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离开正在播放着《上海堡垒》影厅的那一刻。我坚持了整整一个小时,成为了第五个离开那个影厅的人。
确切地说,这一个小时里的每一分钟,我都处于一脑门子问号和一脸冷笑当中。一直到两天以后,我还在思考很多问题——为什么,一个拍爱情片的熟手,会把原著里已经很成熟的感情线魔改成现在的样子?为什么,一个号称拍科幻片的剧组,做出来的设定会比江南这样本就不那么擅长科幻的作者还要差?
说实话,作为九州粉,我觉得《上海堡垒》很好,但我深知,它不是那种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作品,它不过是一个不错的作者,在我们的青春里留下的一抹亮色。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末世设定下那一点撩动人心的小情小爱和遗憾,而单论作品的震撼力和内涵,实在算不上什么佳作。但就算这样,我也没想到,它能被魔改成这么……错误的一部影片。与其说是上海堡垒,真不如说是《上海暴雷》了。
对,不是不好,而是错误。从开场起的每一分钟,都能找到各种错误,而且是那种我作为观众,都能提出“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其实可以改得更准确”的错误。
一开头,是标配的“新闻联播交代背景”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是省钱,《流浪地球》也是这么搞的。问题在于,《上海堡垒》花了近3分钟,交代了点啥?
交代了人类拥有了仙藤这种牛逼的能源,然后外星人的母舰和捕食者来打地球,地球城市纷纷陷落,只剩下上海成为最后的堡垒,拥有泡防御系统。
然后我就一脸懵逼了:仙藤是什么能源这么牛逼?它的特性是什么?外星人的母舰和捕食者又分别是什么?这些东西都没怎么交代,就看到美女主播(美国女性主播)正在报新闻,突然一炮下来就气化了。
与之相比,《流浪地球》的开头,主画面的信息量充足,连下面滚动字幕都经过考证,比如有一条字幕说的是“新型车辆驾驶体系的研发成功使退休的老年人也可以从事驾驶工作”,就呼应了已经退休的姥爷为啥还能开重型卡车的点。
“仙藤”这个设定的槽点,多到我难以理解。原著里,人类并没有拥有比现在高明得多的科学技术,泡防御和上海大炮的技术都是善意文明“阿尔法”为了防止人类被德尔塔文明灭族而传授的,人类没有办法解析和复用这种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故事里的人们使用的基本都还是普通汽车、电话的原因。
而在电影里,仙藤变成了人类发现的能源,泡防御和上海大炮也成了人类主动研发的科技。那么我就非常不好理解了,拥有近乎无限能量,以及能够自己研发制造出泡和炮的人类,竟然还在开五菱宏光?电影里唯一和今天上海不同的,大概是各处高楼都有LED屏幕,以及路依依用的全透明手机——说到大屏幕我又要吐槽了,这么大屏幕上播新闻连个字幕都没有,难道每个楼都开个喇叭放声音给路人听么?
科学技术是金字塔式的,一个顶尖的科技成果下面,一定有大量更为基础和泛用的产品。一个能够实现泡防御的种族,在对于能量、场的控制上一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然而,我们看到的人类地面部队主要力量,居然还是使用实弹的装甲车和自行火炮,以及端着普通冲锋枪的步兵——冲锋枪这种东西打不透捕食者的装甲应该是常识,在人类只剩下上海堡垒的情况下,枪唯一的用途就是维持治安。这种面对捕食者时连炮灰都算不上的步兵,为什么还有大量招募的必要?
你以为我吐槽仙藤吐槽完了么?完全没有。首先,仙藤是谁发现的?为什么外国人在用英语和中国人交流的时候,说的也是“xianteng”(这里还有一个槽点,所有中国人的英语都是后期配的,口型完全不对)?其次,按舒淇的领导的说法,仙藤可以无限自我复制和扩张(是的,质能守恒给导演组吃了)。
那么,如果我是国家元首,我会—……分一块给德尔塔文明,让他们别打了,反正能无限复制。
仙藤的最后一个槽点是,让后勤组的这些人做的主要工作看上去莫名其妙。在原著里,江洋是负责配平泡防御的,大致就是说泡防御很不稳定,需要经常有人开着飞机去调整参数。所以,江洋本身就是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而到了电影里,后勤组的主要工作就是拿着一个个箱子插到柜子里,反正我是完全没看懂他们到底在干啥——这箱子是电池?都那么先进了,电池都靠手工搬运?江洋这样成天在地下搬箱子的后勤人员,虚拟训练一下最后就真能开飞机了?也不怕G力把尿压出来?
按时间线说回影片,经过了一段特别尬的虚拟训练(开虚拟无人机的四个主角团交流的有效性,比我野队四排吃鸡还差)之后,江洋准备送礼物给林澜——这里又出现了个严重的魔改。原著里,林澜年纪大些,层级高些,但江洋也不差,多少是个能执行飞行和配平任务的专业人才,真要死了总参谋部都会心疼下的那种。可在电影里,这两个人的身份大概相当于——一个是人力资源部的小助理,一个是公司副总裁,这种身份上的悬殊差异让江洋对林澜的喜欢本身就变得十分不真实,更不必说林澜对江洋的回应了——你见过哪个副总裁会跟助理级别的应届生说“晚安”的?
接着是林澜去见领导,两个人说了一通有的没的,领导突然义正言辞地勉励林澜好好干。在这个瞬间,按先后顺序发生了三件事:
领导按了桌上某个按钮,应该是通信器之类的;
领导勉励林澜好好干;
一个勤务兵跑进来说召开紧急会议请领导出席。
那么,我就想知道,领导按那个按钮是想干什么?单纯按着玩么?还是要把林澜的话录下来?
