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央视开年噱头大剧
无意间跟着媳妇看了几集,仅就前15集发表几点未见得正确的感受:
1、编剧水平较低,很多情节太牵强。当然这是国产电视剧的通病,不重视编剧,企图以明星演员的堆积、虚报投资和炒作宣传来吸引观众,其结果必定是观众看几集便大呼上当;
2、拿魔术当噱头,刘谦加盟的作用也是一样。但拍摄魔术场景的手法和特技实在水平太低,切换镜头、烟幕遮挡,都21世纪十多年了,不能还拿《西游记》那套糊弄观众吧,糊弄也行,别大吹特吹魔幻啊,您真的以为这活能和《哈利波特》一样“魔幻”呢啊!
3、说说演员。余少群的功力尚浅,完全hold不住来宝这样一个性格复杂、心机深重的角色,所有心里活动和感情变化全写在脸上,像大学生剧社演的话剧;巍子似乎也被带得没入了戏,感觉基本浮在角色表面;至于那些沈家班的徒弟就更别提了。
2 ) 说好的大戏法呢?
1、烂的可以,故事牵强附会,剧情极度弱智,编剧吃屎;
2、号称的大戏法一个也没见着;
3、余少群把剧里所有能看的妞全泡了,真扯淡啊;
4、豆瓣上的分数能及格,也真是实属不易啊
—————— 2012. 1.9 分割线——————
今日欣喜的看到,分数总算是不及格了。
一直嚷嚷着要看的室友,昨日看完最后一集对我说,为什么剧里的那几个沈掌门的徒弟,至始至终没有换过衣服。我结合最后一集的剧情告诉他,从第一集就等着最后一集的出殡吧。
此剧甚烂,找一个欣赏能力高的室友是多么的重要啊……
3 ) 大象无形 ——— 说说《大戏法》
过年的那个周末把40集的电视剧《大戏法》看完了。本来是奔着魔术去看的,既想看看所谓的刘谦团队倾力打造是个什么成果,也很好奇一部讲中国魔术(戏法)的 电视剧会是什么样子,但最终我还是被剧情所打动。一部电视剧如果只以魔术作为噱头,顶多就是场不错的魔术表演,但如果将魔术融入一个好的剧本,再加上好的演员,就会成为这样一部让我看完了还想多说几句的片子。
关于剧情
如果认真严肃地概括一下剧情,大致如下: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中国戏法一脉相承至此分为三派:莫氏手彩,沈家堂彩和司徒鬼道。莫氏掌门一夜之内惨遭灭门,只留下儿子莫无形易名来宝流浪街头。一日 来宝偶遇杀父仇人堂彩掌门沈万奎,便下定决心复仇。趁沈家招徒之际,来宝费尽心思试图拜师,却因沈掌门心存疑虑而煞费周折。终于来宝的诚意和天赋打动了沈家上下,成为了堂彩的衣钵传人,并实施了他的复仇计划。沈家一日之间家破人亡。正当莫无形试图重振莫氏手彩之际,他自幼被寄养他处的孪生弟弟莫希声出现,并最终使他认清了真正的杀父仇人。无形倾尽自己毕生所学,用自己的生命演出了一场“大戏法”,保护了弟弟及沈家并完成了革命任务,也使中华戏法得以继续发扬光 大。
如果简单概括就一句话:本剧讲述了一个腹黑的一生……
当我看到十集左右的时候,几乎就要看不下去了。每次主人公刚带着他清澈无辜的小眼神卖了个萌,转身就做些莫名其妙阴险狠毒的小动作,但一回头却还是那清澈无辜的小眼神……这让我各种原有价值观濒临崩溃,一度认为如果不是导演精神失常,那一定是我精神错乱。于是我连魔术都没办法认真看,生怕看得入神时冷不丁来点什么差错,出其不意地给我留下点心理阴影。所以每当看到什么堂会啊,祝寿啊,各种立下军令状的演出,我都得先跳到后面看到掌声雷动喝彩谢幕,这才敢回去好好地看表演。
故事线索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差点以为可以就此分成两部电视剧了。反正前后两部分人物基本不交叉,主要人物都换了,分开看一点也不影响剧情……不过还好线索很快就接上继续发展,也把像我这样没有耐心的观众从砸键盘的边缘适时地拉了回来。于是就进入下面要说的线索问题。
这部剧既然号称悬疑,其特点之一在于多线索并行。首先贯穿前半部的主线是沈莫两家的恩怨,同时穿插日本人为得到戏法宝典的不择手段,以及官府和军阀对于艺 人的压迫和利用。后来又逐渐加入了革命党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故事线,此外还有一些小线索穿插其中。几条线索先是各自进行,逐渐交织,终于汇于一点,在最后环环相扣的大戏法中被各个击破。这样的故事编排具有的问题之一就是需要大篇幅地进行铺垫,刚开始各条线之间不可避免地有些脱离。比如最初革命党这条线就让我有些莫名其妙加不耐烦,还好后面的情节给了个不错的交代。
整部剧一直笼罩在一种紧张又略有神秘的气氛之下,加上魔术本来就具有的亦真亦幻的感觉,除了开头偶尔些地方有种虚幻的轻松快乐,整个基调处于一种略有压抑的状态。直到最后困扰大家许久的谜团被一一解开,这种压抑才得以完全地释放出来。比起通篇高昂欢快喜剧结尾的电视剧来说,恐怕这样的故事才能被记得久一些吧。
至于魔术
此剧制作细致,从魔术场景就可见一斑。整部剧的魔术据称都是真实的表演,没有剪接没有特效。据我观察,除了招徒部分和后面的个别手法略有夸张,台上的表演可以看出都是真刀真枪的。 如果只把里面魔术表演的部分剪接出来,绝对可以作为一场专场演出,更何况剧中每一场表演都顺着剧情带着目的。各种魔术手法和小魔术效果贯穿始终,为本来就跌宕起伏的剧情锦上添花。而且,作为魔术爱好者也可以羡慕和YY一下整日与戏法为伍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
