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豆瓣看到这8.6的高分,是促使我看下去的原因和动力,开头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也让我觉得很惊艳,不过真正看下去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失望的地方。
一、节奏,这部剧的节奏真的太慢,以至于我常常有想要快进的感觉,二、男主身世略狗血,好多内容都能猜到,然而还是觉得狗血,三、这是我个人爱好了,我非常不喜欢男主,男主前中期为了报仇几乎快到了不择手段的状态,目的就是杀明德,说实话,我能理解,但真的不喜欢。四,开头的部分虽然惊艳,但也使得结局少了一些悬念,多少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缺点虽多,但是优点也不少。
一,全剧基本无雷点,在这个雷剧盛行的时代,能找到一个认认真真讲故事的剧实属难得,“执念”这个主题其实很难讲的,不得不说,它讲的不错。剧中每个人都有执念;
二,演员演技都很不错的,并不浮夸,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处镜头,明德问高剑雄话,高剑雄思索的眼珠左右动了动,神情和眼神都很到位,(当时我很激动的,我知道我要求有点低,但是我好多年没见过表演时眼珠会动的演员了T_T);
三、很多角色在设定上都很丰满,形象塑造的很好,基本上可以说,除了两个男主我不太喜欢,其他的角色从头喜欢到尾,人设都很合理很现实,很多角色在设定上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而且人物各有用处,毫不累赘,而且点到即止,即使看似只是用来插科打诨的少林三杰,也有过一段影射男主男二的剧情。
四,这部剧台词功底很好,带着点古声古色,完全不像别的古装剧演员一张口就出戏。
综合来说,这部剧是一部很有内涵也非常良心的一部剧,他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但是也够的上这个8.6这个分数
本剧将笔墨着重于程闻道、高剑雄两位男主,而较忽略女主的性格刻画。
从女主知道程闻道死讯坚决要求父亲荣顺王上书死谏招致家破人亡,自己被卖官妓。到高剑雄舍命舍前程相救于她,她知道程闻道是明德儿子,任何事都似乎不能动摇她复仇的决心,也未勾起她追寻个中真相的兴趣,哪怕一点心理挣扎都未有表现。她根本不在乎程闻道为了少林众生的顾虑,根本不在乎谁生谁死,只要明德死,她愿意付出任何自己的、别人的代价。
试问,这样一个智商零在线的女性角色,高剑雄、程闻道何以爱她爱得无法自拔?
剧情真的拖沓了,总是忍不住快进。
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一女子一僧一将一儒,画面都很有古意,服化也不像如今大部分古装剧那么浮夸。剧本台词都很考究,演员演技都全程在线。
被郭京飞吸粉,有几场戏简直演技炸裂,虽然特写镜头看到脸上的吭都想给他众筹粉底,但竟然get他的帅了。最难忘在深夜他跪在院子里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场景,有良知有道义也有欲望,后期黑化成什么样子我看着都感觉又心疼又压抑。
杨秀是个儒生,人设从头到尾都很正,一开始觉得酸腐无能。李榛榛告诉他:他们给了我两个选择,一个去死,一个充为官妓。他第一时间回应:郡主万万不可入青楼,轻贱了自己。如果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估计都会觉得这些书生是傻逼,动不动就死谏,动不动游行反动,进京面圣撕逼,或者拉帮结派拖大官下水告状。但那个年代确实流行啊,读书人文官这些把能跟皇上撕逼当荣耀,当然朱家大佬虽然有时候会听,听烦了不爱听那下场确实挺惨,有点心情的是打屁股,打得屁股开花是常事,打死的也一大堆。随着人物剧情的饱满,我看着他竟然感动得想哭:我是个读书人,我读的是圣贤之书,学的是圣贤之德,立的是圣贤之志,修的是圣贤之身。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忘死,最后也算求仁得仁了。 程问道是我最难描述的人物,周一围是有演技的,只是在这部剧演出总是跟我的情绪达不到共鸣,起初知道全家灭门在少林寺的情感表现方式总觉得看起来过于癫狂。他下山要去找李榛榛,可见到后却没有问过李榛榛以后怎么办,也许在逃避吧。总觉得他辜负了很多人,佛渡有缘人,但放下太难,僧人不是圣人。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最想说的就是李榛榛,从云端之上的郡主到泥槽深处的十一娘,如果剧中每个人都是轮回有因终得去处,那么她真的彻底是个悲剧人物。只因她在听说未婚夫婿程闻道惨遭灭门,善心发作请求身为王爷的父亲伸张正义,便被明德报复全家灭门。她一共有三次选择,第一次嫁给高剑雄和灭门,第二次死和官妓,第三次死和出家,说好的善有善报呢?她在青楼的三年,始终不忘要复仇杀明德,一直说要跟她一起报仇的三个人,程问道在得知明德是他亲生父亲慢慢放下了仇恨,高剑雄依仗明德慢慢实现了自身阶级的提升,杨秀和明德只是政敌,只有她,明德依然实实在在是她的杀父仇人,她迫于自身能力和情感束缚,深陷绝望。最难忘她和杨秀被冈田绑走后回来的那一幕,整个青楼空荡无一人,她不用困在地狱了,可是她依然回去了。那个背影当时就泪目了,她还能去哪里呢?她的结局我至今心有不甘,如果每个人都是放下了,释然了,她遁入空门更多是一种无处可去的的选择吧,活着永远比死要更艰难。
❤️表白败火师父,他才是我心中得道高僧的样子:若有意,微尘亦有佛心。
1、程闻道/无想 程家公子,贵族后裔,虽生而有疾,但自小得众人呵护,有结义金兰,有青梅竹马,一看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设定,人生的前二十年,想必志得意满,过得舒舒服服,前途光明可期。 然而剧本一开始啥都不讲。 一开始,就是一场屠门杀戮。 父亲结义的三弟,自己结义的大哥,就那样带齐兵马杀上门来,程门上下三十二口人,除了小公子程闻道,全数被杀。 一开始,就是血海深仇。 由于剧情一开始什么都不交待,全靠观众听着台词看戏领会,我就以为这是一部倒叙的戏,灭门之后,情节会徐徐展开,告诉看戏的我们,这一切的来龙去脉。 结果,啊咧,不是的,这还是个正叙的故事,灭门就是开头,之后要跌宕起伏十数集,才让观众了解了,原来更惨的,还在后面。 这可真考验观众先期脑补追剧的水平啊喂…… 乍一看,程家公子颇具主角光环,一路逃杀,总之是有人救他,结义大哥冒着被上司责罚的风险公然纵放他,打酱油的二哥时不时的冒出来给他帮个忙凑个钱,少林僧医也莫名其妙地反复救他。他又跳又闹地来来去去找死,反正到了最险关头,他总是得救。 程家公子在变成无想和尚之前的复仇,那真是除了闹腾,再无亮点。 世道黑暗,奸人把持,程家灭门后,满口大义的二哥又饶上了程闻道青梅竹马的郡主一家,圣贤之道又如何,公平正义又如何,权顷于野,说要你死,亲王一家也登时流散。 好了,小一辈的幼稚复仇,老一辈的都拿命填了进去,剩一个不忠不义的大恶人,剩一个逼成黑炭的可怜大哥,程家公子,李家郡主,再加一个杨家酱油,心心念念的,只能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且不死不休。 想报仇,先得活下去,为了活下去,程公子剃度出家,但显而易见,尘心犹炽。 故事演到这里时,我就想,啊这是个多么俗套的戏呀,反正就是报仇报仇报仇,中间百转千回,情缘纠缠,又有什么新奇? 但忍得住继续看,因为闻道那张肉头鼻子国字脸,清澈的眼睛里有千言万语,他的放不下,他的不惜命,他的爱之深,都让我选择继续看,看他在这个俗套的戏中,会怎么样来讲接下去的故事。 好的演员是会留住人的眼光啊,不是吗? 