再然后就开始打仗了,母舰扔了一堆捕食者下来,无人机集群上去迎战,双方在上海打得好不热闹,然后——除了平安大楼被砸了一下以外,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啥的,居然毫发无伤?反正这一场打下来,上海的天际线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所有漏进来的捕食者全都在天上就被打爆,而且打成了粉,一点也没砸坏花花草草啥的。
这一场战斗的指挥也拍得莫名其妙。林澜作为司令官,冷静果断地——进行着战报?反正我实在不知道,为啥连“有一头捕食者正向指挥中心冲来”这种话,都要由司令官说出口。为了表达急迫感,尽管人类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指挥中心内的所有交流还是要靠吼。
当然,和第二场战斗相比,这场好歹还能看懂在打什么。第二场战斗一开始,五毛特效的捕食者先把泡防御打了个洞,然后不下来等在那儿,它们的战略意图是——让人类去修补泡的缝隙从而消耗能量,就能够直接强攻指挥中心了。
哇,这个阴谋真是好棒棒呢……这么说吧,要是泡防御连这种程度的攻击都抵挡不住的话,上海堡垒早特么陷落了好吗?说白了,这种阴谋都能实现的话,说明泡防御根本不足以同时抵挡两个方向上的攻击,外星人要是连兵分两路这种蚂蚁级别的战术都不会的话,很难想象他们的智商是怎么造出母舰来的。
然后,上海大炮就发射了。上海大炮内部是我觉得槽点最多的另一处设定——首先,我能理解它应该是偏暗的,毕竟能源供给可能会不稳定,地底设施如果搞得太亮,万一停电了大家会瞬间抓瞎。但我不能理解的,是马上就要开炮了,为什么还有一大堆人在各个通道里走来走去,他们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走来走去?我想导演组应该完全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只是单纯想表达“上海大炮要开了,大家很忙碌”。
以及,这张剧照:
谁来告诉我,为什么上海大炮跟挖掘机一样靠手柄来调方向?这么高精度高强度的射击,是不靠自动瞄准的吗?
为什么灯要嵌在墙上,而且还是红色的?这对于操作者的价值是什么?
为什么左右两边都是一排排主操作员明显抓不到的手柄,却没有相应的操作座位?
这真的不是“我觉得科幻就是搞很多机械很多霓虹灯看上去很炫”的理念下诞生的诡异产物么?就这种设定,还想绑流浪地球,脸是不是太大了?
与此同时,指挥中心里打成一片,训练有素的专业步兵被捕食者砍瓜切菜,唯一能够击中它们并且躲避它们攻击的是后勤组。躲过攻击我也就认了,毕竟有可能运气真的不错;但一群步兵连看都看不到敌人就被穿了糖葫芦,路依依端起冲锋枪就把捕食者扫得痛不欲生是什么鬼?
总之,一炮上去,母舰闪了,授勋的授勋,默哀的默哀。林澜去小馆子吃面——这里又是槽点满满,既然江洋和林澜在没有约好的情况下都去那家馆子吃面,老板还认识他们是军方的人,可见这馆子离指挥中心不会太远。也就是说,在本身就具有被攻击的危险,而且还十分重要的军方指挥中心附近,就是没拆迁的老房子?在有仙藤的情况下,我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为什么。
我看到的最后情节,就是两个人在发生器下的“约会”。林澜说到自己父亲在部队里去世的时候开始抽泣,我忍不住闪人了。前面的情感没有铺垫,后面的煽情就让人无法入境。
怎么说呢,我觉得,关键还是没用心。想傍科幻,结果基本设定都没做好;想谈爱情,结果两个人的相处和互动几乎是0。这种程度的不用心,我只能说,主创不但不爱科幻,也不爱电影。
其实我倒不是很反感原著,甚至认为原著是很适合改编的,并且如果拍好真的可以拓宽中国科幻电影的思路。毕竟科幻虽然小众,但是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是很硬的,也可以只是一个披着科幻皮的言情作品。但是前提是,要做好,要用心。
《上海堡垒》其实背景放在任何时期都行,比如放在民国,主角江洋是个1940年在上海租界上学的大学生,虽然租界外被日军占领,是人间地狱,但是租界内歌舞升平。然后偶然认识一个藏在租界的女地下党林澜,还有个资本家大小姐路依依,三个人发生一些事。后来江洋知道她有个党员男友。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人进驻上海英美租界,三个人或者带上杨贱男正好撞上了,经历一些交火后两个人分别,生死不明。49年后,江洋偶然知道林澜已经牺牲,牺牲前还和杨贱男举办了婚礼,但是给他留下了一份劝他逃走的电报,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份问候,可怜十年生死两茫茫。——你甚至可以直接用《隐形守护者》的图剪出来这么一个故事,配上煽情音乐。
但是放在近未来的科幻背景下,明显更酷。如果能拍好,很可能会吸引对《流浪地球》题材不感兴趣的另外一批人,而其中的科幻奇观,足以让他们变成新的科幻电影票仓。
但是电影下功夫了么,用心了么,没有。整个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流量,快钱,速来。”
比如说小说中体现的,就是那种市井生活和世界末日的冲突,泡泡内的人该干嘛干嘛,泡泡外就是外星人。电影完全可以处理成一个地道的“海派生活”长卷,然后镜头拉远,原来这是泡泡内的歌舞升平。这种近末世的魅力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电影做出来上海那种市井生活的质感了么?没有,上海像个玩具模型。
比如说小说中有一幕奇景,能量在泡泡上炸开,有一种“紫色大丽花”的绝景之美。我知道《上海堡垒》要拍电影了就开始想这个东西的效果,“紫色大丽花”是一种我们吹的肥皂泡上的涟漪么,还是像一个巨大的分形图案?反正能做好,绝对是成为一群人取代“流浪地球”的壁纸。然后呢,你做泡泡被攻击的效果,和五毛钱换皮科幻页游宣传广告有啥区别么?
