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情片其它2021

主演:Giorgi AmbroladzeOliko BarbakadzeGiorgi BochorishviliIrina ChelidzeAni KarseladzeVakhtang Panchulidze

导演:亚历山大·科贝里泽

剧照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2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3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4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5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6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3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4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5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6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7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8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19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2

详细剧情

  格鲁吉亚库塔伊西一所学校门口的偶遇。Lisa和Giorgi撞到了一起,一本书掉在了地上。他们显然晕头转向,甚至没有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就安排了一次约会。这是一见钟情,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切都开始变得生动起来:监控摄像头变成了邪恶的眼睛,排水管变成了神谕,他们闭上眼睛,然后-叮!这对恋人被诅咒了,注定第二天醒来后面目全非。但是,正是这个阻碍他们再次相遇的超自然障碍,成为他们进入一个完全由日常生活的魔力所统治的世界的门票-以简单的美、温柔的喜剧和对足球的热情,感染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甚至是痰多的街边狗瓦尔迪。

长篇影评

1 ) "有哪一个地方不发生美妙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呢"

说实在的 我需要一部这样的作品

假设每一部电影都是有性格的 那对于近期很浮躁的我来说 这部电影就是适合的 是作为平息浮躁的媒介出现的 于我而言 它是那种讲了什么故事不重要 但是安安静静沉浸其中 平和地看完就好的电影

重要的是"感觉" 你在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比如我不会去探究瓦尔迪和默茨卡拉两只狗狗相约去看世界杯开幕式这件事情 导演想表达什么 探究现实与奇幻在影片中的关系等等 这些我都不会去做 看到这类情节我丝毫不会怀疑和试图去做出解释 而是认为在导演塑造的影片世界里 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 这件事情就是不突兀的

比如有路人来借鱼线还是什么线 他们玩着线笑的很开心 这份开心感染了男女主 当下的我看到那几张笑脸 即使在屏幕之外也被感染了

比如店老板和男主一起去搬东西的时候对于是否把蓝色的一面放到下面而有了不同的意见 但是彼此平和地沟通 "我会重视你的意见 也许是我错了 但也许是你错了 我们可以一起在看看" 如果世界上的每份沟通都能像这样该多好呢

还有一个情节是 有几个人来买冰淇淋 但是要等上一个小时 但是他们愿意等 当下的我想到的是 我也会愿意等 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而是在无数次的选择里被证实了的我的选择 在那一刻也意识到了 我想要找的同行的人 也是会选择"愿意等"的那个人 这个决定背后蕴涵了数不清的生活态度和选择 你很难通过众多线索去辨别 但只要把ta置身于这种情形下 ta的选择便会告诉你所有的一切 即使不延伸那么多 为了美食我总是愿意等的 这个美食不仅仅指好吃的食物 还有生活里许许多多美好的得到了/做到了就会让我快乐让我感到值得的事物 因为这一份情绪对于我很重要 不是别的随随便便的替代品可以打发的

2 ) 丽莎和乔治每天见到彼此,然而,他们一直在寻找对方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拋開書本”。

这是一部有点“致幻效果”的影片,很多人看完后,几乎想要住进片中的格鲁吉亚古城,导演用了大量长镜头,记录不同年龄的孩子,等好友一起去看球赛的狗狗,热门的球迷聚集点,桥梁,河流,露天咖啡馆,冰淇淋店.....

这也是一个拒绝程式化“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在初见后遭遇诅咒,换了脸,失去各自最擅长的能力,由此开启长长的失落和寻找之旅。“失落”是隐在私人空间的,在公共场所,Lisa和Giorgi仍维系著表面的平静,承受著诅咒造成的后果。

整部影片是“反煽情”也拒绝“戏剧化”的,如果是一个习惯于观影过程接受强刺激,或是期待被催泪,被戳中笑点,这部影片的效果可能是催眠。观影中,我唯一找到的“高浓度的”、“有情绪的”句子出自中间部分的一段旁白——“丽莎和乔治每天见到彼此,然而,他们一直在寻找对方。”(Lisa and George see each other each day. But they are still searching for each other.)

我很喜欢这句旁白,也许因为它符合我当下对于“爱情”的理解,或是纯粹由于它文字表达上的美感。我也很爱这部“想要说很多”同时又大量留白的影片。

如导演在影片自述中所说,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爱情)电影学习接吻的。我也意识到我过去“不接地气”的浪漫主义,很大程度是被诸多爱情片“启蒙”的。我(们)太过追求“戏剧化”的情节,以致有时难以忍受高浓度/重口味影片之外“平淡”的日常生活。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提供另一种进入电影/真实生活的视角:如何从“日常”出发,抵达不平常?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what do we see when we look at the sky?

采访:梦卿

导演:亚历山大·科贝里泽 (Aleksandre Koberidze)

翻译:Miranda、梦卿

校对:梦卿

Q: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些情节像是个人对童年记忆的追忆。有趣的是,当一个人渐渐长大,他对童年的记忆也慢慢退化消失了。似乎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欣然地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没有人质疑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请问你为何设计这样的情节呢?

A:好的。其实,我所记得的童年发生的事情屈指可数。现在看来,那些记忆没有完全消失,只是少之又少。但是,当我想到,某些在过去好几代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我又觉得这样的记忆越来越少了。这是一种持续在消失的东西,一方面来看,对一些事情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是伤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认为它很糟糕。所以,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实现的话,至少在电影里,我尝试给这一部分(童年记忆)留白。

Q: 我发现,电影中有很多长镜头是在河边,桥上,当地市民喜欢的地方拍摄的,而不是在库塔伊西(Kutaisi)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我想问一个关于这取景地点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完全在库塔伊西拍摄这部电影呢?你如何看待这座城市?

A: 虽然今天的库塔伊西,只是格鲁吉亚的一个小城市,但对我们(国家)来说,它的地位却是非常重要的。库塔伊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许多对格鲁吉亚影响深远的事件都是从库塔伊西开始的,我们的政治、很多重要的人物都生于库塔伊西。所以,库塔伊西是一座有着辉煌过去的重要城市。但我并不了解它现在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怀着好奇心,想去那里看看,了解一下库塔伊西现在的情况。

因为它的辉煌历史,库塔伊西这座城市给人很多的愉悦,几乎每一栋房子里都曾经住过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经发生过重要的事件。这也是一座非常热情的城市,从抵达这里的第一刻起,我们就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所以,库塔伊西总体上让我感觉轻松惬意。接下来,我们(剧组)需要去建立一种尊重,需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这座城市,不去过多地打扰这座城市。

Q: 所以库塔伊西不是你的家乡。你只是选择了探索这个地方,并在这里拍摄这部电影。

A: 是的,这不是我的家乡。但我的祖父母住在那里。

Q: 我想知道,这部电影是如何诞生的,是先有这个故事,还是先有关于这座城市的灵感?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真切地感觉到,城市本身也像是一个角色,一个其他所有人都在渴望的角色。你是怎么找到影片第一个画面的?我觉得,当你拍出这部电影,无数的可能性都被打开了。

A: 拍摄这部电影,我首先是有一个想法,一个关于“换脸”、关于改变外貌的故事。但我的初衷还是拍一部简单的电影,拍摄地是库塔伊西这个小城的市中心,集中在一个地方拍摄。

当我们来到库塔伊西后,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那儿生活,之后才正式进入拍摄。拍摄过程中,几乎每天剧本都会有所改动。有时候,我们遇到了某个人,我突然有想把他或她加入到电影中的想法;或者我们看到了一条我们想拍摄的街道,剧本的场景也随之改变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一两个地方拍摄,但到了最后,变成了一部发生在整个城市的电影。

Q:我想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有些“超现实”的欢愉感?影片开始不久,就有两只街头流浪狗,相约去看足球世界杯,像这样带有这浓厚童话色彩的桥段,在全片中有很多。你是如何去把握电影真实感和“可爱桥段”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如何确保整部影片不会给观众过分甜腻的感觉,也不会让观众觉得这纯属导演用来唬人的炫技手段?

