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在某些时间点经历一些事情。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会成为故事,我们也会成为故事里的主人公。
一直相信家人之间,都是互相是彼此守护的天使,不论往生来世,都会紧紧牵挂在内心最深处。
一个好的家庭多么重要,即使生活贫瘠,可有家人朋友的互相支持,内心依旧可以充满善意和希望,终有一天,它会使得我们越来越好。
雨下了很久
乌云满布,疑惑丛生
年复一年,人们期盼着天晴
我仍想知晓,谁能停下这雨
这是美国摇滚乐队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一首热门歌曲《谁能停下这雨》的歌词,当然歌词中的“雨”绝不仅仅只是天气,它代表了这世间,一切的阴霾。
于是这雨,来源于战争,来源于种族,来源于社会,是无形的雨,落在人的心上。
导演乔恩·艾弗耐特的电影《战争》便采用了这首歌作为开场曲,就本片的主题而言,这首歌的出现绝对是完美契合。
从越战捡回一条命的史蒂芬始终处于丢下重伤战友的强烈悔恨之中,他质疑战争,质疑政府,质疑上帝,噩梦频发,他进过精神病院,出院后的他尝试过多份工作,均被拒之门外,窝在密西西比州朱丽叶村的破旧房子里的他,成为了家庭的累赘。
他的背影好孤独,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孤独。
很多痛苦的画面,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说,有时候只需要一瞬间,就会做出让你终身悔恨的事。
史蒂芬并不愿就此颓丧,他参军的初衷,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是为了相信,然而,他相信的一切崩碎了,他陷在泥沼里,但他的孩子还小,他们必须去相信,不能因为他的连累,一同陷在这泥沼里。
只要抱着希望,就一定还有机会。
你相信天使吗?女儿问。
史蒂芬不得不相信,就算工作无着,他也没有放弃,他去地里捡土豆,去危险的矿井里抽水,就算儿子质问他,女儿对他丧失信心,他依旧忍受着一切,用实际行动去做一个好父亲,一个用爱去原谅痛的人,就算生活虐待他,利普尼基这样的酒鬼挑衅他,他依旧一副谦和,要跟这个世界讲道理,他不主张打架,利普尼基家的孩子欺负斯图,他却将买给家人的棉花糖给了打人的孩子,理由是那些孩子缺乏关心。
然而缺乏关心的,又岂止这一两个孩子?
与莉迪娅要好的两个黑人女孩,她们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见不到生活的阳光。
暑假就要开始了,斯得普弗德老师拿出一本书,《为什么我的人生像碗樱桃》,要求学生读完后写下自己的回忆录,而莉迪娅的回忆录正好就是整部电影的内容。衣着粉红的白人老师对黑人学生一脸嫌恶,她对班级的座位做出了调整,所有黑人学生都被安排到了后面两排,不仅如此,明明是白人学生上课说话,她偏偏把责任推到了黑人学生艾瓦迪恩的身上,这引起了艾瓦迪恩剧烈的反抗。
艾瓦迪恩来了一段精彩的作文口述,我们感受到了她糟烂的生活境况,人生像碗樱桃?呸。
莉迪娅和她的弟弟斯图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父亲活着时,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但他仍旧相信,没有在孩子面前大唱悲歌,他私下买了一栋房子,想要有个更宽敞的家,虽然这房子临着铁道,无人问津,十分破旧,但他至少,心存希望,而希望,就是力量。
父亲死了,对于父亲,这是救赎,他从对于道奇的悔恨中走出,给了阿墨活下去的机会,对于家人,这是崩塌,他们信仰的一切,化为了乌有。
斯图的反应最为剧烈,他质问上帝为什么给了他们希望又将希望带走,为什么偏偏要带走他的父亲,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上帝才要这么做。
13岁的伊利亚·伍德,护戒小分队的领头人,奉献了本片中最让人泪目的表演。
于是新的战争开始了,斯图向利普尼基家的孩子发动了堡垒争夺战。
莉迪娅说,我们以为,如果我们狠狠打击了他们,他们就会投降,然后战斗就会结束,但事情却愈演愈烈,我们都有点失去了理智。
战争一旦开始,便难于终止,小至孩子之间的树屋争夺,大至越战,二战,都一样。
是比利,阻止了这场战争。
掉进水塔里的比利已经没有了呼吸,救他上来的斯图一边按压他的胸部,一边向他吼叫,加油,活下来,醒醒,上帝,让他呼吸吧,你带走了我爸爸,不要带走比利,他还只是个孩子。
