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这部大名鼎鼎的影片(加长版)。最开始是冲着帅哥精灵王子去的,最后却想写点什么。嗯,因为这部影片,拥有历史的厚重,却太不尊重史诗了。——本来能五星,但是瞎编历史,必须得扣一星!尊重,才能谈信仰!许多网友弹幕,也看不懂一些历史细节。 那就让我来写一部与本影片相关的历史科普吧! (这应该是我在豆瓣有史以来写得最认真的影评了!)
前言
《天国王朝》的历史背景,源自12世纪末的,从西欧到中东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Troisième croisade)的真实事件改编。 ——这是一场由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麻风、耶路撒冷国王盖伊·圣骑士,携手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血之胡、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狮之心、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狡之狐,共同东征天国王朝,迎接他们的,是罗姆苏丹阿尔斯兰二世·剑之狮,与埃及苏丹萨拉丁·仁者无敌,七位传奇王者将倾情奉献出一场足以撼动世界的史诗级战争。 让我们将镜头慢慢回转到游吟诗人与圣殿骑士共舞、黄金十字与星月弯刀争辉的中世纪,开启那段王者无畏的热血年代。
注1:在十字军时代,通用语言是古法语,许多著名人物的姓名也是由法语写成,所以本文使用法语注释原文。 注2:本文出现的所有地图,均为本人亲手绘制的原创地图。
第一节 十字军东征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叫“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Croisade):是一系列在教皇准许下的“武装朝圣行为”(pèlerinage en armes)。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侵略者的穆斯林政权(地中海东岸)发动持续近200年的战争。十字军东征最初参与成员,例如:骑士、商人、农民,多数是一些走投无路的破产者,他们受教会蛊惑,积极参与夺回圣地战争。由于这些成员,大多数由法国为主的法兰克人组成,所以穆斯林世界将其称为“法兰克人入侵”。十字军东征的口号虽然是“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但是其行为伴随着大量的劫掠与征服,实际上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凡十字军过境,犹如蝗群,寸草不生——十字军“最忠实的盟友”拜占庭帝国就深有感触!可以说,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欲”。 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Beatus Urbanus PP. II,法国人)在意大利皮亚琴察(Piacenza)召开宗教会议,正好东正教的拜占庭皇帝派来特使在会议上痛陈塞尔柱突厥帝国(Empire seldjoukide,1037-1194)西侵的压迫,于是教皇在会议上疾呼西欧应收复圣地并解救同为基督教兄弟的危难,但对抗强大的穆斯林势力必须有更多的团结势力,于是教皇在同年12月冬天在法国克莱芒(Clermont)召开更大的基督教会议发表演说以号召更多响应者,此次参与会议多达数万人并且包含了各地大主教与封建贵族骑士与平民,造成贵族与平民间热烈响应,并且确立以十字记号为军队徽帜,制订大量徽章大量发放,十字军的名称由此而来。
克莱蒙特会议后,第一次十字军于1096年正式出发。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Califat fatimide,909-1171)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对安条克与耶路撒冷两城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随后,十字军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Royaume Franc de Jérusalem,1099-1291)和三个附庸小国:安条克亲王国(Principauté d'Antioche,1098-1268)、的黎波里伯国(Condado de Trípoli,1102-1289)、埃德萨伯国(Comté d'Edesse,1098-1150)。这四个国家,统称为十字军国家(Etats latins d'Orient)。 十字军国家宛如插在穆斯林心腹地带的匕首,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穆斯林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反击行动。为了将这几个十字军国家继续维持下去,西欧国家又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军事援助行动。包括第一次攻占耶路撒冷,西欧国家对中东大规模的军事东征总共九次,史称九次十字军东征(1096-1291)。
下面,再介绍几个主要角色,都是在《天国王朝》上了剧照的!
第二节 贝里昂·德·伊贝林
贝里昂·德·伊贝林(Balian d'Ibelin,1143-1193),伊贝林领主(1170-1187)。 他是《天国王朝》的主人公,但他并不如电影那般,是个帅小伙。他也不是一个铁匠,也没有一个牧师弟弟,更不是继承了父亲爵位的私生子。因为他出生时就已经是贵族,兄弟三人排行最小,在电影开篇的1184年时,此人已经41岁了,他接替的是他哥哥的领地。 贝里昂·德·伊贝林的父亲是贝里桑·德·伊贝林(Barisan d'Ibelin),据说来自法国的沙特尔(Chartres)。沙特尔当时隶属于法兰西王国下属的安茹伯爵(Comte d'Anjou)领地。而当时的安茹伯爵又兼任英格兰国王。所以,伊贝林家族虽然是法国人,但是他们的直接领主是英格兰国王(当时英格兰国王也是法兰西国王的封臣)。这也解释了在影片结局,为什么是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来沙特尔邀请主人公入伍了。 贝里桑很早就离开法国,来到了中东。1141年,为了奖励他的忠诚,耶路撒冷国王授予他在今天以色列的雅法(Jaffa)附近建立了一个名叫伊贝林的城堡(Chateau d'Ibelin),于是,效忠于耶路撒冷的伊贝林家族就此建立。 贝里桑迎娶了拉姆拉女领主赫尔维斯(Helvis de Ramla),于是,贝里桑又获得了第二块领地拉姆拉。 贝里桑与妻子赫尔维斯生有三个儿子(都不是私生子),分别为长子雨果·德·伊贝林(Hugues d'Ibelin)、次子鲍德温·德·伊贝林(Baudouin d'Ibelin),三子贝里昂·德·伊贝林(主人公)。