A: It's Something that could happen. But I followed my intuition, in in my last film, I tried things like this even more. And somehow it worked. It didn't went into the direction of being too sweet. On the other hand, I always think about how to break it somehow? Because if all the films tastes like this, then it's will become too sweet like a Candy. But there are also moments which are different, which are sometimes harder or which are confused a little bit, or which are very everyday life things. So, I think there has to be some balance, and it is an intuitional thing.

Also, it’s the same thing with music. Sometimes I know there are things where and when it becomes very romantic or very sweet. And then while working, we were saying, “okay, maybe the next thing we have to it’s a very different, because we need to break it, and to go the other direction.

我认为,你说的这种甜腻感,是观众可能产生的感觉。但我选择追随我的直觉,在这上一部影片中,我甚至更大程度地尝试去营造这样的感觉,并且我发现,这种跟著直觉走的做法是行得通的。其实,整部电影并没有往太过甜美的方向发展,而且我在拍摄的过程中总是在想如何打破这种甜美可爱的感觉。因为,如果一部电影纯粹只有这类“童话感”,它会像糖果那样太甜了。不过,影片中也有很多打破童话的时刻,有艰难的时刻、有困惑的时刻,也有日常生活中关于各种琐碎小事的时刻。因此,我觉得我的影片需要抵达某种平衡,但那是一种直觉的东西。

配乐/声音部分也同理,我也试著在配乐上实现平衡。有时候,在某些场景下,特定音乐会给人非常浪漫,非常甜蜜的感觉。但是,当我们处于这种感觉的时候,我会说,“好吧,也许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采用完全不同的音乐,我们要展示非常不同的一面,因为,我们需要打破当前的感受,探索另外的方向。”

Q: 整部影片中,几乎没有令人不适的情节,整体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很多人说想要生活在影片描绘的世界,成为那里的一部分。为什么你选择创造这样一个没有太多戏剧性和冲突的世界?

A: 其实,原剧本中,有写道很多冲突。但是,当我们拍摄越多这样冲突性的情节,我越发觉得,真实世界已经有如此多令人愤懑的事情,人们对此充满不安;自然而然地,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情节拿掉,不在我的电影里呈现这些冲突。显而易见的是,政治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如果在电影里继续重复这样的情节,我自己都觉得无趣。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对这些冲突有所了解。所以,我决定把冲突的部分从我的电影中略去。

Q:在影片开始,男女主角因为受到诅咒,容貌都改变了。他们也失去了自己原本最擅长的技能,比如女主角是个医学生,她却想不起来任何医学知识,男主角原本是一名足球运动员,他却完全不知道怎么踢球了。面对个人生活中的重大变革和打击,男女主角都表现得很平静,在我看来有些“过分平静”;他们似乎只是承受这样的改变,没有“发疯”,没有作出任何激烈的反应。并且,整个影片都呈现出这样的平静感。为什么你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去呈现男女主在经历生命中重大变故时的状态呢?

A:我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这只是我们能看到的部分。电影所呈现的是男女主角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或许也有歇斯底里的时候,但那只是当他们独自在家的时候才发生。而影片中只是没有呈现这部分而已。男女主角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用这样一种平静的状态,去掩盖私人生活里的重大变化,从而尽可能地不去打扰周围的人,或影响周遭人的生活,因为,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和打击。没错,对个体而言,这些变故是他们私人生活中的大事件,而他们选择尽量自己去承受和消化这些部分,至少,在公共空间,他们选择不去呈现这一面。

Q:所以,你更多的是展现主人公的公众形象(public image),而涉及到个人内在的精神危机,或者情感波动的部分,你选择留白,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体会。

A:是的。因为这是非常私密的时刻,我想,在遭遇重大(外部/内部)危机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希望有一些不受干扰的独处时间。我觉得,给他们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是一件好事。即使他们是虚构的人物,但是,如果我把他们看成是真实的人,我们还是要给他们私人的、私密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无顾虑地和自己共处。

Q: 我认为男女主角的“不作任何的反应”的“反应”是很有意思的,哪怕是一个震惊的表情也好,也是对重大打击的一种回应。在现实中,没有人会愿意被动地接受降临在他们身上的无法预料的命运,无论是好是坏。而在影片汇总,主人公却全然接受了,并且一如既往地过他们的生活,接受那些本不属于他们人生规划之内的工作,我认为这非常有趣。

A:也许他们是不接受命运安排的,也许他们在某些时刻也会变得非常情绪化。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人在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也许,在真实生活中,人们的反应和举止是很不一样的。人们可能会有你所说的那样“剧烈反应”。但事实上,没有人会知道,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反应;也可能,人们的反应就像电影里呈现的那样。我相信没有人会大声尖叫,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这很奇怪。实际反应很难预料,人的心理活动本身就是复杂的。

Q:影片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Lisa和Giorgi每天都能见到对方,但他们仍然在寻找对方”(Lisa and Giorgi see each other each day. But they are still searching for each other.”我很喜欢这句旁边。你是怎么想出这句话的?为什么选择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他们的“浪漫关系”,或者说,这句话表达的更像某种对”浪漫主义的解构"(deconstruction of romanticism)?

A:我一直在寻找它,因为,我们现在聊到,我们几乎看不到演员的任何情绪表达。当你拍电影时,我认为,至少对于某些电影来说,注入一些情感成分是很重要的。 我知道,讲故事的人(即片中的“旁白”)所说的话,这一属于旁白的文本,是我可以借用的一种工具,用来在观影者身上激发某些情绪。有时,我会尝试这样的写作方法,尽可能简短,但一定要直抵人心,抵达大脑的情感部分,抵达观众的心脏。

和心脏的这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部分一样。

Q: 如你所说,电影中的一些台词可以向观众传递一些情感。那影片中旁白/叙述者的作用是什么呢,或者说,旁白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还记得,旁白部分有一句话是: “当警示音响起时,请闭上眼睛!”这是直接向观众发出“指令”的话,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我在想象,如果是在电影院里,在场的观众会按照这个命令闭上眼睛,还是会继续睁大双眼呢?和观众有一些互动与“对话”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呢?

A:从一开始我就很清楚,如果我要去做一些严肃的事情,要探讨一些严肃的议题,那我可能要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童话故事一般都是老人讲,孩子们们听;而且至少在今天的文化中,它需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我使用旁白的想法就是这么来的,我从小是听奶奶给我讲童话故事长大的,所以很自然地,这成为我认识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我希望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你可以放松,边玩边听边看,觉得自己就像个被照顾得很好的孩子一样。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不想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这样一种感觉里,被旁白所填满,有时候我们需要打破它,否则影片会变得太过甜腻。

Q: 你花了多长时间完成这部影片的拍摄呢?我发现,在你的电影里,你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电影摄影的语言,每一个呈现出来的镜头,都给我们(观众)带来某种惊喜的感觉;我想,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大量时间。当你在拍摄的时候,你是每天都在发现新东西,还是说一切都敲定了,每天早上醒来时,你已经知道自己要拍什么了?

