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人民打起来了,美国人民又打起来了
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在是太闲了,闲得慌,闲的蛋疼,闲的只能在手机、电脑、XBOX里揍人。去年感恩节某超市打折有力,迎客不利,掐表读秒进人,于是一干平常憋了一肚子火的山姆大叔疯一般的往里冲,冲还不过瘾,抡起大肥膀子就往人头上招呼,最后成功将抢购演变成撕衣大战,过足一把革命的瘾。
而以天朝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实在是太穷了,穷的慌,穷的蛋疼,穷的吃顿饭要在微博微信豆瓣贴吧QQ空间发个遍才算完。网上还有高手教人怎么装自己是业内人士,怎么装自己在马尔代夫旅游,怎么装自己正在跟白富美吃饭。到了隆重场合那朋友圈一定是要说明的:喂,朋友们,我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信号不太好,下午别联系我了。
所以,总的来讲,概括性的说,潮流还是人民说了算。“中国人民太穷了,很想做一场手持优乐美枕边白富美的纸醉金迷梦,所以《小时代》火了。美国人民太闲了,很想过一把饱受压迫顶制度个肺的革命瘾,所以《分歧者》火了”。
《分歧者》理论上来说是追着《饥饿游戏》来着,可排场竟然更大。两年时间,一千万销量,亚马逊排行榜刷个遍,还不打折。无数欧美富豪们窝在壁炉温暖装潢华丽的客厅大沙发里,义愤填膺的标榜自己的革命军身份。如同两百多年前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巴黎三分之二的大老爷们儿宣称自己当年上过街一样,在美帝国主义,欧帝国主义,您要没看过《分歧者》并身纹华丽图章装一把革命者,那您哪,就奥特啦。
简单来说,《饥饿游戏》是美国人民YY打起来了,《分歧者》就是美国人民YY又打起来了,翻译成英文大致就是:How Are Hunger Game,How Old Are Divergent?
《饥饿游戏》和《分歧者》都主要讲了一帮少男少女抡着刀枪棍棒战起来的故事,由于美国人民太久没有内部战起来了,更是不懂什么是专制。所以美国人民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大致停留在《变形金刚1》里那位夸奖中国造的诺基亚真好使的员工的水平。不过比起《饥饿游戏》,《分歧者》的设定显然更胜一筹。诚实、无私、无畏、博学、友好无派互相战斗,显然比《饥饿游戏》的选美大赛模式靠谱多了啊。要知道这个世界就是由撕逼大战组成的。这个鄙视那个,那个鄙视那个,这才是人类文明的主题。君不见文科生理科生,英伟达AMD,曼联利物浦,优衣库H&M,贴吧天涯,苹果三星,甜豆腐佬咸豆腐佬,放香菜不放香菜,出门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战不起来的啊!看到《分歧者》如此高大上的设置,如此优越感爆棚的各派代表,我是不得不拍案叫绝!!!
于是,故事就这么开始了。我们的主人公,16岁的碧翠丝非常顺利的走上了一条中二少女的不归路。首先是不准照镜子,不准穿花衣服的严格教育,于是她内心之中悲愤异常的产生了这个世界错了只有我才是对的我要好好扮靓狂野一把的朋克女孩儿想法。正在此时随着一阵强烈的鼓击无畏派的非主流们刷的一下从火车里蹦出来了,那一个个胸肌发达腿力惊人臂膀捧膨起正适合给姑娘一个公主抱的小子们,完全深深的撩动了碧翠丝寂寞的春心。于是后续的事情我们完全就不用猜了啊!!!
按照游戏规则,每位中二少年都需要在16岁接受测试,选择自己的阵营。我们的主人公心怀忐忑的来到了赛场,希望自己能顺利进入某个派系。结果“尼基塔”女士却用一脸悲愤的表情告诉她:对不起,姑娘,您的大脑不正常啊!
原来,碧翠丝是一个“分歧者”——一个身兼多重美德的人。而分歧者在电影里的世界里尤为可怕,简直比铲车围困的钉子户,坐车进京的上访户还可怕。“尼基塔”也倒是痛快,直接就从后门把我们的主角给踹出去了。总之意思就是您赶紧走吧,我还要完成工作指标,您就别给我添乱了!
碧翠丝就这么悲催的开始了痛苦的选择,作为芝加哥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后代,本应坐拥继承官职,贪污受贿,尽情压榨人民膏脂的好机会,结果脑袋转不过来,非要去当什么2B青年。16岁一定是美国人民最热爱的年龄,因为《饥饿游戏》的主人公凯特尼斯当年也是16岁。可见16岁的花季是欧美愤怒青年们心中永远的痛,由于生活太安逸,这帮金属朋克明显缺乏发泄的地方,于是其中会舞笔杆子的长大以后就奋笔疾书,将他们的主人公从同样的安逸年纪里拽出来,扔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试炼。
故事中的16岁少年们,必然一定要比现实中叛逆十万倍,于是花季少男少女们,不断在决策时选择与自己父母不同的阵营,引得会场片片欢呼。当然,在人人都只有0~3秒选择时间的情况下,我们的女主角带着光环一个人就选了半分钟。不知道会场的诸位会不会有自己不是主角没有主角光环所以请不要浪费时间的觉悟,否则等现场大几百号人都这么选完,电影就要在大家的投票中胜利闭幕了。
最终,我们的女主众望所归的选择了无畏派。无畏派的纹身师就是“尼基塔”,无畏派的训练师就是朋克男。酷发一甩巴扎黑,没得商量!
故事进行到此,应该来点酷炫的戏码了吧。事实证明,酷炫戏码的确来了!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艾瑞巴蒂黑喂狗,大家一起战!起!来!