1150年,伊贝林第一代家主贝里桑去世,长子雨果继承了伊贝林与拉姆拉两块领地。1163年,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Amaury I de Jérusalem)为了巩固王位,抛弃了原配阿涅丝·德·库特奈(Agnès de Courtenay),迎娶了拜占庭皇族玛丽·科穆宁(Marie Comnène)。随后,雨果迎娶了刚离婚的阿涅丝,成为了日后耶路撒冷女王茜比拉(Sibylle de Jérusalem)和国王鲍德温四世(Baudouin IV de Jérusalem)的继父。1167年,阿马尔里克一世派遣雨果攻打埃及。雨果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开罗的十字军将领。 1170年,雨果去世,将伊贝林与拉姆拉两块领地传给了二弟鲍德温。鲍德温认为自己才能有限,管理不过来两块领地,于是他自领拉姆拉,将伊贝林转封给三弟贝里昂。贝里昂就这样成了伊贝林领主。 1171年,雨果的遗孀,也就是太后阿涅丝,嫁给了西顿伯爵(Comte de Sidon)雷诺·格兰尼尔(Renaud Granier)。在阿涅斯去世后,雷诺·格兰尼尔二婚娶了贝里昂的女儿埃尔维斯 (Helvis d'Ibelin)——嗯,贵圈关系有点乱! 1174年,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去世。贝里昂迎娶了刚刚守寡的王后玛丽·科穆宁,成为了日后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e I de Jérusalem)的继父。也就是说,雨果与贝里昂两兄弟心有灵犀,分别接盘了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的两任妻子。这也巩固了伊贝林家族在耶路撒冷王国的“自家人”地位。贝里昂迅速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庭的牌面人物,甚至在1183-1185年间,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室总管(Chambellan de Jérusalem)。 但是,此时的伊贝林家族,最风光的还是老二鲍德温(并非国王鲍德温),他与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Raymond III de Tripoli,本片泰尔伯里斯的原型)、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口吃者(Bohémond III d'Antioche,dit le Bègue)结成党羽,成为了耶路撒冷权势最大的三个贵族。
第三节 鲍德温四世·麻风病人
鲍德温四世·麻风病人(Baudouin IV de Jérusalem,dit le Lépreux,1161-1185),耶路撒冷国王(1174-1185)。 鲍德温四世的爷爷是法国的安茹伯爵富尔克五世(Foulques V d'Anjou)。富尔克五世首先娶了曼恩女伯爵埃芒加德(Erembourg du Maine),从此安茹与曼恩两块领地紧紧结合在一起,再也没分开过。1120年,富尔克五世参加了十字军东征,来到了耶路撒冷。他很快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1126年,他的原配夫人埃芒加德去世。他准备回法国安葬自己妻子,却被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Baudouin II de Jérusalem)挽留。原来国王看上了丧偶的富尔克五世,想把自己的女儿(也是王位继承人)梅利桑德公主(Mélisende)嫁给富尔克五世。1127年,富尔克五世返回法国,将安茹和曼恩交给了自己长子若弗鲁瓦五世(Geoffroy V d'Anjou) 治理,随后再度返回耶路撒冷。1129年,富尔克五世二婚了耶路撒冷公主梅利桑德。1131年,鲍德温二世去世,富尔克五世夫妇两人共同成为了耶路撒冷国王。
长子若弗鲁瓦五世的儿子,依靠安茹和曼恩的兵力,在1154年攻克了伦敦,成为了英格兰安茹王朝的开国君主亨利二世(Henry II Curmantle)。而本片出场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就是亨利二世的儿子。也就是说,英格兰王室和耶路撒冷王室,都是法国人,他们是同姓安茹的本家。
富尔克五世与梅利桑德又生了两个儿子:鲍德温三世(Baudouin III de Jérusalem)与阿马尔里克一世(Amaury I de Jérusalem)。1143年,富尔克五世去世,鲍德温三世即位,成为新任耶路撒冷国王。他将耶路撒冷国力推向极盛,被誉为耶路撒冷最伟大的国王。 1163年,鲍德温三世去世,弟弟阿马尔里克一世即位。阿马尔里克一世的原配叫阿涅丝·德·库特奈,并与其生了两个孩子:长女茜比拉与儿子鲍德温四世。但为了巩固王位,阿马尔里克一世抛弃了阿涅丝·德·库特奈,迎娶了拜占庭皇族玛丽·科穆宁,又与后者生育了次女伊莎贝拉一世。1167年,阿马尔里克一世派遣雨果·德·伊贝林攻打埃及,甚至一度占领埃及,将其变成自己附庸。 阿马尔里克一世的儿子鲍德温四世,在幼年的一次玩耍嬉戏中发现,即使他的玩伴用手指甲掐他的手臂,他也感受不到疼痛,后确诊为麻风病。麻风病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染的慢性病,在中世纪是令人生畏的绝症,除开隔离别无他法,只能任由其等死(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染上麻风病,向孙思邈求医,医治数年后无果,卢照邻自杀身亡)。1174年7月,阿马尔里克一世因痢疾去世,虽然鲍德温四世只有13岁并身患重症,但他是老国王唯一的儿子,还是继承了耶路撒冷王位。在伊贝林兄弟鲍德温和贝里昂的支持下,贵族们推选了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为王国摄政(Bailli de Jérusalem,1174-1177)。
鲍德温四世即位之初,耶路撒冷王国就分裂为两派:“宫廷党”,由鲍德温的母亲阿涅丝以及对王国的事务缺乏经验,赞成对萨拉丁开战的从欧洲新来的人组成,包括库特奈家族(太后娘家)、吕西尼昂家族、圣殿骑士团(Ordre du Temple)等人;“贵族党”,由雷蒙德三世、博希蒙德三世与鲍德温·德·伊贝林三巨头为首的本土贵族构成,赞成与穆斯林和平共处,他们还拉拢了医院骑士团(Ordre des Hospitaliers)等人。其实,无论哪派,绝大多数人祖上都是法国人,所以通用法语。鲍德温四世身为国王,面对纷扰不休的两派,只能居中调停,但国内环境仍然动荡不已。 1177年,为转移国内矛盾,鲍德温四世准备联合拜占庭帝国,从海上入侵埃及。此计划被埃及苏丹萨拉丁(Salah ad-Din Yusuf)得知后,先发制人,出兵围攻耶路撒冷王国的要塞亚实基伦(Ashkelon)。鲍德温四世与雷纳德·德·沙蒂永(Renaud de Chatillon,本片被砍头的反派)、厄德·德·圣阿曼德(Odo of St Amand,圣殿骑士团大团长)、伊贝林俩兄弟鲍德温和贝里昂等人急忙救援,与萨拉丁遭遇于蒙吉萨(Montgisard),展开了一场大战。萨拉丁的军队正处于长途进军后的混乱中,猝不及防,只能慌忙结阵。而在远距离目睹穆斯林军队的压倒性数量后,十字军们也倍感不安。此时,鲍德温四世指挥升起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Vraie Croix,本片中的金色大十字架),随后伏倒在十字架面前,恳求上帝赐与胜利。祈祷过后,十字军士气大振。随后,鲍德温四世一马当先,冲向敌阵,身后的“真十字架”发出太阳一般璀璨的光芒。十字军们也如潮水般的攻入敌军阵营。尚未作好作战准备的穆斯林迅速溃败,辎重全部被夺走,萨拉丁的侄子也在战役中被杀,他本人仅凭迅捷的骆驼才得以逃脱,身边战士十不存一。鲍德温四世一直追击至西奈半岛才得胜而归。此役,16岁的鲍德温四世率领455骑士和3000~4000名步兵击败了萨拉丁的26000名士兵,在基督教世界引起巨大反响,鲍德温四世也获得崇高威望。
