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湖·夜雨·杜琪峰
年轻的时候,杜琪峰看过许多邵氏的武侠电影,之后去无线电视台,又接连编导了诸多如《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之类的电视剧,他的第一部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也是刀光剑影的武林传奇故事。可以说,风起云涌的江湖侠义,早已烙印于杜琪峰的胸怀。
《复仇》分明是武侠片的现代版,褪去人物外在的风衣墨镜的装束,卸掉为仇恨的怒火寻找出口的枪械弹药,它全然是一出天涯漂泊本无根,相逢一笑已交心的江湖挽歌。
片中的角色,像行走在古龙小说世界里的李寻欢、傅红雪之流的浪子侠客,孤寂是其天性,冷酷为其外形,情义之所在,他们甘愿赴蹈,虽汤火而不计。甚至,在电影里,连他们出没的地点,也是古龙小说式的:冷雨交织的小巷,落日风萧萧的乱草场。
当然,杜琪峰最初的情景设定和人物个性勾画,多半出自对法国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缅怀和致敬,源于对梅尔维尔执导的《独行杀手》那样的影片的冷峻风格与其中的孤胆英雄的喜爱。为此,他还打算翻拍梅氏的旧日作品《红圈》,并在《复仇》开拍前,提请老梅的御用男主角阿兰·德隆出山。
讲起来,本片的故事是相当简单的,它沿着一条线索直铺到底,偶有峰回路转的小惊喜,也是杜琪峰影片里习见的惯常。更不必说剧中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们,除却初来乍到的法国歌神约翰尼·哈里戴用以突显本片的国际化线路外,任达华、林雪、黄秋生、林家栋、张兆辉、邵美琪,有哪个不是老杜的熟搭档?他们在片中的一举手一投足,又何尝不能在之前的影片里寻觅出踪迹。
最明显熟识的地方,当属细雨昏灯的黑夜街头,约翰尼·哈里戴扮演的角色,在你来我往的持伞的人流中追寻林雪等三人的段落。在上一部《文雀》里,杜琪峰已极尽气力地表露了对雨夜和雨伞的偏爱,这次,他又止不住地给人奉上似曾相识的一幕。固然,这一回的设计比《文雀》中的显得更有层次,更有镜头美感,也更能表现人物的情怀。当约翰尼·哈里戴众里寻他千百度,林雪他们依次从三个方位浮现的那一刻,活脱脱是庞德诗句的描绘:人群中那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而这几个男人间的情谊,也于此无声地油然而出。这感觉叫人觉得妙极了,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我想,意图重复美好场景的固执欲望,未尝不是一种贪婪和过失,所以,请导演不要老是打伞了,不要有一而再、再而三的下回了,更不要学同是尊崇梅尔维尔的吴宇森,让他的鸽子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
整体上看来,杜琪峰以简约行事,功力非同一般。除了雨夜街头较为繁复的场面调度外,绝大多数段落,都表现得比较克制,角色人物的对话,也同样相当的节省,只有两三场动作戏,颇像吴宇森式的在枪林弹雨中的舞蹈。而片子的结局,虽非四海无人对斜阳的悲凉,但岁月悠悠的沧桑之感,不免使人唏嘘。
的确,《复仇》并没有超越杜琪峰之前的电影作品,但它延续了导演的风格,一如既往地构筑着纯然的江湖世界,渲染着这世界中人物的落寞情怀,并让杜琪峰认定,这就是他自己想要的有着古典意味的浪漫。值得庆幸和称道的是,现在的杜琪峰摆脱了早年受制于他人及资金的困境,自由地进行着创作,于此,他才能在《复仇》这样的类型片中,玩转出个性,以致影片在法国的异地背景下,依然能执守着东方的本色,捕捉着香港的独特气味,并将其拍摄得流光四溢,别具风情。
2 ) 英雄总是末路
因为豆瓣上褒贬不一的评价,在看与不看《复仇》之间纠结了好久。看过了韦家辉的《再生号》、郑保瑞的《意外》,感觉港产片真的是江河日下,银河映像亦不复从前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终于看了《复仇》。
忽然发现,原来杜琪峰还是杜琪峰,原来这么多年的尝试后,他依然有能力拍出《枪火》的感觉,即便只是种感觉,也足够令我感动了。
影片前2/3的感觉都超好,特别是自行车的那一段,简直浪漫到极致!奇怪,我怎么会用“浪漫”这个词呢?应该是“酷”才对吧?那好吧,既酷又浪漫着。
黄秋生还是那么帅,奇怪,我怎么会觉得黄秋生帅。但只要他已成为杜琪峰镜头前的“阿鬼”,一切感觉都变得不一样了。
影片从雨夜那场开始变味,《文雀》的矫情再次重现;垃圾场的枪战,我完全被那翻滚的垃圾块雷倒了!