A: 你说的两种情况都有。整个拍摄其实是一个在剧本写好的前提下不断发现新想法的过程。在实际拍摄之前,我们四五人的小团队一起去了库塔伊西。去的时候是2018年夏天,刚好是世界杯进行时,我们在那里待了将近一年,为电影做研究准备,所以开机以前,我们对想拍摄的场地点和事物就比较熟悉了。我们一共有差不多10天的时间来拍摄,对我们来说,时间是非常充足的,我们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理解,也有时间用来放松,等待事情自然发生。原先的剧本在拍摄的时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整个工作过程还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整个拍摄过程,我们一直“即兴创作”与遵循剧本之间寻求平衡,有时候,我们会说:“现在是时候把镜头转向和演员相反的方向了。”或者,我们可以拍摄一些计划范围之外的东西了。

Q:电影里,你也拍摄了很多人,比如“真实的人”(real people),他们都展示了生活中真实的面向,有人孤独地坐在公园里,有的人显得很快乐,这种手法有很强的“电影院观光客”的色彩(注:cinema-tourism,特地参观那些因电影或电视剧而火起来的特定地点与景点的游客,而类似这样的情节在这部电影里多次出现。你为何决定让他们在镜头下完全自然,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A:是的,对我而言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前些年,我拍过一些纪录片。一开始,拍摄真人真事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第一,这是一个普通人,他/她这不是在表演,第二,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她本身比电影能呈现出的东西要丰富得多,每个人生活中都有某些“戏剧性”的部分,且每个人生活里所携带的戏剧性都是真实的,这些比电影本身更辽阔,更重要。所以,拍摄非专业演员的“真人”变得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们这这部电影基本原则的缘起:我们不拍人的脸部(特写),只拍人的某个部分,比如人的背面,或者他/她的轮廓剪影。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避免过于私人化”的方法。(a method not to go too personal)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电影里露面的“真人”,我不会问他们“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这类问题,因为这部电影里没有试图去探讨这些问题。相反地,我们只想停在表面。在我看来,观察人的行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观察那些看足球赛的人。但是,不拍摄他们的脸,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大考验,因为当时的拍摄地有30个球迷,我们需要拍摄他们同时避免拍到正脸部分。

Q: 在原本的影片里,你插入了用镜头记录60对伴侣的“拍电影”的故事,影片里,被选择的60对伴侣中,有一些并不是现实中真正的伴侣,但片中剧组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还是选择强行把不相关的、非恋人的两个人拉进拍摄计划,每一对伴侣需要站在镜头前60秒的时间,以纪录片的形式被拍下来。这样一个“画中画”(电影里的电影)的拍摄形式,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为什么选择这种表达呢?

A: 首先,我在寻找一些可以帮助这对伴侣(Lisa和Giogi)的东西,因为他们经历了生命中的重大变化,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周围也没有任何可求助的对象,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对于Lisa和Giogi来说,这是很无奈的时刻。因此我想,在电影里再拍一部探讨爱情主题的电影,或许对Lisa和Giogi有帮助。对我来说,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拍摄情侣的过程,和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非常有趣的:你是可以感觉到,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对彼此的爱,你也可以感觉到某些伴侣之间并没有太多连结。这一过程是很关键的,如果你能从中理解某些东西,人与人如何互相关联,这对“伴侣”真正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最有趣的点。因为。即使讲故事的人告诉你,“他们是彼此相爱的”,你还是可以从他们的互动中明显感觉到,他们彼此无感。

Q: 那么,你是否觉得电影或摄影机,是像镜子一样的存在,它可以帮助被拍摄的伴侣或是外界,真正看到一段浪漫关系的实际 “状态”:他们是真的彼此相爱,还是更多地想要展示给外界“我们在一起”的形象。但是,有没有可能,有些人是在镜头前表演,而不是呈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关系?或者说,人们表现得很甜蜜,但其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恩爱的。

A:我觉得,两种可能都成立,他们在镜头前表演和呈现真实关系的状态都有。一方面,如果你回想至今看过的所有电影,在看之前,你已经知道他们是演员,他们在表演。但另一方面,有的时候,当你投入到剧情之中,你会自然而然地相信电影里的主人公是相爱的。这是我们看电影时经常会有的体验。当我们看到演员们扮演情侣的时候,即使我们知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相爱,但还是会沉浸在演员精湛的演技中,并被他们的感情所打动,甚至为他们的爱情而掉眼泪。在我的这部电影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也是相似的。这就是用电影讲故事的神奇力量所在。另一方面,作为拍摄者本身,我很清楚地知道有些是真实的人生伴侣,而有些不是。但我还是选择把他们都放在一起,这其实是我的意图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拍摄真实的伴侣,也选择现实中不是伴侣的人,临时组成“荧幕伴侣关系”,我只是想看看他们之间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但其实在某些时候,我也会在拍摄过程中感到不安。因为,当你把两个陌生人放得太近的时候,是非常亲密的做法。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有时候他们之间的距离太近,近到对我来说有些过头了的时候,我会反复地质问自己:“我是不是在做错误的尝试?”但好在每一对的拍摄时长只有一分钟,一分钟结束后,我会马上喊 "停!"

Q: 这有点像是以相机为媒介,在镜头前做实验。

A:是的。在拍摄这些(真实或临时的)伴侣的过程中,我的不适感越来越强烈。我问我自己:我究竟在做什么?他们是不是距离太近了?当我拍摄他们的时候,可能获得的信息量太大了,看到了一些我并不想看到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原本打算在最终版影片中给每一对情侣一分钟的时间,但是到最后,我剪出一个比原版短很多的版本,很多原本是打算呈现情侣的画面,被纯粹字幕取代。所以,当你看电影的时候,你在“阅读”(字幕),肉眼可见的内容很少。

3 ) 专访导演(科贝里泽)英版原文

为辅助大家理解与需要,配合中字翻译版把原文贴出来,导演回复中个别语句笔误已更正。

中字翻译见推送链接:

//mp.weixin.qq.com/s/vNTgn1hkangju5cgFrpZ0w

【1】

In PingYa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he introduction of your film and some of the behaviors in the film are very interesting. You are always an «absent presence» to remind the audience that although you did not appear, you emphasize it is absolutely your own artistic work. Is this interesting interaction a little joke you made to the audience? Or do you want to remind the audience of some other meanings ?

Now I’m working on a film with an invisible character, a man with no body but with a voice and I try to understand how I shall film him. I intend to film this character exactly the way I film the other ‘visible’ ones but I still don’t know how it will work and if it’s possible so every time I have a possibility to try things out I try to do it. Also I had a feeling not being visible in front of the camera.

【2】

Actually, for the audience, if you don’t know enough about the global history, intellectual history, civilization history, football history, and the common sense of the 20th century, it’s difficult to fully understand some of your ideas in the film. Then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we have to go to make up the lesson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meaning. Do you think the audience will have some kind of loss or other feelings because they don’t understand your film?

Myself I’m definitely not an intellectual, I consider most of the people smarter and better educated than I am so I don’t think anyone will have a problem to understand the film I made. Filmmakers thinking they are smarter than the people who will watch their film make mostly terrible films.
There are films made in Hollywood for example, you watch them and you feel insulted because you feel people behind this film consider you as dumb and silly person but in the end it’s always other way around.