跑酷中,战起来啊!晚上车的只能掉下大桥摔死了。
蹦极中,战起来啊!最后一个跳下去的,坐等被教官爆抽吧!
训练了,战起来啊!女打女,男打男,好女还要被男打!打输的要扣分的啊,扣分的要掉队的啊,掉队的最后就变成无派别者,只能在街上捡破烂了!
话说这无畏派也不是闲着的,随时情绪爆表,随时战斗。走路不用走用跑的,上桥不用走的用爬的,回家不用走用飞的。男女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洗澡也在一起!难怪那么多人撞破头要往里进,这片儿简直就是在给无畏派打广告嘛!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女主一般来说会进入情绪的低谷,这时候男主不出场,更待何时?于是胸肌大,腹肌大,叉腰肌练的好,脸庞复制粘贴詹姆斯•弗兰科的帅气男主,果断出场了!
摸臀,抱腰,眼神勾引,飞刀见血,危险虐待(怎么感觉哪里怪怪的……),救人于水火之中,之后还要来一段“真正的汉子从不回头看爆炸”的戏码,不要说女主角啊,连我这个汉子的心都砰砰的跳。虽然16岁都已经过去大半圈儿了,可16岁时的激情有时候还会回来的,这么一想,我突然就理解为啥美国人民那么爱16岁了!
当然,即使演着人见人爱花见加开的爱情戏,编剧也不能不干活,女主前进的路上,必然要经过各种考验。于是经过各种战起来,打起来,飞起来,男主压胸推倒硬上O(^&$%……%&¥%……之后,又经过又一番激烈的纠结,女主终于成功通过了内部测试,幸福的……活了下来。
什么?这么快就想男女主角幸福的在一起?想太多了吧。美国人民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么快就结束了,你坑爷爷呢。于是,果断的,剧情再一次回到美国人民热爱折腾的路数:黑喂狗,战起来啊!!!
突突突,枪战夺旗了!突突突突突突!!!
啊啊啊,队友坑爹了!啊啊啊啊啊啊!!!
轰轰轰,派系暴动了!轰轰轰轰轰轰!!!
冲啊!一系列虎胆龙威+敢死队+惊天危机的战斗戏码;跑啊!又经过一系列神庙逃亡,天天酷跑,地铁跑酷的游戏体验,无数次,我脑中乱入着各种广告:云南白药膏,痛,就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麝香正骨酊,安全,无副作用!但是很可惜,这片的确浪费了所有的植入机会,这实在是太遗憾了,没有看到男主喝着舒化奶的片段。
一路《分歧者》战斗到尾,我看的爽快到尾,最后好像发现哪里不对。咦?说好的统治阶级,集权专制,反乌托邦,解放人性,重获自由呢?等等,那个漂亮性感美腿的女BOSS好像是泰坦尼克号的女主啊!WTF,纹身那么玄,男主女主的激情戏没看够啊?……算了,不管了!男女主人公都幸福的在一起了,还管那些干毛啊!!!
宇宙大作3.1,完。
2 ) YA也想反烏托邦
我實在很不想這樣講,
但是看完這片之後,
我覺得作者/導演從一開始就不是要講反烏托邦的故事,
其實講的就是高中女生的青春愛情小花小草,
但是又不想被嫌花癡無腦深度低,
唉,怎麼辦呀,正是托腮蹙眉時,
好巧瞄到手邊一本《美麗新世界》,
瞬間醍醐灌頂,振筆疾書,
寫出一部世界觀龐大未來設定灰暗人類前途黯然的逼格作品,
拍拍胸脯,誰還敢說這是小情小愛!
不過其實定睛一看,
會發現其實那些什麼拗口的Abnegation、Dauntless、Erudite,
或者戰後的衰敗芝加哥、圍牆外的世界之類的,
都跟整個劇情好像是出格的,
有點像擺錯道具的舞台劇。
因為在拖掉那些外殼之後,
電影呈現給我們什麼樣的劇情。
女主角掙扎在父母的傳統職業期待與自己的內心嚮往之間、
女主角勇敢果斷的選了自己的理想卻發現成績好爛、
女主角發現有個體術容貌個性樣樣封頂的男助教、
女主角成績成績突飛猛進、
女主角因為成績突飛猛進被好朋友討厭了哭哭、
女主角BUG般的先天能力讓她考試無負擔卻又要裝哎唷考得好吃力。
如此這般,
這劇情說是校園YA片還過得去,
但是今天硬要裝高冷、搞深度,
放進反烏托邦裡頭去,
就無可避免了產生了一種詭異,
最後那段Kate Winslet發動的派別清洗怎麼怎麼看怎麼怪,
基本上跟前面的無畏青少年暑期成長體驗營完全脫鉤,
有種「我是不是連第二集一併看完了?」的佔便宜感,
人言道,吃虧就是佔便宜,
但是看完這片,會覺得,佔了這便宜,吃虧的是自己。
所以當最後女主角與帥氣助教及一群好夥伴搭上開往圍牆外的列車時,
明顯的續集伏筆讓我不禁一股惡寒,
後來上網查了一下,嗯,果然是時下最潮三部曲模式……
想到這系列電影要花上多少的器材、道具、底片、宣傳品之類的,
就想到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裡寫到:
「在低度生產的時代,這是非常緊要的;但是在機械和氮固定的時代——節儉絕對是反社會的罪。」
3 )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诚如我的短评所说,这不是一部讲专制与革命的片子,而是探讨人性的科幻作品。但短评没有说尽兴,尤其是看到那些有这么多“赞”的评论,所以还是想多说几句废话。
真的,不管是不是亲身经历了“专制”,还是被新闻或是小道消息轰杀至洗脑,许多人对于身处“非民主,无自由”的国度,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每每看到类似的片子,就耐不住想当一分钟“惊醒世人”的英雄。
