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乱>的入门级历史考据
一文字秀虎: 名刀 菊一文字则宗,为鎌仓时代后鸟羽上皇时期后鸟羽上皇委托备前国一文字派刀匠一文字则宗所锻造.刀柄篆一十六瓣菊花皇室家徽,可谓"菊与刀"的完美诠释.以此为苗字,既蕴含杀伐的戾气,又嘲讽了所谓日本传统文化.
假使大胆自"一字拜领"猜想,其"秀"字大致可追溯至天下人秀吉.二者均为贱民,飞黄腾达之后的苗字大抵都是杜撰的.
而偏讳"虎"字,则可能取自信虎--甲斐之虎武田晴信之父.信虎欲废嫡长子晴信而立信繁,熟料遭放逐,客死异乡.
退隐之际的自白,又颇具"美浓之腹"斋藤入道道三的传奇色彩.神僧还俗,土鳖卖油郎发迹,私通主家侍妾,最终称霸一国.而其子义龙弑父的行径也与秀虎之子如出一辙.
狩猎小憩之时的"三矢之训",借鉴了毛利元就的事迹.三郎预见一文字版本的毛利两川体系根本为臆想,却被迫流亡(毛利元就拾人牙慧而已,10世纪蒙古的圣母阿阑豁阿五箭教子早已问世).
乱世之中,武士,甚至大名的义理均待价而沽,政治投机是生存之道.关原的变节即最佳例证.白痴金吾如是选择,松永久秀更深谙此道.然而女人,譬如,枫,可参考<丰臣家族>所叙述的北政所.恨,执着而专一,在撕裂猎物之前,无视任何悲喜.枫的生命,实则更似利刃一文字,毅然决然,足以令任何剑豪黯然.
最终二郎征讨三郎,却遭遇钓野伏战法袭击,所谓钓野伏,乃萨摩岛津家所创.其意可拆分为:钓,饵兵诱敌;野,武断指代片中林子吧;伏,铁炮伏击.而最后步骤,又是信长长筱合战首创的三段击翻版(追求震撼屠戮场面的代价在于射速被夸大).
图解钓野伏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6447633/
三郎是大名中忒怂的一类,比斋藤龙兴不知何如--自然此处所指为一统天下的雄韬大略--但求苟安.可悲的是,既为"乱"世,无论三郎,阿末,盲鹤丸,还是佛祖,屁滚尿流又如何逃避?黑泽明不批驳,亦不建设,迟暮的"天皇"所遗留的,唯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泪珠.
以上内容,俱为扯淡.如有雷同,太有缘啦
2 ) 《乱》:是非成败转头空
黑泽喜欢改编莎翁的剧作,而他的电影,多数也是不多的主要人物,激烈的冲突,简单固定的场景,符合三一律的结构,本身就有着剧的特点。 在这部电影里,人物依然简单,秀虎和三个儿子,秀虎将帅位传于长子,三子直言被他赶走,后家国离乱,自己也颠沛流离,太郎、次郎自相残杀,三郎来接父亲,秀虎认清错怪三郎,不幸三郎中了埋伏,秀虎也气绝身亡。 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黑泽明却拍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这也是他的电影的一贯特点,往往情节并不复杂,可是导演就能做到让人揪心揪肺,对如何进展充满好奇,或许,这与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分不开,就是人物都很出彩,所以,情节此时反退居次位,导演对氛围的营造,以及人物在关口的华彩表现,倒更加吸引观众。 黑泽明说,是以苍天俯瞰众生的态度拍的这部电影,所以为此特写几乎不用,近景也很少。 这部电影的主角,无疑是秀虎,仲代达矢将之演绎的栩栩如生,他既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将领,也是一个不乏慈爱的老父,从独断专行到落魄无助,其间的性格变化十分令人信服,疯了之后,飘飘白发下,怒睁的双眼,凄惘的眼神,还有大风时不时吹动衣襟,露出他的为逃命来不及穿裤子的大腿,都令人顿感凄凉——人世的无常,从顶峰到谷底的捉弄,幻灭意味尽展无疑。 这里面的两位女性也很引人注目,两位夫人都是家城被秀虎所破,父兄尽丧,但是,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太郎的夫人阿枫,一意报复,挑唆太郎,后勾引二郎,最后兄弟自相残杀,她也落得被屠,但其死无悔,宁肯城毁,她的决绝与狠毒令人心惊肉跳。