还有小说中的外星人是类似于虫族的,江南自己哭诉长贴里说虫子不好做,改成机器的了。说实话真是虫子这片还能好看一点点,你改成机器的,大众感觉更加没劲了。当年《异形》没钱没技术,人家是怎么做的虫子?《环太平洋》里面巨大机器人本来金钱都不允许,人家就是靠硬是想办法,用各种拍摄技巧,愣是做出来有钱都砸不出来的绝妙的观影体验。说实话,就是没爱,没人肯去钻研这个问题,就是混,没人想把这个电影做好。所以我们看到了烂俗到呕吐的机甲设计。
既然是近未来,那么用现代武器抵抗外星人也算是个看点了吧,自然片方也就是随便做做,根本也不考虑细节。就拿个现代武器瞎打,明明一点效果也没有还瞎打。
所以演员的问题就不用说了,就这种态度,导演能怎么调教好演员?或者说,真的想靠演技获得认可的好演员会选择这个团队?
所以,这么一个本该拓宽中国科幻电影可能性,顺便骗不少人眼泪的作品,变成了一部现象级的烂片。
江南不写九州后,我就很长时间没有再关注他了。直到前不久《九州缥缈录》上映我才看了他这些年干了什么,真是震惊于此人竟然堕落到如此程度。他就这么爱钱,这么缺钱么?看着他把自己亲手写的作品一一贱卖,糟蹋,真是无话可说。
就是《九州缥缈录》,真是一言难尽,虽然说现在的成绩和片子不能说烂到底。但是明明可以拍成精彩复杂有深度有热血,足以捧红一大批演员的群像剧,被生生改成了低智的大男主杰克苏多角恋狗血剧。我看的动力就是这剧情能弱智和胡编乱造到什么程度,堪称我每周一至周四的快乐源泉。(不过讲真“九州门”之后,我就是“铁甲依旧在”党了。)
《龙族》的世界观,哪怕你还是要改成手游,也能改成更有深度,可玩性更高的版本;改成单机的RPG或者动作游戏,只要质量过硬,更是前途无量。现在变成了一个课金手游,还是吃相最难看的那种。
现在呢,《上海堡垒》可以改成精品催泪电视剧,改成更好的电影,结果现在呢?活活拍成了一个耻辱柱,上面不知道钉着多少东西,不过我们知道其中肯定包括江南他自己和《上海堡垒》原著。
而且他本身创作也进入了低谷,现在“缥缈录”相关的评论,知乎上的问答都有不少说“这不是网文,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盖章的奇幻文学”。现在呢,江南不但也开始网文连载,连载质量还差,还断更,怎么能丢人到这种程度?
江南,你就这么缺钱么?江南,你到底想干什么?你想证明什么呢?
《上海堡垒》电影本身已经不用多说了,从江南提笔写《上海堡垒》到《上海堡垒》电影版仆街,倒是成了江南自己没写完的姬野的故事,昔日热血黑瞳的少年,终于成了众叛亲离的君王,残暴,并且失忆,坐在高高的钱堆上面,等待着他的是不久之后的死亡。
PS:给2星就是因为这个片子还是普通的烂,就是各个流程不专业不走心生产出的东西。1星还是要留给演艺圈、汽车人这种东西的。我感觉给这个片子评分的很多人如果不是因为“某些人”的缘故,可能会多给一星的,这个片子的正常评分应该是四、五分,也就是普通的不走心烂片。不过反过来说,这个结果,是不是“某些人”应得的结果呢。
刚从国外回来,赶快补上这部《上海堡垒》,生怕晚了在影院里看不到了! 看完后觉得,给一星还是有点过了,两星挺合适的,换算成十分制就是4、5分的样子吧。
拉拉杂杂写了些观感。
首先,这个小说从根子上选得就不好!支撑不起一部大片,充其量是个电影小品。影片在对抗外星人和爱情友情之间左支右绌,哪边都没说清讲好,两条线分裂得像两部电影。两个主角舒淇和鹿晗选得都不好!舒淇是好演员,但很不适合这个角色,片中感觉像个多愁善感的文艺女青年,念白无力。两人之间毫无火花,同框时极其尴尬。影片里几乎没有一个角色是让人印象深刻,有光彩的。这得说是导演的问题了。(连片中悼念战友时的播音都是软绵绵的,真的是导演不适合拍战争、科幻场面啊)
剧本不合格,策划不合格。一开头就非常突兀,前半小时没有建立扎实的基础,结果后面就是虚浮空洞。外星人到底是什么样?捕食者有何特征和弱点?上海防御体系到底怎么运作的?所有角色都是直接扔出来,没有前史没有个性展示(全片重点的灰鹰小队居然只有一段没头没脑的天台展示,相当生硬)。每个角色都没有角色弧线,除了能配合情节做些表情,就没有戏来展现人物特性和内心的。影片就是以打带叙,打一段,来点感情戏,再打一段,再谈段感情。确实很像在打星际之类的游戏……没有叙事结构,没有矛盾冲突和起伏。
BTW,影片前十五分钟所有人口型都对不上!简直是严重的技术灾难!