影片的阵容,除了失忆的法国大叔,其他都无可挑剔,连许久未见的黄日华都演得很出彩,可是,法国大叔啊,生生得把《复仇》拖累的半残了。
虽然不够完美,《复仇》依然让我忆起了《枪火》、《放逐》,一直一厢情愿的认为,男人就该看这样的电影。太爱这个杜琪峰营造出的电影江湖,虽然在这里,英雄总是末路,但冷酷背后的那股的义气与豪情却始终令人无法忘怀。
3 ) “没有了记忆,还会有仇恨吗?”
“没有了记忆,还会有仇恨吗?”黄秋生嘴里蹦出来的这句台词多少有些突兀,却如同鬼魅一般穿起了整部[复仇]。
厨师兼前杀手Costello为报女儿一家的仇,不远万里地来到了澳门。从城市、人到语言,他面对的都是全然未知的世界,具体情况堪比在东京拍三得利广告的比尔·墨瑞老头。半是威逼,半是利诱,他得以跟黄sir、林家栋、林雪组成的铁三角成了“兄弟”。因为过去,他将要在未来失掉记忆,由此“兄弟”更加重要,他们既是帮手,又是希望。当Costello真的失忆时,铁三角面对着抉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吞掉他的财产远走高飞,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绝不能成为杜琪峰的“义士”。所以,看着傻呵呵跟孩子玩耍的法国老头,黄 sir问了这么一句。复仇的责任如接力棒一般来回倒手,而复仇的目的也随着对象的而偏移。最后,在记忆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情义顺理成章地成为维系复仇的关键。
整部影片充溢着浪漫。虽然加入了异国元素,月光影翳之下的战场却暗藏着十面埋伏(字面意义上,而非那部恐怖电影)式的紧张,仿佛侠客决战的悠远传说。明暗交错时,枪手们寻找着一枪致命的机会。铁三角的最后一战,硕大无比的废纸叠成的方块掩体,杀手们和风推动着它们,杀机暗藏。“兄弟” 们在悲怆的超现实原野中魂归天国。相遇不久,他们比试枪法。在罗大佑的配乐中,子弹给破旧的自行车注入了生命力,渐行渐远。那个场景,不知道混杂着何种感情,很难确定,那究竟是快意恩仇的兄弟之情,还是早已尘封的童年记忆……其后,已无记忆的Costello,凭藉来自月光的启示,重上复仇之路。
除了一个外国人,很难说[复仇]比老杜先前的电影多了些什么,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城市和黑暗。浪漫情怀在影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展演,影片的节奏让位于对细节的展示。当凌厉快速成为战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时,[复仇]反道行之,“子弹时间”美好且冗长。幽默则似乎是杜琪峰的黑色世界中的常态,足以制造些善意和自然的笑场。影片最终的结局出人意料之处就是没有出人意料,这点倒是走回了“平常路”。那里,最后一人茕茕孑立,掩不住的还有孤独。
附:老杜的Q&A
Q这是你第一部以法国人作主角的电影。你是如何做出融汇东西方的决定呢?
A若干年前我就有一这个愿望——制作一部不只有港人的电影,因为我感觉这样的交流对我有好处。同样,我也希望让更多人去香港片电影。我想这很有意思。这个计划来自法国,给了我想法成真的机会。
Q你的电影总是关注匪徒和刺客的生活,有些角色还会重章复唱。是什么教你继续这个素材?
A我想这跟我的成长有关。作为小孩,我真是喜欢看动作片(martial arts movies)。比如,我实在喜欢西部片,甚至关于古罗马角斗士的电影。做电视导演时,我拍的节目有许多是剑侠的和动作的剧集(swordplay and martial arts series)。所以我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成为我血液的一部分,而那是我觉得最适合去拍的一个世界。
Q尽管这部电影首先是惊险刺激的情节剧(action thriller),却还有不少的幽默。你能谈谈把幽默注入作品的兴趣吗?
A我想这是我人生哲学的一部分,那就是生活仿佛一场游戏。幽默的瞬间在生活中发生,所以应该出现在电影世界当中。比如,你在电影里有个英雄人物,英雄吃不吃饭呢?英雄洗不洗澡呢?他是个人,跟我们一样,所以我愿意采撷这些可以博我们一笑的瞬间。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非常真实的东东。
Q在美国看您的电影挺难,您愿意在那边多些上映吗?
A从美国之外看,我们有美国观众非常关注美国电影的感觉,而且外国电影上映的机会比较少。在欧洲,他们好像对外国电影更开放。所以,我知道我的电影在美国的邀约非常有限(a very limited engagement)。不过我已经参加纽约电影节两次,还跟那儿的观众见面,他们对我们这种电影倒也非常热情。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2511167/
4 ) 鬼佬杀手的中国江湖
“江湖道义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 20多年前,汪叔这样对小马哥和豪哥感叹。
李元桂(阿鬼),姚家柱(柱),徐乐(肥乐),二十多年后又讲述了另外一个江湖道义的故事。
退役杀手重出江湖寻找杀害女儿全家的杀手,不巧撞到另一帮杀手在开工,遂以全部身家请本地杀手帮忙复仇。收了钱就得办事,办事办到一半鬼佬的失忆症又犯了,问道:报什么仇?
