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围城 剧照 NO.1 围城 剧照 NO.2 围城 剧照 NO.3 围城 剧照 NO.4 围城 剧照 NO.5 围城 剧照 NO.6 围城 剧照 NO.13 围城 剧照 NO.14 围城 剧照 NO.15 围城 剧照 NO.16 围城 剧照 NO.17 围城 剧照 NO.18 围城 剧照 NO.19 围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7

详细剧情

  抗战初期,外国留学生方鸿渐(陈道明 饰)回到了祖国。方鸿渐其实是在国外混了几年,一个学位没取得,最后没法才买了个学位归国的。出身封建家庭的鸿渐家里早给他订了亲,只是未婚妻没来得及和他结婚就逝世了。鸿渐回国后一直居住在丈人的家里,丈人颇有些能耐,为他谋了一份不错的职业。女 博士苏文纨一直对鸿渐有好感,而鸿渐迷恋的却是在苏小姐家里第一次拜访认识的唐小姐。随后,鸿渐与唐小姐渐渐打得火热,然而丈人家看出了他和唐小姐的往来,渐渐冷落了他,而后鸿渐和唐小姐亦因误会而结束。  失恋后的鸿渐和当时同样追求苏小姐失败的留学生赵辛楣(英达 饰)成了莫逆,二人同时受到了内地的三闾大学的聘请。于是两位好友一起上路了,前往三闾大学去开展他们的新生活。

长篇影评

1 ) 爱方鸿渐的,只有苏文纨

最近又看了一遍《围城》。

也许是年长了,很多事情和过去的看法完全不同。看法改变最大的,绝对是苏文纨。

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感情,是建立在知道他所有“丑事”的基础上。他和鲍小姐的一夜,她虽然嫉妒,但方鸿渐一示好,她很快就忘了,还帮他洗手绢。方鸿渐买假文凭,用丈人的钱出国读书,她还宽慰“有才学的人是不靠招牌的”。

有人说她并不爱方鸿渐,不过是因为虚荣,喜欢看几个男人为她你争我夺。选择方鸿渐,是因为他好控制。她确实喜欢男人围着她转,但是在这三个男人里,她感情天平毫不犹豫的偏向方。赵辛楣言语挤兑的时候,她立即帮方鸿渐说话。酒席上赵辛楣灌吐方鸿渐,也是她丢下众人,独自照顾他离开。她的感情没有方唐那么纯粹,但也不能否定,她确实很喜欢方鸿渐。

还有人说她有心计,而且还嫉妒,在方鸿渐面前说表妹的坏话。但是苏文纨说唐晓芙“抓了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不是空穴来风。唐晓芙的爸妈也说“我们的外交官回来了”,说明她交际很广,至少不是养在深闺的内向少女。而唐晓芙确实也有心计,第一次见面就一眼看穿方鸿渐的吹捧,后来私底下和方鸿渐见面,明知表姐喜欢他,却一直瞒着不说,两个人还互相通信。放到现在,闺蜜瞒着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对象交往,到底谁比较过分?

至于她告诉了表妹方鸿渐的过去,导致方唐闹崩,被说是自私妒忌恶毒,拆散美满的姻缘。但是,人家苏小姐说他假文凭说他和鲍小姐一夜情,本来就是事实,又没有添油加醋。站在她的角度,方鸿渐就是个感情骗子,哪怕不是出于愤怒嫉妒,她是唐晓芙的表姐,跟表妹说一下男方的劣迹,也是提醒她不要被骗,有什么不对?