但很可惜,自由民主的美帝人民,压根不想和你谈什么专制,也不想谈什么反抗和革命,而是讲一些,对于许多国家来说,还谈不来的东西,大概是叫“超越人性”,或者干脆中国特色一番,叫“圣性”。
片子一开始,就是拿战争后的满目疮痍,来“恐吓”观众——反战意识。
把人分为五个派别,又涉及到,“种族歧视与反歧视”。五个派别依照无私,博学,友善,无畏,诚实来分,无私派是执政者,博学派是研究者,友善派是生产者,无畏派是守卫者,诚实派是仲裁者。
这是五种人性中突出的优点,从这个分类开始,就已经在暗示,这是探讨“人性与社会制度,即国家管理论”的话题了。
故事的主角,是“分歧者”,这是一种同时拥有多种人类优点的人,男女主角都是。但他们在片子里,却是要被剿杀的,为什么呢,片中原话是,“他们不容易被控制,会对派别分类制度产生破坏”。
也就是说,分歧者就是制度外的一类人,他们的出现,本身就证明了该派别分类制度的缺陷。可是,维护制度者,却不愿改良社会制度,反而是采取了杀戮的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维护制度者”并不是掌握政府的无私派,而是博学派和无畏派的领袖。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无私派是不懂得伤害人的,他们天生就只会帮助别人,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认为自己掌握真理的博学派,觉得这帮无能的家伙,无法保护现行制度,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所以,才有了主线故事,篡权与杀戮。
至于片子里反复提到的,博学派污蔑无私派,贪污腐败云云,都只是一种政治策略,估计连博学派自己都不相信,一个合格的无私派会腐败。但无私派无法维护制度不被动摇,对待分歧者太过宽容,却是博学派,以及无畏派领袖无法容忍的。
片子其实还讲到了,单纯某一种人性的明显缺陷,这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私派,朴素过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懂得伤害人“只是小事,太过无私奉献,不懂得控制住反对者的过激行为,才是大事。除了被轻易篡权,片子里还描写了一个小细节,即”在进行派别测试前,一个博学派走到无私派之中,责问无私派,是不是自己贪污了粮食,而那些无私派面对这样无理的指责,竟都支支吾吾,不敢说什么。唯有女主角想要插嘴反击,但却被自己哥哥制止了。“女主角当时的行为,其实已经说明了,她不是一个单纯的无私派,而是分歧者。
博学派,自以为是也只是小毛病,但绝对自负,并且理性到几乎冷血的程度,才是真正恐怖的所在。你无法想象,女boss到死也不肯关闭系统的那种坚持,以及受到控制,关闭系统之后,那种伤心欲绝的表现,是那么真实,那么残酷。也就是说,在她所认为的真理面前,不但是所有人的命不重要,就连自己的命也是不重要的。这样的人,难道不就是”有信仰的人“吗?
而且,博学派也是和分歧者对立的一大阵营,是受到着力描绘的,色彩相当浓重。而他们也是所谓”超越人性“的实施者,算是作者或讲导演,用来讨论”超越人性“的关键。
我之前和朋友开过玩笑,人是一种动物,但脱离了兽性,我们就成了人,而人在将来,也一定会再度进化,脱离人性,成为”圣“,继而解决一切我们现在无法解决的事情,诸如腐败,歧视,战争等等东西。而这里的博学派,无疑是有那么一点意思的,他们的理性已经几乎战胜人性了,只遵从他们认为的做法,绝无二意。博学派们一边说人性中有弱点,需要克服,一边要追求的则是和平,但最后却发现,他们还是失败在分歧者手上了。
所以我要说,博学派们以为的克服人性弱点,乃至于”超越人性“,其实还是出自于人性,甚至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叫偏执。这也是博学派最失败的地方,我想,真正的”超越人性“是不会受到抵抗的,就像真正的”真理“不会受到质疑一样。
可以说,想要超越人性,数千年来,始终只是停留在”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自我实践“的暗阶段,根本还未到”累积足够量变,导致质变“的蜕化阶段。
说回片子里,博学派的失败,恰恰是证明了人性的胜利,而人性的胜利并不由单纯派系完成,而是靠拥有多重”美德“(人性)的分歧者才做到的。
再说无畏派,他们是片子的主体部分,因为女主角被测出是分歧者之后,为了找到那个放她一马的无畏派女性,所以加入了无畏派,跟着他们天天酷跑不怕死。
无畏派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无法反抗。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一句话,”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的,无畏派就是军人,但他们到底还是有自我意识的人,所以,博学派发明了一种注射剂,用来控制这些天生在反抗意识上十分弱的人,作为杀戮机器。