【3】

What emotion do you most want to express to the audience? My understanding is the importance of “love”. And you are a great director, even if these details are not familiar to the public , we can still feel your charm as an auteur-director.

I can’t say I know from the beginning exact emotions or ideas I want to share with the film.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but as I have experienced it, sometimes you think that you feel and think one thing but actually it’s completely different – and when you make a film that’s what you learn, you may think you want to make a comedy with fun and happiness but it’s full of sadness or the other way around – so it’s about trust, you have to trust the work you do.

【4】

About cinematography: you use a lot of close shot and close-up in the film, although it looks like a zoom-in to some extent, but it actually gives people a feeling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ortrait itself, very close to the person. But the perspective has always been polite and objective. Is this the attitude you maintain in filming? An attitude of keeping a proper distance from the subject.

I think the dista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while making a film. Let`s say physical distance - however do you go to the object or person you are filming physically is a decision which defines the character of the film, no_t_ only this of course but it makes big difference.
When you show a close up or detail - you go with the camera and near or do you use a lens which allows you to stay bit away, this kind of decision is not only about how sharp or not sharp the background than appears and not only the feeling of being in the scene or being a spectator of the scene — it‘s also always a statement from the filmmakers — and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you just have to find your own distance.

【5】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watching the film: does the cue tone “close your eyes-3, 2, 1-open your eyes” put the audience into the dream of the movie or in reality?

I have not thought about it this way — but I like it. You close your eyes here and open them somewhere else. Here Leo Messi still has only World Cup Silver — there it‘s Gold, here it’s hard to get your photo developed in Kutaisi — there we have a laboratory to develop 16mm film in the same town..
I have to think more about the concept you propose. For me it was a game, a way to start a game with the audience, to go back to the time when cinema was related to magic and all the spectators felt like children.

【6】-【未回答】

About the symbol of “football”: For Chinese audiences, they do not know much about the history of Georgia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but they do know a little about football. In the film, you treat football and football match as a big environment and event concerned by the collective, while emphasizing more on emo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Does the «football» in the film have more symbols of the times and group significance?

【7】

In this film, I can find some echoes of familiar texts. For example, the scene where an actor and an actress meet at a crossroads reminds me of poet Wislawa Szymborska’s poems like Love at First sight. A famous Chinese painter once drew a cartoon entitled Walk Left, Walk Right based on this poem.

The whole shot is so beautiful and poetic. In addition, the use of anthropomorphic objects in the film also enriched the color of some «surrealist» style. But it’s worth noting that the film’s tone is both realistic and fantastic. Do you find it’s contradictory? Or are you waiting for the audience to discover your design?

It is interesting that you mention Wislawa Szymborska. In Kutaisi, in the city where we made the film, on Galaktion Tabidze street you will find her poem written on the wall. That’s how I discovered her months before we started to shoot and I think it was important for the film.
Now as you mention her name I understand how things invade you, become part of your life and even part of things you do without you consciously planning it. Where can I find the painting - Walk Left, Walk Right?
My Idea while making the film was to give a space to things happenings, occasions which are considered unusual or impossible nowadays. All the things which seem to be magical are meant to be real – I don’t ask a tree to speak in my film because I want it to be a symbol for something else – it-’s- speaks in the film only because it can speak in our world to – I have never heard it but means nothing.

【8】

Could you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film’s title? My personal understanding is: the sky is something shared by all mankind, just as «love» is an emotion felt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lways when Leo Messi scores a goal he looks to the sky, I was always impressed by this gesture and hi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above us. He has his own reasons to look up and so does everyone. It is a universal gesture with very private experience.
For ages people were looking to the sky and seeing different things – now we are given in the school very precise answers about what is up there but my feeling is it will change again.

【9】-(未回答 其实也不用答 完美忽略我的废话问题 默契)

Do you know much about the young directors in China? Which Chinese director’s works do you like best?

【10】

Is there any sequential connection between your new work and your previous works? We are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the previous works.

While doing this film I tried to make a distance to the previous one, there is always a danger that you will find a comfortable way of working and start to repeat yourself but I also did not wanted to forbid myself something so I just decided to follow the wishes I had and now I see that there are more similarities between two films than I had planned but I also have no Problem with it – the film is very personal and apparently that is the way I feel in the very moment, I could make it differently but this is more sincere – sincere towards myself.

【1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your work that you are familiar with film language, and you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of film history. When I watched it, I felt that you were trying to subvert the entirety of the form and take the film languag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language system. Can we understand it this way?

I have always loved watching films but I am not a cinephile, I have seen some films but there are films someone who makes films has to have seen and I have not made it yet - I know many people around me who have seen and watch now more than me.
For me filmmaking has become the way of living, that‘s what I do — I make films and I try to understand how it works, I have some tools and some knowledge, some experience but not much of any of it yet - so I make films and through doing it I try to understand it what it really means.

【12】

The film is filled with many local compositions, and a large number of close-up shots and Close shots, which reflects a seemingly dynamic but static beauty. It feels like a return to the montage trend of early film history, and I personally use a word to describe it — 「photo montage」.

This is meant to emphasize the sense of photography, stillness, and immersion of a single frame/single shot, which together coherently make up countless paragraphs of the film. Together with the sound, the unique appearance form of this film is achieved, which will give people a real and cordial feeling of watching the film. Do you intend to return the freedom and randomness of film creation?

I have a feeling that in first few years, when people started to make film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t century everything what can be done with a film was done. The thing is sometimes it‘s hidden, sometimes it’s just a second. It is so concentrated if you don‘t look very very closely it’s impossible to see.
So they did everything - it‘s like they (the early filmmakers) planted a tree and this tree started to grow and it could have had many, hundreds of branches but the Industry started to follow only one branch saying this is cinema and everything else is everything what you want but not cinema, they call it experimental cinema, art house, autore cinema - and by doing it they exclude all the forms which don’t suit the hipe out of the daily life everything what does not have the usual length and does not tell a well understandable story is considerd to be less cinema, to be something strange, some kind of a monster - but we know this kind of mainstream cine is only one small branch of a huge tree, it is not even a big branch and it‘s important to climb all over this tree go also to the top of the tree that’s where you can see from that there are other trees too.

【13】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with the audience some things that impressed you during the filming of this film?

I was doing my previous film almost alone, this one we did in a bigger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s huge. I love both but before starting this one I had some concerns - regarding the possibility of making something personal while not being alone - apparently it‘s possible.
Not just possible but it can be very beautiful when few people work together, everyone puts his or her personal and private things in the film and in the end it all can be one thing - one film.

【14】

Do you think our way of «close reading» runs counter to your original intention of making this film?

I was touched by the way you thought about the film and I think I have learned some new things about it so - thank you.

