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杀手总动员
杀手总动员。吕克贝松特有黑色幽默风格的上乘黑帮片。
口无遮拦的台词刺激过瘾:“我保证到时候院子里会热闹得像妓院一样!”
女儿不仅长得像布兰妮,而且被男同学邀请的情节就是《piece of me》里的歌词:“我从17岁起就是个美国梦女郎···你想知道我的点点滴滴吗?你想知道吗?”恰好与剧情一一照应:为了躲避追杀他们伪装成美国搬来的家庭;恰好女儿今年17岁。
其中描写爱情的片段温馨动人,黑衣人在窃听器里偷听到代课老师拒绝了女孩,“真可怜,她今年才17岁。我真想揍那小子一顿!”
“人至贱则无敌”在黑帮中应该是“人至狠则无敌”,可偏偏他们一家在后面都暴露了自身的弱点,才为引来杀身之祸做了铺垫:父亲想当作家,母亲去教堂忏悔,女儿遇到了爱情,男孩的诗上报更是导火索。
欲金盆洗手的家庭终于还是无奈地再次搬家······
2 ) 去你娘的黑色幽默!!!
之前看过预告片,异常火爆和吸引人,老戏骨+家庭题材+黑帮主题+喜剧背景,很令人期待,不过在我看完之后我只想爆句粗口:去你娘的黑色幽默!!!
这其实是部悲剧。
片子前半段企图通过轻松的氛围来掩饰,这一家人的生活似乎正走向好的方向,例如父亲开始反思人生写了部不断美化自己的回忆录,母亲尝试融入周边家庭开party ,女儿谈恋爱,儿子混学校,但是本质是掩盖不了的,这真的是部令人绝望的片子,虽然表面涂着一副我是黑帮题材家庭喜剧的外表,但本质却是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片子简直就是个亚文化圈融入主流社会失败的绝佳例子,黑社会的父亲无法控制的暴力行为,母亲无力承担的精神压力,女儿通过爱情来麻醉或者说是支撑这种扭曲不正常的生活,儿子通过带有原罪式的方式来适应生活。他们简直都负能量收集器不断的积蓄负能量,假如没有杀手的追杀他们也将因为无法处理这种种矛盾而崩溃。例如,女儿自杀,儿子离家,母亲崩溃。这个家庭看似和谐却是以最脆弱最无奈的维持着,这令人心寒。
当然一家人也尝试去改变,父亲尝试去不用暴力先沟通但发现暴力却更有效,母亲求助宗教去做忏悔却神父所拒绝,女儿奉献灵魂和肉体去爱但是遭到了渣男最后打算自杀,儿子妄图用旧有的黑色的方式去融入遭到正常社会的反扑,这个从黑帮圈子里出来的家庭终究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和主流圈子,黑色的原罪一直围绕着他们,态度粗暴的FBI,原组织的不断追杀,内心的压力,过去粗暴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让他们这个家庭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片头一家人是狼狈而来,片尾是一家人狼狈而去,生活还得继续,但所有人似乎更加绝望,一切到头都是空。片尾没有说一家人会去向何方,但我想他们的生活还是会像这样,尝试适应-挫折-继续沉沦继续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除非帮派彻底被铲除或者他们被铲除,否则平静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触不可及的。
这个结果令人失望,对于乐意看到happy ending的我来说是绝望。所以,我很讨厌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就像一块包着鲜艳糖衣的药丸似的,当糖衣溶化后留下的只能是让难以下咽的苦。
最后,去你娘的黑色幽默。
此致敬礼。
2013.12.19 am 1:39
3 ) 黑帮大佬
一位黑帮大佬为躲避追杀,拖家带口东奔西走。
一家人很有个性。
