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的笑声

剧情片大陆1981

主演:张雁仲星火顾玉琴寇振海谈鹏飞欧阳儒秋冯广泉朱莎方丹波李守贞徐才根张磊苑原

导演:徐苏灵

剧照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2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3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4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5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6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3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4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5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6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7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8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19 月亮湾的笑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四人帮”统治时期,极左思潮严重,老实巴交的农民江冒富(张雁 饰)只因种的果树比别人好点,手里有俩钱,便被别人冠以“走资本主义道路”。害得儿子贵根(寇振海 饰)连对象也找不上。贵根与庆亮(仲星火 饰)的女儿兰花(顾玉琴 饰)在一次阴差阳错的相亲中意外相识并相互看中对方,但庆亮碍于冒富的名声极力反对。某记者正好采访“富”的典型,冒富又成了红人,庆亮见此,忙去求亲,反被冒富拒绝。贵根和兰花自由恋爱,俩人结婚的时侯冒富又被打成黑典型,庆亮在婚礼上拉走了兰花。“四人帮”垮台后,冒富被平了反,兰花对贵根的真情感动了兰花妈(欧阳儒秋 饰)庆亮在母女俩的逼迫下,又登上冒富的家门提亲,月亮湾响起了久违的笑声......

长篇影评

1 ) 《月亮湾的笑声》——朴素的黑色幽默

上小学时,看过这部电影,露天的。 在家乡的麦场上,伴着冒富大叔的憨笑,银幕下的男女老少笑得前仰后合。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田间地头,这部电影成了重要的话题,谈论时依旧伴着笑声。 回想起来,记忆中只留下了电影的几个片段,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是一部让人笑的电影,看完很高兴。当时刚进入1980年代,突然间有了轻松的喜剧,百姓们喜欢得不得了。当时,大家的笑点都很低,稍稍一碰,大家就笑了。 今天上午,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又播放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依旧感触很多。 和创造了农村题材电影纪录的《喜盈门》一样,《月亮湾的笑声》也是里程碑式的电影。不同的是,《月》把关注点放在比《喜》更大的政策、形势,显得“政治性、思想性”更强。 表现手法上,用了黑色幽默。——虽然当时可能还没有这种提法,至少多数人不知道。 演员的表演真的无可挑剔! 当时,都主张“体验生活”,所有演员都带着强烈的农村特色。尤其是两位老演员,张雁、仲星火,炉火纯青的表演,让人叹服。 值得一提的是,可爱的外甥女“小丽”,她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性角色。同时,她对平衡情感,强化情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 世间本无事,人心惹是非

(友情提示:

1.本文剧透,介意者请绕道而行;

2.本文时候对世间规律、人心以及“道”感兴趣者阅读,仅供参考交流。)

————分割线————

影片主要情节:

冒富大叔在文革期间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尖子”,因为他善于搞副业,在对上出工多的同时,不仅种了果树,而且养鸡养鸭,在生产队上是“资本主义的头头”。

庆亮是同村的农民,他本来想把女儿兰花许配给冒富的儿子贵根,因为冒富家庭富裕,“名声不好”,他怕被连累,第一次退亲了。

庆亮走后,冒富想不明白:为什么富裕反而有错呢?难道想穷还不容易吗?

后来,省报记者来采访,需要一个由穷变富的典型,配合批判林彪主义,生长队德山队长推荐了冒富。一时间,冒富成了正面典型,到处作报告,好不风光。庆亮见此,找到冒富赔了不是,主动要求再次定亲。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省报记者再次来生产队采访,这次也是形势需要,需要找一个“搞资本主义”的反面典型,并且还是选定了冒富大叔。

就在贵根与兰花举办婚礼的当天,冒富被报道成为“资本主义的典型”。庆亮害怕被连累,认为可能子子孙孙也脱不了这顶帽子,强行到婚礼现场将女儿夺回。这是第二回退亲。

经此打击,冒富似乎瞬间老了,他参加批斗会,被民兵营长骂得抬不起头。回到家里,他把果树砍掉,也不再搞副业了。他觉得儿子贵根也是因为自己不能娶亲,好像自己是个罪人,让后辈跟着受苦。他哭得满脸的眼泪鼻涕。

