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元素太杂,没融和好
叶德贤和周润发的姐弟恋、叶德贤的男人婆、周润发和弱智跟班、周润发和大佬(秦沛)、周润发和王小凤、王小凤偷男人等等等等,线索太多、元素太杂(借用了《英雄本色》、《僵尸先生》等片),所以导致最重要的周润发钟楚红的感情戏戏份太薄,所以整个片子的关键——人鬼情——没有说服力。算是类型片混合的失败尝试。给两星也是可以的,但是有钟楚红嘛。
2 ) 小时候看的,现在差不多都忘完了。
大概是不到六岁时看的,当时是因为孩子气的好奇,就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看的。现在基本上都忘完了,只记得她说她是鬼,他不信,她带着他飞···
貌似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发哥的电影!
3 ) 真爱永不褪色
这时我已第一步在豆瓣留言的电影,看完之后觉得一真揪心。
小时候看就觉得恐怖,没理解电影实际想要表达的东西。可是现在长大了,回过头来看,觉得里面的爱情故事好动人,尤其是那种让荧幕后的我大喊着“在一起,在一起”的感觉,和最后他们的分离形成了反衬。让我也反思,其实现实就和里面那只男鬼一样,努力了很久的东西,很多时候你就眼睁睁的看着现实从你眼前把他夺走,却无能为力。
能借助电影把一些深层面的东西表达出来,一直是老港片的拿手戏,只不过近年来拍的港片,尤其是类似这种题材的,在这部带有浓浓老港味的《鬼新娘》面前,已无人能出其右了。
当然还要归功于 发哥 和 红姑 这种老戏骨在里面搭档,红姑确实是美女,看惯了现在的大眼美瞳这些卸了妆就见不得人的假美女后,回过头来再看红姑,觉得她才配得起我心中女神的称号,不需要浓妆艳抹,就是那种语气,动作,和眼神,我就已经折服了,让人有种忍不住想把她搂在怀里的感觉...女神
顺便说一下,刚才看了任达华主演的 《鬼巴士》,也推荐一下,虽然剧情套路未免有些俗套,可里面却很真实的把那种爱情故事烘托得很淋漓尽致(真心佩服华哥,正派反派变态痴情汉什么都演得栩栩如生),确实像这种借鬼说人的爱情故事,现在拍的好的已经没几部了,建议有共同兴趣的瓣友也去翻出来看一看,怀缅一下老港片那种气息~~
顺便谢谢 p!nky 提供的《老港鬼系列 》豆列,好人一生平安,你懂的
4 ) 温润如玉VS婊气十足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影片往往都有一股强烈的市井气息。主角都是浑浑噩噩不知名的小混混、古惑仔,或者一事无成的loser。由于普通市民是影片的主要受众,这样的设定可以有更强的代入性,更容易让观众对主人公的境遇感同身受,对他们不可思议的艳遇或奇遇无限憧憬。从这个角度来讲,后来的人皮灯笼、生人问米都是这个模式的自然延展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的怪谈也都是走的这个路子,只不过三百年前的聊斋,主要受众是读书人,因此主角大多也都是书生。自古才子佳人是绝配,所以在蒲松龄的笔下,美丽的女鬼与才华横溢的书生两情相悦非常自然,但是于古惑仔、混混发展爱情就显得不可思议。所以影片采用设定的方式,建立了男主和女鬼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对于整个剧情的推进来说极其关键,但是其中却有点不太自然。