老爸尝试心平气和地和管道工人沟通、和市长沟通、和工厂职员沟通,要么被敷衍,要么被鄙视,最后用暴力调教一下,家里水质污染的问题就解决掉了。
老妈也耳濡目染带有黑帮习惯,但还是经常跑二十公里远的教堂,甚至被一位神父说服忏悔,神父听到她毫无保留的忏悔后像驱赶恶魔一样赶走她。
当暴力发生在有趣的人的身上的时候,才是一件有趣的事。比如,当傲慢的水管工敲诈老爸,并问他的职业的时候,老爸说"I wiil show you",就直接拿球棍对水管工一顿乱打,打折了球棍,还很有生活气息地说”还没完“,接着找到一个铁锤敲下去,还在想着自己是好人,因为”我不会无端制造痛苦,我若施暴,一定有好理由“。然后送水管工到医院,等医生把水管工包得像粽子一样躺在床上的时候,对医生满口编造水管工是如何跌下楼梯造成二十处骨折的、修管道的锤子是如何砸到他自己的。anyway,一件事情的意义,是从做这件事情的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有个性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体现出自己的风味。
4 ) 别惹我
听见《别惹我》预告片的配乐响起的时候,我就乐了,多带感啊,仿佛就看见了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跳着爵士舞举着酒杯向你走来,嘴角还带着那丝独有的坏笑。
不过最后记住的是史上最性感的猫女米歇尔·菲佛,看她戴着墨镜走近镜头,身后的建筑物在大爆炸中轰然倒塌,米歇尔微微一晃,然后迅速恢复微酷的状态,继续若无其事的前行,酷毙的性感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四散开来。
除了两位巨星,还有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汤米·李·琼斯和新生代性感偶像迪安娜·阿格隆,前者同样是老戏骨代言人,除了演技没话说,冷幽默也是自成一派,还记得黑衣人里的他吧,不得不说黑衣人3里他只在“史皇”威尔斯·史密斯身边昙花一现后,电影的魅力也打了折扣呢;后者是好莱坞新崛起的性感偶像,《欢乐合唱团》里的最美校花,新一代的金发尤物。
这样巨星与新生代、实力加偶像的搭配,应该也是电影的野心之一吧,是要把男女老少影迷朋友一网打尽的节奏啊。
剧情简介则和预告片的配乐一样,黑色幽默感隆重来袭。一家人都是黑帮或者说都有点黑帮脾气的一家四口改邪归正转做污点证人,并接受了警方保护,然而脾气暴燥的四人和邻里相处成了一大难题,在辗转北美之后,四人迁到以浪漫出名的法兰西,在这里,他们能如愿过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么。在法兰西的开始,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老爸开始融入普通人的社会交际,女儿、儿子全新开场的青春校园,老婆穿梭在超市与厨房,黑帮、青春、家庭伦理看上去就和和谐相处,但结果,哈哈,当然是各种离奇事件接踵而来,在啼笑皆非中,一家人驶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样的剧情有没有让你想起导演吕克·贝松编剧的《的士速递》系列,或者黑色幽默片的经典《两杆大烟枪》,冷不丁的反转,意料之外的展开,再加上火爆的动作场面,足以让你乐呵乐呵加肾上腺素分泌加剧。
当然,安娜·阿格隆在预告片里惊鸿一瞥的眼泪,让老云突然想起吕克·贝松那部经典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莫非意味着电影其实还有一段感情戏,还有着笑过以后的反思,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赚大了。