又过了几年,外面的风气又变了,这回上级又提倡搞副业了。德山队长家里都开始种果树了,庆亮也开始养猪,连原来批判人的民兵营长也买起了手工编织的篮筐。冒富看到了变化,又开始搞起了副业,日子慢慢变好了。

不久,庆亮再次找到冒富,恳求他答应同意让女儿嫁给贵根。——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定亲。

影片最后,省报记者第三次到来,这次他是按照上级要求,要把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犯的错误全部报道出来。他找到冒富大叔,赔了不是,并且说以后日子是会越来越好了。冒富大叔感慨万千,他老了,经不起折腾了,他说到:这一会应该不会再变来变去了吧。

主要的体会:

1看到冒富大叔被批斗,把果树砍掉,为耽误儿子婚事内疚,为他心疼。本来都没有这些事的,可是他却成了风口浪尖上的典型,时而被捧,时而被打击,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尝到了甜头,也吃到了苦头。

如果知道要这样起起落落,他会不会一开始就躲避?如果知道成为先进是一时的浮华,被认定为反面典型也是可能,他会不会宁愿过自己普普通通的日子呢?

那么,我们的生活里,毁誉参半,顺逆交加,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看到了冒富大叔的经历,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2最让人害怕的是庆亮这样的人,墙头草随风倒,你好的时候来沾光,你坏的时候撇清关系。可是庆亮至少不会落井下石,庆亮至少不会检举揭发,庆亮也不会背地里做手脚,这样说来,庆亮比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人,还好了几分呢。

3外界的毁誉也好,顺逆也好,冒富大叔因此欢喜,也因此痛哭流涕,其实这一切本来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形势需要,风向变得太快;只是人心不古,嫌贫爱富,求名求利,脸色变得也快。然后才有了冒富大叔的幸运和苦难。这一切本来并不存在,都来自于人心的嬗变。

4记者,为了形势需要,被捧被批,他听安排,也不管真假对错。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只是时代风向的迎合者呢?就真的对吗?

5为什么富裕反而是错?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突然被认定为是榜样,也可以马上被打倒为反面典型?为什么有时候亲近,有时候冷淡?这么一个变来变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在变呢?真的是世界吗?还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不那么能够正确并且坚定判断的心呢?

2023.03

3 ) 把政治与婚姻捆绑在一起的,除了上层阶级的政客,就是下层阶级的弱智家庭

中国历史上不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把政治与婚姻捆绑在一起的,除了上层阶级的政客,就是下层阶级的弱智家庭(在占总人口95%以上的下层阶级中,这类人群不超过5%),把这样的东西拍成大众化电影,只能说,今天的某些专家,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他们不在乎脱离群众,违背客观现实,他们只是完成上级任务,把自己的思想,或者领导的思想,强加到老百姓头上,通过大众媒体实行大水漫灌,谎言说上一千遍,他们就以为成了真理。

4 ) 时势造......

——《月亮湾的笑声》影评 小时候喜欢诸葛亮,总觉得时势造英雄这句话不对,应该是英雄造时势,是诸葛亮成就了当时的局面,而并非当时局面造就了诸葛亮。而在网络发达的现在,我又觉得时势造英雄。直到我看《月亮湾的笑声》,我才逐渐明白时势造的未必是英雄,也可能是平凡人的命运。 影片以老实农民江冒富的儿子贵根娶妻为主线,讲述了“四人帮”统治时以及垮台后别人对待江冒富一家的态度,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句“时势造英雄”。让我开始怀疑我一直坚信着的所谓“英雄造时势”。 先是“四人帮”统治时期,江冒富就只是因为果树种的比别人好,被说成是“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一家稍有些不被待见,儿子贵根也因此被迫退婚。而当记者需要采访“富”的典型时,江冒富登报被表扬。声名在外,烈火烹油,儿子的婚事又回来了。而当两人大婚,却又因为富裕成了不好的典型,江冒富被点名批评,亲家庆亮甚至不顾女儿与贵根真心相爱,极力反对。大婚当日女儿逃出家门去成亲,庆亮人前却将女儿拉回家。“四人帮”垮台,庆亮却厚着脸皮,又再次让女儿与之成婚。 婚姻很正经,却被折腾成了这副模样,很是讽刺。不禁让我觉得,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都是无法得知的,因为我觉得这取决于英雄的强弱。但是时势造就平凡人的命运倒是真的,因为平凡,无力回天,没有孙悟空那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胆识,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能力,所以就只能随着时势漂泊,顺之则乐,逆之必苦。 而正是因为世间的平凡人更多,所以才注定站在时势顶端的人要更多的为民着想,否则结局就将会像最后“四人帮”垮台那样,你若是不为民,若是让平凡人经受着戏剧一样的人生,就会有英雄造就时势,替你站在时势顶端。 总有平凡人被时势造就命运,或颠沛流离,受人指责,或安居乐业,万事胜意;但也总有英雄造就时势,混乱的时势也总有英雄出来结束。