1178年7月,在鲍德温·德·伊贝林爱上自己姐姐茜比拉后,鲍德温四世同意了他们俩人的婚约。但是鲍德温四世并不喜欢伊贝林家族,他甚至向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年轻者(Louis VII le jeune)求助,请求派一位高贵的贵族当自己姐夫,成为自己接班人。他在给路易七世的信中写到“一个被剥夺了四肢使用权的人,面对纷杂的政务是如此的无力,反而增长了敌人的勇气。面对异教徒对圣城的步步紧逼,像我这样虚弱的人是不适合当国王的。”路易七世准备派遣勃艮第公爵雨果三世(Hugues III de Bourgogne)前往圣地迎娶茜比拉。但不久后路易七世病重,雨果三世没走成。1180年,路易七世去世,腓力二世·奥古斯都(Philippe II Auguste)继承王位,雨果三世趁机煽动法国一些领主反对年轻的国王,转而效忠自己。腓力二世大怒,与雨果三世大打出手,这门与圣地结缘的亲事就此不了了之。1186年,腓力二世打服了雨果三世,打得雨果三世让出了老巢,乖乖迁都后一心闭门搞经济了。1190年,雨果三世反而成为了法国十字军东征的副帅,并在1191年腓力二世回国后,留在圣地统领7000法军,成为整个十字军仅次于狮心王的名将——这又是后话了。 1180年4月,鲍德温四世将茜比拉嫁给了新来的法国骑士盖伊·德·吕西尼昂。盖伊的哥哥阿马尔里克二世·德·吕西尼昂(Aimery II de Lusignan)正是太后阿涅丝的情夫。随着“贵族党”三巨头的权势扩大,引发了鲍德温四世对他们的极度不满,甚至怀疑他们叛国。于是,鲍德温四世加强了母后的权力,从而提高了吕西尼昂家族的地位。此时,为了休养生息,鲍德温四世与萨拉丁签署了互不侵犯的合约。
从1183年开始,鲍德温四世就不能独立行走。因为不能眨眼,他的眼角膜干枯导致失明。他只能将摄政大权交给了姐夫盖伊,但也逼着盖伊发誓:“在我还活着的时候,你决不能篡位!”可是,盖伊这个摄政并不受到广大领主们欢迎,反而被人百般嘲弄,军队也不配合他。 1183年11月,萨拉丁入侵雷纳德·德·沙蒂永的老巢卡拉克城堡(Kerak de Moab)。鲍德温四世不敢将军队再交到盖伊手中,顺势收回了他的权力,将姐姐的儿子鲍德温五世册立为继承人。随后,鲍德温四世抱病上阵,御驾亲征,赶走了萨拉丁。 1184年初,鲍德温四世要求盖伊做一个听话的附庸领主,可盖伊并不领情。鲍德温四世亲自来到盖伊控制的亚实基伦,要求进城,却吃了一个闭门羹。鲍德温四世恼火于盖伊的桀骜不驯,回到阿克后,马上召集贵族开会,要求剥夺盖伊一半的封地。贵族们虽然不喜欢盖伊,但也恳求国王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内战的爆发。1184年6月,鲍德温四世与盖伊达成和解,随后雷纳德·德·沙蒂永再次传来消息,萨拉丁又一次包围了他的卡拉克城堡,请求支援。当鲍德温四世再次率兵抵达卡拉克城堡时,萨拉丁又提前撤退了。鲍德温四世只好下令加固城堡防御。 1184年末,太后阿涅丝去世。不久后,盖伊屠杀了大量的生活在达拉姆(Darum)的贝都因人(Beduin)。鲍德温四世听闻后,非常愤怒——因为这些贝都因人能提供埃及人的动向,所以受到耶路撒冷的保护。在怒火中,鲍德温四世高烧不退。1185年初,鲍德温四世返回耶路撒冷时,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他召来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将王国摄政再次交给对方。虽然鲍德温四世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他,但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1185年3月16日,鲍德温四世去世。他的外甥鲍德温五世继承了王位。
第四节 茜比拉
茜比拉(Sibylle de Jérusalem,1159-1190),耶路撒冷女王(1186-1190)。 茜比拉是鲍德温四世的同母姐。1174年,鲍德温四世即位后,因身患麻风病活不长,也不能结婚生子,所以急需在王室中寻找王位继承人,茜比拉的婚姻成了焦点。1176年10月,摄政王雷蒙德三世安排她嫁给蒙费拉特的威廉·长剑(Guillaume Longue épée de Montferrat)。威廉是意大利北部蒙费拉特侯爵威廉五世(Guillaume V de Montferrat)长子,金发英俊、勇敢高大、坦率谦逊,最重要的是他多金。可惜他是个吃货,沉迷于吃喝。他来到耶路撒冷后,被授予雅法和亚实基伦伯爵(Comte de Jaffa et d'Ascalon)。可惜他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在1177年4月感染了疟疾,在床上折磨两个月后去世,只留下一个怀孕的妻子。不久后,他的遗腹子出生,就是未来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五世(Baudouin V de Jérusalem)。
1177年,主人公的二哥鲍德温·德·伊贝林欲娶茜比拉,但被耶路撒冷高等法院驳回——他是本土领主,如果他迎娶茜比拉会打破本土势力平衡。但是鲍德温·德·伊贝林还是深深的爱上了茜比拉(而不是他弟弟),还给她写了很多封书信。鲍德温四世也允许了两人的婚约。1179年6月,在迈尔季欧云战役(Bataille de Marj Ayoun)中,鲍德温·德·伊贝林被萨拉丁俘虏。直到几个月后,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 Comnène)为他缴付了赎金,他才被释放出来。但此时,茜比拉已经被另一个帅气男人迷住了。他叫盖伊·德·吕西尼昂,是法国吕西尼昂领主雨果八世(Hugues VIII de Lusignan)第六子,刚从法国来到圣地,投奔自己的五哥阿马尔里克二世德·吕西尼昂。阿马尔里克二世本是鲍德温·德·伊贝林的家臣,后脱离伊贝林家族,成为了太后阿涅丝的情夫,他极力向王公贵族推荐自己刚来的六弟。盖伊颜值很高,特别会讨好女人,很快将茜比拉一颗芳心牢牢的绑在自己身上。 吕西尼昂家族的举措,无疑深深刺激了鲍德温·德·伊贝林。1180年4月,耶路撒冷有传言:的黎波里伯爵雷蒙特三世与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正欲联手武装进京,支持好友鲍德温·德·伊贝林迎娶茜比拉。太后和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后,以最快速度将茜比拉嫁给了盖伊·德·吕西尼昂。
第五节 盖伊·德·吕西尼昂
盖伊·德·吕西尼昂(Guy de Lusignan,1150-1194),耶路撒冷国王(1186-1192)、塞浦路斯国王(1192-1194)。[其实法语应该翻译为居伊,这里顺从电影的英语翻译吧!] 盖伊·德·吕西尼昂,是法国吕西尼昂领主雨果八世第六子。雨果八世·德·吕西尼昂于1163年前往圣地,成为十字军的一名将领。1164年,在对抗赞吉王朝苏丹努尔丁·信仰之光(Nur ad-Din Mahmud Zengi)的哈里姆战役(Bataille de Harim)中,十字军惨败,雨果八世与黎波里伯爵雷蒙特三世、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口吃者一同被俘。人家是大贵族,在1165年缴纳赎金后就自由了,可怜的雨果八世直到1168年才被释放,随后定居于的黎波里。 盖伊的五哥叫哥阿马尔里克二世·德·吕西尼昂,曾在1168年参加了反对他的领主普瓦图伯爵(Comte de Poitiers)的起义,这位领主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也就是说,吕西尼昂家族和伊贝林家族,都是英国王室在法国领地上的封臣。这次起义后,阿马尔里克二世在家乡就混不下去了,前往圣地投奔父亲。随后,他在一次战役中被俘,关押在大马士革监狱。1174年,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欣赏他的勇敢,将他从监狱中赎出来,并将他赐予给当朝的权臣,拉姆拉领主鲍德温·德·伊贝林。就这样,他成为了伊贝林家族的家臣。 阿马尔里克二世是一个为了追求权势不择手段的男人,他干脆娶了领主的女儿艾希夫·德·伊贝林(Echive d'Ibelin)。随后,他在岳父鲍德温的支持下,频繁的出入于耶路撒冷宫廷,不知道怎么勾搭上了太后阿涅丝。太后特别宠爱他,封他为耶路撒冷王室总管(Chambellan de Jérusalem,1175-1178)。此时的他羽翼已封,交好圣殿骑士团,试图摆脱伊贝林家族的控制,建立自己的势力。为此,吕西尼昂与伊贝林家族结怨。