她还努力把方鸿渐带到上流社会,真心实意为他打算。邀请他参加沙龙,参加诗会,拓展他的朋友圈子。她还借法语主动索吻,对于一个自我定义“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女人来说,能做到这一步一定是非常喜欢对方了。

而唐晓芙对方鸿渐的感情显然还没有那么深,书里写,唐晓芙和方鸿渐摊牌的时候,看到雨里失魂落魄的他有些可怜,但他离开,她也没继续挽留。而孙柔嘉,说她爱方鸿渐,不如说他是那个时候出现最合适的人。

只有苏文纨,明知道方鸿渐的所有劣迹,知道他不学无术,碌碌无为。方家家境比她差,方鸿渐学历比她低,她毫不在意,真正的对他无欲无求,只是因为他这个人。

如果这都不算爱的话

2 ) 20年前的剧,20年后的今天



陈道明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方鸿渐,
英达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赵辛楣,
甚至英若诚和我想象中的高松年别无二致,
还有,像梦中一样清爽的唐晓芙,实在让我惊讶不小。
看完片子,我倒是庆幸我先看的是钱老爷子的原著,并且在不止一遍的闲读细看之后,在我第一次读[围城]十年之后,才看到这部电视剧,才有了这种故人相逢的感觉。或者要说是钱老的妙笔不是后人附加的,看过围城的,谁不记得那个最后走在寒风中的方鸿渐,不记得那个高傲做作的苏文纨,不记得那个尖酸虚伪的李梅亭;也不得不说,是剧里演员的精彩表现,看完电视剧之后也无法否认,陈道明就是方鸿渐,吕丽萍就是孙柔嘉,甚至葛优就是不折不扣的李梅亭。
很难说原著和电视剧之间有怎样微妙的关系。钱先生的代表作当然要值得大力推荐的,但是在浮躁的人情世故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通过一部影视剧去了解名著的呢,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红楼梦而没有读过红楼梦,看过乱世佳人而没有读过飘,看过围城而没有读过围城。从这个意义上说,围城的电视剧成就了围城的小说,起码使它在更大意义上被人熟悉和了解,而一生博采众长,文识渊博的钱先生,最后也落得只能依靠大众传媒才能使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被某些人的耳朵听说,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悲哀。
早几年我还在初中之前的时候,似乎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可是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才知道,不用回溯到初中,现在的高中学生都已经蛮不把读书当一回事了,以至于语文教师提问有谁知道——还不是读过,仅仅是知道——围城一书的时候,竟无人响应,我喝着橙汁听着这样的新闻,只当是趣事,不是不想评论,一是没有了批评的热情,二是,现在的情况是,越是年纪小阅历浅的孩子,越是敢大言不惭地批评经典,我只怕是一发一轮,就被当成顽固腐朽的老土冒了。所以说,我现在只觉得,钱老的书,有爱读的人,总会去读,有电视剧,热衷视觉阅读的人,总也会去看。不管你心中的方鸿渐是一个模糊的想象,还是陈道明的面孔,比总比那些举不起手来的人多了一些精神的安慰和丰富,当然了,前提是,你得不怕他们把你当做闷头闷脑的臭书生,不过说回来,在周遭都是浮躁浅薄的人的包围中,再读一遍钱老的围城,却别有一番讽刺的趣味。


3 ) 围城

看完后特地找了一下陈道明的访谈,听听他真实讲话的声音是怎样的,发现剧里他的确是故意换了说话的语速和腔调,很配这个不够聪明、但又自以为是的角色,果然是做足了功夫。一开始对葛优印象非常深刻,但看完再仔细回味一下,每个角色都恰到好处,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多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立体的。而跟老板谈工作时顺便引用了一下里面说科学家的那段文字,没想到老板说他以前看过好几遍书,很多台词都能背下来,真真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4 ) “围城”中的方鸿渐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对“围城”的阐述是这样表述的:
“婚姻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主人翁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就是在展现其人生“围城”。
在爱情上,方鸿渐什么也没有,两头落空。首先是与回国同船的鲍小姐玩暧昧,后来才明白自己被戏弄了。原本方鸿渐的“围城”中有苏文纨小姐,然而方鸿渐却一心想挤进唐晓芙的“围城”,在这困境中,最终什么都没有,以失败而结束。
在事业上,方鸿渐供职于银行的“围城”之内,与周家不和,被抛出了“围城”。 他前往湖北三闾大学谋职,身处“围城”中,感受到处是被人排挤,倍感落寞。回到了上海后,不愿为敌伪做事,又没有了后台,他再次失业。只能在“城外”看“城里”别人的热闹。
方鸿渐的懦弱性格,是他没有勇气且没有能力去冲出“城堡”,独立人生。他在勾心斗角的“围城”中倾轧、角逐,无益地耗尽了可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方鸿渐注定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在他自身(性格和内心);失败在客观的社会环境。方鸿渐这一人物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写照。