5 ) 毛概课

上毛概的时候,老师给播的。这是一部关于文革时候的片子,虽说是部喜剧片,但是看着还是让人心痛,旧中国让人心寒,没有理智,有时候甚至冷血,所以一直都不敢涉及文革时候的片子,说好的祸不及家人,但是这些因为先辈的富有,而且这位老爷爷还是没有过错,十分漂亮淳朴的农民,这样子就被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叫后辈都没有出头之日,这又跟封建时代的株连全家有什么不同呢,不过幸好是happy ending 。

我看过的还有文革情节的大概就是归来还有霸王别姬了,都是让人心疼的片子。

6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部电影讲述了“四人帮”统治时期,老实巴交的老农江冒富一家的事情,已这一家为典例,反映了当时政策多变,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现状。由描写江冒富一家的多起多落,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看完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能够感受到,执政党的态度和决策,与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只有政局稳定,政策惠民合理,社会才会平稳地发展。

电影中,江冒富一家是勤劳的农民,不仅他本人热爱务农,种植果树,饲养家禽,他的儿子贵根也热衷农业生产,经常学习前沿科技成果,不断创新。正是因为他们一家具有这样良好的品质,使得他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在月亮湾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务农致富的家庭。但是,在那个灰暗的年代,富裕,并不是多么光彩的事。在兰花的父亲庆亮初次提出说要先搁置商量好的婚事后,江冒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印象十分深刻,“如今的人看事呀,真别扭。越富越落后,越穷越光彩”。

在人类长久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向往的,永远是不愁吃喝的衣暖饭足的生活,这也是人们不断努力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追求充足的物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江冒富一家辛勤劳作,发家致富,多劳多得,现在看来是非常理应的,但是在那个错误的年代,却被认为是落后的。这放在古今中外,哪个时间哪个地点,都是荒谬的。但这的确发生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府格局有了巨大的变迁时,这样不合理的想法,在广大的中国土地上蔓延。

电影的镜头没有集中中在江冒富一家因富裕而受到磨难的情节上,在那段时期,由于报刊需要刊登打击“国富民穷”谬论的纪实报道,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务农致富的江冒富一家。由于报道大篇幅地赞扬他们一家,不识字的冒富也成了先进分子,进城里作报告,受到重要人物的接见。冒富的生活,迎来了短暂的光辉时期,人们对他笑容倍增,亲切地叫他“冒富大叔”,就连之前悔婚的庆亮也讨好地找上门来。

正当我们放下心来,以为天下大赦,老百姓生活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时,事情又有了巨大的反转。

报社为“四人帮”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需要,又一次来到了江冒富的家。这一次,记者没有再把他带到“先进”的巅峰,而是给他扣上了“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帽子。这一次又吹来了一阵寒风,冒富家的儿媳还没进门,他就被取笑、指点,不仅如此,还得到队里接受批评。

尽管最后“四人帮”的统治结束了,但是冒富还是心有余悸,种果树也种不起来了,看到市集上有人进行自由买卖,他也不敢相信是真的。多次的变迁,大起大落,使像江冒富这样的老百姓对生活多了许多质疑和畏惧,而这些,都是时局动荡给老百姓带来的打击。

电影的最后,冒富的儿子贵根和兰花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冒富又开始勤劳地经营起他的生活来,喻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在现实生活中,是“文革”向改革开放的历史转变,而电影传递的,则更像是一个从动荡的社会走向一个稳定、平和的社会趋向。

冒富最后说,“可不要再变来变去呀”证实,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个强大的,权威的,稳定的政权是他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的最根本的保证。如果没有这样的政权,带来的灾难,是非常巨大的,客观上,会如电影中一样,对老百姓的婚嫁、劳作活动等造成打击,主观上,更会对人的想法造成打击,使之不再相信,不敢相信政府,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电影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映,并不能从中找到许多批判“文革”,批判“四人帮”的痕迹。这或许不是电影的初衷。它更多是想强调一个权威的,稳定的政权对老百姓的重要作用。它不是要暴露历史的丑陋,而是倡导以史为鉴,告诫后人,前人的错误,不能再犯。强大的稳定的政权就如野兽的皮肤,如果皮不存在了,那我们这些依附在政府上的老百姓,就如附在皮上的毛,又该去往何处呢?