1179年,阿马尔里克二世的六弟盖伊·德·吕西尼昂来到圣地投奔自己。此时的阿马尔里克二世已升任耶路撒冷警长(Connétable de Jérusalem,1179-1194),相当于全国军队的二把手,他极力向王公贵族推荐六弟,说他勇敢威猛、英俊迷人。盖伊自己也很争气,主动追击正在守寡的长公主茜比拉。不久后,茜比拉就坠入了盖伊精心编织的爱巢内。1180年4月,传言雷蒙特三世与博希蒙德三世正欲联手武装进京,支持好友鲍德温·德·伊贝林迎娶茜比拉。太后和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后,以最快速度将茜比拉嫁给了盖伊·德·吕西尼昂。 婚后,盖伊得到了茜比拉前夫的领地:雅法和亚实基伦。为了尽快融入贵族团队,盖伊结交了外约旦领主雷纳德·德·沙蒂永(Renaud de Chatillon),并加入了“宫廷党”,支持向穆斯林开战。 1183年,鲍德温四世病重,委托盖伊成为王国摄政(1183-1185)。也许是因为升得太快,盖伊这个摄政并不受到广大领主们欢迎,“贵族党”三巨头甚至公开拒绝与其合作。在1183年与萨拉丁的一场战争中,盖伊做出了错误判断,回来后被大量民众嘲笑。此时传来萨拉丁入侵雷纳德·德·沙蒂永的老巢卡拉克城堡(Kerak de Moab)的消息。鲍德温四世不敢将军队再交到盖伊手中,顺势收回了他的权力,随后抱病上阵,御驾亲征,赶走了萨拉丁。
第六节 鲍德温五世
鲍德温五世(Baudouin V de Jérusalem,1177-1186),耶路撒冷国王(1185-1186)。 鲍德温五世是耶路撒冷长公主茜比拉与第一任丈夫蒙费拉特的威廉·长剑之子。1177年夏,茜比拉刚怀上孩子,威廉·长剑就因病去世。1177年冬,遗腹子鲍德温五世出生,由茜比拉的舅舅,也就是太后的弟弟若斯兰三世·德·库特奈(Josselin III de Courtenay)作为监护人,照顾其起居。 《天国王朝》描述他也有麻风病,但并无相关史料记载。 1183年,鲍德温四世将茜比拉的第二任丈夫盖伊·德·吕西尼昂立为摄政,但随后对他的执政能力感到失望。11月,鲍德温四世正式将鲍德温五世加冕为耶路撒冷国王,确立了外甥继承人的地位。在加冕仪式上,我们的主人公贝里昂·德·伊贝林亲自将小国王抱起来,所有的领主都向贝里昂手中的小国王致敬,除了没落的盖伊。 1185年3月 ,鲍德温四世去世,鲍德温五世成为唯一的王。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从盖伊手里重新夺回了摄政,继续奉行先王的和平政策,与萨拉丁保持良好关系。十字军国家与穆斯林之间的贸易恢复了。1185年夏,耶路撒冷王国歉收。这年冬天,阿尤布王朝甚至为耶路撒冷王朝提供粮食过冬。 1186年8月,鲍德温五世在阿克突然去世,死因不明。有史学家怀疑小国王是被人毒死,但没有任何证据。
第七节 雷蒙德三世·德·的黎波里
雷蒙德三世·德·的黎波里(Raymond III de Tripoli,1140-1187),的黎波里伯爵(1152-1187)、加利利亲王(1174-1187),是本片泰尔伯里斯的原型。 雷蒙德三世的祖上出自法国的图卢兹伯爵(Comte de Toulouse),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1102年,就建立了十字军四个国家之的黎波里伯国。1152年,雷蒙德三世的父亲雷蒙德二世(Raymond II de Tripoli)被穆斯林极端组织阿萨辛(Assassins)暗杀,12岁的雷蒙德三世继承爵位。他一直与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拉姆拉领主鲍德温·德·伊贝林交好,是“贵族党”的头号人物。他还是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血缘最近的亲戚:他们俩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耶路撒冷的公主。 1174年,他迎娶了加利利女亲王艾希夫·德·比尔(Echive de Bures),这场婚姻极大的增强了他的实力,使他在的黎波里伯国外,他还获取了加利利亲王国(Principauté de Galilée),加利利的首都就是泰尔伯里斯(Tiberias),曾是犹太教四大圣城之一。据说,本片导演为了不让观众混淆雷蒙德·德·的黎波里和雷纳德·德·沙蒂永的名字,特地将前者改名为泰尔伯里斯。
1174,老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安排完雷蒙德三世的婚事不久,就去世了,新国王鲍德温四世不仅年幼,还患有麻风病。贵族们推选雷蒙德三世为王国摄政,直到1177年才卸任。 1183年,鲍德温四世病重,安排姐夫盖伊·德·吕西尼昂为摄政王。雷蒙德三世很失望,他原本以为应该是自己继续摄政。他也有篡位自立为王的念头,毕竟他是老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最近的亲属。但是,他没有儿子,哪怕他当上了国王,又给谁来继承呢?所以,他一直在篡位的思想中挣扎着,去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第八节 雷纳德·德·沙蒂永
雷纳德·德·沙蒂永(Renaud de Chatillon),安条克亲王(1153-1163)、外约旦与希伯仑领主(1177-1187)。 雷纳德是法国的马恩河畔沙蒂永领主亨利一世(Henri I de Chatillon-sur-Marne)的次子,没有继承权,所以于1147年加入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来到了圣地。 1149年,安条克女亲王康斯坦丝(Constance d'Antioche)的第一任丈夫雷蒙德·德·普瓦捷(Raymond de Poitiers)与赞吉王朝苏丹努尔丁作战中,被当场击毙,只留下了女儿玛丽(Marie d'Antioche)与儿子博希蒙德三世。1153年,康斯坦丝爱上了法国骑士雷纳德·德·沙蒂永,不顾一切的与他结婚。雷纳德自此成为了安条克的共治亲王,但是暴发户气质的他并不受到大家欢迎。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Baudouin III de Jérusalem,鲍德温四世的伯父)指责康斯坦丝“怎能下嫁一个如此卑贱的男人!” 1156年,雷纳德声称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 Comnène)欠了自己一笔钱,发誓要报复他。安条克宗主教阿马尔里克·德·利摩日(Aimery de Limoges)反对报复,雷纳德便把宗主教抓起来,扒光衣服,使劲折磨他,然后在他伤口上涂上蜂蜜,引来昆虫,将其留在城堡顶上暴晒。直到奄奄一息的宗主教同意“赞助这次行动”才被释放。
随后,雷纳德派部队袭击拜占庭治下的塞浦路斯,开始了一场惨无人道的蹂躏:全岛的耕地被践踏,牛群被屠杀,教堂、宫殿和修道院被洗劫一空。在火灾中,妇女被奸污,富人被劫为人质,穷人被斩首。在带着战利品离开塞浦路斯前,雷纳德召集了所有的神职人员,并在将他们送到君士坦丁堡之前削掉了他们的鼻子! 真龙逆鳞岂能触碰?1159年,曼努埃尔一世派遣大军进入安条克。面对强大的力量,雷纳德怂了。他赤着脚,衣着褴褛地匍匐在皇帝面前请求原谅,并承诺在安条克接纳希腊东正教。不久后,曼努埃尔一世在耶路撒冷会见鲍德温三世的时候,他又为曼努埃尔牵马进入城市。最后,他还将继女玛丽嫁给了曼努埃尔一世,成为后者的第二任皇后。