顺便说一句,这部戏可惜的是没有上星(注:现在已经在央8播完了),只在地方台播了,无声无息的,网上平台又找不到……如果能上星,我是绝对要再看一遍的,前面那磨叽的一半戏,我是待看完全集之后,才发现这样的节奏有它的道理。 看第一遍时,程闻道的复仇,简单浅薄到让人胸闷。 他的结义大哥冒死放他一条生路,可他恨他的大哥站在仇家那一边,举起利刃以结义兄长父亲的性命相胁,然后,兄长的父亲为了自已的儿子,用他手中的刀自裁。 喂,程公子,你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你父亲的性命是性命,别人父亲的性命就不是性命? 仇恨对养尊处优的程公子而言,真就那么简单,谁杀我全家,我就要杀了谁复仇,至于过程中拉上谁垫背,那都是谁活该。 好似道理也没什么不对…… 自称少林三杰的通字仨小和尚就莫名其妙地理解他,给少林找麻烦也理解,会害死自己还连累别人也理解,甚至拿大斧子对着方丈作势欲砍也理解……程公子多不容易啊,仇怨难解,他是个好人。 好人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用这么慢的节奏,来一次次地向观众展示,程闻道屡试屡败的复仇? 论本事,没本事;论计谋,没计谋;论大义……似乎也没多高大上,灭门最根本的原因是朝廷党争,奸臣当道,真论大义该去造反,盯着一条严嵩党系的看门狗复仇,格局又高在哪里? 结果,当然是反抗一次,代价就再多一次。 仇家明德,是严党的大腕,手握重兵,又养有武功高手在侧,心够黑,手够狠,明判时势,当机立断……相对的,程闻道手无缚鸡之力,只想拼了一条性命去杀掉他,结果就是命也拼不掉,仇也报不了。 真要拼死了,那倒一了百了,但剧情是容不得他死的,多么千均一发的险恶也不会死,这可怎么办? 所以真胸闷,干嘛一定要程闻道经历这些?灭门血仇,怎么可能僧人来劝放下就放下,报仇又无望,死了倒正好,为什么程公子就是不死? 救他的少林师父不愿意他死,被他害死父亲的结义大哥也不忍心他死,青梅竹马的恋人宁可舍身作妓也不要他死,就连明德大人也明知他一心复仇仍留他不杀……所有跟他有牵连的人都不让他死,真是死都死不了。 死不了,只能看着事情越来越糟。 因为他在的这世道,没有头顶青天,没有大侠出山。 在仇家的碾压下,除了想方设法活下去,没有任何出路。 程家公子,复仇无力,告状无门,心爱的姑娘身陷青楼,为了她能活下去,他只得先行放手,自己出家,保她清白,给她一个可以托廦豪门的空间。 至此,我终于看明白,这个剧在缓缓展示着,死,其实是一件比活下去容易很多的事。 活着,就要忍受煎熬,就要不断付出代价,就要一痛再痛,痛到忍无可忍,重新再忍。 饮药之苦,越慢,越是苦彻肺腑。 而终于剃成光头,变身为无想和尚的程公子,仿佛还没有明白,他选择这样活下去,还将付出什么代价。 败火师傅问他,你当和尚,是真心要出家吗?他看着师傅的眼睛,坦然答:不是的,我要学少林功夫,学好后去杀人报仇。 败火师傅最偏心了,听完了,仍给这个假意出家的年轻人,剃了光头,披了僧衣。 不管真心如何,不管目的何在,当了和尚你才能活下去,那就先当和尚吧。 一领僧衣,一挂佛珠,光头的无想和尚,忽然就帅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特别特别喜欢这部剧里,无想和尚的武打戏,一招一式,好看到惊艳的地步,那个执拗巅狂不管不顾的程公子就此一点一点湮灭在僧衣之下,和尚参禅,和尚习武,和尚开始睁开眼睛看这世间疾苦,旧时仇怨化作日日佛前问道,无想和尚整个人,以肉眼可以分辩的节奏,慢慢脱胎换骨。 看,这就是这部戏节奏超级慢的好处啊……我突然想起一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急不得呀,急不得。 无想要救少林铜人,原本为的是学武功,还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明着救。结果搭进去心爱之人,搭进去两位结义哥哥,搭进去正行师父一条性命,搭进去整个少林安危,救出来的,却是废人,奄奄一息,行将就木。 无想和尚求方丈救救铜人,方丈说,唯一的办法,去拜佛吧。 无想问,拜佛有用,世间为何还那么多疾苦?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然后方丈说,你心底,终究不信佛。 可是,信了又如何,信了,仇就不是仇,苦就不是苦,濒死之人就会奇迹般康复? 哎,我等俗人,肯定都会这么问。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无想终究还是去拜佛了,拜到最后,他悟出来的,是他自已的心。 无想叩首,说他救铜人,不是出于善念,是为了利用。 他明白了自已的心,他说,他仍想救铜人,因为善念,而不为利用。 无想和尚终于悟了无辜之苦是为至苦,见人将死不能不救,除此之外,救人再无目的。 于是,佛借败火僧的口说,既然你悟了,那或者,还真有机会一救。 我个人意见,佛,还真是蛮会绕弯子的。 不过也许,不绕弯子,看不明白很多事情…… 很多事情想看明白,真的要等,只能等,等着时间过去,等着水落石出,等着条件成熟。 佛说,这就叫机缘。 机缘不到,点了也难悟;机缘到了,也是不点不悟。 要不说参悟这种事真的没啥道理好讲呢…… 再顺便说一句,这部剧的背景音乐好听极了,少林寺内的对话台词也写得颇精到,不知不觉,便入化境。 达摩洞前,无想跪求洗髓经,洞内面壁的大师问他,你真心为何? 无想答,我佛慈悲,真心救人。 洞内大师却说,为何救人无关紧要,找不着真心,悟不透无悲无喜,就不是无想。 无想大声答,弟子做不到。 我听得心震,当然做不到,谁都做不到,见死而救,怎能无想?什么都放下,索性不救好了,阿弥托佛,如果见死不救,那佛又是什么? 洞内大师轻笑,“做不到”这三字,倒是句实话,于是传经。 然而,经好学,悟却难,参不透经文真义,学了也是白学。 无想就去折腾败火师傅,坐在他床前,打扰他睡觉,问师傅,真心到底在哪儿? 师傅折身睡去。 半夜,师傅醒来,烛光下一看,无想仍跌坐床前眯瞪,师傅问,你干嘛呢,无想说,我找心呢,师傅说,你上别地儿坐去吧,别打扰我睡觉。 屋外漆黑,无想找不到路,师傅给截小蜡烛,请无想赶紧走人,无想抱怨,这么点亮,能照见啥,师傅笑笑,靠近来,一口吹熄蜡烛,再问:“看清楚了吗?” 无想怒,看不清。 师傅说,用心看,外面的光亮,就不是光亮吗?别人的心,就不是心吗?你自已的心呢? 醍醐灌顶。 无想走进院落,在夜光下席地而坐,闭目参悟,此时萤光点点,绕身飞舞,无想起手做势,身随意动,心莲朵朵绽开,经义奥妙,就此透亮。 这一段画面、音乐,是本剧中我最喜欢的细节之一。白衣无想和黑衣无想在意念中过招,简直好看得无以复加。 悟透洗髓经的无想,进化成了能起死回生的神僧,八位少林铜人师伯,从奄奄待毙,到恢复健康,甚至找回旧时功力,也不过几天功夫。 果然佛法无边。 但接下来却是,血海深仇的大对头,明德明大人,也固疾难除,危及性命,理所当然兵压少林:无想师傅,你得救我,不救我,你的大哥二哥,你的恋人,我便统统杀掉,连你托身的少林寺,我也一并灭掉。 无想说,我救你可以,你一辈子,不得再踏出少林。 明德拂袖,开玩笑吧,与我这大魔头谈条件,那肯定是不要命了。 就是不要命了,即然明大人说,只要我无想活着,就总有办法让我救你,那我就不活了吧。 无想再一次,以命相搏。 年纪轻轻,刚刚习得一身绝技,还揣着正行临终传的三十年功力,可就这样决绝地放弃一切,无想走进无常院,打算用水米不进的办法,饿死自已,也断了仇人生机。 怎么搞的,剧集演过一多半,无想除了同归于尽,还是没有任何报复仇人的办法。 当整个世道都不给你出路的时候,一个人的不妥协,是那样苍白无奈。 明大人的法子简单粗暴,住进少林寺里守着你,拉来你心爱的姑娘看着你死,然后将合寺僧人围在刀戟丛中,隔一个时辰杀一个和尚,看你忍不忍心。 无想忍心,随你杀罢,反正我就是一门心思找死去了。 喂喂喂,你这和尚怎么当的…… 然后,大概佛觉得无想经历还不够曲折,洛阳梅艳楼的老鸨赶过来,当着明大人和无想两个人的面,告诉这个忍心的和尚,我是你亲娘,明德是你亲爹,你的程家养父先背叛了明大人,之后抚养你,那是赎罪。