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代社会,学会说服他人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巧。可以说,我们每天 都生活在“说服”与“被说服”之中。这种说服他人的能力也被称作“谈判力”。那么,提高 “谈判力”的诀窍在哪里呢?且看陈毅市长是如何施展的。 陈毅深夜拜访化学家齐仰之,齐仰之起初闭门不纳,这是双方矛盾冲突的第一回合。 性格刚毅倔强的陈毅,坚持按门铃,并表明自己的身份。在齐仰之说出“我在工作”后,他 以机敏的言辞表示自己深夜来访“也是为了工作”,从而巧妙地堵住了齐仰之的口。随 后,陈毅又做出了“决不多加打扰”的保证,终于跨进了齐仰之的家门。矛盾冲突的第一 回合以陈毅的胜利结束。 陈毅是有备而来的,因此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权一直掌握在陈毅手中。陈毅 先是巧妙化用《陋室铭》中的名句,以高超的谈话技巧表示对齐仰之潜心科研的敬意,显 示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气质,缓和了气氛,博得了齐仰之的好感,他终于请陈毅坐下。坐 下后,陈毅巧妙地采用了“激将法”,说有一门化学齐仰之或许一窍不通,从而成功地解 决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矛盾。接下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齐仰之进行启发和教育:先概括指出实验室里的小气候与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接着点 出“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的道理;再联系齐仰之的身世 和遭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齐仰之感慨万千;最后不失时机地指出世界已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齐仰之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时机来到了。至此,双方矛盾冲突的第二回 合也以陈毅的胜利告终。 陈毅的论辩极富说服力,引起了齐仰之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共鸣。同时,他也被陈毅 的胸怀和诚意所感动,两个人越谈越投机。突然停电后,齐仰之还点上蜡烛,要和陈毅 “秉烛夜谈”;他甚至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要求再谈“三天三夜”,和先前 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至此,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戏剧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豪爽、直率、机敏、睿智的陈毅妙语连珠,幽 默诙谐,使齐仰之了解了共产党造福人民的决心,激发了他的爱国报国之心。可以说,正 是因为陈毅准确地把握了齐仰之具有正直爱国、愿意为国施展才华的性格特点,才能层 层推进,最终成功地促成了他思想的转变。
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如何在花花世界的上海,执守初衷,恢复百废待兴的城市运转,坚固百姓信心,在内战硝烟散去之后,真正用事实让市民认同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决意?这是贯穿电影《陈毅市长》始末的题旨。影片主要以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为背景,展现陈毅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在一年多时间内,戮力团结社会各阶层,恢复经济、发展民族科技、抵御各类“糖衣炮弹”侵袭的努力。在此过程中,他在谈笑间令民族资本家的畏惧情绪得到释然,亦严厉地批判居功自傲的老部属,在即将调离的时刻凝目抒情,对着万家灯火,感慨个人的渺小。
这部电影出在当代中国话剧史上有独特地位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剧作家沙叶新之手,本来是他写的一部十场话剧,后来改编成电影,上映距离今天正好四十年。在1981年的时间节点,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拨乱反正、重寻初心的关键阶段。剧作选取身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中个人性格相对突出的陈毅为典型人物,将其安放在建国初的上海这样的背景下,实在具有相当敏锐的洞察力。陈毅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执备赤子之心与坚韧意志的直肠子脾性。在教科书级的“糖葫芦串”式编剧结构中,话剧《陈毅市长》巧妙地将上海解放后陈毅的经历,以一桩桩看似单个相互并无直接关联、实则都有所呼应的事件加以呈现。在电影中,这种编剧手法也通过具体的影响构造得到加强。