5 ) 老大的后现代生活——品《别惹我》
笔者对于法国电影一直以来都敬而远之,甚至对整个欧洲电影都是如此。在被好莱坞大片轮番轰炸之后,已经不太静得下心来欣赏别有一番风味的法国电影了。然而法国电影又以其无可替代的地位屹立世界影坛。吕克贝松就是笔者为数不多的能叫得出名字的法国导演。
笔者对于这位大导演的印象仍旧停留在他大名鼎鼎的《杀手莱昂》和非典型科幻大片《第五元素》。这位号称只拍十部电影的名导演,已然食言,然其亲自执导之作品,依旧屈指可数,他更多的是充当编剧或者监制的身份。
无论是道地的法国电影,还是披着法国电影外壳的好莱坞电影,吕克贝松的个人印记或者说是法国电影的印记总是那么明显。就拿这部《别惹我》来说,同你看过的其它好莱坞黑帮电影完全不同。虽然电影中有很多向好莱坞暴力美学和黑帮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致敬的成分,然而电影的关注点,却不在黑帮斗争,而是黑帮老大的寻常生活。
从电影剧情的角度,比起黑帮家族,别惹我这个片名真是翻译的恰如其分。本片讲述了被证人保护计划弄得四处避难的纽约黑帮老大弗莱德一家,在融入法国当地生活中的种种趣事。不仅仅是法国和美国的文化冲突,也有黑帮老大和普通人的背景冲突。弗莱德各种看邻居不爽,却又苦于被负责保护和监视他的FBI探员束缚,只好在心理意淫一下如何整治邻居,或者用尽手段背地里做点坏事。
弗莱德一家子,真是让人不省心。弗莱德的妻子玛姬到了新家的第一天,就因为超市收银员对美国人的冷嘲热讽炸了这家超市。弗莱德打坏下水道修理工,收拾化肥厂老版,最后还炸掉化肥厂的排水设施。而这家人的两个小孩更是青出于蓝,瓦伦一到新学校,就用尽敲诈勒索贿赂等各种黑道手段,将学校中被校霸欺凌的人拉到自己的阵营,还和一个搞黑市烟草贸易的学生瓜分买卖。而贝尔则教训了想勾搭她的不良少年,偷她东西的女生,最后还和一个数学代课老师坠入爱河,虽然这段爱情以杯具告终。
本片并不是用一种流水账的形式来叙事,而是通过弗雷德写回忆录的方式来讲述他的黑帮生活。而他的两个孩子的校园生活则成了弗雷德年轻时候叱咤风云的折射。校园恶霸文化不就是校园中的黑帮文化吗。
在影片的后半段,弗雷德已经不满足于写写回忆录了,他借当地的电影协会放映马丁斯科塞斯经典电影《好家伙》的机会,装作谈论电影讲述的纽约黑帮文化,向人们讲述他自己的黑帮生涯。戏里戏外都是人生。
唯一遗憾的是,影片最后的枪战戏过于简陋。
通过本片,笔者对于FUCK一词,有了新的认识。正如外国人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中文中“加油”一词,因为这个词语包含了各种语境下的不同含义。而FUCK这个词语竟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弗雷德不论在何种情境下,高兴或者恼怒,都只用FUCK来表达情感。看来英语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啊。
整部影片表现的相当幽默,观影完毕让人心中愉悦。这就是法国幽默文化的功力了。就像笔者以前看过的一些法国老电影,他们的幽默是语言的幽默,生活的幽默。并不需要故作浮夸的动作或者表情,甚至是极力搔首弄姿,更不需要低俗和下贱,一个简单的情景一句机智的对白一种略微夸张的举止足以让观众会心一笑。很多喜剧电影,诸如《泰囧》或者《澳门风云》,并不能真的直达观众内心,也许他被逗笑了,但仅仅是帮他活动面部肌肉罢了,他的心里也许并非真的有一种长久的愉悦感。
影片结尾,弗雷德一家人又踏上了转移的旅程。他说他的回忆录跟着被炸毁的房子一同化为烟尘,他又得从头开始写他的人生回忆了。这也许不只是电影中角色的独白,可能也是本片主角罗伯特德尼罗想要表达的意思。
