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谁是青苔 谁是花
谁是青苔,谁是花?同是天涯沦落人,遇到了就能感觉到彼此的无奈。影片想法很好,要传达的意思或者是要展现的东西也很明显,无非就是要告诉大家,底层的生活与其的众生相。 可是,影片到后来,节奏是失控的,后面活生生变成一部很八十年代的感觉到犯罪片,小女孩到底是青苔还是花,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既有对性工作者的描写,也有对南亚人士的描写,可能力有不递,给人的感觉太流于表面,所以就给人感觉不论不类。 说是文艺片,缺乏深度。说是犯罪片,力道用过头了。里面演技最好的是小女孩,余文乐和樊少皇不过不失。真可惜了班底,邵音音和曾志伟在这里就基本亮个相,对片子毫无推进作用。而故事性也不强,基本好像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好。其实我觉得如果把它拍成纯文艺片,删掉那些动作情节,也不失为一部有亮点的片子吧 。
郭子健的片子分数普偏都不高,我觉得他还没找到自己的路子。但是,在如今港片没落的大环境下,像郭导这样的年青导演,还是要期待他们能扎根香港,为港产片作出贡献。毕竟,像郭导这样土生土长的年青香港导演身上,还是能找到那一丝丝港味, 这是最珍贵的,因为它缺乏。
真的很讽刺,随着国内电影红红火火,百花齐放,可是最初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却凋零在这资本狂潮里去,不禁令人惋惜不已。我觉得青苔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或多或少也暗指香港电影现在的生存状态。
2 ) 绿光
美丽故事的开始 悲剧正在倒计时
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暴力和血腥
一次误会,一场闹剧
却引发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
仿佛了一颗小石子
却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演着一圈圈的涟漪
做过警察,当过卧底,进过黑社会
身份的重叠,尤其是相对面的角色倒置
注定了这个角色的可悲命运
黑社会团体,警方,杀手,小姐,劫匪
互不相干的人群,却因为你的存在扯在了一起
千丝万缕,相互纠结,仇恨,杀戮,亲情,义气…
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一桩事故,却把自己卷了进去
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作弄
事不关己,本可高高挂起
可是仔细想想,又似乎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他来贯穿
当下人常感叹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大
在我开来,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不趟这趟浑水,哪来的两面受气和左右不是人?
樊少皇的角色无疑是剧中最可悲的人物
杀手,任务和目标是生命里的所有
这个邋遢的拾荒者却不然
有亲人的念想,有感情的寄托
因为一句“我们其实都一样”而甘愿用生命来维护誓言
小女孩获救了,是两位风格迥异的骑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屠戮了所有面前的怪物,同归于尽
悲剧--从头至尾 配合着香港街头特有的昏暗色彩 一直感觉压抑
亮点虽少,却值得提取出来剖析其对剧情发展的满意度
女友工作之余的梦想,给了观众提示,笨的永远是男主角
阳光沙滩,伴侣结晶,如此惬意的生活状态永远只是幻想
凸显梦想破灭的最好方法是在现实里给做梦的人们一个耳光
拾荒者不理智的行为理智了很多人的思想
至少不再白日做梦,开始明白思考活着的意义
他懂得静下心读书,去听“梅花三弄”,“渔舟晚唱”
小警察明白了自己身为父亲应背负的责任,只要自己还抱得动,那就是榜样
小女孩明白了世间的好坏,用血的教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倘若以感情基调重新审阅该片,是部值得再听一遍的电影
当然,只是听,画面效果做的很差;还有,只考虑积极向上的感情因素
忽然想到一本书上提到作者不愿回答的三个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爱情是什么,钱是不是万能的
第一个问题没有答案,以此为首的一类问题都是如此
第二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只是人们太过挑剔,总是不满意
第三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人们又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偏偏不愿意相信
照这么来想,似乎读书和欣赏古典音乐是无用功,不值得提倡
该死的人都死了,不可能死的用来收尾
童音再次响起,叙述着它本身的不真实性
思者如逝 必灰飞烟灭
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杀戮过去,寂静一片
血如残阳,残阳如血
只剩下青苔和海滩
海底,绿宝石闪着诡异的光
3 ) 黑夜该有多美好
刚看完 很心痛的感觉 喉咙一直很不舒服
一直在祈祷 一直期待有个人能出来拯救他们 改变这一切 让他们得到生活的机会
但是……那只是合家欢的泡沫桥段吧
残忍无奈 才更现实
赊来的几盘破烂盗版音乐碟原来可以来得比闪耀钻石更醉人
潮湿闷热嘈杂拥挤的房间 跟深深深爱的人在一起 在一起……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将波涛掩盖
好想许下去海边的诺言 离开这里 他会带她离开这里
肮脏不堪神经质的男人为了你 什么都可以不顾 什么都愿意 担心你 却又不敢轻易触碰你
我想 如果我是她 我也会紧紧抱住他 我想带他一起过上崭新的生活 我会努力!
