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只有自己限得了自己的高
看电视剧《家》,自己就像剧中的觉新。
心中有爱却不敢争取,即便争取也不敢付出全力,矛盾着妥协,人生变成一场遗憾,最痛苦的是他。
不免顾影自怜,不止一次,还没起飞就被限高,遗憾着熄掉小火苗。
他的深思熟虑,比起两个弟弟的“年少冲动”,结局却是后者显得更理性。
生活不会“就这样”,生活是会更糟的。思虑过多是一种懦弱行径。
同样环境,同样教育,相似情况,只是因为更坚持,结局就全然不同。
也许不被看好,但终究只有自己限得了自己的高。
2 ) 家-吃人的礼教
原来就看过小说巴金的《家》,当时就觉得这部小说很好,充分反应出了一个封建旧家庭吃人的礼教。既残酷也温情。这次知道了又有了新拍的《家》电视剧,特别是知道主演是黄磊,陆毅,黄奕后就对此剧有所期待,觉得一定是一部高质量值得去看的佳剧,看后果然不错。每个人都把书中主人公的特色表现的很充分。每个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很饱满。
性格温和,有所担当,充分负责任的大哥觉新,由黄磊扮演,无奈,妥协,痛苦,接受,软弱,犹豫无助,内心孤独,善良,这些品质都集中于这一个人身上,使得这个人物异常丰富和矛盾。由黄磊塑造的觉新虽然软弱,虽然由于他弟弟们口中说他的“无抵抗主义,作揖主义”,从某种程度上断送了他所爱的女人的生命,可是同时又凸显了这个时代背景下,这个大家庭背景下他自己的势单力薄,他自己的委曲求全。心是好的,可是好心却没有成就好事。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不完全是他的错误,是那个环境,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于这个人物我还是喜欢的,毕竟好人是少的,毕竟不计较的人是少的。可是同时也得看到,不论什么情况下,一味的“好”,有时候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利益,自己亲朋和所爱的人的利益为基础的。所以要做好人,但不能软弱。
觉新二弟是觉民,觉民在书中还是在电视剧这个人物特色是最不明显的一个,从演员选择也可以看出来,不像黄磊和陆毅都是当红的明星,性格上也没有那么突出。在电视中这个人物的戏份相对也少一点。可是对于这个人物我却有更多的亲切感,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性格脾性更接近觉民。他是一个也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他没有大哥觉新那样容易妥协,和软弱,可是也没有三弟觉慧那样激进和不顾后果,愿意反抗旧势力,也对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有着自己批判的观点,可是却不会有当面的冲突,除非不得已,比如自己的婚事上绝不妥协,其他可以商量的事情他还是会迎合大众的要求。有所进有所退,有种春风化雨式的力量,要对抗就要有结果,不做意气用事的无结果的反抗。
觉慧由陆毅来扮演,这个人物代表了对旧势力彻底反抗的那种人,冲动,但行动力强,有爆发力,想要做就要做,不怕环境的阻碍,不怕所谓的礼数。只要他觉得对的,就要去实现。无所谓旁人的舆论主流。没有阶级观念。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纯真,率性。他就是破旧出新的代表,也是新的社会,新的制度的希望。无悔的青春是他追寻的目标,对这个家的深恶痛绝最终让他离开这个家,离开这种吃人的礼教。
其实三个兄弟各具特色,但都有其让人欣赏和喜欢的特质。