翻译、整理于2021/11/22

4 ) 格鲁吉亚爱情神话

会说话的监视器诅咒了一见钟情男女主人公,当我们和他们一起闭眼睁开的时候,他们换了张脸,即使每天见面近在咫尺也还是不认识对方;在一个虚构的梅西得了大力神杯的世界杯期间(2021年的电影精准预测2022世界杯也是有点牛逼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群人在格鲁吉亚拍了胶片电影还上映了(豆瓣导演采访里提到电影中的城市里很难冲洗胶片)…听起来都挺奇怪的是但却都发生了,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这就是导演想告诉大家的:世上总有很多并没有意义也没有对世界有贡献的巧合和奇怪的事再发生,他就想拍下这些,发表这些,给大家看这些。

毫无疑问电影是私人的,意识流的,片段的,在之前的影评里也写到了这可能是近几年电影的一个趋势。我感受到了情绪和记录,也感受到了导演本人对于电影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采访里提到的,他希望做一些“非主流定义下的电影”想要探索“电影这棵大树上的其他分支”。从他拍摄电影的意愿上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另一方面是镜头和美学,很有趣也很讲究,颇有一些情绪碎片的感觉。很多镜头都是非运动镜头,也有一些固定镜头推拉,这都让人有一种观察者的视角。静态镜头记录下的动态世界,很像是小时候在每页右下角画的小动画,翻起来有趣又新鲜。很多镜头都没意义但极好看,让你在沉浸欣赏的时候忘了这并不是有很强故事的电影。和《诗人》那种超现实的视觉冲击强的意识流碎片风格不一样,这一部更缓慢,更细碎,更细水长流一些,颇有亚洲审美的韵味在。

导演是一个极有童趣的人,可爱的互动和旁白,配合超可爱的格鲁吉亚文,就使得整个电影的童趣感和童趣感翻倍,看完我还笑了一会儿,觉得蛮好笑的。

我个人觉得电影是有点长的,2个半小时的碎片化书写,只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对于观众也是有考研的。我相信有人是会睡着的,有人是觉得无聊的,有人是会很爱很澎湃的,有人是会觉得迷惑的…但种种反馈也交汇成了一些的化学反应,让这个所谓没有“意义”的影片变得更有趣有意义。

5 ) Look, what kind of story took place in this city!

《喬治亞天空下》劇情的骨幹像羅曼史版本的卡夫卡《變形記》:Giorgi和Lisa在路上偶然邂逅了兩次、陷入愛河並訂下約會;怎知隔天一早起來,兩人都換上了另一張臉,同時失去自己最珍貴的天賦。若非電影拍的浪漫,這種遭遇本該是場惡夢。如同敕使河原宏的《他人之顏》(1966),《喬》也可以繼續發展這一連串問題:我是誰?如果失去了我的臉,我要怎麼證明我的身分?失去了我最引以為傲、我賴以生存、我最喜歡的、最經常運用的才華之後,我還是我嗎?別人怎麼指認出我?他們賴以指認出我的部分真的是我嗎?(好可怕,我難以想像一個不看書、不看電影的自己。)

但是,這是羅曼史版本的變形記,而不是科幻電影版!兩人肉體上的轉變,電影浪漫地以「詛咒」帶過。這詛咒當然可以被讀成一則寓言,正如電影台詞所說:

That's what happens when you love.

我們可以想像,當我愛上一個人,我的面孔及表情產生巨大的變化,彷彿變了一個人;我因為他,對其他事失去興趣,或者因為他心煩意亂,連原本做得好的事情都搞砸了。

不過電影對此的處理,跟卡夫卡自己談《變形記》時一樣:它不是什麼的象徵,也不是什麼的寓言,沒有隱喻在其中,一切就是這樣發生了。

Giorgi發現自己「變臉」的早晨,攝影機固定拍攝桌子一側,聽見旁白跟畫外的尖叫,接著就是從桌上摔落下來的玻璃瓶。玻璃瓶這一景不只展現導演的匠心獨具,也是電影對各式非人的凝視之例證。我想像導演平常就是那種會坐在一個角落觀察四周環境、紀錄空間裡發生了什麼,一坐就是一個下午的那種人。電影開頭,向女主角通風報信邪眼詛咒的是「四個被禁止與人類說話的朋友」:新苗、監視器、舊水管、風。要真的在生活中留意這些才有辦法這麼自然的放進創作中吧。導演給予物件大量的鏡頭,還有人體的局部(如一開始主角們出場時只看見腿),但每一個部分都與整體(的敘事、我們的生活世界⋯)嵌合在一起。

這一點,放在佔了大半放映時間的「離題」也說的過去。小城居民的走動、踢足球的孩子、風景⋯⋯與主線、支線都無關的眾多畫面,在配樂之中有時讓人覺得自己在看大型MV。直到電影最後,旁白說:拍這個題材的意義是什麼?一個愛情故事對我們的社會有什麼用處?導演怎麼會選到這個題材呢?這個詛咒有這麼多不合理的地方,他們當初怎麼沒有如此、這般⋯?——這些問題都沒有意義。這世界上就是有一些魔法一般的瞬間,雖然稀有,但確切地發生了。再說一次,什麼都別問,一切就是這樣發生了。電影看見這裡,就在這裡。結尾將整部電影的四個部分——男女主角的邂逅與重逢、電影中的電影拍攝、城市生活的片刻s、回探電影意義的旁白——終於收合。

《喬治亞天空下》的質感自然是輕盈的。可是,它又真的太長了。再怎麼輕巧魔幻的東西連看2.5小時也會失去魅力——正如同一位豆瓣影友的形容,它就像一封沈甸甸的情書。寫得很好,但我看不完。

速記:浪漫版變形記、小說感、局部、物件、zoom in/out、攝影機運動、用樹切割畫面、配樂+畫面(好多,太多ㄌ⋯)、最後一段的史詩感配樂是怎麼回事/將格局突然拉高也讓電影佔比極大的「離題」有了合理的解釋

&狗是這片的靈魂吧(很棒,一點都沒有要抱怨的意思)!

6 )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我偏爱许多此处并未提及的事物

这是一部如果没有电影节很可能更湮灭无闻的电影。

这是导演亚历山大·科贝里泽的第二部作品,拍摄于格鲁吉亚的第三大城市库塔伊西,冷门导演冷门城市。这部150分钟的电影没有故事,或者说聊胜于无。

主线故事就是一对年轻人的邂逅。足球运动员乔治和年轻药剂师丽莎在街头偶然相遇,他们约定再见面。但他们的爱情遭遇“邪恶之眼”的诅咒,幼苗,雨水槽,甚至风,都想提示他们,但他们没有明白。于是第二天,他们的相貌发生变化,乔治和丽莎变成了另一个乔治和丽莎,而且他们失去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和知识。他们放下了爱情,游走在城市里,谋生或发呆。

交代故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其他时间里观众跟随导演的眼睛漫游时空,但不仅仅是看,更是感受。

一座城市在电影中被赋予新的面貌,从“平平无奇”到勃勃生机。

这里有河流,森林,草地,有喜欢看足球的狗,有可以吃冰淇淋的咖啡馆,有路灯整齐的街道,有聊天的腿,踢球的腿,吃饭的腿,有各式各样的路口,各式各样的墙角,各式各样的桌椅,各式各样的风吹过各式各样的寂静。

这座城市的浮光掠影像幻灯片一样徐徐展开,导演似乎毫不在乎“故事”,足球在水中漂流的长镜头,踢球少年的慢镜头,还有很多零碎的蒙太奇,仿佛处处无关紧要。在街头“摆摊”的乔治和在咖啡馆打工的丽莎,偶尔出现在画面中,似乎也忘掉了自己主人公的身份。电影里的人很少对话,很多对话场景镜头只是远远看着,他们在谈论什么观众无从知晓。

存在感最强的是娓娓道来的旁白,介绍人物,陈述故事,解释疑问,大部分时间是在喃喃自语,思绪万千。

电影最后,乔治和丽莎被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偶然拉到一起,咒语突然消失了,他们就这样重逢了。没有欢欣鼓舞的温暖场面,这个结局只是旁白的男子用低沉的声音平静地讲出来。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没有目的,为什么是这个人,这条街,这棵树,这片光,不用思考,镜头没有目的,旁白没有目的。

