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邻居作为重庆娃儿的童年,想来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快乐的时光。眼见着重庆方言剧日渐衰落的今天,只剩一声唏嘘。
做为一部方言情景喜剧,整部剧都在一栋老居民楼的大院里完成。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但是非常有个性的人物。有古道热肠,天天以国家干部自居的周幺婶。儒雅绅士,但是抠门的张约翰。貌美如花的小卖部老板娘蔡倩云。耙耳朵一口丰都话的白医生白小军。牙尖嘴利又臭美的赵美丽。常以艺术家自称的落魄画家凡得高,古灵精怪的小朋友巧巧。还有就是今天我想说的刘卫东。
刘卫东,又名:刘耍娃,刘打滚。是嘉陵巷里面唯二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另外一个是凡得高)整天上蹿下跳,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他,不务正业,又喜欢吹牛。整天梦想当大款,发财。
可以说刘卫东的梦想:1是一觉起来发大财,成土豪。2是娶到蔡倩云当老婆。追求蔡倩云这件事,基本上是刘卫东做过的最坚持的事情。
就这样一个喜欢吹牛皮又不务正业的耍娃,他的身上其实代表着一群淹没在时代洪流的下岗工人。
刘卫东的爸爸之前也是在厂里上班,(猜测是国营企业,剧里没有说过)父亲退下来,刘卫东便顶了上去。曾经有人想吞下这个名额,被刘卫东的爸爸发现,大闹了一场才平息。从这里就可以猜测出来,这是那个时代人人都眼红工作。也可以看出,子女顶替父母在厂里工作这件事在以前是非常正常。
可以想象,在下岗之前刘卫东,生活不能说大富大贵,也算是滋润。靠着父亲的关系,干着“铁饭碗”的工作,按照他的性格,肯定是白天上班,晚上和朋友一起肆意喝酒,无忧无虑的过生活。一眼望得到头。
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大批的下岗工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就像大厦崩塌。刘卫东自己也说过,他没有文化,每个月只有一百多块的下岗工资。眼见着曾经那些早下海经商的人富得流油,内心的不平衡也油然而起。
于是他创业,失败,再创业。由于缺乏资金以及之前多年的生活一成不变,没有学会去适应时代的变化。所以他经常给人一种眼高手低,好逸恶劳的形象。比如去扫厕所非要假装自己是公司总经理,卫生纸五毛,非要说公司股票五毛一股。
就像那个时代所有下岗的工人一样,他们迷茫,不知所措,仿佛随着时代的洪流四处飘荡,没有方向。他一直瞒着父亲自己下岗的事情,还打肿脸充胖子,装作自己生活滋润。真是说不出来的心酸苦楚。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悲剧人设的人物,在这个嘉陵巷里却是最喜欢笑的人。除了刘卫东这个人生性乐观,也离不开这些街坊邻居的帮助。我想这也是这部剧想表现给大家看的。
周幺婶虽然嘴上嫌弃他一天不务正业,但是一天还是跑上跑下的给他联系工作,没得饭吃了,刘卫东可以去她家蹭饭。(虽然幺婶说她是国家干部,天天蹭饭不好)。
还有就是刘卫东最喜欢的蔡倩云,虽然她很嫌弃刘卫东经常吃东西不给钱,但是刘卫东不知道在她那里赊了多少方便面。蔡倩云从来都没有拒绝过。
小时候就有个疑惑,蔡倩云到底喜不喜欢刘卫东?