质感差!当然,有些特效还是不错的,毕竟投资在哪儿摆着。但全片非常不统一!像潘XX按下服务器自毁键一段,特效基本就是网大级别的——这段的逻辑也有点莫名其妙,为啥一定要自毁?至少我觉得交代不清楚。
画面上,作战室里一个调子,对战外星人一个调子,谈情说爱又一个调子……军服、装备与上海环境都非常不协调。整个世界观让人很出戏,缺乏足够的真实感。
外星人的态势、目的、手段,都没有交代,全是人类这边猜测判断。还是那种玩游戏式的随意感,不真实,也感不到末日临近的威胁。
缺乏质感的另一点:全片只出现了面馆老板一个普通市民的配角!其他人全是背景……导致所有主要角色都像在一个远离观众的空空舞台上自行表演,没有跟观众的交流。
老阿姨侬晓得伐?老克勒侬晓得伐?不讲两句上海话,描写个上海人,叫啥《上海堡垒》?除了上海的一些地标建筑和区域,这片子改成叫《广州堡垒》、《深圳堡垒》、《南京堡垒》也没啥区别。
发型啥的就不说了,真的让人非常出戏!
结尾所有人都牺牲了,汪洋却跳伞逃生?感觉很讽刺很荒唐,而居然因此成为司令,就更夸张了!(国外片子里类似这种情节,给主角个上尉乃至上校也就差不多了,到咱们这儿立马升级司令,真能YY)这个结尾设计根本就不合理:一个loser式的男主角,追求一位级别高他很多的强势女性,还有一个高级军官的情敌,结果最后大家都挂了就主角生还?这让观众怎么代入?难道不该“男主”牺牲自己拯救大家,最后让女主追悔莫及空自叹息才更合理点吗?过于自恋的设定,结果就是乏味。
舒淇鹿晗户外检查仪器一段,镜头都有些含糊混乱,一个主观镜头跟着舒淇,拉出来却不是鹿晗视角,很奇怪!
三角恋居然都没拍好。那个杨建南是木头人吗?完全看不出喜欢舒淇来,最后临别时居然都不看女主一眼!角色关系简直莫名其妙。
其实本片可以拍成个“窗外外星人战火纷飞,窗内小青年卿卿暧昧”的爱情片,把与外星人的战争作为背景。但现在这样又要动作大片又要英雄盖世还要儿女情长,结果就像满地抓螃蟹,捡起这只丢了那只。
我不觉得《上海堡垒》的失利会关上国内科幻电影发展的大门。也许资本会更谨慎投入。但更多的,是我们从《地球》与《堡垒》一正一反的例子中,看到了不了解科幻电影的特征和规律,对科幻电影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热爱,就不可能拍出优秀的科幻大片!
这两天真的是大起大落,刚刚才看了年度最佳《寄生虫》,没过两天年度最烂又来了。
号称是“国产电影将科幻与战争类型相结合的首次尝试”“《流浪地球》接力棒”“六年筹备”……
说谁不会啊,那效果呢?
今天早晨9点过开分,4.2分,下午1点已经降到了3.6分,看样子还要继续下降。
还有脑残粉来喷豆瓣,事实证明还是豆瓣最客观。
3.6分是什么概念?
《前任3》5.5分,《小时代》4.7分,《致青春2》4.1分,《恶棍天使》4.1分,《摆渡人》4.1分,《爵迹》3.8分……
烂片虽然多,但要想达到3.6分还是很有难度的。
但是我们的《上海堡垒》剧组不惧困难,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为他们的努力点赞。
做什么事都是有方法的,拍烂片也是有方法的。
有些电影你看了之后觉得不好看,觉得很无聊,你可能还是会打3星。
要想让观众打2星,甚至1星,无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槽点,如果能从头到尾都是槽点就更好了,而《上海堡垒》显然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上海堡垒》从头到尾满满都是槽点,假如电影院有弹幕,弹幕都能把屏幕撑爆。
你知道导演为了让这部电影每分钟都有槽点,有多努力吗?
《上海堡垒》是不是中国首部战争科幻片我不知道,但一定是中国首部三角恋科幻片,是披着科幻外壳的言情剧,也是科幻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林澜(舒淇 饰)和江洋(鹿晗 饰)根本没有CP感,检查发生器的时候那场戏也很尴尬。
两个人的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导演还强行给他们加戏,安排了一个“要等20分钟”的剧情,让他们有机会可以聊天。
江洋说我们聊聊天吧,林澜就开始做自我介绍了。
她所理解的聊天就是把个人简历背一遍,以前经历过什么,后来经历过什么,结果又怎么样了,搞得像在面试一样。
这不是舒淇的问题,主要还是编剧写的台词太生硬了,根本不是平时聊天会说的话。
看到前面还不知道林澜喜不喜欢江洋,片尾彩蛋才知道,林澜用钛合金箱子保存的私人物品就是江洋当初送给她的那束花。
毫无铺垫,毫无逻辑,强行相爱。
打外星人只是表象,本质仍然是霸道女总裁爱上我。
都世界末日了,他们还可以休假,还可以去庆祝,还可以去夜店,完全没有灾难片的气氛。
别人都忙着打外星人,江洋还忙着谈情说爱,一天到晚都在思春。
诺兰说得好啊,他之所以不在战争片里拍爱情戏,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很假。
《上海堡垒》恰恰相反,战争只是噱头,爱情才是主题。
一会儿又是“她怎样才能注意到我”,一会儿又是“终于坐在指挥官的位置和她并肩作战”,一会儿又是“我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对她说那句话”,甚至上战场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给林澜表白。
这都什么年代了,他还发短信,而且短信还发送失败了。
作为一部科幻片,它科幻就科幻在手机发送短信失败后还可以自动重新发送,这就是导演能想到的最科幻的点子了。
除此之外还有面馆、宿舍、教室、汽车、电脑……通通是现代的科技水平。
不知道是资金不到位,还是剧组太水了。
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宿舍里还有很多纸质书。
包括打仗也是,还在用现代的枪械。
中途有个外星人闯进了他们的基地,一群人竟然用手枪反击。
你看看美国科幻片是怎么拍的,《阿凡达》里人类有飞船,有机甲,打个外星人虽然不至于说很容易但至少还是有优势的,《上海堡垒》里竟然还在用手枪。
所以前面外星人轻轻松松就闯进了基地,一群人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后面外星人又轻轻松松地闯进了上海大炮的操作室。
你都能造上海大炮了,就造不出比手枪更先进的武器吗?