看就是目的。

感受就是目的。

故事是虚构的,贯穿其中的一直被讨论的足球赛也是虚构的,导演只在旁白暗暗地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最暴力的时期”,人们都很冷漠,但这都不重要。导演甚至夫子自道地自我设问,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材?这对社会没有意义,毫无意义,“然而如果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确实有一定道理。”

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件事都需要“意义”和“道理”?意义和道理是不是已经超越了生活,甚至遮盖了生活。

在“后浪电影”采访中,导演解释片名的涵义:每次梅西进球后都会朝着天空望去。他进球时的经典动作,他与我们头顶这片天空的联系,这些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他有着自己的理由抬头仰望天空,我们亦是。这是一个具备个人经验的普世性动作。世世代代以来,人们都会仰望头顶的这片天空,所见之物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可以在学校里得到关于“天空”的精确答案,但我感觉未来也可能会再次发生改变。

导演在一些采访中的表述很朦胧,甚至用诗歌来“阐释”电影。他拒绝定义电影,他用诗意的方式解释电影,就像电影里多次出现的转场诗歌。

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散文诗。

有人根据简单的剧情想起了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也许这是导演的灵感来源之一:

《一见钟情》

......

如果从未相遇,他们确信,

他们之间将什么也不会发生

然而,从街道、楼梯、走廊传来的词语在说着什么?

也许,他们已无数次擦肩而过?

我想问一问他们

是否已不再记得——

在某扇旋转门里

在瞬间,他们曾看见彼此的面容?

也许,在人群里,曾低声说“对不起”?

在电话里,不经意地说过“打错了”?

然而,我知道答案。

是的,他们已忘却。

他们如此诧异,多年来

机遇一直

摆弄着他们。

......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辛波斯卡诗选2》

但我觉得电影的感觉更像辛波斯卡另一首诗:

《种种可能》

......

我偏爱有所保留。

我偏爱混乱的地狱,胜于秩序井然的地狱。

我偏爱格林童话,胜于报纸头版。

我偏爱无花的叶,胜于无叶的花。

我偏爱割掉尾巴的狗。

我偏爱明亮的眼睛,因为,我的如此晦暗。

我偏爱桌子的抽屉。

我偏爱许多此处并未提及的事物

胜于许多我不愿说出的事物。

我偏爱那些散漫的零

胜于被编排成序列的零。

我偏爱昆虫的时间,胜于星辰的时间。

我偏爱在木头上敲打。

我偏爱不去问还要多久,什么时候。

我偏爱惦记着可能性,

存在自有其理由。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辛波斯卡诗选2》

在如此呆板、凝固、束缚,人人带着镣铐跳舞,带着枷锁冲锋,狂热追求确定性的当下,需要提醒自己,生活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

天空永远在那里,只是我们忘记了仰望。

7 ) Notes on 《抬头看天》

首发于 奇遇电影图文版

如果不看导演科贝里泽的前作,或许能够把握住影片的手法,但一定理解不到影片的主题。这部电影非常之“可爱”,一方面是影片的剧情就像是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对刚刚一见钟情的恋人因为被恶魔之眼诅咒而被改变了外貌,无法认出彼此并因此饱受磨难的故事,有很多可爱的(童话式的)奇幻元素,导演甚至还有动用了无所不知、自我反射甚至打破第四堵墙的(童话故事式的)旁白叙事人(特别是开场警告女主角诅咒即将发生的段落,以及狗狗们看球的叙事段落);另一方面则是导演延续了前作中的“有声默片”手法,不少完全是使用默片技巧的段落(大都加上了默片风格的配乐),以及经常通过旁白而不是台词来讲述故事(作用类似默片中的字幕卡)。一方面利用身体局部特写的手法让我明确了他的参考系之一是布列松,另一方面整部影片的气质又很接近奥塔·伊奥塞利阿尼(或许还有一点米哈伊尔·寇巴希泽)的小曲子风格,有很多令人舒适的闲笔。

理解影片的关键,其实在于片中“PartII”的开篇旁白,这个童话故事发生在“世界杯的那个夏天”,但这次世界杯是虚构的,正如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一样——在影片中,拥有梅西的阿根廷队,在四分之一决赛踢出了5:1的大胜(这个比分在阿根廷的世界杯比赛中从未发生,是的我连这个都查了),并在决赛中3:1战胜对手,获得冠军。除去导演可能是个阿根廷球迷之外(虽说导演主要居住在德国,很可能灵感来源是2014年世界杯),世界杯所提示的,实际上是他在前作《夏天不再重来》中反复在段落开头旁白中讲述的“发生战争的那个夏天”(指的是2008年俄国入侵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战争)。因此Part II的开场旁白才会讲到“这段时间会被未来的人们认为是一段最暴力的时间,而我们同他们一样,无法理解巨大暴行发生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界杯的记忆,结构性地提示的其实是对战争的记忆,而这种突如其来,没有逻辑的“诅咒”,也是“暴力发生时的日常生活”的前提。

当然,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也不妨碍享受这部影片,导演把格鲁吉亚古城库塔伊西的夏日,拍得非常美丽,而且影片还有一个特别迷人的迷影指向,最后是电影拯救了这对命途多舛,明明就在眼前却无法相认的恋人。我其实觉得影片的另一个创意来源是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这个故事有时也会让我想起《向左走向右走》。

还有,闲笔好是好,不过影片还是应该再短一点……

8 ) 为什么讲故事?如何讲故事?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这部电影由Aleksandre Koberidez导演,是一部上映于2021年,带有浓烈奇幻色彩的格鲁吉亚电影。剧情大概是格鲁吉亚的一个古城里,Lisa和Giorgi在走路时意外相撞两次,他们再见起掉落的物品起身后忽觉爱上了对方,在没有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就定下了第二天在桥头咖啡厅的约会。故事从这里开始变得奇幻了起来:Lisa在回家的路上路过幼苗、监控摄像头、排水管还有风四位朋友,被幼苗告知自己中了邪恶之眼的诅咒——第二天早上她的外貌将会完全改变。影片中观众根据导演的安排闭上眼睛,“叮”地一下,Lisa和Giorgi完全变成了陌生的模样。与此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做他们最擅长的事的能力:Lisa不再能看懂医学笔记,失去了在药房的工作;Giorgi不再会踢足球,只能在一旁落寞地看自己所在的球队训练。他们分别找到了一份新的用来维持生计的工作,在工作中等待对方迟到的赴约。由此,他们都以一个新身份、新视角重新进入平淡的日常生活。巧合的是,一位电影摄影为满足导演的拍摄需要,要在小城里找到50位情侣上镜,她找上了Lisa和Giorgi。以此为机,变了模样的两人再次相遇,内心距离被拉近。在电影上映时,他们在银幕中看到了原本模样的自己,顿悟,两人在找到了彼此后便消失了。

电影的叙事是借助旁白完成的。旁白作为故事讲述者,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线性叙事、逻辑严密的电影,而是自然地用充满漏洞的语言向他所在的另一时空的后辈讲述一个看起来有些无厘头的故事。电影的结尾,他说:“你也看到在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故事,直到现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才看到有很多东西似乎是值得怀疑的。但最奇怪、最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如何选择这样的题材?首先,这对社会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再说一遍······没有任何意义。顺便问一句,有哪个地方不发生匪夷所思的故事呢?”在观看影片时我有许多不解,试图理解旁白如此讲述的意图。但在最后这段看似古怪的电影结尾中,导演直白地把他的创作追求全盘托出:他就只是想简单随意地讲一个故事。对,他关注更多的是“讲”而不是“故事”。