最值得一提的是本剧运用了大量的魔术效果,虽是情节需要,但魔术与情节的完美结合却产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趣味来。以第一集呈现的第一个完整魔术为例:古朴 的茶楼中,观众们正在欣赏堂彩掌门沈万奎表演戏法。他向观众展示一个空架子,并准备将一块布盖在上面。此时8岁的小来宝被张蛤蟆追打而闯入茶楼。一片混乱中,来宝在观众的注目下从即将盖严的布下面钻入架子。张蛤蟆骂骂咧咧地紧跟上去推开沈万奎,一把掀去这块布,却只见里面空空如也。台下掌声雷动;剧情继续发展……魔术与剧情结合得不可谓不天衣无缝。类似例子数不胜数,常常使人不免会心一笑。魔术在其中也算做到“大象无形”了吧。
魔术设计唯一让我感到略有问题的地方在于三派的魔术特点。
从剧中内容分析,所谓手彩,“世间万物,顺手拈来, 是三绝的本源”,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就是手法魔术;而堂彩使用的是“机关暗门”,“讲求人器合一,天衣无缝,适于演绎庞大变换”,那就是使用道具的大型魔术;至于鬼道则源于“奇方异术”,与现在所说的幻术比较接近。
剧中主要表演都是堂彩,所以表演多使用道具,上台前师父也反复叮嘱检查道具。剧中鬼道的表演也与幻术接近,尤其是司徒坤后来使用的“鬼打墙”镜子魔术,与今年春晚某人的表演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但问题是莫希声出现后本该表演的莫氏手彩,却与前面二者难以区分,完全不属于手法魔术,不免使人对于这三派魔术的特点产生疑问。不过鉴于剧中使用的是大舞台,近景手法魔术很难表现出宏大的视觉效果,而舞台手法不是一日之功,恐怕难为了演员们,设计成这样也无可非议。如果只从效果和情节上看,魔术设计基本上可以算是完美吧。
说说演员
突然发现怎么近年来俊男美女们都走实力派路线了。
刚看到余少群在这部剧里的扮相时颇不习惯,总感觉能在那一颦一笑目光流转中窥见宝玉的影子。似乎一直以来适合文弱书生戏子扮相的他,不仅在剧中突然转型, 而且成功地一人分饰两角,演技不得不赞。其他演员也就不在这细说了,总之在我看来能变魔术的都得重重加分才是!看他们可以把刚学到魔术如此完美的演绎出来,就知道魔术真是三分手法七分演技了。至于那些演反派的,人家冒着出门被拍板砖吐口水的危险,把角色演绎得要多招人恨就有多招人恨,这是怎样的大无畏精神啊,咳咳……
眼睛看到的不见得真实。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魔术如此,人生亦如此。
比较小众的吧,12年上映的,《大戏法》,那会儿还在上初中,也算小时候了,特别喜欢这个片,当时是在电视上演,然后跟着家里人看了个片段,就自己刷了几个夜把它看完了。因为觉得片子里“魔术”的这个元素比较特别,当时没有电视剧是围绕着这个来编剧本的,而且还结合了“民国时期”和“感情”的元素,使这个片更丰富了。当时正值处于青春感情懵懂期,觉得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线更虐,起码比一些肥皂剧里的感情戏写的好,所以让自己对这电视剧更上瘾了,当时应该是反复看了两遍。而且片尾曲是孙楠唱的《爱太难》,歌词也巧妙的结合了“魔术”和“感情”,可以说别的电视剧我都不怎么记着主题曲的歌词,但是这首真的会唱,像什么“烛光隐隐约,往来真假难辨”,这样的词,我觉得写的特别好。
大,大戏法,中华大戏法!
前几年又重温了一遍,还是那么精彩那么好看,莫无形这一生挺可怜的,从小活在仇恨里,好不容易报了仇结果却报错了仇,最后选择牺牲自己来拯救所有人
可能我一般都比较宽容。。
虽说比较有新意,但是余少群小兄弟演技还有剧情方面还是欠了火候啊!
海报为什么是刘谦?
这剧可以和梨花泪一起成为我童年最喜欢的民国剧了,小学二年级看的,后来才知道兄弟俩都是余少群演的
标记童年
干嘛那么纠结于剧情呢 我觉得演员表演的不错呀 情节虽然有点扯 但是感觉还是挺吸引人的
余少群变了一个关于梦中的爱的戏法,至今记得。
把大魔术师抻成了40集电视剧。复杂人物余少群并不出彩,刘谦挂名“魔术总导演”
有那么烂吗?我觉得男主人设还蛮带感的~至于魔术水平…我觉得演员都不是魔术师出身,演成这样就算很敬业了吧~
戏法很精彩,两位美女那么快看上身为乞丐的余少群太过牵强
小学看的,今年都大学毕业了,大概这么多年有看好几十遍吧。余少群的演技绝对有被低估。莫无形的结局真是让人感慨,这可能也就是影视的魅力吧
剧情当年看来还是很惊艳的。
余少群很漂亮,不过跟《百花深处》的角色重复了。
超喜欢的~!
mark
高中时候,第一部从头到尾看完整的国产电视剧。
我初中时看得,当时天天晚上跟着我妈一起追这部剧,最后竟然还是BE!!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