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是影评
1、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寓言?恐怖片?爱情片?……你有理由认定它是其中任何一个题材。当然如果你就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你也可以就此认定它不伦不类。
2、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方式,一开始都显得平静而舒缓。于是当这个土里土气的故事渐渐延展得神乎其神的时候,你几乎没想过去怀疑它的真实性。
3、“老百姓都不杀牲口,他们怕遭报应……让你杀是因为你是城里人。”放大到整部影片,在一个“人定胜天”的时代,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4、供解读的东西很多,比如反复在关键时刻出现的“为人民服务”胸章,那本最后顺水飘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一头失去性功能的驴的悲惨遭遇。
5、笑料都很有水准,不是那种硬戳你腋窝的笑料。文章的表演出乎意料的好。两人第一次偷食禁果时的青涩莽撞以及长达五分钟的骂驴两场戏,尤其精彩。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出色,简单,精致,适当。
6、文革时期的农村气氛营造得很好,寥寥数笔已然呈现。你能嗅到空气中的那股朴素清新的,以及荒谬愚蠢着的味道。
7、几处关键段落的处理堪称惊艳,一处是杀黑六时,以驴的黑白视角,直视马杰拖着铡刀慢慢逼近;一处是马杰和女主角嘿咻后被黑七拉回村庄,整个过程被导演用一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梦境来过渡,巧妙而流畅;还有一处是最后在深夜里马杰寻觅黑七决斗,通过肩扛摄影的跟拍晃动镜头,让凛冽可怖的终极杀气当即弥漫开来。
8、有一个小桥段我非常喜欢,七叔来借驴,说从小就一直幻想有一天能骑驴进趟城,马杰问为什么,七叔回忆起一个儿时的故事。画面徒然流逝,梦幻般清冷静谧的深宅大院里,一清丽温婉少女飘然起身,轻轻地跨上一只安静的驴子。悄然回望,一抹忧伤。
9、导演大概是担心观众看不明白,所以最后解释了一下。事实证明电影这门艺术真的不适合用来解释。结尾绝对是败笔。
10、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到大听长辈讲过很多传奇色彩浓郁的各类故事,所以我就像喜欢《闯关东》一样喜欢这部电影,你可以认为它节奏紊乱,你可以认为它力道不够,但在我的印象里,从那些脸上布满沟壑的老人口中绵延出来的那个遥远而又贴近的神奇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它足以让我重拾儿时对那些神奇故事的迷惑与敬畏。《走着瞧》打分我愿意给90分;打星我愿意给5颗星。
2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野花别样红——写在岳红从影第24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野花别样红
——写在岳红从影第24年
偶有一日,我赋闲在家,边看电影频道边与母亲闲聊,言语中提及几个她熟悉我也不陌生的八十年代女星。我谈到了岳红和她的新戏,听到岳红的名字,母亲说:“岳红?不就是桂兰?”我略略一怔,旋即微笑着颌首。
不错,在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母一辈眼中,提到岳红,必然想起她在《野山》中扮演的桂兰,这种联系,如同言及陈冲必称“小花”,周润发基本等于“许文强”,一样自然。