在黑泽明的《蜘蛛巢城》里,也有这么一个夫人,纵诡计多端还是见识短浅,终于把丈夫送上不归路,那也是一个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狠毒夫人。这位夫人跟阿枫多有相像处,那时候的导演还有把人物的失败归罪于女人的短视与贪欲上的意思,但到了阿枫这里,还是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即并非女人天性阴毒,而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阿枫,被塑造成了复仇女神的角色。 而另一个末夫人,则一心向佛,对于秀虎当年的屠城,也以前世因果作结,秀虎对此十分无奈,说,你对我坏一点我心情还会好些,但末夫人根本不与他计较,每天诵佛,在逃亡路上仍不忘携带佛祖画像。冤冤相报何时了。末夫人以逃避和原谅的姿态,给出了面对仇恨的另一种解决之道。 最终,秀虎一家全家覆亡,只有末夫人的弟弟鹤丸,这个瞎子还活着,他在昔日家城的残垣断壁上,用盲杖探着路,险些跌落深渊,此时,姐姐的佛像不经意飘落,这也许是种暗喻,芸芸众生不过是像瞎子一样,看不清前路,如果丢掉了向佛、慈悲之心,前面就是万丈深渊。 大概只有以苍天俯瞰终生的心情,才拍得出这样的惨剧吧。否则,怎忍把真相如此赤裸裸揭示于庸众,鲁迅说的铁屋子里的人,其实是害怕这样的惨烈的,但是,总得有人唤醒那屋里的人。秀虎最终品尝的苦果本是他一手栽下,即使有个儿子可靠,终于抵不过因果轮回的报应。回看一生,是成,是败?是得,是失?疯了的秀虎喃喃自语,我是谁,当他终于意识到渺小,已经来不及了。 苍天看着人间的厮杀征战,也只有悲悯的心情吧,选择还是要人类自己做出。
3 ) 太美了
“太美了”,这是我看完影片后的喟叹。
黑泽明1985年的作品,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恢弘、悲壮、凝重,昔日过眼云烟般的舆论气息已经消散,倒显现出作品自身的光辉和沉静来。
黑泽明把镜头当画笔,整部影片色调鲜艳明亮,画面构图干净优美,是堪称完美的艺术品。日本民族历来注重四时季题,作品中的自然风云变幻,多富有隐喻,若干镜头切换均借用天空中的云卷云舒,表现吉凶预兆,暗合人事更迭。
故事情节和人物很简单,印象比较深的两个人物是狂阿弥和瞎子鹤丸。狂阿弥是宫廷弄臣的角色,以打诨饶舌来缓和激昂的情绪,掩盖事情过于沉重的本质。(影片开头狂阿弥表演的兔子的故事是日本狂言中很经典的一个小剧目。)有了这个丑角,就方便借他之口来说些别人不便说出口的话,秀虎在遭遇人寰惨变以致疯癫时,他说:“在狂乱的时世里发疯倒是正常的。”
瞎子鹤丸在收留秀虎时,竭力压抑住心中的悲愤,但所吹奏的一曲笛子凄厉、悲凉,令人为之动容。影片收尾处,天地暮色沉沉,鹤丸孑然一人站在荒凉的废城上,失手把末夫人的佛像画卷坠落。也许,在这样残酷的诸侯争霸时代,大慈大悲的佛祖对于人间世的杀戮也无可奈何吧。可怜的鹤丸,飘飘何所似。(鹤丸是野村万斋主演的,尽管在片中连个正面的镜头也没有。)
4 ) 史诗背景下的人性悲剧
对于有着宏大背景的史诗片,我总是非常喜爱,气势磅礴的气氛中,英雄的豪情总是让人荡气回肠。黑泽明这部《乱》有着史诗片的背景,但是它并不是一部让人看了生出豪情,或是悲情的影片,在史诗的背景下黑泽明更多的是展示着人性的扭曲与脆弱,在一场东方背景下的李尔王式的故事中,展开着普世性的人性思考,显得深沉而沉重。
影片的故事架构上采用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根据日本的历史文化,于东西方的结合中表现出世界性的感染力,我想这也是该片大获好评的重要原因。黑泽明善于讲故事,尽管《李尔王》本身就是一个足够丰富的故事,但是往往一个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讲述会有不同的效果,何况导演只是借了个壳,更多的内容是他自己的思考,正因为如此,黑泽明的片子虽然很多都比较长,但总能让人耐心看完,这个功夫确实不简单,很多导演在片子里渗透了他的或许很丰富的思想,但是由于片子故事性不强,使影片只能成为一部学院电影,无法让他的思想影响更多的人。