男主的设定是个古惑仔,虽然秉性善良,但是无缘无故的牺牲自己的阳寿来救助一个没有任何关联和瓜葛的女鬼,这个设定完全说不通啊。
除了这个设定,我认为本片还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
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钟楚红,钟楚红演绎的女鬼完全没有鬼魅的那种阴森森的感觉,就是一块温婉的美玉。毫不夸张的说,影片当中她的每一次亮相,都对我是一种享受。在这个女鬼身上,有很多中国女性的优良传统,娇小、任劳任怨,自我牺牲,可以算是主创的终极YY了。看了这个片子,不难理解钟楚红虽然九十年代中期就息影,但仍是港片经典女神的原因了。
发哥的表演就比较平实。虽然发哥赖以成名的角色都是一些硬汉,但是他对于喜剧的理解和诠释,我觉得非常棒。本身发哥私下生活中也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这个角色没办法显出太多的演技,但是也让人印象深刻
王晓凤饰演的这个反一号也非常经典,把一个婊气十足的拜金女诠释的很到位。个人觉得这个完全是为了跟女主进行对比而塑造的一个人物,最后发展成为终极的boss。正是因为这条线的存在,女主的形象才会更加深入人心。这条线的设定非常出彩,王晓凤的这个角色很有存在感,并且没有对钟楚红的女主形成抢戏,意外被吊死的那个剧情节奏推进非常平稳,虽然渗人,但是有着一种莫名的喜剧和畅快感。
此外,王晓凤最后的厉鬼现身,也非常棒,厉鬼总是会从不同的角度,以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姿势亮相,有点诡异的感觉。这也是王晓凤作为“鬼后”的代表作之一。
但可惜的是,boss战有点虎头蛇尾,还没进入高潮,就立刻匆匆结束了。
最后影片还是以悲剧收尾,这个有点遗憾了。明明影片的基调是喜剧啊。
5 ) 怀旧的成本
和两个朋友在午夜的台北街头漫步,聊到恐怖电影的话题,女孩说她看过荧屏内外的所有恐怖电影。
于是询问她是否知道这样一部电影。
小时候的一部。是我童年所有睡梦中恐怖形象的来源。
在我睡不着的时候,两个镜头在我的脑海里循环播放。
一幕是床上的猫扑向试图上吊自杀的女子。
另一幕是白衣的女鬼被什么东西收进去。
关掉电视的时候,她们便出现在从此以后每个夜晚我所在的房间的每个角落,极尽摧残少年之能事。
然后,听到她的口中出来三个字:鬼 新 娘
意外重读,彷佛梦圆。
才意识到原来是喜剧。
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想,如果我12岁以前没有看过这部“恐怖片”,我现在的性格会不会是另外一种?
6 ) 发哥和红姐最配
昨天终于看到了结局!
初中的时候中午回家吃饭就会经常看到这个片子,但每次还没看完就要去上学了,昨天终于看到了结局!
真的很好看!很经典!
【嘉禾】监制:麦当雄;副导演:陈果。发哥和红姑都有点儿婴儿肥的赶脚。剧情也有点儿扯淡,尤其王小凤变女鬼那段和不明不白的结尾,囧死了。觉得叶德娴好man啊,有点儿委屈可悲的角色。
片子也就那样,关键是原声太牛了,尤其是叶德娴唱的那段天师捉妖,当中那几段粤曲也好听。话说这戏有没有原声下载啊?