美国电影里恐怖分子要想发射核弹还需要三把钥匙呢,《上海堡垒》里外星人闯进基地后连密码都不输就关闭了泡防御。
那么重要的泡防御,那么容易就可以关掉,这是有多蠢。
别人拍电影都是把敌人拍得强大,从而凸显主角更强大;
本片是把主角拍得愚蠢,从而凸显敌人强大,果然不走寻常路。
外星人入侵地球,上海成了唯一的希望,完全不交代其它国家在干嘛。
而灰鹰小队,则是上海的唯一希望。
明明有那么多军人,什么事情都交给灰鹰小队来做,搞得好像全世界只剩他们三个军人了一样。
复仇者联盟打个灭霸还要几十个超级英雄呢,本片拯救全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三个年轻人,你们比钢铁侠还厉害啊。
江洋被吹得那么厉害,结果撞了一个外星人就坠毁了。
江洋明明都安全着陆了,陆依依不去打外星人,反而跑那么远来救江洋,真是闲得慌。
然后她叫江洋去前线,你叫他去前线就好好说嘛,还“我替潘队长命令你”,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小学生都写不出这么蠢的台词。
关键时刻上海大炮一定要出故障,一定要无法瞄准目标,但又一定要可以锁定江洋的位置,无数个巧合,就是为了强行让江洋当英雄。
结果上海大炮一炮就把所有外星人消灭了,江洋却毫发无损,还成功升职为司令。因为他是男主角,因为他比外星人还厉害。
《烈火英雄》中途有人和江立伟(黄晓明 饰)合影,后面江立伟就是真的牺牲了。
《上海堡垒》也是类似的,出征前领导叫灰鹰小队把私人物品放进钛合金箱子,可以保存100年,搞得很高大上。
结果拍得这么庄重,最后江洋还是活下来了,所以什么钛合金箱子、什么保存100年,通通都是废戏。
其它国家是不是沦陷了,不告诉你。
如果沦陷了,为什么上海能扛到现在其它国家却不可以?为什么上海能造出上海大炮其它国家却不可以?
如果没有沦陷,那其它国家现在是什么情况?
还有仙藤到底是什么,外星人到底是什么,通通都不告诉你。
其实不是不告诉你,确切地说,是编剧也不知道该怎么编了。
只是说仙藤可以自我复制,可以提供能源,但没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就成了玄幻片。
只是说打外星人,却不说外星人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对外星人的描写少之又少。
和那些打怪兽、打丧尸的电影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将“怪兽”“丧尸”换成了“外星人”而已,“科幻”题材根本不成立。
后半段,仙藤已经撑不住了,如果再使用一次上海大炮,上海就会陆沉。
是以上海陆沉换取全世界和平,还是让全世界灭绝?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电车难题,可能也是本片唯一一处有机会拍出深度的地方。
结果这个问题讨都不讨论一下就直接选择了第一个选项。
上海陆沉的确很壮观,但这要牺牲多少人?
牺牲少部分人,拯救全世界人,表面上很“划算”,其实并不道德,也并不合法。
但是电影里没有任何人反对,也没有任何人赞同,根本没人提这件事。
电车难题不再是难题,成了一个不用讨论就能得到答案的送分题。
导演只是为了拍上海陆沉而拍上海陆沉,他只知道原著里有这一段,所以就要把它拍出来,却没有思考过(电影中)再使用一次上海大炮会带来什么后果,以及(电影中)人们对用上海陆沉换取世界和平的看法。
拍个大场面爽一下就完了,就结束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有人指责他们,也没有人赞美他们,皆大欢喜。
你看看《三体》,同样是探讨选择“牺牲少部分人拯救大部分人”还是“所有人一起死”,就有深度多了。
还有江洋作为军人把头发留那么长,严重有辱中国军人的形象。你确定你是来打仗的?你是来选秀的吧。
中国军人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真的不能让小朋友看《上海堡垒》,我怕他们看了之后会对中国军人产生误解。
一般的烂片,是烂得很平庸,烂得很无聊。
《上海堡垒》是烂片中的王者,它不只是无聊那么简单,它还从头到尾都是槽点。
有人说这是国产片的希望,这明明是国产片的绝望、国产片的耻辱,凭一己之力拉低了整个国产片的平均水平。
如果说《流浪地球》改变了中国科幻,那么《上海堡垒》就是把中国科幻又改回去了。
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为中国科幻打开了一扇门,那《上海堡垒》就是关上了这扇门,还用门狠狠地夹你的脑袋。
1
剧本的断裂和演员口型的不搭调,作为让人出戏的两大问题,基本上贯穿了整部片子。仿佛情节是以每五分钟为一个单元,内部还算逻辑自洽,然后就像积木一样随意地堆了上去。放大到全片层面,就连一点起码的逻辑线条都没有。
由于电影本身给人提供了很大的走神空间,我不禁思考了一下,为什么经过多年打磨后,它却呈现出如此业余的一面?按说编剧老师起码也有很多作品,好坏另说,不至于犯这种连电影学院本科都不会出现的低级错误吧。
神游物外的时候,我不禁幻想出这么一个场面。
这部片有很多投资方,还有知名作者的畅销原著保驾护航,做成了一个投资好几亿的资本局。可以想象,成品是需要经过多方认可才能正式定档变现的。那么会不会是这样呢——
A老师基于对原著的理解给出了一版剧本,一个标准的末日情境下的爱情故事,甚至也拍完了,顺利进了后期阶段,但是在内部看片会上,这么一个清汤科幻+腻歪故事遭到了B总、C大师、D导、E老、F影后、G顾问等人的一致批评,认为卖点不足、吸金能力有限,毕竟三亿成本要十亿票房以上才有得赚,观众们看到这种糖水爱情片能买单吗?