故事架构很简单,老迈的枭雄秀虎欲将领土分给三个儿子,希望他们同心协力继续家族的伟业。但是事与愿违,这导致的是家族的分裂,小儿子被驱逐,而秀虎则为两个儿子所不容,长子和次子间又尔虞我诈,最终家族在分裂中走向衰亡。片中,秀虎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在年迈时对孩子们充满了希望,希望他们能团结一心,而结果却令他心痛,从秀虎分权希望安度晚年到他被儿子们驱逐这段进展之快令人咋舌,秀虎顷刻之间就从一个王者成为儿子们可以轻易摆布的“可怜人”,在这个时候,我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随着影片的进展,答案得以渐渐清晰,实际上,孩子们正是在做秀虎曾经做过的事,这位老人曾经便是凭着残忍无情获得了枭雄的地位。所以,当他成为孩子们不择手段的榜样时,他再试图让孩子仁义忠孝就是一件一厢情愿的事了,片子从秀虎的命运中透出一种宿命论的色彩,秀虎成于无情也毁于无情,终于他凭借无情铸造的领土成为了无情的领土,并且在无情的战火中被毁灭。秀虎家族的命运表现出浓重的东方特色,这样的故事无论在日本,在中国,都已经发生的太多,权利的争夺造成的人性扭曲发挥出巨大的杀伤力,同时又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在历史中顽强的存活,让悲剧不断上演。
片中秀虎长子的夫人枫君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很充分的表现了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一个扭曲的环境下人的思想轨迹。她本是一位诸侯的女儿,但是其家族被秀虎所灭,从她哀宛的叙说中可以想见那一定是个残酷的过程,而这也难怪她心中会潜伏复仇的火焰。在仇恨中,她在疯狂中表现出惊人的冷静,而她也从秀虎身上学到了不择手段的精髓,所以她在进入昔日家族的城堡后要唆使丈夫将仇人秀虎逼入绝境;所以在丈夫太郎死后,她进而去勾引丈夫的弟弟二郎;所以她要激将二郎将三郎刺杀同时跳起一场诸侯的战争毁灭曾经毁灭了她的家族的这个家族。正如她在生命中的最后言说,她要让这座昔日家族城堡被烧毁,一种玉石俱焚般决绝的仇恨令人悚然。起初,观众或许还会有种诸如“最毒不过妇人心”,女人误国这样的想法,但是细心体会她的命运我们就不难理解她的选择,在战乱年代,女人的命运往往不由她们选择,她们要么如二郎原配夫人那样忍气吞声,将仇恨消解于宗教的寄托中;要么就如枫君一样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择手段的复仇,同时背负起后世的骂名,而这已经与她无关,她成功了,她目睹了仇人家族的灭亡,惨烈的死去。
影片中秀虎家族的故事虽然出于虚构,但是故事时时表现出真实,权力的争夺,家族的兴衰,女人的命运,复仇的故事,战场的厮杀,无一不是真实世界的反映。片中没有英雄,没有死前高喊“自由”的华莱士,只有出自人性的赤裸裸的权力争斗,片中每个人都有着可怜的一面,每个人似乎又都不是无辜的,他们的悲剧命运似乎是因果的必然,或许只有秀虎身边那个小丑是无辜的。黑泽明出色的营造了一种悲剧性的效果,战场上士兵的绝望,悲怆的音乐,浓重的色彩,无不透出一种震撼性的效果。同时,该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人物装束的色彩,如各方士兵的色彩都很浓重,哪怕是白色都显得很刺眼,士兵在浓重的装束下在显得有些暗淡的城堡中搏杀时,那种惨烈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是的,浓重艳丽的色彩总会给人的视觉很大的刺激,特别适合营造气氛,就如片中很多人物总是在艳丽的服饰或是气魄的盔甲下死去,那种浓重色彩的凋零总是更让人心恸。