7 ) 世间本无事,人心惹是非

(友情提示:

1.本文剧透,介意者请绕道而行;

2.本文时候对世间规律、人心以及“道”感兴趣者阅读,仅供参考交流。)

————分割线————

影片主要情节:

冒富大叔在文革期间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尖子”,因为他善于搞副业,在对上出工多的同时,不仅种了果树,而且养鸡养鸭,在生产队上是“资本主义的头头”。

庆亮是同村的农民,他本来想把女儿兰花许配给冒富的儿子贵根,因为冒富家庭富裕,“名声不好”,他怕被连累,第一次退亲了。

庆亮走后,冒富想不明白:为什么富裕反而有错呢?难道想穷还不容易吗?

后来,省报记者来采访,需要一个由穷变富的典型,配合批判林彪主义,生长队德山队长推荐了冒富。一时间,冒富成了正面典型,到处作报告,好不风光。庆亮见此,找到冒富赔了不是,主动要求再次定亲。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省报记者再次来生产队采访,这次也是形势需要,需要找一个“搞资本主义”的反面典型,并且还是选定了冒富大叔。

就在贵根与兰花举办婚礼的当天,冒富被报道成为“资本主义的典型”。庆亮害怕被连累,认为可能子子孙孙也脱不了这顶帽子,强行到婚礼现场将女儿夺回。这是第二回退亲。

经此打击,冒富似乎瞬间老了,他参加批斗会,被民兵营长骂得抬不起头。回到家里,他把果树砍掉,也不再搞副业了。他觉得儿子贵根也是因为自己不能娶亲,好像自己是个罪人,让后辈跟着受苦。他哭得满脸的眼泪鼻涕。

又过了几年,外面的风气又变了,这回上级又提倡搞副业了。德山队长家里都开始种果树了,庆亮也开始养猪,连原来批判人的民兵营长也买起了手工编织的篮筐。冒富看到了变化,又开始搞起了副业,日子慢慢变好了。

不久,庆亮再次找到冒富,恳求他答应同意让女儿嫁给贵根。——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定亲。

影片最后,省报记者第三次到来,这次他是按照上级要求,要把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犯的错误全部报道出来。他找到冒富大叔,赔了不是,并且说以后日子是会越来越好了。冒富大叔感慨万千,他老了,经不起折腾了,他说到:这一会应该不会再变来变去了吧。

主要的体会:

1看到冒富大叔被批斗,把果树砍掉,为耽误儿子婚事内疚,为他心疼。本来都没有这些事的,可是他却成了风口浪尖上的典型,时而被捧,时而被打击,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尝到了甜头,也吃到了苦头。

如果知道要这样起起落落,他会不会一开始就躲避?如果知道成为先进是一时的浮华,被认定为反面典型也是可能,他会不会宁愿过自己普普通通的日子呢?

那么,我们的生活里,毁誉参半,顺逆交加,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看到了冒富大叔的经历,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2最让人害怕的是庆亮这样的人,墙头草随风倒,你好的时候来沾光,你坏的时候撇清关系。可是庆亮至少不会落井下石,庆亮至少不会检举揭发,庆亮也不会背地里做手脚,这样说来,庆亮比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人,还好了几分呢。

3外界的毁誉也好,顺逆也好,冒富大叔因此欢喜,也因此痛哭流涕,其实这一切本来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形势需要,风向变得太快;只是人心不古,嫌贫爱富,求名求利,脸色变得也快。然后才有了冒富大叔的幸运和苦难。这一切本来并不存在,都来自于人心的嬗变。

4记者,为了形势需要,被捧被批,他听安排,也不管真假对错。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只是时代风向的迎合者呢?就真的对吗?