此时大数据发挥了作用,发现市场上过去三年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的题材,多数是科幻+灾难+动作+爱情,最好再带上一些搅基色彩,不团灭不舒服斯基。于是B总和C大师共同拍板:这片子要回炉重做,把以上各种都加满,砍掉一些日常戏和狗血三角恋的部分。
可是这时候剧组早就解散了,男女主腕这么大,也不像是能回来补拍的,导演也没那么大话语权,怎么办呢?
这时有个人给出了天才的想法:把既有的素材重新配音、打乱次序、大幅度删减,等韩国外包特效做好了,整个剪贴成一个新的故事线吧!
于是乎,为什么有些戏出现在第三十分钟却有个疑似结尾的气质,为什么男主人公的旁白忽然半路消失,为什么情节变成了每五分钟一块的积木随意堆叠,以及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特写镜头全都对不上口型而采取了很多画外音和旁白来推进情节……好像都能解释通了。
想通了之后,接着看下去似乎也没那么难受了。
2
演员是需要成名作品和经典角色的。但流量小生用来安身立命的粉丝数据和人设,恰恰并不需要和作品数、评价这些硬实力挂钩成正比。以前人粉个明星,总要说出他的一些成名曲、经典角色、重要奖项腰杆才硬,还要分个偶像派实力派;现在的人捧个爱豆,八成时间都在夸脸,两成时间说他心灵美、努力上进,或者反过来。
一个爱豆,到底有没有努力上进,认真对待自己拿到的角色和作品,想不想做个真正的演员,其实很容易分辨。就看他愿不愿意牺牲自己宝贵的人设和脸,去追求一些别的东西。这二者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然后我就在开场五分钟之后轻易地发现了一个事实——
不光男主,连女主这种得过电影节奖项的人物,在对待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时,都并不舍得剃掉自己一根头发,牺牲自己在tony老师那里三千块做的造型,好让自己更像一个军人。男主还是那么纯良无害青春动人,女主还是那么风情万种媚眼如丝。
所以其实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只是一场人情和利益的局,攒局的人只需要他们的身体在这里,不需要他们的真心实意。别的自有旁人去操作。傻的反而是那些认真评价甚至奋力吐槽的观众。你有心说,别人无意去听,也并不想改。
其他年轻配角倒是很努力,因为或许不容易参与这样的大制作,所以各个用力过猛,那是另外一种意义的观感差了。而且他们也很可怜,因为每次对戏时,男女主满脸都是肉眼可见的“其实咱们不熟”。
而在口碑票房已经双双仆街的现在,还有人肯出来道歉,才是最有趣的。这让你非常清楚地知道,谁认真想吃这碗饭,怕砸招牌毁名声。而谁并不担心也不在意。因为在他们心里,电影不是文艺创作,都是大数据和帐目罢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还挺同情导演和原著作者的。还想拍片,还想卖ip,真担不起票房毒药的臭名声。
3
这部片子最真实的名字应该叫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叫《她创造了冒学——路依依传》。
从看到演员本人的第一时间,我就觉得她和别人很像。不知道原著作者有没有参与选角,又会不会承认书里这个角色有原型。但无所谓,读者和观众都可以自由心证。
这个角色难得地在既有版本里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形象曲线,哪怕疑似经过积木式重构剧情,也是电影里最像活人的一个。她有家庭、朋友、工作、生活,有挫折和成长,有完整的开头和落幕,以及一段完整的感情戏,和不亚于女主分量的男主关系镜头。甚至她还拥有全片唯一说得上是伏笔的设置——训练中的双人配合桥段。真的是得天独厚、占尽偏爱。
说到这里,我就开起脑洞来了。
在男主把摩托车钥匙递给她的时候,有一个很微妙的关系镜头——男主背后的门框上,曾煜靠在那里,视线不知在看着谁。如果他看的并不是路依依,而是男主呢?
四人小队里面,路依依和潘瀚田双向暗恋,那么曾煜这个角色的意义是什么呢?就只为了在结尾时自爆牺牲吗?他和其他角色的关系和互动在哪里呢?