岳红是成都人,1980年考入中戏表演系,毕业后任八一厂演员,表演生涯始于1984年的处女作《小岛》,网上有据可查的岳红影视作品共有18部,我看过的只有《野山》、《女刺客》、《八女投江》、《本命年》等几部电影。后期岳红将事业重点转向电视剧,今年的《走着瞧》是她几年以来接拍的唯一一部电影。
出名要趁早:《野山》
野山》是根据贾平凹小说《鸡窝洼人家》改编的电影。故事发生在秦岭深处的两个家庭,两对夫妻之间。庄稼汉灰灰照老辈人的样子生活惯了,乐天知命,妻子桂兰未曾生育,却是操持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在山外见过世面,参过军的汉子禾禾,想得到更好的生活挣到更多的钱,不顾妻子秋绒的反对,没完没了的“折腾”,经历屡次失败,灰灰的妻子桂兰却是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者。矛盾之下的两对夫妻分别离异,两个家庭进行了新的重组。
原著《鸡窝洼人家》并非女性题材小说,但改编而成的《野山》却是一部女性电影。虽然是普通的四角恋故事,用了改革伊始的新农村作背景,但可贵的是影片塑造了桂兰这一独特的妇女形象。桂兰不甘现状,敢于挑战男权的执拗,突破了农村妇女惯于隐忍的集体性格。
这部片开拍时,岳红刚从中戏毕业三个月,饰演桂兰这一与本身形象反差很大的角色,对其无疑是个挑战。岳红把女人对幸福的笃信追求表现得恰到好处,以真诚质朴的感情升华了桂兰淳朴勤劳、坚毅顽强的形象。她精明灵活,愿意尝试各种致富的办法;她行事坦荡,被丈夫冤枉时敢于毫无愧色地据理力争;她说的每句话,掷地有声,句句都在七寸上。正是因为岳红以表演描绘出的人物性格做底,最后桂兰投入禾禾怀里幸福痛哭的一场戏,才格外有说服力。
《野山》创造了一个神话,片中的四位主要演员岳红、辛明、杜源、徐守莉均获得了金鸡奖,不过后两者是在后来因为其他影片获奖。岳红在《野山》中的出色表演为她在86年摘得两座奖杯——第六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和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首届学会奖。这对24岁的岳红来说似乎有点早,但绝非浪得虚名。
些许另类的女战士:《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摄于1987年,第一女主角不是岳红,而是几年后凭借《渴望》红遍全国的慧芳——张凯丽。但岳红扮演的女抗联战士杨贵珍,却以温柔娴静的外表,佐以带些烟火气的真实个性,为这部集体表演的抗战电影注入了纯正的女性气息。
贵珍在河边洗饭盒,微笑着缓缓转身,辅以一段全片罕见的悠扬配乐,成就了《八女投江》中唯一可称之为柔情的一个画面。
仿佛特意为了中和这部女性战争电影中弥漫的悲壮阳刚气息,贵珍被赋予的气质是安静、清雅的,有浓浓的女人味,甚至还有点娇气,与男子气概十足的胡班长形成了强烈对比。岳红也以其自然流畅的表演,为观众留下了更为生动可信的抗联战士印象。
以革命精神量度,贵珍绝非完美。军装上沾染了鬼子的血,她会嫌脏,恨不能立即脱掉;看到别人夫妻恩爱,想起死去的丈夫,她轻蹙娥眉,放不下儿女情长;和班长发生矛盾被批评,她会耍小性儿闹女孩脾气;冰天雪地里饿得受不了,她还是队伍里唯一动过逃跑心思的战士。这些或大或小的毛病,都是自然流露的人性,但不能无视的是,战斗到了最后,看着姐妹们濒临绝境,端起机关枪疯狂扫射的也是她贵珍。
有血有肉的女战士杨贵珍,令岳红得了“小百花奖”的最佳女配。这或许意味着,尽管观众心底依然保留着当年敢想敢为的桂兰的一颦一笑,但25岁的岳红已经成功在自己的银幕生涯中改头换面。
一次牛刀小试的转型:《女刺客》
民国时期的名门闺秀许越男,父亲是德高望重的将军,一次战斗后不幸被俘,被对方将领处决。为报杀父之仇,越男使尽浑身解数,数次央人无门,只得亲自上阵。复仇路漫漫,她寻踪觅迹十余年,最后终于将仇人击毙于佛堂。
也许是因为《野山》中的桂兰过于深入人心,观众易将岳红定型为出演农村妇女的不二人选,但就岳红本人的气质看来,我认为“许越男”这一闺秀角色才是岳红的本色演出。