作为这部电影中最关键的要素——“讲”的方式,镜头语言的使用非常有特色。在电影前几分钟内只剪辑了景观群像然后过渡到行人的脚部特写(女主角的皮质雕花平底鞋让我印象深刻)。男女主角的初次入镜也只是用固定在低位镜头拍摄的从镜头两侧进入画面的两双脚、相撞后掉落的东西、捡东西的两双手、走出画面的脚,随后两人调转方向,仍旧是从镜头两侧再次入镜的两双脚、掉落的东西、向下进入画面的两双手、走出画面的脚。没有提供任何两位主要人物的正面描写,用极其形式化甚至略显单调的镜头语言刻意展现出故事讲授的含混以及听者在接受讲授者信息文本传达时的信息被削弱后的局限性。这样的影片开头也定下了全片的基调:用类似散文诗的语句并不正式地讲述一个让听故事的人觉得无限接近日常生活但并不完美切合逻辑的奇幻故事。

我们每天都在讲故事,同时也生活在各式各样的故事之中,久而久之我们自然地把故事当作现实。我们常常忘却历史是故事、信仰是故事、律法是故事、国家是故事、现代商业体系是故事、全部的人类文化都只是故事。在这样一个人们习惯性地将故事严肃、庄重化的时代,人们在现实中为故事结盟或是争战,甚至连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人们都对自己发出的一条条评论、一段段讲述严肃以待,习惯性地将接收到的信息看作真理。我们如何能重新轻松地对待故事?为何不能容忍故事出现明显的逻辑漏洞?我们信仰的逻辑、因果本身是可靠的吗?我们还有随心诉说自己的故事的可能吗?导演在这部电影中进行发问,同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他急切地希望和观众探讨这些问题,而观众的反馈将成为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电影工业发达的今天,长期浸淫在美国商业大片中的观众和电影行业从业者们对电影编剧有了一套完整的写作规范以及评价标准。人们对于影视叙事严格要求合乎情理,情节跌宕起伏,有着激动人心的高潮和令人叹息悲痛的低谷。然而在《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这部电影中,作者反其道而行,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台词都刻意地向观众提醒了符合他们对电影叙事认知的类似剧情发展的线索。然而,当观众满怀信心地顺着这条线索希望进一步窥视事态发展时,却惊奇地发现自己辜负了——剧情仍旧按原来的节奏平缓进行,没有任何预料之中的高潮到来。比如影片中Lisa的室友告诉她本地音乐学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她解开身上的咒语,Lisa确实去了。在高处俯视的镜头视角下我们看到她的红色平底皮鞋在楼梯上层层前进,仿佛一圈圈逐渐步入一个方形迷宫的中心。随后她被一扇门里走出的一个人带领到另一扇门里的另一个人前、再到另一个人前、再到另一个人前。过程平静,每一个环节Lisa都要在门外等待一段时间。观众的期待被引导着逐渐递进,仿佛这令人费解的咒语马上就能解开。但Lisa进入最后一个房间之后便没有后话了,镜头切去别处,再次拍摄Lisa时她还是变化后的模样。在几次这样的小技俩后观众便意识到他们不用按照一个标准的故事范本去期待这部电影的走向。

电影的配乐非常出色,主要是由木琴和钢琴演奏的。木琴的音色自带一种脆而朦胧的效果,有时还能表达一定的俏皮感。它的声音与镜头在运动时对局部身体的关注以及毫无预兆的较为静止的无人远景呈现间的切换相配合,使叙事呈现出一定程度间接、神秘的效果。钢琴弹奏的音乐则休闲明媚,非常切合午后阳光灿烂的暖色古城调性。值得一提的是在Lisa在音乐学校找人解除咒语的段落,学校里传来的乐器练习声便主要是这两种乐器,学生练习钢琴和木琴的镜头让全篇的配乐更有了一定的合理性。这些配乐和影像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了电影的独特氛围。而在后面部分一场虚构的世界杯比赛期间小镇孩子们踢的一场足球比赛的慢动作拍摄画面激烈,这个片段被配上了意大利世界杯热血的主题曲,我很喜欢。在音乐的高潮中,孩子们把足球踢出球场护网,球直直地落入江中的慢镜头的呈现非常幽默,这样的剪辑和配乐使这一点看似平庸常见的小趣味无限放大,观众感知到导演捕捉到的无聊小趣味,会心一笑,这本身就是故事讲述技巧特有的魅力。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由看似无聊的可爱小趣味堆砌,被值得质疑的旁白串联成一个缺乏前因后果的故事。当不能讲好一个故事时,这一切语言还有意义吗?我认为根据这部电影传达的信息,表达这个行为本身便已是值得关注的。往往人们需要借助一个特定的故事来表达,久而久之,对故事本身的关注远远高于讲述。但经过时代洗礼后,洗去表层尘埃,对于欧洲教堂的圣像画、中国的文人画、表达神话传说的民间艺术······来说,故事是什么反而变得不再那样重要。我们只需要在知晓故事后将其抛弃,花更多心思在关注表达的语言上。

在《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这部电影中,时间是虚构的、模糊的;情节是纠缠杂乱的;人物动机不清晰。镜头语言刻意降低信息量,观众就像和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的陌生人进行了一场全然随机的对话。在这场对话后,我们没有任何收获,只是倾听了一个人用含混的语言讲述一段他的视角的故事罢了。没有作用,这样的对话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我们总在这么做,人类个体间需要这种交流,且对此乐此不疲。也许是人类本性的窥视欲作祟,我们总需要他人视角的观察和叙事,而交流便是在交换叙事。导演科贝里泽在这次创作中抛弃了用道理、用逻辑包装后给人真实幻觉的叙事,转而使用最本真的语言满足赤裸的叙事欲望,大胆地让自己的表达更个人、更跳跃、更性格化,从而引发观众对故事、现实和认知方式的思考,这是很有趣的一次观影体验。

短评

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魔法”,只觉得很多段落有点鸡肋...

8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还行

太任性了,以至于最后导演也不知道自自己怎么去解抛出的谜面。但艺术和趣味的直觉是让观众都看到感到甚至参与到的。阿根廷球迷身份和90意大利之夏记忆,还让他记忆的家乡库塔伊西,有了人狗共享的城市足球地理,和一届只存在于此片并献给梅西点世界杯。这甚至是奥塔·艾索里亚尼《四月》的无敌增强版。

11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很难代入电影本身导致观影体验的疲惫,爱情元素成为影片可有可无的一个符号,一切又都没有服务于故事本身,导演彻底打破观众对情节和影片节奏剪辑的预期,观影体验堪比拆盲盒,所幸格鲁尼亚风光甚好,交响乐的滥用更使其成为了完完全全的旅游宣传片。初次见面资料馆and小夏

16分钟前
  • 岁月静好卷卷猫
  • 还行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21分钟前
  • .幽浮
  • 力荐

4.5,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去楼下买了啤酒烤鸭,这样的片子值得用最舒服的方式去看