4 ) 暗面童话
暗面童话
起初,没抱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故事开始时小女孩那段Loli无比的旁白。还以为某个香港新晋导演要开始故作姿态的讲故事了。
直到汗流浃背的胖子出现,眼前的景象一转,观众一下子被拉进了那个闭塞阴仄的城市边缘,暗调色彩,还有闷闷的亚热带气候,往日光鲜亮丽的港人形象换了一套真实面目呈现人前。在这个摩登城市最阴暗无光的角落,拥挤的阁楼里面各色妓女上演着讨好客人的戏码。查抄、错杀、小女孩的意外来临、躲避、余文乐的N重身份。看到这儿不禁灭了最开始的幼稚臆断,的确是个凌厉干净的开头,节奏控制得紧促有节,抓人眼球又埋下不少伏笔。
接下来那股吸人的气场,全然来自镜头下狂飙演技的余文乐和无色自超然的冼色丽。这么些年,余文乐扮演的角色总体不出穿着警服的气质小生之流。如今蓄起胡子演绎身份复杂的混混,没有太多作势的雕琢,出镜时候却让人差点认不出来。再看冼色丽,虽然扮演妓女,身上却透着股女人艳羡,男人渴望的超然气质,再带上一个清瘦苍白的表妹,不需过多表演,这对盛开于腐朽之地却清冷纯真的姐妹花便已被简洁到位地勾勒出来。
直到乞丐(樊少皇)的出现,才蓦然觉得兼导演与编剧于一身的郭子健是下了大力气在情节上的。几条支线分别进展,隶属理性的悬念剧情与隶属感性情感桥段比例恰当,一边促着观众屏息看下去,一边又撒着不温不火的催泪弹药。悲剧通常荒唐,剧中的主要人物也没有泾渭分明的好坏之分,只是在逼仄的环境紧凑的时间之下做了一件又一件无法挽回的荒唐事,而荒唐过后短暂的温情便成为闪耀在黑暗之中的人性之光。不得不陪客的冼色丽在交欢过后独自吞咽那晚余文乐准备的面条,小女孩让乞丐进屋品尝热腾腾的饭菜,还有在色情杂志中翻出来的绿宝石童话簿子。影片选择在血腥激斗场景的间隙中,把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日常的善意的情感若无其事地表现出来,展现美好的同时亦为进一步的毁灭埋下伏笔。
影片的高潮汇集在结尾那段大厦戏中,受伤的乞丐与小女孩的那段对话无疑是本片中最感人的场面:
我媽媽說,我莊得像頭牛
我說以後我長大了
要像樹一樣高,一樣莊
要帶她到樹頂去看風光
可是我媽媽說,當樹不好
樹長大了會被人砍掉的
還不如當
河邊石頭上的青苔
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你和我還不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
你不是青苔
你是花
一切标签在这个刹那被剥落,乞丐愚昧却天真的举动让我想起黑暗中的舞者中那个错手杀人的母亲。然而残酷的现实并不允许悲悯的救赎。小女孩声嘶力竭的央求也没有阻止余文乐扣动扳机的动作。
没想到黄雀在后,印巴人闯入战场,奄奄一息的余文乐与乞丐都为了女孩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如同旁白中那几个沉沉的字。残阳如血,血似残阳。
這段的情节个人认为是影片的一处败笔,把原本余文乐与乞丐的冲突转嫁到了面对另外两股势力上。或许导演原意在引发更加激烈的戏剧冲突,可惜第三方第四方的引入过于生硬,给人一种刻意繁杂之感。
但是总体来说,这确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电影,其可贵之处在于能在警匪、黑帮片这些近些年来已经被港片用滥的题材中凸现单纯的力量。之后在字幕中穿插的隐藏剧情也不禁让人又发笑又唏嘘。能把这样一段含义深刻的剧情放在完全容易被人忽略的片尾字幕中,奉献给那些细心又有耐性的观众,导演必定是有气节、且耐得住寂寞的。
5 ) 青苔到底什么意思
我理解的青苔,是那种在阴冷潮湿的角落.不引人注到的地方,但它们生生不息。
这片子我可能看的不透撤,除了那暗淡的光线挺附和青苔的生存环境的,其余的我一点没看出什么,像说什么呢?
