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几年,黑人题材的电影真是扬眉吐气,推出了太多热门佳作。
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恐怖爆款《逃出绝命镇》、漫威票房黑马《黑豹》......
它们都在口碑和票房上双丰收。(据说《黑豹》还要竟逐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近,美国又有一部高分黑人电影问世。
它“疯狂搞笑”、“荒诞不经”、“脑洞飞出了银河系”。
有的网友甚至这么评价它:“甩了《逃出绝命镇》一百万个《黑豹》!”
《抱歉打扰》讲述一个一事无成的黑人电话销售员,每天靠着打推销电话为生。
业绩不突出的他发现自己有模仿“白人声音”的本领。靠着这个本领,他在公司中迅速上位。
在一次误打误撞之下,他发现了公司在策划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而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抱歉打扰》是美国嘻哈乐队The Coup主唱布茨·赖利自编自导的处女作。
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己的打工经历。
整部电影充满了荒诞黑暗的风格、魔幻现实主义和科幻色彩。
烂番茄新鲜度94%。
在电影圈的高口碑,让它成为今年美国独立电影的惊喜之一。
在城市打拼的你,是不是经常加班爆个肝?
你是不是一边累死累活,一边还担心公司裁员、交不起房租、还不起房贷?
如果有一家公司提供给你一份永不失业的工作、免费住一辈子的住处和免费餐食,你愿意去吗?
一个名叫“无忧”的公司就能实现这样的条件。
只要你与它签订终身合同,就可以免费享受一辈子,直到你去天堂报到。
“无忧”公司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上不停地刷广告,美好的广告让底层群体产生了向往。
面对房贷和失业的压力,他们都纷纷选择与“无忧”公司签订卖身契,出卖一辈子。
毫无疑问,这种出卖一生的终身合同始终具有争议性。
反对的人认为:终身合同是一种非法的商业行为,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
但是,“无忧”公司凭借着在美国政坛的人脉,不费力地取消一切对它的指控和起诉。
一家独大的它正式垄断美国的劳动力市场。
我们的主人公就生活在“无忧”公司的控制之下。
小钱(勒凯斯·斯坦菲尔德 饰演,出演过《逃出绝命镇》),一个一事无成的底层黑人。
生活贫穷的他,连加个油都才加4毛钱的。
他和女友小律(泰莎·汤普森 饰演,出演过《雷神3》《西部世界》)租住在车库里。
小律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左派艺术家,她激进、反叛、崇尚自由。
她反对资本家对人民的压榨,反对“无忧”公司的奴隶制。
俗话说,人穷穷一窝。
小钱和小律就以穷明志,在贫困线挣扎。
穷酸的小情侣已经拖欠好几个月的房租了。
为了生存下去、交房租,小钱急需一份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不断的面试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份门槛很低的工作:电话销售员。
只要能说会道、把一毛不值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就可以胜任电话销售员的工作。
小钱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打电话,跟客户聊天,推销公司的产品。
虽然只是跟客户唠嗑,但也不是瞎聊。
聊的一切都要按照剧本来走。
只有按照剧本走,才能卖出商品,不然电话费都白搭进去了。
做销售的人都知道,工资直接跟业绩挂钩,只要你卖的多,赚的就自然多。
公司还承诺,只要业绩好,就会升职加薪,提拔成精英销售员。
精英销售员有一个特别的待遇:可以坐上黄金电梯!
黄金电梯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底层销售员一直往上爬的动力。
初来乍到的小钱一直吃闭门羹,一单都没有卖出去。
后来经过一位前辈的提醒,他才知道打电话也是需要演戏的。
“黑人声音”是卖不出东西的,人们最喜欢听“白人声音”。
“白人声音”是一种不用担忧房贷车贷的声音,一种拥有美满家庭的声音。
它代表着一份自信,代表着一种信任。
受到高人指点之后,小钱尝试着模仿白人说话。
天资聪慧的他竟然一点即通,模仿白人说话的本领张口就来。
凭借着模仿白人的腔调,他的业绩直线上升,成为公司的佼佼者。
最后,小钱被破格提拔为精英销售员。
他终于坐上了黄金电梯。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钱一样,被提拔为精英销售员。
底层的销售员一直遭受着资本家的压榨和剥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底层的员工决定罢工,要求公司加薪、反对压榨和剥削。
然而,此时的小钱早已经操着一口流利的白人腔调,跟原来的底层工友越来越疏远。
他已经忘记曾经贫穷的自己。
在他的眼中,现在只有钱!钱!钱!