黑泽明后期的电影更多的渗透着思考,渗透着人文精神,就如在这部《乱》中,他揭示着人性,并沉重的思索。片中末尾,活下来的只有曾经被秀虎残杀的家族的一位盲人后裔,他是“无害”的,他是普通的,所以他活了下来。“乱”中虚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片中时刻弥漫着“乱”,混乱的战场,混乱的伦理,混乱的家族,混乱的人性,在“乱”中,一个貌似强大的家族走入坟墓,留下的是一座座城堡的废墟。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140502.html
5 ) 黑泽明《乱》——比《李尔王》更加悲剧的悲剧
第一次接触《李尔王》剧本我尚在初中,当时我几乎看完了39部莎剧剧本,因为太小,只觉得莎翁戏剧里充满着冗余的台词而难以阅读。
就在前段时间,我再次读了一遍《李尔王》(朱生豪译本),过年前顺手看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李尔王》,在回京的高铁上用IPAD看了改编于李尔王的黑泽明电影《乱》。
与其说是《乱》改编自《李尔王》,不如说是黑泽明在另一个时空维度内重新写了一部史诗巨著。《乱》除了借用《李尔王》的故事架构外,在故事细节、人物刻画、艺术形式等方面均与《李尔王》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以上的不同,最终是因为两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不同。
《乱》专注于挖掘人性的丑恶,并反讽主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讽刺了理想主义;而《李尔王》除挖掘人性丑恶外,通过理想化人物考迪利亚的塑造热情的歌颂了人文主义,在肯特身上也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李尔王自身也从一个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个仁爱的、同情人民疾苦的人文主义者。
为了更专注的挖掘人性丑恶,并讽刺理想主义,黑泽明做出了如下改编:
1、全片最大的改动即删除了葛罗斯特及其两个儿子爱德伽、爱德蒙的支线剧情,并加入了与爱德蒙有些接近的角色枫夫人,因文化因素所限枫夫人作为女性,不可能像爱德蒙一样独立自主做坏事,她只能利用男人,从而使得剧情更加紧凑,矛盾更为集中;
2、主角背景不同:《乱》中有交代秀虎背景,他出生在一座小城,征战多年、杀人无数、不择手段才得以统治一国,以下克上发迹的他是见识过人性丑恶的,却理想化的相信把实权交给儿子后自己的地位依然可以保持;《李尔王》中没有交代李尔王的背景,李尔王只是一个封建国王;
3、故事起因不同:《李尔王》起因于考迪利亚不愿像两个姐姐一样对李尔王阿谀奉承,被李尔王剥夺继承权,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而《乱》起因于三郎告诉父亲秀虎真相——你自己就是通过以下克上不择手段而发迹,怎能相信儿子在得到领土后还会乖乖服从你,三郎深谙人性,认为主流价值理想并不能约束人的欲望,从而忤逆了相信主流价值理想的秀虎而被剥夺权利。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尔王》歌颂人文理想,而《乱》讽刺理想主义;
4、矛盾更加尖锐:《李尔王》中高纳里尔与里根的军队并没有直接进攻李尔王,她们进攻的是考迪利亚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只是李尔王恰好在军中而已),名义上是两国战争;而《乱》中太郎、次郎亲自率领军队直接进攻父亲秀虎,并放火烧城,企图逼迫秀虎切腹;
5、所揭露的人性更加丑恶:因文化原因,《李尔王》中高纳里尔与里根不存在从属问题,二人在李尔王问题上一直很团结,直到最后才因争夺爱德蒙而相互残杀;《乱》中因文化原因次郎从属于太郎,能力方面次郎却强于太郎,一开始就为争权夺利埋下了伏笔,后来次郎在与太郎联合进攻秀虎时,直接就地杀了太郎,并夺取了太郎的位置与妻子枫夫人;