1160年11月,雷纳德在一次叙利亚北部的抢劫行动中被突厥人俘虏,赞吉王朝苏丹努尔丁将他关押在阿勒颇的城堡中,这一关就是16年。 1163年,在他蹲大牢期间,他的妻子康斯坦丝去世,他的继子博希蒙德三世继任安条克亲王,他也丧失了相关头衔。 1176年,曼努埃尔一世为岳父花了一笔高达12万第纳尔金币的赎金(相当于半吨黄金),才将他释放出来。
出狱后,雷纳德成为拜占庭与耶路撒冷之间的外交特使。作为回报,鲍德温四世赐予他希伯仑(Hébron)领地,又安排他迎娶了寡居的外约旦女领主艾蒂内特·德·米莉(Etiennette de Milly)。他通过第二次婚姻,再次获得了一片广袤而富饶的领地——相当于今天的约旦王国,控制着从大马士革到埃及的红海商路,首府卡拉克城堡(Kerak de Moab)。他与圣殿骑士团结盟,加入了“宫廷党”,对耶路撒冷王廷的影响越来越大。他赞成对穆斯林实行征服政策,其动机更多是出于掠夺的方便而不是出于战略考虑。很快,他又因残酷暴虐而臭名昭著起来:他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抢劫商路,并把他的敌人和俘虏从城堡上扔下去活活摔死。 1177年11月,雷纳德作为鲍德温四世的副帅,耶路撒冷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他打赢了名垂青史的蒙吉萨战役。为了奖励他的功劳,鲍德温四世将王国摄政从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手中移交给他,但不久后,摄政就因为国王成年而被撤销。 1180年,在“贵族党”的支持下,鲍德温四世与萨拉丁达成停战协议,约定互不侵犯,但这显然损害了“宫廷党”的利益。在盖伊·德·吕西尼昂的支持下,雷纳德于1181年再次开始掠夺商路上的穆斯林人。萨拉丁要求鲍德温四世赔偿,后者只能说自己控制不了那些不守规矩的附庸领主。1182年,雷纳德的掠劫行为进一步升级,他封锁了领地最南端的亚喀巴海湾,并率领海盗船在红海上肆意掠夺,蹂躏平民,甚至往南威胁到了伊斯兰的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安全。这已经触犯了萨拉丁的底线,萨拉丁之弟阿迪尔一世·信仰之剑(Al-Adil I Sayf ad-Din)在麦地那附近击败了雷纳德的海盗船,雷纳德与手下弃船上岸,进入茫茫沙漠中,最终被俘。就在雷纳德被押送到开罗准备斩首时,他却抛弃手下成功逃脱。萨拉丁恨他到咬牙切齿,发誓自己要亲手砍下他的首级。 1183年11月,雷纳德的继子托龙领主汉弗莱四世(Onfroy IV de Toron)正在卡拉克城堡与鲍德温四世的同父异母妹伊莎贝拉(Isabelle Ire de Jérusalem)举办婚礼时,萨拉丁袭击了城堡。汉弗莱四世的母亲艾蒂内特闻讯后,专门派人给萨拉丁送来婚礼上的食物并向他致敬——原来,萨拉丁年轻时候,曾被俘虏到卡拉克城堡当奴隶,还亲手抱过婴儿时的艾蒂内特。萨拉丁感动了,他命令部下的投石车避开正在举行婚礼的塔楼,只攻击城墙即可。但有了顾忌,攻城效率就大大降低了。12月,鲍德温四世闻讯,从耶路撒冷赶来救援。萨拉丁只好放弃攻城,打道回府。
半年后,萨拉丁再次光临卡拉克城堡,再次在鲍德温四世赶来救援前溜走了。
第九节 埃拉克略·德·奥弗涅
埃拉克略·德·奥弗涅(Héraclius d'Auvergne),耶路撒冷宗主教(1180-1191)、凯撒利亚大主教(1173-1180)。 埃拉克略出身卑微,来自法国奥弗涅,年轻时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é de Bologne)学习神学。1168年,他来到耶路撒冷,成为一名高级神职人员。1173年,他成为凯撒利亚大主教(Archevêque latin de Césarée),同时,他的竞争对手威廉·德·提尔(Guillaume de Tyr,著名史学家)成为提尔大主教。1180年,耶路撒冷太后阿涅丝·德·库特奈选举其为耶路撒冷宗主教(Patriarche latin de Jérusalem)。有传闻他是依靠成为阿涅丝的情人而上位的,这也许是威廉·德·提尔的抹黑,但是他的确公开与纳布卢斯(Nablus)的布商帕斯克·德·里沃里(Pasque de Riveri)的遗孀同居,并育有一女,被圣骑士称为“女总主教”,甚至有人说就是他害死了帕斯克·德·里沃里。所以他一直以腐败、好色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上。 1184年,埃拉克略与圣殿骑士团大团长阿诺·德·托罗哈(Arnau de Torroja)、医院骑士团大团长罗杰·德·穆兰(Roger de Moulins)、阿克主教若瑟·德·提尔(Josse de Tyr)组团前往西欧为耶路撒冷求援。他们先后游说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当权者,最后只募集到了一批资金,这显然不符合埃拉克略的预期。但是,使团仿东方宫廷的庞大随从与华丽服饰,深深的刺激到英国人。后者认为,既然他们如此富有,为啥还要别人提供援助呢? 他们回来后,发现老对手提尔大主教威廉·德·提尔已经去世,于是阿克主教若瑟·德·提尔继任提尔大主教。
第十节 理查一世·狮心王
理查一世·狮心王(Richard Cœur de Lion,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阿基坦公爵(1172-1194)、曼恩伯爵(1186-1199)、安茹伯爵(1189-1199)、图赖讷伯爵(1189-1199)、诺曼底公爵(1189-1199)(后五个皆为法王的封臣)。 理查一世的父亲亨利二世·金雀花(Henri II Plantagenêt)本是法兰西王国最大的封建领主,身兼安茹伯爵、曼恩伯爵、图赖讷伯爵、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Comte d'Anjou, Comte du Maine, Comte de Touraine, Duc de Normandie, Duc d'Aquitaine),通过联姻他还为第四子若弗鲁瓦二世(Geoffroy II de Bretagne)谋取到布列塔尼公爵,这使得他在法国大陆的封地就占据了法国半壁江山。亨利二世的母亲玛蒂尔达皇后(Mathilde l'Emperesse)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Henri Beauclerc)的女儿,凭借这层关系,1152年,亨利二世出兵英格兰,成为了英格兰国王,创立了安茹王朝,又称金雀花王朝。同时,亨利二世还是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的堂兄。 因为安茹家族自古以来生活在法国,导致理查一世并不看重“英格兰国王”这个身份,他更看重的,是他的“法兰西国王的封臣”这个身份。因为法国领地为他提供的税收和人力,远远超过英国全国。1168年,年仅11岁的他,就已经正式向法国国王效忠。1172年,在法王的挑拨下,他开始向父亲亨利二世宣战。这场父子反目的内战一直打了17年,直到亨利二世的含恨去世。1189年7月,亨利二世临死前,命令画匠画了一幅画,内容是四只小鹰和一只老鹰互相撕咬,其中最小的鹰停在老鹰的肩膀上,利嘴正在啄老鹰的眼睛——这幅画至今悬挂在英国国会的大厅内。 逼死父亲后,理查一世终登大宝。他在位十年,只去过英国两次,累计时间不超过半年。身为英国国王,他终身不会说英语,但他的法语造诣却相当不错,还会写诗。(所以电影的英语字幕,你确定理查会念?)