他开始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每天和那群精英们纵情于酒色。
由于工作能力超级强,小钱被推荐给“无忧”公司大老板(艾米·汉莫 饰演,曾主演《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在与老板交谈的过程中,小钱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原来“无忧”公司暗地里一直研究人种改造计划。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劳动成本,他们准备把公司员工都变成半人半马。
这些马男马女,力气大、易集体管理,工作效率比普通人高出好几倍。
把他们当奴隶实在是太划算了。
小钱意识到人种改造计划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他决定将黑幕曝光,重新与底层工友一起战斗。
但是,在资本控制的社会里,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出乎意料、大跌眼镜......
严格意义上说,《抱歉打扰》是一部办公室题材的喜剧电影。
它充满了黑人的自嘲和荒诞幽默。
去应聘工作,还抱着一个造假的奖杯。
乘坐电梯时,必须输入一段密密麻麻、长达一页纸的密码。
为了博开心,不会说唱的黑人只能靠着“黑鬼、破事”来自骂一番。
但是,博君一笑并不是导演的初衷和创作诉求。
魔幻现实主义、科幻元素的故事情节,让电影大开脑洞、玩飞的同时又具有内涵。
每次跟客人打电话,就会直接掉进客人面前,不管他是在拉屎,还是在做爱。
将人体改造成马的科幻情节,真正圆了马男真人版的梦想。
将人异化成动物,这是奴隶制、资本主义贪婪的象征。
除了导演、乐队主唱之外,导演布茨·赖利还有另一个身份:政治活动家。
作为美国比较活跃的活动家,他将自己的主张带进了电影之中,这也是《抱歉打扰》的主题。
一方面,讽刺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现状。
在电影中,小律戴着一对Bury the rag deep in your face的耳环。
这句短语来自鲍勃·迪伦的歌曲《哈蒂·卡罗的寂寞之死》。
这首歌曲是为一起“一名贫穷的黑人女性被一名富有的白人谋杀”事件而创作的。
从这个细节上,我们能感受到导演在种族歧视上的立场。
在众生平等的社会下,白人的声音却比黑人的声音高人一等。
如果你不是白人,你不仅会因为肤色被歧视,而且你的声音也会被歧视。
在电影中,导演用模仿“白人声音”这种荒诞的手法来表达现实中面临的种族歧视问题。
除此之外,它还影射了当今被歧视群体的异化现象。
在电影中,有的黑人为了事业出卖自己的灵魂。平步青云之后,他的内心会变成一名白人。
另一方面,批判了当今社会的奴隶制工作制度和资本主义剥削。
在美国,收入的不平等、贫富差距拉大、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很多的街道都已经变成废墟。
导演将现实问题通过魔幻现实的手法在电影中表达出来。
“无忧”公司推行的终生卖身契、马人改造计划,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性赤裸裸地刻画出来。
资本主义为了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对人进行身体改造,剥削压榨劳动力。
这更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人一直被奴役,也丧失了作为人类的特性。
借着这部电影,导演给我们一个警示:虽然黑人奴隶制早已经废除,但新的奴隶制也正在孵化。
黑暗荒诞+反资本主义+反歧视+超现实的糅合,脑洞大开的《抱歉打扰》绝对是今年最惊喜的电影之一。
《逃出绝命镇》借着种族歧视,来一场谋杀白人的狂欢,这是简单直白暴力的反击。
《黑豹》作为第一个黑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对于现实问题没有太多涉及。
《抱歉打扰》则是在喜剧电影的外壳下,借助魔幻现实主义和科幻元素,将政治立场、现实意义表达出来,更显出导演创作意图的赤诚。
它对种族歧视的批判力度强于《逃出绝命镇》,荒诞的魔幻现实,又优于《黑豹》。
所以说,“它甩了《逃出绝命镇》一百万个《黑豹》”并不是很过分吧。
目前,2018-2019年奥斯卡颁奖季大战已经拉开。
作为颁奖季的第一站,第28届哥谭独立电影奖已经公布提名名单。
其中,《抱歉打扰》已经获得最佳男演员、最佳突破导演奖两项提名。
(booka之前推荐的三部电影《不留痕迹》《八年级》《私人生活》也均获得提名。)
《不留痕迹》:最佳男演员、年度突破演员提名。 阅读点击 烂番茄100%,看完发现,我真的好色。 《八年级》:年度突破演员、最佳突破导演奖提名。 阅读点击 用 裸照交男票,和校园婊做朋友,这样的青春真酷吗?《 私人生活》:最佳女演员、最佳剧本提名。 阅读点击只 有一个蛋的男人,要个孩子真难!
最后,预祝《抱歉打扰》等4部作品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季中有所斩获!
