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月八月
第一次看这个影片是在大二的时候,每年的九一八,抗日情绪一夜骤然上涨,与之前的平静的反差,让人觉得九一八昨个儿刚发生一样,各大影院都是免费开放,一遍一遍的播放着此类的影片,那些宣称标语一夜之间贴满街头巷尾......
当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悲愤从身体的每个细胞中冒出来,无法控制。
第一次看五月八月真心流泪,这个影片通过两个孩子来看1937年底到1938年初的南京,撕心裂肺痛彻心扉。
对于五月八月她们,没有童年或者说童年是黑白色的,黑色阴暗白色恐怖,战争让她们打小就不得不独自面对人生的残酷,勇敢的活下去。
母亲在每次看到残暴的情形,都是先搂住孩子,遮挡着孩子的眼睛,不让他们看到这个残暴的现实。同样,姐姐在看到河面上漂来的尸体时,强装着镇定,挡住妹妹的视线,推开尸体。也许在这个残酷的年代,她们能做的是,不要再增加她们亲人的恐怖和伤痛了。
2 ) 看了评论很气愤
本片是香港导演拍的,为了致敬南京大屠杀,此片所有演员唯有叶童是香港人,她作为两届影后鼎力支持此片,不仅全程用普通话拍摄完成,更是戏下下了苦功夫练习原本就已很好的普通话,只为不想事后配音影响其发挥,可见其诚意。在此片中她奉献了精湛的演技,诚意,以及对历史的诠释,可是豆瓣评论里却总是有贬低她个人的话,让人实在很生气!
如果叶童不能入你的眼,你可以不看这片子,毕竟本片前半部分全程都是她的戏份,可以说撑起全片的演技,否则如何能凭借她和一帮籍籍无名的演员让这部片子进入金像奖的视野?何况本片为她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香港电影界黄金时代过后一蹶不振,只要有需要叶童的地方找到她帮忙的,她只要力所能及都会鼎力支持,只为了为香港电影做点什么,有时候甚至不要片酬,不管制作大小,戏份多少,她的敬业和人品都是很值得尊敬的,为何大家那么人身攻击?不了解她可以去了解,不想了解也请积点口德吧。
也请不要看到她就提到许仙,在香港新白并不出名,她仍旧是那个影后叶童,演技公认的好,拍新白的时候她已经是两届金像奖影后一届金像奖最佳女配,七次金像奖提名的优秀演员,她用最好的演技呈现出了经典的许仙,我们应该敬佩,而不是总说什么许仙毁了她,不好意思,许仙永远不可能毁了她,因为许仙是她自己的突破,她自己并没有把这部经典剧当成骄傲,演完事毕,她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她不是那个靠新白火的演员,而是自82年初登荧幕毫无专业训练就被誉为天才少女的叶童,是整个82-95香港最瞩目的女星之一,是金像奖史上第一位双影后,第一位共同获得最佳女配和最佳女主的女演员,是香港八九十年代服装最个性饱受好评每每杂志封面的女星,是90年代前从不接受任何宣传专心演戏的叶童。
如果你不喜欢她,请不要诋毁她。
3 ) 战争给孩子带来的
这部影片与南京南京这样的大制作比起来不是很出名,但是这是我印象最深的战争片。我喜欢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方式。
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不是社会学家,只是普通人。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战争带来的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死了多少人,怎么死的,而是我失去了最亲的人。
对于稚嫩的孩童,爸爸是她的天,妈妈是她的地。而侵略夺走了她的父母的时候,她的天地也就失去了,无依无靠,无法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她还无法理解太多,不知道什么是侵略,什么是耻辱,她只有一个强烈的简单而痛苦的想法——我想要妈妈!
我想,如果为了让后来人记住历史,不一定要多血腥,不一定要多残酷,但凡抓住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就会让人牢记。其实还是两年前看过这个电影,大部分情节快记不起了,但是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这样一个场景:孩子们在长江边大声哭喊,妈妈,我爱你!那个时候,我也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我爱你,祖国,我爱你。看到孩子们无助地哭泣,相信任何人都会为之动容的,都会痛恨那段回忆的。
这是一个多婉转的解释啊,父母们已经被烧化成灰尘了,形成了烟云,然后又变成了雨水,落在长江里。孩子们还太小,还不到该接受屠戮事实的年纪,所以,就有人这样告诉孩子们。当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看到滚滚长江的时候,他们也就相当于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长江不逝,民族不衰,我们即便历尽百般磨难,都会生生不息。
4 ) 感动与惊怒
昨晚在央视6套看了这部片子!很感动!片中好几个镜头都很震憾心灵!看完之后对日军侵华和南京大屠杀再次惊怒!抵日情绪更强烈!