生活如此多娇,还有大把大把的未知需要他去探索,现在就开始写回忆录,是不是太早了。
6 ) 影评:这个家庭很暴力
≪别惹我≫,不要小瞧这一家子,他们一家四口几乎各个身怀绝技!曾经的黑帮头子会因为生活琐碎事找政府出气,老婆会注视你的一举一动。女儿会对耍流氓的男同学绝不手下留情,儿子在发威时更会让你尤为震惊!这么暴力的一家人,实在不好惹!配音,长影继续超常发挥每个角色几乎神贴合。总之,值得一看。
7 ) 大佬家也有难念的经
无恶不作的黑手党大佬接受证人保护计划,举家搬到诺曼底过起隐居生活。水土不服、情绪压抑加上年龄暴动,驱使他们——干起了好事!犹如超级英雄般,他们行侠仗义,看得大快人心。那些无法无天的地头蛇们——污染环境的无良企业家,装腔作势的水管工,校园的小恶霸和小碧池们,是时候吃点苦头了。这个故事构思相当出彩,影片苦短,好多料浅尝辄止,学校逼走儿子,女儿恋爱,都几笔带过,本来可以谱出精彩乐章的。也许更适合处理成电视剧,闪回中穿插过往的黑道生涯,暴躁并诙谐着。
前面大半截故事都是这种黑帮老手摆平门外汉的一边倒,三下五除二搞定,暴力指数达不上标。导演只得多次安排老罗面上忍气吞声、内心暴虐对手的老桥,隐姓埋名中,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化作他的惨然一笑,笑里满是利刃。下回看到有人对你这么笑,赶紧道歉的好。
这片子挺古怪的是,有好几层不同亚类型片的底调。一双儿女大闹校园,是青春残酷喜剧,老罗和米姐的互动宛如经历中年危机,一家子与敌对帮忙的斗争,又像一出科恩兄弟的老派黑帮片。交替着演一通,像拽着观众在不同的时空里晃荡,到最后汇成一股线时有点拧巴。造成这份错乱感觉的不止题材,也有选角原因,两代人年纪差距过大,父亲年过七旬(从老罗的装束看他一点也没有扮年轻的意思),儿女还在青春期,爷孙辈才说的过去。
既然是黑帮分子,伤天害理的事情肯定没少做,于守法公民,想说爱他们不容易。影片虽对过去只字不提,但米姐忏悔后,神父的表现已说明一切。这老夫妻俩弄断过的骨头估计够搭一副霸王龙骨架,双手沾过的鲜血能让献血车歇业好几年。“十条规则”的闪回画面,让我们一窥黑道生涯的冷酷喋血,却成为老罗辩白罪行的理由。这大概每个黑帮分子都会做的,即便再十恶不赦,总会固执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或是被逼所致。电影也认可这份自我开脱,反正对于观众来说,只见他们杀黑帮暴徒,教训不良分子,简直是当代罗宾汉,当然不反感,反而鼓掌叫好。
这个黑帮家庭也有所有家庭都有的问题,年龄差距大,代沟严重,搬迁频繁,令矛盾益发严重。餐桌上为几句脏话就闹的不可开交,禁止子女爆粗的父亲对fuck一词顶礼膜拜,夫妻虽共享同样旺盛的暴力因子,却互不认同对方的做法,一对子女也有各自青春期的叛逆困扰。一家子貌合神离,正面临分崩离析,突如其来的外敌令他们瞬间凝聚,爆发出求生和互救的小宇宙。《黑帮家族》——黑帮不是关键,可以无碍的换成骗子、劫匪、杀手等等,家庭才是核心元素。影片用了很长篇幅描写家庭争端,却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搞定强敌,吕克贝松挂个动作片的招牌,看点却不在动作,就像他曾经在《杀手不太冷》里做过的那样。
成名演员但凡和某类型角色捆在一起,免不了被恶搞或自我恶搞。老罗演了一辈子黑手党,老了向自己致敬,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必不可少。一听他们要放美国电影,我脑中就跳出各种黑帮片画面,最后真没叫我失望。所谓人戏合一,没有比这一段更精准的阐释。观众的银幕上下,电影里的银幕上下,所有时空的局限都被打碎了,映后老罗娓娓讲起“那些年,黑手党的真人真事”,进一步搅浑了真实和虚构,因为众所周知选的这部电影,本就以取材真实的黑手党故事而著称。直到最后,电影内外的观众都稀里糊涂的相信,老罗演的就是他自己。(文/方聿南)