6、艺术手法不同:《李尔王》大量借助自然意向,比如李尔王发疯前的暴风雨,搭配着大量台词,与李尔王此刻复杂矛盾的心情完美结合,李尔王因自己的刚愎自用专制独行得此命运;《乱》则借助现实意向,秀虎战败于自己发迹的三城,城池在燃烧,秀虎却一言不发,自己以下克上不择手段发迹于此,却因儿子们的以下克上不择手段终结于此,秀虎因自己对人性理想化的信任而得此命运,此时无词儿胜有词儿;
7、悲剧手法不同:《李尔王》中考迪利亚带来了法兰西军队,并与李尔王、肯特等人会合,正在观众充满希望之时却不幸战败被俘,在观众紧绷着心的时候又被爱德蒙处死,使人不禁悲叹;《乱》中三郎的军队在一次酣畅淋漓的战斗中大获全胜,正当观众兴奋之时三郎却突然被狙击而死,剧情直转急下,令人感慨造化弄人;
8、结局不同:《李尔王》虽然是悲剧,李尔王与考迪利亚都死了,但最后爱德伽、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等正面角色都还活着,这个结局给人以希望,作者以希望的结局表达了人文主义理想;《乱》也是悲剧,不仅秀虎、三郎死了,最终诸侯军队在城中各种混战,这个结局给人以失望,甚至绝望,作者以这样的结局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讽刺及对现实的尊重。
最后,《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通过类似《李尔王》的故事架构,充分融合日本古代的历史与文化,针对《李尔王》的一个思想内涵不断深挖,并讽刺了主流价值理想,充分表达了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在想,如果三郎跟秀虎最后还活着,三郎统治了这片土地后,即便是深爱父亲的他还会继续保持父亲的地位吗?
6 ) 乱
这是我第一次看黑泽明的作品,绝对的动机不纯。我一点都不否认是因为野村才会想到要看这部电影的。对他已到有些痴迷的程度,但除了ONMYOJI1和2,现在的我也只有“乱”可以看了。尽管如此,真正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努力排除杂念,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尊重吧。事实上这也并不难,电影本身已足以让我心无旁骛了。不专心的只有开头的一点点。屏幕上打出演职员表,我立刻被吸引,顾不得那略有些凝重的气氛,只一意等着那个名字的出现。终于,TAKESHI NOMURA,1985年,他还叫武司的时候。
我没有拜读过King Lear,无从判断黑泽明把原著的精髓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故事本身来说,也并不能说是特别的吧。尤其在经历那么多朝代的中国,轼父轼兄,谋权篡位的多不胜数。人类的心智是极其容易被迷惑的。但从其他方面看,演员、音乐、服装、场面来看,无一不是好的,更有一个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导演,于是成就了一部好电影。
所有之中,最震撼的还是演员。尤其有三。
饰男主角一字文秀虎的仲代达矢(Nakadai Tatsuya)是我完全不知道的演员。据说在日本是和三船敏郎地位相当的著名艺人,出演过黑泽明的不少电影。在google上搜到2002年的一部《白狗和华尔兹》,由他与若村麻由美(Wakamura Mayumi)主演,是带着淡淡温情安静的电影。看剧照,是和蔼的老人。这于我简直是不可想像的。在“乱”里,一开始我就被他吓着了。先是野猪的奔跑,杂乱的马蹄,毫无预警地,他突然出现,举着弓,眼神凌厉逼人,直直盯着我,手中的箭几乎要射穿屏幕,直入我心脏。我已经做了点心理准备的,买的这张DVD是黑色封面,红色的字,然后就是这位已经疯狂的老人,左手抬起指向前方,张着嘴,皱着眉,看向天空。我尚未直接看到他的眼,却感觉一种巨大的悲哀扑面而来。他的确很不幸,可我看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哀伤。在历经那么多年厮杀,导致那么多族灭亡之后,他居然还想要安渡晚年,这未免也太可笑了一点。当秀虎被儿子驱逐、袭击,在三城的塔楼里,子弹与箭在他的面前飞射,他就那样坐着,两眼圆睁。那一刻,他的心里想的是什么?突然惊醒,他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想切腹,居然,没有刀。他的刀已经老锈,想要用来自卫的时候却断了。最后,唯一爱他的三子也因他而死。两个人在马上说着话,很开心地,要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就父子说说话。一声枪响,三郎便倒下了。