不信问问你的败火师傅,那是为娘的亲哥哥,你的亲舅舅。 阿咧……这个玩笑,可开得太大了…… 三天滴水未进的无想,嘴唇上干枯起皮,有气无力的倚住门檐,绝然道:“他就是我亲爹,我一样杀他。” 真的,到这地步,还活什么劲呢? 然后,亲生的娘,咽下了无色无味的毒药,死在无想怀里,咽气前她说,我用我的命,换你父子俩活着,我不能亲眼见你父子相残,我先去死了,我的临终遗言,是儿子你要活着,你要救你的亲爹。 假如观众是无想,观众会怎么做? 亲娘一条命的死谏,听是不听?不听,亲生的母亲就白死了。 无想只能听吧。 妥协,用自已的活下去,向所有的结果妥协。 明大人倒真放了心,亲生儿子用毒药来救他性命,这碗药,也喝得下去。 再得赞叹一句,以毒攻毒救明德的那段,无想大师的招法真是好看呀好看,这戏的武指绝对是大师级,太懂得什么招式养眼了。 可别忘了,旁边还有李家郡主呢,程家的血海深仇因为无想的身世变成一个玩笑,那李家的仇呢?李姑娘说,你不杀他,好,我来杀吧,结果当然是,被无想和尚拦住了。 从舍了命也要杀,变成别人杀还要救。 李姑娘失望透顶,说好的报仇呢,说好的不忘呢,你遁入佛门,知晓了身世,那我家为了你而付出的代价,就全成了炮灰? 这就是你的佛吗? 无想无言以对。 活下来,原来这么艰难,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无可奈何。 过往一切,都如梦幻泡影。 无想面佛枯坐,到底是心如死灰,还是真正放下了心结? 报仇已成虚话,三兄弟分道扬镳……逐名利的,追随了魔头;求仁义的,重读圣贤书;而那放不下过去的,便以自已的身子做本钱,游戏风尘,等待着将来的机会。 无想还能干什么呢?干什么都没了理由。 佛家劝人出世,总云人生八苦,难以解脱,一切都要放下,放下才登彼岸。 问题在于,无可奈何的妥协,是不是真的放下? 什么都不再过问,只闭目颂经,是不是真的出世? 败火师傅说,出家人,当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那么,如果入世之事再无可为,心之茫茫是否就算出世? 达摩院的练武场上,无想茫然而立,就这样一世在药局熬药参禅,心就能得解脱吗? 已恢复功力的首座正念大师走过来,说,与其日日枯坐,不如跟我们铜人学武吧,你不是本来就想跟我们学的吗? 无想摇头,可我现在,已经不想学了。 正念说,还是学吧,学武也是悟道之途,说不定你学着学着,就悟了。 我想,其实真心话无非一句,你也没别的事好做,对吧?闲着也是白闲着。 彼时程公子披肝沥胆、跪碎膝盖磕破头也求不来的少林绝技,就在他变成无想后已无仇可复、无事须为的这一刻,天降馅饼那样,砸在他的头上。 难怪人都说,世事荒唐。道理谁都知道,越想要的越要不到,不想要的时候反而会冒出来……而人的心,从真的想要到真的不想要,竟是有如沧海桑田般的变幻。 这部戏,便如一服药,喝过一半疗程后,才觉如抽丝般而去的心伤,有了一点点痊愈的征兆。 好吧,那就练武。 三年光阴,就这样倏忽而过,如露亦如电。 三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无想救了明德,换来少林三年平安,三年过去,无想和尚头顶已多了戒疤,里里外外,都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真和尚。 山上佛寺,岁月清淡如水;三年磨蚀,无想身上,再也看不到一丝火气。 那灭门的痛,那失爱的伤,还有那亲生父母的决绝离别,都已是抛却忘怀的尘烟。 不知为何,我突然回想起片头那一幕,小小的和尚扫院子,扫了三五遍方丈仍说还需再扫,后来师太来了,往干干净净的地上撒几抹炉灰,这样才终于算扫完了。 扫到一尘不染亦是执着,扫不掉执着,那算不算真扫干净? 三年后的无想,红尘大约是从心中扫掉了,但那份执着呢? 三年后,洛阳大旱,饥民满山,饿殍遍野。 我佛慈悲,少林药局广开山门,和尚们省出自已的口粮救治逃难来的百姓,但终究人多粥少,总不能抱着药草当饭吃吧? 而洛阳的官府,通倭的守兵,竟然沆瀣一气,把朝廷发下来的救济粮私卖掉了。 学子闹事,终于上达天听,皇帝派了严党的对头,次辅徐阶前来查赈,众怒难犯,即使是心黑手狠的大反派也不得不有所顾忌,然而粮已吞,利已得,已惯于贪腐,胆大心黑犹甚于明德的高剑雄,发了狠要行刺当朝一品官,就算搭上明德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嗯,人要想坏,可以坏得毫无底线。 有时候想想,没底线似乎是最轻松的一件事,只要拳头够硬,手段够狠,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底线嘛……就如最开始明德所说,良心是最没用最不值得考虑的一件事。 为什么要善良?为什么要讲道德?为什么要顾苍生百姓?为什么要管别人死活? 尤其是,当高剑雄并没有体会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善意,也并没有人珍惜他曾有的良心时,他凭什么还要去做一个讲底线的人?(关于高剑雄,我后面再单独写) 但是,无论高剑雄有多少原因可以论证他变坏的合理性,但眼下的事实,在无想眼里十分简单,饥民正在一天一天饿死,唯一的救星徐阶大人正在来的路上,同行的还有已考取功名的二哥(这个情节颇神奇,杨秀明明三年前还是钦犯,三年后居然能功名在身还能投靠次辅……不过关于杨秀也后面再单独写),另外,还有十一娘传上信息,明明白白告诉他徐大人就要被刺,那么请问无想和尚,红尘中的事,你管还是不管? 方丈态度很直白,少林安危最重,管什么闲事?红尘中事,不是僧人管得了的,不许去。 败火师傅则一如即往地听其自然,反正拦不住,就不拦,别人要拦,那就别人拦。 有评论说败火师傅最大智慧……我却想说,败火师傅才真是入世最精之人。 跑个题,全剧最终败火师傅去面壁了,打算坐到死也不出来,我猜,他大抵是知道自已一直在偏心吧,佛法和亲缘之间,其实他选的是亲缘吧,到最后,牵挂了结,放下了心,他也才能去全心参禅吧……可见凡夫俗子,血肉之躯,最难了的是牵挂,如有牵挂,怎么修佛,都是修不成的。 不过,到底什么是佛呢? 见死不救是佛吗?眼见众生疾苦而不闻不问是佛吗?明明有能力出手去管而坚持不管,那是佛吗? 饿到奄奄一息的老妇人,把手中的半块白薯递给无想,说,小师父你吃吧,你吃了,还能去救更多的人。 无想顿悟。 何为禅?禅就是这半块白薯,佛家修禅,为的是普渡众生,不去救人,那还谈什么修禅?还谈什么悟道? 方丈说,少林有少林的规矩,你要下山救人,那就得打出山门。不过等你打过少林铜人阵,估计命都没有了,还怎么去救别人? 金刚怒目,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不管什么宗教,以及林林总总的宗教机构,都有许许多多的规矩呢? 佛教算是最讲究随缘了,什么都虚幻,什么都该放下,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规矩?剃度出家要有规矩,还俗下山一样要有规矩,都是为了考验心志坚不坚吗?可佛法既然随缘,管它心志坚不坚呢,想信就来信,不想信就走人呗……啊会有人说,那这么说,信不信的,不成了儿戏?可是,喂,儿不儿戏的,那都是他自已的事,佛若计较,佛去收拾他好了,佛若不计较,为什么别人还要计较? 但又有一说,方丈计较,要守规矩,焉知不是佛计较,在借铜人之手替佛护法?可是,佛计不计较,怎么能由人说了算呢?把无想打个半死明了他的心志,不还是得让他去下山救人?佛的考验,非要用人的伤痛之苦来做代价吗? 佛到底怎么想的,凡人谁能知道?说自己知道的人,旁人又怎么能确定他一定知道…… 这样想下去好象变成不可知论了。 所以,大抵最终能参佛的人,是那些不再多想,而坚守本心的人吧。 什么是佛?本心就是佛。 难处在于,你能不能肯定,什么是你的本心。 无想打过八位铜人阵,伤了正因,受了戒棍,最终在拳脚合围下快要被打死了,仍一路向着山门外爬。 也许,本心就是这样,什么也不再想,宁死都要去做这件事,那就是本心了。 