第十一节 萨拉丁·优素福·伊本·阿尤布
萨拉丁·优素福·伊本·阿尤布(Salāh ad-Dīn Yūsuf ibn Ayyūb,1137-1193),埃及苏丹(1171-1193)、大马士革埃米尔(1174-1186)、阿勒颇埃米尔(1183-1193)、迪亚巴克尔埃米尔(1185-1193)、卡拉克埃米尔(1188)。 萨拉丁的父亲叫纳伊玛丁·阿尤布(Najm al-Dīn Ayyūb),生活在今天伊拉克北部埃尔比勒(Erbil)地区的库尔德人,1130年成为塞尔柱帝国的提克里特(Tikrit,今伊拉克北部)总督。1137年,萨拉丁刚刚出生,阿尤布就被解职了。于是,纳伊姆与弟弟阿萨达丁·谢尔库赫(Asad ad-Dīn Shīrkūh)投奔了赞吉王朝的埃米尔伊马德丁·赞吉(Imad ed-Din Zengi),被任命为巴勒贝克(Baalbek,今黎巴嫩东部)总督。1144年,伊马德丁·赞吉灭亡了十字军四国之一的埃德萨伯国。1146年,伊马德丁·赞吉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瓜分了王朝领土,长子萨法丁·加兹一世(Saif ad-Dīn Ghazi I)获得伊拉克北部,次子努尔丁·马哈茂德(Nūr al-Dīn Mahmūd)获得叙利亚北部。阿尤布家族也效忠于努尔丁。1154年,阿尤布协助努尔丁攻克大马士革(Damas),随后被后者任命为大马士革总督,成为赞吉王朝有数的高官。
1164年与1167年,努尔丁两次派遣阿尤布的弟弟谢尔库赫出征法蒂玛王朝(Califat fatimide)统治下的埃及。萨拉丁也跟随叔父出征,展露了杰出的军事和组织才能。此时的法蒂玛哈里发阿迪德(Al-Adid)只是傀儡,实权被维齐尔(Vizir,宰相)沙瓦尔·伊本·穆吉尔·萨迪(Shawar ibn Mujir al-Sa'di)掌控。1167年,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派遣雨果·德·伊贝林(主人公大哥)攻打埃及,沙瓦尔急忙向赞吉王朝求救,努尔丁再次派遣谢尔库赫与萨拉丁叔侄前往埃及。十字军与赞吉军在埃及一番混战后,于1169年1月2日撤离埃及。1月18日,谢尔库赫杀死沙瓦尔,自立为埃及维齐尔。可谢尔库赫才当了2个月维齐尔,居然在吃饭时撑死了!随后,赞吉王朝驻埃及军队一致拥戴萨拉丁接替叔父继任埃及维齐尔。1171年9月,法蒂玛哈里发阿迪德病逝,萨拉丁正式掌控了埃及。随后,萨拉丁四处征战,攻略了今利比亚、突尼斯东部、也门和苏丹北部土地,此时他名义上仍是努尔丁的附庸,但已听调不听宣。 1173年8月,在大马士革的阿尤布坠马身亡,这更加剧了萨拉丁和努尔丁的矛盾。1174年5月,努尔丁正准备征讨萨拉丁时突然去世,萨拉丁趁机宣布独立,随后夺取了大马士革,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183年与1185年,他又分别夺取了阿勒颇(Alep,叙利亚第二大城市)与迪亚巴克尔(Diyar Bakr,今库尔德地区)。1186年,赞吉王朝最后的老巢摩苏尔(Mossoul)埃米尔伊扎丁·马苏德(Izz al-Dīn Mas'ud)也臣服于萨拉丁。萨拉丁已完成了对黎凡特十字军国家的全面包围。
第十二节 伊马达丁·伊斯法罕
伊马达丁·伊斯法罕(Imad ad-Din al-Isfahani,1125-1201),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在《天国王朝》中,主人公遭遇海难,在沙漠中遭遇了伊马达丁。主人公杀死了他的手下,俘虏了他,并让他带路。到耶路撒冷后,主人公释放了他。但在随后一场战役中,主人公断后被他俘虏,也被他释放了。而雷纳德·德·沙蒂永砍头时,他正在萨拉丁身边。那真实历史的伊马达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伊马达丁,波斯人,出生于伊斯法罕,15岁时前往巴格达学习法学。1157年成为巴士拉(Bassorah)总督。不久后,他成为巴格达维齐尔的副手。1166年,他投奔努尔丁,被任命为行政总长(mushrif,仅次于宰相的文官)。1174年,努尔丁去世,他又成为了萨拉丁的行政总长。从此之后,他一直跟随萨拉丁南征北战,为萨拉丁起草文件,记录萨拉丁的一言一行。 他的主要作品有《萨拉丁传记》(Kitab al-Barq al-Shami)与《伊斯兰编年史》(Bustan al-jami' )。
第十三节 从鲍德温五世死后开始说起.上 ——克雷松喷泉战役、哈丁战役
前文介绍了几个主要角色,在1186年之前的故事。下面我们接着说说后续的历史发展—— 1186年8月,鲍德温五世在阿克突然去世,死因不明。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想夺取王位,但是支持茜比拉即位的贵族更多。可茜比拉的支持者,也不喜欢盖伊。于是,最后双方协商,允许茜比拉即位,但是要求茜比拉休掉盖伊,重新择偶。茜比拉同意离婚,但可以自由选择下一任丈夫。 1186年9月,茜比拉与盖伊离婚,然后加冕为耶路撒冷女王。在加冕典礼上,耶路撒冷宗主教埃拉克略交给茜比拉另一个王冠,要求她当场选择新的丈夫,并为丈夫戴上。只见茜比拉把盖伊喊出来,郑重的把王冠戴在盖伊头上。众人震惊,茜比拉解释道:你们允许我可以自由的选择下一任丈夫,这就是我的选择!于是,盖伊成为了耶路撒冷的共治国王。
雷蒙德三世不服,煽动茜比拉的同父异母妹妹伊莎贝拉夺取王位,毕竟伊莎贝拉是自己好基友贝里昂·德·伊贝林(主人公)的继女。可没有想到,伊莎贝拉的丈夫汉弗莱四世主动跑到茜比拉面前投诚,并向盖伊效忠。雷蒙德这一计划破产了,所有贵族都陆续前往耶路撒冷向盖伊效忠,除了雷蒙德三世与鲍德温·德·伊贝林(主人公的二哥)。鲍德温·德·伊贝林不愿生活在一个暴发户统治的阴影下,甚至放弃了封地拉姆拉,自我放逐到安条克公国,一年后死于那儿。而雷蒙德退守封地泰尔伯里斯,并与萨拉丁结盟,以防盖伊的入侵。王国内战一触即发。 1186年冬,外约旦领主雷纳德·德·沙蒂永再次劫掠了一支从大马士革前往埃及的穆斯林商队。萨拉丁派使者质问盖伊。盖伊找来雷纳德,雷纳德却狡辩:与萨拉丁签订和平的是耶路撒冷国王,又不是自己!萨拉丁大怒,于1187年初再度入侵雷纳德的领地外约旦。外敌当前,盖伊决定与雷纳德三世讲和。