相对三兄弟来说,自然黄奕饰演的瑞珏和李小冉饰演的梅芬的教育学习意义就不是很大了,但她们两个是中国封建家庭里纯朴女性的典型代表,知书达理,温柔体贴。有自己的牺牲精神。都是非常具有各种传统女性的美德。而三个兄弟的表妹琴则代表了那个时代积极向上,渴望新事物,新变化的新女性。
总之,这部小说喜欢,也许是对名著的偏爱。也对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我也很有好感,这次看完,觉得还是制作精良,不仅更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家庭,也让人还是有所思索,有所学习的,对各种人的性格也有了更深的认知。对现在的生活依然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3 ) ~
有时候想想觉得,巴金写这部作品,看上去是从觉慧——原型也就是生活中巴金他自己——的角度看这个封建大家庭,实际上主角似乎是在说觉新。他暗暗地以这样的作品纪念曾经思想先进用于斗争但也鲁莽冲动的自己,同时祭奠自己如同觉新一般的大哥。祭奠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如同觉新一样万般无奈担忧心肠极好的人们。
演员选得很好。一开始颇以为黄奕不会适合瑞珏,看了才猛然发现,其实黄奕不适合演小燕子那种角色才对。演瑞珏这样温柔的大家闺秀,真是非常适合。黄磊如同以往合适那样矛盾的角色。陆毅也如同回到了海岩剧中那样的热血青年。
当觉慧坐船离去,觉新终于在岸边出现,表情复杂地如同家长一般地向他挥了挥手,去吧去吧。觉新的心里有些什么,是我们这代人无法真正明白和体会的了。忍不住替他心酸啊。
4 ) 弱化了背景强调了感情却没了人气
今天是元宵节,大家都等着早些下班回家捧上一碗热乎乎圆滚滚的汤团。但凡碰到传统佳节,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团圆”“家人”。前段日子电视台里播了《家》,一部我等了好长时间的片子。之前很期待,有喜欢的原著故事,有喜欢的演员(李小冉。黄磊)在其中,可才看了2集便觉得不对味。又见报纸上写导演的意图是要打造一部给当下年轻人看的悲剧爱情故事,让年轻人也爱上父辈祖辈追捧的名著,为了迎合当下的潮流,有意加大感情的戏份弱化了时代历史背景。SIGH,殊不知《家》中所有感情线所有矛盾冲突都是基于那个年代特定的时代背景嘛!诚然,高中时看《家》这部著作,也是当作爱情小说来念的,可读完全本才感同身受,没有处在当时抗日革新与保守封建礼教的风口浪尖上,高家兄弟的那几份情愫又何得以触动了好几代人,而那些儿女私情又跟当下日韩盛行的三角四角恋情有何分别。
对黄磊扮演的觉新也有些失望了,责任不在于他,还是编剧跟导演把握的主旨有了偏差。想当年,那个深夜吹箫的男子是如何叫人扼腕叹息又怒其不争的,如果不是他的怯懦,那两个女子也不会落到这番田地;如果不是他的妥协,他的暗中帮助,他的弟弟们又是如何脱离了这个封建大桎梏的魔爪。不知不觉,他竟成了整个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也有进步的思想,也有反抗的意愿,只是他背负的太多太沉重,于是他只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了自己的弟弟们的身上。这次新版本的电视里,并没有看到。
正好借来前不久刚辞世的孙道临老先生的散文集《走进阳光》,昔日孙老也曾出演过觉新一角并大获赞誉,散文集里有一篇他与1956年10月所撰写的《饰演高觉新的一点想法》,摘抄了些许经典语句,读过之后想把那个年代的《家》找来好好欣赏一下。
------------------------------------
高觉新是不是值得同情的?