8 ) 美国家庭的霸王(硬上弓)行动
今年看的第二部另类家庭题材的电影,上一部是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的冒牌家庭。两部电影同样是一家四口,本片还多了一条狗狗,显然是更典型的西方家庭标准配置。
这么一个乍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习惯,如同本片的中文别名揭示的那样——“他们全家都是黑帮”。这本也没什么,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但问题是由于一家之主的德尼罗做了污点证人导致自己的老大入狱,这一家人为了逃避老大党羽的追杀而接受了FBI证人保护计划。然而这我行我素的一家人无论是搁到哪个社区,都与之格格不入,于是在一个地方呆不到三个月就得搬走。搬来搬去,大美利坚似乎都没他们的容身之地了,于是这一家子便效仿69年前的美国大兵们(其实这里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把年份差值精确到个位的必要性),从诺曼底登陆到了法国,在异国他乡开始新生活。
当然,就算是身在异国,这一家子也还是不改自己的秉性,一意孤行的坚持原本的行事方式,强势的为自己的生活杀出一条血路。更何况,到了法国这么个全民都被设定成了一遇上讲英语的人就会百分百秀优越的国家,抱持着“你要是不装逼我们还可以做朋友”的善良愿望的一家人也就更不愿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一双儿女都继承了父母良好的黑帮基因。姐姐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手下绝不容情。弟弟则具有极强的情报收集能力,同时还具备帮会头目所需的政治手腕。这么两个狠角色轻而易举的就制霸了所在的中学。
妈妈除了第一天炸毁便利店外,其实也无甚出格举动,她就像是每一个家庭的女主人一样,秉承着“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来,我下pasta给你们吃~”的人生态度,过着如普通家庭主妇一样的生活,时不时的还去教堂为家人祈祷,希望这一次能一切顺利,全家人可以安顿下来。
爸爸是个有着非凡语言天赋的人,他能用f*ck这一个词来表达所有的意思。不愿浪费自己才能的他决定开始自己的作家生涯,处女作就写一写自己的回忆录。如果让我来给这本书起名字的话,我大概会叫它《美国往事》。
离这一家人不远还驻扎着三位FBI探员。两名手下与这一家人的感情很好,女主人时常做饭款待他们,然后再一起吐槽法国人的饮食习惯。而作为长官的汤米李琼斯则与德尼罗针锋相对,一个认真监视,另一个则总想搞出点事情来。
爸爸的写作事业被另一件事给打断了,家里的水管出了问题,他必须像其他普通的一家之主一样,把事情摆平。这显然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情,于是只好请人来摆平,然而这些来摆平事情的人最终却都被爸爸给摆平了——以他的性格,怎么能忍受这些法国佬的倨傲,于是从水管工到物业公司经理再到河流上游化肥厂的管理者,一个个都遭到了他不同程度的调教。他这么溯流而上,用霸气十足的霹雳手段完美的履行了一家之主的职责,于是,整条水管都清净了。
可惜一切却并不都是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家庭成员们都遭遇了不同的危机——虔诚的主的信徒妈妈向神父告解,毫无保留的谈及自己过往,结果神父听完之后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直接把她给屏蔽了。儿子在学校里叱咤风云被信[哔]举报了,虽然政治手腕高超,却没有想到派人截[哔]这一招,眼看着在学校里混不下去了。最惨的莫过于大女儿,被法国学霸骗炮始乱终弃,几欲寻死。