提纲挈领一般地,电影开场便有一场陈毅在解放军向上海开进过程中,于丹阳向指战员交待解放上海后要求的戏,可以被视为是片中陈毅第一场直抒胸臆的表达。陈毅点出其时部队中出现的一些违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现象,严厉地告诫部队,一定要以优良作风给上海市民带去解放的最佳见面礼。话剧与影片中饰演陈毅的是具有深厚中外文化底蕴与戏剧表演功力的魏启明,1981年,他成为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团的团长。在头一场戏中,魏启明即以厚积薄发的姿态,呈现陈毅一边走动一边训话的动静结合过程,在缓缓讲述具体事件之后,陈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过程,随后突然爆发,开始言辞批评违规行为。
若将这一具有爆炸效果的开场表演,与其后包括与资本家谈话、同化学家齐仰之深夜倾谈、到工人家中慰问等单独事件中陈毅展现的平易近人姿态对比,便可以看出,在一张一弛中,魏启明在表演过程里把握住了作为真实历史人物的陈毅身上不拘一格的魄力以及嫉恶如仇同勤政爱民融于一体的性格。在一长串“糖葫芦”糖葫芦中,陈毅深夜拜访化学家齐仰之(许承先饰演)的那场戏尤为突出表现了两位戏骨对手戏的张力,当齐仰之对陈毅说“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有不少酸性”时,陈毅注视着他,眼睛随而悄然一眨,随机露出招牌式的调皮微笑,举起试管,说“我身上有不少的碱性”,意指两人之间完全可以合作无间。
正是对细微表情、一颦一笑的精准把握,令魏启明塑造的陈毅形象在影片中的任何部分出现都绝无冷场。这部电影通过陈毅主政上海一年多时间内的数桩事件串联起来,没有一桩时间是情节剧意义上的生死抉择或敌我厮杀,全部都是春风化雨,通过生活中细枝末节,展现这位共和国“初代市长”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谈笑风生而又全力以赴解决各类问题的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鲜活的“人”的陈毅,便也随之跃然银幕之上。
在拍摄于美琪大戏院的最后演出戏份中,通过陈毅在等候厅的迎来送往,将之前的几粒“冰糖葫芦”中出现的人物串联到一起,有一种总结的意味。剧作中,也正是在这一时刻,陈毅接到了中央来电,将赴南京工作,面对自己一年来的努力成果,他的反应是对上海这座城市与百姓的依依不舍。与此同时,他也说出了全片中最是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这音乐(场内正在演出),是歌颂英雄的,可被歌颂的,就不一定是英雄了。”
这句具有非常典型沙叶新风格的台词,道出了剧中陈毅并不轻易外露的一片赤子之心,既是影片拍摄时代氛围下特有的反思,亦直截了当地将人物刚毅亲切性格下深厚的人生哲思推送到观众面前。在经过了“劝退”老丈人、怒斥居功自傲的下级等与其个人生活或同志关系直接勾连的事件之后,陈毅在片中用具体的行动表明了坚持做一个永不变色的真正共产党人的决心,而此刻,在影片的终章,亦是陈毅这个人物自身之于繁华上海的“告别时刻”中,影片通过一句略带戏谑又直抒胸臆的台词,展现了陈毅在广受爱戴的“陈毅市长”标志性称呼下,身为有真性情的普通人的自我总结与认知。
以平实视角塑造主角陈毅,实际上反映出包括总导演黄佐临、导演罗毅之、傅敬恭、编剧沙叶新、主演魏启明等在内的整个主创团队对于见微知著、以虚带实的创作方法的几种运用。身为人民赤子的陈毅,正是由初始境地一路坚持,改换了中国新天的中共革命先驱的缩影,他们不仅在斗争年代勇往直前,更于和平环境中保定初衷,后者是最难能可贵的,要做到往往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当然,也更能见出生于天地的英雄赤诚性格。《陈毅市长》正是在这一点上,完满呈现、激越动人。
影片中规中矩,继承了70年代革命样板戏的模式,不过陈老总角色塑造挺成功的,诙谐幽默,一口四川话亲切可爱。影片最大惊喜在于对于历史素材的运用,里面融入了上海战役、二六轰炸、熊十力“闲话不得超过3分钟”等诸多真实历史事件和逸事,先在百家号写了影评,转到豆瓣方便大家了解背后的上海历史。
今日第22届上海电影节开幕,在数百部展映影片中,有一部电影以上海解放初的情况为背景,讲述的是我国一代元帅陈毅时任上海市长的一段故事,这部电影就是《陈毅市长》。在上海解放70周年的今天,通过电影重新回顾下那段风云岁月,你会更珍惜上海能有如今翻天覆地变化的不易。
《陈毅市长》最初是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创作于1980年的话剧,其中里面的话剧选段曾入选过上海、江苏的语文教材,随后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故事讲述的是刚解放的上海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失业人群激增,陈毅接手“烂摊子”后,在短短1年时间就为上海复兴开创出了新局面。
影片开始的场景,就定格在进入上海前,四川乐至人的陈老总正在用四川话对大部队进行训话,要求部队进入上海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扰民,不拿市民的东西,天当房,地当床,全睡在大马路上。
这一幕在历史上又是如何的呢?