5为什么富裕反而是错?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突然被认定为是榜样,也可以马上被打倒为反面典型?为什么有时候亲近,有时候冷淡?这么一个变来变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在变呢?真的是世界吗?还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不那么能够正确并且坚定判断的心呢?

2023.03

8 ) 辛辣的讽刺 辛酸的笑——也评《月亮湾的笑声》

辛辣的讽刺 辛酸的笑
——也评《月亮湾的笑声》

范达明


一部我国的“时事讽刺剧”或“政治讽刺剧”

一些影评家(如梅朵、王云缦)都说《月亮湾的笑声》是一部“喜剧片”i。应该说,总的来看,这是正确的;但我觉得又说得不够具体,或是话说到口却未说透,所以,我想凑合另说上几句。

梅朵或王云缦指出了《月亮湾的笑声》作为喜剧有它“深刻”性与“思索”性的地方,很对;而喜剧一旦如此,就必然要带有悲剧性与讽刺性。梅朵的文章也讲到了“带泪”与“讽刺”的问题,并把《月亮湾的笑声》同卓别林的《大独裁者》与《摩登时代》相比拟,也是发人深省的。

联想到卓别林有一部目前正在国内上映的影片叫《查理•卓别林时事讽刺剧》的,我认为,《月亮湾的笑声》就可以说是这样一部我国的“时事讽刺剧”或“政治讽刺剧”。它带有所谓“活报剧”的性质。不过它不是那种过去街头演出的讽刺时事、图解政策的杂耍式的粗陋“活报剧”,而具有一种高级的精湛入微的性质。

有人会说,讽刺剧就是喜剧的一种,这是两个相连的概念。但是我认为,这里说《月亮湾的笑声》是一部讽刺剧要比说喜剧准确得多。

当我未看影片时,我就读了梅朵的那篇影评。当时我十分纳闷:怎么把一部中国农村片(报刊宣传的所谓上影“三部农村片”云云)去与卓别林的洋玩意相比呢?但是当我一看影片,就觉得梅朵的比拟是深刻的、一针见血的。其实,卓别林的《大独裁者》与《摩登时代》也都是“时事讽刺剧”,《月亮湾的笑声》也是。只不过《月亮湾的笑声》不如《大独裁者》那样直接讽刺政治“大人物”罢了。确切地说,它更类似《摩登时代》:《摩登时代》讽刺了一种政治制度下的经济政策在城市与工业社会的典型表现——人的异化;《月亮湾的笑声》则讽刺了一种政治制度下的经济政策在农村与农业社会的典型表现——人的浮沉!

《月亮湾的笑声》辛辣讽刺的对象——这是影片中无形而处处在的一个最大敌人——就是“政治”!《月亮湾的笑声》是一部反“政治”的政治影片。它是一部站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了的今天政治(经济)立场上去直接反对“四人帮”的罪恶政治,特别是罪恶的农村政治的政治讽刺片!

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影片通过庆亮与冒富两老攀亲家的反反复复的过程,展开的是一幅近六年来中国农村的社会风俗的图画,但是把影片简单地归结为“农村片”或“农村喜剧片”之肤浅,实在是显而易见的。


影片辛辣讽刺与着力抨击的直接对象

那么,影片辛辣讽刺与抨击的这个“丑”的审美主角、这个“四人帮”罪恶政治的化身是谁呢?是那个手执军用裤腰带、把冒富赶到“地富分子”那墙角边去的民兵营长吗?是那个三次给冒富写报道拍照片的记者吗?是那个两次为女儿退婚、从而由亲家变为冤家的庆亮吗?都不是。影片编导有他们自己堪称大智大睿的政治境界与胆识。在编导看来,这些一度执行与顺应“四人帮”政治下的农村政策的具体人物,也是值得同情与可怜的在政治上同样麻木不仁(因麻木而不仁)的小人物。一方面,他们多少压迫与欺负了像冒富这样的勤劳一辈子的农村最下层的典型的中国式的老农,一方面,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种罪恶政治下的一种工具与牺牲品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不太同意梅朵文章中认为应当也把讽刺矛头更多地对准那个“风派记者”的说法。影片目前对那个确是“风派记者”的处理还是适当的,否则打击面就会太宽——在我们这个政治高于一切的社会里,当时又有哪一个在新闻机关干事的人能够完全避免不随风倒、不受“政治”染指呢?否则傅彬(影片《苦恼人的笑》主人公)就不会“苦恼”,就不会生平第一次去撒谎骗取病假单了。像《法庭内外》那样,把讽刺矛头过多地集中在那个其实也是很可怜的“抬轿子”的林秘书身上,我总觉得不太公平。