这时仇家杀手追至,本来各怀心事的家人无暇他顾,携起手来共御外敌。一番激战之后,房屋被毁,一家人又继续战略转移,不知道下一站是哪里。
-------------------------------------------------------------------------------------------
本片的阵容还是挺靠谱的,三个实力派老将搭配两个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加上吕克贝松这名字听上去也算值得信赖,所以生日这天也没什么节目的自己就以本片来做消遣了。有的看过本片的朋友反映前面拖泥带水,我反而觉得本片是前面的部分好看些,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与这一家人异乎寻常的处理方式,这种冲突下碰撞出的喜剧效果还是挺强烈的。
本片的监制是马丁斯科西斯,与德尼罗是老搭档。二人合作的《好家伙》在本片中也得到了致敬,那一段还是全场引发笑声最强烈的的情节。两位大叔最密集的对手戏也集中于这一段,碰撞出无数火花。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笑点低,只是每次看到主角一家人施暴的镜头,我都忍俊不禁,似乎全场只有我一个人时不时的送出这些满含恶意的笑声。本片的镜头转换自然流畅且充满趣味性,印象最深刻的一例是,女儿与法国学霸干柴烈火之时,镜头突然转到餐桌前的老爸,高喊一声“f*ck”,一语双关,既概括了刚才一段剧情,又称赞了妈妈的厨艺。影片最后的独白也有点异曲同工,德尼罗说完最后一句“son of a b*tch”之后,一旁的狗狗十分配合的答应了一声。
本片最大的不足就是最后收尾实在太过仓促,虽然细细品来,这样安排也别有一番风味,但我个人还是更习惯于好莱坞传统的那种一家人遇到危机之后互相扶持,解决了各自的危机,每个人的信心都重新树立起来,这时最后的考验降临,然后大家再携手战胜困难,迎来大团圆结局。本片的安排是,由于最后杀手们来袭,各人无暇考虑别的琐事,只能先携手退敌。等到敌人被消灭了,虽然一家人又重新坐到了一起,但却各个都神色凝重,原本的心结没有解开,内心的压力反而更重了。所以本片的结局细细想来其实是挺苦涩的,能让我这种惯于看大团圆结局的观众聊以自慰的也只剩下乐天派到有点二乎的老爸以及懵懂无知的狗狗了。
结构方面的优劣恐怕每个人标准不同,但我要说最后决战大失水准,相信赞同我的人应该还是不少的。本来该是家里顶梁柱的父母二人,费了半天劲只解决了一个杀手,且搏杀过程也并不精彩。倒是一对还未成年的孩子,加上一条受了伤的狗狗,在大战时开了挂一般,瞬间就让敌人团灭。前面用心营造了一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可真正的决战却草草收场,观众恐难尽兴。本片最后决战之萎靡,不亚于去年上映的同是吕克贝松编剧的《飓风营救2》。最初看到本片时,期待的其实是像《赤焰战场》一样,一帮子看上去没什么战斗力的人,真正面临强敌时却如修罗一般,杀的昏天黑地,不但各展所长,而且还配合无间。