岳红本人形象端庄大气,轮廓棱角分明,眉宇间时有英武之姿。“越男”这个名字本就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也是八十年代艺术作品中常见的人物定型符号。故事开始时,岳红梳两个花发髻,塑造待字闺中的大户女孩形象,后来身份转化为少妇,渐渐变作成熟装扮,最后行刺时的一袭黑衣造型,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岳红没有使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越男的角色被处理得低调而理性。不得不说,她那一把中性化略为沙哑的声线在今天听来也很迷人,无论出现在什么电影里,那都是标志她个性的鲜明烙印。
坦白讲,1988年的《女刺客》是一部艺术成就并不高的电影,但岳红作为当仁不让的女主角,还是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姜文的“两小无猜”:《本命年》
《本命年》是一部黑色电影,现在看来依然前卫。在这部谢飞导演的电影中,最大亮点自然是主演姜文,岳红在片中只露过不多几面,但却是姜文自始至终的情感暗线。
影片中岳红饰演的“小芬”与姜文饰演的“慧泉”同岁,是家住对门的玩伴。慧泉讲义气重感情,为朋友犯事入狱服刑,出来后他看着小芬嫁人怀孕,同时自己暗恋上一个豆蔻年华的小歌星。最后,在1989年这个小芬和慧泉共同的本命年,24岁的小芬产子,24岁的慧泉在街头被流氓捅死。影片把慧泉对小歌星欲言又止的暗恋放在明处,辅以作为暗线的与小芬青梅竹马剪不断的情愫。慧泉出狱后见到小芬只有三次,童年的回忆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小芬结婚慧泉没去,小芬生产时却是慧泉用平板车拉去的医院。
《本命年》获第4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杰出个人成就奖),应是岳红参演的电影中国际声誉最高的一部。戏份太少限制了岳红的发挥,但《本命年》中若是安排过多小芬和姜文的对手戏,也可能会有冲淡主题的嫌疑。
艳丽的绿叶:《天地人心》
《天地人心》是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刻画的是一位勤政清廉的基层干部,不过这干部不是岳红在片中扮演的“王主任”,而是高强扮演的“杨局长”。
“王主任”是片中唯一一个戏份吃重的女性角色,造型并不像多数农村题材电影中的女干部一样生硬做作,她的长发、艳色衣装虽然只是为烘托主角高强的形象而增添一抹亮丽,但若是没有这片艳丽鲜活的绿叶加盟,《天地人心》的可看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影片也只能沦为一曲说教感强烈的乏味干部颂歌。
从影二十余载,数种不同面貌,同样一丝不苟的演绎。即便她接戏不多,即使她深居简出,但观众知道,她总是会用出色表现取代八卦新闻。
2002年,岳红被确诊为胃癌。在成功手术遏制了病情后,岳红继续拍戏,近年来出演了多部电视剧。此后的她,身份上又笼罩了一层“抗癌明星”的光环。
今年的一部《走着瞧》让淡出大银幕的岳红重回观众视野,在文章和白静两位后辈初露的锋芒面前,岳红的表演仍沉稳扎实深沉凝练。步入不惑之年的“桂兰”,将以久违的农村妇女形象——“大莲”,更快速准确地击中观众的心房 在各异的角色中,我们无法忽视她的坚韧与温柔。2008,《走着瞧》,岳红,看你的。
3 ) 《走着瞧》:诙谐、荒诞与尴尬
文/周蓬桦
李大为导演的电影《走着瞧》,是一部颇具黑色幽默风格的片子,制作并不宏大,但却别具特色。电影根据作家王松的小说《双驴记》改编而成。王松的作品,是后知青的演绎,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众所周知,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比当下的老板富豪时髦得多,热血得多,主义得多,也钢铁得多。