5 ) 奉旨评人

-------------2012.8.28更新至第五集-------------- 方鸿渐: 该怎么说这个人呢,他很假,却又很真。他圆,却不滑。他自作聪明,却又有真才实学。他彬彬有礼,谈话时却总是毫不留情的讽刺,他玩世不恭,却又有一点责任感。他厌恶世俗,却不拒绝世俗。他为了应付国内不明真相的家人造了一个假文凭,但在他心里,假的就是假的,他从未以此去谋取利益。他被邀请作演讲,演讲的主题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他举了梅毒和鸦片的例子,结果被一众老先生鄙弃厌恶。在我看来,留洋使他的思想解放,却没有给他足够勇气和能力去改变和抗拒世俗。所以,明知自己的观念格格不入,行动上却又要迫使自己像个正常人。这是一种悲哀。从某个角度,这也是所有“非先进知识分子”的悲哀。 感情方面。他在归国的油轮上迷上了风骚迷人的鲍小姐,这也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污点。从两人吃饭时的话不投机来看,他是不喜欢鲍小姐的,然而他还是在不恰当的时间犯下了不恰当的错误,只能归结于男人的动物性。我想,在游轮上那样一个封闭而孤独的环境,男人免不了用下半身思考的。据说钱老爷子在原著中写过这样一个比喻:当鲍小姐暗示性的说了一句“咱们今天都是一个人睡”之后,方鸿渐直到回到船舱,“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的难受”。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种纯粹的下半身思考也就显而易见了。 而他和唐晓芙以及苏小姐之间的纠葛,那真是令人无可奈何的惋惜。当他站在唐晓芙家外淋那场大雨的时候,他是可怜的;当他把本该印在唐晓芙唇上的吻印在苏小姐唇上的时候,他又是可恨的。豆瓣短评第一条说:人生最悲哀的两件事,就是对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追求。对不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拒绝。在我看来,追求改为坚持更好。方鸿渐对唐晓芙不是不爱,也追求了,当唐晓芙质疑他的那一刻,他如果厚着脸皮发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类之类(如同现在言情剧中的常见情节一样),那唐晓芙终究还是会原谅他,可他没有。也许是唐晓芙说的那句“我爱的人,我要占领他整个生命,他要留着空白等着我”让他丧失了坚持的勇气。可也正是这一点,方显得这段感情的干净与纯粹。当你在对方清澈的眼中看到了满是污点的自己,良心会让你放手。这种感情,不同于鲍小姐纯粹的欲望和苏小姐若即若离的暧昧,那是真正的爱情。我相信,在大雨中站立的那一幕打动的不只是唐晓芙,只可惜,据说钱先生舍不得把唐晓芙这么好的一个女孩子写给方鸿渐,所以他站的不够久,终究还是错过了。一个单纯的人和一个不单纯的人在一起,换作我去写,恐怕也会舍不得吧。 唐晓芙 唐晓芙之于方鸿渐,就像梦想之于人生,理想之于现实,美好,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可不付出莫大的努力是得不到的。世人贪恋这种美好,却无力留住这份美好。这样一个聪慧、干净的女孩出现在方鸿渐面前,实在是莫大的恩赐。