少林方丈,到此刻也只能放水……话说回来,冲着无想一身是血的来到山下客栈,养息一天就能再次骑马上阵来看,铜人师伯们打得再热闹,估计也全都是样子啊,无想刚被打完时站都站不起来,可结果,估计连伤筋动骨都没有嘛,这合寺的放水技术也是没谁了! 还是败火师傅通人性,就知道再有一百个铜人也顶多是让外甥吃吃皮肉苦,阿弥托佛。 再说一遍,无想的武打戏真是太好看了。 周一围面相端正,身材魁梧,演行武之人真是上上之选,一招一式都精准到位……拜托请继续坚持这种戏路吧,对于我这种又要养眼又要内涵的观众来说真是精神大餐,食之不厌,点一百个赞。 三年过去,无想和尚下山,第一面,见的是梅艳楼鸨儿十一娘:当年青梅竹马的郡主,如今的青楼艳妓。 无想放下了吗? 这剧的细节很走心,演员功力更是没话说。前面十一娘上山报信时,故意对着开药方的无想和尚说高剑雄,第一次说,无想和尚的笔顿一顿,第二次再说,无想和尚的笔断掉了。 再问一遍,无想,你真的放下了吗? 这个剧,忽忽悠悠看到这里,才明白,放下,好难好难。 表面上的放下容易,心里的放下呢? 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不过本心,也就骗不过佛。 佛曰,不可说。 这是怎样深切的感情啊,不言不语,不说不动,无表无情,但是……终究,拿在手中的笔,还是断了。 客栈十一娘的房间里,浑身是伤的无想被十一娘推倒在床上,又挣扎爬起,口中喃喃:我是和尚,我有戒。 而十一娘从背后抱住和尚,女人的本心,从来就是不放下,今世抱你一抱,来世,是否就能和你不再擦肩而过? 和尚,你守戒,放下了欲望,但是,却仍放不下对她的牵挂,你心中的院子,扫干净了吗? 再回到片头,老尼圆寂,偏选少林寺的无常院,而老僧无想,在送她走的那一刻,摇起手中的竹蜻蜓……放不下的,就不放下了吧,留一点情意在心中,留几缕炉灰在院中,那才是真的扫完了院子,悟得了大道吧? 这一世注定不得相守,不能相亲,那么下一世,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谁说这不是修禅呢? 捎带吐口槽,无想下山打了半天,可接着,正因和败火也下山了,却不用再打,后来铜人们都下山了,亦是抬脚便走,啊咧,看来考验也是分人的。 只能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无想,坚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这一次的敌人,仍是严党,可这一次的因果,再不是私仇。 无想说,如不匡扶正义,少林就不再是少林。 少林,一个出家和尚修行的地方,为什么忽然变成匡扶正义的殿堂了? 这一点细想去,还真是有意思,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少林寺便仿佛一直与政事牵扯,少林寺在我们平常人的心目中,好像从来就不是个避世的地方,倒像是方外一个高人云集之地,专管世间疾苦。 现实中似乎也是如此。 少林寺,为何如此特殊? 寺僧行医,习武,动不动出来解民于倒悬,骨子里,象个大侠……修佛参禅成了背景,匡扶正义才是主旋律。 为什么少林寺的和尚会是这样的画风? 看着无想,一袭黑色僧袍,动如风,静如水,在乱军阵中助正压邪,我突然有点明白,什么叫做: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佛理,其实从来不是不问世事吧。 普渡众生,不是碎碎念“放下”就行了的,正因早说过,习武,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感化。 然而,当年的十八铜人,个个以一挡百的身手,十八人结阵,能对付千军万马,可却因为“心中有佛,不在少林”这八个字,束手就擒,听由官府关在冰窖十年,不破牢门,只运功忍苦,十年熬过去,出得牢来就死了一半。 匡扶正义,到底是怎么个匡扶法? 正因十年之后,悟出铜人忍苦,是为了少林平安,当年就算打赢了官军又如何?少林武僧,已具备和官军对抗之力,那定然招忌于皇帝,少林难逃被夷为平地之祸。 有本事又怎么样?有本事的小群体,如被这个世道所忌,下场可想而知。 都说佛法无边,可世道败坏,强权在顶,僧人们就算有大神通……能造反吗? 再进一步,就算僧人能造反,造反之后呢?难道推举老方丈来当皇帝吗? 无解的题。 而有本事的少林寺,如果不能对抗这个世道,有本事又有何益?只能放弃,只能任由权臣处置,那么至少,少林寺,还能是清净的少林寺。 天下之大,除非你钻山洞食野果当个没人知道的野人,否则,只要是在这世上修行,还得有屋有衣,有食有药,你就根本避不了世。 明白了这个道理,匡扶正义才有了因缘,匡扶的,其实是最基本的生机,所谓正义,无非是拯救无辜。 好人和坏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好人会念及无辜,坏人会伤及无辜。 良心在哪里?不在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的来往上,而在于是不是会为了心中的因果,为了私己的欲望,而不把无辜者的痛苦看在眼里。 佛家讲因果,受苦受难也好,享乐享福也好,都有因果;但这不是现世中强可欺弱的理由,少林僧人习武,虽不能改变这现世的黑暗,但可以在这黑暗中,映出一片夜光。 感化的意思,就是至少,有我在,你们的坏事,就有些做不下去了。 佛说普渡,大概应该有这个意思吧,这世上总有人做坏事,坏事也总是没那么容易能做成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果连眼前的坏事都阻挡不了,那还谈什么普渡众生? 少林寺自始至终的入世,就是这个原因吗? 无想入世,救人,一路跟到京城,他说,他要感化严大人。 呵呵,感化的意思,大概是他想试试,能不能阻止严大人吧。 论功夫,无想已臻化境,一个人站在严府门前,他要不想走,连明德旗下的高手梁五都赶不走他。 但是,感化这个世道?或者通俗一点讲,以一人之力,阻挡这个世道继续变坏?谈何容易。 你入世,你就有因果的啊,你一力阻挡,如果会伤到的,是你最牵挂的人呢? 十一娘倒是没变,宁可陪上性命,也要拉严党下马,三年时间她与高剑雄一起通倭,瞒下了一本要命的账本。 账本在同样愿意舍身取义的杨秀那里,待天亮当殿交到皇帝手上,严大人大有可能会失势,明德、高剑雄则都会没了性命……十一娘也会。 是夜,明德和高剑雄带人杀进杨秀住处,明火持杖,要么账本交出来,要么,杨秀就没命上殿告状。 无想和众僧挡在门前。 差不多就是个同归于尽的僵局。 明德此时,已是一个一切以亲生儿子为先的普通父亲,他说,十一娘无非是要我死,那不如我死吧,杨秀也别告状了,其它人的性命就保下了。 一边是大义,是二哥性命;另一边,是亲生父亲、结义大哥和初恋爱人的性命。 匡扶正义,如要付出你所有牵挂之人的性命,你还扶不扶? 无想仰脸望天,他问,佛说度人,先要度眼前人,佛说救难,先要救眼前难,可眼前此情此景,他能度谁?又能救谁? 无想和尚啊,你终究,还是没有放下。 无想再一次,迷失在问道路上。 终是杨秀,扯碎了账本。 倒也对,他是舍命要告的,有没有账本,结局都一样,皇帝愿意听谏,没有账本也会听;皇帝不愿意听谏,有了账本也未见得听。 无谓先把眼前牵挂的人,全逼入绝境。 儒家讲“仁”,佛家讲“度”,可事到临头,关心则乱时,到底讲什么,才真能出得了困境? 不到那最后关头,恐怕谁也说不清。 杨秀金殿死谏,皇帝当然是没听的,于是,杨秀殿上就受了百杖,抬到牢里,双腿已全烂了。 无想去救。 眼前人的受难,放不下的牵挂,不能不救。 败火师傅实在太高能了,早早料知事态发展走向,带齐前任护国法师衣钵赶到京城,他对方丈说的是,无想已经快悟了,他要再帮无想一把。 我却是猜,他准是知道外甥这次生死关难过了,得请皇帝出马。 败火师傅不似高僧,倒是人精。 皇帝把杨秀交给严大人去审,无想跟到严府,以身相护,阻挡严大人以讯问为由打死杨秀,结果,是严大人准备连他也一同打死。 一身功夫又如何,世道说,严大人打人就是律法,和尚你受还是不受? 遵律法,受刑诫,接下来的后果,也就是被打死。 这样的反抗,意义何在? 这样的佛法,道又在何处? 