对了,这里可以插一句嘴,博学派认为,”自我意识“是需要被消除的,因为,他们有害,不利于控制,更不利于对制度的保护。这里可以算是对”专制“的讨论,而不是”超越人性“。但我还是觉得,这不只是专制的问题,而是在表述,死理性派对于”专制的优势“进行的解释。也算是讲出了,为什么国家管理上,会有专制存在。
那种绝对自由主义者,以及坚定的翻供者,恐怕怎么说也不会承认,最自由的国度,依然会在宪法里赋予其管理者以”专制“的权利。几乎可以这么说,法律即专制(可修改,不可违背),道德即民主(约定俗成,也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所谓的道德绑架,基本上都是对于少数人的暴政)
至于友善派和诚实派,片中着墨较少,我纯粹的瞎说一下。友善派基本可以理解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参与者,他们不会和人进行武斗,乃至争辩都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人,弱点就是好欺负,各种好欺负,估计就是这样,所以导演也懒得说他们了。
诚实派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们不存在谎言与遮掩,也就是说,不存在隐私的权利,也不会与人进行”虚伪的社交活动“。片子里,女主的去无畏派碰到的第一个朋友就是从诚实派里走出来的,不过她还算好点,虽然会说一些使人难堪的话,但至少也不算太过分。
对了,说完他们各自的弱点,又说道转投派别,我还想到里面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叫”派系高于血缘“。
这一听就是反人性的话,有什么东西会比父母亲情还”高“呢?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就叫”血浓于水“嘛。可是,你再反过来一想,把派别理解成信仰,这就变成了”信仰高于血缘“。
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联系到各种历史故事或者是新闻报道了呢?对的,对于人性的探讨,是躲不开这些的。
当然,我说到现在,还漏了这个制度之中,相当关键的一环,”无派系的乞丐“。你简直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因为不够博学,或是不够无私、不够勇敢、不够友善、不够诚实,就沦为一无是处的阶层,只能通过无私派的救济生存,还要生活在无畏派的监视中,另外受到各种歧视。
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这是对于”精英文化“的一种讽刺,是对”人权侵害“的一种夸张表现,但反过来说,导演似乎并没有特别同情这一类人,而是把希望寄托到了”更精英“的分歧者身上,从头到尾就没有说过,这些沦为乞丐的人之中,有什么闪光点。
或许,作者是有意识的将”异类分子“划成了两类,前者是在某类性格的测试中落败的失败者,而另一类则是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某种性格成分优越的成功者。失败者自然是无法担当”拯救社会“的重任的……导演还是个推崇”精英文化“的人,米帝观念与中国观念立马碰撞。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说得很乱,是的,这可以算是我和你随便谈一谈的笔录,称不上什么文章。但我可以稍微总结一下,片子虚构了一个世界,主要讲了一个制度的缺陷,以及最终的人性胜利。
制度的缺陷,是忽略甚至抹灭人的多元性,并且因为极致的某种性格的缺陷,导致了反人类事件发生。而人性的胜利,无外乎”爱“,以及“无私,博学,无畏,诚实,友善”等五种性格的交融。
说到底,作者无意于真的讨论“人性的超越”,(与我一开始说的貌似矛盾),而是在讲“人性的缺陷”,阐明了关于,某种性格过强,导致的缺陷十分可怕的观点。也顺带说明了,维护和平,不是靠杀戮,制度……后面的结尾貌似我忘了,说不上来了。
废话了这么多,最后要说一句,片子拍得其实真的很一般,那种跑酷的情节还有枪战之类的,我反正看了无感,完全就是糊弄一下嘛。但单纯的放到科幻片里来说,至少这种构架与讨论,不会让我立马反感,反而十分脚踏实地,就是来讲,在国家管理之上,在制度设计上,绝不能犯类似的错误,要着重考虑人性的的多元性,也要考虑那些被视为美德的优秀品格带来的缺陷。
别的不说,你看那些人民公仆,连贪污都不会,还能不被篡权吗?(你特么是在逗我呢吧?)
我的同胞们,请听我说一句吧,革命不会忽然爆发,也不会永远沉默,但请不要杀害无辜。曾经的曾经,有一群人和你们一样热爱这个国家……
4 ) 语录
派别:博学派(科研)、友好派(生产)、诚实派(管理)、无畏派(护卫)、无私派(救助)、无派族(乞丐)。
这测试对你无效,你得相信你自己。
未来属于有自知之明的人。
派别高于血缘。
如果你真是无畏派的人,就会无视失败的可能。
你们已经选择了无畏派,现在轮到我们来选择你们了。
“我是这里最弱的。”
“那么你会成为进步最大的人。”
如果你不属于任何一个派别的话,他们就没办法控制你。
无畏派的人永不放弃。
我们训练的是士兵,而不是叛乱者。
“你恐高啊?”