6 ) 一曲偶然,一曲辛酸
写在前面:推荐大家去看粤语版,那才是完整版本。国语版开头几分钟的情SE戏和后面某些片段被删,而这些被删片段正好是故事讲述前因后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电活脱脱剪成了一部烂片,骂人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这部电影我看了许多遍,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地非常喜欢。08年的时候,偶然在某视频网站上搜到了这部片子,当时看的是国语版,只看了一半,不是很清楚剧情,却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电影。
当时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余文乐在这部戏里表现十分突出,相比以前有很大的突破,油光满面、邋里邋遢、神情颓废、一副小混混的模样,大大改变了以往奶油小生的形象。某些细节上的东西也被他很好地诠释了出来。比如被子弹擦过头部,醒来之后感觉非常疼痛,脸部那个狰狞的表情啊,让人看了都觉得非常疼。还有最后中枪倒地,那半睁半闭的眼神,看了让人五味杂陈。。。
冼色丽的表演也挺有突破(尤其后来还看到她去演了《囡囡》!),这次演的是一个妓女。翻了一下她的资料,没想到《新封神榜》里的哪吒就是她演的!太让我吃惊了!扮演小花的那个小女孩,第一次这部片子我之所以能看到一半,就是因为这个小女孩的表演很抢眼,很漂亮、很可爱。还有樊少皇,虽然一口不流利的徐州话讲得有些蹩脚,但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这次乞丐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我看了很久才看清乞丐是他演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国语版时,脑海中对那些角色残存的一些印象。
再次看这部片子已经是2010年了,看的粤语版,这次终于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了。给这部电影取名《青苔》是非常准确的。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描写的就是当下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状态以及这个社会的现状。那些底层平民,在残酷的社会中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来,非常渺小、非常贫贱。
故事以一块绿宝石作为导火线,将这些平民联系在一起,串起了整个矛盾事件,也为最后的冲突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
阿丈和lulu之间的感情比较隐晦,这不是爱情,也不是怜悯,但是当阿丈跟lulu在一起时,总有一种能安心睡一觉的感觉。也许就是这种感觉让他们俩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相互间产生了情愫。
而小花和乞丐的情感也比较模糊,不过他们之间也存在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同类人,同病相怜。为了保护小花,乞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底层的平民,真的就像青苔,渺小、不起眼,却有自己的生活,努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树大了会被人砍,而青苔不会,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最后阿丈倒地的时候,他在心里对着躺在病房里昏迷不醒的lulu说:没事了,我们去海滩。因为lulu曾经对他说过,如果有时间,他们要去海滩,他把他的事告诉她,她也把她的事告诉他,然后再一起生活。
结尾处,缓缓地响起了一曲《偶然》,冼色丽唱的,非常忧伤,这首歌曲放在最后,明显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我被深深地打动了。配合着悲情的画面,让人心中生起一丝伤感,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很辛酸。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 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 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 互放的光亮
7 ) 最是那一擤鼻子的温柔
俊男演多耍酷的片子之后总是要演点颓废的角色来翻身。这个道理布拉德皮特懂得太晚,郭富城懂得还不太晚,Andy Law到现在还不太懂。可喜我们阿乐懂得够早,《军鸡》虽然还耍酷,但毕竟颓废不少,《青苔》索性从头颓到尾。脏兮兮的头发,不怎么剪的胡子,不停擤的鼻子,大部分时间都挂着彩的汗淋淋的脸,比《三岔口》里郭富城的扮衰彻底多了。据不完全统计本片中他一共被打六次,前五次基本都没怎么抵抗,最后一次倒是抵抗的彻底,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有一个小问题,余文乐演的电影很多都是一群小生领衔主演,就算自己当主演也总搞一些很强势的配角,曾志伟和吴镇宇都是惯犯了。看来投资方还是对余文乐独撑大局不放心。小伙子,加把劲啊。
反复看了lulu被嫖客从丈身边拉进屋子里的时候余文乐的眼神。远景的时候其实略带愤怒,眼睛瞪着,而且目光是落在嫖客身上,这时候的心情是:操他妈的这么个发福谢顶啤酒肚的四眼猥琐男就这么把我的女人从我身边硬往房里拖?拉到近景的时候双目还微瞪,但是很快就把眼仁放低了,一下子变得无所谓:自己每天比这窝囊的事多了,一个被同行鄙视,被黑道看低的小喽啰,,遇到事能躲就躲吧。然后他的目光又落到lulu身上,接触到lulu无助的眼神,很快就转回头来:不看了,看多了心烦。接下来是整部片子里余文乐不停重复的颓废步态,满不在乎,很HIPHOP的感觉,走开。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的时候余文乐笑称梁朝伟的眼睛其实蛮闷,当时听了还笑他轻狂,现在看看,他在眼神上确实下了功夫。
看了这么多发言和评论,奇怪还没有人提《这个杀手不太冷》。异乡职业杀手与亲人尽失的小女孩,分明港版的LEO和MARTIELD。其实有让雷诺和娜塔莉的经典表演在前,搬用这种组合绝对是自杀,郭子健还用了不少小手段使两种版本有所区别。首先,小女孩开始一直恨着乞丐,甚至把菜里混进老鼠药;其次,女孩一直是弱者,从来没学什么暴力手段;最后女孩还是跟亲人呆在了一起。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两颗孤独的心互相寻找温暖,也就那个样子了。唯一的问题是,既然吕克•贝松说LEO和MARTIELD之间是爱情,那这部片子里两个人的关系算什么呢?这个小女孩资质不错,不少人说长得像周迅,不知道能否像娜塔莉一样成为少数成年后星光不减的童星?