明德跪下来为独子求情,严大人反而抓狂;高剑雄抢过刑棍,却被严大人命令,要打断棍子,才算真心执法。 两棍打断,无想耳鼻俱是出血。 无想一字一字,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在想,念经管用,那还习武做啥? 然后又想,什么叫做“管用”?如果,真的照见五蕴皆空,知道所做所为均无结果,那么又何必还要做下去? 无想不反抗,只念经,是不是真的只为了那一点信念,要度“眼前人”? 眼前人都有谁呢?他的爹,他的结义哥哥,他能度吗?而怎么样的结果,就叫度了呢? 总有点什么,是不空的吧。 这部剧42集,差不多看到第38、39集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编剧想表达的主题,有多么宏大。 要不怎么说这个剧节奏实在是慢呢,笑。 不过看完全剧后我又想,这是一部论佛问道的剧呢,如果一开始就急急表现,只怕反而会失了禅意吧。 这个剧最难的,是编剧想无时无刻表现出来的禅意,剧的核心是问道,是解悟佛理,由此,冤深似海,情切如刀,都成了随手泼墨的背景,意思到了就不细演了。乃至家仇国恨,苍生有难,都演得若有若无,一笔带过。 导演和演员们真正下功夫的,似乎是在那一帧一帧静水流深的画面中,靠表情,靠眼神,靠摄影,靠配乐,靠台词,所传达出来的,一点一滴的佛思禅想。 这个,可真是太大的主题,编剧功力稍有不逮,登时就会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所幸,我觉得几位有深厚功力的好演员,大大弥补了编剧功力忽上忽下的问题。 39集,无想俯身在刑凳上,口念心经,被结义的大哥打断两根棍子。 大哥说,你这是在白白送死,谁也救不了。 无想说,我救的,是我自己。 我觉得这个剧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从一开始,到剧集最终,似乎这几个较真之人的画风,一直都是白白送死,白白送死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一定要去白白送死? 世人不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吗? 这个剧怎么反其道而行之,所谓的好人这一方,除了白白送死,再没有其它抗争的法子……问题在于,白白送死,就好算抗争吗? 所以估计会有人觉得气闷,没有超凡的智谋,没有心机较量,没有环环相扣的计策,有的,无非就是大声当面说出来:“你是坏人!!!”,然后,等着被坏人活活打死…… 这和现世的价值观似乎背离太远了,说白了,就是傻吧? 演一群愚忠、愚孝、愚信的傻子,这个剧是不是,太OUT了? 可是,看到第39集,看到无想口吐鲜血说着,这是在救自己时,我忽然,好象悟到了什么。 这个世上,是不是总会有人,坚守着本心,不管有没有用,不管受不受伤,只是明明白白,坦坦然然地,坚守着本心? 不会用任何世俗的规则对抗,也不屑于使用任何手段和武力,总之我告诉你,我就是这样的,哪怕一切恶果加诸我身,我仍是这样的,这是不是,即所谓涅槃之道? 为了怕有后果,才来做好事或者守规则,是真正的真心吗? 无所谓后果,也接受后果,还是坚持做我认为该做的一切,这才是真心吧? 高能的败火师傅,在危难之际请来了圣旨,终于拦下作恶的严大人,他给一头一脸血的无想授法师衣钵时,无想还在惶恐。 无想说,弟子找了很久,大道真心,还是找不到。 败火说,如果你找到了,哪能算真心。 菩萨,不动念;不动念,才能登涅槃之岸呐。 无想得证大道。 阿弥托佛。 我很喜欢39集里,败火点化无想时,说的那一大段佛语。 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能写出这样的台词,无论是原作者还是编剧,都堪称神笔……惜乎就是不稳定,这个片断过去,一跳转,又变大白话了。 当然,也不能要求全剧台词都说禅,我的意思,是觉得大白话水平也还可以写得更高妙一点,真有本事的话,大白话也能说得不肤浅,对吧? 由于真心喜欢这段台词,我特地抄录了下来: 败火师傅握紧拳头,问无想,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手都这样,叫什么?无想答:畸形。 败火师傅再伸开五指,问无想,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手都这样,又叫什么?无想还是答:畸形。 于是,败火师傅说: “世人之心,皆想紧握。而见我出家弟子,又皆说放下。殊不知这紧握与放下,都是畸形。禅,是紧握,亦是放下。 一方官印,让世人坐想行思; 一些金银,让世人辗转反侧; 一次输赢,让世人殚精竭虑; 一次得失,又让世人痛心疾首; 那一段情缘呢,让世人愁肠百结; 而一次不公,让世人蹙眉千度。 可佛说,轮回不在来世,天堂和地狱也不在将来,善恶一瞬间,你见到天堂,见到地狱。” 冯嘉怡演的败火师傅,把这段台词,简直说得有如佛音绕梁。 何须一直紧握,何必强求放下? 紧握和放下,都在一念之间,紧握未必是地狱,放下也未必就到天堂,佛曰不可说,而我猜,佛的意思,是世人应知当下,当下因果在哪里,你的真心就在哪里。 真心是天堂,就见到天堂;真心是地狱,就见到地狱。 而佛,不动念。 不动念,天堂也好,地狱也好,又有什么分别? 大道真心,也许便是如此吧? 凡人如我,并非真悟,只是感念禅意,有所思而已。 我就想着,单为这段台词,也当为这部剧,奉上我一纸颂文。 领受衣钵后的无想,不知不觉,变得洒脱了许多。 整整一部剧看下来,我总是觉得他沉重,哪怕周一围有时候故意想演得跳脱一点,这个角色也还是让人感到沉重,无想放不下的,其实一直在无想心里,而无想又不得不放下,所以我总是替他心累。 直到39集之后,不知道哪里就不一样了,他的笑容,他的肢体动作,忽然之间,就让人觉得自然随意,再没有沉甸甸的感觉了。 演员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我十分想吐槽无想领受衣钵那一幕时,镜头围着败火和无想不停转圈圈的拍摄手法,我是没数,看着都眼晕,不过网上有人数了,居然转了七圈,拜托,我理解导演大概是想要拍出一种圆融通透之意,但能不能考虑一下观众的生理感受?真的犯晕哎,七圈……我都有晕车的感觉了。 无想当了少林方丈后,光明正大再次入世,他的结义哥哥们全去抗倭了,而且明摆着是奸臣报复,想让他们去送死,可于国于已,这一战又不能不去,于是无想要带着少林棍僧们去帮忙。 再不用讲什么道理,再不用有什么纠结,无想坦然说,这是人世间他放不下的最后一点牵挂,既然放不下,那就去抓住吧。 衣钵暂托给原来的老方丈管,无想嘻嘻笑,说,我会回来呢,可别忘了还我。 和尚,你真是悟了吧。 最后三集,抗倭之战,明德为了救这个独子,舍掉了自已性命,这个在剧集最初,与程家公子有灭门血仇的大恶人,终于因为这条血脉,有了软肋,还归了人性。而无想看着已无生命的生身父亲,终于将他紧紧揽入怀中。 抓住之后,也才能放下。 不过,要说实话,编剧对有些细节,也实在太过马虎了一点,为了查倭寇侵占的小村情况时,十一娘推着杨秀的轮椅车就那么走过去了……啊咧,军营就驻扎在村口不成?那还需要探啥敌情?一个女子,一个瘫子,就那么走过去看啊?就算你不要命了,常识也不要? 然后,我明白了,这就是泼墨的背景,编剧的重点是要给无想和十一娘一个独处的机会,你看,十一娘和杨秀危难,和尚们去救,别的和尚管救杨秀,无想管救十一娘,这不就让两人单独相处了? 好吧,我承认,我也想看这两人独处,但是编剧,咱能不能编得稍微更有逻辑一点儿? 这场戏,也很好看。 十一娘崴了脚,走不得路,无想背着她,上山入林,亲密无间。 十一娘说,你别跟我讲佛理,我都懂,我就想问你一句实话,你怎么看我? 无想望着十一娘,说,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我就感慨,女人啊,天生放不下,道理都明白了,可仍想知道,在自己心爱的人眼里,自己到底是什么样? 无想其实回答得很直白,你在我心里,永远美丽。 女人最想要的,无非是有人爱她。 