那么,这个“四人帮”罪恶政治的化身是谁呢?可以说,在影片中,它没有物化为人,而是物化为物——即名为《江南日报》的那张报纸。影片中,这张《江南日报》所出现的两期,全是胡编乱造,充满了虚伪与欺骗——先是把尚未“暴发”的冒富,硬是配上别人家的收音机与缝纫机,拍照登出,以示其富,作为狠批林彪“国富民穷论”的反证;再是把明明是自尽其力、自食其“橘”的冒富,硬是横加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吓人罪名,在头版头条登出专论,以作为他们“大批资本主义”的活靶子。在这张报纸眼里,在两年内干着同样劳动的同一个人,可以一下子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的人民英雄捧上讲台,又可以一下子成为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阶级敌人而赶入牛棚!显然,这张出尔反尔、肆意鱼肉善良百姓、挂着党的招牌却毫无党性原则的报纸,就是影片辛辣讽刺与着力抨击的直接对象。“报,我才不听报上的呢!”影片通过冒富这一发自肺腑的朴实而真切的语言,集中地道出了广大人民对“四人帮”政治的无比厌恶与愤慨的心声,也引起了广大观众政治感情的强烈共鸣。它使我们看清了“四人帮”的政治及其喉舌的“党报”曾经堕落到了何等丑名昭著、不得人心的地步!


冒富的人物形象与典型意义

影片是把老农冒富在“四人帮”这种罪恶政治下朝令夕改的农村政策带来他个人命运的折腾与沉浮的悲剧,作为贯串全片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来表现的。显然,把冒富这个影片中具体出现的真正主人公,像影评家梅朵、王云缦那样简单地视为一个喜剧形象,我实在不敢苟同。

固然,在冒富的形象中也有使我们发笑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有着喜剧因素的滑稽成分。但是像冒富这样一个被政治愚弄的纯朴老农为我们带来的笑,是同情与共鸣的笑、可怜与可亲的笑,即含泪的笑、辛酸的笑。这种笑与对“四人帮”罪恶政治与政策的痛恨与嘲笑绝不一致。即令是冒富被当作“四人帮”政策的活典型,在四处巡回做“批林批孔”报告时,影片都没有把批判与讥讽的矛头对准他,我们仍然觉得他是那么可亲可爱。因为每个有那段经历的观众都记忆犹新:当初可以说整个中国一代人都有着如冒富那样的受政治愚弄的可悲命运。我们对冒富只觉得感叹与哀怜,为他深受“四人帮”的冤屈而辛酸与悲愤!显然,在冒富的人物命运中更多的倒是悲剧性的因素,因此,与其说冒富是个喜剧形象,倒不如说他是个悲剧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悲剧形象,至多也是个悲喜剧形象。

影片塑造的冒富这个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典型意义,是影片《月亮湾的笑声》的最高成就。在冒富身上,不但体现了十年内乱中整个中国劳动农民的本质,而且几乎是概括了整个一代中国人的特征,其中的某些意义,甚至超出了十年内乱的历史期限。这个形象的成功,除了编导的构思,应归功于演员张雁的高度表演才能。


关于喜剧人物庆亮

影片真正典型的喜剧人物是庆亮,他是观众直接而集中发笑的审美目标。影片温和地嘲笑了这个肚里既喝点墨水也灌满黄汤的见风使舵的丑角形象。他是一枝敏感的水银柱——随“四人帮”朝令夕改的政策而升降,以决定自家与冒富家的亲疏关系,时为亲家,时为冤家,使两家子女的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涂上了一层政治恋爱政治婚姻的滑稽色彩。影片塑造这个喜剧人物的矛头所向,还是在“四人帮”的罪恶政治与政策上。


从“笑”到“笑声”