青年演员文章扮演的主人公马杰,是知青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知青的一切特征:散漫中的无奈,抗争中的期待,以及面对巍峨秦岭所表现出的绝望感和虚无感。命运将其置身于一片陌生的天地,青春被抛掷在一场荒诞的游戏之中:背负苍天,日出日落,看不到出口和边界,于是只好自嘲,只好无聊,只好动物。但这只不过是影片的一个载体和一个背景,而不是它所要表达的主旨―――影片的主要讲述是作为饲养员的马杰,他与两头毛驴之间发生的感情纠缠和复杂关系。也就是说,透过荒诞的表层,可以将其解读为一部书写悲悯,演绎生灵的影片。这样一来,众多知青题材的作品,便又在时间的激流中向前走了,告别了毫无意义的揭露与伤痕,被赋予了很强烈的现实说法。
说影片的风格是荒诞幽默式的,上半部尤其如此,以至于整个影院中不时爆发阵阵笑声。我认为最精彩的一笔是马杰与心爱的姑娘在驴车上发生性爱那一片断:马杰因残杀了种驴黑六,遭到黑六的弟弟黑七的报复,在马杰与村姑发生性爱后两人在驴车上相拥入睡,还做了一个曼妙美梦,但聪明的黑七,却将其拉向村子,致使马杰遭受到人生最为尴尬的一幕。这一笔之所以精彩,在于艺术把人生的尴尬推向前台,许多虚妄随即撕裂得粉身碎骨。这时候,会觉得那句流传民间的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真是妙极。
这部影片和结构是完全开放和敞开着的,多义性和寓言性质,后现代手法与元素,让整部影片散发出浓浓的韵味和象征寓意。你不但看到对那段生活的完全否定,还会看到与之相关的巨大危险。中国人向来不尊重生灵,杀生处处,鬼哭狼嚎,看了《走着瞧》,该好好反省了。否则,人类的未来会遭遇更多的尴尬。
4 ) 《走着瞧》的双重视界
在近年看到的国产喜剧片、动物题材与知青题材的电影中,改编自王松小说《双驴记》的电影《走着瞧》大概是最好看、高妙的一部。高妙之处首先不在于它的“魔幻”或者“黑色幽默”,而在于它设置的双重视界:人反抗体制,驴反抗人。前者冷酷现实,后者荒诞魔幻;前者是微观的,后者更为微观,并为对前者的仿拟。
对作为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几个主角(双驴除外),观众能很好地理解、接受并轻易地将之链接到他们所熟悉的知青时代中去,比如女生产队队长大莲是体制的象征,马杰是青春、冲动的个人。双驴也是人格化的,但它们的形象与寓指就有点面目模糊,能为各式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
应该说,在“体制——人”与“人——驴”的双重结构中,人(马杰)是尴尬的。他受控制、压迫、规训,同时控制、压迫、规训他手中的动物,那么此时他是什么?看似自主其实并非如此,仿佛悠然周游在他的时代实则只是悬浮在沧海中的一粟。他本质上是被掏空的,是“体制——人——驴”游戏中的棋子,他怎么做、成为什么不是由他定,而是由与他相连接的另外两端决定。
相比之下,反而是两头毛驴更加像知青时代中的极端个体,黑六被“阉割”、被杀死直接源于它的高傲,黒七反抗、自焚则直接源于它为黑六复仇的心理。它们处在“体制——人——驴”链条的末端,却是真正的行动者。这很有意思。两头毛驴在影片中的表演恰到好处,让观众忍俊不禁。但黑六被杀时的主观镜头,似乎能使观众深入它的内心,却显得格局有些小,难使观众与影片中的角色保持冷眼旁观的距离。黑六、黒七得意嘶鸣时的一些仰拍镜头,则有些把电影的格调降低为纯喜剧片的感觉……。当然,这种处理很喜闻乐见,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无可厚非。