22分钟前
  • 阿树~
  • 力荐

D+/ 爱情从相遇中开始,还是经过无数的中介、从被第三只眼“看到”开始?一种经坦诚裁剪的、如透明迷宫般的叙述,但还是觉得一个半小时就看到尽头了。不明白的还是,指认关于“日常生活”和“灾难”之间的断裂有何意义?创作者对这个问题是完全无力的,不知道提出来干嘛……但我们又显然不会对《花样年华》的结尾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王家卫不会把“日常生活”当做一个彻底真实的平面,他只会假意浸入其中,然后通过虚构到真实的突转,揭示出其瓦解的、摇摇欲坠的命运。

25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费比西。9分,因为真的很讨喜还是打五星吧。被诅咒的恋人,要靠电影拯救;世界杯的那个夏天,狗狗们也会看球,而在电影里,拥有梅西的阿根廷队3-1获得了冠军。这部电影非常之“可爱”,完全可以翻成“库塔伊西童话”这样的片名,因为片子的剧情和叙事旁白都很像童话。导演延续了前作中的“有声默片”手法,不少完全是使用默片技巧的段落,能看出一部分视觉来源是布列松,影片气质也让人想起伊奥塞利阿尼。这个故事有些辛波斯卡《一见钟情》的意思,也会想到《向左走向右走》。不过政治层面的东西藏得比较深了……

2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这座让人想生活在电影里的城市,叫库塔伊西(PYIFF字幕翻译为库泰西),是格鲁吉亚的第三大城市。影片让我想起十四年前,淘碟时代的西班牙电影,《在希尔维亚城中》。放映开头,导演录制了一段“你们看不见我,但我真的在这里”的PYIFF订制版问候视频,这个与电影知行合一的创意,已经值得给它加一星。它在事实意义上,打动到了我,疫情把活生生的人,变成看不见的鬼,外面的世界,被阻碍,被隔离,被化约为躺平、失败、不可理喻的危险地区。而这部电影,或者电影节的意义,恰恰在告诉我们,世界本来的样子。它还会以电影的样子存活,一直如是。

27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好的部分都在局部,但又过分沉溺于局部,对空间的有力塑造或是对细节的准确捕捉,都在漫长的演绎中消失殆尽了。旁白的一再介入,一方面剥夺了人物自我言说的权利,另一方面极大地破坏了情境的宁静,聒噪地把我挡在故事的流动之外。#MIFF2021#

31分钟前
  • 晚不安
  • 较差

很新鲜的观影体验,这样的电影电影出现在主竞赛单元,还是挺特别的,放在戛纳估计会是一种关注吧。它有点像有情调的默片,导演将声画间离,大量的第三人称旁白配上大量的小镇生活细节,用靠音乐、旁白和日常重塑一个理想化的奇幻小镇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可能会像《索尔之子》当年那样,影响未来几年里某些新导演的创作,鼓励创新可能正是柏林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吧。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连狗都可以爽约去另一家酒吧看世界杯,世间没有什么遇见是理所当然。关于邂逅、关于足球、关于电影的散文诗,导演是真的很爱很爱梅西...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啊来自默片时代魔法电影,写给库塔伊西的情书,一个连狗狗也热爱足球和电影的城市,有解开所有恶毒诅咒的解药。

37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84/100 #MIFF2021# 想到最近重新对阿巴斯电影的关注(虽然放在一起说起来本片还是显得繁杂),始终在追问电影为何物,其意义在何处。当我们观看教练指导球员时使用语言的方式是否看到了一些音乐性,然后我们就看到镜头被切到了下一场的歌唱,恍惚间我们重新问起自己起初在看什么以及最后看见什么?电影作为引导观看和聆听的媒介工具,指导我们在平凡中发现魔法、诗、童话及各种可能的音乐性。一切渺小的事物构成了我们是谁,哪怕从局部的身体入手,构成幻想的可能性与电影中才有的小型乌托邦,变焦则是一种非常可触的方法和隐喻,在当下的现实已被诸多因素如暴力和外在喧嚣的影响裹挟之下,重新认真观看变得尤为重要。#2022.09.25@蛋清放映#

38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有不少有趣的剪辑和“废笔”,比如有一些故意偏离剧情的、絮絮叨叨的调侃旁白,或者配乐先行、根据配乐节奏来剪辑,很多局部镜头、拉伸镜头、升格动作镜头、默片转场特效等。把静物和狗狗作拟人化讲述非常可爱。全片摄影都很注重自然光、轮廓光,画风有种暖洋洋的夏日田园小镇的感觉,淡淡雀斑的女演员都很美。会有很多影迷喜欢这片子,形式确实比较新颖,但就我的观感来说,还是有些太散太空了,又150分钟这么长,让人犯困。今年平遥评分最高的华语片和外语片,看到结尾发现,表达的都是对阿根廷队的爱,啊哈哈。孩子们都渴望拥有队服,永安镇编剧有好几件~仰望天空的导演肯定也是个好玩的人吧,平遥片头VCR都是导演出镜打招呼,这位导演拍个空椅子,说有时候人会突然消失,哈哈哈是个社恐吧!3.5

4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导演怪可爱的,所以我真的很听话闭上了眼睛。

42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推荐

掺杂了魔幻元素的叙述和自由灵动的创作让整个小镇的生活都活了起来,诅咒爱情的“邪眼”,和女主说话的风,约着一起看足球的狗,神秘消失的猫,创作者对这一切事物饱满且动人的热爱,流动在每一个镜头和每一个音符之间,私人金熊pick!

4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默片与城市风情画降临到了新大陆,好奇地看着,如蒲公英般飘落到土地上,像小野狗一般撕碎整个空间——“诅咒”不就在于两主角几次偶遇时,镜头从未给到脸吗?当我们以为这只是虚构的魔法,直到第二天醒来,我们方知这一切仅仅只是走进一个城市的无限个入口中的一个。

48分钟前
  • TWY
  • 推荐

放完一整首《意大利之夏》,让阿根廷和梅西加冕世界杯冠军,为了冰淇淋等待一小时,甚至是片前片后导演隐身版的短片,当然还有那个诅咒,以及会说话的树苗、监控、排水管,等等...无法抗拒这样自由恣意轻盈飘荡而「毫无用处」的电影,拍的就是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的奇思妙想和胡思乱想,足以让人忘记一切诅咒与戏剧性,只关注生活本身的流动。

53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第五届平遥电影节卧虎单元在一堆沉重的现实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对格鲁吉亚不大了解,诅咒应该是有基于历史事件,而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导演擅长出其不意地记录可爱一瞬,无论是人还是物还是自然,大量旁白的故事讲述,布列松式的瞄准局部,变焦的一些镜头很有印象,机灵的转场,默片式的段落及和观众的互动很有幽默感…通过对城市日常的细微记录,能感受到导演对库塔伊西浓浓的爱,一封沉甸甸的情书。很自然地想到了阿玛柯德,也明白了没有被被本片打动的原因正是人的缺失。导演在映后说自己出于对人的尊重导致不呈现私人的状态,但缺失不等于留白,还是会质疑这是举重若轻还是避重就轻呢?阿根廷是本届平遥的最大赢家,看的第三部对阿根廷表达热烈爱意的电影了

54分钟前
  • 吴邪
  • 还行

柏林遗珠,前60分钟清新出奇如魔法。你必须承认,即便在地球已经被航路和交易腐蚀得密不可分的今日,世界上有些角落仍然自顾自地流淌着另一种速度,仿佛喧嚣和变迁都未曾存在过,容得下一个属于秘密的夜晚:咒语之中,邂逅以后,幽会以前。

55分钟前
  • 白斬糖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