在这份如白雪般的干净面前,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而一旦失去这份美好,其中的痛楚,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去三闾大学的船上,方鸿渐对赵辛楣说了这样一个比喻:就像狗叼着肉骨头走到河边,追求的是水中影子里的肉骨头,反而把嘴里的肉骨头掉了。而如果他找到一个合适的爱人,或者建立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可这时他心里最想念的还是水中影子里的肉骨头。这或许是唐晓芙之所以这么美好的原因。因为她是那朵得不到的红玫瑰。可我想,在方鸿渐心里,终究还是不承认唐晓芙是那块肉骨头的影子的,所以在赵辛楣说:你和唐小姐不也一样的时候,他才会翻脸。在方鸿渐心底,唐晓芙是那个光彩夺目的人,其他人都只是将就。喜欢和爱终究不一样,一见钟情的美好和培养的爱情终究不一样。 赵辛楣 赵辛楣是整部剧中少有的正直的角色了。他真性情,拿得起放得下。从一开始的“情敌”到后来的“同情兄”,他和方鸿渐不打不相识。能和他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我想这是钱老爷子对方鸿渐失去唐晓芙的补偿。这样一个人,放在今天绝对会成功。他懂政治,却不玩弄政治,他家境殷实,却也同情弱者。他在熟练的掌握社会游戏规则同时,也能保有内心的完整。如果说方鸿渐是带着一点天真的屌丝,那赵辛楣就是标准的经济适用男。换做今天的价值观,不知道有多少女嘉宾会在台上为他留灯。可惜这样一个人,钱老爷子却吝惜笔墨,不给任何一点点关于他后面感情生活的线索。想必,日后会有一个更加聪明、干练、强势的女人来收服他吧。又或许,他厌倦了感情这种进进退退的游戏,找一个天真不谙世事可以做他女儿的小女生。这种男人,理智大于疯狂,现实大于爱情,他比方鸿渐更适应这个社会。 苏文纨 苏小姐是一类女性的代表。她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教育,会弹琴会写诗,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对她而言,爱情不过是一场战争,占领不了的就要毁灭。在她无往不利的招式过后,所有男人都应该是她的裙下之臣。她或许是真爱方鸿渐的,又或许她只是在船上被风骚迷人的鲍小姐比下去之后,心中愤愤不平的报复。她不爱赵辛楣,却又享受赵辛楣追求的过程,甚至还利用方鸿渐故意激怒赵辛楣,好享受被众人围绕聚焦的虚荣。直至最后和四喜丸子结婚,我仍然看不到有任何一丝丝爱情的成分在里面。对她而言,你永远无法得到她的心,因为她没有心。其实赵辛楣是适合她的,毕竟两人在一起,或许真能强强联合,彼此成为对方事业上的助力。但可惜的是,这种女人太强势,必不会容忍一个同样聪明的人走进自己,看透自己。 ----------------------------------------------------------------------------- 行文至此,前五集的主要角色已经写完。 听说后面的孙小姐是个极其富有心机的人,想必十分值得一写。 而葛优出演的李先生,仆一登场,便觉有戏。 后面我会根据进度,逐步更新。 最后,膜拜一下钱老爷子。不提剧中人物刻画的精准到位,光是那些借剧中人物之口吐的槽,犀利之中不失幽默,看似漫不经心,却又一针见血。听说原著中这种段子比比皆是,真是令人心向往之。 TO BE CONTINUED…