于是,他派遣了圣殿骑士团团长热拉尔·德·里德福尔(Gérard de Ridefort)、医院骑士团大团长罗杰·德·穆兰(Roger de Moulins)、贝里昂·德·伊贝林、西顿伯爵雷诺·格兰尼尔(后成为主人公女婿)、提尔大主教若瑟·德·提尔为首的代表团,前往泰尔伯里斯与雷蒙德三世讲和。然而,盖伊怎么都没想到,雷蒙德居然把他们的行踪透露给了萨拉丁。萨拉丁此时正在第三次围攻雷纳德的老巢卡拉克城堡,脱不开身,于是派遣大将穆扎法丁·格克博里(Muzaffar ad-Din Gökböri)率领一支部队借道泰尔伯里斯,准备埋伏耶路撒冷代表团。 1187年5月1日,克雷松喷泉战役爆发(Bataille de La Fontaine du Cresson),穆扎法丁率领的穆斯林军队突袭了耶路撒冷代表团,十字军们奋起反抗,但很快被穆斯林军队切割成小片。不久后,战役就成了一边倒的大屠杀,医院骑士团大团长罗杰·德·穆兰胸部中矛,当场毙命。只有热拉尔·德·里德福尔与若瑟·德·提尔少数几人逃出来,汇合了因落后一日脚程而没及时赶到战场的贝里昂·德·伊贝林与雷诺·格兰尼尔的后续部队。贝里昂整顿了残兵,前往泰尔伯里斯当面质问雷蒙德三世:“你居然敢与异教徒合作杀害战友!你良心何在!”雷蒙德三世自知理亏,最后只得宣布效忠盖伊,重回耶路撒冷的怀抱。
1187年5月27日,得知雷蒙德三世背叛自己后,萨拉丁不敢继续围攻卡拉克城堡,于是北上叙利亚,与刚取得胜利的穆扎法丁部队挥师,随后进军泰尔伯里斯。此时雷蒙德三世已回到耶路撒冷,听闻自己领地被围困后,他并不建议盖伊前去解围,因为根据他的判断,泰尔伯里斯没那么容易被攻克,没有做好攻城准备的萨拉丁,必不能持久。但是主战派的圣殿骑士团大团长热拉尔、外约旦领主雷纳德坚决要求出兵,并指责雷蒙德三世的懦弱。鉴于雷蒙德三世有勾结萨拉丁的前科,盖伊最终没有听从雷蒙德三世的劝阻,而是全军出击,北上泰尔伯里斯,只剩下女王茜比拉和耶路撒冷宗主教埃拉克略·德·奥弗涅留守耶路撒冷。 十字军北上救援的军队大约有2万人,其中包括1500名骑士——这已是这些年耶路撒冷王国集结的最大兵力,可行军沿途并不能为庞大的军队提供足够的水源。又热又渴的十字军在1187年7月4日进入了萨拉丁率领的4万穆斯林军队的包围圈,哈丁战役(Bataille de Hattin)爆发。萨拉丁命令手下不断发射箭雨,并纵火烟熏十字军。再也支撑不下去的十字军纷纷倒下。雷蒙德三世、贝里昂·德·伊贝林率领精锐突围而去,可剩下的战友却被敌人一锅端了。阿克大主教鲁菲(Rufin d'Acre)被当场击毙,耶路撒冷国王盖伊与其兄阿马尔里克二世、圣殿骑士团团长里德福尔的热拉尔、蒙费拉托侯爵威廉五世(Guillaume V de Montferrat,鲍德温五世的祖父)、贾柏莱主教雨果(Hugues de Jabala)、拜特龙领主普利万(Plivain de Botron)、朱拜勒领主雨果(Hugues de Gibelet)、托龙领主汉弗莱四世以及外约旦领主雷纳德全部被俘。
根据当时在场的史学家伊马达丁·伊斯法罕记载:萨拉丁下令把盖伊和雷纳德两人带到他的帐篷,并请盖伊坐在他的身边。随后,萨拉丁质问雷纳德:“你违背了多少次和平的誓言?你打心底尊重过它吗?”雷纳德狡辩:“这些都是国王指使的,我并没有做错什么!”盖伊这时候吓得脸色发白,以为萨拉丁要杀死自己。萨拉丁为了宽慰盖伊,递给他一杯冰镇玫瑰水喝。盖伊喝过后,把剩下的玫瑰水递给雷纳德。口渴的雷纳德也没想太多,端起水就喝光了。萨拉丁生气了,对盖伊说:“你给他水之前没有得到我的许可,我可不想对他仁慈。”(阿拉伯习俗,主动给予犯人饮食,代表宽恕其罪。)随后,萨拉丁举起剑,亲手斩下了雷纳德的头。一旁的盖伊双腿不住颤抖,萨拉丁又微笑着对盖伊说:“你放心吧,国王不会杀死国王!”——《天国王朝》电影,再现了这经典一幕。
战败的俘虏们都被萨拉丁囚禁起来。而在战场上突围的雷蒙德三世与贝里昂在提尔分手,贝里昂南下返回耶路撒冷接妻子。雷蒙德三世北上老巢的黎波里,并于三个月后死于悲痛过度。雷蒙德三世无子女,领地被北面的邻居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继承。
第十四节 从鲍德温五世死后开始说起.下 ——耶路撒冷保卫战、盖伊与茜比拉的最后结局
1187年9月20日,携哈丁战役大胜的余威,萨拉丁包围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女王将城防大任交给了刚刚跑回来的贝里昂·德·伊贝林。此时的贝里昂发现耶路撒冷的形势极其严峻:全城挤满了源源不断赶来的难民,只有14名上过战场的骑士。贝里昂只得从市民中火速提拔了60名骑士。耶路撒冷宗主教埃拉克略·德·奥弗涅则负责募捐钱财和战备物资,甚至扒光了教堂里的金箔银箔,把教会的老底都捐了出来。攻城战很快就爆发了。萨拉丁用尽了一切攻城设备,却始终无法摧毁耶路撒冷人的意志,更无法攻入城中。但是,城里的消耗太大,首先支持不住了。为了保住全城人的性命,埃拉克略建议贝里昂投降。贝里昂只得主动举起白旗,出城找萨拉丁谈判(电影写反了,变成了萨拉丁主动举白旗谈判)。萨拉丁要求贝里昂无条件投降,贝里昂却想带领全城人民一起撤离。他说:“哪怕你最后能攻克耶路撒冷城,你也会损失惨重,并且最后你只能得到一片废墟!”萨拉丁为了降低损失,最后和贝里昂谈妥:所有基督徒都可以离开,但是要支付赎金,每个男人10第纳尔,每个女人5第纳尔,每个儿童2第纳尔。付不起赎金的,就只能沦为奴隶。 1187年10月2日,在贝里昂的指挥下,耶路撒冷向萨拉丁投降。与88年前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时的大开杀戒(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时,一周内屠戮穆斯林居民七万人)相反,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后并未进行屠戮或焚掠。贝里昂和宗主教埃拉克略又凑了3万第纳尔给无力支付赎金的7000穷人赎身。但还是有大量基督徒沦为奴隶。这时候,素有仁义之称的阿迪尔一世(萨拉丁之弟)向哥哥索要了1000奴隶,并当场释放。埃拉克略看到后大受感动,于是他也恳求萨拉丁,自愿为人质,以此交换500名奴隶。萨拉丁拒绝了他为人质的提议,直接给他500名奴隶当场释放。最后,萨拉丁说:“他们都做了善事了,现在轮到我了。”于是宣布释放了所有奴隶。茜比拉、贝里昂和埃拉克略带领基督徒们从耶路撒冷撤出来,途经提尔、的黎波里,最后安顿在安条克。随后三人继续南下参战——可见耶路撒冷宗主教埃拉克略并非电影中那么怕死,而是挺有担当的一个人!
