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柯南伯格来拍由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呈现的质量也不一定有多好,主要是斯蒂芬金有的小说内容太多太碎,导演删减修改后的电影跟小说会有出入。就像这部电影如果不先看书会对女主的一些行为感到不解,我看书时一直对女主不喜欢可看完后这种情绪就消散了,只有伤心和无奈。就像约翰最后写给莎拉的信:我们都尽力而为吧,一切已经够好了。就算不够好,它也必须是这样的。 电影可能平淡,但选角是很好的。沃肯在电影里特别温和,儒雅,他有着跟书里描写一样的蓝眼睛,脆弱到时常能看到泪光噙在他的眼中,但这些都不是重点,他在追凶手时触碰到了凶手母亲的手,他知道原来这位母亲一直知道儿子的罪行,一直在包庇着儿子。那瞬间沃肯的表情是鄙视震惊的,眼神忽然冰冷了,看这位母亲像看一件恶心的东西。而这瞬间来去得很快,沃肯的反应真是太妙了。 男主最后担负起伟大的职责,真的是因为他感觉到太多的痛苦了,无论是超能力赋予他能看到的那些画面还是情感方面的,正好有一个职责从天而降能让他了结这一切,他愿意去做。 约翰经历了四年半的时间从车祸中苏醒过来看起来他是被拯救了,但有时候拯救和诅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这是斯蒂芬金众多小说里的一个思想,放在这里同样适用。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整理豆瓣的时候看到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但是一丝一毫的剧情都想不起来,但是豆瓣写了观后感,评价并不高,评论很空洞不走心觉得电影很烂,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单身文艺女青年。
后来再次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想整理一下自己的豆瓣标签,这部电影虽然看过,确着实不知道该把它归类到惊悚还是恐怖还是剧情,于是决定重新看一遍,这个时候,我已经嫁为人妇了,看到女主看望完苏醒的男主,在车里哭的时候,我的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电影是假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是真的,我也经历过爱而不得的时候,我也知道那种绝望的感觉,两个人明明互相喜欢,确注定都只是陪伴过一段路程的过客,再怎么想抓住彼此的手,也挣脱不了命运的车轮,眼睁睁的看着它呼啸而过,轧过爱情,留下满目疮痍的两颗心,然后告诉彼此,生活还要继续。
男主演绎的真的很好,其实对于电影的评价,我还是持相同的意见,可能小说改编的电影都有这个诟病,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怎么可能说完一本书的故事,很多情节都很仓促,连贯性很差,是男主的入木三分的表演,撑起了整个电影,淡淡的忧郁的眼神,那种无能为力,那种见到喜欢的人欣喜,那种即使背生活蹂躏了千百遍,还是没有冷却的善心,都刻画的很到位,女主带着孩子来看他,跟男主父亲一起吃晚饭的情景,真的很虐心,若不是一朝阴差阳错,他们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后女主抱着男主说我爱你的时候,我就决定,不管情节,不管逻辑,我一定要把这部电影归类到爱情。
人有的时候最怕突然听懂一首歌,看懂一部电影,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很庆幸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像一个闸口,突然打开,很多回忆,美好的不美好的,都倾泻出来,提醒着自己,珍惜现在,要对得起曾经的我们, 要对得起曾经你那句不负相遇,也希望很久不见的你,现世安好。
最后说一句,怒赞沃肯这个男人!
上天赐你馈赠、给你考验、让你特别,很可能只是因为早就知道你是一个这样的好人。斯蒂芬金故事中神秘的情感力量和大卫·柯南伯格直觉里诡谲的氛围捕捉,在片中形成了意外的和谐和有益的碰撞,沉重的、仿佛宿命般的气味弥漫整个故事,却反让人切实地感受到了一个心灵的寒与热。克里斯托弗·沃肯的演出为影片的动人加入了最重要的砝码,冷傲和热情、脆弱与坚毅在其苍白独特的气质中被融合为一。影片的完成不是五星水准,但萦绕心头的强度让其变得可贵。
柯南伯格终于温暖了一把,但这颗真挚的心却献给一个非要和政治沾边的蠢妇
补标。最后一刻的确放了大招!导演显然没有认同他解决问题的激烈手段,但却通过超能力间接替他了却了心愿——但那厮保命关头与前途自毁后的行为落差似乎存在矛盾。感觉整部电影都在为这个震撼时刻作铺垫,可缺乏交织酝酿感的章节式叙事却又没有使得高潮爆发的很饱满,来也迟迟,去也匆匆。PS:这人类的下巴到底是哪点得罪柯南伯格了?