单独地说女生产队队长大莲、马杰或者黑六黒七是主角都不尽如人意,因为他(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成为主角,缺一方不可。“双驴记”或“走着瞧”,不过是个声东击西的小说/电影名,它的重心即不在于驴,也不在于轻浮的逗笑,而在于一种严肃、高贵的“不合作”精神。看惯了那些千篇一律的知青小说/电影,有点另类的《走着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没有按照常规套路来拍知青题材或动物题材,戏谑、轻松却也严肃、带劲。
5 ) 意外的奇异之旅——双驴记
朋友邀请看电影,问何片?答曰:双驴记……
简单的说:这是一部只在北京一家电影院放映、讲述70年代知青下乡、农村里的那点事。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得出结论是能看到这片实属不易。若不是朋友邀请甚至不知道这片还在档期……
(如果有幸被转载,以上文字转载的时候可以删去)
《走着瞧》——又名《双驴记》
这是一部奇特的电影。故事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识分子们响应号召下乡务农。在一个小村子里,一个生产大队里,一个经常背诵保尔柯察金名言的、帅气的而又桀骜的知青,和两头名叫黑六和黑七驴子的奇特故事。
这是一部喜剧。如果把我想象成影片的主人公马文我觉得是恰当的。因为年纪相仿、而且也算凑合个知识分子,最后就是对于农村生活也一无所知。所以我猜导演也会想到观影的人们是怎么样的心理,于是他设计了很多的包袱,让整个影厅在影片的前一半都笑声不断。
考虑到可能大家看到这片的几率很低,所以也就很无耻的把笑点包袱抖出来……
比如:下乡之后马文对牲口圈里负责配种的毛驴黑六很感兴趣,于是就问老饲养员“为啥他配种不干活,别的驴就要干活。你别蒙我,我知道,这配种,是个公的不就能干么?”
饲养员放下饭碗,就地取材,从桌子上拿起一根牙签和一根筷子……
这是一部复仇剧。如果你看过《复仇三部曲》你就会觉得,本片可以命名为《驴子要复仇》《老驴子》《亲切的驴子》都会恰当。目睹哥哥被杀,弟弟忍辱负重继续为凶手服务,潜伏在他周围,策划房屋倒塌、设计让凶手失足落水被大粪浇、又或者将凶手与别人偷情的事情曝光、最后引火自焚欲同归于尽……
每当我们以为,倔强的他已经屈服,他总会在下一秒目露凶光……
好吧,把他换成驴子,就是这片了。
这是一部爱情剧。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用背名言、丢石头、扔鸡蛋以及给小姑娘戴胸章等等手段泡妞之外,还有就是用血泪的教训告诉那些想野战的朋友在OOXX之后也要保持高度警惕。
这是一部动物剧。印象中关于驴子为主角的电影寥寥无几,除了怪物史莱克里面那只絮絮叨叨的驴子外,还真想不到别的了。至于中国电影将镜头瞄向动物的内心世界的,可能也不多。影片中两头驴子的演技一流,无论是仰天大笑又或是泪流满面,甚至全身着火长途飞奔都颇显专业精神。如果不考虑有电脑后期合成,其专业度堪比职业演员了。
这是一部科幻剧。中国是没多少科幻片的,什么霹雳贝贝啦,大气层漏了等等,而本片在结尾处隐约看到了点科幻的味道。动物值得被尊敬、动物的智商已经接近青少年人类……如果有一天,我们如果不继续尊重我们的朋友,假使有一天他们都如黑七一般反抗我们,又会如何?这种故事在宫崎骏的动画中被提到,而类似的植物与机器人反抗人类也在《灭顶之灾》《黑客帝国》等等影片中提及……
这是一部好看的剧。首先剧本好,查找资料发现根据获奖小说《双驴记》改编,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通过电影还是能进入作者为我们创造的神奇世界中的。而作为一部迟到2年的院线电影,该片有动作、有激情戏、有笑点、没植入广告、而且网上基本没啥负面新闻,算是很不错了。
最主要的是我没掏钱就看了,我猜我写了上面那么多文字,最主要的可能是这个吧……
6 ) 《走着瞧》:驴子的复仇
电影中,关于“复仇”的话题不胜枚举。《走着瞧》这部电影,算是一部讲述“驴子复仇”的影片。有关动物复仇的影片很多,像《狂蟒之灾》、《别惹蚂蚁》、《熊的传说 》、《百变狸猫 》……告诫众人,动物也不是好惹的!