5 ) 殇
“南京大屠杀”。我不知道在听过太多人讲述,读到太多书籍,看到太多影像资料之后的人们看到这个词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一块厚而深的疥疤狠狠烙在每个人的爱国心上。疼,难看,不愿提及…亦或已然麻木迟钝。时间和观念的流转早已在这道疤上缠绵了无数次,渐渐变得朦胧。但我还是要说。
那一年的南京林木蓊郁、绿瓦盏盏。家家户户在自己的庭院里安静得生活。会演戏的猴子、高高水缸里喂养的金鱼、吐着舌头跑跳的小白狗、聪明可爱的小女孩…生活真的可以简单而快乐。一户教书家庭里有两个乖巧的女儿,大的叫五月,小的叫八月。而她们的成长,注定要经历一些非比寻常的生离死别,因了那个暴力疯狂的年代。
一声枪响。两声,三声…进攻与蹂躏瞬间由远而近。不认识的乡人倒下了,邻居倒下了,父亲、奶奶…连母亲也为了给妹妹抓药,死在了羞耻与剧痛里。战火纷飞,火药的浓重烟雾笼罩起原本安谧单纯的村庄。不到十岁的年纪,骸没有来得及听够母亲讲的床边故事,没有关系听够那柔和温暖的催眠曲竟成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姐妹。都走了。小金鱼也死掉了,漂在水缸肮脏的水面晌,像块块凝结的可怕血迹…终于被舅舅找到后又传来舅舅也倒下的消息。她们始终被遗弃。
五月认识一个会画画的男孩。他的视野宽阔却不失细腻,但涂抹的全是战火城市,是累累尸体,是空洞绝望的眼睛,是薄如水草一样的生命…这样悲凉的画面出自于一个十几岁少年,实在让人觉得残忍。在这样美好干净的年纪,他们应该是欢笑着走过,一路草长莺飞。但是。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幸福家庭的支离破碎,国家的耻辱,长江边腥红流水的吟吟哭诉...
亲人的血流进江水里,水会慢慢蒸发变成天空的云…爸爸妈妈就在上面看着我们。五月说。所有失去亲人的孩子朝向远方,朝向天空,高声喊:妈妈,再见!…江水一汐一汐拍打着低低的岸,像母亲的手掌拍在自己幼小的脊背上,眼泪终于绝堤,再也止不住…
这就是一部叫做《五月八月》电影的内容。
想来虽是一部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回忆起的片段却更多的是两个小女孩干净的双眼和无邪笑容,还有母亲细腻的关怀,还有邻家小丽漂亮的粉色蝴蝶头花。一幕幕的彩色,一幕幕的温暖最终灰白绝望。强烈的反差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我想这正是影片的高明之处。
很多很多眼泪。流淌出的是有关离别的残破感情,祭奠的是冲刷不掉的历史耻辱。曾经以为一个人面无表情两眼寂灭而流下两行浅浅的泪是他最灰心的时候,但现在我深刻理解到那还不是最深刻感情的宣泄。在感受到心的狠狠碰撞和情绪的极限之时,滂沱的泪像暑日里逐渐酝酿成的狂风暴雨,披头盖脸,呼吸艰难。内心的难过和感动太过膨胀,泪的宣泄口瞬间崩塌,两腮冰凉的液体一直流到电影最后一幕黑白,恍若在刚才的影像里,身临其境。
6 ) 扛住整部影片演技担当的叶童和了解叶童需要知道的事
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推荐这部片子,然后说一些关于叶童的事。 这部片子的拍摄手法有点特别的,整部片子最吸引人的部分反而放在了前半部分,由叶童一手带起所有的情绪和爆发,以她的视角来引导观众进入情绪,看的过程中很清楚的就能感受到叶童演技的巨大张力和厉害之处,很多人吐槽她的国语,在我看来她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香港演员,香港演员演国语片能够用国语演,哪怕她的国语略有瑕疵,但是在她很棒的演技之下,是瑕不掩瑜。她是一个非常敬业且认真的演员,这一点我要为她点赞。 这部片子可惜的地方就是前半部分爆发的太快,而在叶童的戏份结束之后,后半部分演员的演技实在不怎么样,且剧情单调,导致后半部分很失望。 八月和五月两个小演员演的挺好,可是看完又在想,如果五月坚强一点,不去尾随妈妈,妈妈自己一个人绝对是可以安全回到家的,一想到因她,害死了妈妈,内心深处不免对她有一点稍嫌怨念的指责,可是如果没有她尾随,大概我们也不会看到片中如此伟大的母爱。大概这就是我可惜的地方之一吧,想看见妈妈在经历苦难后能够生还,想看见叶童一直演下去,就会错失最精彩的母爱之处。真的是熊掌与鱼不可得兼。 叶童在前半部分的演技和表演方式,让我想起了1993年她主演的《新孽海花传奇》,不过在相隔近10年之后,她的演技相比那时候更加沉稳,深藏不漏,我很喜欢她的《新孽海花传奇》,抛去台湾制作的粗糙及剧情的被迫删除导致的BUG,叶童在其中演技之精,在了解她之后,她堪称我最爱的演员,没有之一。 对于不了解叶童作品的人而言,很多的人都把她局限在了内地知名的反串角色—许仙,每当有人说起叶童无论演什么都是许仙的时候,我很是有些无奈,但是又有一些轻嘲,因为他们不懂叶童之好。就算在家喻户晓的《新白》里,没有仔细静下心看的人,也不会懂这部戏里叶童的演技是有多么的精湛。所有的赞美与盛名,20年来的火爆不断,在内地永远脱离不了的许仙之名,静看之下才会知道叶童演技的厉害之处。 对如今的港台来说,叶童大概已经荣升为上一辈的演员。她与周润发同走星路,见证上世纪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以《和平饭店》送周润发赴好莱坞,以精湛演技为周润发送行。