文/Booka
2018.10.23/青岛
(扫码关注影探,ttyingtan,后台回复抱歉打扰,一起来看好片儿)
以前,有一个群体叫“上班族”。后来,TA们喜欢自称为“上班狗”。
从“族”到“狗”,一字之差,人格没有了,被剥削感有了。
别担心,今天不是来讲丧气话的,而是给上班狗们推荐一部非常爽的奇幻喜剧——《抱歉打扰》(《Sorry to Bother You》)。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名黑人小伙(勒凯斯·斯坦菲尔德 饰),他和大多数“上班狗”一样,面临着很多生活上的问题,比如求职碰壁、房租太贵、工资太低等等。
他目前处于失业状态,和女友租住在叔叔的车库里,已经拖欠四个月的房租。
车库的居住条件非常差,尤其是车库的大门关不严,有时候他和女友正在亲热,大门会突然打开,让街上的行人看光光。
不过主人公的名字起得非常好,叫卡西·格林(Cassius Green),其中Cassius的发音近似cash(现金),Green是绿色,所以他的名字就是“绿色的钞票”,即美元。
这个名字预示了卡西后来的飞黄腾达。
卡西的女友由泰莎·汤普森(代表作《西部世界》、《雷神3》)饰演,她的名字叫“底特律”,与美国著名的黑人城市同名。
与男友的“一身铜臭”不同,底特律的主业是各种打零工,副业是一名艺术家,她还在筹划一个以非洲为主题的艺术展。
卡西去一家公司求职,特意伪造了简历、奖杯、获奖证书,没想到被面试官一眼识破。当他以为面试黄了的时候,对方却告诉他:“我们招的是电话销售,是个人就要,来上班吧!”
于是,卡西和女友入职该公司的电销岗,每天按照公司给的话术和剧本打电话,电销的开场白通常是:“Sorry to Bother You.”这句话就是本片的片名。
作为一部奇幻喜剧,《抱歉打扰》有点类似埃德加·赖特的电影风格,以各种夸张的、无厘头的方式引人发笑。
例如卡西在电话推销的时候,会被“传送”到电话的另一头,与接电话的客户面对面交谈,不管对方是在吃午餐、啪啪啪,还是上厕所。
懂行的人都知道,电话销售的工作非常枯燥,成就感也很低,往往打一百个电话也没一个有效客户,还容易被人投诉。
卡西刚刚入行,很快就遭受了挫败感,这时有两名同事向他伸出援手。
其中一名同事是个上了年纪的黑人,他告诉卡西,打电话的时候不要用黑人的口音,要用白人的腔调赢得客户的信任感,于是卡西就学着用白人的腔调说话,果然拿下了不少客户。
影片中,卡西的白人腔调由另外的配音演员完成,形成一种搞怪的反差感,同时也讽刺了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
另外一名伸出援手的同事由史蒂文·元饰演,他的名字是Squeeze,有“挤压、压榨”的意思,所以大家叫他阿挤。
片中角色的名字都和他们的性格有些关系,例如公司里还有一个女高管,她的名字是“放荡”(DeBauchery)。
阿挤的名字虽然是“挤压、压榨”,却最痛恨资本家们压榨员工,于是他在公司里组织了一场罢工,还邀请卡西和女友加入。
于是在打电话的高峰期,全体员工在阿挤的带领下,纷纷挂断了电话,对着高管的办公室不断大喊:“F**K U,豪视(公司名字)!”