《走着瞧》是根据小说《双驴记》改编的电影,由李大维导演。该电影作为一部反映知青题材的影片,从“驴子的复仇”这一个小的角度切入,用一种荒诞魔幻的方式而非纯写实主义来叙事。《走着瞧》中,驴子是有感情、是有性格的,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驴子不再是驴子,是活生生的人。而人,却暴露出残酷、麻木的本性,似乎是导演有意对麻木人性的一种反讽对比~
《走着瞧》故事发生在荒唐的七十年代,知青下乡,城市知青马杰下乡来到某山区参加生产劳动,与当地农村少女彩凤相知相恋。但是真正的主角是公社的 “驴子兄弟”。知青马杰与驴子兄弟的恩恩怨怨是整个影片的主题,驴哥哥黑六高傲,驴弟弟黑七睿智,“兄弟情深”,而对知青马杰的塑造上,似乎更多的是黑色幽默~
两只驴和一个人的故事。
七十年代,一次偶然,在山上凿炮眼负伤的马杰被送到公社卫生所治疗。缝针时他见识了麻药的威力,临走顺手牵羊偷了一支麻药和针管,带回村里。
村里养着一头公驴黑六,它不用下田干活,每年只管配种,在村里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其他牲口艳羡的待遇。饲养员的工作相对轻松,马杰觊觎许久。
回到村里,马杰悄悄给黑六打了两针麻药,令它暂时瘫软。黑六的“怪病”惊动了生产队队长大莲和众村民,就连兽医也束手无策,马杰又利用麻药过劲儿的时机,佯装治好了黑六。马杰取得了队长的信任,也得到了饲养员的工作。
马杰不满黑六只交配不干活的待遇,对侍候黑六忿忿不平。一天他违反规定擅自让黑六拉车,被大莲队长发现,队长严厉批评马杰,马杰越发怨恨黑六。当晚,马杰鞭打教训了黑六,未料一时失手竟铸成大错……
7 )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一部干燥的电影
王松的《双驴记》是个非常好看的短篇小说。70年代,北高村的知青马杰当了村饲养员,遇到了两匹“地主驴”的后代:黑六和黑七。作为种驴,黑六不耕地不拉车,吃香喝辣妻妾成群,这让伙食比驴还差的光棍马杰极为不满。不仅如此,黑六这头驴还狡猾得厉害,知道在大队书记大莲面前耍奸扮苦相,间接告马杰的状,让他挨批评。马杰也不是个好惹的主,耍得一手好鞭子的他背着人常用鞭子教训黑六,但没想到一次失了手,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养尊处优惯了的黑六一下子失去了配种能力,没法接受从驴大爷到农民工的变化,倒霉得连命也赔上。本分老实的黑七将一切瞧在眼里,从此跟马杰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人跟驴,都被逼到死角,千钧一发。
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层明显的含义。一是体制对个体的压迫。知青马杰的愤懑主要来自于大莲队长的的训诫:驴比人值钱;个人价值比较集体财产,反而一文不值。二是个体对体制的反抗:马杰反抗集体主义,黑七反抗马杰虐待。其中驴对人的反抗是故事的主体,幽默奇特,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暗中呼应人对体制的隐形反抗。除了这两层含义,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值得琢磨,就是人的降格。马杰作为体制的牺牲品,被迫下乡插队,他不满个人意志在集体生活中被磨灭,但又无力与体制对抗,便把一腔愤懑发泄到与他本无冤无仇的驴身上,强迫种驴黑六拉车,折磨暗中使坏的黑七。在这样的行动中,人从被侮辱被损害的个体降格为侮辱者与损害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本来正面的属于人的反抗精神却只能通过驴来表现,何其可悲。
将这样一个具有多重层次的寓言故事改编成电影,尤其要表现近乎神话的驴与人的斗争,增加画面效果的神秘色彩必不可少;否则以写实的角度出发,观众难免质疑驴种种行为的可能,削弱故事原本的说服力,更偏离主旨。