我想凡是读过《家》这部长篇小说的人,对觉新和觉慧的性格都会有深刻的印象。觉新处处对旧制度让步迁就,结果不但自己得不到幸福,还害了自己所心爱的瑞珏和梅;而觉慧则是生气蓬勃地起来向旧制度宣战,在黑暗的家庭中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并且终于走上光明的道路。同是年轻人,为何对待旧制度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仅仅从现象上看,很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觉新所以到最痛苦关头还不敢反抗,那是因为他是懦弱的。从"懦弱"这一个概念出发来进行表演,无疑问是一条轻便的路。巴金先生点拨他:如果仅给观众一个"懦弱"的印象,觉得高觉新只是一堆槁木死灰,这种苍白物理的人只配遭受命运的这样残酷的惩罚,一切过错都只是由于他性格上的懦弱,那么,就不能使人从同情他、关心他的命运,进一步去追问这种性格、这种命运的社会原因,不能使人通过他的屈辱的行为来看出旧制度对一个青年的心灵的戕害,不能使人对摧毁人幸福的旧制度产生痛恨,那样也就会削弱作品的积极意义。
不错,觉新是懦弱的,但在这个令人厌弃的表面之下,有着一些什么样的痛苦和针扎呢?他同样有着真挚热烈的爱情,同样地憧憬幸福,但为什么到了紧要关头就不能坚持,最初简直想不到反抗,到后来则想反抗却又不敢反抗,终于葬送了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青春呢?作为演员,必须深入地探究这个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不孝”是个多么可怕的罪名,从小就培养起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操纵着他,使他自己也承认如果违抗严命,那真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永远见不得人!“长房长孙”这个责任,从他医生下起,就已经套在他的头上了。他早已在思想上承认自己对这个家的责任。正如同牛犊子一开始就被穿上了鼻锥子,再被牵着走的时候也就习惯了一样,他只能躲在屋子里啼哭悲泣,却想不到去反抗。
巴金先生在《秋》中这样讲到:"觉新忽略了制度,有时他还有意无意地去拥护这个制度。因为他以为他见过这个制度的美的方面,他的兄弟们或许不曾看到。"觉新从小就接触这种表面的“美”,那么他在感情上如何留恋这个家,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封建制度就是这样从思想感情,从生活方式上影响了觉新,尽管他和觉慧一起读过《新青年》,并且为那些热烈的言辞所感动,尽管他也厌恶虚伪倾钆,憧憬自由幸福,但对于他这样一个承认这个家庭的一切是不可改变的人,理想终究是理想而已,它是遥远而不可触及的。而在眼前封建家庭的现实中,就只能妥协迁就,只能采取无抵抗主义来对付一切。而且渐渐地,他也习惯了,封建的奴性潜移默化地占据了他的灵魂,直到他遭受到人生最大的痛苦时,才逐渐觉醒。
觉新的性格的形成也还有着其它因素,譬如他性情是温顺柔弱的。如果他是泼辣顽强的话,也许仍然可能采取出走或消极拒婚的办法。又比如说觉新是善良的,所以他才没有和其他人同流合污、勾心斗角,或骑在别人头上。但也正因为觉新是这样善良而又温顺的人,这样向旧制度妥协以求安全的人,还遭受了这样悲惨的命运,因此其遭遇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尖锐的控诉力量。通过觉新的受苦和挣扎,人们可以感受他在经历着怎样错综复杂的斗争,可以感受到封建制度的残酷,无人性,以至一个普通年轻人的求生的激情。
关于封建制度注定了要灭亡,关于只有斗争才有出路等等的说法是人们早已透彻理解了的。《家》应当为人们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旧家庭的生活图景,在那图景上特别凸出一群年轻人的爱情与苦痛,梦想与挣扎,死亡与觉醒,凸出那一时代青年人的剧烈的心的跳动,错综复杂的情感与性格。影片《家》应当在激起我们向一切恶势力抗争的决心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生活和人的复杂性,引起我们对生活和人作进一步的思考。今天,在我们的国家中,旧的吃人的制度已完全消灭,然而旧的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却仍旧会通过曲折迷离的方式来迷惑我们。因此,如果影片《家》能够和小说一样引导我们去更多的思考生活和人的复杂性,那对于我们社会的前进是会有很大的益处的。