6 ) 城里的人想冲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原以为电视无法展现书中的精彩,看了才觉得书中各个角色都被演绎的极其到位.陈道明、吕丽萍、葛优、英达,这些个大腕们云集在一起演绎了一出绝妙的好戏。钱钟书先生写的绝,陈道明演得也绝,我想当今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更适合演方鸿渐的人了。似乎陈道明就是方鸿渐,方鸿渐就是陈道明。人总是很想了解自己,了解方鸿渐也许就是了解自己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方鸿渐究竟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呢?吃了鸡蛋难免要对鸡蛋有关的一些东西感兴趣,特别是《围城》这种意蕴丰富的鸡蛋更是值得不断地被解读剖析。方鸿渐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所以他不快乐孙柔嘉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却同样不快乐不仅是他们不离而散的结局如围城一般恰如方鸿渐所言“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7 ) 围城里到底是什么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成长的过程中看了数次《围城》,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一句话,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有女人,更多是男人——“人这一生到最后,最爱的肯定不是自己与之结婚的那个人。”我相信这是某一层面上的真理。根据这一真理,关于方鸿渐和孙柔嘉,我想了很多。

  方鸿渐不是不知道孙柔嘉并非良配,如果为了爱情他会选择唐小芙,她是这世上少有的纯粹的女人,最深刻地打动了自己;如果为了事业他应该选择苏文纨,她的矜持下是一往情深,还有很好的家世和背景,可惜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男人;如果为了肉欲他甚至可以考虑鲍小姐,她有着肉弹的身材和不失坦率的风情,但连她和他竟也是逢场作戏。他还是选择了孙柔嘉,因为她实在不是个让他讨厌的女人,而且在特定的时刻拨动了他的心弦。男人一旦觉得自己有负于一个女子,让他为自己受了压力和苦楚,就不自觉的承担起了她的命运。
  孙柔嘉不是不明白方鸿渐的致命弱点,她只是在最恰当的时候走近了他罢了,可是他是她当时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男人。她用了一些柔弱,用了一些乖巧,也用了一些委屈,终于靠在了这个也算气宇轩昂的男人的肩膀。
  孙柔嘉不是不爱方鸿渐,要不,她不会费尽心思来做了这个男人的老婆。方鸿渐也不是不爱孙柔嘉,要不,他不会在那个时刻说出真心订婚的话语。毅然决定共同离开学校的那一刻,他们是相爱的;在香港的旅馆里负气之后吃菠萝的那一刻,他们是相爱的;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着回到上海的那一刻,他们也是相爱的;甚至,在她歇斯底里朝他扔出梳子的那一刻,他们还是相爱的。那么,他们的那些爱情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何种原因下流走的呢?他们实在不明白。

  方鸿渐是个始终有几分孩子气的单纯的男子,他只是个平凡的男子,只是想找个能够懂他的女子,可是懂他的女子会误解他而转身走掉,迎面朝他走来的都是不相干的人。就仿佛守株待兔,那些漂亮的兔子都朝着别的方向走,偶尔有那么一两只兔子倔强的要撞过来又把树桩吓得急忙扭头,一不小心就扭了大树的根基。
  他没有野心。那么多没有野心的男人都过得很满足,连蹬三轮车的师傅白天出力气赚钱晚上喝点酒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可他偏偏又还有几分知识分子的偏执、清高,以及浪漫情结。他不是一个能干的男人,连好友赵辛楣都坦言:“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可他又有几分大男子主义。他一直是个软弱的男人,如果当日对苏文纨硬一点心肠,对唐小芙多一点勇气,也许很多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已经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了。他最终学会了果断,可是待到他学会了果断,他的生活已经翻天覆地。
  孙柔嘉是真的喜欢这个男人,所以她远远地观望他,小心地走近他。她又怕他的轻视,所以在得到他之后反而用矜持和霸道将他推远又拉近,如此反复过程中,他却早已看清了她的居心。他大多数时候对她是耐心的,压住了那些不耐心来耐心地对待她,但凡一个男子不爱一个女子,断然不会有那般的耐心。可他偶尔的不耐心愈发暴露他们貌似鲜光的生活的裂痕。终于,那把梳子砸中了他的额角,也暴露了他们的爱情竟如此不堪一击。
  她以她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他,尽量用温柔掩饰住强悍,其实她也明白,不该试图改变他,因为他一旦被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就变得面目全非。可是按照规律,从这一个人身上学到的经验和教训都只能运用在下一个人身上,所以他们还是分开了。婚姻能够重新建立,爱情却很难重新产生。
  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她也不是一个坏女人,可是生活的面目就是这样:两个好人在一起,未必能把日子过好。

  有时我会想,赵辛楣最后娶的女人到底会是怎样的呢?他算是个真性情的男人,应该会有一个如汪太太那样伶俐聪明的女人降住了他罢?可是他们的婚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大凡婚姻中的人,总是不如爱情中的人那么相爱。从这个角度而言,婚姻比爱情更有力量,因为它吞噬掉爱情。
  大凡一段爱情,三年两载就可以结束了。要么,爱情在平常日子的打磨中消失的一干二净,两人各奔东西;要么,爱情转变为亲情的最高境界。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如果有一个热乎乎身体的女人睡在旁边而他无动于衷,那么一定是他的妻子。新奇与刺激都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有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枯败的树叶被寒风卷着,勇往直前地向前吹着,方鸿渐的背影在萧瑟的风中那么畏缩,当年的意气风发已经无从找寻。“这个曾经爱过唐小芙、罢过苏文纨、又被鲍小姐诱惑过的方鸿渐,一个个地全死了,如今的方鸿渐只是个没有梦没有感觉没有愿望的人,他只想找个能睡觉的地方。”

短评

吐血推荐,从小看到大,定期复习。

10分钟前
  • Salut西崽
  • 力荐

后来似乎吕丽萍再没演的这么好过。结尾方鸿渐一个人走着,流泪,不好,哭,大抵还是不甘心,对未来也还有期望,可方鸿渐有吗?