小女孩的旁白是很典型的唱读,尾音拉长,妈的我小时候也这个熊样,听着极度不爽。有一句话读的倒干脆:“血似残阳,残阳似血”,有点像现在的网络魔幻小说,煞风景啊。
还有,影片中的血腥镜头和露点都完全OK,只不过有一个情节实在有点太生猛。从那个女孩崩漏时的惨状推测,她没用卫生巾,对自己要到放血期毫无准备。难道是第一次来大姨妈?还没大姨妈就当鸡了?这个也太让纯情的我接受不了了。最好我猜错了,罪过罪过。
8 ) 够黑暗,够暴力,够赤裸!
不知道香港有没有地下电影的说法,应该没有,因为那里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地方。
黑社会,杀人,暴力,血腥,吸毒,雏妓,富有,贫穷……
卧底,警察,妓女,乞丐,黑社会大哥,打手,香港人,大陆仔,河南人,医生,律师……
“我们都是为了讨口饭吃”要跟自己心爱的女人去吃东西,但不得不“理智”的看她去接客。
操着香港河南话的杀手乞丐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活着就像青苔。”
乞丐说她说小女孩是花,可小女孩怎么能当花?乞丐死了,余文乐植物人了,她和表姐不还是要做鸡来维持生计吗,她依旧是青苔。
虽然片子的最后露出些许温馨,但整部电影让我感觉很压抑。
但是让我感觉很真实。
没有凶猛配乐的暴力
男主角一直来都喜欢,女1号也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什么是善,恶在哪里。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2008-7-14,黑社会中的童话
喜欢青苔的定义,但片子真的好烂。
不错啊
这个警察当的和黑社会有什么区别。
配乐不好,很乱,除了一段cd很好听之外,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有几个地方的音乐很像《潘神的迷宫》。
在床上~~with 赵小媚 孟小红
主流了。
好看。但是,点都比不上EDC与智障女的爱情。
大只佬很认真地对女孩说:“可是俺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女孩轻轻垂着头,柔声道:“你和我还不是一样的吗?”大只佬忍着痛摇头:“你不是青苔,你是花。”
话说邵音音现在去演谢逊不用化妆,够威
片名道出了故事的神髓
冼色丽
故事是紧凑,对白,桥段也都好,只可惜我看的是国语翻译版,樊少皇那一口不流利的河南腔真让人倒胃口啊。但是影片中还是有过多的炫技成分,闪回的交代是不错,也算提快了节奏,但是这种通过技术手段的加持,真的不如再沉稳一点来得好,就好比当年黄精甫先生在《江湖》里玩的一样,画面看着是漂亮了,但是过后依然空洞一片,令人心寒。
又湿又脏又臭又粘的青苔~~~主题散了!
开场“女孩”没有儿化音百爪挠心。我为什么会以为是郑保瑞?镜头晃得眼晕,强造故事线交织,制造意外,邵音音老太太大佬就很妄想,银河模仿秀,没有命运全是巧合。《狗咬狗》也类似,对于男人而言,女人就是两个角色:妓女和母亲。余文乐先得鉴定亲子,买CD是为胎教,与女和干?会做饭和来月事的少女站在命运天平中央,滑向哪个命运在乎男人而已
:“可是俺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3.5
落魄者们的逆袭+小小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