-------------------------------------
排最后一句话,“如果影片《家》能够和小说一样引导我们去更多的思考生活和人的复杂性,那对于我们社会的前进是会有很大的益处的。”---如果2007版本的电视剧《家》不仅仅是一场悲情的风花雪月的话,如果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生活和人的复杂性的话,导演的初衷便达到了。
5 ) 很压抑
看完之后,心情真的很压抑``
觉新有点惨``
在封建和新文化的中间,他真的很惨
那个时代真的很杀人,杀了梅,杀了珏
看了很压抑``
6 ) 剧评
剧情一般,倒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可是台词对白就差多了。王毅李小冉王丽坤都很好。大表哥就一个表情两句台词就能演完一部剧。(一个表情就是把嘴撇起来。两句台词就是…我.我.我。第二句就是我对不起你)这是导演没有别的语言还是主演就只能演这两句。介于其他主演还不错.本剧最多评5分
7 ) 悲情有余,感觉不够
大一那会儿,整个中文系都在做文学解读。老师让我们在巴金的《家》、沈从文《边城》、茅盾《子夜》选一篇作品来解读。《边城》文本过于抽象化,《子夜》有些关于金融的方面不是我所感兴趣的,于是巴金的《家》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理由就是文本满简单的。读《家》那会儿,就觉得黄磊的气质很想觉新,懦弱妥协,却不得不说仍旧是进步青年。没想到黄磊真的演了觉新,就满心期待这部《家》。
还是要说基本还可以。《家》真的是一个特别简单纯粹的文本,也就是革命性特别强。所以,很多人都会不喜欢觉慧,因为觉慧是个过于简单的人物形象,冲动革命。陆毅演觉慧,我总觉有些老了,尤其和演觉民的演员相比,就愈发觉得不像这个形象会做出觉慧做出来的事情。至于其余演员,演琴的演员像韩国整容演员,李小冉演梅表姐,不够孱弱。
黄磊的觉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悲情有余,感觉不够。其实,导演将高家布置地有些过于精致,镜头感也过于朦胧,清晰度(也就是观众感受到的革命性)没有这样强烈。所以,我们大可忽略觉慧的愤青,像老太爷一样,会被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小孩子的瞎胡闹。而对于觉民的戏份,几乎是没有处理的,(我们大一那会儿觉民可是解读的关键点)觉民的性格徘徊在觉新和觉慧之间,其实这个人物的可读性是凸显的,只是这部家的这个演员不够大牌。
在艺术处理上,还是觉得悲情过多渲染了,这好似韩剧的表现手法。而本身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东西却是刻意地被忽略了,这样来重新阐释巴金的作品好像有些误区了。巴金确实预设了故事的悲剧,却不是在过多的花前月下,而是在那个时代之下,而本剧的时代就是老太爷,是整个四川省城,上海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总体觉得不够接近原著。
8 ) 中年废柴大叔以及准大叔的回光返照
从前段时间就一直在看最新拍的巴老的《家》。记得第一次看激流三部曲,还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段时间的我属于饥不择食型,基本是书就看。没办法,电视除周末外是属于违禁品的,所幸我家对于我看书这件事情一向放得很宽,只要不是太过的书,如琼瑶大婶的或是《金瓶梅演义》之类一律都是批准的。当时看最多的就是《家》和《斯巴答克斯》这两本,属于基本被翻烂型。但现在回忆起来,《家》还好点,另外一本已然没太深刻的印象,小孩子的记忆果然是不太可靠,也可能归于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难记及《斯巴答克斯》在当时应该算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的。像古龙的《武林外史》我就记得格外清楚,除第二本外= =!(我家《武林外史》是四册的版本,但奇怪的是我怎么翻都翻不到第二册,不知道被我那粗心的爹娘扔哪个旮旯里去了)
貌似越说越跑题了,真是个坏习惯啊。。。。。。话说这次新拍的《家》总体还算差强人意吧,黄磊演的是尤其的好啊,活脱脱一中年废柴大叔的摸样,算是把觉新给演活了。至于觉惠和觉民,我想只要看过原著的必然都会对觉惠抱着极大的好感,但是让陆毅来演实在有点不敢恭维。记得看第一集时,觉惠和觉民一出场我就想喷了,陆毅和饰演觉民的郑国霖站一起,明显就一准大叔模样,这俩人真应该把角色对换下。鸣凤说得好啊,三少爷就像那天上的月亮,恩,那脸盘儿真像十五的月亮啊~~~每次看剧里面觉慧热血沸腾的爆发,我看着陆毅就觉得像准老男人的回光返照。(我对陆毅此人无任何意见,纯粹就事论事)