这个场面真是太TM爽了。
不过就在罢工如火如荼的进行时,高管们把卡西独自叫到办公室,原来卡西用白人腔调拿下了不少客户,因此公司决定提拔他为“超级接线员”。
“超级接线员”不仅可以享受专人电梯、独立办公间,还将参与更赚钱的销售项目。面对高薪的诱惑,卡西背叛了同事与好友们的罢工活动,当了一名工贼。
每天早上,卡西和其他高级员工都要在防暴队的保护下,穿过高喊着“工贼不许过”的罢工人群,进入公司办公。因为立场的不同,卡西也与女友、阿挤等人分道扬镳。
工贼,多么熟悉的一个词,但是又没几个人知道它的真正含义了。
每天快到下班时,当“上班狗”们还在互相观望、磨磨蹭蹭,耍着“等其他同事第一个走了再下班”的小心机时,应该与卡西此时的心情差不多吧。
当上“超级接线员”之后,卡西发现他负责推销的新产品居然是奴工。
原来豪视公司最大的客户是无忧公司,后者趁着穷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与他们签订了终身合同,只提供廉价的床铺、食物,却要求他们每天无偿工作14个小时。
无忧公司的老板史蒂夫由艾米·汉莫饰演,这个白人企业家邀请卡西参加奢靡、淫乱的派对,表面上对这个黑人员工非常器重,骨子里却是一种猎奇的心态。
例如白人们看到卡西的肤色时,就认为他一定会说唱,还要求卡西现场表演一段说唱,卡西虽然不擅长,也只好硬着头皮唱了几段。
在对种族歧视的讽刺上,本片与《逃离绝命镇》非常相似,都是描述黑人个体希望融入白人社会而不得的尴尬。
派对之后,史蒂夫告诉了卡西一个大秘密,原来他的无忧公司已经对奴工进行了基因改造,将他们改造成了更适合干体力活儿的半马人,改造的方法就是吸食一种类似毒品的粉末。
史蒂夫知道半马人早晚有一天会反抗,于是希望卡西卧底到半马人群体中,成为“受操控的马丁·路德·金”,而他选择卡西的理由,就是卡西有过当工贼的经验。
从“失去人格的半马人”到“受操控的马丁·路德·金”,《抱歉打扰》以一种非常夸张的手法讽刺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但是这种夸张又蕴含着合理性。
“半马人”也好,“上班狗”也好,现实中人们面对剥削多半是无能为力的,就像阿挤的那句台词:“如果你认识到一个问题,却不知如何去控制,就只能下决心去适应这个问题了。”
不过本片毕竟是一部奇幻喜剧,卡西最终和好友们一起扳倒了无良老板,算是向这个操蛋的世界竖起一次中指吧。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qichangxiong@baozou.com
结局的反转,变成马人的卡西斯去找老板,是讨伐黑心老板还是找老板要解药,以及前面老板说过他会经过当事人的同意才会把人变成马人,而我们看到的是卡西斯并没有答应,而后来卡西斯却在罢工取得胜利后变成了马人,这是不是说明了有一些两人之间的事情没有放出来给观众看,为后面的反转之正邪选择做铺垫?电影没有解释,留给观众思考。人性的考验在影片中展露无遗,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值得一看的电影。
刚看到马人时,隔着屏幕都被吓了一跳!太可怕了,如果现实社会有这样的黑暗,就更加可怕了。
电影开头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Cassius 拿着精心伪造的简历,来到豪视应聘话务员的工作。
他就坐在桌子的一头,谦卑,小心,甚至有一丝丝的恐惧,看着坐在桌子另一头的老板玩笑似的看着那些虚假的东西。
被拆穿了,Cassius的表情随着老板无情的指责渐渐暗淡。
这是第一个起伏—主角遇到困难了。在现代影视作品语境下,既是主角,那么一丢丢的造假也就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此处观众的情绪总体走向还是对于主角的同情的。
然而,就在你以为男主不够优秀,配不上这份上这份工作时,更大的起伏来了,老板却告诉你,男主被录用了。
不过,不是因为对于男主能力的误判,也不是老板同情心作用下的将就,而是这本就是一份“垃圾”就做的来的工作。
男主尴尬地笑了。
老板说他不在乎Cassius搞的那些东西,只要他能说话,能按照剧本打电话就可以。男主,尽管是以不光明的手段,但那还是想要上进的心就尽数融化在他那尴尬的笑里了。这也为后来他拒绝与起义者站在一起埋下伏笔,男主渴望成功,因而一旦机会出现,他会格外珍惜。
这个心酸的开头,我是笑着看过去的,然而越往后看,就越觉得在这个开头或许我该哭。
你看这个故事时,以为这就仅仅是关于一个叫做Cassius的故事吗?