在述平编剧李大为导演的小说改编电影《走着瞧》中,唯一表现出神秘色彩的只有两个细节:一是北高村那颗孤零零的参天大树;二是马杰(文章饰)的梦境。其余的情节几乎完全照搬小说,但没下任何功夫的搁置在了一个极其写实的中国北方农村场景中。影片中几次表现驴的笑容,并没采取小说中“眼边鱼尾纹”的细节刻画法,而是仰角拍摄驴张嘴的镜头,并配以模仿笑声的嘶鸣。
相对于小说的丰满神秘,《走着瞧》则是一部极为干燥的电影作品,没能因为电影这样集视听于一体的综合媒体艺术而对原著有任何的提升,只是干巴巴的把情节翻译到了屏幕上;而相对于原著的短篇小说,电影本来是一种多能发挥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啊!就说“驴笑”这一个细节,稍微运用一下CGI技术,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诡异而令人战栗的驴脸的细节;如果还能在某些段落略微偏离直板的平铺叙事,采用一定的蒙太奇影像重叠剪接,则又可把“驴笑”的诡异氛围与马杰个性受限情绪翻涌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其实《潘神的迷宫》早已为类似的寓言童话故事提供了一个极优良的范本,导演采取类似手法,把体制的冰冷与人心的躁动用色彩对比和影像交叠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不是多困难的创新。但可惜的是,除了马杰梦境那唯一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细节令人惊喜外,《走着瞧》整体严重缺乏想象力,照本宣科,仅仅达到了电视剧的简单视觉化叙事水准,何其遗憾。
不仅如此,故弄玄虚的电影结尾比较小说的倒叙结构则更突兀,文艺有余,关联不足,与“反抗”的中心更是十万八千,硬生生搞出来一个动物保护的公益分枝!如此缺乏铺垫的生硬过度进一步削弱了故事荒诞外衣下的本该丰盈精进的反抗精神。
8 ) 捡个流浪动物来养~
国庆放假下载了不少片子来看,都是国产片。这部《走着瞧》算是拿得出手的,这里也来写两句。
我没看故事介绍,因为喜欢主演文章看的,所以开头我真的以为这是一部农村生活片,夹点幽默搞笑也就完了。我乐得看文章饰演的角色马杰在电影里面耍宝,看他念诗挑逗姑娘,看他看电影哭的像杀猪,看他卖弄小聪明糊弄全村人,让自己当上了饲养员......不过故事从马杰当上饲养员以后基调起了变化。这个马杰和驴杠上了,是啊,这个驴有鸡蛋吃,有无数的“姑娘”去调戏,还不用干活,相比马杰这个穷苦的单身汉,那日子真不是好一点点,难怪马杰兄心里会极度不平衡。终于有一天,马杰一鞭子把黑妞,就是那头配种驴的生育能力搞没了,这个黑妞的日子从此不好过了,这个黑妞脾气极大,配不了种了,但是也坚决不好好干活,连拉人也不愿意,还把人摔山下去了,于是等待这头驴的命运,就是被杀掉,而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到了饲养员马杰身上。其实马杰性子虽然顽劣,但是本质上是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子,他之前虽然和黑妞有那么多的“宿仇”,但是他并不想让他死,他更不想亲手杀掉这头驴。但很多时候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杀死黑妞那天,他的弟弟黑七目睹了全过程,并在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复仇行为。之后我在想,驴是否能够真的达到那样“明事理”“通人性”的境界。之前或多或少的看到过一些新闻或者文章介绍过动物界的复仇行为,比如说大象,如果他亲眼目睹了人类宰杀了他的亲人,多少年后他记得他的仇人,并且予以报复。不过那是直接的攻击性的复仇。而黑七表现出的是对人类世间伦理的理解,比如黑七拉着赤身裸体并且熟睡着的马杰和彩凤到村里,导致村民的围观。一头驴怎么知道,男女赤身裸体躺在一起被人看是很羞耻的事。我想毕竟只是个故事吧,就像马杰说的,我怎么看,你还是头驴!