当初看原著时,每次一看到鸣凤投湖和瑞珏去世都会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倍儿伤心。这次看电视剧还是没能避免,哎,真是破坏形象,我多少年没对着屏幕掉眼泪了啊!上次还是看东爱的时候了。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梅表姐的死,以及觉新的不幸遭遇,虽然我很同情,但却不至于每次看了就潸然泪下。可能是这两人都太懦弱太认命了,从来没有主动想过要去反抗,缺少了那种青年的热血。让人看了觉得他们生来就这样,从来没有年轻过的感觉,也可以说是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吧。而鸣凤和瑞珏让你觉得她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懦夫,不是傀儡。自然的会为一条年轻的生命受到这样不公平的禁锢和迫害而难过。
一部才21集的电视剧一直拖到今天才看完,主要是看到鸣凤被许给那老不死的那段因为知道即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惨剧就不想看下去了,一种下意识的逃避吧。
PS:看到鸣凤投湖想起之前刘心武讲红楼里林黛玉自杀时说我们要注意林大小姐是沉湖而不是投湖,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沉湖是一边把身上穿戴之物一件件脱了一边一步一步慢慢走到湖心,比较具有美感,是清清白白来清清白白去。投湖是扑通一声往湖里纵身一跃,干脆是干脆,可是很不符合现代审美。就很替鸣凤冤,虽说人家是一小丫鬟,但也不能禁止人家死得有美感点吧。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那“扑通”一声在那晚月黑风高的高家后花园里还是很有必要的。
悲~~~
縯員陣容絕了 沒有一場戲是多餘的 經典至極
反封建礼教的原作变成了悲情戏,现代化的不错,但剧作仍显拖沓
受不了那大家庭的压抑虽然都是熟面孔,可突然间觉得不认识了黄磊演的真好
与原著中大致上保持一致,还是改了很多细节以及一些人设的地方。例如瑞珏提出离开成全梅和觉新是当着梅说的,而不是大太太。这样人物的性格就更加立体和丰满。其他改动也大都有张冠李戴之举,不过无碍。梅和觉新在书中着墨不多,可依然看得人爱恨缠绵。演员选角问题不大,都正当其时,较好地还原了书中的大事件,也合理的给出了自己的价值观。李小冉的那种温婉动人的气质,为戏剧增色不少,哈妹的鸣凤怎么看怎么像四凤,黄大厨的懦弱形象看得人气不打一处来。本身原著其实写得不算特别好,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类似的悲剧上演,让身处大家庭的我,每每看到梅病故之后,都几欲泪下,难以自己。
封建氛围浓厚,薛佳凝黄奕给人惊喜。
长短适中,演员不错
黄磊年轻时候很适合民国风电视台,形象好,演技棒。黄奕造型蛮好看,表现出彩。
虽然原著是很小的时候看的有些记不清,但感觉剧本出入挺大的,黄磊的觉新演得最好最像,其他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也都演出了特色,难得的国产佳剧。大表哥和梅表姐的感情戏太多了,尤其到后面婆婆妈妈搞得太长了
配乐很好。黄磊的表演很到位。黄奕的表演很惊喜。
鸣凤哭惨我了
不禁为那个年代相爱的人而悲苦,煽然泪下
小冉的梅表姐真美
虽然当时哭得七荤八素,但还是小说更经典~鸣凤长得太现代了,陆毅演技赞一个~
纯粹为了黄磊去看的,李小冉的梅表姐和她以前演的那些苦情圣母没有什么区别,腻死了。薛佳凝的鸣凤好娇小好柔弱,二弟三弟等也八错啦。还有黄奕,觉得她怪怪的。加了一些淋雨,跪雪,狂奔的戏,哈哈
Cry me a river。
这曾是我高中看了一半而弃了的书,不为啥,就因为觉慧太理想主义看的我不舒服。对于电视剧,觉慧还是一样不现实看的我想打他。黄老师贡献的演技让我感动不已,几乎每集都有哭戏而且集集都能让你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奈。又入了黄老师的坑了。
演员们很用心,质量很高的一部作品了
……几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总是左右拉拽着她,使她犹豫不定
初二看的巴金先生的原著,结果当年就出了电视剧不过那时候没时间看,最近重看了书就把电视剧找了来看,感觉还不错,黄磊陆毅不是要参加了爸爸去哪儿2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