不,你错了,我也错了,我以为我不是故事里的人,可我偏偏就是。我不是说我是Cassius,我是说他的困境我也在面对。
而这个梗,编剧贯穿了整部剧。
看这部电影,有种阅读《阿Q正传》之感,唯一不同的是电影内外的人都是读者。
Cassius为什么不情愿与squeeze他们一起抗议,还不是他觉得自己不属于他们,甚至高于他们。“Today is your day to dominate the world. You are Regalview’s elite bridge……”,电梯里的屁话充分地体现了他自以为的优越感,Cassius听到之后那种惊讶后的得意,真像让人揍他一顿。
可是这种只有自己当回事的优越感渐渐让他无处容身。
Cassius离开了Detroit的聚会,来到白人老板的聚会,以为接待自己的将是将自己看作一员的尊重与夸赞。可是,在那群白人眼里,Cassius不过是一个有利用价值的黑人,没有尊重与夸赞,只有偏见。Cassius被要求分享自己的趣事,要求唱rap这个时候,Cassius回不去原来的聚会,融不进现在的聚会,已经是无归属的人了。
后来,Cassius 怀疑老板让自己吸了变种药。Cassius终于决定离开老板所在群体。他终于发现自己也是老板那个群体所压榨的人之一。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因为他作为一名黑人的价值。但我觉得说Cassius醒悟了似乎是过分抬举他了。他之所以回到原来的群体,不过是恐惧与气愤驱动的,受到良心影响真正想要给所在群体发声的可能很小,因为良心既得来不易,也不会轻易被放弃,说到底Cassius就是一个自私的人。
Cassius不仅自私还笨,干不成大事。虽然,价值判断上成为白人的马人傀儡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大人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谈谈利弊,会发现这简直是一桩不错的交易。不过还好,现实生活中有人活得比Cassius活得透彻,成功多了。
我在上面说,“编剧让你听自己的故事却又不告诉你”的这个梗被贯穿了一整部剧。所以,电影中自以为优越的人,群体当然不止Cassius一个。还记得那个在电梯外等着的黑人吗?明明一个黑人,非要学“white voice”,自以为自己与一楼的人不同,可是操着白人口音,他还是他吗?到底是他跟楼下的人不一样,还是那个操着白人口音的不是他的他跟楼下的人不一样。当一切都没了,他还会觉得自己不同吗?
然而,在我看来整部剧最大的群体归属错误,在于wooryfree代表的资本家。被worryfree
所操控的劳工每天为了一点点的生活来源累死累活,出卖了自己的自由。看似他们是最惨的,但其实不然。有位伟大的歌手曾经唱过一句极有哲学意识的话:after all, we all kids of the God. 而资本主义是与上帝同在的。资本家操控资本主义?恰恰相反。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里挣扎,被资本主义折磨得难以生存,但是资本家就逃得了吗?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他们把灵魂都出卖了,却不自知。如果,我们把精神看得更重一点,资本家不是更可怜吗。不论是物质的轨道还是精神的轨道,我们都在偏离,我们都不复称为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才是一个团体,他们的对面是资本主义。
可我们之所以看不清,恰恰又是因为我们在这些群体中游荡,有些群体的许诺听起来多么的虚妄,而我们又是多么的虚荣。于是,白人歧视黑人了,于是资本家打压工人阶级了,于是你瞧不起我了,我瞧不起他了。而这其中最可怜的人大概就是知更鸟一般的人了。
所以没有一个故事与你无关,在我看来。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好电影看的。中国电影市场真是烂得与世隔绝。以及中国为什么没有引进这部略有communist色彩、讽刺资本家对人的异化的电影也是值得玩味。里面的罢工头子还找了个亚裔来演。当然如果引进了的话,国内充满优越感的、为大厂卖命的诸君估计是会对其中价值观感到不屑的,但又会在睡前隐约感到一丝羞愧时因不敢深想而闭眼——没错,你就是那个sell out的power caller scab。
本片还展现了人为了融入群体而被迫角色切换、放弃原本的尴尬境地——当然,还是和上一点一样,你不承认就不觉得自己尴尬。虽然说影片讨论的是美国社会中少数族裔的处境,但这种为融入而进行code switching的体验却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最后要提的一点是,男的,觉得性竞争力都是可以卖身给人当workhorse买来的,真的贻笑大方。
我很能理解IMDb目前给本片7.2分,毕竟该片有明显的肤色倾向,当主题不是停留在“关爱”和“理解”,而是涉及到“权利”“利益”的时候,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就会明显地区分开了,关于这两个词,大家都是咬得很紧的。
当年原始积累和疯狂扩张的时候,坚持丛林法则,现在坐享其成,制定规则,又强调自由平等了?
单论电影本身而言,7.5分,没有软肋。还有一些趣味性而高效的镜头来更好地表达故事。另外,如果细心的人肯定发现一个熟悉的镜头和《红辣椒》出门的镜头很像,这些不作多论。有些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时代性,所以本片还可加到1-2分。有人说主题很老,我只想问,重不重要?男女平等不也是很老的话题?重不重要?