所以十一娘笑了,十一娘问和尚,你背着我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和背着一具尸体没有两样? 无想笑笑,淡淡道:和尚的修为,还没到这个境界。 放不下的,就不放下了。 抗倭之战后,二哥舍生取义,大哥坦然赴死,十一娘剃度出家,无想在世间的牵挂,终于再也没有了。 大哥问他:和尚,你去修佛,我去下地狱,你说我们两个,谁先修成佛啊? 无想说:你有情义,有情义就有善念,有善念就有善报,只要心中有善念,你就是佛。 大哥随意一笑,说:好听。 然后说,把这些好听的话,留到在佛前为我念经的时候再说吧,念经归念经,实事还是要干的。 无想双掌合十,说:我记着了。 我真喜欢这样的台词,写的好,说的也好,从容演来,意境深远。 修禅归修禅,干事归干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佛理大道,从始至终就不是远避尘世,无视众生疾苦。 世间有苦,世间也有出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归宿,而只要坚持本心,无论怎么样的归宿,都是真正的出路。 “存在着苦难。 存在着苦难的原因。 苦难的原因是可以消除的。 存在着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 以上,就是佛祖传下的,四圣谛。”(注:引号内摘自昌如的《行者玄奘》) 忽然就想,有些所谓的参禅修佛之人,如果只是为了自已修福,而不顾给世人添了多少苦难,那这些人,真的知道什么是佛吗? 以阿弥托佛之言,敛世间功名利禄,真的算是佛门中人吗?笑。 我自己其实并不算信佛,只是觉得,用佛家道理来看这个世间的许多事,会有颇多启发,能打开心界之门,所以,对于讲佛理的作品,一直很感兴趣。 而能碰到讲得不错的,也是十分难得的机缘。 无想的结局,是当少林方丈,直至终老。那怎么当方丈呢?无想笑言: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人的一生,如果能活到这个境界,那还有什么能算得上是苦难呢? 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整部剧集,我渐渐明白,这部剧拍得这么慢节奏,这么大写意,其实是想讲一件事:当你用世间的道理,世间的情感,世间的执着,都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你该如何去悟,才有可能为自己找到出路。 世间的道理可能是颠倒的。 世间的情感可能是得不到的。 世间的执着可能是虚妄的。 如果真的,什么都是无常,什么都是空,那又谈什么本心,找什么出路? 前面我说,总有点什么,是不空的吧? 看完这部剧后,我猜,如果问无想,他大概会告诉我,白天吃饭,晚上睡觉,是为不空。 空也好,不空也好,都是本心的觉悟,真正明白了本心,空或者不空,又有何异呢? 无想的本心是什么呢? 我始终觉得,他没有忘记过一切,曾经的血仇,曾经的爱恋,曾经的家国大义,都还在无想心里,只是,悟道的无想,终于学会了坦然承受这一切,过去的改变不了,心底的情缘割舍不了,匡扶正义的勇气也放弃不了,那么,就带着这一切,继续着参禅修佛的日子吧,没有关系,这些都是本心,和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一样,活着,就抛不开这一切,活着,也就继续将这一切,去慢慢体悟。 念经归念经,实事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扫不干净的心院,因着这放不下的一切,终于也就扫干净了。 回到片头,十一娘已成老尼,两个彼此将爱念藏在心底的人,到了最后,她还是要到他的面前,让他送她最后一程,而无想老和尚,在老尼圆寂的那一刻,摇飞手中的竹蜻蜓,我耳边似又响起儿时这对两小无猜天真的话,小小的程闻道说:你想回来的时候,把这个一摇,你就回来了。 你走了,我摇起竹蜻蜓,郡主,魂兮归来。 老和尚无想,坐在结义大哥和郡主的坟前,眼前看到的,是儿时四个小伙伴快乐嬉戏的身影,也对,经历过美好的人,再有苦难磨折,内心深深怀念的,仍然是那份美好吧? 佛祖离开人世的时候说,这世间真美好。 这世间,存在着苦难,但悟得大道后,心中留下的,只有美好。 如此,方为佛理真义吧。 一僧。 ---------------------------------------------人物2--------------------------------------------- 人物2、败火师父 败火师父,是这部剧里最神奇的一个人,刚开始看时,我觉得他仿佛真的已经通透了禅理,有大智慧,又能洞悉一切。 要到看完全剧,从大写意的剧情里拼拼凑凑找出细节,我才恍然明白败火师父真正的来龙去脉,所以我在前面说过,与其说他是一个高僧,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人精。 不过,精明到这份儿上,除了佩服,我还真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这位从头开始就在下很大一盘棋的人精和尚。 少林寺长老观海大师,跳过两届方丈死把住护国法师的衣钵不传,圆寂前倒悄儿没声地传给了外来的挂单僧败火,而败火师父居然多年隐而不宣,这份心机忍力,真是世所罕见。 倒蛮符合败火的个性,败火不讲衣钵在他手上,败火对少林就没责任,对这世间也没责任,驽钝的正念方丈跪在达摩洞前求了一次又一次,他就是不讲真相,还假借观海之名降法旨让正念救闻道……咦,这算不算有违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戒啊? 不过,他受了观海衣钵,他的意思也就相当于观海的意思吧?总之他肯定不愿意当少林方丈就是了,所以他闷声不响。 (点评到这里,忽然自己心惊,10年前少林铜人劫难,正念说去求了观海法旨让铜人们束手就擒,彼时到底是真观海降旨,还是败火僧假传?不过,从后来正念哭诉他从未求得观海一个字来看,又或许是正念自己弄的,假托观海名义?阿弥托佛,正念大师,罪过罪过。若真相如此,活该你十年都放不下啊。) 而长长二十年,败火师傅的心里,只挂住一件事,那就是:开始的程公子,后来的无想和尚,必须活下去。 借着败火师父的人生剧本,我梳理了一下剧情大写意的时间线:程闻道20岁,程家灭门;那就是说,20年前,沈家被灭门,沈梅儿被明德私放,后来生下闻道,有个镜头是当时她的大哥沈孝竹已作和尚打扮,也即,沈家灭门时,败火师父早已出家了。 而沈家被明德灭门,起缘于程肃背叛了结义三弟明德,那时间应该要更早一点,二十多年前,明德还是沈家大小姐的上门女婿,因被结义大哥背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后就投靠了严党,反手回来血洗沈家,应该是向严嵩交的投名状吧?过了十年,明德已是严党红人,权势熏天,兵压少林,弄出来铜人劫难,也算是为严党又立一功。 这二十多年苦难的因,的确始于程肃对明德的背信弃义。可这二十多年,想来程肃日子过得还挺光鲜,中军都督,兵权在握,程闻道能长到20岁无忧无虑,不知天高地厚,还能和亲王郡主订亲,这一切都说明程肃出卖明德后并未受到任何惩罚……本剧一开场那段突如其来的程家灭门,估计是把严党得罪太厉害终于被明德抓住把柄吧?他的结义二弟高寿昔就一直说,程肃的结局是他自已找的,怪不得明德。 这么看来,长一辈的恩怨是非,落到小一辈头上报应因果,真是何其无辜。 程闻道,这个无辜的孩子,懵里懵懂被生下来,又懵里懵懂长到20岁,突然就再也活不下去了,结果是败火师父用尽手段,也非救他不可。 其实最初,沈梅儿就不愿意生下明德的孩子,可吃了许多凉药也没打下胎来,倒连累孩子出生就带着寒疾,如果不是败火师父在娘胎里就开始帮他治病,程闻道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 严党应该是要求沈家灭干净的,后来严世藩一听程闻道是明德之子,第一反应居然是沈家还留了孽种……也对哦,明德是上门女婿,这个孩子承继的,本来就是沈家血脉。 