她与赵雅芝同行一道,于年少初识,于而立之年共成《新白》,后又有《三花》,成四部剧,走五世情缘。 在她的时代,她是港台最耀眼的女星之一,(本来无“之一”二字,未免争议加上)。她的片酬曾坐拥港台第一名,(需要的话我可以贴出当年报纸截图),而赵雅芝紧随其后,她的演技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质疑,她的与众不同和风情万种于角色之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她曾是香港无数男人女人的爱慕者,她也曾在十六岁就许己一生。 真的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叶童的好,因为喜欢她是真的值得的。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人对她有着太多的偏见。她曾说,她喜欢演绎和从前完全不同的角色,只要有机会就想要尝试。所以后来她拍摄了一些别人觉得很差的剧,但是某些角色却是她喜欢的。我们没办法决定一个演员的优劣,因为你不能代表那个人决定她想要什么。 因此我能平和看待一些大众认为她出演的评论略差的电视剧,也依旧很喜欢她。喜欢她洒脱的态度,自我的人生,喜欢她仿佛飘荡在空中的思绪和精神领域,而近十几年,她用大部分的时间环游世界各地,做她想做的事,让我很是钦佩。 她十六岁出道,她是香港最独树一帜的演员,周润发在香港红了二十年,叶童从开始到最后与他一起合作,作了全程见证。她或许称不上容颜美貌,她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时,在她的妩媚中都带有落拓的味道,她的眉目和眼神永远是英气的,在温柔与倔强之中徘徊。 内地观众谈起叶童时似乎只有一个《新白》,而谈起赵雅芝时,多加一个《上海滩》。可是啊,八九十代的当年,金像奖史上第一个拿到双影后,1次金像奖最佳女配,6次被金像奖提名的她,大概只有生在那个时代,才知道,那个年代,是真正属于她的。在成就上,哪怕是林青霞也要望其项背。 横跨香港八九十年代的女演员,除了张曼玉大概没谁比她成就更大。而张曼玉的成就,属于她的运气,也是遇见了好多作品,堆也堆出来了。在我看来,她的演技远不如叶童。 而叶童,她太低调,根本不做任何宣传,在00年前几乎内地综艺活动都不怎么参与,而商业活动更是不理,如果在香港问道叶童如何你说她不是巨星,有人会笑你无知的。 她低调到内地大部分人只觉得她是许仙,让我非常难过。 众星云集的九十年代,那是一个让我向往的时期,因为有她——叶童。 可惜我晚生了二十年。 在此安利一个早起的帖子:http://bbs.tianya.cn/post-filmtv-234710-1.shtml讨论张曼玉与叶童 叶童——成就记录 金像奖:2次影后,1次最佳女配,提名6次。 金马奖:提名1次最佳女主。
最后说一句,我确实真的是CC的粉,她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没有之一。
这个小时候看过,最后大家唱首歌哭得稀里哗啦的
以兒童為敘事角度頗有新意,但角色欠缺衝突和張力。一對孤鶵投奔舅父家本可大造文章,可惜許多場口均淺嚐即止,令故事顯得有氣無力。再者,南京大屠殺於十二月發生,連修女也得喊一句:「聖誕快樂」,但環境以至衣著俱沒有冬天的影子,著實是一大紕漏。結尾愰若舞台劇般的喊叫尤其突兀。
哭
叶童姐姐很好。不过最后场戏找来一堆小孩子来哭长江……有点过了吧
透过两个小女孩的视角,展现战争对普通人正常生活的破坏,人如草芥,儒雅的父亲,知性的母亲,都撕成碎片。母亲的牺牲。最后小孩子们在芦苇江边,前途未卜,又不失去希望。
愿中国永远不要沦落在别人的铁蹄之下
再次觉得我国电影应该分级…这部电影小学时学校组织看的虽然是爱国主义题材,可是内容真的太残暴血腥童年阴影,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独自回家
小时候看哭得我肠子都直了!!原来导演是我很喜欢的香港编剧杜国威啊!!
五月和八月可爱的孩子在悲惨的时代
2002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我们去八马路电影院看电影,看的就是这个片,那时候给我们这么小的孩子看这样的片,简直要吓死了,记得我们好多人都吓哭了。。现在想想,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真的没必要给太小的孩子看冲击力太强的画面,很容易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
两个可怜的孩子
你要是五月会怎么办?
为什么中国电影里的小孩子都那么不懂事?找的这些小孩的演技真做作!
记得我哭了,终于把叶童从许仙身上给拽回来了。。。
五月八月把阿宝放进了木盆里,随着河流飘走了。
虽然没有大场面战争,但是通过一对姐妹的视角来还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也是不错的选择,叶童的出色演出令影片加分。
我觉得他们的名字很好听
叶童怎么就会不显老的。
小男孩儿很有爱
挺喜欢叶童的,至少她的演技很赞。片子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