13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推荐

这剧看完了!表示最后的结局,基本上是孙柔嘉同赵辛楣吃醋,方鸿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的悲催ending。孙柔嘉就是那种把婚姻当职业的女人,就算读了大学学历,这个学历的用处也是钓丈夫。一旦得手,就原形毕露。

14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毕克的旁白威武!

17分钟前
  • zbigniew
  • 力荐

那时候电视制作的水准真是高。主要是演员都太厉害了

19分钟前
  • 木雅游
  • 力荐

看完后特地找了一下陈道明的访谈,听听他真实讲话的声音是怎样的,发现剧里他的确是故意换了说话的语速和腔调,很配这个不够聪明、但又自以为是的角色,果然是做足了功夫。看完再仔细回味一下,每个角色都很恰到好处,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的人,多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立体的。201703

23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鲍及时行了乐,苏终是足了面子,唐没有丢失自尊,孙千方百计嫁了,赵实现了抱负;他,什么也没有。

27分钟前
  • mheaven0925
  • 力荐

豆瓣为什么没有六颗星?总共看过三遍,分别在9岁,16岁,21岁时。最经典的原著改编电视剧,没有之一!

29分钟前
  • Cifeng
  • 力荐

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方鸿渐和赵辛楣的爱情故事

32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看完了书,一鼓作气把剧也看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没想到这部电视剧比我的年纪还要大了。非常遵照原著的改编,很多台词甚至场景都和原著一摸一样。方鸿渐的人生好像一条清晰的抛物线,人生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失去。而这个故事就是从方鸿渐的人生顶点、或者说抛物线向下开始的。正值青春的翩翩公子、欧洲留洋归来、邮轮上有两位美女倾心,这样的注脚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属于人生赢家级别了。可是,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越来越不尽人意,被有名无实的岳丈敢扫地出门、苦恋一位女生却无果、战火中艰难的去湖南的大学任教、与孙柔嘉结婚却万分失意。钱钟书先生写的是方鸿渐的故事,但是把书里的每个人都写得活灵活现,人物性格惟妙惟肖、金句不断。

34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那个年代,心无旁骛,演的个个出彩

39分钟前
  • 张大农
  • 力荐

重温 每个人物都掐得神韵 读小说时最喜欢的是赵辛楣

43分钟前
  • Cici | 站在门口那么久
  • 力荐

围城就是照着红楼梦写的,十个龌蹉男子也比不上一个汪太太,那是王熙凤和尤三姐的合体,众女子又更衬出唐晓芙的可贵。

48分钟前
  • 一灯
  • 力荐

最好看的还是旅行和三闾大学这两部分,其他的像小说一样,太琐碎了。

51分钟前
  • 浪遏飞舟
  • 推荐

经典就是经典,想不到第二个人能把方鸿渐演得这么好了,再次重读围城,脑海中浮现的形象也就是陈道明,葛优这些人了

54分钟前
  • 霁然
  • 力荐

人生最悲哀的两件事,就是对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追求。对不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拒绝。

55分钟前
  • 念一
  • 力荐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56分钟前
  • 一吐不觉箜篌
  • 推荐

在没有特效没有收视率压力的年代,拍出来的电影、演电影的人都是有灵魂的。这个时代搭建了恢宏的电影工厂,却成就了背后的一个个欲望。可悲不过如此:浅薄得自以为深刻,深刻的屈就于浅薄。

58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当年觉得陈道明长得和我爹好像啊....小说也看了很多遍 最后的结局 每每看看 每每唏嘘...

60分钟前
  • 陶小默
  • 力荐

演员个个出彩,如得神助。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