剧中一女子,谓之“枫夫人”。其族为秀虎攻打,其母于一城塔楼之上自缢于其面前。她满怀愤恨,毒辣异常,先使大郎驱逐其父,再用其色使二郎杀原配“末”,最后又怂恿二郎不顾可能挑起战争的危险暗杀三郎。虽然她也难逃一死,但目的已达到。伤其族者亦不得好死。这个角色由原田美枝子(Mieko Harada)饰演,气势分毫不差。特别是借献头盔之机威胁二郎一段,直看得我心惊肉跳。这样一个女人,大郎、二郎这种凡夫俗子自是奈她不得的。
现在,该讲讲“鹤丸”了。不带任何私心,他演得很好。鹤丸这个可怜的孩子,以失明为代价才能够卑微地生存在世上。破败的木屋,不需要灯光,只有木笛为伴。他声音颤抖,隐忍悲戚。他为秀虎吹奏的那段旋律凄厉刺耳,悲伤如箭一番入我肺腑,疼痛难当。虽然隔了那么长时间,但看过了现在的他,再去看鹤丸便无任何突兀之处了。声音尽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却一听就可以辨认得出的。炭火的红光之中,他苍白的脸,尖瘦的下巴,小巧的鼻子,这就是少年的野村啊!他起身去拿被褥的身姿,他拿出木笛来吹的手势,他那修长白皙的手指。我只能轻轻地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切。我很想知道,参与这样的一部电影,与被称为电影沙皇的黑泽明在一起相处那样一段时间,在年少的他心里留下了什么呢?
电影的最后,三郎的手下抬着秀虎与三郎的尸体在黄昏的荒野中渐行渐远。江山易主,又是一个新的时代了。这些我并不关心,我只想着那个孩子。废弃的城楼上瘦弱的身影,他敲着细细的竹竿无方向地走着,几乎要摔下去了,大惊之下,姐姐“末”留给他的佛祖画像也遗失了。从此,他真正什么都没有了,天地之间,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http://www.blogcn.com/User8/zhubabe/blog/2589074.html
因为是日法合拍,黑泽明可能需要让自己看上去更国际化一些,此片可能是基于对莎剧《李尔王》《麦克白》和《哈姆雷特》的整合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又受到日本传统戏剧的影响,人物脸谱化倾向很重,肢体僵硬,台词文学性强。黑泽明改编的思路也还是他一贯的思路,即通过双线并行来体现戏剧张力。比如片中以男性秀虎父子四人所代表的权力与伦理的永恒矛盾;及以女性枫夫人、末夫人为代表的复仇女神与圣母所产生的人性张力。但可能是要表达的东西过于庞大了,后半段的叙事稍微弱了一些,特别是秀虎被破城失兵败后,那种神经质的疯狂和绝望表现得比较苍白,三郎的仁义与末夫人的虔诚也显得比较程式化。当然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恶的表现力总是强于善的表现力。无语问苍天对比起那张落在泥地里的菩萨像,多少还是做作的。
(写了论文的影片总是很难评价)我觉得伟大的影片有两种,一种是以无比的力量打开你的思想,另一种是以无比的力量关上你的思想。这个片属于极少数的后一种。
電影中利用遠、中、近景的剪接切換鋪排,醞釀出一觸即發的氣氛和磅礡的氣勢,是黑澤明電影中最具臨場感的一部。
1.烽火连天,人间即地狱;2.黑泽明的镜头下渗透出一股强烈的悲剧感,那是无法挽救的命运。
黑泽明一贯的宏大的对人性深度的思考。权位、利益、欲望、女色、人性的贪婪,在这历史战争中最本质而纯粹的体现出来了。而东方电影能够如此深刻而长久的诠释东方历史人性,黑泽明无疑是大师。剧本台词扎实有力,中远景的风景辽阔壮丽,场面宏达,配乐自不用说,一贯的黑泽明的惊艳!8.8
4k修复,彻底看傻。太狠了,大师请收下我的五体!!!