那这么算算,程闻道跟明德其实是两重灭门血仇啊,按血脉论,沈家是一重; 按养亲论,程家又是一重……而结果,大仇人是亲爹,这个仇,真是想报也难! 20年前,估计沈梅儿还是待罪之身,养不了这个孩子,她居然就任由哥哥把孩子送人,20年都没问过,这亲妈的心,也够忍得!不过也许,她自身入了青楼,对孩子来说是个耻辱,问不问的,也就无所谓了……话说,她为什么要入青楼呢?她被明德瞒说死了,不可能是官卖,该是自己自愿的吧?仅仅为了活下去何必入青楼呢?哦对,梅姑后来说过一句:要漂漂亮亮地活下去,得用自已的身子做本钱!梅姑结交的是洛阳田大人,正经徐阶一党,梅姑这活下去的理由,大抵是要和严党作对吧? 顺便吐个槽,以上这些剧情都要靠观众凭借台词中的一零半爪自已凑啊,编剧也真是太省事了一点。 回来说败火师父,他心底就没有仇怨吗?他的所作所为就没有某个特定目的而只是为了修行吗? 败火师父,要是去下棋的话,那一定是国手级别的大师啊。 他确是入了佛门,可又何曾有一刻放下?别看他笑眯眯好像什么都随遇而安,关键时刻出手,那绝对是战略性的。 20年前,坚持要妹妹生下程闻道的败火师父,转手送给了程肃抚养,既为沈家留住了最后一点血脉,又为在最后关头收服严党最重量级的走狗明德,留了一招后路。 隐忍20年,他不惜偷传少林心法救治闻道,将少林的福缘、明德的姑息、以及对抗严党的希望,都系于闻道一身,这个局,真的布得好高明。 他没有一点报复吗?明德是沈家大仇人,他却一直熬着药汤、陪着笑脸、耗费内力给明德治病,然而20年中,他从未告诉明德沈梅儿的下落,也从不让明德知道自已有个亲生儿子。 到最后,为了救程闻道的命,这个秘密,才算揭开。 败火师父的所有选择,都以程闻道活下去为第一原则。 只要程闻道活下去,旧日血仇、往昔恩怨,就还都有翻盘过来的机会。 再叹一句,败火师父,真人精也。 到最后,当着严世藩的面求来圣旨,敕封无想为护国法师,这一回合,败火师父完胜,无想领受衣钵,变成少林方丈,以其钦封护国法师的身份,以后还有谁敢再动少林? 倒回去想,败火师父自已没有出头明着承受观海护国法师的衣钵,估计早就算准了以他自已的来历,绝没有闻道承受的效果好啊。 这个局,要布20年,最终事情一切走向都依败火师父设计而成,只能献上膝盖说,佩服佩服。 有时候会想,无想和尚,在最终知道一切真相后,会不会有点恨自已的这个亲舅舅呢? 败火师父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说,他洞悉所有人的心,可败火师父的心,谁又能明白? 观海大师传衣钵,是要禅武医都到一定境界才会给的,败火师父在剧中只露了几招功夫,隐然似乎是剧中武功第一人的风范,而人家从始至终气定神闲,绝不主动出手,也从来不打得鼻青脸肿,身手高得难以想像。另外,治病不说了,修佛也是入心,通常不发言,发言必在点儿上,如果不想说啥,那例必提少林腌萝卜,这境界啊。 可就是这么厉害的败火师父,却不会少林绝学《洗髓经》。 为什么呢?要说参悟,要说功底,要说渊源,败火师父比无想和尚都强太多了吧?可为什么后来,无想能悟透,败火却悟不透? 终究,败火师父比不上无想的,其实是无想那副热血热肠吧? 整部剧里,败火师父只对程闻道一个人热血热肠,对所有别的人,对黎民苍生,败火师父都合掌阿弥托佛,苦海无边,事不关已。而程闻道不同,就算后来,他变成了无想大法师,天下苍生,也仍都在他心里,也都关他无想的事。 铜人得不得救,败火师父并不在意,于是他悟不透《洗髓经》; 而无想在意,且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于是,无想悟透了。 出家之人,一定要怀匡扶天下之心,才真正当得了少林方丈吧?从来就避不开与世事纠缠的少林寺,也只有象无想这样入世的大和尚,才真正能够护持得住吧? 观海大师慧眼识人,所托无误,将衣钵交到败火手上往下传,终究还是为少林法统,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接班人吧。 只是忍不住又想,这当了和尚后,沈家的那一点血脉,终究就还是断了吧?败火师父,你一定要闻道活下去,结果是这样活下去,你那一盘很大的棋,到底又算不算是下赢了呢? 阿弥托佛,败火师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进达摩洞之前,败火师父对小和尚们说,你们不懂,进了这个洞,我才算真的自由了。 信焉。 (败火僧篇终) ----------------------------------------人物3--------------------------------------- 人物3、明德 明德这个大反派,在剧中的形象,最后居然差不多洗白了,相信看完这部剧的人,到最后都会忍不住同情他,这么一个一心一意为一己私利的野心家,最后为了与自己形同陌路的亲生子,用血肉之躯挡住了炮弹。 死得倒也干脆,且临死前,他还在心里,与两个被他害死的结义兄长诚恳和解了,其实明德也蛮有慧根的,如果修罗夜叉也是佛道一门,那明德走的这条路,又岂知不是修行? 只不过,他这一路上,炮灰比较多就是啦。 也没办法,他先被别人当了炮灰,结果他从灰烬中又站了起来,此后自然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谁还能再牵制住他的手段? 他利欲熏心,他强横腹黑,他还晓得佛理置辩,拨弄人心,论人精的程度,除了败火师父,那就是他了。而这样的人精,无所故忌地求取世俗功名,又还有谁,能是他的对手? 看过明德才知道,一个善良而聪明的人,被最信任的亲人背叛后变坏,这种坏人反而显得特别硬气和自信,且他自己道理还都是成套的,所谓的好人,跟他讲理,说不通,又打不赢,真会让好人怀疑,善恶之执,到底有什么用? 明德在剧里,金句不少,比如他说,良心是这世上最没有用的东西,他还说,和尚一生都戴着枷锁,谈什么解脱?败火师父一见到他就基本无话可说,好不容易劝一句“回头是岸”,结果明德一声大喝“老子就在岸上”……咦,也挺有一种顿悟的气魄。 讲真,明德凭什么要信善呢?二十多年前,他血气方刚时,对结义的兄弟有情有义,对新婚的妻子恩爱有加,而且从他跟大舅哥的熟络程度来看,彼时他入赘沈家,对岳父大人一家也肯定是扑心扑肝的好吧,那时候的明德,忠孝义悌,大概齐全了。 结果,他为国杀倭,携将士拼命,死战待援时,等来的,却是结义大哥的背弃。 这次背弃是十分彻底的,因为,如果不是明德命大,而且想来武功底子也十分不错,体质悍勇,能自已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经过这次,他就已经死了。 冤死了的人,就算背弃你的人日夜青灯燃香对着佛忏悔,这冤,又能补偿分毫吗?还有机会对这个已冤死的人说,你该就地放下吗? 难怪明德一听这种话,就象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这个世界,一直以来,仿佛就是雪雪白难找,墨墨黑遍地,人心如若阴暗,完全没有下限。 何况曾经因为傻傻相信雪白而被墨黑蒙了心的明德。 然而有意思的是,二十年来,明德除了沈家发妻,再未另娶,也居然再未生子,一心一意,只去调教结义二哥的儿子高剑雄,目的是为了把这个本来跟自已一样悍勇又相信雪白的大侄子,培养成为另外一个自己。 这是什么心态? 为什么他不再相信这世界曾有真正的美好,就一定要让他所挑选的下一代,也不再相信? 明德对待高剑雄总是与众不同,他自己说,因为高剑雄象他。 我在想,明德内心深处的冤苦,究竟是有多深重,才要把人生乐趣寄托在象他的这个年轻人的黑化上? 究其根底,明德其实,还是不愿意黑化的吧?他黑化的那么彻底,那么理智气壮,可他其实一直不平衡吧?于是,非要把另一个似自已的小辈硬生生变成自已,那才能说服自已,黑化的确是这世间的真理。 而最终,败火师父给了他一个可以不再黑化的理由,他亲生的儿子变成了少林方丈,明德照单全收,几乎一下子,就变成老好人了。 曾经的好人,哪怕变得再坏,只要这世间能给他一个变好的理由,他立刻就甘之如饴。 