“每个人都有害怕的东西。”
人性是我们的敌人。
恐惧不会把你打倒,反而会激励你。
我既勇敢,又无私,又博学,又诚实,又友好。
“和平早就没了,你一手毁掉的。”
“是人性毁掉的。”
我钦佩你为了信仰而舍身忘死的精神,但我也一样。
你的反抗中蕴含着一种美。
现在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没有家、没有派别,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5 ) 反乌托邦外衣下的青春游戏
最近几年好莱坞带有反乌托邦色彩的电影再次集中爆发,诸如非常火爆的《饥饿游戏》,还有《雪国列车》、《环形使者》、《遗落战境》、《环太平洋》、《时间规划局》、《极乐空间》、《云图》、《全面回忆》等一大票电影。若追溯历史的话,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上世纪50到80年代,反乌托邦电影曾盛行一时,经典佳作如《妙想天开》、《发条橙》、《人猿星球》等,一直影响到后来的《黑客帝国》、《千钧一发》等经典电影。
所谓反乌托邦电影,就是设想有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未来社会,其中隐藏着各种危机和问题,而这“完美社会”往往会露出真相,最终分崩离析。如今的世界已变成了地球村,无论思想还是文化、意识都愈发多元与融合,独裁和集权的威胁也愈发降低。依照常理而言,反乌托邦电影应属于一个过去式的噩梦,没想到今天的电影创作者们让这个主题重焕荣光。如何让古老的反抗暴政、追求自由、建立新世界的故事有新意,同时迎合全球性观影主力是青少年的环境?现在看来,这波新的反乌托邦电影热潮与之前的已有很大不同,其一大特点就是和YA小说(young adult)结合。像这部《分歧者》,就是将青春故事与反乌托邦社会背景结合在了一起。
《分歧者》可以看作是《饥饿游戏》的姊妹篇。电影改编自风靡北美的同名小说,在北美两年时间狂销千万册,雄踞亚马逊排行榜等各大榜单,更是掀起了一个文化热潮。反乌托邦电影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描述。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影片正是要解决这个设定。影片背景是未来人类只剩下一小部分,躲在芝加哥的高墙背后,外面的世界似乎很可怕,但里面则一派田园风光,和谐自然。到了16岁,每个孩子都要通过测试,最终选择一派加入,终生不变——听起来有点像《哈利·波特》中四大学院的设定,不是么?这五派其实对应着五种我们熟悉的职业:诚实派就是普通人,博学派其实是学者,友好派可以看作社会活动家,无畏派自然是战士,无私派则像隐士。这不正与我们当下细致的专业化社会职业分工很相似吗?人们看起来生活在一个各得其所、人尽其才的社会中,一派平和。
在这样的社会中,过度的组织性,强大的秩序,往往会要求人们交出自己的自由与个性,以换取安全稳定的生活。殊不知,每一种标签都会产生歧视。有一类人,他们不愿被定义,不愿被贴上标签,不愿服从命令——那就是青春气息逼人的少年男女!他们似乎天生是与老人政治、集权以及乏味平淡的生活不相容的,他们不得不与之反叛和对抗,追求人生的自由。《分歧者》中的女主角翠丝同时拥有几派的特质,无法被分类,被称作“分歧者”。她选择了叛逆,加入无畏派,跟着青年伙伴们奔跑着追上飞驰的列车,努力学习格斗,通过一根钢丝从城市顶端滑行而过……如果你又想冒险,又愿意尝试下做隐士,看见他人还特别想帮助他,为什么就会成为另类,不为社会所容呢?当下我们这些焦虑、困惑、寻求反叛等心理状态的年轻人很容易找到共鸣。影片把青春年少的那种无限可能性,少年人不愿被体制化的主题都移植在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故事壳子里,作为一部科幻动作大片,它的青春元素,是最大的与众不同。对比《饥饿游戏》大逃杀式的残酷故事,《分歧者》更像一个反乌托邦外衣下关于成长的青春游戏,女主角慢慢体验到友情、爱情、亲情的真谛,她不断去认识自己,拷问自己到底是什么人,要成为什么人,想要怎样的生活,而最终解决所有疑惑得以成长。
女主角一直担心自己的分歧者身份被揭穿,努力伪装自己,但其实影片中和谐社会最大的威胁,恰恰来自成人世界的虚伪和对权力的渴望。影片的设定非常耐人寻味:学者控制了战士,挑起事端,主要针对的却是隐士。表面的五派共存不过是个假象,一个不能容忍有“分歧者”存在的社会,其实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对于国内成年观众来说,看到影片中的五派在最后互相争斗,整个世界混乱一团,一定会联想起国内过去的那十年特殊时代吧——无论你是自由派、高蹈派、骑墙派还是忠于某一派,最后都会被投机派所利用,作为棋子来玩弄。女主角翠丝最终和小伙伴们一起摧毁了这个看似完美的世界,她终于成年,学会了融入社会,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本心。这不正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追求的个性生活吗?
女主角的成长经历波澜起伏,线索明晰。影片即便没有太多超级火爆的大场面也能看得有滋有味。尤其是影片中后部分关于恐惧的测试,让人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女主角不断进入恐惧的梦境,她仍不能利用自己的理智来消解恐惧,必须直面自己的内心,找到恐惧的出口,进而变得勇敢。这个设定对青少年来说,正中下怀又更加有趣、值得琢磨。
女主演谢琳·伍德蕾以甜美清新,身材出众在北美已拥有大批拥趸,她是凭《橘子郡男孩》和《青春密语》等美剧红起来的,现在俨然新一代青春女星中的佼佼者,其近作电影《星运里的错》口碑极好,《后裔》更是当年奥斯卡热门。火速蹿红的她片约不断,未来有直追石头姐、暮光女的势头。男主演提奥·詹姆斯容貌帅气,花痴女粉又要尖叫了。近些年低调的“露丝”凯特·温丝莱特也首次在商业大片里饰演大反派,女王气场爆棚,而大陆观众比较熟悉的动作女星Maggie Q也有加盟,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系列,这样的演员配备,已经足矣。
6 ) 不搞三角恋不搅基,口碑怎么能好
从《暮光之城》火了以后,《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宫》这类teen adult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接连上映。最近这三部里,《饥饿游戏》显然动静最大,影帝影后,大牌扎堆;《移动迷宫》虽然上映最晚,但是标新立异,属于后起之秀;《分歧者》虽然在小朋友里人气不算低,但整体口碑不如另外两部。
小说第一本我看了,电影改编确实有很大问题。原著对虚构世界的设定有很多描述,在电影里要么被直接删掉,要么就是大段无聊的画外音。这一点其实是架空背景电影的通病。另外就是导演拍摄手法毫无新意,镜头语言太简单。还有就是视觉效果非常平庸,跟《移动迷宫》简直不能比——电影的预算都花在温丝莱特的片酬上了吗,特效只剩10块钱了吗?