本片当中“无间”的只有主角一家子的生活。本片又名Malavita,在意大利语中既有“黑帮”又有“地狱”的意思。本片在豆瓣上的中文译名显然是更倾向于“黑帮”这个意向。然而全片看完,却觉得主角一家不停奔波逃难,虽总能死里逃生,但这种非正常的生活方式对人意志的摧残,就像活在无间地狱里一样。于是也难怪妈妈要靠去教堂祈祷才能获得内心平静;而女儿则几乎被这种生活逼疯,失恋的事情差一点成为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知Malavita这个片名是不是监制老马丁给起的,毕竟那部助他夺得小金人的电影就与“无间地狱”有关。如今合作过美版《无间道》的老搭档老马与小李又要出手了。今日这部《黑帮家族》散场之后,我一时起了贪念,想再蹭部电影看。正巧看到一帮人急匆匆进了另一个影厅,知道是又有电影要开场了,于是跟了进去。把前面的广告和贴片预告都看了一遍,好不容易正片开始,发现原来还是我刚看完的这部《黑帮家族》,于是便赶紧离去,也没心思再去其他影厅转了。这一番折腾,最大的收获是,把《华尔街之狼》的预告片看了两遍,现在我的胃口可真是被吊足了。
吕克贝松
美法文化冲撞最有趣,对老马丁的致敬非常可爱,冲突的设置和高潮堆积都很精彩。美中不足在于一切都浮于表面,哪个人物都挺有趣但都不够深入。
白额虎老雄风在,德尼罗老霸气在。黑帮+家庭+FBI题材,喜剧效果不错,可惜结尾打斗略显仓促,小鬼当家收拾坏人,不免落于俗套。7分。
看完以后分不清是用力过猛还是没用力,四口人各自的性格太套路了。有点失望,预告给的期待太高了。不知道会不会有导演剪辑版。
如今看到吕克·贝松的大名,总会不自觉的降低期待值。鉴于这位“只拍十部”的名导近些年惊世骇俗的表现,本片的水准可谓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真是难为您老了,故三星好评之。
结尾不够力。
看完发现:是吕克·贝松耶,这就解释了为啥故事小烂看起来还是赏心悦目的感觉
贝松,德尼罗加上汤姆,让我无法不去看试映,可惜啊,如果哥几个都年轻十几岁,就是另一个黑帮传奇。如今腆着肚子信手玩票的罗伯特也无法撑起这松松散散零零碎碎的家庭剧,还好年轻一代的表演相当抢眼,如果最后血拼杀手能再血腥曲折一酷到底,那还真对得起咱的期待。
吕克贝松电影的枪战情节、画面感、配乐、冷幽默都一如既往赞(《好家伙》段子尤其搞笑!)。但开场和结尾惊艳,中段叙事散漫凌乱,靠话痨段子支撑的毛病还是一直没变。作品依旧高水准,不能说失望,但作为吕克贝松的影迷总是不太舒服。
黑色、幽默和暴力,都差那么一点点。
3.5,甚好
前半段其实蛮不错的,爸爸列出来的十条证明自己是个好人真是笑喷了,妈妈炸掉超市的时候真是干净利落,弟弟用一个早上搞定了学校里三教九流,姐姐温温柔柔笑意盈盈地揍了咸猪手。还有最后面的一家的结局,不愧是黑帮家族,不愧是吕克贝松,看着真欢乐~
多年后又看了一遍。这片子看着尤其爽。老罗在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Goodfellas》,哈哈哈这不就是他自己演的吗?
【C+】有些浪费演员,一头一尾还算可以,中段乱七八糟演完了啥也没记住
感觉还是喜剧多一些,黑道什么的实在没感觉出来,无非脾气爆了一点儿;德尼罗不应该留胡子,感觉太软了,米歇尔也老了,完全没有猫女的妖娆了~·~
整片基本都是吕克贝松的恶趣味和冷笑话,这一家子的设置有些像2010年的《巴黎谍影》,美国碧池到了法国大肆破坏什么的,可看度还可以
吕克贝松这是一门心思玩好莱坞的思路啊,其实一半是致敬一般是戏谑,结果是还蛮欢乐,把黑帮片的故事喜剧化家庭剧化,甚至青春剧化和闹剧化,刚柔两方面的节奏很好看,以及相对应的剪辑也颇凌厉干净。音乐方面亮点也很多,几个场面戏风格华丽,都拍得相当好看。
太可爱了,一群老家伙,魅力是随年纪增长的呢!一边看一边笑;吕克贝松是导演,可马丁斯科塞斯是制片呢,俩人联手之作吧,各种致敬调侃让我觉得好温暖。每年好看的新片真是屈指可数,这部不给五星太委屈了
原来是个喜剧片,大概就是让黑帮过普通人生活的点子。不过确实有点普通了,尤其是结尾相当草率。配上这样的阵容,让人失望是难免的
完美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