杀手是有行规的,所以明知柜子里面有小孩,也“不能开门”,可是“开了门,看到了你的脸,你说怎么办?”,在别人家人面前动手那是胜之不武,事主即使死了或者失忆了,收了钱事还是要照办,即使是去送死。
东西方文化在这片子里磨合的很好,东方的江湖即使是要你死我活,但作为同行还是惺惺相惜,而西方人却是绝对不接受仇人一丝恩惠的。东方的献身、信诺和西方的信仰启示,都表现很自然。
道义这东西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也就没有了,它不可描述,只可见诸于人心。
近几年杜琪峰拍的最好的一部动作片,也是血浆用得最多的一部,同时也是林家栋最出彩的一部片。枪贩冯淬帆的角色很有古龙人物的意思,电饭锅、冰箱、空调里到处都是武器。
黄日华、吴廷烨和叶璇出场虽不多,但是都不乏亮点。
请自行忽略结尾,那是给洋人看的。信耶稣,得永生。
5 ) 国际化的钢产气质黑帮片
负责任的影迷是不是该“欣赏之深吐槽之切”?参照盖里奇的『RocknRolla』!
国际化的钢产气质黑帮片,哪一条是出路?是吴宇森的『face off』,还是Chow Yun-fat的『血仍未冷』,又或是鬼佬版的『枪火』『放逐』?
如果杜琪峰请阿兰德龙爷爷扮男主,会否更具吸引力,尤其对亚洲观众,来次对荣耀经典黑帮形象的穿越,为啥不呢,老杜不可能没从六七十年代的法国杀手片中汲取过灵感。
6 ) 义气不能当饭吃
杜老师每部电影都只有唯一的一个主题,绵延横亘,始终不绝。《复仇》里面的最动人的三句话,说话的时候都是背影,阿鬼,阿柱和肥乐,望着远处的海面和沙滩,看不见嘴动,只有缓缓的对话:
“当一个人没了记忆,你们说,仇恨还在不在?”
“如果他可以选,你说他宁愿记得还是不记得?”
“他不记得了,我记得啊,干活吧!”
居历史学家分析,酒的产生是和农业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只有在粮食大丰收后人人都能吃饱了才有好事的聪明人去琢磨怎么把剩余的粮食利用起来,于是出现了酒。
戈倍尔或许早被人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一句名言早已经成了王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只要你想到这句话,戈老师又能从坟墓里还魂回来。更何况我们重复的大多数还不是谎言,或者自认为不是谎言的话语!
我们日常中、冷静中、平淡中、生活中,都知道,义气绝不能当饭吃的。但是,粮食够了,饭也吃饱了,好些人都会选择不吃饭,会去喝酒。
义气不能当饭吃,但一定能被当成酒,酣畅地饮下。
杜生也与时俱进,换成喷雾式放血了。
我被国语版的配音华丽丽的雷到了
食饭、落雨、情、义、男人们的群戏一个都没有少,太杜琪峰了,但可以更精简。叶璇很惊艳
看片的整个过程我都很激动...太有型了
有点西部加黑色的意思
感觉就是二锅头兑了点人头马糅合了《枪火》《放.逐》《文雀》《记忆碎片》
四星水准吧。还有一颗星是粉丝给偶像的赠礼。
杜琪峰拍给法国人看的《枪火》,当然水准在枪火之下,几场枪战镜头运用想起《枪火》,故事建制想起《放逐》,那两部戏的五人组最后只剩下黄秋生和林雪,所以悲剧的挂掉了。。算是杜琪峰水准之内中规中矩的一部,唯一吐槽在于蛋疼的国语和最后自首的结局。三星半。
杜琪峰的风格
“还以为林雪能讲英文了,后面看工作表才发现是陈子聪配的”“法国人眼睛太小了,整天跟没睡醒一样”“ 这不是电影 这是秋冬男装展示”“枪战场面太文艺了”“看到任达华站在架子上,我一下子想到了东方不败”“任达华的色像很是幼稚,不知道跟他当年的三级片有没得拼”“是怕外国人看不懂么? ”
比放逐好,比枪火差,一贯水准。
杜琪峰已经进化到不需要情节就可以凑出一部电影的地步了。
當年有幸在大銀幕看了遍,多年後重溫,更覺浪漫。
欧版杜琪峰,感觉上很像是在布鲁日,只是干嘛要用漆弹呢?
失去记忆了仇恨还在吗?但是杜琪峰想说点什么还没说什么,就走上了你原是本性黑帮枪战!
对杜琪峰来说,情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帅气的打枪。三星改,我也是被逼的,汗
我先看的内地引进版DVD,然后再看得港版下载,最后感慨,操啊,这完全是两部电影啊!另外,国语配音实在是太牛屄了,这帮配音的难道都没吃饱饭吗?
四人站在回收站打自行车简直帅瞎了
Hallyday的脸有Bronson的味道
林雪的鬓角太销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