要不总说光明的力量最终会胜过黑暗呢? 可怜的是高剑雄,因为心底那一点磨不掉的权欲私心,也因为父亲宁死要他光耀门楣的刺激,就跟着这位明大人一路走到黑,结果明大人为了亲生儿子转一个大弯,高剑雄连继续黑化都找不到理由了。 高剑雄的人生才真是最悲惨的人生……关于他我留到后面再写。 忍不住感慨,明大人本来是多明白的一个人啊,他当然知道人生是苦海,所以他弃绝情义只算计利益,无牵无挂的,倒也称得上是在岸上。可终究还是为了血脉之亲,一旦知晓这世间有了自己的牵挂,立时翻身重堕苦海,再无算计。 这世上的美好,其实就在于有牵挂吧? 为了修禅,硬生生割断牵挂,是佛法的真义吗?我倒觉得,人该有的牵挂,总得放在心上,否则一颗热心变作冷石头,那就算是佛吗? 我佛慈悲,佛也有牵挂,佛牵挂的,是这婆娑世界上的众生。 有时候我想,这个世界上的好坏,或者说善恶,身在局中的人,其实是很难分辩的吧? 要不然佛法为什么总是劝人跳出三界外呢?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就是要让人以跳出局外的心,来判断身在局内的行为,到底应不应该做吧? 而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以败火师父那般心性,到最后,仍难说他到底是在局内,还是在局外。 要不干脆说,这整个局,根本就始于败火师父。 解局的那把钥匙呢?却是沈梅儿的性命。 梅姑以自己的一条命,终于换得这死结的消弥,她要她的儿子活下去,不要父子相残,不要少林陪葬,这一条性命换了这许多,值得吗? 看着无想痛哭唤娘,看着明德长跪不起,看着败火顶礼合十,这值不值得,又由谁来判断呢? 而原本除了自己活下去,再无其它挂碍的明德明大人,在被无想治好固疾,走出少林的那一刻,恢复成了一个满身人情味儿,连表情都变柔和了的普通人。 血脉延续的力量,原来如许巨大。 替明德想想,败火的报复也真是够狠,二十年布局,唯一的亲生子,被自已仇视的大哥一天天养大,以前也一定见过那孩子很多次,被那孩子唤过多少遍叔叔,却从来不知道,这个眼前的孩子,就是自已亲生的骨肉。 最狠的报复,就是你压根儿不知道,你一直在失去什么。 终有一天知道了,却再也不能挽回了。 明德回身望着“少林寺”三个大字,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本来并非一无所有,原来自己从现在开始,才真的一无所有。 这种明白,是连报复都找不到门路的;这种苦果,是只能由自己咽下去的。 高高在上,似乎能把天下人都玩弄于掌心的明德,至此,还原成一个凡夫俗子。 总觉得,明德倒象是本剧中,第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不曾有负自己的本心,他一直在跟随自已的欲望行事,无论是好是坏,无论是善是恶,他真心实意在乎什么,他就去做什么。 这个世界并没有善待他,那么,所谓天下苍生,又跟他有什么关系呢?明德从始至终,真是看得再明白不过了。 只是,他的亲生子,到底还是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哪怕已入了佛门,哪怕不曾叫过自已一声爹,而明德自知道真相的那一刻起,欲望的指针,就彻底掉转了方向。 不再是他自己要活下去,而是他的儿子,一定要活下去。 所以,他会对着高剑雄吼:如果我的儿子死了,我也不要活了。 所以,他会在冲突再次尖锐时,宁可舍掉自已的性命来化解。 所以,他会和儿子一起走上战场,在炮弹飞来时,以身相护。 终究,他和梅姑一样,为了让他们的儿子活下去,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可怜天下父母心。 全天下都认为明德是一个大恶人,而败火师父却一再救他,是不是因为,只有败火师父,才看透了明德这一份大奸大恶之下的真情实意? 败火师父倒真象是明德大人的知音,只不过,为了这份相知,败火师父放下了家门仇恨,放下了少林劫难,到末了,却还是赔进去妹妹梅儿的性命,败火长叹,对明德说:你不觉得,这是对你,也是对我的一种惩罚吗? 败火师父终于跳出局外来看了。 而明大人呢,明大人是乐在局中的,明大人什么都明白,只不过明大人愿意落在这个局中,愿意在这个局中纠缠,生生世世,
周一围郭京飞都是实力派演员,90后妹子郭晓婷也很出彩难得的优秀国产剧,不能上星很可惜
不是和尚又如何?每一次当我血条中的燃值冲到10%的时候都会有90%的儿女情长把我血条清空。僧将儒的人物架构稍有失望,意外之喜是李蓁蓁这条线,从云层之上的郡主到泥糟之地的十一娘,有血有肉,棒!哦,我们明大人rio可怜(。
多好的片儿 居然没有电视台买 只在地面台播 只能守着直播软件看 郭京飞为了这片儿都戴头套了 铁公子还是脸美戏好 小土豆台词也不逊一众狠角儿 开头就好虐 兄弟反目 情人永离 一家几十口说没就没了 看过预告 觉得自己也是找虐
剧情发展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立体复杂,虽然里面某几个角色看起来傻逼兮兮的【可能后期这几个角色会成长但确实看着不爽】,但依然瑕不掩瑜。期望早日上星,今年的良心古装剧。
和周一围大开大合的表演方式不同,郭京飞苦逼内敛的表达方式放在嘉靖年间严党作乱的大背景下看,更有代入感。叙事节奏比许鞍华的电影还是快一点的。女主明显短板。
国产片并不是拍不出好片的,用心的好作品值得安利和表扬,虽然情节有点弱些许节奏略缓慢。表白郭京飞高剑雄,实力演技。郭晓婷和一众演技派站在一起进步也是很大。实力推荐,好久不追剧了,不用心追国产剧了。
吃下了这个毫无热度的国产良心剧的安利,很有禅意
看预告期待过高,所以对成片比较苛刻,只能给三星了。演员和制作都算尽职,可惜过于沉溺在抒发情怀,而忽略了故事本身是否足够吸引人,节奏偏慢,闪回太多,转场也略突兀,最终只是感动了自己,却没能打动观众
一僧一儒一将和与他们纠缠始终的那个姑娘,因乱世所迫而伤痕累累,走上不可控的道路,从紧持执念到释然放下,渡劫,得道,重生。最后感动我的反而是高剑雄那句我去下地狱。佛在心中不在嘴上,心中有佛即是天堂吧。所谓涅槃,是为自在。故事略拖沓有bug,不过演员演技出彩,看的依旧非常舒心。
看了十几集了,故事脉络清晰,剧情铺展顺畅,高潮迭起,基本保持在1~2集一个小高潮,演员个个演技过硬,全员原声毫无违和,女主虽然年轻但是演技台词也不会拉低全剧档次,强烈推荐。中期男主悟道剧情节奏有点慢,希望上星重剪弥补这个小缺陷。完结撒花~央八重剪,弥补了节奏慢的缺陷,满分!
看前两集故事整体脉络已清晰,又美又虐,演员全体好评,希望能上星,这么赞的画面一定要有高清啊。。。
郭晓婷都长大了,不错的一部剧,画面也很美,演技在线,剧情在线。
拍出了电影质感,古意浓郁,场景美极了!这么好,居然连个合适的时间段好的平台都没捞到。大哭!!!!!!!!!!!!!!
每个人都有血有肉,剧情不甚完美,但已超越现在的国产剧很多。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我以前,一直有个少林梦,武侠梦,英雄梦。
我爹说,这片子节奏有问题。我说,那我换台了。他说,再等等,这些演员都演的挺好。
国产良心剧 必须支持!!!
编剧是个有追求的,说儒家,说佛,看了很有感悟。每个角色都苦,便是众生皆苦,放下很难,但是还是需要超脱。男主的成长很好看,悟道,仁心,心中有佛,常怀仁心。喜欢败火师傅,通透人,玲珑心,剧里难得的完美人物,却是个和尚。ps:像我这样的凡人虽是有所感,但最终还是喜欢上了郭京飞。好剧,真好
我说主角咋这么眼熟,原来是铁林啊…
这样演员演技全在线的好剧居然上不了星,国产剧市场已经畸形到让人绝望了
一般不标记看过的国产剧,特别是没有完整看的。但这部无论怎样我要强烈好评。有老国产剧那种认真用心的感觉,并且人设都细心揣摩过,这一点无论放在哪里都无限好评,看出来非常非常追求画面感,包括静态和动态,构图显然是推敲过了,演员也很卖力。我猜编剧想看同人(嗯w)。总之完成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