改编水平的问题放在一边,就故事设定来说,我觉得《分歧者》没有其他几部那么红,主要是输在了没有三角恋和没有搅基这两个硬伤。
你们看,《暮光》是苦大仇深的女主在白化病帅哥和狼人帅哥之间徘徊,《饥饿游戏》是苦大仇深的女主在Peeta和锤弟大帅哥之间徘徊(这还不算芬尼克等等甘为女主赴死的酱油帅哥)。这部《分歧者》呢,苦大仇深的女主一上来就锁定了大帅哥阿四,眼里再也没有别人——这片子的男二帅哥是女主他哥,虽然在别的片子里跟女主也来了一发,但在这儿还是不能乱伦对吧。除了这两位,其他帅哥要么技能太弱没到boss那管就嗝屁了,要么干脆就是boss的人。
这是一个致命缺陷。虽然我个人非常厌恶毫无意义腻腻歪歪的三角恋,但我毕竟不是这类电影受众的主力大军。Young adult主要受众群是青少年,青春期荷尔蒙旺盛的少女正式满脑子浪漫幻想的年纪,两个男生为自己挣得死去活来这种烂俗的琼瑶戏码她们就是百看不厌。
所以,尽管演阿四的英国小帅哥比Peeta帅100倍,尽管我不理解大表姐瞎了哪只眼看上Peeta而不是锤弟,但是再帅的男主,如果毫无竞争就轻易追到女主,那怎么能满足少女们的玛丽苏之心呢?!即使男主长得挫,只要有竞争、有真心付出,就能让少女们肝肠寸断死去活来,就算没有爱慕也有母爱。
OK,尽管异性恋的部分输掉了,这年头还可以通过搅基卖腐来讨好观众。看看《移动迷宫》里那一群小鲜肉,不同种族,各种类型,任君挑选,随便排列组合心仪的CP,甚至多P. 搅基的同时,也加入了妹子,可以双向行驶,可进可退,弯直皆宜。
不光是young adult电影,所有电影现在都离不开搅基。M家那几个我就不说了,连《万物理论》这种申奥英伦传记片也要给霍金来个忠犬基友公主抱什么的!
再看看《分歧者》,男女主的异性恋闪光弹恨不能闪瞎我的狗眼,其他男性角色虽然人数不少,但描写篇幅很小。非要硬抠的话也就勉强能抠出Eric和阿四这一对相爱相杀,但是Eric的渣和阿四异性恋闪光弹实在让这一对的发展前景堪忧。
总之,就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还是很有想法的。我打算找后面两部小说再看看,如果前方有三角恋和搅基情节,这个系列还是有救的。
7 ) 《分歧者》:为你扯下这个庞大世界的遮羞布
作为看过原著的读者,《分歧者:异类觉醒》还原得很令人满意,电影本身完整展现了小说风格,在翠丝和老四奋勇向前的自由肆意中,我已经开始期待这一系列电影的渐入佳境了。当然,因为对接下来剧情的了如指掌,很多桥段都会让我微微一笑,比如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珍宁,虽然全程女王状态,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她其实也只是这片实验田中的一只小白鼠——很多这样的细节,都会让通读过整部小说的读者感到戏谑。
但是,除了对电影的欣赏,更多的,我也有一份担忧。因为,我一直觉得将文学作品翻拍成电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虽然改编和系列影片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主流力量,但在契合原著精神主轴的同时要把握大银幕的尺度和系列片的进展节奏并不是一件易事,这是大多数改编电影都要面临的问题。
《分歧者》同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相对于其他改编电影,它可能更吃亏一些——对比整个系列的架构与野心,第一部《分歧者》在世界观的展开层面上,用“冰山一角”来形容都略显夸张。所以,作为一部系列电影的开篇,它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出彩,但如果看完第一部后就弃掉了整个系列,实在是太可惜。
《分歧者》三部曲很有点佛家三重境界的味道:第一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整个系列的情节推进非常有层次感,视角转动,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但仔细推敲,其实核心始终只有一个,就是对复杂人性的探求。
朋友没看过书,看完电影以后和我说觉得设定和逻辑有点难以认同,其实这也是我看完第一本书后的感受,就好像是看到《盗梦空间》里制造的梦境,只要有一丝不合理的地方,这个世界马上分崩离析。
无私派、无畏派、诚实派、友好派、博学派,五大派别的生活世界好像是个有严重硬伤的荒谬之境,每个人只能从属于一个由个性划分的派别,派别重于血缘的理念让彼此的生活都显得泾渭分明,冰冷无比。于是这些本该是人类追求的美好品质扭曲变形,无私派过分强调为他人奉献而忽略了对己身的关注,无畏派将残忍与勇气划上等号,诚实派用诚实来伪装对他人感受的忽视,博学派野心勃勃,知识变成了操纵别人的利器。人的个性本应大放异彩,而拥有两个个性以上的分歧者却成为博学派欲除之后快的对象。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就算是科幻作品,也应有理有据,有清晰的思路脉络。
我想不少没看过书的人看这部电影可能对它的设定都有种大加挞伐的冲动,这也是我说的电影吃亏的地方,在第一部小说中,作者要呈现的世界观还未完全铺展开,但在接下来两本小说中,让人不断刷新认知的层次感立马体现出来了,而这全是靠第一本书中构建的世界奠定的基础。
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在于当你以为五大派别的世界就是整个背景框架时,却赫然发现它只是外部世界营救自身的工具,原来这么一个显得扭曲的生活空间确实是被刻意营造出来的,镜头向远处推开,我们才发现原来看到的全部只是画布上的一隅。这里的冲突相较第一部更为激烈和深化,在派别世界和域外世界的矛盾中,五大派别彼此针锋相对,争权夺利的混战也硝烟弥漫,扭曲的人性在战争中被剥了个体无完肤,派别成为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之后第三部伊始,我和来到域外的派别人士们就再次被震住了,所谓的派别只不过是基因有缺陷的人,第二层的境界也来到了高潮,当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整个坍塌,缺少了骨架的人如何生活下去?