比利醒了,他说他见到了天使。
是比利,停下了这雨。
是斯图的相信,停下了这雨。
是史蒂芬的宽恕,停下了这雨。
雨过天晴,斯图一家有了新房子,更重要的是,他和姐姐,理解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唯一值得奋斗的,是爱。
能停下这雨的,也必然是爱。
大陆译名最差的电影之一,感觉译者脑袋是花岗岗
凯文还未演未来水世界和邮差,伊利亚伍德还是标准的小正太。太好看的电影。到处给人推荐。
陪小宝重看。大学时应该看过两次,90年代是Kevin Costner的巅峰,最喜欢的影片之一 FGT
本以为父亲是主角,没想到他是个引领者和伴随者,另一个角度说道理,虽然也猜到大概会是这样的故事脉络,但到最后忽然明白过来。虽然有些地方不够自然,但表达的东西是真诚的。20150411
如果电影的说教少一点也许更好一些
经历过欲望,愤怒还有争斗,才会明白勇敢并非冲动。爱,可以让一切美好,除了一直以来的心中秉持外,还需要一个契机,一个不知何时会出现的。-不打架的童年
很好看的童年片
刚刚在HBO又重看了一次,还是一部让人动容的电影。虽然剧情不算是特别,但是表达的东西却是真挚的、是我们常常遗忘的、是现在少有的。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觉得剧中的小男孩真是太会演了,有一天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而他就是Elijia Wood。
以小见大的典范,另外我还是喜欢《树屋上的童真》这个名字。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那儿子的演的不错,主题还是反对战争那点事。不过片中看到了战后士兵们的心理变化和挣扎,还是很不错的。
It could've been better If the Lipnicki brothers send a "thank-you note" in the end
2016.03.05影片中并没有绝望,但看得人非常非常难受,因为那些如此了不起的美好,竟只能传递而无法延续。获得智慧的代价太大了,我宁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只要身边的人全都好好的。
美国小孩玩的就是野
他爸在的时候总觉得整个片子都有点美国主旋律,不过后面还好。。
年度哭片!很好的电影。看完后,你就会发现他的妙,以小见大!
太理想化了。美国的狗粮。这家人太穷了,连个破房子都买不起,加个工会都没钱加,破车跑不起来,司机保姆都没有,卖八百多个可乐瓶,还要从垃圾站偷东西,这里收垃圾最穷,他们家比收垃圾的还穷。留点面子吧。已经过世的他爸花四百几十美元给他们买了房子。这家人一般般,他爸挺好,演什么角色都挺好,一张美国脸,角色人物戏份太少了,看不过瘾。他们妈妈是个很漂亮的人,很像中国的女性,忍辱负重,负重前行,打两份工养家,兼职,没具体说是什么工作。她全心全意信赖她丈夫,有过犹豫最后决定相信他丈夫,有主见,戏份太少了,不像没有头脑的女性,一点自己的意见都没有,她有一些自己的选择和思考。她对女儿的指责不是很对,女儿不是贬低她爸她妈她自己。不想让父亲形象在女儿心里太负面。弟弟一般般,演的过于正义凛然,演技一般,品质没的说。
越战的创伤从史蒂芬蔓延至整个家庭,他的儿子波及最深,父亲在战场上丢下战友归国后精神失常无处容身,这是对抉择,对政府,对上帝的强烈质疑,战争是一台人类操控不了的机器,但无论情况有多糟,不要放弃哪怕一丝的希望,去爱去成长。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单纯的和平主义是否适用于底层社区的育儿观(敲打左派)?后半部分逻辑渐趋混乱,主旋律结局和前半部分写实化的基调明显冲突,为保守右派摇旗呐喊的喇叭声呼之欲出。作为一部团结边缘族群的儿童片,嘻哈和泡泡糖流行歌作为角色心声的表达倒是保留迪士尼一贯鲜活谐
优酷上的译名是“战争”。 一位伟大的父亲,参加了越战,在生活中仍无私帮助他人,也很可惜的付出了生命。 同时他又言传身教,最终儿女都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他也用自己的仅有积蓄为家庭购买了一栋房屋,算是死而无憾。 一群小朋友之间的打架未免有点残酷,这样的童年多少会留下点创伤吧,同时也能让人很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