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诸位的努力,为大家呈现了一部真实而深刻的电影。这实在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不仅仅是它真诚的让人动容,也不仅仅是表达出来的那种强烈的想要“延续”下去的欲望...。
是的,对于我这样的城里人来说,农村的概念大概也就是,“粮食”“农民工”还有那个该死的“暂住证”罢了,我们坐享其成的享受这些“外来人口”带给我们的福利。那些环卫工人,那些路政人员,那些小商小贩,那些不能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屈驾来工作的活计。
我们和他(她)们都融入在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社会里,我们和他(她)们一样,每日为生活奔波...却不敢有些许懈怠。当然,我们也和他(她)们一样都忽略了或者是默认了,一种存在以久的几十年以来都没有被正视和改变的不公!这些不公不仅仅是针对这些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还有长期对农村建设的蔑视以及对那些所谓不发达地区的先天不足的说辞。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不公平并没有随着国家的经济增长而逐渐减少,反而愈演愈烈的出现在了下一代的人身上,无论是在教育和生活环境上都显示出了这样的绝对不公正在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我只是一介草民,自保尚不足为力,却在此时大谈公平,其原因,只是随着对这个国家和社会的认知,我知道忽略这些不公平和正视这些不公平在现行的体制下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将来这些绝对的不公平,也必然会出现在我的身上。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想要满怀微笑的去面对它,我依然想要满怀期待的去改变它。在我看完了“一个人的课堂”后,在我看到确确实实是有这么多的人也满怀希望的想要用爱心去改变这一切时,我更坚定了我的想法。谢谢大家。——卡夫卡——
很遗憾,直到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的影院并没有给《一个人的课堂》排片,很多城市应该都一样。因此我无法确定这部电影是否是精品,但我敢确定的是它值得一看,尤其是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要看。 于是我呼吁,一些赚了钱的影院能够排片,哪怕是三天排一场,就算是做公益也好。因为电影不只是个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有教育功能,做电影的人,应该是少一些铜臭的。
代课老师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 我查阅资料了解到,影片大约是讲了留守儿童和偏远乡村的教育问题。可悲的是在中国,这些问题鲜有人去关注,不管是哪个领域的人都躲避着,似乎提到这个就会犯罪一样。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电影人去关注了这个问题,但还是没有人愿意去看。 家长们宁愿花费几千元去让孩子去上一个,让孩子痛苦不堪的培训班,也不愿意陪孩子去看这样一部电影。 有时候我痛恨不关注《我的诗篇》、《二十三》(慰安妇系列)、《飞越疯人院》等等影片的院线,我认为他们是唯利是图的。但理性的讲,市场要看需求,我们的人民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不,他们喜欢美国大片和所谓的学习速成班。真的,国民素质下降了!
村主任做思想工作 带孩子去看看吧!看这部电影的效果绝不亚于,去一个几百元的学习速成班。一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东西越来越不被关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我知道人们的内心里是如此的渴求这些东西,但没有人敢说出来。中国人越来越把现实和梦想区分对待,人们恐惧现实,所以一味的屈从。
唐明明的奶奶 生活在中国大城市里的人们在治疗抑郁症,而生活在偏远山村的人在犹豫过年要买几斤肉才够招待亲戚。一些对比被做出来的时候,人们大跌眼镜,甚至怀疑这个世界上还有吃不起肉的人吗?物质被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乱了。 精彩影评,各平台搜索:影评匠
文/安琪
今晚资溪妇联组织大人带孩子免费看电影,在去影院的路上,妹妹问我:“阿姐,今晚看的电影有《唐人街探案2》好看吗?” “你猜猜呗,影片叫《一个人的课堂》,讲的是留守儿童和代课老师的故事。” “一听就是说教,感觉会很无聊,要不我们自己去看点别的吧。” 其实我内心和妹妹的想法是差不多的,我自认为有看过不少关于农村教育的好作品:《童年在瑞金》、《放牛班的春天》、《黑板》、《一个都不能少》等等,这个题材的电影个人觉得很难出彩,我对此片不抱太多期望。但既已应邀前来,不如看看再说。 果不其然,开场就很尴尬,宋老师和村长的对话就像在背台词,其他配角的表演也十分的僵硬,特别是穷苦山村的女学生白净的脸一直傲娇的昂着、刚分配的年轻男老师说话翘兰花指、宋老师爱人作为江西农民却操着一口地道北京话等细节我表示看不透,各种声音和表演分分钟让人出戏。我甚至担心唱国歌跑调又滑稽,教学生乒乓球和跑步训练不懂装懂,甚至笑起来有点像汉奸的宋文化老师真的能诠释好这个角色吗?叙事节奏慢、太过写实、戏剧冲突少,没有明星阵容搞得已有几个小孩闹着要走,还有一些人呢在找角度自拍,估计待会朋友圈的配文大概是:好无聊的电影哦,等下去吃宵夜的举手云云。 不过说来奇怪,这种状况竟然只持续了一会儿,渐渐大家都静下来 我的心也静了下来—— 影片中,西甲村即将成为一个死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家庭主妇维持着这个村子日渐凋敝的生活。村里的小学只剩下4个学生,到最后只剩下1个。他们陆陆续续的离开让村小学所剩的唯一的代课老师宋文化的处境显得有些尴尬,让宋文化的坚守显得十分荒谬。