第三个层次随着派别者和外部世界基因局的对抗逐渐展开,拥有纯净基因的基因局人士看似远远比“有缺陷”的派别者要强得多,但他们的做法又与珍宁等人相差多少呢?毫不犹豫地利用、甚至牺牲他人的做法与“纯净”二字相去甚远,而所谓的缺陷又在哪呢?如果说强制划分派别是无视人类本性的枉然,那么外部人士对缺陷基因的修复就是沉浸在空中楼阁的幻境中,两者有何差别?其实质不过都是人性的僵化,而这种桎梏终将被打破。在这个不同于派别世界的小天地,我们终于看清楚人性背后的意义,复杂和缺陷本就是它最真实的样貌,这也是第三层境界真正揭示出的本源。
因此,三部曲中不断变化的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但价值观念其实一直未变,就是对人性的挖掘,只待我们上下求索。而《分歧者》作为开篇的第一部,率先撩开一层人性的面纱,也扯下了这个世界的遮羞布,更庞大的探寻与拷问,只待接下来的层层递进。
总之,《分歧者:异类觉醒》成功开启了这个电影系列,并一定会引爆这个电影系列,如果不想错过《反叛者》与《忠诚者》的升级,《分歧者》是一定要看的。同时,对于系列作品来说,能看到人物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翠丝和老四的感情线,就是这浓墨重彩的一环,在这点上,书中对主角的性格塑造和变化有着非常合理的发展弧线,期待着电影不要忽视对这条感情线的刻画,虽然最后的最后……我就不剧透了。
8 ) 他们都是在“干仗”中成长
谢琳·伍德蕾在《分歧者》中的很多画面像极了《饥饿游戏》里的詹尼佛·劳伦斯,派系选择大典上她忐忑纠结的表情几乎与《饥饿游戏》里凯特尼斯等待抽签决定时如出一撤,加之同样都是青春对抗强权,也难怪两部电影要放在一起比较。
《饥饿游戏》所要表现的是大制度背景下个人的反抗精神,颇有些《大逃杀》版《暮光之城》的味道,每一部都好像是下一部的前奏曲,塑造的是一个时势需要的“英雄”;《分歧者》则更像是《哈利波特》版的《进击的巨人》,以派系选择来明确人物内心冲突,据说下一部也已经开始投拍,看来是以连贯的方式表现主角的成长。更倾向于塑造起一个完整的“人”。
★
电影架空在未来世界的美国,经过战争等不可知因素的洗礼,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得以生活在“城市”之中,为了便于管理,人们将人细分为五个派系——“友好”、“诚实”、“博学”、“无畏”和“无私”,每个派系有自己的生活,除了16岁的大典一生都没有选择的机会。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九型人格”,其中包括的“全爱型、智慧型、忠诚型、活跃型和和平型”几乎可以被看做是电影几大派系的翻版。当然,“九大人格”尚且不能准确地区分一个人,那么五大派系显然也不会严谨。人是不能被简单区分的,这就从一开始决定了有可能发生变故的基础。
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分歧者》所构建的“五大派系”可以算作是“软科幻”的一种设定,其背景存在的合理性并非他们关注的重点,一旦建立起了这种方式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才是。《分歧者》和《饥饿游戏》很像,在腐化的既定模式下加入了勇敢叛逆的灵魂,年轻人想要突破自身的壁垒,完成在青春期对于个人身份认证的困惑,就势必会挑战权威。青春电影基本都以此为矛盾点,人物的纠结决定了戏剧的魅力——《歌舞青春》系列里男主角特洛伊对于自己是否能唱歌的困惑也是建立在固有形象的重塑之上的。在类似《分歧者》式的“幻想乌托邦”电影中,这样的困惑则更多的与革新相结合。是《分歧者》作为成长电影重要的一个标志。
☆
个人形象投射的反复出现象征着Tris对个人身份的确定。作为“无私者”她没有资格照镜子正暗合了她无法面对真实自己的窘境。而实战演习成功时高空滑翔她凝视着玻璃中反光的自己,也真正意义上接受了自己的形象。在恐惧考验中,Tris对反射影子的确认是她认定幻觉的重要标志,这也成为决定她“分歧者”的标志——从“无私者”跨越到“无畏者”再到“分歧者”的过程,就是Tris自我成长的重要过程。
“个性”是美式教育中一个独特的环节。曾经有人以职场畅销书来分析社会,中国多是人脉培养,日本多是企业忠诚,而美国则是寻求个性。青春电影市场所展示出的这种敢于冲破牢笼表达自我的价值观,是美国社会对于“个性”追逐的结果。
因此在《超凡蜘蛛侠》中,年轻的蜘蛛侠会反复的追问“who am I”,在《饥饿游戏》中凯特尼斯会和皮特一起挑战游戏规则,而《分歧者》中的Tris则无法受困于“派系大于血缘”,也无法隐藏自己作为“分歧者”的身份,她的差异造就了她的困惑,也使她不断成长。
爱情则永远是成长的催化剂,有趣的是如今天朝也开始拍摄15、16岁情窦初开的爱情电影,但大多只能是“亲下去,爱下去,就是不能好下去”,而好莱坞式的青春之爱则要复杂的多——《分歧者》没有选择延续《暮光之城》式的三角关系,Four担任的不像是情人而更是导师。Four可以被看做是Tris的进阶版,是度过了青春迷惘期的Tris。他也有自己的恐惧,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恐惧是他能教给Tris的最重要的课程。
★
在《分歧者》中,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博学派领袖认为,维系城市和平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性”,而她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抹去人性,抹去对于派系的忠诚,把人都变成可以操控的傀儡,分歧者却恰恰因为不能选择固定的派系而免受洗脑。