世界终究复杂的,一个地方歌颂着生活多美好,另一个地方在战争中流血死人;一个少年在豪华的屋内为上哪所名牌大学而苦恼,另一个地方的孩童蜷缩在漏雨的屋内,忍着饥饿想早点睡着;一个出顾茅庐的青年单纯美好地爱着一个青年,另一个地方的人正举行着淫乱不堪的聚会;一个老人享受着高级的医疗和看护讨论着高尔夫,另一个地方的老人要沿街翻垃圾箱才能填饱肚子……
该片马人极其形象地说明资本主义下的工人,沦为资本家剥削和生产的工具。同时讽刺了“牧羊犬”这类人,只是看上去更体面的工具而已。
还在鼓吹什么努力,想想绝大数人都那么努力,都活得不是滋味。把一些媒体宣传的方式当成模型,仔细想想那些宣传的东西,不过是在鼓吹消费,掏空钱包?好让你又更加努力。
相信我,绝大部分人已经很努力了,只是努力的成果,被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偷走了。不仅全部偷走,还要把人当成牲口当成工具使。
剩余劳动价值,不要忘了这个词。
道理都懂,重在实践。
本片有个场景,男主被关在车内,看向外面的时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就不多描述了,观影体验留给你。
——————————————————————————————————————————————————————————————————————————————————————————
第二次更新:
首先,打个预防针。
排除第一种狡辩的方法。用低姿态戏谑、自嘲本身或一个群体,来获得大众的认可。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类似“皇帝的新装”,和这种方法对峙,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力量很快消散,而这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并且人群中如果有人愿意先支持,会出类似“出头鸟”的待遇。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女人嘛……就是……:男人嘛……就是……;人嘛……也就……;
排除第二种干扰的方法。网上一个人或群体被另一个人或群体拿出证据抨击了,如果被攻击的一方对于事件本身没有强有力证据,那么便会转向人身攻击,或者试图转移话题。比如逃税案,一开始还利用网络强硬支撑,后来不行了,就试图转移话题,比如“渣男李晨”,对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孰轻孰重,一清二楚,但对于网络或日常生活,话题性就占据更高一点的位置,“渣男李晨”这一很强的话题性又消散了很多人的精力。但这一切,说不定是他们自导自演了?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但凡崔永元被挖到了哪怕能捏造个可以人身攻击的点,媒体上就会无限放大,到时候会很惨。
回到关于这部电影。有几个问题,必须直面。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阶级固化。
为什么美国相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少,贫富差距大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强大?因为吸全世界的血。获利入自己口袋,经济危机全世界分担。这里要提到一点,任何资本主义下的福利政策只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获利。当然如果实行过程中,细分到个人,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肯定有人对计划经济存在刻板映像,立马联想到:大集体,生产积极性低,生活清贫。首先,任何调整或变化,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会产生影响。说个有趣的,就算房价降了,也不是人人都高兴的。
资本主义本质就是追求更多的利益,这和市场经济有很大重合的部分。比如什么赚钱,大量资本就会进入该行业。从股市、房地产到影视。但我们科技就不重要了吗?教育就不重要了吗?医疗就不重要了?工业就不重要了?大量科研人才都流失到上面提到美国,仅靠“爱国”和“情怀”真的留得住吗?我们尊敬很多科学的时候,不觉得给他们或他们的行业太少的支持吗?搞科研也是要钱的,不是“真棒”“真伟大”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也许个人有时没太多办法,但计划经济这时就起作用了,一个国家各方面平衡发展,或者优先发展什么。国家可以决定,人民代表国家,人民来决定。房地产、金融和实业的取舍,明白的人都明白。我这里提下科技和影视,不过这里又跟教育有很多关系,但先提出简明的一点:把影视行业的钱调控到科技领域。因为市场经济是不能根除这个问题的,毕竟那里赚钱搞那里,最发达的美国也避不开,也造成了他们的青少年更多也是关注崇拜影视明星。所以,美国对明星形象很注重,出问题媒体和法律比我们罚得重很多。
