是因为和有意思的人一起,遇见有意思的人。
窦文涛要馆长围巾和女博士聊天真特么油腻。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节目里每个有关西湖的镜头,都让人忍不住暂停截图,每段关于文明的追索,皆是嬉笑怒骂成文章的大巧不工。看得尽千里风景,看不尽万种风情。犹记第一季,几人意气风发,赏遍异域奇情,浪漫海岸,追忆文学似水年华,那年尚无疫情压城,尽可开怀畅言。第二季疫情来袭,节目伊始,文涛便愁容不展,又遭逢许子东老师身体抱恙,在大陆西北,苍茫天地,都蒙上一层“纵使前路无定,我亦携伴前行”的悲壮豪情。如今时过境迁,相逢江南,仿佛世事大梦一场,又仿佛经历轮回诸行无常。但无论如何,老友回归,锵锵风起——不妨我们并肩,痛快行天下!
推荐,第二期西泠印社、永福寺与飞来峰,普通人去了也未必可见的行程。第一期后半段拉胯油腻,望后续改进。
求轶君回来,一人血书!跟第一季差远了,但是还是不舍得低分,毕竟这样的综艺本来就少
前面好看,后面的闲聊简直尴尬到抠脚趾,不要再聊婚恋问题和两性问题了,没有深度啊,但是介于情怀我还是给满分。
被综艺拍烂了的杭州终于露出了文化的底色
文涛「小混混」许老师「老混混」
头图绝对是林玮婕挥之不去的阴影!窦文涛老了,许子东老了,陈立也老了…周琦墨太装逼!不赚钱?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