据史料记载,1949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部队开赴镇江丹阳待命,当时中国共产党已任命陈毅为上海市市长。当时陈毅对接管上海的复杂性、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陈毅强调,共产党接管上海,绝不能出现进城后停工停电的混乱,“要歌照唱,舞照跳,生产正常进行,上海不能变成一座‘死城’”。为此陈毅率领大部队在丹阳待命1个月多月,等一切交接工作准备就绪后,于5月向上海发起总攻。
当时,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率领20万兵力固守上海,陈毅率领第三野战军进攻,由常熟、苏州向昆山、太仓、嘉定攻击前进,直插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再由南浔、吴江等地迂回浦东,向奉贤、南汇、川沙攻击前进,最终攻入上海市区,于27日上海全部解放。此次战役共消灭敌军15万,损失3万余人。
满大街睡满战士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民打开家门,意外地发现街道上都躺满了酣睡的战士。
1949年5月下旬,第三野战军进入上海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战士们为了不惊扰市民,在街头露宿,他们垫着不及身长的麻袋、油布,席地而卧。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同日挂牌。中国共产党接管代表与上海市代理市长赵祖康完成交接事宜。
筹建全国首家盘尼西林药厂
在影片中陈毅市长拜访医学家齐仰之,书斋内贴了一副“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条幅,陈毅随机应变,最终说动对方,请其出山筹建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影片这一幕也曾入选上海语文教材,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齐仰之的原型正是我国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和医学家童村先生。
影片中就在陈毅说动齐仰之要出山时,上海突然全城断电,并拉起了防空警报,陈毅赶紧离开齐家书斋,赶去处理停电事宜。这一幕的取材来自于曾震惊全国的“二六轰炸”。
震惊全国的“二六轰炸”
1950年2月6日,刚刚解放的上海滩突遭敌机密集的轰炸,原本平静的上海上空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防空警报。
近20架轰炸机呼啸着沿黄浦江掠过,直奔发电厂的方向飞去,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上海二六大轰炸。这一天成为了上海解放后最为黑暗的一天。
从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国民党空军凭借舟山群岛等地的机场对上海进行了20余次空中攻击,投弹360多枚,毁坏房屋2300余间,造成伤亡2300余人,其中1950年2月6日的轰炸最为猛烈。
当时敌军在上海市区投弹67枚,重点轰炸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其中以当时上海最大的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厂区15枚炸弹命中,其中9枚命中发电厂的厂房及设备,输煤设备全部被炸毁,空袭过后,上海市的发电能力从25万千瓦下降到4千千瓦,由此造成上海市区工厂几乎全部停工停产,大多数街区电力供应中断,高层建筑电梯断电悬空,许多商店关门停业,大上海“十里洋场”陷入一片黑暗,灯火管制使得每户家庭只能每天点一盏电灯半小时。
另外,上海自来水供应出现困难,市民的马桶、厕所都无水冲洗。“二六轰炸”共造成了1148人伤亡和1180间房屋损坏。空袭之后,陈毅紧急制定了多项措施,经过42小时05分钟的抢修,上海基本恢复正常供电,但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仍受到较大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达500万美元。
扫黑除娼将上海染成“红彤彤”
影片中陈毅市长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反动分子都说'上海是一个大染缸,让我们红的进去,黑的出来',但我要看看到底上海将我们染黑,还是我们将上海染成红彤彤的,试看今日之上海,到底是谁家的天下。”陈毅作为上海第一任市长,虽然在任仅仅1年,陈毅也仍然做到了。
一直以来,流氓帮会是旧上海一大黑暗势力,下层各行各业都有“霸”:扛码头的有“码头霸”、偷钱包的有“扒窃霸”,还有“菜场霸”、“粪霸”……这些流氓集团以青帮、洪帮为主,出名的如杜月笙、黄金荣等,他们曾是上海底层社会的实际控制者。陈毅入城后,首先派干部找到留在上海的黄金荣,要他按政府法令办事,管束门徒,不得再为非作歹。80岁的黄金荣唯唯从命,并将手下所有大小头目的花名册呈交军管会。后来,一批罪恶深重、民愤极大而又继续作恶的流氓恶霸被先后正法,群众放鞭炮庆贺。不出2年,盘踞上海半个世纪以上的黑社会势力,便基本肃清。
旧上海的另一大“顽疾”—妓女,也在陈毅市长的整治下逐渐消除。解放时登记在册的近2000人,未登记的暗娼就不计其数。妓院封闭了,街头暗娼却难禁绝,有个晚上甚至拉客拉到陈毅警卫员头上。为此,陈毅同意民政局、公安局送来的方案:派便衣上街“钓鱼”,“钓”到一个送上车一个。结果几天下来,漕河泾妇女教养所里就收容了近4000个妓女。入所第一件事是逐个为她们全面体检,结果发现70%以上都患有性病。当时陈市长的意见是:“对她们这些人,一是给治病,二是治好了给职业,三是参加工作以后各单位要照顾她们的婚姻问题。”
短短的一两年内,上海街头的妓女硬是绝了迹。这更使西方国家也为之惊叹折服。
印度《实业报》主编拉吉积绍.辛格来上海参观,漫步街头与市民们谈话,回去后写了专稿《上海的奇迹》,赞叹道:“新的人民政府管理下的上海,是东方的骄傲!”