继续说便很自然地引出教育。美国教育其实已经很明显,有钱有资源就是好学校,没钱没资源就是差学校。这一点国内,高考我倒是觉得相比美国还是不错的,真的,相对下,高考可能是中国,甚至全世界,这么庞大的筛选机制中最公平的,但也不否认其弊端。那么一个问题便自然引出了,教育减负。教育减负其实是促进阶级固化的一种体现,阶级固化会形成更牢固贫富差距。所以教育行业势必要注入更多资金。教育减负其实就是减去了普通家庭的优质教育资源。比素质教育?你家孩子玩泥巴,人家孩子弹钢琴;你家孩子打游戏,人家孩子参加各种科技艺术比赛;你带你家孩子看动物园看电影,人家带孩子看世界听音乐会见更多世面……天才毕竟是少数,是人类的骄傲和焦点,更多的是那些不是特别亮眼,但也能说不错的孩子,慢慢沦为一般人了。然后我们都成了观众,看资本家和他们的后代在舞台上表演,我们中一肯定有一部分人愿意去做舞台工人,灯光熄灭后,他们弯着身子低着头,见到那些锃亮的皮鞋,就会下意识地先微笑,然后才抬头说话。打扫,清理这一切,做得不好还要被骂。
愤怒?同情?不重要了。
有些问题就是无法避免,比如婚姻。
阶级固化的一个体现,就是阶级的流动性变差到几乎没有。国内男女婚姻矛盾为何如此突出?因为这是阶级流动最后的可能性了。我们实事求是,国内,有一部分女性是希望自己能嫁好的,农村的嫁到城市,普通上班族嫁到体制内的小角色,北上广工作能嫁给本地土著,当然在媒体和文化、特别是韩国偶像剧的影响下,甚至出现,打工妹希望嫁给富二代并且还要帅、忠诚、温柔……这种一步到位的想法。我从不否认特例(好像也没有),但绝大部分还是被玩弄了,其实被玩弄了倒也无所谓,但最后是谁来接锅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阶级固化?因为我们最大的阶级还是底层人民。阶级固化下,如果绝大部分人都是中产阶级,那就还可以,上层不敢轻举妄动,那么中层带得住底层。美国也没达到,但处理得不错,一方面是民主下的斗争,另一方面是吸了全世界的血。形成国家公民最低生活保障起点很高,其实不努力,安安心心做一个小螺丝,一生也能平平淡淡地过完。
我们国内的最低生活保障?你不努力,抱歉,你都活不下去。
所以,我支持真正的女权,那些独立、不依附的新时代女性,你们此时是一生中,对于婚姻、爱情、伴侣最高选择权的时候,你们没有被媒体左右,你们看穿了甜蜜陷阱,你们清楚自己的人生,你们比那些发达国家的女性需要更多的努力。相应的,生活、感情、婚姻里,你们物质和精神上都堂堂正正,底气十足。
我向你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男性这边,也有像你们一样努力的一群人,我相信,这类女性和男性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矛盾,只是媒体太喧嚣,只是资本太贪婪。
黑人电影在国际影坛上一直备受关注,而近年来,关注黑人生存状况和歧视现象的电影题材犹如雨后春笋般大爆发。去年斯派克•李的《黑色党徒》在戛纳上技惊四座赢得评委会大奖,而《绿皮书》也以黑马姿态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今年初乔丹•皮尔继《逃出绝命镇》的第二部作品《我们》以及圣丹斯电影节荣获最佳导演的《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都延续着这股来势汹汹的“黑势力”,尽管这两部在题材内容和类型手法上均令人瞩目,口碑反应却未如理想。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部出自名不经传导演之手的《抱歉打扰》才最有潜质成为今年的最佳黑人电影! 这个貌似稀松平常的喜剧题材从黑人群体的生存状况拉开序幕,不断抖出常规的办公室喜剧笑料,却没想到导演早已埋下类型创新的惊喜,手法之狠、准令人喜出望外。先是用工人抗争的情节撕破情节剧套路,融入针锋相对的社会政治讽刺味道,而黑人主角模仿白人声音而获得晋升、平步青云的情节则一针见血地揭穿潜藏的种族歧视与严峻的阶级差异问题,最后一部分更拍案叫绝地转入匪夷所思、脑洞大开的人兽杂交惊悚悬疑情节。由此,影片主题得以打破千篇一律的美国种族歧视与阶级斗争的范畴,上升到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批判。 电影剧情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让观众爆笑和吃惊,这一点与《逃出绝命镇》有相似之处,而在高潮部分影像的触目惊心程度比《逃出绝命镇》的换肤过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新导演的创意似乎更为庞杂:饶舌音乐、行为艺术、网络的舆论操控,以及天马行空的科幻设定,令情节逐渐走向无厘头的闹剧。最为难得的是,导演在嘻笑怒骂里一直“坚守剧本核心”(用剧中公司老板的话说,Stick To The Script):对白人主导的职场环境里黑人弱势地位的思考,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与互利关系,都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与剖析,这无疑令影片在给观众带来爽朗的笑声与惊悚恐怖感后,仍然能留下发人深省的现实批判意义。