说的再夸张一点,潘、曾这两个名字是怎么回来的,堪称书粉心中永远的迷。如果这是所谓大数据要求的某些特别商业、特别讨好观众的元素呢?
路依依和男主在酒吧外面聊天的时候,到底为什么要说他在挑战高难度呢?
在结尾,路依依老师怀着必死的决心,把四人小队的合影带上飞机。她把照片折成了两半,正面是她和潘瀚田肩并着肩。
所以在观众们看不到的另外一面,其实是……
熟悉冒学的人当然都知道,冒学为什么会叫做冒学。到底是谁开创了这么伟大的一片天地。
谨以此文,感谢冒学在过往十二年来带给我们的欢乐。
球球你们大家不要再黑了!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部电影真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科幻电影,因为它象征着粉丝向的鲜肉担当电影末日的到来。
过去几年里,由于流量明星的粉丝善于打榜做数据,营造出了一个虚假繁荣的人气假象,甚至把制片方都给忽悠进去了,以为流量们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于是市场上涌现出许多以毫无表演经验的小鲜肉担当主角的各种神片,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一部又一部一次次刷新评分下限和我们观影体验下限的烂片诞生了。
例如《盗X笔记》、《西游伏X篇》、《爵X》等等等等,有好几年的时间里,电影院线都充斥着这样的骗钱作品,简直是一场灾难,不忍再回忆的那种,普通电影观众叫苦连天,只有流量粉们圈地自嗨,为各位哥哥们又争取到多大的资源感到光荣,为了抢番位撕破脸皮,殊不知自己的存在就是电影市场最大的毒药。
积怨越深,反弹越深,后来能逮到一部良心的国产片,观众们就如久旱逢甘霖一样报复式观影,国产电影的票房迎来了一个奇迹的膨胀时代,然鹅,这番盛世图景与那些流量们毫无关系。
在这时候市场出现了正向且必要的扭转,好口碑=好票房,湄公河、二哈、红海行动、药神、地球、哪吒等片子一次又一次的以小博大,赢了市场也赢了人心,以流量作为担当的电影急剧萎缩,那些鲜肉们只能“降格”为电视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网剧里。
再没有多少辣眼睛、尬无演技的鲜肉电影能在电影院里污染大家的眼睛了,就算有,大家也会用脚去投票,自觉选择不看,这才是一个健康向上的电影市场,我为我国这几年电影业界的变化感到欣慰(此处应有掌声)。
而在这时候,上海堡垒出现了。
不得不说,它真的是很有勇气的一部电影。
因为这几乎是小鲜肉电影类型片的背水一战了,大制作,暑期档,无论好坏都会处于舆论浪潮的最顶峰,并定义出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很显然,它没有让我失望。
无论是鹿晗预料之中的平淡如水的演技(没办法,你很难要求一个以偶像出道的人瞬间几年变化成为演技派,真要让他们去从配角接起磨炼演技,粉丝们可不干,毕竟“我哥生来就是当一番、走花路的命”,让他演配角他愿意粉丝都不愿意。这样鹿晗演技能好了那才是奇怪的事,世界上是有这种不需要努力就很有天才的类型的,但可惜不是他。)
还是舒淇刺耳的湾湾口音(说真的我很不理解舒淇台词功底是我闻所未闻的烂,为什么还能有这么多大资源,她在最近每部电影里的表现几乎都是开口跪),跟鹿晗怎么看怎么奇怪且毫无火花的CP。
又或者是稍微让有从事设计美术,或者有着基本审美的人一眼看去,都会觉得很糟糕的美术风格——例如奥特曼特摄片式的光鲜亮丽制服,偶像剧式柔光滤镜的打光,90年代好莱坞才流行的末日大飞船跟外星机器人,能好看才有鬼了!?
要知道《流浪地球》可是真的搭建了一个地下城的棚来拍摄,里面的人个个都灰头土脸的,哪个末日来临时的军人会披着一个锡纸烫韩式大刘海呢?哦对了,粉丝说这是还原原作插画,军不军人的规矩无所谓……呃?为什么要还原插画才是正确的?原作插画这么画也很离谱呀,就算是漫威也不会把原版漫画里的造型原样搬上电影来,那不成了杀马特大战铠甲勇士了吗?
不过《上海堡垒》搭不出流浪地球那样的地下城也情有可原,毕竟一个地下城的成本可能还不到鹿晗的片酬吧。
演技、特效咱们就不深究了,预料之中的事,剧情才是真正的雷区(无剧透预警),前半段节奏拖沓缓慢,让人想昏睡于夏日的冷气中,后半段激烈战斗时主角还有心回忆那些偶像剧滤镜唯美的爱情场景,加上那小学读课本一样棒读而毫无共情感的念白,观影体验非常分裂非常破碎。
电影里几乎每一个小细节都充满了让人不可信的逻辑线路,作为指挥官的舒淇,分析能力连小兵都不如;能适应宇宙航行的外星机器人,被地球导弹随便摧毁;好吧就算地球黑科技行了吧,为什么二零都五几年的时代了,地面上的交通工具还是那么落后,开着我们这个年代的车,这个科技树也是有点歪。你既然标榜着科幻,也没见多少科的成分,都奔着幻去了吧。
对于这些种种,稀烂的故事,苍白的细节,我看就连鹿晗粉丝都很有自知之明,四五星评价一律吹特效(说实话,上海大炮还过得去,毕竟是真·主角),没一个敢提故事怎么样。
说起粉丝,他们真的很努力(也很卑微),心疼他们,控评时还得先分析大众心理避免激起众怒什么的。
看哭辽我都。
如果这部电影的制作能有粉丝们十分之一的努力,那肯定能成!妥妥的!