只可惜无论是控制电脑的博学派还是留守下来的“无畏派”战士徒手战斗力都几乎为渣,大决战最大的看点竟然是来自来自于Tris和Four这对情侣的互殴。当Tris正面对抗凯特大声说出自己是“分歧者”的时候,整部电影则好像完成了任务般迅速地滑向结局。这对于前半程漫长的铺垫来说实在是有些虎头蛇尾。
而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最大的看点可能在于我们终于看到不是每个16岁都注定为爱情流泪,16岁同样也面临着对人生、对信仰的抉择。有种说法是国内从不拍摄未来题材电影,是因为无法确定未来是否还是由我dang正确领导全民走向繁荣富强。对未来设想一片虚妄,国内如今的青春电影还依旧停留在“你伤害了我一笑而过”的儿女情长上,即使是如《分歧者》这样非常典型的爆米花电影,概念上依旧是超前的,这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
“诚实派(Candor)、博学派(Erudite)、友好派(Amity)、无畏(Dauntless)、无私派(Abnegation)”英语烂真是伤不起,还以为他们在douglas队呢。男主丑哭,“酷跑小分队的小四”哈哈哈。本来也没觉得和饥饿游戏有多像,可是男女主那个反目成仇又突然好了的狗血剧情瞬间就让我想起饥饿游戏了。
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烂,但是也毫无精彩之处(为什么这都有人点有用--)
感觉看了部哈利波特+饥饿游戏+安德的游戏+进击的巨人+Nikita+青春mv+等等,满篇即视觉感~叙事比饥饿游戏还宏大,但世界观完全不能推敲,比如你告诉我Kate不是分歧者我才不信呢~其实比饥饿游戏更彻底地女权意识,也更彻底地玛丽苏~另,其实我看得挺开心的,得是多能看青春文学呀。。。
虎头蛇尾!!结尾弱爆了,该不会是资金不足了吧。但是,蛋蛋是,当中从天线宝宝开始的一段zipline真是逆天了的好看啊!!!由于地点是芝加哥加一星。女主小包子挺招人爱,男主竟然是唐顿庄园出场即崩的Mr.Pamuk! 哇哈哈哈。。
如果美国电影保持这个水平,国产片就有希望了。2014.9.10成都王府井影城
后天上映,天天在电视上看预告片看到现在就一个感觉:场景都是饥饿游戏的感觉就算了,女主角也要抄吗?!哪哪没在模仿J.Law?还模仿得特失败。。。
诚实之德,五行属木;博学之智,五行属水;无畏之体,五行属火;无私之美,五行属金;友好之劳,五行属土。博学水克无畏火,无畏火克无私金。分歧者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者,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总的来讲,概括性的说,潮流还是人民说了算。中国人民太穷了,很想做一场手持优乐美枕边白富美的纸醉金迷梦,所以《小时代》火了。美国人民太闲了,很想过一把饱受压迫顶制度个肺的革命瘾,所以《分歧者》火了。
气质上太接近饥饿游戏,还都是女主戏,可惜主剧情展开得太慢了。男主逼格高得吓死人,这样好吗...
还不错,没有传说的那么差,女主长得不漂亮,甚至有点大妈脸,不过演得还不错,男主阳刚帅气,加分。
男!主!太!hot!了!女主你不想太快那麻烦走开 放着让我们来好嘛!!
标准剧情片走势,但是为了男主的身材和长相,也要打四星~
如今的YA小说不加个反乌托邦背景都不好意思跟制片方说要拍三部(哦不,是四部……)第二阶段的噩梦测试是致敬1984里的101恐怖房间吧。先看的女主和她哥在另一部电影里演绝症情侣,于是奇怪的违和感……
情节类似饥饿游戏。但男主很帅啊啊啊啊
看之前觉得怎么着也得给个三星,看完之后发现真的给不了。标准的青少年电影,剧情弱智无脑,许多桥段设计堪称烂俗(尤其是在片尾,简直跟国产剧有一拼),就连温丝莱特的表演都在几个小崽子的影响下水了不少。逊于饥饿游戏,强于暮光之城,用心有余而力不足评价此片比较恰当。
其实大部分青少年小说都是同一个主题,就是小孩子也可以干翻成年人,拯救世界。在尚未掌握话语权之前,对话语权的想象。幼稚,对这样的故事是优点,也是缺点。温丝莱特很御姐,然后就没了。设定还好,但是讲太浅了,弄来弄去还是小孩子过家家的东西。
三星半,比饥饿游戏更大的世界观,完整讲述了一个故事(139分钟够憋一泡尿了),背景交代清楚,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女主詹妮弗·劳伦斯即视感,还是大饼脸( ° - ° )。最爽当然是《Run Boy Run》呀。
这到底怎么就是科幻片了= =话说还是没搞懂男主是不是分歧者,不过Theo James真的好帅啊!背景设定其实要比饥饿游戏好多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表现出来却有点乱。
后半部分太赶了,剧情细节禁不起推敲。这种以少女为主角的反乌托邦电影也倒是反映出了美国新一代的某种需求。Shailene Woodley和Ansel Elgort在这片中是兄妹,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是情侣,这完全是给tumblr上的fandom提供gif的资源。
男主大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