两年前的1979年,上影成功地搞了一部也是充满政治讽喻色彩的影片《苦恼人的笑》,那部影片的悲剧性还要深沉些。从“苦恼人”到“月亮湾”,从“笑”到“笑声”,表明上影的电影创作家们的眼光已不局限于体察城市知识分子在那个年月的痛苦思索与彷徨上面,而是投射到更广阔的下层百姓,看到了芸芸众生的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命运的沉浮。因此,当月亮湾人得到了今天的解放,那就不只是单个人物的内心喜悦的无声的“笑”,而是融会成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的朗朗的“笑声”了。《苦恼人的笑》与《月亮湾的笑声》题材与主人公不同,它们被准确地采用了各不相同的、各得其所的电影表现手段与美学风格,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因此,不要认为我这个上海人的家乡观念的偏爱,事实上,在全国大小电影制片厂中,上影确实走在前列;他们得到表彰是当之无愧的。


1981年8月6日写于Y.C.
2005年9月3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影片信息: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彩色故事片(9本,1981年)
编剧:金海涛、方义华
导演:徐苏灵
摄影:张 珥
作曲:徐景新
主演:
张雁(江冒富)、仲星火(庆亮)、顾玉琴(兰花)、寇振海(贵根)、谈鹏飞(德山)、欧阳儒秋(兰花妈)、冯广泉(记者)、朱莎(余二婶)


i 参见梅朵写的《一部深刻的喜剧》,载北京《大众电影》1981年5月号;王云缦写的《笑声后的思索》,载贵阳《电影评介》1981年5月号。




短评

这里面怎么还有赵薇他爸爸,

4分钟前
  • 沙尘暴躁
  • 还行

将国家政策转换成“结婚”这个伦理事件,门当户对的新中国版本的演绎,喜剧性是因为婚配受到政策影响而变化,而非噱头和人物性格冲突,很难笑

8分钟前
  • 沙漠中的常春藤
  • 还行

冒富大叔太可怜了T^T

10分钟前
  • 大笨象騎士
  • 推荐

敢揭国家的短,值得赞赏!得对于个人来说,每一次政策的改变都是一场灾难,让人笑不出来。

13分钟前
  • __酉卒 目艮__
  • 还行

中国近代史课上老师放的,我看的时候倒是一没笑场二没睡觉,因为我觉得到处都是生殖意象和性暗示,蛮吊的。。。不过同学们都嫌我有病

18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较差

毛邓课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电影虽然是一部老片子,但很强烈地讽刺了四人帮时期人们的愚昧,对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毒害。

21分钟前
  • Vic
  • 推荐

我妈最爱的电影之一,小时候忘记哪个频道了,没事就放……

24分钟前
  • 中野独人
  • 还行

用文革结束前后发生在月亮湾农村家庭的几个小故事,深刻揭露了忽冷忽冷、变幻莫测的极左政权对经济发展的戕害。上影厂拍农村不是专长,一拍起来,也不落俗套。

2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相当讽刺了

30分钟前
  • 卢子鱼酱
  • 推荐

我没那么多心,我只有一个,可不能再变来变去的啦。

32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其实蛮反动的一电影。

37分钟前
  • mOco
  • 较差

八十年代上影厂着实拍了不少农村喜剧,这部有点儿像看《乡村爱情》。以反复变化的“贴标签”制造笑料,批判过去,歌颂现在。讽刺喜剧的皮,歌颂式喜剧的魂,前贬后褒。两个家庭、两代人的相亲设计也让这个戏剧结构变得更丰满。

4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很搞笑,因为当时真是太屯了

47分钟前
  • 蛋壳计划
  • 还行

大众电影是当时销量最大的杂志,封面一般选的都是年轻女演员,男演员少一些。这一年张雁凭此片获得大奖,杂志社破天荒的把这个老头搬上了封面,然后这一期杂志销量暴跌。

5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扎实,虽然现在来看是个过于简单的故事

53分钟前
  • 还行

我连这都看过太招笑了

55分钟前
  • Cfaye
  • 还行

周末要去月亮湾,忽然想起很早以前看过这部电影

59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1981年一个傍晚,爸爸妈妈在影院里看了这部影片。第二天一早,我出生了。所以妈妈一直说,我是伴着笑声出生的。时隔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坐下来,陪妈妈重温这部经典。恍惚间,有种穿越的错觉。

1小时前
  • 克鲁鲁的猫
  • 力荐

【3.0】

1小时前
  • 文森
  • 还行

寇振海那时候真青春啊。。。

1小时前
  • poppyli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