超能力套路:大难不死,帮破案、救孩子、救国家。为什么好几个翻拍金小说的电影都只取外形上的战栗,不注重内心的恐惧?本来就很苍白的沃肯扮演这个角色实在恰当,但从“我想静静”到保家卫国也太唐突……感情戏只起到帮倒忙的作用,死亡场面比较精彩……超能力被描述为伴随抽搐的幻觉。
在大卫·柯南伯格的诸片中,个人不怎么喜欢的一部。他似乎一直在自我收敛来驾驭这个感人的故事,或者是讨好好莱坞?克里斯托弗·沃肯有成功的表演。
。。。。。比童话故事书还要单纯,9012年看这个,过份无聊了。。
柯南伯格少有的温情之作,擅长的异化主题让位给了金的心灵鸡汤式惊悚,政治方面的批判也仅仅停留在对马丁辛演绎的漫画式政坛人渣的嘲讽上,倒是妖靓的沃肯成功传达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个老梗。算是柯南伯格体制之内的作品。
层层推进、相当稳健,但也就很不柯南伯格了,更像是单元剧缩编;沃肯脆弱的气质太吸睛。
这是柯南伯格比较正常温和的一部了。典型的史蒂芬金奇怪小故事,但是剧情也有让人觉得脑残的地方。比如说那个连环杀手查了半天是警长的跟班。。我说你倒是也得有时间犯案吧。。另外马丁辛是查理辛他爹这是我头回知道。怪不得那么像,
金老的小说改编 品质有保证
死亡地带.The.Dead.Zone.1983.HDTV.MiniSD-TLF.mkv 柯南伯格电影风格中的文艺片
灵异片外壳下是扎实的character study。他每次尝到的些许成就和快乐都只是进一步受伤的前奏,身穿老头毛衣会动情落泪的年轻沃肯,第一次看都没意识到他表演层次有多丰富,现在看来此片与暴力史多有可比之处
尽管是大卫·柯南伯格首部非自己编剧的电影,但对超感官知觉/意念影响现实的关注一如既往([立体声][灵婴][夺命凶灵])。原著内容更丰富和细腻些,但经过大幅删减后拍成电影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整体连贯性不佳,好在克里斯托弗·沃肯对从脆弱犹疑转至坚强救世的强尼的演绎令人信服(角色外形与美剧版神似,也契合于原著),马丁·辛再次出演政客,亦可圈可点。PS:十年前看的《死亡区域》美剧,四年前看的英文原版小说,如今终于刷完电影,三媒介都齐了。(8.0/10)
IMDb科幻电影Top200榜单内、烂番茄91%...(lll¬ω¬)
拥有神性却无法掌控,完全可以视作对超级英雄的反向心理剖析。缓慢的推拉运镜形成对人物的侵入,在浪漫情境的烘托下,更凸显其被心魔占据的至暗时刻。洞悉未来时男主身体的抽搐与发现凶手自尽时尸体的挣扎相似,每一次使用超能力都如同一次死亡。后半段试图升华主题,借喻时代格局,然而仓促的叙事节奏不免显得过于儿戏。
基本还原了小说,Chris Walken是饰演Johnny S最好的人选,受创伤的美国青年,宁谧、冷傲和与生俱来的病态。两点不足,斯蒂芬金更侧重主人公内心矛盾,即对于使用通灵的纠结,以突出最终英雄决策的难能可贵;书中结尾写给父亲和莎拉的信让人动容,电影中则以死亡收场,这是柯南伯格个人风格所致
我去!满满的正能量有木有!标准美剧蠢爆的家庭妇女有木有!!看得好伤心!还我柯南伯格!
罗杰·艾伯特对此片有一个巧妙的评价,但抱歉,我把它修改如下:“《死亡地带》是一部优秀的柯南伯格式电影,因为它让我们一时忘记了它是柯南伯格的电影。” Walken有着几乎完美的演出,主角那难以言表的痛苦通过他植入了我的躯体和内心中。正因为如此,我才会为主角的死而感到难过与高兴。
可能是柯南博格的第一个好莱坞作品,个人风格不明显,但 Christopher Walken的演技成了本片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没有想象中的柯南伯格,倒是Christopher Walken的表演异常夺人。与现在的涉及超能力的科幻片思路差异很大,淡科幻的戏剧化,强调内心矛盾冲突,极为现实主义。而故事的结局其实颇为精彩。适合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