我觉得还是有的,刘卫东虽然嘴上喜欢吹牛不务正业,但是每次蔡倩云出事,刘卫东是没有过任何推脱的。而蔡倩云拿刘卫东也是自己人的感觉。例如,有一次蔡倩云进货进到了假烟,刘卫东说干脆你把假烟拿给我,我拿出去装一下逼。蔡倩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种假烟抽了是要出人命的。你要想抽好烟,我给你拿真烟就是了。还有赵美丽误会刘卫东偷腊肉,刘卫东说不是他,蔡倩云就立马相信了他。
那到底为什么蔡倩云不接受刘卫东?我想也是因为刘卫东的个性太不着调,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蔡倩云同样也是下岗职工。曾经的川剧团当红演员,到现在终日与杂货为伍。倩云也算是从“天堂”跌到了“谷底”。虽然心里也有梦想。例如川剧团重组那一集,倩云练嗓子练了一晚上。
但是倩云比刘卫东能更快的接受现实。埋葬了做川剧大明星的梦想,她脚踏实地的工作赚钱,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位脾气火爆,天天按计算器的小卖部老板娘。所以在现实的问题上,倩云是不会接受一个整天不定性的另一半。
一个女人,辛苦的开着小卖部,有个人来天天关心自己,为自己出头。虽然他油腻,天天吹牛皮。但是刘卫东对她的好从来都是没有掺“水分”的。倩云是很明显知道这一点。
所以刘卫东偶尔喜欢哪个美女的时候,蔡倩云会露出吃醋的表情。每当有消息传出“刘卫东可能出息了,或者有钱”的时候。倩云对刘卫东都是前所未有的温柔。她这不是势力,如果她势力,貌美的她早可以找个有钱的老板结婚。这时的她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无奈刘卫东太不着调。
我想要是刘卫东稍微争气一点,蔡倩云很快就会和他在一起。
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他油嘴滑舌,不着调,不靠谱,没工作,没钱,整天嘴上都是大生意。在这个嘉陵巷却得到了所有人的关爱。嘉陵巷的感情总是纯粹的,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偶尔斗嘴吵架,遇到难题,但是大家相互扶持,总能走下去。
最后,还是希望平行世界的刘卫东能追到蔡倩云。
-完结-
我是沉迷于重庆本土方言剧的veronica。
还记得看这剧的时候年龄10岁左右;这部剧属于情景剧,布景及剧情都是老重庆老城区街巷那种缩影、老百姓那些家长里短趣事……回想到了曾经几十年前才有的这种邻里关系、街巷情景…….
脑海浮现的这一切都变为了过去式,那些儿时玩伴做游戏、端着一碗饭几家跑、几家孩子约着串门看电视追剧看动画片、几家的孩子一起约着耍玩具等等,随着钢筋水泥在这些土地拔起耸立,这些平楼街巷子它们被夷平消逝,好想念你们:那些老邻居、那些孩子、那些长辈……老城巷子里的烟火气息,怀恋那些老街巷与儿时时光。
豆瓣厉害老,还收老勒部戏!重庆人自己的方言情景剧,好看得不摆老!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小社区里几户人家的日常,也是这座城市的缩影。看多少遍都不会腻~我爱重庆!
我爱情景剧!
接地气的日常剧,放在过去也许没有太高评价,但时隔多年后,特定时代的生活气息在朴实无华的剧本中升华
很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剧。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开。哈哈哈哈。
小时候好喜欢看哈哈,张爷爷我好喜欢。后来拆迁了,他们搬进了小区,还是好看。
老重庆人的神剧
这部2001年的剧,即使放到今天看也不过时。【另外对重庆人的意义蛮大】
小时候觉得刘卫东和白小军最搞笑,蔡倩云最好看。
gai坊邻居,远亲还就是不如近邻。
老重庆人都晓得的经典!我的童年回忆啊!就是要在这样坡坡坎坎、弯弯角角(读二声guo)的山城石墙里头演,才是巴渝的街坊邻居嘛。第二部拆迁搬新小区反而没那个味了
这个都有 我就记得那里面 有个演员是我们学姐
准备做个大工程 长城内外贴瓷砖 太平洋修个盖盖 珠穆朗玛峰装个电梯 喜马拉雅山脉打个口子让大西洋的冷空气吹到新疆 改变气候 变成一片绿洲 随便给飞机装个转弯灯 开个修理厂专修火车内外胎 有人要一起吗发高烧说胡话
哈哈哈。豆瓣上居然还有这个
原来只得二十集嗦,小学哩时候jio得啷个看都看不完得嘛。
无与伦比的问题意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言文本
小时候看的,现在好想看哦。
学习重庆话和语言的第一选择,又一部童年美好回忆呜呜呜
比尔盖茨的龙门镇还没摆完
同上。重庆本土方言剧,山城棒棒军排第一的话,那街坊邻居肯定是第二。也都十几年没看过了,而且那时候小也没啥欣赏水平。山城棒棒军讲的是棒棒的底层生活,街坊邻居是讲的是邻里之间。棒棒是重庆发展过程所产生的独有历史文化符号,虽然现在也逐渐在历史长河里慢慢消逝。慢慢的,我会重温它们的,追源溯流,温故而知新
终于找到了这个,感动得要哭了,小学时候中午偷偷躲在房间里开电视起来看的日子,一次被发现还被骂的半死,除了这个,还有霹雳狂刀布袋戏,这都代表了那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