1188年,在茜比拉的苦苦哀求下,萨拉丁释放了耶路撒冷国王盖伊。当时整个耶路撒冷王国,只有提尔(Tyre)还在基督徒手上。于是盖伊与茜比拉避难到提尔,将这里建设为王国的临时首都,并向西欧求援,引发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此时提尔的守将正是茜比拉的前夫威廉长剑的弟弟,康拉德·德·蒙费拉托(Conrad de Montferrat),他并不欢迎盖伊的到来。在康拉德的冷嘲热讽中,盖伊只得主动向萨拉丁刚占领的王国第二大城市阿克(Acre)发起了进攻,贝里昂与埃拉克略也加入了这场攻城战。
然而攻城并不顺利。1190年,一场来势汹汹的疟疾席卷了整个十字军营地,耶路撒冷女王茜比拉、以及她和盖伊的两个女儿、耶路撒冷宗主教埃拉克略、来援助的施瓦本公爵腓特烈六世(神罗皇帝腓特烈一世次子)先后病逝。 以贝里昂为首的耶路撒冷贵族认为盖伊是夫凭妻贵,既然女王已死,那盖伊就自动丧失了王位。贝里昂认为目前最有权继承王位的,是茜比拉的同父异母妹妹伊莎贝拉一世(也是贝里昂的继女)。但是伊莎贝拉一世的丈夫汉弗莱四世是盖伊的死忠,所以贝里昂强迫伊莎贝拉一世休了汉弗莱四世,再嫁康拉德·德·蒙费拉托。这样,康德拉也有了王位宣称权,他开始驱赶盖伊。 盖伊不想放弃王位,于1191年赶到塞浦路斯,觐见了正在举行婚礼的英王理查一世。前文说过,在法国时,盖伊是理查一世的封臣。于是,盖伊重新效忠了理查一世,求理查一世帮自己稳定王位。理查一世率领英军抵达阿克参加攻城,于一个月后攻克了阿克,并旗帜鲜明的支持盖伊。 到1192年初,耶路撒冷王国仍未能拿回耶路撒冷,眼睁睁的看着异教徒继续统治着圣城。理查一世的光环开始褪去,在众人的反对下,理查一世表示放弃对耶路撒冷王位的表态,作为弥补,理查一世联系上了圣殿骑士团,将塞浦路斯岛主权卖给盖伊,盖伊可以去岛上继续称王。1192年4月24日,十字军贵族们投票,全票通过,废黜盖伊,让伊莎贝拉一世成为了耶路撒冷女王,蒙费拉托的康拉德也成为共治国王,称耶路撒冷的康德拉一世(Conrado I de Jerusalén)。喜极而泣的康德拉一世才蹦跶了4天,就在4月28日突然被两个刺客暗杀了。一个刺客被当场抓住,经过了一番严刑拷打后,刺客招供出幕后黑手正是理查一世。理查一世矢口否认。1192年9月,经过雅法战役后,理查一世与萨拉丁签订了合约,确认了穆斯林对耶路撒冷的统治权,随后离开中东,踏上返回英国的归路。
我们来看看主要人物的最后结局: 盖伊·德·吕西尼昂:1192年5月,在耶路撒冷不受欢迎的盖伊只好前往塞浦路斯岛,成为了塞浦路斯国王。1194年7月,盖伊去世,享年44岁。因为盖伊的两个孩子都在阿克城下与母亲一起病逝于瘟疫中,所以塞浦路斯王位只能由其兄阿马尔里克二世继承。1197年,阿马尔里克二世的妻子艾希夫·德·
同类题材里面算好的了...比什么《特洛伊》《亚历山大》《亚瑟王》高出不知道多少
尽管奥兰多布鲁姆的俊脸演硬汉怎么看都有点让人出戏,这仍是一部不可多得荡气回肠的史诗巨作。全片多名上品大叔撑场,Liam Neeson,Edward Norton(全程戴面罩不露脸但气场破表!),卢平扮演者等等。另,一定一定要看完整版。
要看加长版.
1、史诗感很强!并不是所有这种历史片都叫史诗片!2、节奏上毫不拖沓,所以虽然3小时,也不觉得长,内容也非常丰富。3、场景、道具、服装、布景全部都超级细致,质感超强!4、配乐很丰富,让人印象深刻。5、虽然许多角色蹦出了很多格言警句,但整体上挺让人感动。6、导演整体思路风格很爷们儿。
What is Jerusalem worth? Nothing, but everything.你的王国将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它将永远不会灭亡。这才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是哲人红尘看破,回归山林,对生命的尊重最值得景仰。每一帧都美得丧心病狂,看得我两眼泪汪汪。
director's cut 151119。十字与新月之争,绵延千年。感觉在选角方面,按照雷德利·斯科特一贯的虚构与现实的互文性倾向,奥兰多·布鲁姆,疯狂的奥兰多,存在可能性的字面指涉。
刚才回味的时候,突然觉得,片尾应该加点巴利安对亡妻的祈祷或者什么的,毕竟那是他来耶路撒冷的主因。
奥兰多.布鲁姆扮铁匠一定很有心得。爱德华.诺顿令人倾心。十年来刷了无数遍,仍旧觉得荡气回肠。只恨拍得太短,还可以更长些。此片最初因为阉割的公映版,一度被黑到只有六点几分,十几年间慢慢回升,现在的分数才正常。
加长版还是非常不错的史诗战争片的,难得也没有弄得很狗血。当然真的是很长。。。诺顿弱得就跟豆芽菜似的,全程见不到脸,真是牺牲很大。
剧场和加长版是两部完全不一样的电影
鲍德温四世:我十六岁打仗,就赢得一场大胜。当时,以为会长命百岁,现在自知活不过三十。你看,人的命运…全都由不得自己。君令,或不可违;父命,或不可逆;人仍可自主行动,那样人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可是记住:即使处于王权之下…霸者之前,人,不可不问一己良知。当你面对上帝,你不可推说迫于无奈,不可推说当时是权宜之计,推卸不得!切记!(寡人十六岁亲征,大获全胜。当时还以为可以活到一百岁,现在自知活不过三十。没人知道自己的结局,真的,也不知道操纵命运的是谁。国王也许能命令臣民,父亲也许能影响儿子,但自己同样可以决定命运,且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掌握自己人生。记住:就算有谁支配你…你的灵魂仍然是独立的。无论支配你的是国王还是权贵,都如此。……)
【强敌当前,无所畏惧。果敢忠义,无愧上帝。耿正直言,宁死不诳。保护弱者,无违天理。耶路撒冷的众骑士,这是你们的誓言。】奥兰多在这片里真是俊美如天神,而且绝对纯爷们。
有幸看的是画面字幕俱佳的导演剪辑版本。有的小肚鸡肠的电影非标榜自己是史诗,而真正的史诗电影气度非凡,无需自夸。本片就是。剧情、摄影、音乐和演员演技,无不堪称一部让人顶礼膜拜的伟大史诗。波澜壮阔的攻城战让我这个骑马与砍杀玩家看得热血沸腾激动万分五体投地。福克斯的剪刀手毁了电影剧场版
蒙面Norton
毕竟故事宏大 本片只有看接近200分钟剪辑版这唯一选择:片中 耶路撒冷城 x 十字军的大历史上 鲍德温四世 居伊 和 萨拉丁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令西贝拉公主和贝里昂成为主角 消解当年政治意义 不惜丑化居伊和主教来美化贝里昂 以希腊式守城法的悲壮 创造片尾面对狮心理查时深藏功与名的大气 战争场面有加成
想想里面思考预定论的那段话挺有意思的,虽然是萨拉丁说的。“胜败由神决定,但也取决于备战、兵力以及健康和储水“。改成五分吧
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
虽然有一堆大帅哥老戏骨的豪华阵容,但让人瞬间心碎的却是从头到尾都戴着面具且镜头不多的Norton。当他要巴里安娶王妹被拒后,一句淡淡的“so be it"把一个临死之王的高贵,凄凉,无奈又从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贵的王者! | 结局已知,人的这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战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番对话、nothing还是everything、I'm Jerusalem.说到底还是两大文明的冲突,喜欢导演的立场。DVD的解说音轨提到了结尾阿拉丁扶起十字架的地方是圣墓大教堂里鲍德温四世的墓,知道这点的时候特别感慨。
要看就看加长版!太辉煌宏大了,沙漠里的耶路撒冷异域风情好美。虽然诺顿只露了眼睛,但是听到那软软的声音秒懂,诺顿叔真演技,鲍四爷和萨拉丁真王者。两军对战那场戏真是太好看了。奥王子真帅,不过为了英雄主义史诗感把guy和主教丑化,还狗血来段感情戏。还好我是看完才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