一部伟大的杰作,4K修复重映感觉是满屋子的人在30周年的台风天里朝圣。索经老总M.Barker带着无限的崇拜和怀念说, “每一帧胶片都出自这位70+老人的手”。黑泽明的莎翁改编让人更加领会到一部经典拥有跨越种族和语言隔阂的普适性,最后一个镜头真是太震撼了……
#重看#siff@大光明;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乱世枭雄如鬼魅附身般形销骨立,金戈铁马血肉炼狱,质天疑地神佛哭泣;猎猎旌旗响,墙头大王旗,中远景开阔,气象万千,山河浩气;颜色丰富层次分明,视觉盛宴,修复极好,“天空真美丽”联想到《等云到》里关于拍摄的等待。
黑泽明晚年的史诗巨作。1.根据[李尔王]改编,结合日本战国背景与佛家世界观,将权力与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2.导演称本片为"上苍俯瞰纷纭的人间世事";3.中景远景和固定镜头为主,保留舞台剧的心理距离;4.浓艳的色彩与精湛服装和布景,极具表现力;5.凄厉哀婉的长笛;6.滚滚浓云,血色残阳,孤绝盲者。(9.0/10)
黑泽明的色彩、构图和调度之精微,是毋庸置疑的,但节奏拖沓,匠气太重,毫无原创性可言,这都是喜欢此片的人必须要承认的悲惨事实。我要像骂张艺谋一样骂他,因为他对西方的旨趣简直就是跪舔。而他的核心价值又实在是太幼稚了。不过他为女人祸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这点还不至于被骂得很惨吧。18.12.15 重看。声音里面有大玄机!每次提到天堂,就会有回音,设计可以说是相当精细了。动作设计程式化,制造出很强的时代感、仪式感和寓言性。
日本版《李尔王》,爱恨阴谋是分不开的。色彩华丽画面精致确一样非常大气,这几年国内一窝蜂的悲剧古装电影跟它比就是个蛋。
女权者万不可看黑泽明,他镜头里女人形象不是蛊惑人心的祸水就是没用的累赘,十足的大男子主义。鹤丸居然是19岁的野村万斋,可惜几乎没有露脸。
流动的天空中静止的云,浮动的花田,染血的城池,被悲伤震碎的晴空。黑泽明给莎士比亚的篇章写下了奇妙的注脚。仇恨与野心一手策划的天命难为,面对哀凄与良善却依旧人心难测。要说疯的何止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城,骄傲的君王登上了绝壁。滚滚而来的是人世的酷刑,只留他孤身一人受永世折磨。
枫夫人用刀抵住二郎脖子,然后威胁,进而要求,然后亲吻他脖子上血痕,进而做爱,最后漫不经心的一边捏死地上的蛾子,一边哭泣着要他的杀夫仇人给他封赏正室的位置。女人啊~
这是一部足以载入日本电影史册的巨作,黑泽明用经典的剧本拍出了令人震撼的故事。全篇中华丽的造型与化妆布景,实在是匪夷所思,在当时的年代绝对首屈一指。如果说影武者中还差些什么的话,仲代达矢的表演在这部片子中达到了顶峰,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爆发力。影片中对于权利与人性的剖析淋漓尽致,让人不寒而栗,悲壮感来自于内心深处。并且很好地诠释了“红颜祸水”的意义。从时间和制作水平上来讲,可以和《影武者》并称姊妹篇。
真是被折服了,我太喜欢电影中的色彩了,黑色、红色、蓝色、黄色,浓郁苍劲,让我想起鲁迅小说的那种质感,如果《铸剑》由黑泽明来导,再适合不过了。父王秀虎形销骨立地站在荒原之中,大风吹乱发,我想到的不是李尔王,而是屈原。这个演员也好适合饰演屈原,感觉是形神兼备。
Finally, we are left immensely but comparatively unmoved by Ran
“在最乱的时代发疯才是正常之事。” 前一个小时的节奏和气量被震撼的不能动弹,电影的颜色与叙事如此合为一体,一副完美的史诗彩墨画卷!(第二部黑泽明,倒数第四部北影节)
同是史片,為何黑泽明就能拍得如此詩意如此智惠?
【B+】简直感觉自己看的是莎翁剧,最喜欢的角色是狂阿弥。英雄里老先生在乱箭中写字那个场景原来是从这里借鉴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