So dark and uncanny. 但叙事方式就是很无趣啊。
其实这部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只不过现实中不是把人变成马,而是把人变成了喵星人,所以喵星人才个个傲娇高冷,不仅看不起人类,还密谋策划推翻人类暴政、统治地球。
被预告片骗了,以为是普通的黑人喜剧,没想到可能是年度左派美国工人反剥削电影!还分成不同帮派的,有IWW工人联合会,有无政府主义,还有左派艺术家。而且内容多却没有乱炖的意思,电影的奇思妙想非常完整精彩,没有一点觉得多余的地方。黑马丁路德金那段太厉害啦,听见整个影厅在倒吸冷气呢
这片虽然和《黑色党徒》的时代背景相隔几十年,但两位导演都安排了黑人主角在电话中使用“白人的声音”伪装自己的重要情节,搞笑之余,也严肃地谈论了种族和阶级。“白人的声音”的噱头已经不是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批判,不是对白人的刻板印象了,它在本片中被放大成为黑人的一种自我意识,更多是阶级、种族及对虚假和谎言的需要。
C / 可以说是一部让我手足无措的作品。影片所作的社会批判几乎都是零散的,但这种完全反精英反厚重的破碎拼贴是建立在连接普通人日常经验与体制残酷本质的基础上的。正如可乐罐和马最终都成为了抵抗的力量一样,这种类型片框架下喧哗躁动的狂欢式审判同样昭示了大众文化内部强大的反叛潜能。不过还是想吐槽一下想象力不足的设定,资本主义的未来怎么可能仅仅是武装劳动力呢?总而言之大概是那种本就无杰作野心但却肆意且真诚的呼号式电影。
4.5 比《逃出绝命镇》还要精准,简直是从骨髓里炸出来的那种黑人电影,特得劲儿。
噱头多,故事不完整。批判了所有人所有事儿--资本注意社会黑暗血淋淋,群众无知,艺术可笑,年轻人每日斗争、外加偶尔出卖灵魂--发泄了一通,留下了什么?外带讽刺了马丁路德金是白人的家奴,还剩下什么?
看的时候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转换了可能有不下10次,但最后还是要鼓掌。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在不同基调之间游走得那么自如的,尤其是处女座。可以说是本年度的瑞士军刀男了。另外,rap尼哥屎那一段实在是差不多今年看过最搞笑的片段了哈哈哈... 8/10
比较另类的科幻喜剧。以黑人为主角,写了一个阶级斗争和底层奋斗的故事。导演有很多不走寻常路的神来之笔,把片子拍得很大胆荒诞,也许可以称之为“黑色魔幻现实主义科幻”……因为涉及到种族、阶层分化、头脑控制、人力剥削、反商业社会等内容,而且是用荒诞夸张的黑色喜剧风格来呈现,有些评论者的评价很高。我认为,本片仅仅能称得上有趣的科幻片而已,影片对很多问题的讽刺戏谑都相当表面化,结尾主角更是胡闹一般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如人所料的趣味性与意料之外的恐惧感并存。不管剧情走向怎么荒诞,电影始终没有丢失它在阶级和种族上所要讽刺的焦点。可以说是小有惊喜。
armie hammer本色出演?
惊喜惊喜啊!冲着Lakeith去的结果被Boots圈粉,五年的development真的很用心,又接地气又会rap又如此visionary,服气的。那些说try-hard的我觉得这年头需要try-hard多于play safe吧,反正28天60多个location我觉得非常ojbk了啊。
65/100 矛头对准资本主义的讽刺喜剧,观点很直接:资本主义就是将人类变成了虽然衣食无忧但是也毫无收获的生物。影片用了大量电视广告常用的表现方式和语音腔调,很生动。但我感觉奇幻的设置以及循规蹈矩的人物心理发展拖累了整个电影迈向神作的步伐。
我们不是社畜!
简直要溺死在男主的眼睛里
可乐-微笑-贱人式假发包裹着的是血淋淋的真实,可惜奇幻风格的《抱歉打扰》没有揭下这条唬人的纱布反而还给人类套上了一件密不透风的马装。现代人之所以无法摆脱被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命运是因为从底层社会到上流世界都被这种意识形态异化成了怪物。男主角最终的“返璞归真”真会带来现状的改变吗?显而易见,他依旧在坚持剧本卖力表演。
非常有意思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黑色幽默,戏谑和反讽着各种历史和社会的刻板印象,但结局彩蛋一下把格局拉低了,导演视野还是太窄小了~
被预告片的配乐骗了!WTF??...如片名所示,所谓电话推销的打扰背后是导演一种姿态:抱歉让你(观众)看了一部你可能会不爽的(黑人的、反白人的、反体制的,甚至阶级对立的)荒诞的电影;片中塑造的马人的形象就像富勒的白狗,都是统治者的工具!
一个乱七八糟不伦不类的反乌托邦故事
ennnnnnnnn,看个预告就行了,不用抱太大希望,怎么自从逃出绝命镇和月光男孩火了之后就全是打着平权说教旗号的片子…………有些小细节还是蛮有趣的,可依旧挽救不了整部片子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