总而言之,资方大佬们在这部电影以后应该也明白了,拉一些小鲜肉(其实说实话,年近三旬的鹿晗已经不能算小鲜肉了吧,最近的照片各种油腻,为什么粉丝还总是叫他少年少年的?脸不红吗)来出演电影就想骗一波钱的烂片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能打票房的只能是在质量上过硬,遇火炼真章的那种。
我想作为一个时代的完结,《上海堡垒》还是值得被大家,被历史铭记的。
respect!
夏多先生的其他影评——
♦《X特遣队:全员集结》,也就比自杀小队1好看个100部猛禽小队吧★★★★★
♦《花束般的恋爱》:我还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怒火重案》,一部港版低配的《蝙蝠侠 黑暗骑士》★★★☆☆
♦比黑夜更黑——《小丑》,不朽的演出,伟大的作品★★★★★
中午睡醒的时候仿佛受到上天指引,
国家大事都不想关注而是理了理衣领,
科幻大片《上海堡垒》等着我去相中。
幻想自己身处十几年后的中国,
电影完美地将科幻感三个字变成一门精准的学科。
影像的制作如此精良令人感到无比梦幻,
界定一部电影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它的感情线烂不烂,
的确《上海堡垒》在感情线上堪称神片,
小时候的那些言情偶像剧还记忆犹新,
时间过得很快就像海水几小时内就会涨潮,
代代相传的经典必定比不上这一股即将兴起的中国言情科幻潮流!
如果大家不明白我为什么打两星,就看看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祝大家生活愉快!
中国首部三角恋科幻片,披着科幻外壳的言情剧,这是科幻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打外星人只是表象,本质仍然是霸道女总裁爱上我。都世界末日了,男主角还可以休假,还忙着谈情说爱,上战场前最后一件事竟然是给司令官表白。这都什么年代了,他还发短信,而且短信还发送失败了。还有面馆、宿舍、汽车、电脑……通通是现代的科技水平。外星人入侵地球,上海竟然成了唯一的希望,完全不交代其它国家在干嘛。而灰鹰小队,则是上海的唯一希望。复仇者联盟打个灭霸还要几十个超级英雄,本片拯救全世界的重任就交给三个年轻人,你们比钢铁侠还厉害啊。江洋作为军人把头发留那么长,严重有辱中国军人的形象。你确定你是来打仗的?你是来选秀的吧。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为中国科幻打开了一扇门,那《上海堡垒》就是关上了这扇门,还用门狠狠地夹你的脑袋。
披着言情皮的科幻片,剧情毫无章法,鹿晗演技好差。
建议改名叫 上海甜蜜之暴击外星人 这样比较符合这部烂片
《上海堡垒》06版作为我最喜欢的小说,影响了我十多年。我无数次想过如果这部小说拍成电影是什么样子,然而当看了本片之后,我宁愿这电影从立项时就胎死腹中。看了这样的垃圾,只想给流浪地球道歉。
影院出来的过来人劝大家都别过来,看盗版都觉得浪费时间的片。看到这么多人骂我就放心了
科幻片来说,它基本上是把中国科幻能犯的错误都集齐了;要说爱情片,它倒是有连七夕档都不敢上的自知之明
打仗那么久了,鹿晗的脸上还是那么白白的干净。化妆师扣三星。
韩国班底的特效缺陷很明显 本就是个情窦初开的故事 硬要配一个扁平毫无说服力的末世世界观 小分队还不如中国特供环太平洋
毫无逻辑的剧情,生硬尴尬的表演,这是一部很标准的烂片
这不就是真人版微信小游戏“打飞机”么???
如果故事不是发生在陆家嘴而是在象牙山,江洋暗恋林澜就像王长贵喜欢谢大脚,这背景除了土一点并不违和。与其搞什么德尔塔母舰,还不如拍个未来版乡村爱情。能守护上海堡垒的,不是韩国做的泡防御,不是美国产的无人机,不是黄浦江里冒出来的上海大炮,而是中国电影人把真诚的心,放进钛合金的盒子里。
《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希望,《上海堡垒》让我们看到了对圈钱的渴望
这个电影很糟糕,也引发了群嘲。但对于严肃的科幻电影爱好者来说,我们应该从中去学习而不仅仅只是嘲笑。巨大的失败背后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经验,而且这些经验更加重要,因为巨大的成功可能会掩盖错误。巨大的失败之后,我们更需要冷静客观理性地总结经验。中国科幻电影不是一部电影能开启的,也不是一部电影能毁灭的。
科幻片:请不要装熟谢谢。披着科幻片的皮拍爱情,纯属蹭热度。今年不是说科幻元年吗?怕不是要被《上海堡垒》搞成绝唱。
流浪地球:翻开了中国科幻的新篇章上海堡垒:翻nm,把书给老子合上
除了特效,一无所有。也可以说除了特效,其它还有啥?咣咣咣了两个小时,科幻片的精神内核可不是这样的。别跟我那条毫无感觉的感情线,无法令人信服。
56/100 口碑扑街一直是意料中的事,看了预告片更确信了,但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首映,就这水平宣发还一直拿来跟《流浪地球》比,我看五分之一都不及……
头发这么长,有没有一点军人的样子!
看完电影第一感觉,鹿晗唱歌真不错!真的!多唱歌吧!
2.5 当个战争爱情片看就b事没有了。如果想看灾难科幻,我为啥不直接看独立日?要看你在这喊向我开炮?