小时候看的 = =终于找到了。。。。。。。。。
蓝光重刷。勉强两分。市场动机挺明显的,有一段是整个恶搞&解构周润发在《英雄本色》里的角色,痴情表姐叶德娴跟师傅的茅山术加王小凤之后变女鬼的桥段也像是从宝禾僵尸片场走出来的,当然主线是个苦情片儿,高利贷小弟周润发为了女鬼钟楚红一再的削减自己寿命,这两个角色都没什么自主性,人格魅力欠缺了不少,最糟糕的是全片经常让人感觉“差意思”,叶德娴的角色更多应该是喜剧性或道术的专业性,但她看上去更多是痴痴守候周润发——这苦情设置不是两位主角的么?在情绪上分摊稀释了主干。这片子跟后来王晶的《新人皮灯笼》差别不大,只是处理的更闷了。唯一亮点还是两位导演的气氛营造,有不少布光诡异的镜头,比如钟楚红向冥婚老公求助的那场
尼玛吓死人了童年阴影有木有
记得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跟我表哥一起看的,今天又翻出来看了一遍。童年时《倩女幽魂》、《阴阳错》和这部《鬼新娘》奠定了我对人鬼恋的美好想象,印象中的女鬼都是王祖贤、倪淑君、钟楚红这样美丽动人。不过放在现在对比看,《鬼新娘》里的女鬼确实是最没有个性的,属于最传统那种楚楚可怜、温婉动人型。
第一次注意到“魏”字里面包含“鬼”,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
没想到王小凤是ending,后面看得人不知所措,血腥残酷和前面奇幻爱情喜剧很不搭,麦当雄喷薄欲出。三人唱大戏太可爱,国粤同词异戏种,叶德娴好功架,要为钟楚红耍红缨鼓掌。周润发“屌丝”倒不忍气吞声,削小开,怼老板,拿着铲子追王小凤
鬼片也拍得这么文艺,气氛也够,就是年代较久,有的特效不太行。小时候看过的好片子真的是太多了(主要是现在的是真的差,根本经不住对比)
又见发哥和红姑的经典银幕组合,居然和《秋天的童话》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只是故事背景由美国移到了香港。钟楚红的女鬼扮相分外美艳迷人,周润发的烂仔形象倒也市井鲜活的格外接地气。人鬼恋的故事其实并无多少新意,看点全在发哥和红姑的个人魅力上。这一主题的影片多以悲剧收场,本片也不例外。结尾收的匆忙了些,可能导演黎大炜想要的正是这种戛然而止的怅然感,三星半。
这首《鬼新娘》已经成为王小凤觅爱郎的专属bgm了吗?颜高的人洒狗血都更能让人忍受,发哥和红姑这对CP果然神气。
想过投胎这时差悲剧是无可避免,即是不会有啥好结局,预计过最好也就《画中仙》那样了,却没想到来了个妖魔版呃,悲惨结局。。这无奈变奏太惹人嫌,分又扣回去了。。其实就是个可爱的村姑鬼,好心人长不长命已经不是重点。。驱魔歌太带感,唱得和演得一样好。。
故事尚可,最感兴趣的是片尾的赞助公司,流动电话公司,有趣.
劇作本身還是挺完整挺扎實的。麥當雄團隊製作的所以看得出來挺認真。結尾高潮戲很多土特效都挺有意思,還致敬了一把《捉鬼敢死隊》用電抓鬼。但是那個年代的人鬼戀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這部在設定上實在是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周潤發這個角色設定的普普通通,鐘楚紅的角色更可以說是毫無性格。這跟同期的其他幾個出名的人鬼戀真的沒法比,寫的角色就矮人一截了。而且發哥配紅姑也感覺不如之前看的《殺之戀》的張國榮配紅姑。整體來說就是看得出用心,但是起步就比別人慢一大拍的程度
87年的故事呀,只要港片一加粤剧桥段,就觉得很有港味,开场的叶德娴和钟楚红的相遇,戏曲身段料用得很足
人鬼恋,叶德娴茅山术做法唱rap那段太够劲儿了,还有叶德娴和钟楚红京剧对战那场也很有意思,发现老电影很多情节都很新颖,现在反而却没有这么强的脑洞了。
丢咯,最后是为了要故意杯具才做的傻事吗,干嘛要把符撕掉啊。。。里面的插曲都很好听啊。。。
https://music.163.com/#/song?id=319105
叶德娴的声线低得很动听~五六岁时看的片子,现在重温,还是觉得精彩。。
一向看恐怖片超怕的我,竟然完全不记得其中的女鬼恐怖情节了。只记得红姑真美,跟林青霞那种清雅英气的美不同,红姑的美是市井邻家的。类似逛菜场,走过去一个烫小卷发步履施然的少妇。等她走远忍不住回头望两眼:“刚刚那个女的蛮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