原标题《歼敌15万、恢复生产、清除暗娼……陈老总这些事连上海宁都不知道》
来源:百家号“城市岛”
批判极左历史的传记片,“要在银幕上反映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朱委员长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这是我们电影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中国当代传记片创作现象批评》106传主说“共产党就不能形势不好”“报喜不报忧不是共产党”,着重表现传主对经济建设的热情,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历史语境相吻合。吃资本家的饭,要影响资本家。国营公司上海市大老板。沈先生,米价要跌。共产党形象化身,接地气有礼貌。允许剥削?有利可图。“捉弄”店员,店员发怒,平民化,支持国营商店。没有盘尼西林,国营商店不涨价。科学家高位,俯视登门拜访的陈毅。共产党人的化学,办中国人的药厂。科学家政治家酸碱中和。企业家化学家催化剂。廉洁无私,对妹妹,岳父。26轰炸电厂事故佟大为刀子嘴,豆腐心。关心下属
摒弃过去对革命将领的神圣化,居庙堂之高但又平易近人,魄力神采丝毫未损,却也不再令人敬而远之。马克思说“人所固有的,我必固有”,万般伟大杰出也不该被塑造成孤立的寓言性抽象品,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喜剧中的元帅庄中带谐,血肉丰满,可爱至极。看过沙叶新编剧《陈毅市长》,妙趣横生,乐韵无穷。
话剧感太重,场次又偏多,以单一主角为歌颂宣传对象,忽略了配角的刻画,全都为了衬托对比。尽管大多是历史真事,但这么拍出来有种“失真”感,全是正面,成了完人。而整个上海,只看到一位市长到处跑,看不到其他部门领导的存在,也像是抽了真空。
其实拍得蛮不错的
陈毅不仅吃墨水,还吃茶叶
片头的部分,原话剧明显地照抄《巴顿》。改成电影时可能为了避嫌,加上了实景和一群解放军听众。风格尽失---
学过剧本
一个有血有肉的陈毅市长,描述了陈毅担任上海市长后与各色人物之间的来往迎送,与民族资本家,与老丈人,与化学专家,与麾下悍将,与营业员,与老工人等等,他会笑容满面,也有怒目金刚。几个配角也刻画的很好,记得以前读过陈毅与化学专家那一段,算是范本了。有这么一句台词:无论出现什么严重的局面,都要说形势大好,说形势不好就是右倾。这句台词沙叶新同志编排的很利害,这说的不是建国初期,而是建国前几十年
马屁电影
“共产党从来不搞什么糖衣炮弹,要么是糖,要么是炮弹”
骨子里还是很话剧的
话剧改编的痕迹过于明显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哈哈,还挺好玩儿
因为课本上学过片段,就找来看的,扮相真像陈老总。陈帅真正儒帅
黄佐临再度掌镜,沙叶新的本子过硬,一众海派实力演员可圈可点,嬉笑怒骂真性情。其实中学语文课本上就已经拜读过剧本了,看过电影后更为陈毅市长大人的人格魅力折服,可贵的是,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高大上唱赞歌,而是努力还原一个真实负责可爱的中年男人形象。他喜欢开玩笑,爱听古典乐,爱读莫泊桑小说,总是戴着大墨镜,知人善用善于与人打交道,火暴脾气又赏罚分明,好讲真话实话不喜欢报喜不报忧,对腐败与裙带关系深恶痛绝,而且他真的为人民做了些实事,比如在上海建起了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拯救了很多穷人的命,真心为人民的人,人们也会记着他的。
秘书一到,大事不妙。截取几个陈毅的执政片段彰显陈毅的人格魅力,廉洁奉公、幽默风趣、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关爱百姓、勤俭为民……那个时候领导是真廉洁啊,不知从何时开始,慢慢变了,以致于到现在,贪腐成了党的毒瘤、顽疾,除之不尽。陈毅整片都是方言好评!
这个饭你不吃我吃双份儿!我的脾气你又不是晓不得,我要么不发,要么就火光冲天!魏启明演得好啊。 ed2k://|file|%E9%99%88%E6%AF%85%E5%B8%82%E9%95%BF.Mayor.Chen.Yi.1981.%E4%B8%9C%E6%96%B9%E7%94
学校包场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海报上的陈毅总让我想起外滩的陈毅雕像。
什么时候谁敢拍个彭德怀我说你吊!我是社会底层纯屌丝不适合看这种高大上电影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1NTU4O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