电影的结尾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有点看不懂,既然被驴追是个马杰的梦,那么马杰同志醒来怎么看见了黑七傲然的被烧焦的尸体,那个镜头里马杰的表情是懵的,我也有点。反正故事结尾驴就是各种疯狂报复行动就对了,马杰的噩梦巅峰期。电影最后5分钟的马杰已经是个农业大学的老师,是个小女孩的爸爸,他说,“对生灵的敬畏之心也许会影响会一辈子,这一点是黑妞和黑七交给我的。”这算是点出了电影的主题。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另说,不过总体我喜欢这个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
最后简单说几句我对后面这几个字的感想,“对生灵的敬畏之心”,我认为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哪怕是小蚂蚁,小虫子,如果他没有挡你的道儿,没有对你造成太大不好的影响,就和他们和平共处。养过小狗小猫的人知道,每个小动物其实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小孩儿似的,所以养宠物真的需要很大的爱心和耐心的。每次看到街上的流浪猫狗,我心里就有点难过,那天我和捡了一个小猫来养的朋友说,其实捡个流浪动物来养是做了一件善事。我有个想法,等我以后有缘碰到一只流浪猫,我也捡回去,和他一起生活。
还凑合
这个小村和知青们的生活被刻画的太和谐了!集体和个人的冲突太弱了,几乎成了一出轻喜剧的背景。这样人和驴的冲突就显得无聊了。环境没成功的表现出神秘的成分,所以驴显得太过神奇,不可信。整个片子有点意思,注意镜头语言。
在那个荒诞的年代发生的一个“荒诞”的故事,好的喜剧就应该是这样,笑过之后还能让你思考点什么
再拍得黑色点儿会更好啊 有点可惜了这小说 不过文章演得不错 一个人对驴说话那段乐死了
挺逗
那是一个荒诞的年代,那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原来是根据小说改编,显然导演没有下足功夫。感觉那个年代处处充满悲剧、荒唐。最后的镜头,文章真的很像黄磊。佩服的一点是片尾出现字幕:在本片拍摄过程中,没有任何动物受到伤害。中国导演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一点。
一开始不说荒诞么,那就往荒诞里整啊,力道不够有点慢,看的提不起劲,后半段稍有起色。
述平的剧本非常不错,摄影师是宁浩御用的杜杰,但是导演功力还差一点,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故事很有意思,导演还欠火候,剪辑马虎。总体技术没跟上意识。
向黑六同志默哀,向黑七同志致敬
一看就是那种有着深厚文学底子的作家的知青小说改编的,述评的编剧也不错,但是导演在处理上感觉被剧本圈住了,没有发挥应有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片子略显阴郁!但还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喜欢文章才看的;他跟黄磊果然够像
剧本是好剧本,导演和演员都欠些火候
很水的影片。
拍的是挺好,但是主题我觉得并不好。你是想说动物比人还重要?其实错误也不在人啊,这畜生说实话我不给与同情
还挺好玩的。就是剪辑欠点儿,故事简单点儿。文章演的真不错。
我们都是驴 仅此而已
黑6和黑7,两个同志的各主义精神,需要值得肯定,学习!
我就说这么写意的东西不能凭空产生,原来是小说改变的啊!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