他做了36年的代课老师,工资少得可怜,却以孔夫子自比。原谅我在宋老师身上看到的是模模糊糊孔乙己和范进的影子。他的愿望是尽快转正,但转正考试均在电脑上作答,他连打字都不会,基本是交了白卷,作为代课教师的宋老师,没有编制,教育局以一场电脑考试的方式周到而羞辱地终结了宋老师36年的教学生涯。于是他被一位大学生取代,做了农民。没过多久大学生老师就跑了,上级领导又来求他继续代课,他和妻子已下决心去广州投奔女儿。但在车站他让老婆一个人先去,他一个人把最后一个学生教到小学毕业,送入初中后才去广州做了一名城市地下管道维修工。 真的,起初真的觉得蛮无聊,全片没有刻意煽情,却是“于无声处有惊雷”,看到最后我竟忍不住流泪、叹息。同样讲理想主义,相比某假大空的校庆宣传片,宋老师在长长的崎岖的山路里扛着黑板去学生家的身影真的让我几度落泪。宋老师不完美,不高大,知识水平有限,教学水平陈旧可笑。他每天拿着旧穿铤敲响一截吊挂的铁轨宣称上课的时候,他拿出录音机庄严的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时,当他微笑着说“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学……”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充满工作热情的老师,我们看到了宋文化对仪式感的坚守。宋文化的坚守,是中国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坚守,是对中国教育最后方的坚持。这种坚守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大的幸运,宋文化是以饱满的热情和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份神圣的工作,让人心生敬意,为之动容。
席间我看到多位老师抹泪,因为他们知道影片中所展现的教育窘境在农村真实存在;我还看到领导默言哽咽,他们或许在想精准扶贫的落实,我无从得知,能确定的是他们对农村教育的再一次重视;去年某教师体罚学生曝光,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受万人唾弃,一例体罚,虽德失在先,却终以抵命结束,岂不寒心?!据不完全统计,像唐明明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我们中国有6103万,我期待每一个像唐明明一样的留守儿童都能遇到他的宋文化老师,而每一位坚守本职爱生如子的宋老师都能被尊重。 十分感谢妇联组织的这次观影活动,同时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对现实的社会有所思。但有些悲伤,我听闻很多城市的影院并没有给《一个人的课堂》排片,我知道影院确实是要看市场需求的,得估摸有多少人喜不喜欢这东西?我无法向你保证这部电影有多精彩,但我可以确定它是一部值得观看的良心片。最后,向朴实善良的宋文化老师致敬,向兢兢业业坚守本职的所有工作者致敬!
感觉电影拍得一般……4星是给山区留守儿童的,因为我去过那里确实很苦。这个电影算是拍得比较现实了吧。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分到了我们村几个大专毕业的年轻男老师。在我们村呆了一年吧,还没等我上3年级,人都全部找找门路,调城里去了。我小学毕业后没两年,我们村连小学都没有了。
真实,平淡。
题材很好,只能说导演水平有限吧,没有拍出该有的感动
教书育人。
看澳网迟了五分钟 配乐响起感觉不妙 以为是艺术片却是公益宣传片 辛苦了 对不起 打扰了 一星给选材的诚意 一星给在中山公园艰难包场的自称导演朋友的女士
对不起实在太尴尬了 是演员的演技问题 还是剧情 还是导演的问题 都有吧 节奏太慢 全场就我们俩 坚持看完已经从哈欠连连到怒火中烧了 主旋律也可以讲好故事的好吗 微博上那些转帖的大V一定没看过原片 要不然肯定后悔帮转 别说情怀 情怀不是这样讲的 里面有严重逻辑问题 拿关注当傻子吗
值得十星。跟先生跑了半个北京只找到一家放映的电影院,很遗憾这么棒的片子几乎没有排片。一直想起过去几个夏天在云南山区服侍过的孩子们,很遗憾跟他们断了联络,也慢慢遗忘了角落里那群留守儿童。希望更多人可以意识到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愿意摆上自己一点儿的力量~对我来说,就先再回一趟山里开始。
很感恩2018年1月28日组织包场看的电影,和75名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观看了。影片朴实无华,有笑点有泪点。真的觉得自己拥有得太多了,以至于在他们的处境面前有罪恶感。虽然影片也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希望更多关注留守儿童和坚守在山村教师一线的人。
看到的也不会只是这个故事,而是对这些生活窘迫的群体关注
【教育】坚守
晚上去看 这种题材的电影不管拍的好不好 传达上的东西就已经赢了PS 上线的影院也真是够偏的==
一部表现农村教师的片子,啪啪打脸天朝的教育体制。在天朝,有些贫穷,是你想象不到的。请看过再来评价,不要因为其他原因,来诋毁这部充满诚意的电影!当公知成为贬义词,不知道是社会的悲哀还是个人的悲哀。
评论里戾气太重。确实非方言会出戏,情节有新闻点勾连的痕迹,但我还是看哭了,觉得孙海英那种木硬直憨确实像我那些在出村子里的那些长辈们。而韩三明的脸一出现,会让人想如果换做偏记录形式,统一方言,淡化某些夸张化了的情节,是否影片会更符合导演所期待的那种“克制”,然后给人更多余味呢。
2018开年公益之行
为题材打四星,中国需要多一些关注现实的电影。从电影本身来看,感觉还是缺点力度。
质朴中流露着真情,很感人。真实情感、平淡的叙事,源自社会底层人物,为了生存,为了孩子,为了国家,为了未来
我是同性恋,我不配评价孙老师。祝好。
没有关注度,之前一直以为是一部烂片相十足的影片,意外的是没想到还可以,现在看来还是这种平淡的真情更平易近人。
中途打盹了 因为没有过多动人的剧情和过高对人的美化 这是诚实的 但是对留守儿童的处境 表达得太不够过度了。。 又想起杨改兰 人类的语言的确是无力的
感觉蛮真实的。乡村代课老师。不愿离开岗位,和《当呼吸化为空气》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